怎样练气功知道自己练气功后发放外气

练气功真的可以内气外放吗
练气功真的可以内气外放吗
练成了的话怎么才能发出外气来
要看练什么气功。
发气的3个条件:1.有够强的内气。2.体内经脉畅通。3.劳宫穴畅通。
发气击物原理:将内气从丹田开始通过经脉运至手掌,将气集中至劳宫穴(发气的距离与威力在于其的强度和密集程度),用力推掌将气从劳宫发出。
我练了7个半月到现在,前3个月在打通经脉,之后3个月开始学会运气(掌握运气那种气流过的独特感觉,包括劳宫的发气),之后到现在一只在增强内气。练了那么久,现在能隔空30cm打到一个纸盒
其他人可能说这是手推得风,不是隔空打物,但可以去试试,隔30cm用掌推到一个纸盒,普通人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也站了三个月桩,可是发不出,不过可以用手砍两块。
你可以教一下我吗
有这种人,我三年前在东莞看见过还开了个跌打管,用的就是外气,两米外放块砖头,只见手指一只吼了三声,砖头应声倒地,还见他的手指冒烟!以前还不懂,现在才明白。
可以加我QQ聊一下吗
其他回答 (5)
可以!但是内气外放也要专门的学习的!
现在纯正的内功已经失传了。有一些独家内功还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内功现在是个迷没有电视上说的那么悬乎。
传说中可以
没见过
那要看是什么气功了。不是所有气功都可以打人,现在很多气功仅仅有养身的功效,那些真正长力气的,一般人学不到,这是门派中的秘密,不会随便泄露出去。而且这些气功,可比那些养身的气功难练多了,没有坚强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别看站桩不动,体力消耗比什么都厉害),不可能练得好。
这个,其实每个人都能练到,可以说内气外放是人的一种潜力。人人都有这个潜力。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武术搏击领域专家医学气功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医学气功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什么是医学气功?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医学气功是通过气功的方法,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康复养生等目的的保健、教学、科研、诊疗活动的总称。而从卫生行政管理的角度来定义,应是在有资职医疗气功专业人员指导或监管下从事的与气功有关的诊疗活动,或称气功医疗。事实上,各家气功功法都有一定的健身、医疗和康复作用,很难作出严格的区分和界定,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身体条件的功法进行长期锻炼,达到健身、治病和康复的目的。目&&&&的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实&&&&用通过气功的方法,达到保健强身
气功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不可分割。作为一门学术,气功学术有自己的孕育和羽化过程,整个中华文明却是气功学孵化的唯一温床;同样,气功学术的成就又是构成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诚如所述,气功的文化来源极杂。多数认为,有儒、释、道、武术、医之分。修炼目的各不相同:儒之目标在于“正心”,也就是说提高修炼者的道德水准。例如宋朱熹主张“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为的是“格物致知”。明王阳明“学而时习之”,结果不仅没有达到“致知”的目的,反而害了一场重病。王阳明随后修正了修炼方法,于是悟到了“致良知”的境界。佛门的禅修为的是成佛而“明心见性”,和儒家一样,目的都与医学无关;道教的修持是为了“成仙”,似与医学相关,但是,同佛教一样,追求的也是宗教的修持目标。目的既不同,评价体系也不会一样。反过来,评价标准不同,修持的方法也不会一样。所同者,均以“修心”为进取的阶梯而已。医学气功所追求的是通过“修心”以达到身心协调,“平秘阴阳,度百岁乃去”,追求的是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实在目的,而不是“长生”、“永生”或“看破生死”。鉴于此,我国古代医家,早已将以健康为目的的“气功”学术同其他气功文化剥离。事实证明,这种剥离极有益于医学文明的升华。界定了医学气功的研究领域和目标,继承和发扬医学气功的纯正目标,就能避免形形色色的社会气功文化“杂而多端”的干扰,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实在的贡献。[1]一词虽然古已有之,但始终未被普遍采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经刘贵珍先生提倡,气功一词才开始流行。同“导引”、“吐纳”、“养生”相比,气功一词似乎更通俗一些,但却引起了更多的误会。
首先是由“气”的概念引起的麻烦。现代人不少把“气”理解为空气之“气”,因此,把气功误解为深呼吸运动,或者呼吸训练法。在古代,“气”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有人认为“气”是物质的精华,《管子》说:“凡物之精,比则为主,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显然,这个“气”的概念,对气功之“气”来说范围太宽。有人认为气功之气是指“真气”而言,《内经·灵枢》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对气功来说,这气的范围又嫌太窄了些,因为高层次气功训练所涉及的气的范围较此广得多。
问题还不在这里,因为即使弄清气的概念,也很难表述气功的涵义。顾名思义,所谓气功,就是“练气的功夫”。于是,不少人认为:气功就是“银枪刺喉”、“头撞石碑”、“脚踩气球”、“口吞宝剑”;或者认为:气功是“内气外放”、“千里决脉”。然而,就本质而言,气功并非“练气”的功夫,而是“锻炼运用意识”的功夫。“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这句名言道破了气功锻炼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无论哪家哪派的功法,没有不在“心意”方面下功夫的。因此,“气功”似乎可以定义为:通过意识的运用,使身心健康优化的锻炼方法。这里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方法,即通过意识的运用。当然,气功锻炼除了运用意识之外,尚包含其他要素,如形体的调整和呼吸的控制,不过,对气功而言后者的作用远不如前者重要。这是气功与其他体育锻炼的主要差别。通常的体育锻炼也包括三调(调心、调息、调形),但以调形为主导,调心、调息则为保证竞技状态优化的措施。
第二层意思是目的,即,使身心健康优化。这是区别它与运用气功进行杂技表演的“硬气功”的分水岭。气功锻炼的目的是使身心优化,而“硬气功”是为了演出效果优化。近年来由于宣传欠妥,造成某些群众崇拜外气,甚至以是否掌握这些技能作为进入“高层次”的标准,这是极大的误会。诚然,“气功外气”是客观存在的,在特定条件下,人体某些感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常人敏感,但从气功的角度看,这些功能的超常发挥应以不影响自身身心健康为前提。发放外气,即使在古代也是习练气功者的忌讳,认为这是与炼丹过程相反的“倒丹”行为。
第三层意思是方式,即强调自我锻炼。其实,古今练功家无一不强调自我锻炼。可惜,偏有不少人轻信江湖术士的谎言,误服“仙丹”而丧命。据统计,唐王朝三百年中,二十一个皇帝就有半数以上因服用由矿石冶炼成的“仙丹”中毒而升了“天”。公元十一世纪的大气功家张平叔明确指出:“休炼三黄与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四神”系指金、石、草、木,“三黄”即硫磺、雄黄、雌黄等矿物。意思是说,气功要自己练,而不是服食矿石药物冶炼的什么“丹”。张平叔还特别指出:“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与水银。”在古代练功著作中,常用铅、汞比喻人在练功过程中元气和元精的结合。为防误解,特别指出了练功术语中的铅汞不是普通的铅汞。那么练功所指的“汞”和“铅”是什么呢?张平叔在《悟真篇》中暗示说:这是家家有的东西,是元气——元精的暗喻,它就在自己身上,只要坚持练功,人人皆能有所得。一段时期内时兴的发气治病,并非气功的根本,因为发气治病充其量是如同送人鱼吃,是一次性的,而教人自我锻炼则如同送人一张渔网,学会撒网技术,就永远有鱼吃。[1]春华秋实观其妙
世气会成立至今转瞬二十年。如果算上她的筹备期十年,足足是一整个“河东河西”周期。三十年来,无可置疑,医学气功已经成为人类提高自身生存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琳琅满目的研究成果,宣告了沉寂三百余年之后的中华文明古树重新焕发青春,绽放出绚丽的鲜花。
六十年前,古树重生。此后的三十年里,医学气功的研究论文达到89篇之多(参看参考文献目录2)。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头五年里(),却有577篇论文发表,为前三十年总和的六倍。而世气会成立至今,医学气功论文数量为1927篇,为世气会成立前的三倍。其中在世气会历届学术年会发表的计1090篇,而同时期散见于其他刊物、专著、会议文集的理论共837篇。从历年医学气功论文发表数量可以略窥医学气功发展趋势:
(一)、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医学气功研究从无到有的过程;
(二)、是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医学气功研究的热情,营造了医学气功学茁壮成长的大环境;
(三)、世气会的成立,促使医学气功学术的升华。世气会成为医学气功学术交流的主要阵地。
本报告所列医学气功研究论文题录共2591份,其中绝大部分为近三十年之作。这是一个极大的数量,但并非全部。由于医学气功研究的特殊性,文献搜索挂一漏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仅就这些不够完整的论文群,我们也能从中掂量出医学气功于人类超乎寻常的价值:文献占数量第一位的自然是临床应用。六十年来气功临床应用几乎遍及所有门类,而近三十年人们最为关注的是现代西方医学所棘手的疑难病。而其中尤以癌症康复的临床实践为最。1980年郭林气功在清华大学普及,23名癌症患者参加学习;1985年,23位参与者中20位存活,离世者仅3人。五年存活期为现代主流医学认为认为癌症痊愈的标志,也就是说癌症的康复率达到87%。与此形成对照,我国目前每年癌症新增患者为220万人,而每年离世者却高达160万人。也就是说一年存活率仅为23%,而五年存活率更低于10%以下。郭林女士的成功鼓励各地癌患者奋起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抗争,纷纷自动组织起来习练医学气功并取得极佳的成效。北京的郭林气功会、北京抗癌乐园、柳州抗癌健身中心癌症先期康复者发扬志愿者的精神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回到了康复的行列。柳州中心报告他们先后为1200余癌患者指导练功,2009年追访了其中352例。结果表明其中147例存活已超过5年,内中的78人已经恢复工作;王健报告郭林新气功调查的117例个案中97%已过五年期,仅一人离世;杨增和报告北京抗癌俱乐部已有66位癌患者成为杰出的抗癌英雄。在他们的鼓舞下,全国各地的癌症患者志愿地组织组织起数以百计的形形色色的抗癌俱乐部,为争取生命的延续做出卓越的努力。
当然,医学气功的使用价值不仅仅在癌症的康复方面,数以百计的各种现代医学病包括那些判断不清楚的所谓怪病都曾在气功实践中找到开锁的钥匙。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所罗列的早期报道中有许多这样文献的原因。诚如革命前辈谢觉哉对医学气功的评价:此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延年。”因此,医学气功是扎根于人民的。许多研究成果直接来源于群众,癌症康复固然如此,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令医者束手的难病也如此。当一例又一例的红斑狼疮患者走出死亡之谷时,研究者们才意识到,原来医学气功是能修补“免疫缺陷”的。于是他们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升华。其他如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它的“首创”是群众的大面积、长时间的实践。人民的艺术家是应该经常到人民中去采采风,因为他们中有许多发明。因此,在我们搜集的文献中常见他们的“体会”和“经验”。也许“例数”不多,研究不够“系统”,语言不够“科学”、“标准”,但是我们还是将他们的作品收进了文献库,目的是为未来的研究者保留一份清洁的源头活水。[2]以冯理达为首的医学气功研究者,他们关于医学气功研究的理念已分析,[3]这里不赘述。因为他们所研究的都是前人所未曾涉猎的,即以西方之“石”,琢磨中国之“玉”,这就注定他们的研究必定是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冯理达及其研究团队如此,上海高血压研究所已故邝安堃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也如此。他坚持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对高血压进行科学的、缜密的研究,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医学气功的价值:(一)、降低血压;(二)、降低血压后,疗效可巩固;(三)、减少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的死亡。
当大批癌症患者习练气功得以康复之后,许多研究工作者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黄念秋报告了335例癌患者、康复、分析;刘立兰、吕翠霞报告了900例西医、中医、气功结合治疗癌症的观察;朱明德、端木丰报告892例;丛景、陈军报告150例癌症患者疗效的分析和观察,为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极佳的指导。
在医学气功研究中的创新性几乎在所有的研究报告中都有所体现。多学科甚至跨行业的研究在中国的现代科研中极为罕见,而在医学气功研究中却成为经常,报道已如前节,这里不重复。这一点,对于复杂事物特别是生命现象的研究极为重要,可以说具有开创意义。在参考文献中有一批普通百姓实修的研究心得,但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职业科学家的作品。北京大学蔡益鹏教授是世界著名的低温生理学家。他对气功状态下训练有素者抗寒极限进行了极其严格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某些气功训练有素者具有超常的长时间的超低温抗寒能力;北京大学著名物理化学家储德莹教授经过极为严格的科学实验证实某些训练有素的气功家的“外气”具有改变某些蛋白分子物象的能力。这是极重要的发现,我无意在这里评述,这里要谈的是作者的严谨科学态度。该实验最后还在美国著名大学的实验室验证,核对无误后,才发布研究结果。这是什么,这就是科学精神。
文献中还收进了质疑的声音。医学气功学特别是其中实验科学,无论在方法论的认识还是具体的研究方案设计都因研究对象的复杂而备受考验。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这也是科学性的一种表达。
文献库还收集到大量“防偏”、“纠偏”的文章。练功出了偏差,早在古代就有报道,但如此大规模地出偏差,无须讳言,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气功教育的无政府状态,合格的气功教育人才的匮乏是最主要的原因。历史不可重演,也不会重演,留下这批资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有积极的以镜为鉴的意义。经过20年的努力,气功作为人类共同财富,已经被认识。新版的剑桥大字典和美国韦氏大字典已录了“气功”(QiGong)词条。近80个国家,特别是所有发达国家都逐渐认可其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价值。就世界意义来说,不可能再无视气功的存在。但是,真正充分发挥其作用,还十分遥远。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在本土它仍然似有似无、慢慢悠悠地往前趟着,但是,先进的如德国、美国已经将医学气功列入医保体系,并因此尝到了甜头。
更可喜的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医疗方法也因之在这些国度诞生。比如位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蒂罗尔医院(Tirol, LKH Hochzirl-Austria)是全欧文明的老年康复医院。2003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奥地利中华气功进修学院院长阿尔帕德·罗曼蒂(Arpád Romándy)[4]先生引入医学气功用以治疗令西方医学束手无策的“肌纤维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当年17名患者,年终即取得极佳效果。七年来,又有91例患者在这里基本康复。主持这项研究的沃尔夫冈·霍尔德(Wolfgang Halder)医生说:“这是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治疗肌纤维痛最好的方法”。此前,患者尝试服用各式各样的镇痛剂,虽能暂时缓解,但很快就全都失效,更换新要的速度越来越频繁,药物的毒性也越来越强烈,患者所受药物毒副作用的煎熬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到山穷水尽的程度。也许将来有一天,这种学问会荣归故里,以先进的技术被“引进”。
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恒有欲也,以观其徼;恒无欲也,以观其妙。”前者指的是西方科学所持之“还原论”,后者则为东方大道所持之“整体观”。这是人类认识自然、自我的两种方法。原本都是人类的历史财富,本不应薄此而厚彼,更不应用此论的价值观去褒贬彼论的得失,所以老子说:“此两者,……同谓之玄”用这两种哲学观去认识客观世界均很灵验,如果研究者能将它们有机结合(“玄之又玄”),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所以说是“众妙之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医学还原论(或称分割论)成为“在朝”的价值观,而东方天人合一整体观却沦为“在野”。中华原创医学最有价值的养生瑰宝也因之成为西方价值观拆零而沽的古董摆设。
这种态势对以人天合一整体观为基础的中华原创医学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对整个中华科学的创新活动也是个障碍。如果说一个甲子之前人们曾因迷信西方而盲目地将牛顿时代旧科学观视为审判东方养生文明的法庭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今天,当新世界的巨轮在科学发展观的导航下起程之际,有人还想怀揣六十年前那张旧船票偷偷摸摸地捱上这艘文明复兴的巨轮,那就不能容忍了。[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少林内劲一指禅教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font color="#.问:练气功要不要确定方向,为什么?
&&& 答:据传统说法,练气功早晨面向东方,谓之寅宾东日。当旭日东升,朝霞耀彩之时,空气异常新鲜,嗅有清香之味,吸入肺腑,换出浊气,吐故纳新,对于养生来说自然是一种美妙之感受。
&&& 当夕阳西下之时,要面向正西。谓之寅饯纳日。在此时练功,天气由发而收,心气内动而静,饮肺气肃降之威,抑肝阳燥亢之性,使大脑之兴奋渐入于宁静,由有为而变无为,其中滋味非言语所能形容。
&&& 午时练功,要面向正南。此时离火当空,天君当令,宜于静而不宜动。“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如北辰之极权”。静则心血流通,快者归于慢,慢亦恢复正常之快,调整阴阳,归于平衡之境。心安理得,动静咸宜。
&&& 子时(夜时1l点~次晨1点)练功,面向正北。金元名医李东垣云:“夜半收心,静坐片时,此生发元气之大要也。”按八卦方位,北方为壬癸水,夜半练功面向正北,取坎中之满,补离中之虚,则水火即济而诸病消除。谓之取坎填离。
&&& 以上这些传统学说,有其一定的道理,可暂按此说选择效果可能更好些。如环境和时间不许可,也不必拘泥。(back)
&&& <font color="#.问:练气功有没有时间性,怎样安排才好?
&&& 答:关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说,子午卯酉按四时练功才好;有的说,子至巳时属阳练功最好,午后属阴纳气才好;也有人说,按子午流注因病而异;还有人说,气生于寅,三至五时最好。宋代文豪苏东坡则说:“每夜以子后(三更三、四点至五更以来)披衣起(只床上拥被坐亦可),面东若南盘足”而练。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也主张夜半收心练坐功。
&&& 我认为练气功的时间可以参照前人之说,然而也不必拘泥。深夜入静容易收心有其优点,然而许多人不易做到。晨起空气新鲜是很好的练功时机,大家也习惯易于坚持。
&&& 午休时间较短,如没有条件睡,练会儿气功也很适宜,既可以解除疲劳,有利于下午的学习和工作,也可以帮助消化。在午休的较短时间内,练习静坐或卧功比较合适。
&&& 晚上练功收心,尤其练静功,有益于入睡安眠。一般要把主要时间用于工作学习,所以应因人而异灵活安排练功时间,每天能有一至二小时练功时间,持之以恒,定会收到治病强身的效果。病人可按自己情况安排练功时间,如有的要少些,不要过芳,有的则应多安排时间如三、四小时以上,以加强疗效。(back)
&&& <font color="#.问:气功与经络有什么关系?
&&& 答: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隧道,是联络脏腑,沟通各个器官使其连成一个统一体的线路,是维持人体生命正常运行的机构。气血运行于经络之中,人身上各个器官才能获得营养发挥其机能作用。气血运行的道路发生障碍,就产生疾患。大至五脏六腑,小至毛发皮肤,都离不开气血,都由大小不同的经络沟通。正如《黄帝内经&灵枢》中说:“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疾,调虚实,不可不通。”气功作用之一就是疏通经络,练气功不知经络犹如盲人骑马,无所适从。所以,气功与经络是密切相关的,气功锻炼,首贵明经。(back)
&&& <font color="#.问:气功可以按子午流注练习吗?
&&& 答:子午流注,是古代关于针灸取穴方法的一种学说,是讲求气血在经络中运行之时刻,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按其开合之时间施治,比较容易收效。我在临床上遇到沉
疴宿疾收效困难者也曾用过。在练养气功时不讲这些清规戒律,贵在率性而行,因人因时而定。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这就证明随时随地,行、站、坐、卧都可以练功,又何拘于子午流注之开合盛衰。所以,我主张练气功要顺乎自然,不必过于穿凿,标新立异。(back)
&&& <font color="#.问:练气功同其它运动的关系怎样,如何处理?
&&& 答:练气功是在充分松静状态下的活动,其它运动如武术、田径、器械操、球类等是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活动。前者目的是治病强身,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竞赛表演,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活动。
&&& 跑步和其它剧烈运动以后,紧接着练气功是不合适的。孟子说过:“今夫蹶者趋者则动其气矣。”蹶是跳、趋是跑。跳高跑步确实是一种良好的体育活动,可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病、肝炎或肾炎等慢性病的人就应该考虑一下,因为剧烈活动,可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心脏的负担,对慢性病患者有危害性。气功的呼吸要深长匀细,所以在跑步、跳高等运动之后做气功极不相宜,最好待休息平静下来后,再做气功。反之,做完气功之后若做其它较剧烈的活动,应进行适当休息并做些预备活动后再进行。(back)
&&& <font color="#.问:腹式呼吸的好处是什么?顺、逆式呼吸的道理是什么?
&&& 答:腹式呼吸就是横膈呼吸。横膈位于胸廓的底部,肺的下面。顺腹式呼吸时,吸气时则
膈肌收缩,横膈下沉,增加了胸腔的空间,空气即被大量吸进。呼气时,膈肌松弛横膈上升使胸腔收缩,气体就被排出。而横膈上下一厘米,即可增加肺通气量250~350毫升,经观察腹式呼吸可以增加横膈的上下幅动度,通过一定时期的锻炼一般可使幅动度达3~5厘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肺通气量,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也就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练功者通过腹式呼吸的锻炼,能加强腹部诸肌群的收缩力。这样就改善了胸腹腔的血液循环,实现了对腹腔诸器官的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也相应地加强了周身器官的营养供应,促进了各个器官的系统的机能。
&&& 顺式呼吸就是一般的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小腹部逐渐收进,比较容易练,而且容易放松,可以做到吸气无意,呼气时微微提起会阴部,有助于做到松静自然,不憋气不紧张,对体弱多病者容易收效,可以达到养气健身的目的。
&&& 逆式呼吸,也叫拳式呼吸或意识呼吸,吸气时稍用意提起会阴部(俗称提肛),逐渐收缩腹部使小腹部下凹,呼气时放下会阴,腹部自然放松而小腹部自然隆起。一般逆呼吸更能加强肠胃的活动功能,有助于气沉丹田和发力,用于强身,功效显著;用于技击,发劲自然而凶猛。(back)
&&& <font color="#.问:有的说长呼为补,有的说长吸为补,你的看法怎样?
&&& 答:出气为呼,入气为吸。呼与吸两者有着不同的作用。清代,薛阳桂在《梅花问答》一书中曾说:“人之一呼一吸关系非细,一吸则天地之气归我,一呼则我之气还天地。”在阴阳属性上,两者更是一属阴,一属阳。如《圣济总录》上说,“凡
入气为阳,出气为阴。”所以在作用上呼气是向外开放的,吸气是向内收敛的。
&&& 呼与吸能分别影响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内脏起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一般说呼气时对高血压病、肺气肿、青光眼以及头部症状脑动脉硬化等效果明显;腹部胀满的人也较为舒服。吸气时对某些肠胃功能差,阴虚怕冷的人,则较为适宜。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呼出脏腑毒、吸来天地之清,这说明呼是泻,吸是补,长呼则蕴藏于脏腑之毒气吐尽。气犹水也,泻出则必须流进,这可以说明吐出得多,则吸入者必多,这就是长呼为补的道理。祖国医学的理论上呼是补,先泻后补。(back)
&&& <font color="#&问:练气功有些数字规定,其根据是什么?
&&& 答:数的概念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什么事情都要心中有“数”,一定质量也要有一定的数量积数。从气功来说:“数”是达到精神内守的一种手段,数“数”可以使意识专一、以“一念代替万念”。数字的规定和计数的方法有的采用阴阳记数法如“天五地六”。按六的倍数,有的采用太极记数法,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有的采用佛教、道教的一些规定来记数;有的用五行学说的五和在五的基础上,加一定数的方法记数。各种记数法都可用。就练气功来说,要有一定的数字,又不要把数字理解为玄妙的东西。(back)
&&& <font color="#.问:为什么男女气感不同?
&&& 答:根据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学说,世界万事万物的属性都以“阴”或“阳”而论,男为阳,女为阴;以气血而论,气属阳,血属阴;以左右而论,左为阳,右为阴。男子以气为主,属阳,在左;女子以血为主,属阴,在右。所以在气感觉境上,男子左侧先有气感,女子右侧先有气感。(back)
&&& <font color="#.问:儒、释、道三家在气功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 答:儒家讲“养气”,养气以“执中”为本。《中庸》解释“中”字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是静的最高境界。
&&& 儒家讲处世为人之道要以“和”为本,而和气的根源发自“中”字,所以强调“唯精唯一,允执厥中”意为,如果一个人私心太重,失去了中,就不会产生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所以孟子说:“气”以直养而无害,正直的人才能有正气。贪污盗窃,蝇营苟
荀之小人是不能养正气的,这是儒家在气功上的观点。
&&& 释家以“神”为主,以“修生”为宗,“四大皆空,明心见性”,坐禅设想,以“空中”为得道。
&&& 道家讲“性命双修”和“炼丹之术”,认为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捷径。
&&& 这是儒、释、道三家人生观上不同之点。。因此,其气功修持之数术也各不相同。(back)
&&& <font color="#.问:“性命双修”是怎么回事?
&&& 答:“性命双修”为道家修炼之术语。《性命圭旨》、《金丹心法》、《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径》等书都有论述。
&&& “性命”是什么?道家认为,性,主要指精神,指心;命,主要指身体。性命,指生命,即指身心。(back)
&&& 29.问:
&&& 答:练气功以入静为第一关,不能入静气血则不能畅通。要入静必须排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干扰。因为怒则气上不能入静,喜则气缓,心也静不下来,为家庭的琐事,为个人名利做了一些贪污、盗窃、伤风败俗的事。唯恐暴露,都静不下来。
&&& 所以,要想入静,首先必须求放心,把一切公私之事暂时放一放,使大脑暂时放松,顺乎自然,反复锻炼,不可强求,经过一段时间也就容易入静了。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大学》一书首先提出“止于至善”。至善就是顺乎天理,无一毫人欲之私。如果一个人能襟怀坦荡,无一毫人欲之私,那他心中就能定静下来。所以《大学》上才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管子也说:“人能正静者,筋柔而骨强”,这足以证明在定、静两字的境界中,才能使血管不硬化而筋柔,才能使肾气充盈而骨强,心胸狭窄的人,未得患得,既得患失,心里总也不会平静的。(back)
&&& <font color="#.问:什么是“虚极笃敬”?什么是“气功功能态?”
&&& 答:虚极,指极度放松。笃敬指心神极静。儒家把静说成敬。练到“虚极笃敬”时,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这就是说练动入静后,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心也看不见了,形体也没有了,外景一件东西也看不见了。这是空虚到极点的觉境。
&&& “气功功能态”是气功独有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特殊状态。练气功“入静”就是使大脑进入一种特殊的功能态;气功中“得气”就是激发和调动人体的特殊能量物质,充分发挥生命信息的活动,从而产生气功独有的各种特殊效应。(back)
&&& <font color="#&问:解释一下“若君问筑墓下手,须明性根命蒂,动用
橐龠巽风,方能抽坎填离,分明玄珠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动满百日体成乾,到此身躯固坚”。“性靠自悟,命待师传”。
&&& 答:这是道家筑基炼己的口诀。他的意思妙玄静微,少数语言难以说清,且其中玄虚的内容,我们也无须细究。其中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功满百日体成乾,到此身躯固坚”。明确地指出,必须百天功夫身体才能刚强坚固。就是要求我们认真的长期坚持下去。与此有关的还有几句话,联系起来,摘其意义就可以了。
&&& “性根命蒂在玄关,两目成一线,中间是玄关”。“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气发则成窍,气息自渺茫”。
&&& 两目成一线,中间是玄关。两目不是人体的两只眼睛,是阴阳鱼的两只眼睛,中间一点是“无极”,也叫真中,所以玄关就是中。一般人练功时注意前身中点肚脐或脐下一寸三分处或三寸处所谓的中丹田,就是气海、关元和后身中点命门穴,在体腔中点。中丹田和命门穴中间的部位为气穴。
&&& 上身中间的膻中,面部中间的印堂,头顶中间的百会,躯体下部的会阴穴或涌泉穴,所谓上丹田、下丹田者都属于凡窍,为初学气功入门之阶梯,并未通玄。
&&& 非凡窍的“中”,释家说:、“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面无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家说:“前弦之后,后弦之前,药味平平气象全,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儒家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偏不倚之谓中,中是喜怒哀乐未发之时,就是大脑皮层处于静止无所意向的状态,神经系统既不兴奋,又不抑制,既不象入睡,又不象清醒,既没有入睡,也没有神经活动,无物无我,与天地合而为一。
&&& 当喜怒哀乐各种情志有所波动,对这些波动都能够把它节制在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和的状态。在这种“中和”的状态下,现在我们说的气功状态下机体内供气血运行的道路就会畅通无阻,就会使机体内的脏腑器官直至细胞都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而且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能得到给养而欣欣向荣。
&&& 由此可以看出,“中”的状态是人体生命力包括智力、体力的主要来源。所以道家把“中”叫做“原始祖气”、“宇宙主宰”、“造化源窟”、“天地灵根”等一些玄微的名词。
&&& 儒、释、道三家养生修持的工夫,都离不开一个“中”字。儒家讲“执中”,道家讲“守中”,释家名之‘空中”,虽然功法各有不同,在“中”字上用功夫是一样的。道家,释家的功法我们不谈,因为我们不能出家,不能超世离俗,所以要讲自身修养和处世做人之道,接触频繁的事物,那就要讲处理的方式方法。所以在外表上制定有“礼节”,在内心中要保持着一个“和”字。(back)
<font color="#.问:“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同练功有什么关系?
&&& 答:这两句话是《礼记》一书中的。《礼记》一书是古代教人如何处世为人的书,教人以处世为人,如: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切不可骄傲自满,更不可贪财爱色,不应该故步自封,更不可纵欲淫乐,损害身心健康。
&&& “临财毋苟得”意为不要不义之财,不可贪污盗窃,或损公肥私,或剥削他人,或鱼肉乡里,或以权谋私,或巧取豪夺。
&&& 临难毋苟免,系指国难当头,应奋起抗击,保卫祖国,这样做人处世,就能产生正气,就能心安理得,精神愉快,气血就会畅旺地流通,疾病就可以消除。(back)
&&& <font color="#.问:何谓中和之气?
&&& 答:养气功的中和之气是由知礼守法的行为中产生。我一再说:“坏人不能练养气功”。不过这句话还不够全面,应该说,坏人要练养气功,首先要从改变思想和行为入手,否则白费功夫,得不到什么。
&&& 练气功是为了强健身心。身体恢复了健康,那就要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同时再帮助别人,做一些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这;就是化私为公,炼己以德的理论,这就是养气功的基本要求。中山先生提倡,“天下为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们现在提倡两个文明建设,都是鼓励个人为大众谋福利,为社会进步、人类幸福而奋斗。如果一个人有了好身体,只知个人享乐,“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全然不想为别人、为社会做些好事,那不啻行尸走肉。而要有好身体,必须先有好的思想。古人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是因为没有好思想是不会产生正气的这个意思。有的同志练了好长时间的气功,还说不能入静。这是因为七情六欲还在作怪,因此就很难入静,练功的效果当然也不够明显。相反,有些重病号,患了所谓不治之症,或者久治不愈,这时生命都已无望,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遑顾其它(工作岗位离开了,个人和家庭琐事顾不得了,有名利思想的人这时也烟消云散了),一旦听说养气功能治病,如获救生之船,一心扑在功法上,练起功来认认真真,通过勤学苦练,很快就收到可喜的效果。
&&& 为什么重病号反倒效果显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诚、意坚、消除一切杂念,正气占了主导地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患疾病不能驱除!
&&& 最后,我再强调一次,就是在病愈之后,还要用自己所学的功法为自己所认识的患者服务,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好事,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一个养气功学者终身遵循的道路。孟子说过“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一个人要离开真理,离开道德行为,正气消失,疾病随着可以产生。孟子还告诉我们,“是集义所生也,非义袭而取之也”,一个人整天做好事才能产生浩然之正气驱逐病魔。若是病了不肯帮助人,成了一个白丁汉,身心也不会健壮起来。(back)
&&& <font color="#.问:内气和外气各指什么?发放外气必须有内气为基础吗?
&&& 答:内气包括先天之气(元气)和后天之气(宗气)。
&&& 元气是由精化生,随着生命而来,五脏六腑之气的产生来源于元气,在人们生活过程中不断消耗元气,就需要依赖后天之精气滋养和补充,才能继续发挥作用。宗气是后天的精气,它是由鼻吸入的氧气与水谷精微结合而成,形成于肺而聚于胸,具有帮助肺脏进行呼吸和贯通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
&&& 气是人体内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在人体内部就象空气在空间一样,无处不有,并通过经络运行于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濡养,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如果真气运行轨道发生故障,身体就会衰弱下去,病魔乘虚而入。而真气在经络通道中运行需要呼吸来推动,才能畅行无阻,所以锻炼真气的运行,就是养生唯一妙法。儒家养浩然之气就是修补真气的运行,旺盛真气的运行。
&&& 有关外气的说法有过很多报道,“外气”就是真气的外观。加拿大魏林博士曾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解释》一书中说:内气是生命的“场”,它在一个有生命的肌体内起着力量或能量的作用。所以,对发放外气的确切说法,应是内气外发。这必须在内气充盈的基础上,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气,导致内气耗损,有害于身体健康。(back)
&&& <font color="#.问:练气功怎样疏通经络?
&&& 答:疏通经络,是练功者有意识导引去疏通,还要在练功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疏通,在练功中两者均有之。疏通经络,靠百日筑基,靠练精化气,靠松静自然,靠长期坚持。疏通经络,最好靠自然而然的疏通,也就是“气满督(督脉)自开”。这样做没有副作用,不会出偏差。反之,当气不足时,强用意念去领气疏通经络,势必造成拔苗助长。反而因意念太强造成局部不适;不如任其自然,待气足时稍加意念,经络即通,气到病除。经络通与不通的基本现象是“通者不痛,痛者不通”。所以,疏通经络是练养气功的基本环节之一。(back)
&&& <font color="#.
&&& 答:胎息是练气功的术语,《内经》上称之为踵息。说具体一些,胎儿在母腹中不能直接摄取氧气与养料,须由母体通过胎盘脐带供给营养,使之发育和生长。由胚胎状况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当然这个变化过程是很复杂的,胎儿的叫做胎息,也称为“内呼吸”。
&&& 练气功的人,锻炼到相当的程度,就会出现鼻息微微,若存若无,外呼吸自然消失,只觉得丹田开合,任督沟通,上下运行,全身暖洋洋,活泼泼,如春风送暖,百花齐开,舒适的感觉,言语不能形容,这和胳儿在母腹中没有外呼吸,只有旺盛的内呼吸自然舒适一样。
&&& 内呼吸是体内真气活动的情况,也就是细胞摄取氧气养料、转换能量的过程。
&&& 外呼吸是出生后获得的。在先天发育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呼吸系统,本来是静止的。出生后由于本能的活动和大气压的关系,开始了外呼吸。从此肺内压和大气压保持着这种压力的关系,自然地有节奏地进行着吐故纳新的工作。
&&& 外呼吸的作用,不仅是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利用呼吸运动,推动内呼吸,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推动真气的循经运行,赋予各组织生命动力,以使各组织器官发生有机的联系,这就是呼吸运动的全能。《内经&脏学篇》云:“肺者,相傅之官,制节出焉。”这也说明呼吸的作用。肺主呼吸,譬如国家宰相太傅之重要;所谓制节,就是有节律的活动。
&&& 《内经》云:“肺主呼吸:通调内外,阴阳生化,厥保元胎,大元周流,消除病害,动中能静,神入灵台。无臭无声,上天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练气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