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勇敢关于感恩的反面事例论证

议论文论证方法(高三复习用)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议论文论证方法(高三复习用)
很​实​用​哦​~
大小:2.1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4章:神的存在(反面论证)
第4章:神的存在(反面论证)
(一)无神派内幕剖析
  信:是的,宇宙中真有神存在。
  慕:可我们从小就被告之:“没有神”。
  信:那就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些无神派的真实内幕吧。无神派大约可分为以下五种:第一种无神派,可称为时髦的无神派,自认为思想先进、本领高大。他们嘲笑俯视信神的人是迷信。其实他们只是口头上说没有神,并没有真正研究过到底有没有神。
  第二种无神派,可称是自欺的无神派。他们不是证实没有神,而是因为道德行为败坏,不能也不敢承认有神。他们巴不得没有神,就像小偷希望没有警察一样。因为有了神,他们就不能继续干坏事了,干了坏事神就必惩罚他们。所以,他们说“没有神”,实质是盼望没有神。
  第三种无神派,是嘴硬的无神派。这种人除了一口咬定无神以外,并没有别的理由。这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这种人说出来的话决不改变,岂止是在讲无神时嘴硬,在其他方面也都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第四种无神派,是职务上的无神派。他们是因其地位关系而不能信有神的。他们是社会名流,是各阶层的顶尖人物。他们若信有神,岂不怕人嘲笑?弄不好乌纱帽还难保。思前想后,他们还是觉得“无神”对他们“保险”。
  第五种无神派,是理智的无神派。他们是态度认真、非常讲理的一些人。他们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研究、考查圣经,考查大自然。但由于各种原因、条件的限制,他们暂时没有发现真神,于是他们便说“没有神”。这种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并为之代祷的,因为他们研究真道,追求真理,“寻找的必寻见”(参太七:7),真神只要一被他们发现,他们是一定坚决接受的。
  例如: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有两个人,一人叫卫斯特,一人叫力忒尔吞。他们深深感到圣经是一种假冒的著作,就立志要把圣经中的两件神迹(就是主耶稣复活,和扫罗悔改成保罗的过程这两件事)证明是骗人的把戏。他们要“揭穿”圣经的“黑幕”,暴露基督徒的假冒。于是两人有了分工,一人研究一个神迹,决心用一年的时间来找出证据驳倒圣经的观点。谁知一年之后,他们再相遇的时候,他们非但不能为找到证据驳倒圣经而感到高兴,反倒互相对看,不知道怎么是好,彼此都感到惊讶起来。因为他们都承认自己过去反驳圣经是一件愚昧无知的事,是自不量力的举动。这次的认真研究反而叫他们相信了福音,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他们在1747年写了两本书,不但没有否认耶稣的复活和扫罗的悔改,反而举出一些确定的凭据,证实那两件神迹是确实的。
  慕:照这么说,以上这五种无神派,其实都不是真正的无神派。
  信:真正的无神派,是那些为人正直、态度端正、认真负责,不虚伪,不作假,经过努力研究之后仍坚持“无神”的人。可这样的无神派,究竟又能有多少呢?
(二)科学与信仰并不矛盾
  慕:您说有神存在,那您能让我见见神吗?
  信:有人说,看不见神,摸不着神,所以没有神。这种论调能合理吗?看不见摸不着就是没有吗?你看得见空气吗?你能说没有空气吗?你看得见电吗?一开灯你就知道有电没电了。我且问您:“您相信分子,原子的存在吗?”
  慕:当然相信。
  信:为什么?难道您见过分子,原子吗?
  慕:虽然我没亲眼见过分子、原子,可是科学家们用科学仪器看见过分子、原子。我相信他们的发现。
  信:其实相信神也是如此道理。您没有见过神,您不相信有神;可全世界亿万基督徒都用心灵,用信心“看见”过神。您是否也应该相信他们的发现呢?
  慕:我相信科学家的说法,而不相信信徒的说法;因为科学家的发现是符合科学的,而信徒的说法就……
  信:就不“科学”了,是吗?
  慕:是的。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科学与信仰是相对立的,是水火不相容的。科学是万能的,是真实可信的;而信仰(神)则是虚幻的,是不科学不可靠的,是迷信。科学已经否定了神的存在。
1.科学的局限性
  信:您所说的这种观点论调,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科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它并不“万能”。因为所谓科学,其研究对象和手段都是物质的;除去物质以外,科学将一无所能。但神并不是物质,他是造物之主,他是个灵,但也能以物质状态(肉身)显现(指耶稣)。他是超越物质之上的,因此也就超越了科学研究的范畴,所以任何科学都不具备对神本身进行研究的有效手段。一切科学研究都必须有与其目的相适应的手段,否则必将一事无成。要研究宇宙,就必须有天文望远镜;要研究物体的微观结构或微生物,就必须有高倍的电子显微镜,如此等等。那么,试问科学家们将用何种方法何种手段去研究神呢?对生命的奥秘、人体本身的各种奇妙现象,科学尚且不能作出满意的解答,更不必说去研究神了。“神的存在”这一命题,显然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这个命题在科学上是无解的,因为科学研究对灵性世界鞭长莫及。和物质界一样,灵界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灵界中有神,有天使,也有魔鬼和邪灵,还有肉体死了的人们的灵魂。灵界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科学中有一条“铁的定律”,就是“证明、研究者”一定要大于或等于“被证明、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灵界,科学既无度量标准可用,其智慧又远所不及,只有望洋兴叹了。
  科学的局限性还远远不止这些,它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以重复重演的,是被动的和可以度量的。科学家们得到的实验结果必须是可以不断重复的。如果某人公布一个新成果、新发现,而他人无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这个新发现是不会得到公认的。这样一来,科学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因为历史上许多事件是无法重演重复的,如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如辛亥革命),人一生中只会发生一次的经历(如人的初恋)和业已完成的事情(如生命的起源)等等都不可能重演。所谓被动性,是说当研究者改变一个实验条件,被研究对象一定要作出相关的反应,这样才能发现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无论人们如何改变条件,研究对象无动于衷或乱变一通,那么研究工作就无法进行。神不在人类的控制之中,相反人类却要受到神的控制,人怎么能用科学去研究神呢?另外,被研究的对象必须可以度量,如长度、大小、重量等等,请问你如何去度量神呢?
  第二、科学无论如何发展,也无法解决人心和道德问题。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中性的,如化工产品、原子能等,既可造福人类,又可破坏生态环境,还可以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武器。纵观人类历史,科学事业一直在向前发展,但科学越发达,人心越诡诈,道德愈沦丧,现如今,高科技犯罪(如电脑黑客)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事。
2.科学家知识的局限性
  信:科学既不能“直接”证明有神(注:各种科学是可以“间接”发现证明神的存在的,见本书第5章:“正面论证神的存在”),可它更不能证明无神。因为从逻辑上说,否定一事物的存在,要比肯定它的存在困难得多。例如,假定有人宣称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珍贵的东西叫珍珠,只要能提供一些合理的旁证,诸如珍珠的照片,生产珍珠的珠母贝,或见过珍珠的人证,就有一定的说服力。至于别人信与不信,则只能听别人自便,无人能够强迫。但是,如果你想否定珍珠的存在,则绝非易事。除非你走遍五湖四海,天涯海角,才可确定珍珠的有无。然而这一点你根本做不到,因为你的精力、时间及其他条件都太有限了。
  同样道理,你说“没有神”,是哪里没有神呢?是北京没有神,还是南京没有神?是中国没有神,还是外国没有神?也许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你游遍了全世界,仍没发现有神,那么你是否有资格宣称“没有神”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还有两个地方你没有去游历去探索:一个是太空宇宙,一个是你的内心。神是宇宙的主宰,你在地球上找不着神存在的迹象,那你就理应往太空中去寻找,然而这是你的能力根本达不到的。就算是你能游历太空,那你一定会被宇宙太空的无穷奥妙所震撼,也会象宇航员那样折服于神创造的奇妙之中了。(见第5章之(一)“宇宙的奇妙证明神的存在”)。其实,寻找神无须走遍天涯海角,如果你是个对自己认真负责的人,那么只要你肯谦卑下来,对照着《圣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真理,你就会发现《圣经》的话句句真实地应验在你的身上,就会发现神离你并不远,他就在你的身边。你听,耶稣是怎么说的:“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圣经启示录第三章20节)。
  慕: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有限不能研究无限”?
  信:是的。不仅科学是有局限性的,而且科学家的知识也是有限的。让我们来举个例子。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荣获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前者是五十年代就和钱学森、华罗庚齐名的数学大师;后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以他名字命名的水稻“袁隆平”品牌,其商标权价值为一千亿元人民币(准确数字为1008.6亿元。见《走进袁隆平》第191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所以,他俩可以称得上是顶尖级的科学家了。然而发生在他俩之间的一段趣闻则发人深思:袁隆平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他一直对数学不感兴趣,至今仍不明白初一数学教科书中“有理数乘法”规则里的“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是什么道理。在获奖期间,他问吴文俊“凭”什么“负负也会得正”;没想到数学大师只是冲他笑笑,不置一词……两位老院士的幽默“表演”给了我们这么一个常识:一个科学家,不论他的成就有多么辉煌,他的知识和经验也总是有限的。
  水稻专家的数学知识平平,而数学泰斗则很有可能“五谷不分”。科学家也是人,他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的知识是有限的,他研究所及的时间和空间也是有限的。即使是同类学科的专家学者,也不是对本学科的知识全部精通。例如,尽管都是医院的医生,但内科病人绝不会去找外科医生看病;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此有限的人,又怎能断定那无限的神是不存在的呢?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人类所能掌握的知识,尚不及(宇宙中)全部知识的百分之一”。假如我们只有全部知识的百分之一的知识,那么,神是否有可能存在于另外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知识之中呢?即使是现在,科学家既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从千千万万人直接或间接的经历中,人们认识到天地间确实存在着超乎人类之上的智慧和智能。正是这些不可否定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神灵的存在。不但有神,也有鬼(邪灵)。人类虽号称“万物之灵”,但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不能预知未来。科学界虽说也有所谓的“未来学”,即所谓“科学的预见”,但那只不过是根据已知的事物发展规律,对未来的基本趋向作出一个个的推测,并不涉及细节,对个别情况或偶发事件则全然无能为力。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粗略的预估,并不是真正的预知。例如,根据目前人类群体平均寿命的统计观察,以及医学的发展概况,人们可以推测21世纪多数人可以活到八十岁左右,少数人可以活到百岁上下。但对某一个人的具体寿限和是否发生天灾人祸以致殃及百姓的生命,乃至预测者本人明天或后天会有什么遭遇之类的问题,人们就完全茫然了。然而神则能准确地预知未来,包括偶发事件在内,这是人类所不能做到的,这在第6章的“圣经预言的应验证明圣经是神的话”中我们还要讲。
3.科学不能否定宗教信仰
  慕:有些人说,宇宙中只有物质,除物质之外别无他物,自然也没有什么神的存在。
  信:请问怎样肯定这一观点呢?说这种话的人是提不出任何证据来的。说到底这也只不过是一种信念,一种类似宗教的、但却远不及宗教信仰更令人信服的哲学信念。这类信念,在哲学上属于自我否定的范畴。例如,常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这个论点就是自我否定的。因为如果这个论点正确无误,那么它本身就成了绝对真理,因而也就否定了它自己。您上面所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如果宇宙间果真除物质以外别无所有,那么人们的认识就不可能超出物质之外;因此除物质之外,人们将一无所知,既然一无所知,你又怎能知道“除物质之外别无所有”呢?所以,凡是自我否定的论证都是不能成立的。
  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否定信仰。因为《圣经》中某些记载不符合科学。比如,《圣经》说人是神创造的,这不符合进化论关于人是由猿猴变来的观点。于是这些人认为《圣经》记载不可信,进而认为“没有神”。对此您是怎么看待呢?
  信:对此,我们首先应当理解,科学和宗教信仰(此文特指基督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可混为一谈。二者既不宜等同看待,更不能互相取代。科学帮助人认识物质世界;信仰帮助人认识真神。科学解决人与物的问题,信仰解决人与神的问题。就拿基督教信仰的经典《圣经》来说,对于人与物的问题,圣经仅约略提及,并不作为重点;因为人与物的问题在人的智能范围之内,并不需要神的启示去解决,所以人们不能把《圣经》当作科学的教科书。反之,人们也不能以任何科学著作取代圣经。因为科学不可能解决物质以外的问题;科学只能使人增长知识,却不能使人更加正直和善良;科学只能给人世间以新思想,却不能给人新生命,它无法象圣经那样能满足人心灵深处的需要。
  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所以科学观点也就不断地修正和更改。而《圣经》一经写成,就其真理来说就从没改变过。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的写成,距今也将近两千年了,但科学的大发展却只是近两百余年的事。善变的科学怎能否定不变的圣经真理呢?岂不是荒唐吗?圣经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使用与现代科学相同的语言,如果看两者之间有所抵触(如“人类的起源”问题),那只说明人们的认识与客观真理还有距离,或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出入,或是对圣经真理的理解还不准确。这并不能说明圣经是错误的,更不能因此说神不存在。
4.科学和信念
  慕:有人说,宗教信仰只要人们相信,完全以信念为基础;而科学则讲求实证,是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与信念无关。科学和信念在本质上是对立的,您又如何解释呢?
  信:说科学与信念本质上是对立的,其实不然,科学的论证看来头头是道,似乎逻辑性很强,但这也只是在不求本末、不问始终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实用的范围内方如此,一经寻根究底,科学的逻辑性便立即难以为继了。例如,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中逻辑性最强的是几何学。几何的求证过程似乎相当严谨,但要证明一个几何命题,必须引用若干定义和定理。然而怎样知道这些定理正确无误呢?就必须引用一些被大家认同的公理,如“两点之间以其直线距离为最短”。但怎样知道这些公理确实可靠呢?这却是无法证明的,只能诉诸人们的直觉或信念,即所谓“不证自明”。
  让我们再以物理学为例,目前绝大部分的科学成就都是物理学的业绩。物理世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是物质和能量,如果没有这两样,物理学就不存在了。能量可以用功、或力乘距离来衡量,所以也可以说,物质世界的基本因素是“物质”和“力”。但“物质”和“力”究竟是什么?却是没有答案的。有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定义为“能使物质产生加速度的东西叫做力”。但“物质”又是什么呢?于是便反过来说:“在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加速度的东西叫做物质。”这种循环定义是违反基本逻辑的。那么人们又根据什么来断定“物质”和“力”这两样的真实性呢?归根结底,还得诉诸直觉和信念。做为自然科学基石的数学和物理学尚且如此,那其他科学就更不在话下了。
  实际上,任何科学工作,至少必须以下面两个基本信念为前提:
  (1)、必须相信宇宙间存在着不变的普遍规律,否则就不可能有科学研究这回事。人们常常以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已为科学所证实,其实不然。科学研究不外乎实验和观察,但人们从中得到的只能是有限的经验,即使重复十万次也是如此。人们只能说,在他们观察所及的时空内,事物是有规律的。但当人们把从有限的经验中归纳出来的结论推广为放之宇宙而皆准的普遍规律时,他们所凭借的只是信念,而不是实证!因为“有限”绝不可能证明“无限”。
  (2)、必须相信人的头脑能够正确认识并反映客观世界,否则任何科学工作都毫无意义。由于各种科学最终都建立在信念上,如果完全否定了信念,也就否定了科学。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科学与宗教均以信念为基础,并无二致。科学家相信物质是真实的,基督徒既相信物质是真实的,更相信真实的物质必有真实的来源,所以相信神更是真实的。两者相比较,哪一个信念更完全,更合理呢?当牛顿和开普勒等人将他们的科学发现推论为普遍规律时(如万有引力定律),他们的这一信念是以他们对神的信念为依据的。他们相信万有同出一源,即同出于神的创造。根据圣经,他们相信神喜爱秩序,不喜爱混乱,因此他们相信宇宙中存在着统一的、不变的普遍规律。有些科学家不信神,可是他们却不得不接受同样的“宇宙普遍规律”的信念,那么他们的这一信念根据何在呢?科学工作者当然不仅止于信念。人们在信念的基础上建立起规律的概念以后,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去验证它,并应用于实践。如果人们果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而没有发现不一致的事实,人们便认为这一规律已经得到了证实,直到发现新的不相一致的事实为止。此后人们将提出新的规律概念去概括所有已知的事实,并继续进行验证。科学便是这样发展起来的。然而人们却仍然无法确定,我们目前的科学概念是否就是最后的真理。正如前面所述,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科学也不断进行修改。当然,宗教也不仅止于信念。人们建立了对于神的圣经的信念之后,也要在实际生活中去经历它,验证它。如果没有亿万信徒亲身的经历和客观的事实证明神是可靠的,圣经是真实可信的,基督教信仰就不可能存在数千年之久,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基督徒为着他们的信仰付出了极重的代价,甚至甘愿付出他们的性命而不后悔,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现象可以和基督徒的殉道精神相比拟(参见第5章之(七)“基督徒特殊的殉道方式证明神的存在”),如果基督徒所坚持的不是真理,那么他们的力量从何而来?科学的验证和宗教的验证自然也有所不同。科学的验证是物质的,而宗教信仰的验证则不仅有物质,更包括心灵。人们可以认为心灵太抽象,难以捉摸,但却不能否定心灵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心灵,人就不
成为人了。
5.基督徒是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慕:既然科学不能否定信仰,那么有没有科学家也信仰上帝的呢?
  信:有!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信仰上帝,近代科学的奠基人几乎全都是基督徒。按照圣经教导,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人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的。因神给予的理性,人有能力接受神的启示去认识宇宙,进而认识神。同时,神要人治理环境,管理各种鱼类、飞鸟、走兽。只有对所要管理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当好神的管家。为了认识神荣耀神,为了不负神的重托,一大批虔诚的基督徒以极大的热忱献身于自然科学,取得了举事瞩目的成就,成为各个学科的奠基人。
  慕:您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吗?
  信:不是几个,如果时间允许,我能举出几百个来。
  慕:您是在说大话吧?
  信:不是说大话。在一八六五年,英国科学会发表了一篇由617人(注:另有资料说是717人)签名的关于宗教(专指基督教)与科学的宣言,现保存在牛津博德伦(Bodleian)图书馆,其宣言如下:“我们以自然科学家的立场发布我们对于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意见。现在科学界若干人士,因为探求科学真理,从而怀疑圣经真理及其正确性。我们对此深感遗憾!
  我们认为神的存在,一方面写在《圣经》上,一方面写在自然界中;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却绝对不能彼此发生冲突。
  我们应当牢记:物理科学尚未臻于完善,尚在不断改进之中;目前我们有限的理解,仿佛是对着镜子观看,还是模糊不清。
  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的学者,对于圣经不加研究,徒凭其不完善的定律和一知半解(就对圣经)怀疑反对。这种态度,实在不能不令我们为之痛惜。
  我们深信,每一位科学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是在阐明真理。倘使他们研究的成果,发现圣经和科学有所抵触(其实只是对圣经的曲解),千万不可轻率武断,以为他的结论是正确的,而圣经的记载是错误的。而应该持客观的态度,平心静气,听神的指示,确信二者必然相符,绝不可偏执成见,以为科学和圣经有冲突分歧之处。”
  慕:嗬,还真不少人哪!您能具体举出几个人名来吗?
  信:完全可以。下面我就列举一些人名,当然,有许多是上面这617人以外的。
  (1)牛顿()牛顿是这一大批基督徒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18岁进剑桥大学学习,竟然在27岁时就当上了剑桥大学的教授,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多么辉煌。他的科研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他发明了数学上的微积分,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力学三大运动定律,他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全世界的许多教师和家长所采用,作为向儿童进行科普启蒙教育的经典素材。
  牛顿虽然在科学上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毕生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所以,他研究圣经的兴趣不在研究科学之下。据统计,牛顿所发表的科学著作只占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学作品,总数字超过140万字。他写道:“我深信圣经是神的话,圣经是人受神默示写成的。因此,我每天都研读圣经。”“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证,实在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的。”牛顿研究天文学,察觉到神的手的工作,他说“无神论是无知的。我观看太阳系,看见地球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距离,得到适当的热能和光线。这绝不可能是机缘巧合。”“惟有这位智者有大能力,创造、计划如此美丽的太阳系,各大行星、慧星……一切都由他支配统治,他是万有的主宰。”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是继牛顿之后科学界耸起的又一座高峰,他提出来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引起了物理学界一场深刻的变革。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位上帝,他说:“无限高超的神在我们微弱心智所能觉察的琐细小事上显示他的存在,我对之心悦诚服。我的信仰由此构成。在我心灵深处,确信有个超越的智能彰显在不可思议的宇宙中,这构成我对神的信念。”虽然他是科学泰斗,但他却不相信科学万能,他指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意味着要有宗教信仰。”
  (3)法拉第()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他以发现电磁感应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电容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法拉”,他又是个发明制造家,发明了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最早的电动引擎。
  法拉第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担任着伦敦一教堂的长老圣职,每周讲道多次,保留至今的讲章有150篇之多。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有说的,我们也不应说。”他相信上帝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上帝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的发现。他在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当他被记者问及对死后有何猜测时,他回答道:“猜测?我从没有任何猜测。我深信所有的确据。我知道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圣经提摩太后书一章12节)。”
  (4)焦耳()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他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奠定下基础,能量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焦耳”。他提出焦耳定律,被誉为当时新科学的热力学的始祖,他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暗示宇宙不是自然衍生出来的)提供了实验的基础。
  焦耳是个基督徒,他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与圣经真理协调一致。他坚信神就是宇宙创造者,他列出他优先考虑的事:“承认信仰,服从神的旨意,然后从他手的工作体会他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5)麦克斯韦()麦克斯韦是英国物理学家,他的电磁理论及其相关方程式,为二十世纪物理学开辟了新里程。
  科学界的朋友和同事都公认麦克斯韦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是教会的长老。他经常研读圣经,他的笔记本里记着他的祷告:“全能的神啊,你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赐予他生命的灵魂,让他寻求你。你统治所有受造物,教导我们研习你亲手作的工,好使我们开垦土地善用资源,加倍努力事奉你;又使我们领受你可称颂的话语,相信你差派主耶稣来,带给我们救恩和赦罪的知识。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6)帕斯卡()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6岁写成投影几何的名著《圆锥曲线论》;他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对概率论和摆线的研究也卓有贡献。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帕斯卡定律,压强的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帕斯卡”。
  帕斯卡是个少有的“不爱世界爱上帝”的基督徒科学家。正当他的科研成就如日中升的时候,他竟从24岁起放弃了科学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他的主要著作《思想录》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学经典。帕斯卡的科学方法带有基督徒信仰的深刻印记,他对唯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上帝的启示,人们必须接受(或拒绝),而不能仅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怀疑。上帝的无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种主张借助于科学的原理就能解释万物的观点,是极为狂妄自傲的臆断。通过《思想录》,我们能看到一个基督徒的心声:“没有耶稣基督,世界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必然要么就是世界毁灭,要么就是世界活象一座地狱。”
  (7)伽利略()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的名字是和著名的比萨斜塔紧密相联的,他在斜塔上所作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伽利略首次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推导正确与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在天文学领域,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写下《关于两种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宣布哥白尼的“地动说”是完全正确的。
  伽利略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修士,他相信圣经来自上帝的启示,相信科学与圣经不能互相冲突,他认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念之间并无矛盾。1633年6月,天主教皇乌尔班八世有感于基督教新教的影响日隆,决心维护天主教的利益,压制伽利略《对话》的观点。异端裁判法庭审问了伽利略,但伽利略始终认为自己正确,他说:“我难道不是一个基督徒吗?我难道不能算教会的骄子吗?我难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帝和他的独生子耶稣吗?要我悔改什么?难道让我将真理隐藏起来,亵渎上帝,替(天主)教会丢脸吗?”作为天主教徒,他又承认宗教会议、圣传和教义的权威性;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相信依靠神的帮助、神圣天主教及使徒建立的正统教会所教导和传授的一切。”伽利略在信仰和科学的关系方面坚持了正确的立场,认为哥白尼的学说符合圣经,而天主教皇是出于维护教廷的权威而迫害伽利略的,这一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旧教的一场冲突,不能简单笼统地说成是宗教迫害科学。实际上,教皇并非为了维护圣经,而是利用天主教组织的政治权力压制基督徒或倾向于基督教新教的科学家。
  (8)开尔文()开尔文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以研究热力学而闻名。他用精确的术语系统地阐述了焦耳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条定律都反映出进化论并不科学。开尔文发现了绝对温标,国际上就以他的名字作为绝对温标的单位。
  开尔文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说:“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爱的构思的证据……无神论的概念在愚昧,笔墨难以诉说。”他认为科学与圣经根本没有冲突,并相
  信:“就生命的起源而言,科学正面肯定了创造的力量。”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他没有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说:“在我生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
  (9)普朗克()普朗克是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00年,他提出了震惊科学界的“量子假说”,后来被科学家们用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验证了量子论的正确性。量子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普朗克为开创物理学革命性发展的新纪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朗克信仰上帝,从1920年起直到逝世为止,他一直担任基督教会的执事圣职。他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由上帝支配;他一再强调科学与信仰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他在《宗教与自然科学》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吁科学家“朝上帝走去”!
  (10)笛卡尔()笛卡尔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用坐标系来描述空间的点和坐标值的相互对应关系,他认为:“数学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样,也都是由上帝所确立,并依赖于上帝。”
  笛卡尔坚信上帝的存在,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中,他写道:“当我专心地想到上帝,完全向着上帝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任何产生错误或虚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后,回想到我自己的时候,经验就告诉我,我仍然会犯无数的错误”。他还说过:“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体、或某些心智、或其他的本性,并不是完全美满的,那它们的存在一定要依赖上帝的力量;如果没有上帝,它们就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
  (11)莱布尼兹()莱布尼兹是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和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现在高等数学中所采用的积分符号,就是莱布尼兹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和牛顿对积分学的突出贡献,国际数学界便把“积分学基本公式”称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莱布尼兹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创造者,他赋予这个世界以一定的规律,因而社会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自然法。莱布尼兹认为;数学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他一向把他的渊博知识、他的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标。他说:“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事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12)波义尔()波义尔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的原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力和体积成反比,这就是中学物理教科书上著名的“波义尔―马略特定律”。波义尔又是现代化学的先驱,他首次引入化学分析的名称,将元素定义为未能分解的物质,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
  波义尔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科学和神学方面均有建树,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科学是宗教的一个卓越的学校,是一项宗教任务,是对上帝展现在宇宙中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揭示,科学是宗教的盟友,甚至受宗教的指导。波义尔相信,上帝创世时,除他之外不存在任何实体,没有任何受造之物需他承担义务或者能够束缚他。如果上帝中断对宇宙的维持,宇宙就会土崩瓦解。神力量的持续参与是必须的,因为规律并不是真正的力量,而只是规则性的一个表现方式而已。这就批判了仅仅把上帝作为宇宙运动的最初动力,从此就不需要上帝的错误观念。波义尔在他的《基督教巨匠》一书里,认为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并无冲突,科学和信仰都承认人的智慧有限,只有借助于上帝创造自然的模式和启示,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波义尔对基督教护教学甚有研究,他还支持圣经的出版,在美国发行的第一本印第安语《圣经》就是由他资助出版的。
  (13)道尔顿()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原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因出版《化学原理的新体系》而获皇家勋章,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道尔顿在信仰上属于正统的牛顿派学者,是虔诚的基督徒。他12岁时就在教会学校里担任一些职务。他相信上帝掌管自然法则,使不可见的基本粒子成为可变的或可毁灭的。
  (14)巴斯德()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了微生物学及细菌学两门新学科,他又发明了免疫种痘和低热消毒法,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提出生源说定律,说明生命只能来自生命,反驳盛极一时的自然衍生的进化论观点。
  巴斯德在信仰上是虔诚而保守的基督徒,他认为科学与基督信仰并无矛盾,坚信科学拉近人与神的距离,他说:“对大自然越有研究,就越感受到造物主奇妙的工作。”他对上帝和福音都有坚强的信心,他说:“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敬拜了。”他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祷告。巴斯德相信,上帝由于他无限的慈善,不可能为人类创造一种惩罚的灾祸后,不同时为人类造出一种救药来。为此,他孜孜不倦地寻找特效药,发现了各种抗毒素,找到了预防和治疗牛羊炭疽病、鸡霍乱病、狂犬病等方法,大大发展了免疫学。
  (15)孟德尔()孟德尔是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文章,提出遗传单位(基因)的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年轻时曾大病三次,他感到前途渺茫,在1843年进天主教修道院做修道士,学习了4年神学课程后,担任了教会神甫圣职,后来被任命为天主教隐修院院长,专门从事神学教育工作。
  (16)林奈()林奈是瑞典著名植物学家,他对现代植物学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尤其以植物分类法闻名,他将自然界分动物、植物、矿物三大类,再细分为纲、目、科、属、种、成为现代自然分类法的基础。
  林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就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他一生敬畏上帝,他的住所里有花园,他说:“夏天坐在那里听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声,昆虫的啾唧声,观看光彩夺目的艳丽花朵,人们为上帝的无比智慧而陶醉,惊叹不已。”他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他常用的格言是:“现在我们能数点的物种,与上帝创世之初一样多。”
  (17)开普勒()开普勒是德国天文学家,他最伟大的贡献是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后来的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先河。
  开普勒自始至终都属于基督教路德宗的信徒。22岁以前,他一直喜欢神学,每天领悟上帝的旨意,准备当牧师;后来为了生计才勉强放弃了这个念头。他研究天文学,祈祷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他说:“几乎整个夏季我都消磨于这项苦闷的工作中,最后在一个十分无关紧要的场合,我更接近了真理。我相信上帝过问了,因此,我偶然得到了我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的东西。更相信这一点,因为我曾不断祈求上帝,如果哥白尼说的是真的,那就让我成功吧。”他认为,天文学家作为上帝传达自然之书的牧师,不仅应当把自己智慧的荣誉牢记在心,而且还必须将高于世间一切的上帝的荣耀铭刻在心。
  (18)哥白尼()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在人类科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日心说”给人们的宇宙观带来了一场革命,开创了天文学的新起点。
  哥白尼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从24岁开始担任教会神甫直到逝世。哥白尼对天文学有很大的兴趣,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天文学研究是在教会工作的业余时间里完成的。他在教堂箭楼上安置一个小天文台,在繁忙的教会工作之余进行天文观测,他说:“假如真有一种科学,能使人类灵魂高贵,脱离世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若看见神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要感到(有)一种力量,催迫自己趋向于规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认出造物主确是真善之源。”
  (19)莱特兄弟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于1903年12月发明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把人类自古以来的飞行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航空史上的先驱者。
  莱特兄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礼拜天坚持去教会敬拜神,拒绝在主日工作。有一次,西班牙国王邀请他们在主日那天驾驶飞机,被他们毫不迟疑地回绝了,因为他们要去做礼拜。
  (20)爱迪生()爱迪生是出生于美国的世界最杰出的发明家,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种,白炽灯泡、发报机,留声机、油印机、碱性蓄电池都是他的发明,他甚至对照像机和电影摄影机的发明也有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是一个有非常明确和强烈信仰的基督徒。他的实验室里放着《圣经》,他说:“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上帝。”他认为,向上帝祷告是人生力量的源头;每当他遇到难题,他就在实验室里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他曾肯定地表示:“神的存在,对我几乎可以用化学来加以证明。”
  以上这21位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有三个是天主教徒),可以说全是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耀着科学的天空。他们同时又都是耶稣虔诚的信徒,他们以荣神益人为动力,在科学的领域开疆拓土,把取得的科技硕果作为祭礼献给上帝。
  此外,还有一批著名的科学泰斗都是基督徒。他们是:发现欧姆定律的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电动势(电压)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现安培定律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库仑定律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X射线的伦琴,发明无线电的马克尼,发明电报的莫尔斯,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大数学家高斯和欧拉,现代原子能专家普莱特、康普敦、费米,还有英国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以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等等。
  据统计,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286位科学家中,有73%的人是基督徒,19%的人是犹太教徒,也就是说相信神的科学家占92%。可以预期,未来科学方面世界性的重大突破仍然会由基督徒来完成,因为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第9章10节)。“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耶利米书第33章3节)。
6.“科学与信仰”在中国
  慕:我有个发现,就是您上面所提到的,都是外国人,没有一个中国的科学家。这是为什么呢?“科学与信仰”这个问题在我们国家是一个什么状况呢?
  信:您提出了一个很尖锐、很敏感的话题。中国(特指大陆)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在这里只能简略地进行一下分析。总的来说,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普遍认为科学与信仰不相容,科学是万能的。
  慕: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
  信:这是历史所造成的。在近现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出现过三次大的兴科学、反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运动高潮。
  (1)清政府几百年来的腐朽封建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长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又使得中国的老百姓对外国人产生了本能的抵触心理。然而从十九世纪初开始(这里的时间,是以第一位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来华传教时间为标准;天主教传教士则在十六世纪就来华传教了),洋人们还是纷纷踏上了这片古老的土地。这其中有善良的传教士,给国人带来了上帝的圣爱和科学技术文明;也有凶恶的政客和奸诈的商人,带来了枪炮和鸦片。传教士毕竟是少数,政客商人毕竟是多数。中国人震惊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免对科学的作用有了过份的高估,以为科学可以决定一切,提出了“科学救国”、“科学万能”、“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科技,用来对抗抵制外国人”)的口号。在痛定思痛之后,国人留下了科学技术,拒绝了上帝和鸦片。
  (2)1843年,正当国人抵抗上帝和鸦片的时候,远在西方的马克思巧妙地把这二者联系了起来,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著名论断。从此,这个论断“飘洋过海”,于1917年前后“落户”到了中国,便再也不肯离开,成了“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当时的中国正开展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吸收包括马列主义在内的西方众多的人文主义思潮,追求民主与科学的西方文明,试图从中找着中国的出路。但是新文化运动排斥基督教,认定科学是万能的,宗教是反科学的,现代社会不需要宗教。此时,知识分子反对基督教,就不仅仅因为它是“洋教”了,还因为它“不具有科学性”。
  (3)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连年的政治运动不仅使宗教信仰在中国大陆无立足之地,甚至连科学也威望扫地,搞科研被指控为走“白专道路”,知识分子一概被贬到了“臭老九”的地位。七十年代末,国人又一次惊讶于自己和西方的差距,再次喊出了“向科学进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确看到了发展科技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于是国家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力争使中国早日置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
  从这三个历史阶段的特性可以看出,在中国,“科学万能”、“科学救国”、“科教兴国”等口号早已超出了科学的意味,而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在今日的中国,科学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提倡科学,老百姓也尊重科学,甚至越不懂科学的人越崇拜科学,因为他越不懂,就越自愧不如,也就越相信科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尊重科学是和爱国紧密相联的,中国人是爱自己国家的,他们把国家的强盛,寄希望于发展科学技术上。在这种背景下,“科学万能”的思想深入人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慕:那中国的科学家、知识分子中有没有基督徒和反对“科学万能”的呢?
  信:有的。不过在前面那三种历史背景下,不仅信仰上帝的科学家很少,就是即使有,也很少公开自己的信仰,传媒也不愿提起此事。到目前为止,人们所知道的当时中国(指大陆)著名科学家信上帝的,恐怕只有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一人。但近十几年来,青年知识分子和出国人员信上帝的人数逐渐增多。这说明知识界对宗教信仰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抱偏见了。
  科学是以事实为根据的,它不是盲目的。相信“科学万能”,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科学的迷信。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已经有人勇敢地站出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批判“科学万能论”,恢复科学的本来面目了。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王渝生的一篇文章《不是科学,而是地地道道的迷信》。文章说:“科学从来没有宣布过自己占有全部真理,科学只是开辟了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的道路,科学要吸收崭新的成果,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权威的报纸,权威的科研机构,能说出这样实事求是的话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三)进化论的荒谬
  1.进化论是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慕:是不是外国的知识界都反对“科学万能”呢?
  信:不全是。有许多人相信科学万能,相信科学与信仰不相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很复杂,但主要的还是因为受了进化论的影响。
  慕:刚才,您在讲述各国科学家时,我就感到您把达尔文给漏掉了。在当今世界,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生物学的奠基人。
  信:我没有把他漏掉,只是想等到讲“进化论”时再提到他。达尔文算不上生物学的奠基人,他只是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进化论”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的确很大,但颇有“炒作”的味道。进化论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假说,达尔文自己也从未把它当作真理;在他的名著《物种起源》中,他使用“假设”一词就有360余次,使用“我们可以猜想”这一类的句子竟达900多次。
  例如,按进化论的理论观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也是一点点地进化来的。可是,眼睛的各部分以及它与大脑的联系等等,怎么都那么凑巧地同时进化到这样准确的程度,以使眼睛有正常的功能呢?其中任何一部分的配合稍有偏差,眼睛就无法起作用。在进化过程中,10%,50%,甚至90%进化程度的眼睛如何发挥功能呢?达尔文本人对此相当困惑,他在《物种起源》第六章“理论的难题”中的“极其完美和复杂的器官”这一节里,坦诚地写到:“眼睛具有不能模仿的装置,可以对不同距离调节其焦点,容纳不同量的光和校正球面的和色彩的像差和色差,如果假定眼睛能由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白承认,这种说法好象是极其荒谬的。”(选自《物种起源》第197页,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6月初版)。达尔文是英国人,他的《物种起源》是用英文写成的,为准确起见,现在我们把刚才这段话的原文抄录如下:
  To suppose that the eye with all its inimitable contrivances for adjusting the focus to different distances, for admitting different amounts of light, and for the correction of spherical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could have been formed by natural selection, seems, I freely confess, absurd in the highest degree.
  请注意:达尔文在这段话里用的是“假定”,“suppose(猜想)”。
  (注:2001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舒德干等翻译的《物种起源》,它对这段话的翻译则更加通俗易懂:“像眼睛那样的器官,可以对不同的距离调焦,接纳不同量的光线,并可校正球面和色彩的偏差,其结构的精巧简直无法模拟,假设它也可以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那么我坦白地说:这似乎是极度荒谬的。”)事实上,物种起源现象根本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科学研究的对象所必备的条件是可重复、可实验、可计量,而宇宙、生命、物种的起源是已经完成了的事情,属于“一次性”事件,不可能再被重复、被实验、被计量。所以说它已超出了科学研究的范畴,“进化论”仅仅是一个尚未被证实的假说。
  2.猿猴变人学说的错误
  慕:既然连达尔文自己都不承认“进化论”是个事实,而是个科学上的假说,那为什么进化论会被大众普遍接受了呢?
  信:这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进化论”在形式上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尤其是猿猴变人学说,很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试想,当教师把一幅幅由猿变人的宣传图片展现在中小学生面前时,有哪个学生会起来反驳呢?少儿时代,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如此诩诩如生的图片会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
  慕:那您能给我讲讲猿猴变人学说为什么是不对的吗?
  信:可以。这要分几部分来说明:(1)古生物学中找不到猿猴变人的中间环节。如果说人是由猿猴变的,那就应该在骨头化石里找到猿猴变人的各个时期的过程。但事实告诉人们,在骨头化石里只有猿和人的骨头,没有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中间状态的骨头化石的出现。
  (2)人的血和猿猴的血构造不同。生理学家根据血缘之亲疏,证明各物种之间的从属关系。他们用“沉淀试验法”,发现将人血注入某种溶液内,则发生完全沉淀现象;而注猿猴等血则沉淀不多。由此可见人与猿猴的血是不同的。病人不能输猿猴的血,否则就要抽筋而死。
  (3)从生育的原则来看,不同类的动物,虽然配合,所生的后代不能生育。马和驴交配生出的骡子是不能生育的。骡子没有后代,这已成为常识。人和猿猴不能配合生育,所以猿猴和人不是同类。可最文明的人和最野蛮的原始野人配合,仍能生出后代。
  (4)从生物的生存来看,单细胞进化成鱼,鱼又进化成猿,猿又进化成人的学说如果是真实的话,为什么现在动物植物的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没有见到有一点进步呢?鸟仍把草含在口里做窝,仍是生卵孵小鸟,蜜蜂还是采花造蜜;只有人类技术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常有进步。如果这些没有进化的植物和猿猴能变成人,那么象这样有进步能力的人,岂不是更能进化成特种人了吗?(5)后天改变不能遗传。祖先受了环境上的影响,接连不断继续有后天的改变时,它的形状和性质总是不能遗传。科学家拿老鼠做实验,把老鼠尾巴剪断,看对它的后代会不会有影响。实验证明后代仍然有尾巴。中国古代女人经过许多代的裹脚,生下来的女孩的脚决不会因前辈的裹脚习惯而变小。后天的获得性是绝对不能遗传的,这是遗传定律。所以猿永远是猿,绝对不能因为环境改变,后代就变成人了。
  慕:看来进化论还真有些漏洞百出了。
  信:如果您想进一步从更专业的角度来了解进化论的荒谬,可参看以下两本书:《游子吟―永恒在召唤》(里程著),《进化论与现代基督徒》(亨利?莫瑞士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爱国的反面事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