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发表毕业论文可以发表吗头疼的吗

你纠结的毕业论文,到底有什么用?你纠结的毕业论文,到底有什么用?踏古逐月百家号四月是踏青的好时节,但这些或许都和毕业生们无缘了。想要放松,毕业论文写了多少字了?格式改好了吗?没有毕业的,从学长学姐身上看见自己的明天,已毕业的,那一段熬夜查文献、码字的时光可能不堪回首,有焦虑、熬夜、乏味,也有痛苦、挣扎。然而,等你纠结了数月的稿子终于出炉,又有多长的答辩时间?你的思维是否因此变得广阔和深刻?新京报书评周刊“十问”栏目一直在寻找我们时代的真诚学者,请他们在十组对话中同我们的迷思相遇。第9期对话学者王人博,他在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分别于1989年和2001年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起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王人博先生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在教书和研究的同时,前后担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等学术期刊的主编。“用句式表达深刻,我挺反感的……一句话用了三个连接号。这不是一种高等的表达策略。”现代学术论文的撰写,从“参考文献”到格式,都有其严格的、必需的基本规范,但这些规范在他看来,到了我们身上往往演变成了一种形式至上的主义。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越来越短,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三四个小时,演变到现在不足半个小时,庄重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弱,枯燥到无人来旁听。在精致的、精细的学科主义旗号下,广阔的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差,“但不能全怪学生”。对话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兼《政法论坛》主编王人博新京报书评周刊“十问”第9期栏目主持:新京报记者 罗东对话时间:日毕业论文的魔咒要求本硕毕业生发表论文,并不太合理新京报:每到让毕业生“纠结”的毕业季,他们都在夜夜面向电脑屏幕,敲字、修改论文,“跟着感觉走”一度成了他们修改论文的时尚语,但除了博士,从世界范围来看,因培养目标和制度不同,并非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提交毕业论文。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毕业论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检验毕业生的学识能力?王人博:我不太清楚世界上的具体情况,但从多年指导学生写作的经验而言,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从近代以来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模式,即专业化教育。大学本科是专业领域的通识教育,毕竟每个专业涵盖了众多的门类和研究方向,既然是通识,可以通过考试检验,但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学生,分析、综合和文字表达能力,单出一张卷子是考核不出来的。毕业论文需要专业化的书写,不可能把所有课程囊括在里面,而是选择一个领域,可以检验学生的专业分析和综合能力。当然了,本科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在内,都不能要求太高的原创性,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并进行必要的阐释,得出一个以理服人的结论就可以。大学校园里的“代写代发论文”小广告新京报:能将问题阐释清楚就可以,但事实上,论文指导的教师可能也不太好评判论文的质量,一些学校干脆将评判的任务交给了学术期刊,比如有学校推出,本科生如有正式发表论文可以代替毕业论文,研究生要有正式发表论文才能获得答辩资格。王人博:不少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则,但不太合理。人文社科的学术杂志,预设的作者一般不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生,因为他们尚处在学术的初学阶段,在学术的研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还是比较欠缺的。本科和硕士阶段主要是积累和训练,包括大量的阅读,通过阅读梳理出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做一些学术笔记。日本比咱们做得认真,许多学者最早发表的是研究笔记,而研究笔记跟正式论文是有差别的,可能不太成熟,但在研究和阅读中随时整理出来,如果恰好赶上了本领域的学术热点也可发表出来。本科和研究生的研究思考或阅读笔记很有必要,但不一定要急于发表。而且咱们国内的学术杂志一般也不发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文章,这倒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偏见”,主要还是论文的质量问题。我就职的《政法论坛》一般也不登载这样的文章,当然例外也是有的,所谓“有志者不在年高”,确实有特别突出的。我记得有过两篇,但都不是他们在读书期间发表的。新京报:学校有学生学术刊物,甚至一些学生自己也有办小圈子交流的刊物、杂志,尽管稚嫩,他们求知和表达的欲望,却让人想起近代史上民间刊物较鼎盛的时期。不过,现有的学生评价体制是不承认的,是吗?王人博: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便有《研究生法学》。你说得很对,学生之间,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能把这些兴趣相投的凝聚在一起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如果官方化,将发表纳入评奖或毕业体系,就把学生自发的学术热爱给变形了。为发论文而发论文,结果只能是走样。我不太认同把学生刊物纳入评价体制,它本质上还是同学间一种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同学可能还在这里获得爱情,比如很倾慕他(她)的文字和思考。我们姑且称之为学生同人刊物吧。我们那时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办刊物,但做壁报,纯粹是出于求知和学术热情,现在回忆起来,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今天的学生将来老了,我相信,回忆起来也会深感温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政法论坛》封面论文质量越来越差?说“一届不如一届”,得拿出统计数据新京报:今天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尤其是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毕业生的论文质量是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是这样吗?王人博:我不太认同这样的表达方式,如果非要说现在的论文一届不如一届,得拿出统计数据。确实,现在的本科和硕士论文的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的原因挺复杂。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包括毕业留校后很多年,博士点都非常少,中国人喜欢非得往高的走,有硕士点就非要读硕士,有博士点就非要读博士,越高越好,但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我的理性设定,而主要受社会评价体制影响的结果。博士点少的时候,就特别重视硕士的培养,当时还专门有一个硕士论文调查经费。硕士的答辩也非常庄重、严肃,本科和下届硕士都来旁听,一个人的答辩都是三四个小时。现在的硕士答辩都比较“水”了,来旁听的人少了,老师们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学生的心思也不在这,心是散的。刚到学校读研就决定将来要做什么,刚进入专业就被各种考试包围,专业资格证考试、外语考试等等,占用了时间和精力。但论文有下降,原因挺复杂,不能全怪学生。《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新京报:往稍远的历史上看,民国时期的“大家小书”近些年受到了颇高的推崇,它们有着通俗易懂、流畅且不乏深度的语言,你怎样评价这样的推崇?王人博:民国真正做学术,或读到研究生阶段的学子,毕竟是少数。民国的学者大多都有留学背景,少部分人没有留学背景,也是国内名校培养出来的。适合且刚好喜欢做学术的人,本来就很少。现在不一样,每年都在扩招,人一多就复杂了。民国更纯粹一些,但在这样的情形下,真正读到民国大师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比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非常通俗,都可读懂。但也就只有费孝通呀。费孝通是一个典范,有了典范,就容易把民国对象化和特定化。我非常赞同你说的,用简单的话表达深刻的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费孝通的水准,大家的作品能让不同专业的人都读懂、都觉好,是非常难的事情。经典往往都是小书,能让人读很多遍,与此相类似的是色情作品,好像美国学者布鲁姆说过类似的话。现在信息发达,除非是专门研究这本书,一般能认真读上一遍就不错了。深刻与难懂“用句式表达深刻,我挺反感的。”新京报:尽管都在感叹论文要好好说话,但与此同时,在网上的确充斥着“最牛的”博士论文的推文,展示它们到底有多难懂以至于难住答辩教师。不同的声音和感受都有,阅读难度跟深度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王人博: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对于非哲学专业的,读起来确实艰涩难懂,比如黑格尔和马克思早期的文字就很艰深,但确实又很佩服,读一句就得想半天。我对艰深有不同的理解,表达深度的学术作品,专业概念、术语和特定的表达方式肯定存在,这种情况下,要先把概念弄懂了才可能读懂。但是一篇好的学术作品,一句话的文面背后可能有五句话,有嚼头,语言的表达有弹性空间,深刻是在这里面,而不是在概念上。新京报:然而,不置可否的是,要谨慎地说明问题、得出结论,论文需要用限定词来限定条件,说明是在何种情况下谈问题的,而不是恣意而行。遗憾的是,这往往演变成了冗杂的定语和复杂的从句。王人博:用句式表达深刻,我挺反感的,比如有的国内学者做文章,一句话用了三个连接号,中间加了很多从句。这不是一种智性的表达策略。如果分成三句话,可能照样说清楚。好的学术论文或者说著作,确实存在表达策略的问题。一个对读者负责的学问家,可能会照顾到读者的阅读习惯,方便而不是难为读者。我看到破折号总是想到盘山公路,本来可以直上,非要不停转弯。我们可能不需要这种方式表达深刻,难懂的不一定深刻,深刻的也不一定难懂。《桃李江湖:法大人札记》作者:王人博版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形式与思维最痛苦的是“参考文献”和格式,广阔的思维越来越稀缺新京报:我们现在回到最让学生痛苦的事,可能要数“文献回顾”和“格式”,文献回顾既是学术共同体的传承,也是说明在什么知识框架内讨论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和“格式”都成了一篇论文的高端修饰,成了指导老师和论文答辩真正在乎的事,格式过关了就可,格式成了论文质量本身的挡箭牌。何以会这样?王人博:问题要分两面看,这些年既教书又做杂志,我都有体会。学位论文有它的规范要求,不能乱写、随意写,比如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必要的。但我们的事情就是这样,遵守规范以后就往往极端化,变成一种形式、容易形式化。我们也形成了一种职业习惯。把论文提交给我,我很不自觉便翻到参考文献都有什么,根据你的选题和题目,那些必读的文献,你看了没有,或看下面的注释是否丰富。如果参考文献和注释都没有,肯定冒火,肯定不行。我们都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是对还是错,不好说。规范,或者说必要的形式绝对是必要的。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形式化了,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趋向。怎么样克服呢?指导老师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需要和学生交流:为什么要列出这条文献,赞成它什么,不赞成什么。我的一个学生在德国念完博士回来,拿出学位论文底稿,导师连参考文献和注释都在改,真是认真。新京报:格式变形式主义,内容呢?现在这一代青年学生是在“阅读参差不齐的译著”的环境中接受专业教育的,其背景是中国重新打开国门向世界学习,有的观点因此将论文表达能力的下降,归因于向世界学习。王人博:不要说跟民国比,以我的阅读经验和体验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译著,水准都更高。这些译者都靠谱,都是每个领域靠谱的学者或者说专家,比如说贺麟翻译黑格尔的作品,他本人就研究黑格尔,是专家型的译者,学术声誉就靠得住。你刚才说打开国门向世界学习,引进和翻译著作,随着量越来越大,翻译水平就参差不齐。从学者型的翻译变成学习型的翻译,现在很多都是学生翻译,把翻译看成是一件比较很简单的事情。翻译不靠谱,原著本身可能也不太靠谱,但译者不懂,拿了就翻译,不知道它在西方同行评价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术水平。译著参差不齐,学生潜移默化受影响,这是存在的。我提倡硕士和博士尽量要读原著,比较研究,不能只是借助二手的中译本。一个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要会一两门外语,所谓掌握,不是能说,关键是能阅读和翻译。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能静下心来真的很难。《中国的近代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踏古逐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业的IT教育培训机构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已解决问题
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有发表的必要吗?
提问时间: 05:14:15
我今年6月的本科毕业论文有幸评上了省优,我个人还蛮想发篇文章不浪费结果。但是有个小问题我觉得研究的还比较初步,研究结论目前也不能验证,所以想问问有没有必要整篇发表在期刊上,或者是写成文章再投稿呢?想听听前辈大神们的意见~关键是投稿过程 成本什么的~谢啦
浏览次数:250
诚然,CSSCI的确有诸多关系稿的问题存在,但是也不是不花钱就发不了。&br/&&br/& 一个新颖的主题,恰当的理论,加之完整的论证,还是可以写出不错的CSSCI论文的。&br/&&br/& 本文读博期间就先后在经济学中上级别的C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如中国工业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学家、经济评论乃至统计与决策(丢脸了)都有发表。可以先打听好导师研究的方向然后定自己科研的方向,或者是定好主题之后确定导师,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br/&&br/& 这里有个小提示是,在陷入瓶颈的时候可以问问导师的研究方向,每个导师自己也都有一些研究的项目,你们可以从中找灵感,也可以做导师研究的子项目。&br/&&br/& 主要需要认真写的部分有调查流程(最好有流程图辅助),研究的新颖程度和意义,以及理论支撑(就是告诉老师们我们看了很多文献,我们是专业的)。再说第二,抖机灵:其实学术发表是可以开挂的,有两个开挂方法,&比较研究&和&交叉学科&。&br/&&br/& 而且,我虽然不是学霸,但上课什么的还是比较认真的,课下有时还问问题,这几门语言学课的老师见我还算比较勤奋而且感兴趣(中文系本来男生就少,对语言学感兴趣的男生尤少),他们对我印象都不错,也算跟大概三四位语言学老师建立了不错的关系。&br/&&br/& 调查很顺利。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毕业论文创作有哪些技术要求?
  在职研究生近年来非常之火热。大家都知道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10月专业硕士联考等等几种形式。不管何种形式的在职研究生,在获取硕士学位证书之前都要迈过一道不大不小的坎——那就是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如何写好学位论文?整个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造过程,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技术活,有着很高的含金量。我们要掌握毕业论文选题的技巧、我们要掌控论文的字数、把握论文的深度,最后还要答辩如流。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毕业论文创作的技术要求。
  例如:
  1、论文各部分内容序号的标注
  应该用“一、(一)、1、(1),而不要用“第一章、第一节”作序号。
  2、数据、资料的运用
  数据、资料要新,最好是近三年的,重要数据、资料要注明出处。
  3、年份的标注
  年份的标注要用四位数表示,如1999年、2006年等。
  4、论文的字数
  每篇论文一般应在20000字左右,不少于18000字。
  5、参考文献
  标列的参考文献不能少于15篇。
  6、论文几部分内容的分布
  (1)封面;(2)目录,一般为三级目录;(3)正文,正文部分首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内容提要(200-500字),之后是关键词(3-5个),再后是正文的具体内容。(4)
参考文献,要列出论文或著作、作者、出版或发表单位、时间。
  7、论文打印字体、字号
  一般以宋体、仿宋体四号打印。
  以上的几点论文技术要求是我的汇总总结,供大家写作论文时参考借鉴!论文网伴你读研岁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注今日:18 | 主题:631236
微信扫一扫
有木有不用做课题可以发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2年零12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是2015级四证合一的研究生,天天在临床科室转科,而且不在导师医院转科,导师天天追做课题,培训基地又不放人,那课题怎么破?求各路大神支招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给专业方向和要求
找正规外包公司帮你操作
有钱还是比较好办事的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谁在这世上死去 给专业方向和要求
找正规外包公司帮你操作
有钱还是比较好办事的想自己动手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你是需要设计课题吗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应用性或对策性毕业论文写作指南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应用性或对策性毕业论文写作指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