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建国65周年演讲稿稿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孙清云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网-甘肃日报
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革命老区庆阳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重温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历史,深切缅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卓越功勋,对于我们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对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创建的老红军、老同志,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80年前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创建、发展的历史,我们不会忘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老区军民粉碎陕甘军阀&围剿&的英勇斗争和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创举。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区组织和领导了70多次武装起义和兵变,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在陕西中部、北部与甘肃东部交界地区创建了一块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以寺村塬、照金、南梁为活动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至1935年2月,先后建立了陕甘边南区和12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我们不会忘记从照金失利走向南梁迎来建立新生红色政权曙光的光辉历程。1933年10月,照金苏区在坚持10个月之久的反&围剿&斗争后陷落,中共陕甘边特委和红军临时指挥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将武装斗争重点转向南梁地区。1934年11月,以习仲勋任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以刘志丹任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们不会忘记以安定县(今延安子长县)为中心的陕北革命根据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作用。1934年底,陕甘边、陕北根据地在各自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军事&围剿&之后,红色区域不断扩大。 1935年2月以后,红26军和红27军并肩战斗,于1935年夏相继解放延川、保安、靖边等6座县城,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全国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可以说,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把陕甘两省紧紧连在一起。
  我们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更加怀念根据地的创建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倍加珍惜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好、发扬好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他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要学习他们在外遇强敌进攻、内遭&左&倾错误干扰的生死考验面前,始终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坚决做到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习他们牢记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生死相依,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他们注意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决反对&四风&;学习他们&有骨气、讲贞操,受冻受饿也不取不义之财&的高尚情怀,始终做到秉公用权、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陕甘两省山水相连,人脉相亲,同属革命老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紧紧抓住中央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加快向西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携手同行,顺势而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等方面继续深化合作,加快发展,互利共赢,共同谱写陕甘合作奋进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的献礼
日 16:47:48
&&&&作者:
《红色南梁——庆阳老区革命历史画册》封面
书名:《红色南梁——庆阳老区革命历史画册》
作者:中共庆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编
出版时间:2014.9
《红色南梁——庆阳老区革命历史画册》是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的一份真挚的献礼。
20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边区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陕甘边界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和卓绝的浴血奋战,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5年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在反“围剿”斗争中连成一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此后,陕甘革命根据地又发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关头作出了特殊而重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包括陇东分区和关中分区广大区域的庆阳市一块老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培育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全国最民主、最文明、最进步的地区之一,为支援边区建设、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庆阳老区既是陕甘宁边区保卫战的主战场,也是解放大西北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基地。庆阳老区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开展战勤服务,同进攻边区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斗争,为保卫边区、保卫延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为解放大西北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庆阳老区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代表。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庆阳老区党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务实求真”为主要精神的南梁精神,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陕甘边区广大军民伟大革命精神的具体写照,是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庆阳老区人民最宝贵的政治优势和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习和弘扬南梁精神,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永远是庆阳老区人民夺取改革开放新胜利、建设美好新庆阳、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强大力量源泉。
本画册立足全面展示庆阳老区光荣的革命历史,分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长征落脚点和抗日出发点、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大西北的重要战场和后方基地、垂裕后昆的南梁精神、亲切的关怀六大部分,以图片展示为主,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真实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庆阳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全貌,见证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篇红色热土上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再现了党领导庆阳老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推进革命老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期望本画册的发行,对于认识、了解和宣传庆阳老区革命历史,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所裨益;为研究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历史的同仁们提供珍贵的素材;为庆阳老区革命历史研究和宣传起到推动作用;为弘扬南梁精神、促进庆阳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正能量;为服务党的建设发挥重要的资政育人作用。
网站编辑:王三运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甘肃频道--人民网
王三运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来源:&&&&&
  在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八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三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朋友们:
  80年前,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这片热土上宣告成立,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隆重纪念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回顾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缅怀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这对于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代表甘肃省委、省政府,向参加过陕甘边区革命斗争的老红军、老同志,向为革命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区人民,向陕甘边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亲属,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莅临会议的中央有关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国防大学、兰州军区、广州军区、陕西省委和延安市、铜川市等革命老区的领导同志,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先辈亲属代表,以及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习远平同志代表革命先辈亲属、张常银副部长代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孙清云副书记代表陕西省委、曲青山主任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作了发言,严大鹏同志宣读了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同志的贺信,分别从不同侧面回顾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创建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表达了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和怀念之情,让我们深受感染和教育。
  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边区苏维埃政府,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红星,闪耀在祖国的大西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在全国发动了数百次武装起义,在农村开辟了大小几十个革命根据地,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土地革命时期。在广袤的西北地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建了红26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于1934年11月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选举习仲勋同志担任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习仲勋同志的领导下,边区苏维埃政府实施了以“十大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法令,为加强根据地建设、保卫红色政权、改善人民生活,作了大量广泛深入有效的探索和开创性的工作。在发展经济方面,颁布了土地、粮食、财经、金融等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特别是发行货币、设立集市、保护商贩,搞活了经济和流通;在壮大军队方面,实行自愿的兵役制,制定了战斗动员、军队纪律等新的条例;在民团政策方面,与靠近红军的民团建立互不侵犯关系,对极端反动的民团坚决消灭,对保持中立的民团教育争取;在社会管理方面,颁布并宣传禁烟、禁赌、放足等条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在文化教育方面,兴办列宁小学,促进了农村青少年教育;在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方面,制定严格的廉政法规,树立了工农政府清正廉洁、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实行的这些政策举措,推动边区各项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使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为劳苦大众非常向往的地方。
  当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兴起和向前发展的时候,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加上敌强我弱、力量悬殊,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陆续丧失,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即战略转移。长征途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实际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召开后不久,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北特委举行的联席会议决定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两块根据地在反“围剿”斗争中进一步扩大并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又称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并成为党在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变中领导全国革命斗争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新起点,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成功典范。陕甘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地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相结合,有力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和中国化的正确性。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根据地领导人,系统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在建党建军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旧中国的国情和陕甘地区社会各阶层的状况,不断克服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等错误倾向影响,不盲目照搬苏联模式和机械执行上级指示,提出了具有陕甘特色的“狡兔三窟”、“梢林主义”等根据地建设思想,走井冈山式“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使陕甘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陕甘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一项突出贡献,就是推动了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毛泽东思想的践行地和试验田。在数十次武装起义均告失败后,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及时总结教训,借鉴井冈山的经验,创造性地执行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坚持把开展武装斗争同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同建设工农红色政权、建立红军游击队同创建革命根据地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一个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比较完整的体系,从理论上廓清了革命队伍中的种种错误认识。特别是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后,这块红色热土成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试验田。他们在同“左”倾、右倾错误思想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不“左”不右的正确指导思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提供了重要来源。他们始终把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了陕甘边区群众工作的基本观点和优良作风,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营养。他们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依据客观形势作出决策,独立自主地解决事关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为党独立自主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正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真正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三是为党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陕甘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的形成上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就统一战线来说,刘志丹同志很早就认识到:“干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分力量,敌人就少一分力量。”陕甘边根据地独创的发动工农建立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派共产党员到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的红、灰、白“三色”建军策略,使陕甘边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就武装斗争来说,探索建立了以南梁为中心、关中和陕北为两翼的三个战略区,制定了红26军居中策应、敌进我退、外线作战的正确战略战术,改变了寺村塬和照金时期那种孤立无援、处境被动的局面,为取得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毛泽东同志深表赞赏地说:“刘志丹创建的陕甘边根据地,用‘狡兔三窟’的办法,创出局面,这很高明”。就党的建设来说,陕甘根据地革命武装自诞生之日起,就特别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特别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同志等为主要代表的领导集体,按照古田会议精神,在陕甘红军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培养了一大批忠于党的事业的革命骨干。在“三大作风”方面,他们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革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左”倾、右倾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制定了一系列符合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实际的政策,开展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人坚信,只要共产党、红军和老百姓不可分割地结成一体,就能打出新的天下。他们经常告诫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和战士:我们是老百姓的儿子,如果脱离老百姓,就是败家子、丧家犬,我们就要失败。在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过程中,他们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的,各项建设事业都体现了革命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在工作中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一村一户做调研、一家一户做工作,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和谐局面。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以党的利益、革命的大局为重,坚持五湖四海、团结包容,不计个人地位名利得失,以宽广的胸怀团结和吸纳社会各阶层,使革命队伍越来越强、根据地越来越大。当革命斗争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是相互指责和推诿,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在1933年召开的陈家坡和包家寨会议上,当时的领导层针对不利形势和军事斗争的挫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了经验教训,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影响和严重后果,在集中行动还是分散活动等重大问题上据理力争,并决定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为扭转危难局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标志着陕甘边党和红军的进一步成熟。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这些方面的实践,对党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四是为中国革命实现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变提供了战略支撑。陕甘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开启了党领导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胜利的新征程。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经过万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使处于极端困难中的革命队伍找到了一个得以休整的“家”。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时,正值抗日救亡运动走向高潮的特殊时期。适应这一形势,党中央适时调整政治路线,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推动建立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到来时掌握了主动权,对于党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面内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成为党领导中国人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进行解放战争的“大本营”,为我们党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发挥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五是为党在西北乃至全国执政提供了有益借鉴。陕甘根据地革命斗争实践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印证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正确性,为党在西北乃至全国执政创造了宝贵的经验。就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来说,在政权建设上,设置了土地、劳动、财政等比较系统的政府机构,下辖华池、淳耀等18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形成了由边区、县、区、乡、村各级政权组成的完整红色政权体系;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和工农民主专政,充分吸收人民群众参与政权建设和事务管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在政策体系建设上,颁布实施了以“十大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涵盖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创办边区红军军政干部学校,层层选举产生政府机构组成人员和各级干部,为根据地建设和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党政军人才。这些伟大创举,是我们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实行局部执政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全国全面执政作出了探索、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到1948年3月党中央告别陕北奔赴西柏坡,我们党在陕甘和陕甘宁地区领导全国革命长达13年,不仅创造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而且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形成的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成为我们党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责编:焦隆、周婉婷)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丹辗转来到子午岭合水县太白附近的倒水湾。他通过"兵运"、"起义"、改造"绿林"等斗争方式,在南梁创建了陇东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独立的工农武装--南梁游击队,亲自任总指挥。不久,陕北游击队与谢子长也来到了南梁。
&&&&1932年1月,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队、晋西游击队、商贩队会合,组建了"西北反帝同盟军",谢子长任总指挥,刘志丹任副总指挥。同年2月,"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2月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此后,红二十六军历经坎坷、艰苦转战,根据地逐渐壮大。期间,习仲勋在南梁附近的二将川,也进行创建南梁根据地工作。根据地群众武装广泛建立起来,地方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在甘肃合水县莲花寺成立。随后,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红军着手建立南梁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南梁根据地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小河沟四合台村召开。会议选举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由习仲勋任主席,白天章任副主席,下设土地、劳动、财政、粮食、肃反、军事、文化等委员会。至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第一个革命政权正式成立了。
&&&&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在中共陕甘边特委的领导下,立即在吴堡川、脚扎川、白豹川、柔远川开展群众工作,先后成立了农民联合会、赤卫军大队。
&&&&1934年3月,国民党军队集结8个团的兵力,分8路对陕甘边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刘志丹、杨森等率领红军主力转移外线作战,很快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同时也壮大了革命武装,赤卫军发展到了18个大队。是年7月,谢子长率领陕北游击队和赤卫军来到南梁,与红二十六军会合。10月28日,红二十六军在阎洼子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由谢子长接替原由高岗担任的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职务。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不久,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至洛河川,西至柔远川,南至葫芦河,北至白豹川的东西约400里,南北约700里的广大地域。
本网由中共甘肃省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主办,新华网甘肃频道制作维护
建议在分辨率下浏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立大会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