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种草药中含有生物碱,多糖,黄酮,七叶皂苷钠,试设计分离工艺路线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桑叶多糖_黄酮和生物碱联合提取工艺条件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桑叶多糖_黄酮和生物碱联合提取工艺条件,桑叶多糖,响应面,响应面法,响应面设计,响应面方法,响应面分析法,响应面分析,响应面分析软件下载,响应面分析法教程,响应面教程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38:1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桑叶多糖_黄酮和生物碱联合提取工艺条件.PDF槲寄生中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南昌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槲寄生中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的干燥茎、枝。槲寄生是我国常见的传统中草药,使用记载的历史始于秦汉时期,古代称桑上寄生,为《神农本草经》上品。但槲寄生V.coloratum(Kom.)Nakai和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L.)Merr.用名较为混乱,而且由于两者功效相似及用药习惯的沿袭,临床上两者一直是混用的。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的一些著作中,关于桑上寄生一项大都是指槲寄生,直至近代。《中国药典》1985年版已将桑寄生和槲寄生分列开来,在其中仅收载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一种。我国北方诸省产的槲寄生品种单一,均为药典记载的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它是以干燥的带叶茎枝入药,主要功效在于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槲寄生具有抗肿瘤、抑菌、抗衰老以及免疫调节等功效。
槲寄生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粘毒素及凝集素等,但临床应用主要还是以本草或者粗提物的形式为主,影响了槲寄生的有效利用,使得我国的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应用,故提取分离纯化槲寄生的有效成分并明确其化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槲寄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抗癌蛋白活性成分,即槲寄生毒肽和凝集素及其它们的作用机理。对槲寄生中的其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北方产的槲寄生中的生物碱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产品活性的研究未见有系统的报道。因此,对我国北方产的槲寄生中的黄酮和生物碱等成分展开研究,旨在可丰富槲寄生的应用范围,为充分利用我国北方的这一丰富药材资源,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槲寄生主要的活性成分黄酮及生物碱均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为槲寄生综合利用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奠定了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所得结果如下:
1.应用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对槲寄生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如下(g/100g,干重):水分含量为9.03,灰分含量为6.07,粗纤维含量为19.65,脂肪含量为14.69,总糖含量为5.53,还原糖含量为1.98,蛋白质含量为11.29,维生素E含量为127.63μg/g。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槲寄生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槲寄生中含有丰富的K、Ca元素,Na、Mg的含量也相对丰富;一次煎煮液和二次煎煮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故就微量元素而言,完全可以只煎煮一次得槲寄生煎煮液即可。
2.在对槲寄生的有效成分生物碱的研究中,采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研究比较了酸水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浸提法中总碱的得率高于超临界CO_2萃取和传统的酸水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90%,超声时间30min,固液比1∶20,总碱的提取率可达1.73%。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简单易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
3.对总生物碱作了进一步分离纯化的探讨,与离子交换相比,大孔吸附树脂更适合于本体系生物碱的分离与纯化。通过对四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优选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在优化条件(上样液浓度0.288mg/mL,流速控制在4BV/h和pH10)下,总生物碱吸附率可达到3.15mg/g干树脂以上;在解吸优化条件(乙醇/水为50/50,解吸液流速控制在2BV/h)下,总生物碱解析率达到94%。
4.重点对槲寄生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进行了研究。采用铝盐显色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回收率为99.73%。研究比较了传统提取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超声波辅助浸提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对槲寄生总黄酮的提取,并进行了正交设计和二次旋转回归设计试验优化,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或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高得率和最优条件组合。实验结果发现,超声波辅助提取优于常规提取方法,其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4.72%、固液比1∶32、超声时间32.78min,在此条件下的黄酮得率为1.32%。
5.在获取黄酮粗提液后,对其纯化方法进行了探索,筛选出AB-8大孔吸附树脂对槲寄生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AB-8树脂解吸剂的选择、上样浓度和pH值、进样速度、洗脱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样液浓度为5.2mg/mL,pH值4左右时,以4BV40%乙醇作洗脱剂,上样速度2BV/h,洗脱流速1BV/h为最佳纯化条件。纯化后的样品纯度由原来的12.16%提高到69.63%,提高了5.73倍,回收率可达81.36%。
6.经显色反应和紫外光谱扫描后,初步鉴别槲寄生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可能为黄酮和黄酮醇。
7.通过利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提取后的总黄酮进行分步梯度洗脱,总黄酮得到了初步的分离,10%~30%乙醇洗脱液中的化合物比较多,彼此间分离效果不佳,但40%~60%乙醇洗脱液中的化合物有所减少,且分离效果尚可。对其中40%~60%乙醇洗脱液中部分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分离研究,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改变了两次的流动相体系,分离得到了黄酮类化合物A和B。与其他方法相比较,省时,省力,方便快捷。该两化合物分别经UV、IR、~1H NMR/~(13)C NMR以及MS相关波谱鉴定,A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4’-O-β-D-芹菜糖甙,B可能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
8.通过四种不同体系(油脂过氧化、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研究了槲寄生黄酮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油脂体系中,一定浓度的槲寄生黄酮提取物对豆油的抗氧化作用强于一定浓度的Vc和BHT,与增效剂柠檬酸、Vc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且Vc的增效作用强于柠檬酸;在自由基体系中,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了纯化样品清除DPPH·、·OH、O_2~-·的能力。结果显示,槲寄生清除自由基性能良好,清除率与浓度成正量效关系,清除能力大小关系为:DPPH·>·OH>O_2~-·。
9.通过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4’-O-β-D-芹菜糖甙对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首次发现该化合物对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Q464.4【目录】:
ABSTRACT7-10
缩写语注释10-15
第一章 绪论15-31
2 槲寄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15-20
2.1 槲寄生的资源分布及植物形态15-16
2.2 槲寄生的主要化学成分16-17
2.3 槲寄生的药理学研究17-19
2.4 槲寄生的临床应用19-20
2.5 槲寄生的产品研究20
3 生物碱的研究现状20-25
3.1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21-23
3.2 生物碱的分离与纯化方法23-24
3.3 生物碱的生物活性24-25
4. 黄酮的研究现状25-28
4.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25-26
4.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26-27
4.3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7-28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28-31
第二章 槲寄生主要营养成分研究31-43
2 实验部分31-38
2.1 实验材料31-32
2.2 实验方法32-38
3 结果与讨论38-42
3.1 槲寄生营养成分分析38-39
3.2 微量元素的分析39-42
4 本章小结42-43
第三章 槲寄生生物碱的研究43-68
第一节 槲寄生生物碱提取工艺的研究43-56
1. 引言43-44
2 实验部分44-48
2.1 实验材料44
2.2 实验方法44-48
3. 结果与讨论48-56
3.1 生物碱的提取预实验结果48
3.2 酸水溶液回流实验结果48-50
3.3 超临界 CO_2 萃取实验结果50-53
3.4 超声波辅助浸提实验结果53-55
3.5 提取工艺的比较55-56
第二节 槲寄生生物碱的分离与纯化56-68
1 引言56-57
2 实验部分57-61
2.1 实验材料57
2.2 实验方法57-61
3 结果与讨论61-66
3.1 离子交换树脂实验结果61-63
3.2 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63-64
3.3 吸附条件的优化64-65
3.4 解吸条件的优化65-66
4 本章小结66-68
第四章 槲寄生黄酮的提取与分离68-100
第一节 槲寄生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68-86
1. 引言68-69
2 实验部分69-72
2.1 实验材料69
2.2 实验方法69-72
3 结果与讨论72-86
3.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72-74
3.2 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74-77
3.3 超临界 CO_2 萃取槲寄生总黄酮的试验结果77-80
3.4 超声波辅助提取槲寄生总黄酮的试验结果80-86
第二节 槲寄生黄酮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86-100
2 实验部分86-91
2.1 实验材料86-87
2.2 实验方法87-91
3 结果与讨论91-98
3.1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槲寄生黄酮91-96
3.2 聚酰胺树脂对槲寄生黄酮的纯化效果96
3.3 产品中总黄酮量的测定及相关参数的计算96-97
3.4 槲寄生总黄酮纯化产品的定性检测97-98
4 本章小结98-100
第五章 槲寄生黄酮的纯化与结构表征100-122
2 实验部分100-103
2.1 实验材料100-101
2.2 实验方法101-103
3 结果与讨论103-121
3.1 HPLC 色谱条件的确立103-105
3.2 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黄酮的结果105-107
3.3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107-111
3.4 槲寄生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表征111-121
4 本章小结121-122
第六章 槲寄生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和拮抗 PAF作用的研究122-134
2 实验部分122-126
2.1 实验材料123
2.2 实验方法123-126
3 结果与讨论126-133
3.1 油脂抗氧化性试验结果126-128
3.2 DPPH 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128-129
3.3 清除·OH 和O_2~-·自由基清除试验结果129-131
3.4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4'-O-β-D-芹菜糖甙对 PAF 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131-133
4 本章小结133-134
第七章 结论134-137
参考文献137-14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143-1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佳;[D];江南大学;2012年
周达;[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杨佳;[D];南昌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雍技,潘见,张文成;[J];安徽化工;2005年03期
方从兵,宛晓春,江昌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战头花,李淑珍,田英林,王洪晶;[J];中国林副特产;1994年03期
李慧,王剑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魏胜华,鱼红闪,金凤燮;[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薛国庆,刘青,任雪峰,韩玉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1期
朱晓薇;刘一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年04期
陈月圆,李典鹏,高江林;[J];广西植物;2003年06期
常楚瑞;[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周汉华,吴家荣;[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锦花;[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敏;周家春;;[J];工程塑料应用;2009年04期
徐文玲;汪隆植;张传坤;;[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邱红;魏佑营;王军伟;魏秉培;曹克友;吴静;;[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胡爱军,丘泰球;[J];安徽化工;2002年01期
魏凤玉;余锦城;解辉;;[J];安徽化工;2007年03期
陈艳;陈键;;[J];安徽化工;2009年02期
王晓华;王超群;;[J];安徽化工;2010年02期
黄旭;[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高中松;彭密军;高亮;曾吉恒;朱华文;;[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寒青;李吕木;计峰;金征宇;;[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王丽;;[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傅明连;林素英;蔡丽琴;黄志明;吴锦程;;[A];第五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程水明;桂元;黄文;;[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王颖;;[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粟本文;赵熙;黄怀生;郑红发;银霞;钟兴刚;刘淑娟;;[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闫向阳;张玉军;;[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漆争飞;;[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瑛;孙广红;;[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施晓光;戴向东;许杨彪;刘庄蔚;甘盛;;[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秦明春;[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高轩;[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谷风林;[D];江南大学;2010年
于定荣;[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建友;[D];浙江大学;2010年
张静;[D];江南大学;2010年
王庆松;[D];山东大学;2010年
马英姿;[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黎继烈;[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麻越佳;[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荧;[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贺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浩丽;[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周玮婧;[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余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秦华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曹玉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邹露;[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刘璇;[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盛侠;[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雪峰;岳永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戴余军;江德安;;[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黄晓冬;黄晓昆;张月琼;;[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田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娄桂予,江渝,彭家和,钱民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张德新;;[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陈丹;包国荣;黄声强;郑权;;[J];福建分析测试;2000年04期
陈炳华,张清其,谢必峰,陈建平,吴松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吴厚玖;[J];中国南方果树;2005年06期
姜廷福,师彦平;[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立;[D];江南大学;2005年
王波;[D];四川大学;2007年
董华强;[D];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惠燕;[D];浙江大学;2002年
庞侯英;[D];山西农业大学;2003年
龙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徐黎;[D];浙江大学;2006年
郝云彬;[D];浙江大学;2006年
赵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孙春艳;[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周冰;[D];湖南大学;2006年
庞伟;[D];西北大学;2007年
谢琼;[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岳成;石双妮;陈杰;;[J];食品科技;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红霞;[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张昊;[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力,娄子洋,陈万生,张卫东,乔传卓;[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8期
李慧,王剑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易现峰,贲桂英;[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田呈瑞,李昀;[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3期
郑智敏;王寿源;;[J];福建中医药;1985年06期
李步海,邹群,孙小梅;[J];分析化学;1998年08期
刘志敏,赵锁奇,王仁安,杨光华;[J];分析化学;1999年02期
陈耀琼,吴忠;[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朱志国,刘伟明,刘巨涛,董顺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6期
李凤,廖振环,丁健华,秦永超,帅琴,江祖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胜帮,郭玉生;[J];食品科学;2005年09期
王耀峰;宫智勇;方敏;;[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李睿;温志忠;鲁琛琛;毛磊;;[J];应用化工;2009年03期
孙勇;张金平;杨刚;李佐虎;;[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7期
袁建梅;汪应灵;耿明江;王诗文;;[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6期
赖志辉;徐晓铭;管艳艳;金广庆;;[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钟先锋;黄桂东;;[J];食品与机械;2006年04期
黄阿根;施洪飞;韦红;董瑞建;周文娟;;[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年03期
黎乃维;杨建荣;金海珠;朴亮均;;[J];食品与机械;2006年05期
杜桂荣;曹淑琴;谢树军;;[J];化学分析计量;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维;夏杏洲;韩维栋;谌素华;王维民;;[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吴英;王莹;辛士刚;;[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张朝阳;刘婷琳;;[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李珺;张英侠;朱志翔;陈钧坚;;[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韦薇;朱光辉;王国忠;蒋明琴;;[A];第七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刘雅琼;诸洪达;解清;王耐芬;刘海涛;刘虎生;王京宇;;[A];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黄媛媛;张朝辉;李八方;赵雪;;[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蔡皓;庄延双;刘晓;蔡宝昌;;[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映淑;朱毅;陈国彪;;[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罗星;姚旭;郑自通;王小平;郑兴;刘运美;;[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河北远征药业 赵茂华;[N];河北农民报;2005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王晔 曹伟新;[N];健康报;2009年
康健;[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任鸽;[N];消费日报;2009年
尚裕;[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齐继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荀晓霖;[N];健康时报;2005年
肖磊;[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俶;[D];南昌大学;2007年
许雪琴;[D];福州大学;2006年
王学军;[D];西北大学;2012年
刘国柱;[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张梅;[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王菲;[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包宇;[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高蓓;[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席军;[D];吉林大学;2005年
汤建萍;[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D];新疆大学;2006年
李越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刘宇;[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赵永昕;[D];新疆大学;2006年
陈柳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黄甜;[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铎;[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孙静;[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刘军;[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文闯;[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平贝母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30期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平贝母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
【摘要】:为了优化平贝母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液固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总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应用SAS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并通过岭脊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1.4%、超声时间74.9min、液固比30.9mL/g。该条件下提取率为0.158%。该实验研究,为平贝母总生物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67.231;R284.2【正文快照】:
0引言平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的干燥鳞茎,又名平贝,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1],为常用中草药,也是中国东北特产药材之一,自1977年起中国历版药典均有收载,为常用中草药,也是中国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的特产药材之一[2]。《神农本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宁;;[J];黑龙江医药;2006年06期
庞良勤;[J];基层中药杂志;2002年02期
应鸿,刘永贵,徐勇,胡杰;[J];酿酒科技;2005年08期
庄名扬;;[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7年02期
张东杰;张爱武;王丽杰;;[J];中国食品学报;2009年02期
李萍,季晖,徐国钧,徐珞珊;[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王曙,徐小平,李涛;[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5期
李娟,张鹏,张国欣,阮汉利,张勇慧,皮慧芳,吴继洲;[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颜晰;赵连梅;孙佳玮;单保恩;;[J];癌变·畸变·突变;2012年01期
徐敏;;[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S1期
马彦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1期
胡凤莲;倪细炉;刘文哲;;[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冯爱青;胡秋娈;崔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葛玉萍;曹有龙;许兴;赵建华;强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梁新华;尹晓雯;李梦菊;;[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马超英;蒋合众;林琳;;[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王作信;梁剑平;王学红;邢妍美;蒲秀英;华兰英;刘宇;郭文柱;郭志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于洋;朴炫春;孙丹;钱春荣;宫秀杰;廉美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龚千锋;任建锋;钟凌云;易炳学;王丕明;朱龙涛;余香;;[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会敏;邵林;王萌;郭长强;;[A];2010全国知名中医院院长暨道家文化与中医药养生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滨;马美湖;彭国平;;[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封士兰;胡芳弟;李冰;刘小花;马丹;李晓东;;[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嵇扬;高锦;王文俊;胡丹;沈娟;聂渝琼;;[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嵇扬;高锦;沈娟;王文俊;胡丹;聂渝琼;;[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洋;武晓丹;金哲雄;;[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邱泽文;高文婷;王曦;李红霞;韩旭;陈志珉;王靖宇;;[A];第十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李智勇;孙冬梅;;[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钟淑文;吴继洲;皮慧芳;阮汉利;张勇慧;张鹏;;[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花;[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孙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林小涵;[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李霞;[D];天津大学;2010年
韦星船;[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卢春霞;[D];江南大学;2011年
张春林;[D];江南大学;2012年
杨江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王秋玲;[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杨雪梅;[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兴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常彦莉;[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李莹莹;[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丹;[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鸿萍;[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刘继鹏;[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朱云霞;[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张涛;[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任荣;[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白俊毅;[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成网,李清华,李矗,王珍;[J];基层中药杂志;1999年03期
庄名扬,王仲文,孙达孟,刘晓荣,陈星国,钟方达,陈宗雄,龙则河,何在筠,载朝政;[J];酿酒科技;1997年01期
庄名扬;[J];酿酒科技;2005年05期
赵东;李扬华;向双全;伍运红;王芳;兰世蓉;;[J];酿酒科技;2006年05期
唐现洪;钟雨;谢旭;谢宜辉;余永柱;靳宝常;;[J];酿酒科技;2006年08期
王艳红,鲍建材,张崇禧,郑友兰;[J];人参研究;2004年03期
曲淑岩;姜秀莲;陈颖莉;潘光;;[J];特产研究;1990年01期
杨进,冯念伦;[J];医疗设备信息;2001年01期
朱丹妮,谭丰萍,高山林;[J];药物分析杂志;2000年02期
徐东铭,张本,李焕荣,许卯力;[J];药学学报;198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海涛;刘军海;;[J];贵州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李云,梁庆丰,曹孜义,钱永强;[J];核农学报;2005年03期
张美萍,王义,魏汉莲,陶冀龙,庞辉,李向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赵岩;于淑莲;许永华;;[J];人参研究;2007年03期
陈克贤,邢作山,席建峰;[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3年12期
,庄金学;[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3年03期
丁立威;;[J];农业知识;2004年25期
王宪丰,王求记,魏云洁,吴连举,杜胜利,田广州;[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年02期
冯桂华,杨琪,刘惠民;[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4期
任跃英,裴菊,吴玉霞,陈红梅;[J];特产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旭光;林荣锋;陈剑平;李一圣;黄晓其;何耀慧;张惜强;苏子仁;;[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蔡皓;庄延双;刘晓;蔡宝昌;;[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韩强;励建荣;陈卫;叶立斌;;[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丁家欣;李淑莉;张秋海;刘泓;彭春龙;刘俊希;;[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陈雅;杨征;徐果;;[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丁家欣;白卫国;赵红霞;宋志前;李树珍;;[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于雷;刘韶松;郝鹏飞;杨云;;[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崔青曼;袁春营;白鸿达;孙晓朋;;[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戚志华;徐媛;张琰;刘新友;赵敏杰;;[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包怡红;秦蕾;王戈;;[A];2009食品科技(北京)论坛会议指南[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齐继成;[N];医药经济报;2009年
斌;[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徐鹂;[N];中国老年报;2006年
江淦达;[N];中国医药报;2002年
马兴铭;李红玉;尹少甫;[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曹志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阿布都沙拉木
牛阿巴斯;[N];民族医药报;2007年
石磊;[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科南;[N];中国渔业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霞;[D];天津大学;2010年
李俶;[D];南昌大学;2007年
赵小龙;[D];兰州大学;2012年
蒋益虹;[D];浙江大学;2007年
李洋;[D];兰州大学;2006年
周琳;[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黄学石;[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王惠国;[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延绥宏;[D];西北大学;2011年
韩永斌;[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伟;[D];新疆大学;2006年
李越鲲;[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刘宇;[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黄锡山;[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梁庆丰;[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赵大洲;[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王怀伟;[D];山东大学;2006年
李雪玲;[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王倩;[D];江南大学;2009年
周岩;[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艺路线 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