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4年级2班课程表学院体育自主锻炼课程结构

校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延安大学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组
当前位置:
>>>>>>正文
校级精品课程自评报告
附件2: &&
延安大学精品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
课程名称:大 学 体 育 &&
项目编号: YDJPKC06-20 & &
负 责 人:郑兵 &&
承担单位:体 育 学 院 &&
验收日期: &&
教务处制 &&
二ΟΟ八年九月 &&
一、课程基本情况概述(课程性质及历史沿革、授课对象、学时、学分等)大学体育课程自延安大学创建至现在,已近七十余年历史,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学体育课是高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竞赛、课外锻炼,为延安大学的发展发挥出它应有的贡献。在77年恢复高考以前,在老一代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大力组建培养体育教师骨干力量,争取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扩建体育场,改善办学条件。体育教学上以传统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蓝本。一、二年级体育课为必修课,体育教学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建立学生晨练和课外体育活动制度。组织学校体育学习、交流和竞赛活动。90年代后期,体育教学部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明确“以增强体质为目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是:一年级第一学期基础课、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选项课;三、四年上校选课。开设的项目有:基础课(太极拳、身体素质等)专项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轮滑、跆拳道等。在教学中,注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体育课上身体素质练习较多,《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也要占用很多时间,学生的体能和身体机能提高较快。另实行学生早操制度、抓好课外体育锻炼“三结合”,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实施《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相结合,课外体育锻炼与组织小型多样的校、系、班级体育比赛相结合,学校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课外体育活动景象,既有效地增强了学生体质和健康,又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课余生活,在陕西省高校中有相当的声誉,影响越来越大。 &&1998年起,大学体育课程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考试考评方法在不断进行变革。根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总结了前一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经验,在96年大纲的基础上,重新修改编写了《延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出版的《大学体育教程》(2007年8月出版),以“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内容,力求教学内容先进,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构建了以学生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的课程体系,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教师,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了学生喜欢体育,愿意上体育课的新局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 &&1.建立“以学生为本”身心协调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结构的优化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以健康教育的思想指导体育课程的优化,“四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生自主选择与特色互补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生理心理相结合;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自觉体育相结合。为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把体育课程设置成四个“课程模块”,(即基础课、选项课、保健课和校选课),供全体学生选择。 &&(1)基础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中开设,这是根据我校的特点与传统,考虑到学生身体健康的实际与需要,内容包括;太极拳、身体素质等36学时、1个学分。 &&(2)选项课: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学生中开设。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竞技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开设的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轮滑、跆拳道等十余项108学时、3个学分。 &&(3)保健课:在一、二年级身体异常和体弱、有慢性疾、不宜参加普通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中开设144个学时、4个学分。 &&(4)校选课:主要在三、四年级学生中开设36学时、1学分。 &&2.建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教学运行机制优化体育课程结构不仅体现在体育教学中,还应与运动训练、群体活动相结合,使之作为一个教育的整体,与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相匹配,促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群体活动三位一体的健身运动机制与健康教育联动发展。全面推行“课内外一体化”,把培养学生自我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贯穿到体育教学之中。 &&(1)优化运动训练课程,促进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训练是课堂教学的提高和拓展。把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较好地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2)优化体育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群体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从体育课程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之成为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每年开展各类体育单项的竞赛活动、田径运动会和冬季越野赛。较好地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外活动精彩纷呈,目前,学校已成立十余个学生体育协会,大部分学生成为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校内全民健康活动已蔚然成风。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可全方位实行多媒体辅导教学。教学队伍的建设从学历低、教学水平低,逐步形成一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具有硕士学位,人员合理、确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教学与科研并重,通过对科研课题的研究,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了教学质量。考核由单一评价向多重评价发展,做到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由静态向动态演变的改革趋势。2006年大学体育课程被评延安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大学体育在未来的建设中,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继承发扬我校历年来体育工作传统和经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深入探讨学校教育与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推进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和科学化进程,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建设人才,为把延安大学办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课程建设内容与措施(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教学条件建设等)1.教师队伍建设(1)教书育人 &&①课程组教师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有崇高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本课程组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作风优良,锐意改革,从严治学,教学科研能较强的公共体育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合理,除了普遍具有良好的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外,基本都有1-2门体育专项教学特长;教学队伍主要成员都是各有专长的教学骨干,长年在高校体育教育第一线,有比较丰富的体育教学、群体、竞赛、科研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多名教师获得过校级优秀体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及先进教师称号。本课程组教师具有崇高师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自觉钻研大纲,认真备课,在教学中为人师表,身先士卒,耐心辅导,精心启发,公正客观地进行考试评判,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②课程组全体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在保证完成正常教学同时积极探索,大胆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我校体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在充分发挥体育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作用、培养合格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2)师资结构 &&①职称年龄结构 & &延安大学体育课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高级职称占29.6%。平均年龄32岁。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学历结构合理,各有事业发展的侧重点;知识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上互补。教师能够敬业爱岗,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教学特色鲜明,尽职尽责。 &&②教师队伍培养 & &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方案是体育课程建设的关键,针对体育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学体育课师资队伍比较年轻,35岁以下青年教师居多,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首先,加强校内在职培训工作,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安排有一定经验的教师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对其进行指导。教研室同时组织经常性的业务学习,以老带新,加强备课、听课、议课、改课等制度,较好地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 &体育部对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以推动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写教案。通过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 &其次,重视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种业务培训。如各种短期的学习班、助教进修班、访问学者等形式。到目前为止,体育教研室已有1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过助教进修班学习、10多名参加过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多名教师参加过全国各类培训班学习。 &&2.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设计 &&正确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教学中把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既传授理论知识又注意培养技能,做到知识的传授为能力的培养服务。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以适应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余暇健身的重要性和健身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长期性。通过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养成健身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以健康的体魄迎接高效率、快节奏、竞争力强的生产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 &(2)教学方法 &&①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相结合 & &根据学习动作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和观看技术动作图像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 &②示范法、观摩法与模仿法相结合 & &对新授技术动作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通过观摩技术动作的结构再进行模仿练习,而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模仿练习做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 & &③分组练习法与纠错法相结合 & &学生分组采用互帮互学式学习,教师观察和指导,有时形成一对一的辅导,纠正学生由于概念不清、用力方向不对、动作顺序模糊、不协调等错误,缩短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周期。 & &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方法 & &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等进行教学,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扩大信息传播量,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适时启发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形成互动教学境界。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因材施教,把针对性、适宜性和实效性融于教学之中。 & &(3)教学手段 &&为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不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与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工作,培养学生自身锻炼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能力。 & &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课内注重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外注重技能的运用和实践,并通过各种单项体育协会组织开展的竞赛、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论教学,传授体育锻炼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项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和专项课程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掌握规则与裁判法。 &&③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比如将多媒体理论教材课件辅助教学引入体育理论教学中;通过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了体育教学过程,增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实施素质教育(1)通过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及竞赛,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2)通过组织各种比赛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满足运动水平较高的同学的需求,带动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群体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不仅符合国家的大趋势---全民健身,同时也成为校园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促进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群众性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同学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组织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性、目的性与针对性,以满足兴趣爱好广泛的同学进行锻炼,同时解决了学生学习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矛盾。 &&4.教学条件建设学校领导一直比较重视体育运动场地的建设。几年来先后修建田径场、多块丙烯酸篮球、排球、羽毛球场。根据我校新校区建设规划,还要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综合体育馆,已完成设计,即将施工。现有多媒体教室三个,能够同时容纳120人上体育理论课。体育教学管理计算机室,进行教学运行监控、教务管理和登录成绩。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及测试系统,用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档案管理和分析研究。综合体育馆一座,其配套设备、设施能满足体操、健美操、跆拳道、艺术体操等五个项目的体育教学。另有:塑胶田径场一块,普通田径场一块,健身广场一块,足球场2块,篮球场14块,排球场6块,网球场1块,室外羽毛球场10快,室内乒乓球台11张,室外乒乓球台30张,健身房两个等。各种配套设施较齐全,各种体育器材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安全规范。 &&5.体育经费近几年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管理,为我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其次加大投资力度,在经费上给与保证,由原来每年不足10万元逐年增加到现在的40万元,先后配备了多台计算机、多部打印机、台阶测试仪、身高体重测试仪、肺活量测量仪、立定跳远测量仪、坐位体前屈测量仪、握力测量仪、各种大型器材等设备,有力的保证了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材建设情况1.课程教材的选用原则(1)教育性和全面性 &&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出发,选编体育理论和实践课教材应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及心理素质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 &(2)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所选教材必须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智力优势,建立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强调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并结合电化教学的特点,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和实践教材融会贯通。 & &(3)时代性和实效性原则 &&注重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在内容上对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新型项目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兼收并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选编学生喜爱的小型多样、新颖有趣、养生实效并有利于学生课余和走上社会后能进行自我锻炼的教材内容。 & &(4)个性和整体性原则 &&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基础、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各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即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全体学生整体发展需要,教材选编必须要符合个性和整体性原则。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特点,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学院组织部分老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特点,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写了适宜延安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材。 & &2.自编教材的主要特色(1)先进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全人健康的观念出发,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注重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为其终身体育服务。 &&(2)新颖的体系:紧紧围绕体育锻炼和健康这个核心,吸取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博采众长,融合体育、心理、生理、休闲娱乐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形成了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教材体系,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3)崭新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删减了那些枯燥无味,技术难度大令学生乏味的运动技术项目,精选了球类、健身、休闲娱乐等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实际、实用满足了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3.教材及相关资料我校的教材改革大体上分四步走,即 & &第一步:使用全国体育院校统编教材; & &第二步:使用由原国家教委统编高校教材及陕西高校统编教材; & &第三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编部分教材,并正式出版; & &第四步:在原有基础上全面自编教材,进行审订修改并正式出版。 & &教材建设的原则是:使用具有时代发展特点、学术观点新、符合大学生发展特征以及产学结合、服务专业的教材,实行教材使用的选、编结合制度。坚持使用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避免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的编写工作,课程组有多位教师参加并主编了由陕西省高校组织编写的《体育与健康》、《大学体育教程》等教材。 & &四、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发表论文、课件研制、教材编写或出版等)近年来,大学体育课教学团队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级课题10余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10余篇论文,中文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普通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 &&1.在国内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及教材《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体育学刊作者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探究》 体育文化导刊作者 &&《论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及其多元化发展》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作者 &&《陕甘宁边区体育发展状况及其特点述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第1作者 &&《谈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 中国成人教育作者 &&《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研究及提高对策》 教育与职业2006.11 第1作者 &&《试论体育教学最优化实施调控的方法》 职业与教育 2006.10 第1作者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中国成人教育2007.8 第1作者 &&《陕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文化导刊 2003.12 第1作者 &&《体育教师如何应对高校体育面临的危机》 中国成人教育2005.5 第1作者 &&《结合高校体育的现行体系谈终身体育思想》 教育与职业2005.8 第1作者 &&《小组合递进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 2006.3 第1作者 &&《体育教学练习指导与教学效果》 中国成人教育 2005.5 第1作者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中国成人教育2005.6 第1作者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国成人教育作者 &&《高校公体教学开设跳绳课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教育改革2004.10 第1作者 &&《大学武术课现状及教学改革探讨》 教育与职业2006.1 第1作者 &&《解读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与职业2006.8 第1作者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成人教育2007.6 第1作者 &&《从体育教学大纲的演体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与管理2005.3 第1作者 &&《非语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成人教育2005.8 第1作者 &&《大众健美操对学生身心的影响国》 成人教育2007.6 第1作者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与教师能力的培养》 教学与管理作者 &&卢忠瑾.《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宗有智.《大学体育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张智颖.《大学体育与健康》,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2.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07.7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7.7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探析》 陕西省高校科研论文报告会优秀奖2004年12月 &&《高等师范专业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研究》陕西省高校科研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04年12月 &&《体育院系新生专业思想的调查研究》陕西省高校科研论文报告会优秀奖2006年12月 &&《培养大学生健美操创编能力的实验研究》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6月 &&五、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教学管理改革的举措、制度建设及相关文件)根据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校教师职责》、《延安大学教学条例》等有关精神,结合大学体育实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体育学院大学体育教学规程 &&2.体育学院教书育人工作暂行条例 &&3.体育学院关于调课的规定 &&4.体育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规定 &&5.延安大学体育竞赛奖励及补助标准暂行规定 &&6.体育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过关条例 &&7.体育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评奖操作程序 &&8.体育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评估方案 &&9.体育学院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 &&10.体育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奖励办法 &&11.体育学院主管公体教学、科研、群体竞赛副院长岗位职责 &&12.体育学院教学、科研秘书岗位职责体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体育学院教师岗位职责 &&六、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两年学生的评价结果)延安大学体育课程从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二年本科的学习,并以选修的形式面向三、四的本科学生,是学校覆盖面最大的课程。长期以来,我校体育课程一直得到校内外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 &在全校进行学生评教调查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得到学生的好评。由于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率是比较高的。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加之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融为一体、注重感情投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使学生身心愉悦地学到了体育知识和技能,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体育锻炼当中去。 & &大学体育已经成为学生收益较大的课程之一。学生喜欢体育课并乐学好知。掌握2个运动项目的理论与技术(能参加学校竞赛);自觉体育人口逐年增多,每周锻炼4次以上(每次1小时)的人数超过50%,参加校系两级竞赛的人数达到70%;40%的学生成为20个体育协会中的一员;健康意识好,能够主动和有效地调节身心状态。 &&七、课程上网资源列表1.课程负责人简介2.教学队伍情况3.课程描述4.课程介绍5.课程特色6.课程建设7.大学体育教学大纲8.大学体育授课教案9.大学体育教学视频10.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11.大学体育课外活动12.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13.课程参考书籍及资料14.课程作业与习题15.大学体育知识库16.师生互动平台 &&八、课程主要特色本课程继承了延安大学严谨、求实、高效、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健康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延安大学的师资力量、教育理念优势和体育传统优势,挖掘场馆设施利用率,实现“三维的体育目标”,即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 &&体育课程以必修的形式贯穿学生二年本科的学习,并以选修的形式面向三、四的本科学生,是陕西省高校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年限较长的学校之一;体育课开设二十余个运动项目,使体育课既生动活泼,又丰富多彩;以多种培养目标、多种培养过程、多种培养方法达成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教师的机制达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培养;通过全校统一的身体素质要求和可选择的专项课程考核内容达成国家和个人在体育目标上的统一。 & &延安大学明确提出通过体育课使每个学生都熟练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以会跑步、会太极拳或健美操,作为体育合格的显性标准。 & &在技术、技能教学的同时,通过“一性、两讲、三热爱、四种精神”的教育,即组织纪律性;讲体育道德、讲公正;热爱祖国、热爱母校、热爱班集体;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团结一致互帮互学的精神,来塑造和内化学生对人生的态度。 &&不断加大体育课改革与建设力度,完善本科生体育课程体系;采取选项教学和课外拓展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育;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作为补充手段,强化自学能力;增加体育课门类,改革选课的方式,提高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上课时间和教师的自由度;构建了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又有利于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自我锻炼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格局。 & &九、经费使用情况大学体育精品课程从立项之日起,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 &1.购置教学用品2000.00余元 &&2.教师工作量补贴1500.00余元 &&3.课程网页制作1500.00元 &&4.购置教学参考书籍1300.00余元 &&5.其它开支2000.00元 &&6.至今节余20000.00元左右 &&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设规划1.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科研任务和社会活动,工作量极大,身心常处于疲劳状态。 &&(2)开出的课程门数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项目多样化的需要。 &&(3)体育教学手段的科学性与教师相对粗放的教学方式的反差。 &&(4)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要进一步增强。 &&(5)场地器材的数量还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学体育的需求。 &&2.下一步建设思路: &&1.在观念上,把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的教育向以健全人格的全方位目标转变,以人为本,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并力求达成终身效果。 &&2.加强对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理论、保健方法等的传授,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健康和体育的机理。 &&3.充分利用学校的人、财、物资源,开出尽可能多的运动项目,向学生展示出体育的丰富多彩和愉悦身心的魅力。 &&4.形成与学校传统和文化相融合的体育教学特色。 &&5.提供各种可能的课程组合,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能力、需求、兴趣及已有的知识基础)选取不同组合,以适应自身的发展需要。 &&6.建立合理的教师梯队,一流的条件设施,真正使大学体育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学校体育的品牌和窗口。 &&十一、课程建设经验总结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应力求达到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成和构筑延大体育教学的特色。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点应落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社会转型、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新机遇等大气候的影响,教学对象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意识等都在变化。体育教学“以不变、应万变”,墨守成规,将不能达成学校体育的目标和功能。因此,我们要明确: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力求发展、争取大发展。 &&2、处理好满足学生兴趣和促进身心发展的关系 &&大学体育必须要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体育运动的感召力为出发点。体育课应该强调满足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动机之源。凡是学生喜欢的、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投入不多)能够开设的、健身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我们都要开设。大学体育中也必须要有适当的强制因素和手段来保证体育课的效率、体育锻炼时间和参与的广泛性。要从终身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兴趣与适宜的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推入自觉体育人口的行列。 &&3、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和着眼于国内高校的成功经验,步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力争与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潮流接轨。我们要立足于延大,将延大的人文背景、校园风气及70年来形成的体育传统融会贯通于体育教学之中,使体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既符合当今大学体育的发展趋势又具有延安大学鲜明的时代特色。 && &
延安大学大学体育精品课程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锻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