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一群人在一起吃饭,大家都是吃馒头,其中一个人吃酱牛肉,吃肉的人会感觉幸福。吃肉的人打开知乎,看到知乎各位都是年入百万,美酒、佳肴、豪车、美女,瞬间就会感觉手里的肉不香了。村里的张木匠,木工活手艺全村最好,村里做家具都会找张木匠,老张在村里自我感觉就会良好。后来老张儿子结婚,在城里买了一套房,老张进城想给儿子打家具,但是儿媳妇要买成品家具,嫌弃老张做的家具又老气,又难看。老张一个人站在马路边,看着车流、看着人流,满世界的繁忙,自己却好像入赘冰库,世界之大,却无自己一寸之地。人生,向上看都是屁股、向下看都是笑脸。幸福,取决于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价值,取决那什么参照物对比个人价值
压力太大。当代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要赡养老人,因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人能够帮助承担。而且要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这一切,会觉得压力山大,幸福感自然越来越低。
一、交通越来越便利,通讯越来越发达。举目望去都是光鲜亮丽的物品,他有,我没有,得失心就油然而生,痛苦也因此而生。二、碎片化的时间,填充了人们的闲暇时间,所有每个人都感觉到特别的忙,无暇顾及享受当下的幸福,所以也体会不到了幸福。三、亲戚味变得越来越淡,多人养育一个或两个小孩,使小孩从小便变成了太上皇,长大后变得越来越自私,缺少了分享,缺少了劳动所得,就少了好多收获的快感。
生活好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一、物质层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人们不在为吃不饱肚子而发愁,衣食住行亦如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确实比六、七十年代的计划经济要好太多,理论上应该比那个年代幸福感强,但是人们真的比以前幸福感强吗?回答是否定的,物质越丰富,人们的攀比心理越严重,渴望和贪念越重,需要的多而得到的少,所以感受不到幸福。而反观计划经济的年代,由于信息的闭塞,我们的生活圈子就是周围的人,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比谁强不了太多,都是勒紧裤腰带为生活、为吃饱肚子而奔波,追求和欲望少一些,就很容易满足,因此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的不满足导致精神层面的痛苦、忧虑,人们总是活在各种压力之下,被各种事件所折磨,有来自生活的,有来自教育的,有来自医疗的等等,人们经常会被各种事情折腾的筋疲力尽,所以很多人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反而会晚睡、失眠甚至抑郁。生活在烦恼和恐惧之中,幸福感自然就无从谈起了。物质的极大繁荣,导致人们的思维活动的活跃,再加上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圈不在局限于周围的人,一部手机就知晓天下事,这种信息的繁荣是一把双刃剑,丰富了我们视野的同时也打开了我们欲望的闸门,贪念如洪水猛兽一般袭向我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起来,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精神生活的贫瘠,物质越来越难被满足,当能力和物质欲望不匹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有人卖肾来买苹果手机的生活悲剧。小富即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们都在追名逐利中沉沦、迷失,而忘却了生活的本身,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填满欲望的沟壑,所以幸福感就会差很多。我曾经去过幸福感最强的不丹,那里没有火车,没有现代的工矿企业,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从他们的生活状态中可以感知到他们是幸福的。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收获了生活的幸福感,我想大概是由于他们生活的简单,没有太多的欲念,岁月静好,物质和精神容易满足的缘故吧。励志故事,开启精彩人生新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