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了哪些实验类型有哪些过程中产生的资料

(2010o潍坊)青州蜜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系繁多,科研人员和果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蜜桃载培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请分析回答:(1)黄瓜的花属于单性、单生花,而蜜桃花属于.(2)在桃树的开花季节,果农会通过人工授粉来提高蜜桃的坐果率.若将基因组成是Aa的蜜桃授以基因组成为aa的蜜桃花粉,所结桃子果肉的基因型和子叶的基因型分别是、.(3)果农每年要对桃树进行冬季和夏季修剪,这样做有利于蜜桃.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花芽形成(4)若某桃树的一个枝条的叶子全部出现白化现象.则该枝条.A.细胞的基因可能发生改变&&&&&&&&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无机盐和水供给严重不足&&&&&&&&D.会在短时间内枯死(5)某同学想利用“维生素C能使0.01%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粗略验证青州蜜桃维生素C的含量是否高于普通桃.请帮其设计简要的实验步骤:.
提 示 请您或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课题研究:《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总结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课题研究:《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研究:《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工作总结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
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B类)
南宁市第三中学课题组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2007624200711B
我校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设计经验,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实验教学设计案例――《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案例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层面上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一定量的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案例集》的撰写。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案例和实践课例(课堂实录)。④提交
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
对我校生物教师实验教学设计的现状,我们制定了“南宁三中生物实验问卷调查”量表,于2007年9月17日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研究的前测。该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是我校全体生物教师,共发放11问卷份,收回11份。问卷回收后,由黄琴老师进行统计和分析,撰写问卷分析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结果是由学生自己探究或实验得出的所占比例不高,72.7%的教师在实验中将实验结果事先告知学生,。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教材实验编排和实验课时间的限制有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上存在着问题。在一定时间内教师陈旧的实验课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试验的积极性下降,调查显示在实验课中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很好的约占27.3%,学生参与度、积极性一般的占了大部分(约72.7%),学生的动手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总体是不理想的。没有真正将实验课看成是培养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总之,调查的结果反映当前我校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2008925200771517107
200926786216独具特色,操作性强,为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20072008320077122DNA2
2009年3月,我校的12位生物教师参加了无记名问卷式调查,问卷共发出12份,回收12份,有效问卷12份。该调查主要关注的是通过本课题研究后,教师的实验课设计理念、设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新教案实施实际效果等方面的变化与提高。
调查的结果体现,我校生物教师普遍感到在实验课教学设计理念和过程、实验教学实施等环节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在实验课课前准备环节上,教师更重视课前的预习和思考,教师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利用实验课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验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83.3 %的教师在讲解实验的环节上更注重鼓励创新。在看待课题研究效果方面,50%的教师觉得在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实验的能力上获得了提高;41.7%的教师觉得在与学生间交流的能力获得了提高;100%的教师觉得在实验课设计的能力获得了提高,在采用新设计的实验方案授课后,83.3%的教师觉得学生更活跃,课堂、课后问题更多。同时,教师在实践中也发现,91.7%的教师觉得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本实验并进行问题探究的确存在着矛盾;58.3%的教师觉得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进一步培养能力有一定的矛盾;66.7%的教师觉得是自己完成日常教学与进行课题研究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存在着矛盾。其原因可能与高考实验考核模式的导向作用有关,同时也反映出一线教师平时在该方面的思考和研究还较缺乏,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我校生物教师普遍感到在实验课教学设计、实施环节上,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切实让教师感觉到科研可以促进教学,从而促进教师自发地投入研究中。很多老师还感到在统筹协调、交流互动的能力、计算机的使用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眼界也得以拓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逐步形成一个开放的、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科研氛围,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发展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改进实验的硬件条件转向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验教学设计的关键思路是“”
5任务驱动教学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1“”“―――”
2课题研究后,我们还要
&&&&&&&&&&&&&&&&&&&&&&&&&&&&&&&& 200953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
染色法、徒手切片法、临时装片制作。
2、能否用番茄或西瓜替代本实验所用的苹果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你准备携带哪种材料进行本实验?
不能,番茄等果实的组织中带有红色色素的,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3、在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中,呈现实验现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染色显色,后者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显色反应。
4、你是否想过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材料比较不同材料中所含可溶性还原糖或蛋白质的含量?试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尝试在实验中实施。
可溶性还原糖、脂肪或蛋白质
鉴定实验设计的原理: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反应或吸附,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①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与斐林试剂混合后,Cu(OH)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②脂肪的鉴定:组织中的与苏丹Ⅲ(或苏丹IV)染液相遇,将脂肪颗粒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小颗粒。
③蛋白质鉴定:脲(H2NOC-NH-CONH2)能与脲试剂中的铜离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①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②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③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鸡蛋蛋白)。
①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②试剂: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⑤蒸馏水。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制备样液→试管中2ml→2ml→2min→
脂肪的鉴定:
3-4h→徒手切片→→2-3→染色3分钟→滴2滴50%酒精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
2ml→加入A2ml→加B45→观察液体颜色变化。
①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AB1002 min
②脂肪的鉴定:使用新刀片进行徒手切片,选最薄的切片制作装片;
③A0.1 g/mlNaOHB0.01g/mlCuSO4
②对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小组进行原因分析
课前设计了比较两种实验材料中可溶性还原糖或蛋白质的含量差异实验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分析其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步骤的合理性
1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浅蓝色(生成浅蓝色的Cu(OH)2)→棕色→砖红色(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①斐林试剂配置好后放置时间过长,Cu(OH)2沉淀在溶液底部无法发生反应。
②水浴温度达不到实验要求
③水浴温度达到要求,但保温时间过短,试管内温度还未达到实验要求。
3如果有须怎样改进?
有,缺乏试验对照。应增加一组对照,即增设一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样品,加入2ml蒸馏水进行比对,即便样品中蛋白质含量较少,显色不明显也能对比出来。
4斐林试剂与脲试剂的成分和使用?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在医学上检验人体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检验某种食品或饮料是否适合糖尿病人食用;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可用于食品(如奶粉、速溶豆浆等)和禽畜饲料的营养成份鉴定;脂肪的鉴定方法可初步确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高低,是否适合某些中老年人群食用。
& 6、实验中有的小组自己设计实验,比较试验样品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实验的设计上要遵循什么原则?具体的步骤有哪些?
在实验设计上要有对照,对照的设置上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基本步骤:取两支试管,标记为A、B。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甲、乙两种组织样液,并各加入2ml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将两支试管放入同一环境进行水浴加热,3―5分钟后观察砖红色沉淀产生情况,比较砖红色沉淀的产生量确定两种样品中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差异。
作者:佚名当前位置: >
摘要 : 在化学实验室里,储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进行着各种化学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要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药品,且经常使用水、气、火、电等,潜藏着诸如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危险性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常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化学实验室里,储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化学药品,进行着各种化学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要接触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药品,且经常使用水、气、火、电等,潜藏着诸如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危险性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常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如果我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知识,就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化学药品及实验器械,从而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实验室里安全事故的发生,即使在发生紧急事故时,也能够不慌不乱,把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
化学实验常常伴随着危险,无论怎样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在做化学试验时,如果能够端正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道必须的工作,就会避免许多事故的发生。
1.实验时根据试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根据试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佩戴必要的防护工具,例如穿好试验服,戴橡胶手套,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等。实验前,要注意清理试验场周围的安全隐患。检查试验装置、药品和相关物品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等。
2.遵循化学药品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规律,不盲目蛮干和主观臆测化学反应的过程。应根据化学反应的性质和过程选择匹配的反应装置,不可图省事省去必要的安全措施。
3.经常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
实验事故虽不可预测,但其危险性的大小是可以估计到的。即使对不大了解的实验,也必须推测其危险程度而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象下面这类实验,必须十分注意,使之万无一失。
①不了解的反应及操作;
②存在多种危险性的实验(如发生火灾、毒气等);
③在严酷的反应条件(如高温、高压等)下进行的实验。
4.充分作好发生事故时的预防措施并加以检查。
平时注意熟悉需要关闭的主要龙头、电气开关,灭火器的位置及操作方法,避免发生事故时才四处寻找应急的物品。
5.实验的后处理。实验的后处理工作,亦属实验过程的组成部份。特别不可忽略回收溶剂和废液、废弃物等的处理。
危险物质的使用处理及注意事项
危险物质,是指具有着火、爆炸或中毒危险的物质。使用这类物质的时候应该特别小心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危险物质前,要充分了解所使用物质的性状,特别是着火、爆炸及中毒的危险性。
2. 贮藏。通常,危险物质要避免阳光照射,把它贮藏于阴凉的地方。注意不要混入异物。并且必须与火源或热源隔开。实验室冰箱和使用注意事项:定期除霜、清理,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储存的所有容器,应当标明物品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姓名;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易爆化学品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
3. 在使用危险物质之前,必须预先考虑到发生灾害事故时的防护手段,并做好周密的准备。使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物质时,要准备好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及灭火器材等;对于毒性物质,则要准备橡皮手套、防毒面具及防毒衣之类用具。
4.在情况允许下,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危险物质。并且,对不了解性能的物质,需进行预备试验。
5. 对于有毒药品及含有毒物的废弃物时,使用完毕后进行适宜的处理,避免污染水质和大气。
着火性物质
具有着火危险的物质非常多。通常有因加热、撞击而着火的物质,也有由于相互接触、混合而着火的物质。下面按照表1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1 着火性物质的分类
强氧化性物质
因加热、撞击而分解,放出的氧气与可燃性物质剧烈燃烧,有时会发生爆炸
氯酸盐,过氧化物等
强酸性物质
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混和,即会发生作用而发热,有时会着火
无机酸类,氯磺酸等
低温着火性物质
在较低温度下着火而燃烧迅猛的可燃性物质
黄磷,金属粉末等
在室温下,接触空气即着火燃烧
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等
禁水性物质
与水反应而着火,有时还由于产生的气体而发生爆炸的物质。
金属钠,炭化钙等
1.1 强氧化性物质
强氧化性物质包括:
[氯酸盐]:MClO3(M=Na、K、NH4、Ag、Hg(Ⅱ)、Pb、Zn、Ba)。
[高氯酸盐]:MClO4(M=Na、K、NH4、Sr)。
[无机过氧化物]:Na2O2、K2O2、MgO2、CaO2、BaO2、H2O2。
[有机过氧化物]:烷基氢过氧化物R&O&O&H(特丁基&,异丙苯基&)、二烷基过氧化物R&O&O&R'(二特丁基&,二异丙苯基&)、二酰基过氧化物R&CO&O&O&COR'(二乙酰基&,二丙酰基&,二月桂酰基&,苯甲酰基&)、酯的过氧化物 R&CO&O&O&R'(醋酸或安息香酸特丁基&)、酮的过氧化物
H(或OH)-(-O-RCR&-O-)n-H(或OH)(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已酮&)。
[硝酸盐]:MNO3(M=Na、K、NH4、Mg、Ca、Pb、Ba、Ni、Co、Fe)。
[高锰酸盐]:MMnO4(M=K、NH4)。
1).此类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发生爆炸,故要远离烟火和热源。要保存于阴凉的地方,并避免撞击。
2).若与还原性物质或有机物混合,即会氧化发热而着火。
3).氯酸盐类物质与强酸作用,产生ClO2(二氧化氯),而高锰酸盐与强酸作用,则产生O3(臭氧),有时会发生爆炸。
4).过氧化物与水作用产生O2,与稀酸作用,则产生H2O2并发热,有时会着火。
5).碱金属过氧化物能与水起反应,因此,必须注意此类物质的防潮。
6).有机过氧化物,在化学反应中能作为副产物生成,并且,在有机物贮藏的过程中也会生成。因此,必须予以注意。
有爆炸危险时,要戴防护面具。若处理量大时,要穿耐热防护衣。
由此类物质引起的火灾,一般用水灭火。但由碱金属过氧化物引起着火时,不宜用水,要用灭火器或砂子灭火。
踩到跌落地上的氯酸钾而着火。◆用有机质匙子将二乙酰过氧送去称量的过程中发生着火。◆将过氧化氢浓溶液密封贮存的过程中塞子飞出,过氧化氢溢出而着火(用透气的塞子塞着较好)。◆用硅胶精制二特丁基过氧化物,于布氏漏斗过滤时,发生爆炸(因在上析出过氧化物之故)。◆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一加入二氧化锰即急剧的起反应而使烧瓶破裂。
1.2 强酸性物质
此类物质包括:HNO3(发烟硝酸、浓硝酸)、H2SO4(无水硫酸、发烟硫酸、浓硫酸)、HSO3Cl(氯磺酸)、CrO3(铬酐)等。
1).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发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载。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如果加热温度超过铬酐的熔点时,CrO3即分解放出O2而着火。
3).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加热处理此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
对由强酸性物质引起的火灾,可大量喷水进行灭火。
热的浓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着火。◆将渗透浓硫酸的破布与沾有废油的破布丢弃在一起而着火。◆装有热的浓硫酸的熔点测定管发生破裂,浓硫酸沾到手上而烧伤。
1.3 低温着火性物质
此类物质有:P(黄磷、红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
1).因为此类物质一受热就会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此类物质若与氧化性物质混合,即会着火。
3).黄磷在空气中会着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的水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照射。
4).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热而引起着火。
5).金属粉末若在空气中加热,即会剧烈燃烧。并且,当与酸、碱物质作用时产生氢气而有着火的危险。
处理量大时,要戴防护面具和手套。
由此类物质引起火灾时,一般用水灭火较好,也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由大量金属粉末引起着火时,最好用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装有黄磷的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将熔融的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起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
1.4 自燃物质
这类物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等。
1).这类物质一接触空气就会着火,因此,初次使用时,必须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
2).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稀释而成的东西,若其溶剂一飞溅出来就会着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
将盛有经溶剂稀释的三乙基铝的瓶子,放入纸箱搬运的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起着火。◆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起着火。◆在内,用LiAlH■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的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
1.5 禁水性物质
禁水性物质包括: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 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等。
1).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
2).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卤化物反应,往往会发生爆炸。
3).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
4).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
5).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的操作)。
6).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干燥的砂子、食盐或纯碱把它覆盖。不可用水或潮湿的东西或者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将经甲醇分解的金属钠丢入水中时,由于金属钠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着火、燃烧(因为当用甲醇进行分解时,在金属钠的表面,生成粘稠的醇盐膜,使其难于分解)。
2. 易燃性物质
可燃物的危险性,大致可根据其燃点加以判断。燃点越低,危险性就越大。但是,即使燃点较高的物质,当加热到其燃点以上的温度时,也是危险的。据报道,由此种情况发生的事故特别多。因此,必须加以注意。下面按照表3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2 易燃物质的分类
特别易燃物质
20℃时为液体,或在20℃-40℃时成为液体,着火温度在100℃以下,或者燃点在-20℃以下和沸点在40℃以下
一般易燃性物质
高度易燃物质
室温下易燃性高的物质,燃点在20℃以下
中等易燃物质
加热时易燃性高的物质,燃点在20℃-70℃
低易燃物质
高温加热时,由于分解出气体而着火的物质,燃点在70℃以上
注:所谓燃点,即在液面上,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构成能着火的蒸气浓度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物质的燃点。而所谓着火点(着火温度),系可燃物在空气中加热而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之。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其所测得的结果产生微小的偏差,故很难说得上是物质的固有常数,但是,二者均为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
2.1 特别易燃物质
此类物质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异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镍、烷基铝等。
1).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
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
3).此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
4).容器中贮存的易燃物减少了时,往往容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
对有毒性的物质,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进行处理。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对其周围的可燃物着火时,则用水灭火较好。
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的燃烧器的火焰引起着火。◆正在洗涤剩有少量乙醚的烧瓶时,突然由热水器的火焰燃着而引起着火。◆将盛有乙醚溶液的烧瓶放入冰箱保存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引起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乙醚之类物质要放入有防爆装置的冰箱内保存)。◆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的瞬间,产生爆炸性的火焰飞散而烧伤(焚烧这类物质时,应在开阔的地方,于远处投入燃着的木片进行点火)。
2.2 一般易燃性物质
高度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以下)
它包括:(第一类石油产品)石油醚、汽油、轻质汽油、挥发油、己烷、庚烷、辛烷、戊烯、邻二甲苯、醇类(甲基&~戊基&)、二甲醚、二氧杂环己烷、乙缩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
甲酸酯类(甲基&~戊基&)、乙酸酯类(甲基&~戊基&)、乙腈(CH3CN)、吡啶、氯苯等。
中等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70℃之间)
它包括:(第2类石油产品)煤油、轻油、松节油、樟脑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环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
(第3类石油产品)重油、杂酚油、锭子油、透平油、变压器油、1,2,3,4&&四氢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邻甲苯胺等。
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70℃以上)
它包括:(第4类石油产品)齿轮油、马达油之类重质润滑油,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之类增塑剂。
(动油类产品)亚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鱼油、鲸鱼油、蚕蛹油等。
1).高度易燃性物质虽不象特别易燃物质那样易燃,但它的易燃性仍很高。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的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都会引起着火燃烧。因而,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
2).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用敞口容器将其加热时,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
3).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容易引起着火。并且,如果混入水之类杂物,即会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
4).通常,物质的蒸气比重大的,则其蒸气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5).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
加热或处理量很大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及棉纱手套。
此类物质着火,当其燃烧范围较小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最好用大量水灭火。
蒸馏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着火。◆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烧伤。◆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将经过加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起着火。◆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蒸完后,立刻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将油浴加热到高温的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突然伸出很长的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熄灭气体火焰时,要先关闭其主要气源的旋塞)。◆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
3. 爆炸性物质
爆炸有两种情况:一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界限浓度时着火而发生燃烧爆炸;一是易于分解的物质,由于加热或撞击而分解,产生突然气化的分解爆炸。下面按照表4的分类,叙述其处理方法。
表4 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可燃性气体
爆炸界限浓度:下限10%以下,或者上下限之差在20%以上的气体
氢气,乙炔等
分解爆炸性物质
加热或撞击可以引起着火、爆炸的可燃性物质
硝酸酯,硝基化合物等。
爆炸品之类的物质
以其产生爆炸作用为目的的物质
火药、炸药、起爆器材等
3.1 可燃性气体
[由C、H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
[由C、H、O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
[由C、H、N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
[由C、H、X(卤素)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
[由C、H、S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
1).如果漏出可燃性气体并滞留不散,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会着火爆炸。填充有此类气体的高压筒形钢瓶,要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保存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打开窗户,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3).乙炔和环氧乙烷,由于会发生分解爆炸,因此,不可将其加热或对其进行撞击。
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当此类物质着火时,可采用通常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泄漏气体量大时,如果情况允许,可关掉气源,扑灭火焰,并打开窗户,即离开现场(隐蔽起来);若情况紧急,则要立刻离开现场。
搬运装有乙炔的钢瓶时,不慎跌落而发生爆炸。
3.2 分解爆炸性物质
分解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程度,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A=灵敏度大、威力大;B=灵敏度大、威力中等;C=灵敏度大、威力小;A'=灵敏度中等、威力大;B'=灵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灵敏度中等、威力小。
1).此类物质常因烟火、撞击或摩擦等作用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其危险程度。
2).由于这些物质能作为各类反应的副产物生成,所以实验时,往往会发生意外的爆炸事故。
3).因为此类物质一接触酸、碱、金属及还原性物质等,往往会发生爆炸。因此,不可随便将其混合。防护方法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可根据由此类物质爆炸而引起延续燃烧的可燃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在蒸馏硝化反应物的过程中,当蒸至剩下很少残液时,突然发生爆炸(因在蒸馏残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用旧的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的门被炸碎。◆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的过氧化物之故)。◆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剧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
3.3 爆炸品
爆炸品包括:
[火药]黑色火药、无烟火药、推进火药(以高氯酸盐及氧化铅等为主要药剂)。
[炸药]雷汞、叠氮化铅、硝铵炸药、氯酸钾炸药、高氯酸铵炸药、硝化甘油、乙二醇二硝酸酯、黄色炸药、液态氧炸药、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起爆器材]雷管、实弹、空弹、信管、引爆线、导火线、信号管、焰火。
这类物品在我们实验室基本不用,这里略过。
4. 有毒物质
实验室中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是有毒物质。通常,进行实验时,因为用量很少,除非严重违反使用规则,不会由于一般性的药品而引起中毒事故。但是,对毒性大的物质,倘若一旦用错就会发生事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在经常使用的药品中,对于危险程度大的物质,必须遵照有关的规定进行使用。下表为有毒物质的分类。
表5 有毒物质的分类
容许浓度在200mg/m3(空气)以下的气体
光气、氰化氢等
口服剂量为每kg体重30mg以下的物质
氰化钠、汞
口服致命剂量为每kg体重30-300mg的物质
硝酸、苯胺等
毒气包括下列气体:
[容许浓度在0.1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气、光气、臭氧、砷化氢、磷化氢。
[容许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氯气、肼、丙烯醛、溴气。
[容许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氟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甲醛。
[容许浓度在1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氰化氢、硫化氢、二硫化碳。
[容许浓度在5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一氧化碳、氨、环氧乙烷、溴甲烷、二氧化氮、氯丁二烯。
[容许浓度在200毫克/米3(空气)以下的毒气]一氯甲烷。
1).当被上述毒气中毒时,通常发生窒息性症状。毒性大的毒气还会腐蚀皮肤和粘膜。
2).一吸入浓度大的毒气,瞬间即失去知觉,因而往往不能跑离现场。
3).容许浓度低的毒气,要特别注意。即使很微量的泄漏也不允许。要经常用气体检验器检测空气中毒气的浓度。
处理毒气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
◆误认为充有氯气的钢瓶空了,但当打开阀门时,喷出大量氯气而中毒。◆将丙烯与氨的混合气体进行加压反应的过程中,发现阀门有少量漏气。在修理过程中,泄漏增大,以致不能进行修理并中毒(在加压情况下进行修理很危险)。◆于自制的容器中填充氨气,用帆布包裹,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容器的焊缝破裂,冲出氨气而冻伤。并且,呼吸器官也受到损害。◆直接闻到溶解在反应生成物中未起反应的氨的臭味而摔倒、受伤。◆长时间吸入氯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等的低浓度气体后,心情烦燥,并感到头痛、恶心。
4.2 毒物、剧毒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使用有毒物质的注意事项
1).因为有毒物质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状态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并且,当直接接触时,还可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因此,使用有毒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毒物、剧毒物要装入密封容器,贴好标签,放在专用的药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纳登记。万一被盗窃时,必须立刻报告导师。
3).在一般毒性物质中,也有毒性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4).使用腐蚀性物质后,要严格实行漱口、洗脸等措施。
5).特别有害物质,通常多为积累毒性的物质,连续长时间使用时,必须十分注意。
使用有毒物质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时要穿防毒衣。
使用氰化钾后,在拿茶碗喝茶时,不知不觉的把沾到手上的氰化钾吞食了。约经过半分钟,眼睛眩晕发黑,产生&氰酸钾&中毒症状,同时很快失去知觉。附近的同事发现后,立刻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洗胃才得救。
作者:青岚 点击:次
热门文章TO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会产生哪些污染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