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德公园城有哪些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

淄博(简称:淄,别名:齐国故都、淄州)是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齐文化发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介绍下淄博十大旅游景点,看看山东淄博有什么好玩必去的地方景点。

潭溪山旅游区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石沟村北,山色秀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已开发奇特峡谷体验区、昭阳人文风情区、森林休闲运动区、避暑休闲度假区、龙脊画廊体验区、后备休闲产业区等六大功能区域。旅游区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淄博市生态旅游节(4月上旬)、连翘赏花节(4月下旬-5月上旬)、端午斗诗会”(端午)、山水旅游节(8月,为期3周)、赏秋红叶节(9月下旬-11月上旬)、冰瀑冰灯旅游节(元旦-次年正月十五),农历三月三、九月九还有潭溪山民俗庙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石沟村北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分为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夹谷台五大景区。绿葫环抱的游泳池是消夏纳凉、健身的理想去处;森林乐园的秋千、吊床、吊桥、走钢丝、滑索、八卦阵等近百种娱乐设施使你流连忘返;进入民俗风情园不仅能够欣赏少数民族的居宅风情,还可以在品尝博山风味菜肴的同时,观赏来自各个地区的民族歌舞表演;惊险刺激的卡丁车和文明高雅的保龄球娱乐天地随时恭候游客的光临。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颜山公园路4号

齐山风景区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总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68米,是一家以齐文化为主题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风景区镇,是山东省级研学游基地。在这里,可以在景区里的跑马场骑马,在练武场体验各类冷兵器的展示和射箭、打靶的游戏项目;若是秋游,则可以免费采摘野生山楂。此外,景区还有丰富的活动:3月下旬-4月中旬,樱花节;5月上旬-10月下旬,露营季;7月上旬-8月下旬,嬉水狂欢节;10月上旬-11月中旬,红叶节。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政府南5公里

开元溶洞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东高村,洞内大而高,长1100余米,分六个大厅,各种石钟乳等自然景物玲珑剔透,形象逼真,新石器时期、唐、宋等各时期的摩崖石刻,令人目不暇接。景区还修建配套有漂流、瀑布、人工湖、石海、生态园及其它娱乐项目及设施。其中,开元溶洞高山悬空式漂流漂位于生态园依山而建,全长约1.8公里,总落差200米,要经过各种刺激的弯道,穿梭在丛林之中飞驰而下,让游客既体验水上过山车的动感刺激,又感受林中滑翔机的畅快淋漓。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东高村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淄博市博山区,面积4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有植物园、观云峰、鸣石山、花林、东海、北坪六大景区和云海日出、四雄竞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驼禅寺、鬼市、一线天、云梯仙境、枣树峪与登天沟瀑布、鸣石山奇石、道沟森林浴场、北坪江南水乡等140多处景点。山上有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年间的驼禅寺,是鲁山地区香火最旺的寺院。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

6、沂源鲁山溶洞群风景区

沂源鲁山溶洞群景区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城西北7公里的南鲁山镇境内,景区内有以千人洞为中心周围1.5公里范围内有天然洞穴40余个,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有千人洞、养神洞、珊瑚洞、玄云洞、九天洞、灵芝洞、神仙洞等十几个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溶洞。洞内景物美妙奇险,配以鲁山的幽谷翠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旅游区内通讯发达,交通方便,有完善的吃、住、游、购、娱配套服务,是淄博最好玩的旅游景点之一。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望峰路

牛郎织女景区位于淄博市沂源县燕崖乡,景区以海拔532米的大贤山和沂河为主体构成,面积约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2.7%,主要景点织女洞,牛郎庙、世界爱情邮票博物馆、牛郎织女民俗展览馆、叶籽银杏、织女泉、九重塔、玉皇庙、无声殿、姊妹泉、祈愿阁等人文景观和各种石刻碑林。景区有一处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主题的古建筑遗址,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

周村古商城位于淄博市周村区,总占地面积为60.5公顷,主要由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街组成,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万余平方米,素有“旱码头”、“金周村”、“丝绸之乡”的美誉。景区有千佛寺庙群、三益堂印刷展馆、谦祥益、瑞蚨祥、民俗展览馆、英美烟草公司展览馆、今日无税碑、状元府、票号展览馆、杨家大院、大染坊、魁星阁庙群以及淄博艺术博物馆等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景点。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千乘湖生态文化园位于淄博市高青县城南部,长2260米,是一项集环保治污、平原水库、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水系工程。园内建有田横山、千字文广场、十二生肖武士、飞鱼化龙、五福临门山、音乐喷泉、儿童乐园、情人岛、鹅卵石戏水区和滨水伴读园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则以水为主体,形成了水域风光、水生生物、水上喷泉、水上休闲、咏水诗词等构成的水文化体系。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

淄博少儿科技馆位于淄博市昌国路与滨博高速口西两公里路南,建筑面积7000平,集游乐、运动、趣味、益智、探险、健身等功能于一身,是一所专为2到13岁儿童打造的专业性科技馆,是淄博市很好玩的地方。总展品及互动项目150多项,水上乐园、机器人展区互动、地震小屋、密室逃生、消防知识教学演示、机器人拼插、儿童欢乐大舞台等多项娱乐项目。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周隆路7300号

淄博好玩的旅游景点大全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有去过旅游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淄博好玩的旅游景点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淄博好玩的旅游景点

  1、鲁山溶洞群景区

  鲁山溶洞群风景区坐落于秀丽的鲁山南麓,1991年正式向游人开放。2001年初,中国著名的洞穴科学家、中国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为首的设计组对九天洞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调查、鉴定与设计,并完成了灯光改造工程,其科学化与现代化设计均居全国游览洞穴的先进水平。

  此洞之所以称为“九天”,是因为神话传说中天有九层,即九天,而这个洞也有九个大的洞厅,景观可与神话中的天宫相妣美,所以叫九天洞。这九个厅分别是:①天地之间厅,即灯箱大厅;②步天厅;③天河厅;④天宫厅;⑤天街厅;⑥天国花园厅;⑦巡天厅;⑧梦幻天堂厅;⑨别有洞天厅。

  4A级景区沂源鲁山溶洞群景区门票价格为90元

  “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年号,距今1300余年。唐朝20帝25传290年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近5万首唐诗,而且创造了“开元盛世”那一段历史的辉煌。

  在这条已形成二十多万年的古洞之中,既有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更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珍贵文化遗存,特别是洞内开元年间的钟乳石刻和遗迹文物,向我们真实再现了1300年前盛唐文化的一个侧面,充分展示出开元洞博大深沉的丰富内涵,1300年后的今天,万年古洞又逢盛世,得以开发重现人间,这也是将洞取名为“开元洞”的原因。

  3、国井酒文化生态博览园

  国井酒文化生态博览园,以“酒文化”旅游为主线,整合旅游资源:扳倒井遗址、陈年老酒地下窖藏、文化广场、国井1915酒庄、古老的酿酒作坊及井窖工艺,齐鲁酒文化博物馆,尤其是创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第九酿酒车间让游客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白酒生产全过程,是一个集酒文化体验多功能于一体的AAAA级国家旅游景区。

  4、鲁山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内的特色景观主要有:万石迷宫、一线天、枣树峪瀑布

  公园内主要景点有:鲁山植物园、万石迷宫、驼禅寺、香炉峰、锦鳞湖、云梯仙境、北坪水乡、枣树峪瀑布、卧龙山等,游览时间大约需要4个小时左右。

  比较景点的旅游线路是:鲁山植物园--枣树峪瀑布--云梯--镜泊湖--万石迷宫--观云峰--驼禅寺

  鲁山坐落于淄博市南部地区,地跨博山、沂源两区县,主峰海拔1108.3米,是鲁中地区的最高峰,在山东省内,是继泰山、崂山、沂山之后的第四高峰。由于鲁山山地以石灰岩和花岗岩为主,而花岗岩与泰山的花岗岩层相似,所以鲁山又有“小泰山”之称,鲁山还是最早的山东人“沂源猿人”的发祥地。

  中国陶瓷博物馆坐落于淄博市中心文化广场。于2001年4月份在淄博市展览馆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投资改造而成,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设计布展,是一个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销售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陶瓷博物馆。

  中国陶瓷馆设在淄博市展览馆三楼,展示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展示面积最大、品种最齐全,展示水平最高的现代化陶瓷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后李文化至今8000多年以来,淄博出土、生产和收藏的各类陶瓷精品2500余件(套),其中古代展品249件。展厅分前言区、综合展区、古代和近代展区、现代展区、陶艺创作区、陶瓷精品销售区、中外陶艺大师作品展区七大部分。古代展品中有享誉海内外的北朝青釉莲花尊、宋代雨点釉、茶叶末釉、绞胎瓷、粉杠瓷等淄博陶瓷名品,也有龙山文化蛋壳陶和宋代的影青执壶、定窑碗、哥窑碗等稀世珍品。现代展品按不同用途和艺术风格分建筑陶瓷、园林艺术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现代陶艺、刻瓷和高科技陶瓷几大部分进行了分类陈列,展示了淄博陶瓷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陶瓷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中国陶瓷以其独特的魅力远播海内外,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6、王渔洋故里景区

  王渔洋故里景区以江北青箱和尚书府第为主要展览内容,重点突出明清时期齐鲁望族――新城王氏所蕴含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王渔洋故居修复明清民国建筑108间,并在认真勘探的基础上,对部分原有建筑进行恢复,建成文化休闲广场4000多平方米,游客接待中心、购物中心和研究中心等各类配套设施齐全。忠勤祠提升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主题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相关配套设施齐备。2015年4月,王渔洋故里景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王渔洋故里景区主要包括王渔洋故居、四世宫保坊、忠勤祠等部分。

  7、淄博中国古车博物馆

  车、马是我国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制车是一个集大成的手工业部门。我国古车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骑乘所用马具中极为重要的构件

(本文转载自“地产画报君”,凤凰网房产已获授权)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将打造杭州国际体育中心/

/融入城市规划以及河岸的自然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建筑设计:扎哈·哈迪德事务所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赢得了杭州国际体育中心的设计竞赛。

杭州国际体育中心设计内容包括:一座可容纳6万位观众的足球场和练习场、一座包含1.9万个座位的室内体育场,以及一座可提供两方50米标准泳池的水上运动中心。项目位于杭州未来科技文化区,落成后的体育中心将为城市带来全新的滨江公园和公共广场,并直接连接到杭州地铁3号线和5号线,融入城市不断发展的地下交通网络中。

作为世界领先的电子商务城市之一,杭州是国内众多大型科技公司总部的所在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IT专业人士和企业家来此生活和工作。为了适应杭州日益增长的人口,国际体育中心旨为广大业余与专业运动员提供充分全面的基础设施。紧凑的场馆设计结合了合理的朝向以及功能组成,使得近一半的场地转变为全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体育中心的设计融入了当地的城市规划以及河岸的自然景观,为市民创造出全新的城市公园以及各种集活动、娱乐和放松于一体的社交聚会场所。

足球场作为中心内最大的场馆,面积达135000平方米。它坐落于公园的东侧,面向城市开放。室内场馆以及游泳中心则位于足球场的西侧与南侧,三者之间通过分层平台相互连接。分层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杭州周边山坡上的茶园梯田,占地45000平方米的平台裙楼容纳体育中心的附属设施,包括:训练室、健身房、更衣室、办公室、商店、餐厅,以能够欣赏到平台庭院以及露台景观的咖啡馆。

与大多数体育场场的封闭式外观不同,杭州国际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外立面是开放的,由百叶保护的露台上点缀了各种餐饮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优美全景。

根据国际足联制定的标准设计,体育场座位席应使观众尽可能接近比赛场地,确保每个座位都享有优质的、不受任何遮挡的观赛视野,进而为球场上的球员和坐在观众席中的球迷都创造出激烈的比赛氛围。这些对于功能的需求与标准,自然定义了体育场的几何形态,并通过流畅起伏的立面百叶表达出来。

体育场的百叶立面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从近处观看,百叶的独特材质与精致细节为建筑赋予了一种如地质结构般分层的坚实外观;而从远处眺望时,由百叶构成的建筑立面则变得透明轻盈,将呈“碗”状的体育场观众席下部的公共空间与城市连接起来。

室内场馆面积74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9000名观众,可作为独立的公共设施为公共服务。在设计上,该室内场馆具有最大的操作灵活性,除了大型音乐会和文化活动外,还可以举办篮球等众多国内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

水上运动中心位于公园西侧,占地15000平方米,该中心设有两方具有50米赛道的标准泳池,十分适合各类比赛、训练以及教学,能够满足从初学者到游泳精英再到跳水运动员的不同需求。游泳馆可容纳多达800名观众,既可以举办区级竞技赛事,也可以承办当地学校课程,确保成千上万的孩子每周都有学习游泳这项基本生活技能的机会。

国际体育中心地处杭州的暖温带气候中,其设计达到了中国绿色建筑项目的最高三星级标准,每座场馆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都使用自然混合通风来提供最佳条件。立面外部百叶窗的构成取决于对年度太阳辐射量的分析,光伏板则将为所有场馆收集太阳能发电。地面热交换和回收系统将确保所有设施的最有效运作。

体育中心的景观设计沿河岸建立了湿地,成为该地区排水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网络收集和引导雨水和灰水,以进行过滤和重新使用,同时利用该地区原生的水生动植物,以自然的方式清除污染物。

为了减少整个项目的隐含碳,ZHA的优化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结构所需的材料数量,并与当地的供应链和采购系统相结合,以增加被回收和可回收的部分。

相比于多数功能单一、只在比赛日对游客开放,在非使用时间则沦为城市结构的“障碍物”的大型体育场,杭州国际体育中心为大众提供了多样的体育、娱乐和休闲设施,加上它外部的公共广场与河滨公园,确保该中心将成为受社区喜爱的全天候集会场所。

/浦东红窑保留再利用改造设计/

/使老建筑发挥更大社会价值/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浦东红窑位于浦东南汇老港镇,它是典型的霍夫曼窑。德国人霍夫曼在19世纪中叶设计出这种平面如跑道环型或圆型的窑,因其较高的烧砖效率在世界上得到普遍使用,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上海的地理景观之上。

我们在接到任务时,红窑早已失去其原始功能,屋顶和维护结构坍塌破损。烧窑的环道上部已被泥土掩埋,杂草丛生。遗址就这样静置在一片环境优雅但闲置已久的高尔夫场地边缘,边界是由小镇中心流向东海的运河。随着未来这片高尔夫球场将启动改造成郊区休闲公园,红窑也将由生产的废墟改造为供大众使用的公共场所。

霍夫曼窑在上个世纪如此普遍,然而保留其空间格局并转变适应当代功能的不多。此次改造试图充分利用砖窑的原始特征,在保留其经典的布局、材料、尺度的基础上,挖掘和放大场所的可使用性和空间魅力。

本项目的现场清理、加固保护与设计工作同步进行。在我们开始踏勘时,旧砖拱遭到局部破坏的区域已增加了钢结构加固措施,但整体性依旧保留完好。砖窑内部,环道、通道、门洞都重复着圆拱的母题,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盛行世界的烧砖的工业宇宙。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环道所环绕的封闭烟道可以通过打开的方式融入外部环道。连接两者的低矮洞口原本用于排烟,将其打开,并结合支撑二楼楼板结构改造成可以适合行人尺度的门洞。

这个操作使原本的环形流线增加了捷径和富有趣味的多重路径。烟道尺度狭窄,不利于作为主要的活动空间,且无自然光,我们将其上方的楼板变成玻璃地面,并设置屋顶天窗,形成光井,在烟道与环道间建立起新的空间关系。站在一楼的中庭或二楼的天窗下,抬头就可以看到高耸的烟囱,它是整个场地和建筑的标志。

日光通过光井两侧的拱门渗入幽暗的环道,形成类似门廊围绕庭院或中庭的效果。延环道外侧的拱门是对外的气候边界,形成壁龛般的私密的口袋空间。

砖窑的烟道及其周边的空腔本是烧制过程中空气处理的重要部位。改造将其沿用为设备和走管空腔,也是对系统逻辑的再生延续。原来星点排布在环道砖拱的排气孔被保留利用布置灯光和喷淋,低处的排气孔洞被利用成空调出风口。

建筑二楼为多功能大厅。立面保持通透,一楼和二楼都设有外廊,作为疏散和观景平台。外围护做法朴素,仅在作为正立面东山墙采用拱的形式,暗示内部空间。东面二楼平台,在改造过程中决定保留一处老的运砖楼梯,并增设一处疏散梯。西面平台靠近烟囱的位置,利用原有通道作为疏散,尽可能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空间关系和步行体验。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中西融合的城市之一。霍夫曼窑的引入是其郊区乡村经济工业化的一个代表。红窑改造并不单单把废弃的工业形态作为展品或遗址供奉展示,而是在利用流程空间的基础上,赋予其承载当代公众生活的可能。使老建筑在空间价值之外,发挥了更大的社会价值。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由Foster Partners设计的78层高的办公大楼“哈德逊广场50号”,现已在纽约正式投入使用。

这座塔位于城市网格内,覆盖了整个街区,是纽约独特城市肌理的一部分。它包含近300万平方英尺的灵活办公空间,同时在地面提供丰富的零售设施和新的公共空间。该建筑是通往纽约充满活力的新社区的门户,将相邻地铁站在地下连接起来。这座获得LEED金级认证的摩天楼已经成为纽约哈德逊广场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塔楼享有曼哈顿的全景,西边是哈德逊河,东边是帝国大厦。32楼的公共楼层设有各种会议和活动空间。塔顶采用与Jamie Carpenter合作设计的圆顶不锈钢照明装置,白天捕捉光线,晚上照亮建筑物。建筑物的结构表现元素采用了精心挑选的子爵白石材。

办公大楼将新的商店、餐馆、自行车停放空间和街道上的交通连接回馈给这座城市。其热闹的公共入口大堂由弗兰克斯特拉 的两件大型艺术作品激活,这些艺术作品颂扬了这座城市的创意遗产,并将人们吸引到了这座建筑中。

大楼内的交通流线直观而高效,为主要租户提供了专用大堂和私人电梯。游客通过激活的街道边缘进入塔楼,并从北向南穿过建筑物。该设计首次在纽约商业办公楼中同时使用了传统的双层电梯和先进的单井道双轿厢电梯。落地玻璃窗和宽敞的天花板高度让自然光洒入办公空间,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

Foster Partners高级合伙人James Barnes补充说:“尽管Covid-19疫情对全球产生了影响,但我们很高兴看到哈德逊广场50号能如期开业。这证明了整个团队的辛勤工作,他们的共同努力交付了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我们期待在今年晚些时候看到第一批租户搬进大楼。”

/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

/结构与材料的诗意化表达/

建筑设计: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位于山东淄博城区东侧,曾经是一片郊野荒地,紧邻一处名为凤凰南的商周时期遗址。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遗存,几乎没有留下与过去有关的东西,只有一片长满荒草的高台。当你置身于空旷、没有任何遮蔽物的荒芜的环境中时,场地是唯一诱发你思考的一切,但它的平淡、荒芜,又令你感觉它似乎什么都不是,完全不具备诞生理想建筑的条件。但也正是这种空无,会令你内心产生一股冲动,渴望在荒野中重塑诗意化的“人工庙宇”,它不仅对话失去的文明,而且以朴素、简单、肯定的几何形式对抗着杂乱、荒芜、原始的自然环境,从而在今天与过去,人工和自然之间获得有张力的平衡。

当地传统民居大多以粗石砌筑作为围护结构,包裹木构架结构,以抵御寒冷的北风;也有以粗石砌筑厚厚的墙体作为支撑结构,承载木构架屋顶。与北方其他地域的传统民居近似,三间一房、三或四房合院,每一房均以三面实墙,一面开放,形成内向的居住类型。

如果合院、石砌筑是当地千百年来生长出来的建筑类型和建造方式,那么这种类型和建造方式一定会是朴素、真实、智慧的生态建筑的原型。华侨城艺术中心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型发展而来。一方面,它尊重地域文化、气候、建造传统;另一方面,在当代建筑的语境下,我们更加专注对建筑形式的结构性生成,以及材料和结构体系之间关系的思考,即结构和材料的诗意化表达的实验性探索。

华侨城艺术中心的空间原型是典型的合院建筑类型,它不仅可以实现在荒芜的郊外环境下塑造内向建筑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曾经赋予中国传统书院以场所精神的合院原型,是实现内心诗意化的“人工庙宇”的理想途径。

华侨城艺术中心是由4个相对单独的空间,借助起伏剧烈的混凝土双曲面张拉屋顶的拉拽,围合、撞击而成“类合院”建筑。一方面,从平面上看,屋顶的几何边界清晰地界定了建筑外轮廓和中心内院的简单矩形边界;另一方面,起伏双曲面屋顶下墙体的折转走向,塑造了檐下不同进深的灰空间,模糊了建筑与中心内院的边界,打破了传统合院建筑对称、均质、秩序的属性, 把合院——这一古老书院的原型重新阐释为具有神圣感的当代公共空间。

这组建筑的结构体系也缘于当地传统住宅的当代转译,即用钢筋混凝土柱拉扯下垂的混凝土双曲面屋顶的张拉结构和石砌筑墙体的结合,映射粗石砌筑与木构架结合的结构体系。屋顶的形式,不仅唤起人们对当地建造方式的记忆,更让人联想起类似4根柱子拉扯出的帐篷的原型。巨大的混凝土双曲面屋顶,因为重力而塑造出的自然下垂曲面,在屋顶和地面之间产生了诗意的张力。

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这种源于火山灰的天然混凝土,以其可浇筑性、可塑性,及其和砖石结合塑造出的拱券结构体系,在人类建造史上第一次摆脱了材料尺寸的局限性,实现了以小博大、无柱的大跨度空间。这是人类建造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工业革命之后,钢筋混凝土的出现使得原本只能承受压力的混凝土材料转变成既可受压、又可受拉,使其在现代建造文化中举足轻重。

在西方传统的砌筑建造体系中,借助混凝土、砖石材料塑造出的拱券、穹顶结构体系,都是以结构、材料受压的传力方式抵抗重力。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造体系中,借助木构件搭接方式塑造出的木结构体系,结构、材料不仅受压,也受拉,所以才成就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屋顶下垂双曲面。华侨城艺术中心以屋顶受拉的下垂帐篷结构体系为原型,薄薄的钢筋混凝土下垂双曲面屋顶被高度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体所拉扯,一方面,双曲面的屋顶在重力的作用下扑向室内空间的地面,当人在内部空间行走时,身体会强烈地感受到下垂屋顶和地面间所产生的张力,以及在柱和墙体对下垂屋顶抻拉的临界点所塑造的某种紧张感。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张拉结构体系受力特性及材料特性都被推至极致,这种结构形式和材料的诗意化、艺术化,塑造了华侨城艺术中心在从工程建造到建造诗学转译方面的实验探索。

华侨城艺术中心在结构体系、材料的选择上是清晰明确的,而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建筑空间的内外关系则是模糊的、不明确的。合院原型赋予了这组建筑在空间上的流动性:在水平维度上,波浪起伏屋顶之间的碰撞粘连,模糊了传统合院房与房之间的边界,在屋顶走向的暗示下,空间大小、高低、明暗的变化都引诱着置身于建筑内部的人行走探索的欲望;在垂直维度上,檐下粗燥的砌筑墙体和屋檐互成角度的后退,凸显了混凝土双曲面屋顶与墙体之间的剥离,塑造了多种尺度的檐下空间,模糊了建筑和中心院落,以及周边空间环境的边界。

华侨城艺术中心自然、审慎地把自己奠基在特定地形轮廓和粗犷的北方大地质感之中,以求在结构清晰的人造物和荒芜自然间建立特定的领域感。借助水池和竹林不仅延展了建筑自身的边界,也减弱了它和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穿越无形的竹林,可以看到沿视平线延展的水面环绕着建筑,水平延展的水面与建筑垂直正交,凸显了建筑简洁的几何体量在复杂、荒芜的地形中所表达出的定力。由此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在人类几千年的建造文明中,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建筑始终无法摆脱抽象、几何这一基本命题?

在整个华侨城艺术中心的创作过程中,结构和材料朴素真实的表达赋予这组建筑特有的张力与诗意,也成就了“自然建筑”理念的又一次深刻实验。

/让一个被忽视的工业结构重获新生/

Kaomai茶舍位于Kaomai Estate 1955社区,后者是一个持续的适应性再利用项目,旨在为清迈几十年前修建的烟草厂建筑群赋予新生。2018年,Kaomai Estate 1955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作为园区内新商业项目增建计划的一部分,Kaomai茶舍坐落于一个精心选择的场地上,在尊重环境的同时,又将周围的生态、景观和既有建筑联系在一起。茶舍本身被构想为一个连接平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将Kaomai大道、露天剧场和Kaomai咖啡店联系起来。

遵循保护实践的原则,设计充分尊重了谷仓遗产在建筑尺度、形式和材料上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包括其不断重复的6×6米的布局类型。新茶舍设置了下沉空间,将建筑的真实体量突显出来,并在地面层与其他功能楼层之间创造了一种微妙的联系。层级上的变化也为茶舍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茶饮文化体验。

在黑暗的环境中,茶舍通过其镂空的砖墙和独特的内部垂直空间发出光亮。线性照明和质地光滑的筒灯与当地制作的混凝土、木材和建筑的深灰色结构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原先用于烘干烟草的旧仓库空间与新的开放空间产生了独特的对比,在顺应历史进程、尊重建筑遗迹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克制的手法植入了新的设计。

鉴于既有结构已经发生损坏,设计采用了“重建技术”来重塑空间感知,并对建筑材料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测量和记录。在尊重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建筑团队利用现代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完善了遗留下来的砖砌结构,通过将保护实践和现代设计美学结合在一起,让一个被忽视的工业结构重获新生。

在“历史与生态旅游”计划的支持下,Kaomai茶舍成为了整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该项目鼓励游客再度欣赏旧时的烟草烘干仓以及它周围丰富的自然环境,通过实地体验,了解当地的历史、本地植物与生态环境。Kaomai茶舍的落成帮助恢复了既有建筑群的功能,使其成为社区的社交与经济中心,在彰显新时代的地方包容性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的可持续性。

/马岩松MAD发布浙江丽水机场设计/

MAD建筑事务所公布即将动工的浙江丽水机场设计。

机场位于丽水市西南部的丘陵地貌中,基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MAD对机场航站区的规划设计在确保机场交通便捷顺畅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原始场地,并突出山地机场的特色,创造出 “飞鸟、云雾、山丘”的意境。

丽水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森林城市”。全市林地面积近2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7%,素有“秀山丽水”、“浙江绿谷”之称。

为完善浙江省民用机场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旅游业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新建浙江丽水机场。项目定位为国内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后,年旅客吞吐量可达百万人次。

丽水机场位于丽水市西南部约15公里的低山丘陵和山麓沟谷区,毗邻当地特色梯田。整个机场区域由山地平整而来,占地面积2,267公顷,最大填方高差接近百米,是少有的山地机场。

MAD的设计参考了当地典型的丘陵地貌,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连续性,结合场地高差,整体采用了自然放坡形式与场地衔接,将航站楼、停车场、办公区设置在三个逐渐降低的平台上,融入山间。

航站楼设计从丽水的绿水青山中汲取灵感,采用由铝板局部覆盖的大型银白色悬挑屋顶,形似栖落于山林间的白羽飞鸟,蓄势待发,即将翱翔于云霄。

楼前停车场顺应地势下沉,中心区域被设计为景观步道,构成航站区的整体景观中轴线。步道延伸至航站楼下方,形成半室外的地下通道,连接停车场与航站楼。旅客可由通道内的扶梯、电梯直接到达位于首层的航站楼出入口处。

进入航站楼室内,温暖的木色调大厅空间形态灵动流畅、尺度舒适宜人。中央最高处的梭形采光天窗,将首层大厅和二层候机厅两个主要空间合二为一,也将天窗之上的蓝天白云引入室内。

前厅高度尽量压低,营造亲切怡人的空间尺度,避免了不必要的高大空间造成的能源浪费。玻璃幕墙通透轻盈,室内外空间流动互融。

航站楼采取了“一层半”布局:地面层主要为迎送客厅、值机安检区、远机位候机厅、行李提取厅、VIP室等;二层主要为候机厅、出发到达廊道,连接至三个近机位登机廊桥。出发旅客在一层办理登机手续后上二层候机登机,到达旅客下机后通过廊桥进入建筑二层,再前往到一层提取行李并离开。

MAD本期设计考虑并满足了机场近期和远期规划所需的前置预留。根据总体规划,机场中期将达到180万人次;远期将提升为500万人次,并计划增设国际航站楼。

丽水机场预计于今年年底动工,于202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排版/整理:茉莉奶绿  监制:馥芮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淄博中德公园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