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厦门市鹭岛少年合唱比赛日期?

激发出音乐对孩子们的心灵触动

观看“鹭岛少年”合唱展演的个人体会

2017“鹭岛少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合唱展演于5月27日正式落下帷幕。我在比赛这两天陆续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朋友们的问题,有不满的,有质疑的,也有提意见的。

有人问,“鹭岛少年”到底是展演还是比赛?

有人问,第一名就一定是大家学习甚至是模仿的对象吗?

有人问,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总体水平?不然总是那几支队伍在“玩”。

其实我也无法回答上面这些问题,但我还是想在这里抒发一下自己在这两天里观看展演的个人体会吧,不知能否让大家理解“鹭岛少年”合唱展演的意义。

刚拿到节目单时就让我眼前一亮,中小学组很多队伍的曲目都非常的新颖。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潘行紫旻作品《蒲公英》《灯之河》,还有国内炙手可热的合唱红人金承志的作品《外婆》《彩虹》。我看到了在台湾非常受欢迎的合唱曲《听泉》《城南送别》,我还惊喜地看到由参演指挥本人所创作的作品《海蓝色的天籁》。当然,我也看到了被唱了好多年的《少年自然科学者进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看到了小学生唱着过于成人化的合唱曲目《八骏赞》,看到一场比赛有三首《梨花又开放》。心里的第一感叹是,在乐谱购买渠道如此广泛的当下,很多学校仍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同样的作品(并非经典作品),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学校演绎,缺乏新意。所以,我都有了想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如何购买合唱乐谱,如何正确选择合唱乐谱的冲动。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指挥需要根据你团队的能力,选择最适合你们自己的作品, 而不是一味的随波逐流,只追求难度,追求创意。这样就不会出现,在某一首外国歌曲里面,某个指挥把最后的高音去掉没唱;有人把一首三声部歌曲中的某个声部偷偷拿掉,这样的情况了。

吴灵芬:合唱团获取曲谱的几种途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鹭岛是哪个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