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北京、深圳石岩怎么样等一线大城市都在用新石器安防车,这个靠谱吗?

  疫情加速非接触式寄递模式推广落地,无人车或五年内实现规模商用。

  ■ 记者:王苗苗

  近日,在封控管理的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南新园内,一台无人车伴着“无人车配送中,请注意安全”的语音提示来回穿行。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无人车在物流配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东、美团、新石器、行深智能、毫末智行等多家无人车生产及运营企业,积极调配无人车进驻到管控小区、方舱医院、高校等封闭场景内,缓解“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在上海市疫情防控期间,京东物流投用了智能快递车,包括一批刚生产下线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这也是京东无人车继武汉、石家庄、广州、北京、天津、深圳之后的再次出力。除投入到方舱送餐、运送核酸样本外,无人车还在浦东新区、杨浦区的部分高校保障生活物资运送。

  美团自动配送车陆续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及厦门参与科技抗疫工作,并在探索“常态化”阶段的场景使用。数据计算,目前美团用于上海市抗疫保供的无人配送车在全部投入使用的情况下,单日配送产能近2万单,大大降低了志愿者的工作压力。

  除了互联网科技和寄递企业,研究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的公司也加入抗疫保供队列中。

  自3月以来,白犀牛无人车在上海完成近2万件的保供物资配送,其在2020年已经落地上海嘉定,服务居民近4万人,累计完成6万公里的无人配送里程。新石器无人车除在上海多个小区保障物资供应、在方舱承担医药品及餐食配送外,还入驻方舱承担起环境消杀任务。在北京顺义东杜兰村,毫末智行“小魔驼”为居民提供快递、外卖等无接触配送服务。目前“小魔驼”覆盖了超过60个小区,配送订单超过5万单。猎户星空递送机器人“招财豹”在吉林长春通源方舱医院投入使用,代替医护人员进行定点定时的投送药品、餐食。

  迎来小批量生产应用

  目前,国内布局无人配送运营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自建物流配送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如阿里、京东、美团等;以自动驾驶技术切入特定场景的初创公司,如白犀牛、行深智能;有主机厂及车厂一级供应商背景的企业,如毫末智行、东风。

  在疫情的催化下,多家企业进入无人配送车小批量生产、应用阶段。目前阿里、京东、美团三家企业运营车辆在几十台到百余台之间,未来3年内都有规模量产、部署的计划。其中美团自动配送车已经在北京顺义常规化运营近2年,覆盖了20多个社区,同时在全国多个高校进行外卖配送服务,截至今年3月,累计配送单量已超150万单。

  行深智能实现无人车量产已超千台,包括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安防巡逻车。2021年年底,行深智能还发布了最新款绝地系列无人车产品。据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年底将投放3000台新款车型。

  快递物流企业正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的方式积极探索布局无人配送市场。与此同时,随着疫情期间投用量的增加,无人配送车商业化应用也正在加速落地。

  菜鸟从早期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小G二代,再到开放道路路测的小Gplus,菜鸟无人车产品历经多次迭代。菜鸟ET物流实验室算法团队负责人表示,菜鸟无人车量产商用在即,今年年内将全面进入末端进行配送。

  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致力于自动驾驶在物流末端配送的创新和实践。近期,该实验室联合行深智能,紧急调运无人车到上海市开展无接触配送服务。

  近日,丰巢联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合作发布的无人配送机器人,能够自主规划路径,自动避开行人、路障等,灵活自如地把快递送到用户手中,实现快递包裹从柜到车、从车到人的最后一公里精准配送。

  此外,2021年12月,中通快递与矩阵数据联合启动了无人车“开拓者号”在总部内的应用场景内测。该款无人车主要解决快递网点到驿站的无人化应用场景需求,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

  用无人车提高末端配送的效率,是众多企业进军该领域的初衷。

  在美团看来,自动车、无人机等自动化设备是对骑手的有效补充,通过自动配送车与人协同,支撑用户日益增长的配送需求。中通快递集团副总裁金任群也认为,“从降低成本方面考虑,无人驾驶作为运营的配套工具,也是最容易体现效益的。”

  尽管无人车较人力配送存在明显优势,但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成本。此外,政策限制也是影响无人车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制约因素。

  据辰韬资本调研,无人车的整车成本会因车型(底盘+上装)、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部分企业能做到整车成本在20万~25万元左右,但也有企业的整车成本在50万元左右。

  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表示,目前末端物流的无人配送尚处于探索阶段。从上下游供应链的成熟度判断,单车成本依旧很高。他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行业可以将单车成本至少降至20万元以下,五年以内可以实现大规模商用。

  4月,毫末智行发布了毫末“小魔驼”

2018年开局,一线城市房价跌回1年前,很多人想看清未来房价的走势,从官方到权威专家,这6句话看一看。

一、再继续大幅上涨难度比较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一线城市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还会有计划地推出一些土地的供应,再继续大幅上涨难度比较大。供应足了,上涨动力就小了。

二、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毛盛勇说,现在加快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设,下一步整个房地产市场还是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家追求的是平稳,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三、房价一年涨20%到30%现象难以再现

经济学家李韬葵:房价不像以前那样单边上涨,一年涨20%到30%这样的现象恐怕不会再现了。当然,下跌也很难看到。房价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躺着*时代过去,现在是站着*。

四、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有上涨压力

一线城市土地供给不足,但很多年轻人来这里寻求职业发展机遇,想要安家落户,一线城市的房价仍然有上涨压力。人口流入是判断一个地方房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人口净流入地的房价往往上涨。

五、年轻人认为租房很酷、买房很傻,房价就有可能回调

房价上涨与否,相当程度上与预期有关,如果再过10年、15年,那时的年轻人认为租房很酷、买房很傻,再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平台,房价就有可能回调。租房很酷、买房很傻,大家都不去买房,房子卖不出去了,房价自然就降低了。

六、探索*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

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探索*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租房落户,进一步分化买房需求,间接减缓房价上涨压力。(文章转载房子那点事)

声明:所有来源为“齐装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 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2020年又被称为“爱你爱你”年,但是从开年的情况来看,似乎并不乐观,我们国家遭受了疫情的困扰,各行各业都出现的发展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的问题。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疫情也是致命的大家。最近有专家称,房价2

向阳·追光|扎根社区,北京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在哪生产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