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体育课35分钟体育课

体育节作文300字_小学生作文400字欢迎光临,希望您在本站找到满意的作文!热点话题: |
| >>体育节作文300字_小学生作文400字体育节体育节
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又拉开了序幕,今年的体育节比往年的体育节要精彩,内容更丰富多彩。就拿开幕式来说吧,往年只是要求校长在台上说话,但今年除了校长要发表讲话以外,还要求各班在台上围绕“体育节”这个主题,show出自班的个性来。台下的观众不但乐在其中,而且也亲身体验到体育节的气息。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没有健康的体魄,怎样去应付更加艰苦的任务呢?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我们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从原来开展大课间到开展冬季长袍,无不体现着国家对新一代的关爱。
在体育节里,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体现出自己班的团体精神。很多项目都要通过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如:二人三足,拔河,篮球.......所以这次体育节不仅锻炼了体质,还能体验出团体精神!畅想体育节日,是北京实验二小每三年一度的体育节。全校上下普天同庆。体育节是我校重大的节日。我校的第4届体育节,一定比前3届的体育节更加精彩。这次体育节是在国家体育场—...体育节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又拉开了序幕,今年的体育节比往年的体育节要精彩,内容更丰富多彩。就拿开幕式来说吧,往年只是要求校长在台上说话,但今年除了校长要发表讲话以外,还要求各班在台...体育节是什么呢?这个我以前也不知道,但进入初一后的体育节里我知道了体育节的含义。11月19日我们学校开了体育节,首先是开幕式,我们班是第一个出场的班级,先是国旗队,然后彩旗队,接...幻想中的体育节实验二小三年一度的体育节就要到了,但这次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的体育节居然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激动地跳了起来,训练也更加刻苦了。体育节...听见下课铃声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争先恐后的飞出了教室,因为下节课是体育课。在我们的眼里体育课可是最快乐的一节课啦!上体育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迅速站好队,体育老师笑着说:“同学们这...《体育节》后几篇作文相关作文专题推荐今日作文阅读榜网友推荐的作文作文推荐榜对这篇作文不满意?请尝试:无标题文档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节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学校体育的各种各样任务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实现的。体育课的类型和结构都属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课的概念和特点
  1.体育课的概念
  体育课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教学单位,是体育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简称。
  2.体育课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是要通过体育课等途径实现的。体育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体育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方法,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一种教、学、练合一的课程。
  (2)体育课组织教学既有全班的形式又有分组的形式和个别形式,是一种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课程。
  (3)体育课中不仅有师生交往,而且有大量的生生交往,是一种交往频繁复杂的课程。
  (4)体育课中学生要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是一种需要消耗相当体力的课程。
二、体育课的类型
  体育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学生特点等所划分的课的种类。研究课的类型,是为了根据不同类型课的特点,更好地运用教学原则和组织教法,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体育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课的类型的多样性。但从体育课内容的性质上分,通常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类。
  1.体育理论课及其教学组织
  理论课是指在教室内讲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课,应有计划、有教材安排。普通学校体育的理论课一般包括两方面:①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师传授系统的体育理论、卫生健康和运动生理理论知识等;②各运动项目基础知识的理论课,教师讲授各个专项运动技术理论、动作分析和裁判法等。
  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成败。在理论课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各项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加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1)精心组织教学,操控课堂秩序
  任何类型的课,一开始都必须做好组织工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课堂秩序搞好,为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气氛。在教学开始后,要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以体育、健康的教材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积极地思考问题,认真做好笔记。如果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可采取提问、注视等方法去集中他们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巧的活动,不但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活动情况和反馈回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工作,而且要求教师善于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上各种意外问题发生,及时排除干扰,以保证课能按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2)复习导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般新知识的讲授,须在联系或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其意义是:①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和巩固旧知识;②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温故而知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导入新知识。复习提问的内容一般是上一节课的重点,或与新授知识有联系的,目的是为新授课作准备。新授课导入的方法有多种:温故导入,演示导入,由生活中某些现象或典型事例导入,用实物、模型和挂图导入,检查分析测验、作业而导入新课等。
  (3)新内容的传授讲授
  新内容通常是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此阶段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对所讲授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抓住重点和难点,实验或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教学方法、技巧运用是否熟练灵活,都要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出来。因而,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个环节,把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条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地、创造性地完成新授知识的教学任务。
  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知识水平、教材内容性质和教学要求,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感知和思考,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新授知识。在讲授新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做到:
  第一,注意保持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做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轻重有别。每当讲一个问题时,必须围绕重点,分层剖析,步步追索,既把它讲深讲透,又不离主题,使教材内容好像被一根主线串联在一起,整体又好像一张完整的、结构严密的渔网。
  第二,遵循教学认识过程的基本程序,即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的基本程序。每当讲授新知识时,要先引导学生回忆与该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要在直观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
  第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原有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并灵活运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新学的教材内容。第四,掌握教学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启发、诱导、提问、暗示等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新学的知识。
  (4)新课讲完后,及时进行新内容的巩固
  ①概括重述。教师在正文讲完后,把全部教材综合起来,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扼要重述,加以巩固。这种方式,是常用的系统巩固方式。但是它并不是教师简单的重复讲述,而是通过概括重述,启发学生把课堂学过的知识积极地复述出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②边总结边提问。教师边进行总结,边启发提问,让学生作必要的回忆和解答。
  ③提问解答。教师编写教案时,应根据新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拟出一定数量的主要问题,到正文讲完时,用问答或谈话的方法,指定学生在原位或到讲台上指示图表答问。复习巩固时,提问的学生越多,则老师对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质量就越了解。
  ④简短测验。可检查全班学生的领会情况,还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样可以调动 “教”与 “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测验题要简短明确,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教师要提前作好准备,扼要宣布测验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验。
  ⑤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首先要考虑作业的难易程度,作业过繁过难,会降低甚至丧失 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太简太易,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志。作业题应该包括记忆的、思维的、练习技巧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布置作业时要正确地估计完成作业需用的时间。学生在作业上所花的时间,以不超过讲授时间的半数为宜。
  2.体育实践课及教学组织
  实践课是指在体育场、馆内进行身体练习的课。它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和进度进行的。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开设下列不同类型的实践课。
  按课的具体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四种形式。
  (1)新授课
  是指以学习新教材为主的课。课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新的动作技术和技能,在组织新授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要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形成正确的、完整的概念,明确动作概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要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③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主次环节要分清,以使学生较快地掌握动作。
  ④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与调节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对容易掌握的动作,可适当加大负荷,难度较大的,适当减少负荷。
  (2)复习课
  是指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内容的课,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提高已学过的动作。在组织复习课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教师应根绍学生已掌握教材的情况,对教材复习要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并应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来实现这一要求。
  ②由于学生以往掌握动作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不同,因此复习课应在集体指导的基础上,加强个别指导,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应指出他们的主要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改进动作。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提高要求。
  ③要特别注意精讲多练,合理加大运动负荷,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密度,对发展身体实效大的练习,要反复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增强体质。
  (3)综合课
  是指既有新教材又有复习教材的课,是体育课中最为普通的一种形式。课的任务要求较多,但也有不同的侧重。在组织这类课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同性质、特点和难度的教材要互相搭配。
  ②科学、合理地安排新旧教材的教学顺序。
  ③根据新旧教材不同的教学任务、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密度和运动负荷。
  (4)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成绩为主的课,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掌握教材的质量。组织考核课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教育学生明确考核的目的,端正态度。
  ②在考核课中,除了安排考核项目外,还要安排教材复习,这样既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也兼顾了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③考核时,应明确标准,规定次数,严格执行规则,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加强安全措施。
  ④做好场地、器材和考核的登记表格等准备工作。
  3.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组织
  体育实践课教学组织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队列、体操队形、编班分组和分组教学,组织学生练习和锻炼身体,安排保护、帮助和休息,队伍调换,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体育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等。课程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是交错进行、互相联系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项教学组织工作的具体操作,做到统筹安排,相互配合,讲究实效。
  (1)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严格遵守课堂常规,对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严密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①课前常规
  课前教师应按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基本要求,认真制定课时计划,熟悉示范动作要领和教学程序,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布置与检查场地器材,了解课前学生的身体、思想及学习等情况。学生课前应以饱满的精力、高涨的情绪作好上课的准备,穿着好运动服装,提前到达教学场地,并协助教师布置场地器材。
  ②课中常规
  上课铃响后,学生准时在教师指定的教学地点集合,体育干部整队检查人数,报告教师实到、请假和见习生的人数。学生服装要整齐,并符合上课的要求,要服从教师的统一指挥,遵守纪律,友谊协作,爱护体育器材,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听取上课报告后,检查出勤情况,检查学生服装,宣布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安置见习生,加强课中安全卫生教育措施,做好准备活动、教学的讲解和示范练习的帮助与保护、整理活动等,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学生,了解课中学生思想动态,调控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教学,最后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③课后常规
  师生应及时收拾好教具器材。教师应继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好课后小结与分析,了解学生课外作业情况,及时给予指导、辅导。学生应按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认真复习练习,以达到巩固课中学习的内容,保证身体得到合理活动。
  (2)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
  教师做好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其作用是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提高使用率;有利于队伍调动,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增加学生练习次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便于教师指导。进行场地器材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
  ② 场地器材的布置应符合锻炼、卫生和安全的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③ 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时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
  ④ 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对学生的辅导。
  总之,场地器材布置应尽量合理,符合教与学的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
  课中合理地安排和调动各种练习队形,不仅能严密教学组织,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统一指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能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良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由于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基础等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每次课的队伍安排与调动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课中合理安排与调动学生队伍的基本要求应是:
  ①队伍的安排与调动力求科学、合理。既做到熟练运用队形变换为教学目标服务,又能省时、省力进行教学工作,使课的密度、生理负荷安排合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在设计练习队形时,运用的队形应简单易行,使学生背光、背风、背沙、背干扰,便于观察示范动作及教具演示,听清楚讲解,有利于个人或小组的互相观察、帮助和保护,并符合卫生与安全的基本要求;另外队形应有利于教师的演示、观察、帮助、保护、指导和监控,队形变换要多样化,有利于教学顺序的安排。
  ③在调动学生队伍时,一是要擅用口令,提高指挥能力和调控能力;二是根据课的实际情况,合理调动学生队伍,有组织地安排与变换队伍位置与方向,注意缩短教学场地之间的距离,节省调动队伍的时间。同时,要求学生明确调动队伍的作用,积极配合课中各项活动,队伍调动时做到步调一致。
  ④体育教学组织具体形式的选用科学、合理、易行、实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效果的组织保证。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授课对象特点及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正确选定和合理运用教学组织的具体形式,同时,考虑多种形式的交互使用,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三、体育课的结构
  1.体育课结构的概念一般认为,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体育课的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也有人认为,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顺序,教法运用及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体育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课的结构是不同的,同一种类型的课在不同水平的班级或不同条件下,其结构也是有变化的。认识体育课的类型,可以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选择相应的课堂活动种类。认识课的结构,能合理地设计各种类型的课。课的结构决定着课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把课划分成时间上的一些段落,能否科学地认识它和设计它,决定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效。研究体育课的结构对于教学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的结构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是指构成体育课的几个大致的部分或者阶段;第二,是指体育课进行的基本顺序或者流程;第三,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教学活动即教师的 “教”和学生的 “学”相互作用、交替的方式与方法。
  2.体育课结构的发展概况近一百多年来,对体育课结构的研究,随着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l)从有利于组织和管理出发,确定课的结构。19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的体育教育家开始研究体育课的结构问题,认为在课上分配身体练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德国人施皮斯提出德国体操制度的课程方案,在捷克等国家中一种称为 “索科勒”的体育团体,也采取类似的体育课结构
表12-1 德国和捷克体育课结构
德国施皮斯体育课结构方案
“索科勒”体育课结构方案
1.队列练习
1.队列练习
2.自由联系 (不带器械)
2.自由练习
3.带器械练习 (活动的、静止的)
3.悬垂支撑练习
4.与民间的联系
4.跳跃练习
5.结束练习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6
  这种体育课结构只是注意课上练习顺序的安排便于组织与管理,但没有考虑到所选择的练习对学生身体的全面影响,也没有注意练习与练习之间的联系。
  (2)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确定课的结构
  19世纪后半叶,在瑞典体操制度中出现的一种体育课的结构是根据身体练习对人体解剖部位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来安排的,一般包括9~15个练习,时间分配大体相同。
表12-2 瑞典、英国体育课结构
瑞典体育课结构方案
英国体育课结构方案
1.队列练习
1.开始练习
2.准备练习
2.头部和躯干练习
3.自由练习
3.手部练习
4.伸展练习
4.平衡练习
5.平衡练习
5.一侧肌肉练习
6.肩背练习
6.活动量大的一般发展练习
7.腹肌练习
7.呼吸练习和姿势练习
8.躯干练习
9.腿部练习
10.再次伸展练习
11.跳跃练习
12.结束和呼吸练习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7
  在英国,有学者提出的体育课结构方案与瑞典的类似。英国体育课结构方案既注意到人体的解剖部位,又考虑到活动量由小到大的安排。
  (3)注重学生实用技能课的结构
  20世纪初期,法国体育课结构的方案无论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了发展。根据法国 《课程规则》中课的结构方案,提出三部分结构,明确规定每部分的主要任务,每部分又分若干组练习
表12-3 法国体育课结构方案
2.手部练习
2.攀登、平衡、支撑
2.气息的练习
3.腿部练习
3.带唱歌的走
4.躯干练习
4.淋浴、按摩
5.复杂联合练习
6.不对称的练习
6.投掷、球类
7.呼吸练习
7.防守、进攻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8
  这种结构既考虑对学生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又考虑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练习后的生理恢复特点。可见,法国这种体育课的结构比瑞典和德国的结构有了一定的发展。
  (4)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主的体育课结构
  前苏联体育课结构从20世纪初期到80年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主要受瑞典体育课结构影响,上课的特点基本与瑞典和法国相似。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前苏联的五部分体育课结构方案 (见下表)。这种体育课结构方案比以往的结构进了一步,它规定了每一部分的任务和手段,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此后,在苏联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的各部分任务来安排体育课的原则已基本确定下来。
表12-4 前苏联五部分体育课的结构
使学生进人工作状态 (组织小组练习,使身体发热,提高一般的生理代谢作用,调整注意力和情绪状态)
各种肌肉和关节的专门素质练习,养成良好的姿态
基本技术的教学和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形成并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
利用已掌握的技能与实践,进行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器官的生理训练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9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期。由于在五部分课程结构中,第三、四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主体,该两部分在教学中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就统一作为基本部分,从而确定了四部分课程结构方案,这种方案1940年前在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所采用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得到肯定。
  第四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前苏联学者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结构的实质,以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过程和规律作为课的结构依据。他们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运动或活动都具有四种连续的状态:开始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工作能力降低状态,据此提出四部分的体育课结构,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学者对体育课的结构展开了争鸣,争论的焦点是分三部分还是四部分,最后统一到分成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其理论依据就是人体工作能力的规律。
  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学院学者格策登和斯切诺娃于1974年提出,课的结构不应只理解为几个部分,还应把课分成总的结构(或称大体结构)和细微结构 (或称小结构〉。在1976年出版的全苏体育学院体育理论与教法的教科书中,把这个理论确定下来。他们根据任务、教材内容的不同,提出准备部分有三个方案,基本部分有四个方案,结束部分有五个方案。这种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不再拘泥于结构的形式,而重结构的内容实质,确定了一种基本结构和可变结构的模式,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5)日本的体育课结构
  其主要特点是全国没有统一的结构模式,有的按三部分课的结构 (导入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有的按上课内容的顺序,一个接一个上,不分几个部分;有的体育课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情绪为主设置课的结构。总之,当前日本大中专学生体育课的结构不拘形式。
  (6)以美国为代表的课程结构
  其主要特点是无严格的课程结构模式,体育教师各行其是,主张体育课上不要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断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重视课的实效,重视内容的安排,而不重视结构形式;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过分强调技术的传授。但是,他们不太注重课上组织教学的严密性。
  3.国内体育课结构的主要类型
  建国初,当时引进了苏联体育教学理论,带来了四部分 (开始、准备、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课程结构。至今,这种模式的课程结构还广泛地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按此模式上课。四部分课程结构对我国体育教学起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初期 “放羊式”教学的落后状态,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体育课也随原苏联体育课结构的变化,改为三部分体育课的结构,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但这种课程结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又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各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和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过于繁琐并拘于形式,较大地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课程结构过于突出了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教学和教育作用。基本部分技术教材数量偏多 (2至3个),致使练习密度上不去,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技能的掌握,难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在国内不少体育科研人员正在寻求适合我国体育课的结构,现归纳出国内几种主要体育课结构以供借鉴:
  (1)三部分的结构
  其具体模式如下:
  注:引自葛吉生 “六段式”体育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6)
  (3)按练习顺序安排的结构
  这种结构不分部分、阶段,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以及练习和休息的合理交替,使练习一个接一个进行。有游戏练习,有技术教材练习,也有身体素质练习和舞蹈等,这种课的结构主要特点是注重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4.体育课各部分的划分与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的关系
  表12-5体育课的各部分的划分与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的关系
生理机能变化
各部分机体工作能力特点
各部分教学目标
课的内容和组织教法特点
各部分时间(每课时间按45分钟计)
主要 进 行 生理上 和 心 理上 的 准 备,逐步 提 高 大脑皮 层 的 兴奋 性,使 机体进 入 工 作状态
1.使学生明确课的任务,有组织地开始一节课。
2.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3.为学习基本部分教材作好准备活动。
1.课的内容主要是课程标准的基本体操教材 (队列、队形)。
2.准 备 活 动 性 质 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
3.为学习基本部分教材内容作好准备活动。
约 占 总 课时 的 15%~20%约7~9分钟
机 体 工 作 能力 处 于 最 佳状 态,大 脑皮 层 具 有 最适宜的兴奋性
1.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 育 基 本 知 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及锻 炼 身 体 的 方 法手段。
2.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3.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
1.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2.组织教法特点:①合理安排主要教材内容学习顺序;②安排辅助练习、诱导练习和教法步骤;③确定各项教材内容练习的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④安排练习分组和分组形式。
约 占 总 课时 的 65%~70%,约29~32分钟
机 体 出 现 疲劳,大 脑 皮层兴奋下降,工作能力下降
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本课作简要的总结。
轻松自然地走步,徒手放松练习,简单的舞蹈,平静的活动性游戏等。扼要小结本课教学,布置课外体育锻炼的作业。一般是全班集体进行。
约占总课时的10%,约5分钟
 注:引自李祥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1
  传统的三部分课的结构,内容要求与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妨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的结构过于突出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忽略其他部分的教学与教育任务的作用。同时,基本部分的教材较多,任务偏重,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近年来对体育课结构的研究引起了体育教学理论界的重视,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探讨。
  4.确定体育课的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结构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进行安排,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教材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上的要求等,从而确定教与学活动的合理顺序以及练习与练习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课的结构。
  (1)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受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组织、完成任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体育课结构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因此,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弄清各种教学结构的内涵,又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区别,又能独立运用。所以,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与诸多因素的关系,对体育课结构进行有选择的运用。
  (2)为了有利于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表现力,体育课的结构不应强调严格固定的模式
  课的类型和教材内容不同都会影响课的结构。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结构,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结构,同一教材对新授课和复习课也有不同的结构。以掌握技术为主的新授课、以复习巩固为主的复习课和以检查学生成绩为目的的考核课,须运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另外,教学内容如果是以游戏为主的集体项目教材或以个人练习为主的器械体操等教材,也会影响到课程结构变化。
  (3)体育课的结构研究不能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和体育的功能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发展状况不同,体育课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知识经验不多,必须更多地考虑调整课的类型,例如,可采用多阶段教学结构。相反,高年级学生课的类型就需要相对稳定些。所以,教学结构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不论运用何种课程结构,都应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并有利于区别对待,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发展个性,培养体育兴趣,逐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能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