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CPU FID 要不要锁定?现在这样 国际象棋跑分排名由6300 跑到6900

i5 6300hq国际象棋跑分这个正常吗?_百度知道
i5 6300hq国际象棋跑分这个正常吗?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确实偏低了。
关闭所有前台后台程序试试,电源模式改成高性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近年的处理器市场上,最让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AMD凭借Ryzen产品重新崛起了。早前小编也说过AMD第二代Ryzen处理器将定档4月,这不,近日,AMD正式发布了第二代锐龙Ryzen 2000系列处理器,国行同步登场,性价比震撼到了极致。
此次亮相的二代Ryzen处理器共有四款,分别为:Ryzen 7 2700X、Ryzen 7 2700、Ryzen 5 2600X和Ryzen 5 2600。Ryzen二代基于优化升级的12nm制造工艺和Zen+微架构,支持建经过改良的AMD SenseMI先进技术,主频普遍提升300-400MHz,多核状态运行频率更高,而且超频空间更大,可以轻松达到4.3GHz左右,同时内存支持频率抬高到DDR4-2993,二三级缓存和内存延迟普遍缩短。
Ryzen二代首发四款型号,其中旗舰产品为Ryzen 7 2700X,8核心16线程,基准频率3.7GHz,最高加速4.3GHz,二级缓存4MB,三级缓存16MB,热设计功耗105W。尤为值得一提的是,Ryzen 7 2700X零售包装盒内将提供最新的幽灵棱镜(Wraith Prism)原装散热器,带有RGB LED炫彩信仰灯,散热性能更强,且可自定义更为优化的风扇配置文件。
Ryzen 7 2700频率降低到3.2-4.1GHz,热设计功耗也降至65W,自带幽灵螺旋(Wraith Spire)散热器,也有RGB灯效。它和2700X的主要差异在于功耗设计,超频潜力要弱不少。
Ryzen 5 2600X为6核心12线程,主频3.6-4.2GHz,二级缓存3MB,三级缓存16MB,热设计功耗95W,幽灵螺旋散热器。
Ryzen 5 2600的频率降至3.4-3.9GHz,热设计功耗也来到65W,配幽灵潜行(Wraith Stealth)散热器。
新的Ryzen继续采用AM4封装接口,完全保持向下兼容,现有的300系列主板只需更新BIOS即可支持,产品包装上也会标有“Ryzen Desktop 2000 Ready”标签。
这四款处理器可以使用最新的X470主板,兼容Ryzen一代和二代处理器,华硕、华擎、技嘉、微星、映泰等的新品也将登场。在这方面,AMD显然比英特尔要厚道不少。X470主板用户可免费下载全新的AMD StoreMI存储加速软件,让固态硬盘和传统机械硬盘融合为一块独立、快速、易于管理的硬盘驱动器,兼顾速度和容量。
另外,二代Ryzen处理器的价格比上代同档次产品便宜了不少,整体性价比提升了一个档次:
- Ryzen 7 元,相比1700X首发时便宜了足足400元;
- Ryzen 7 元,与前代1700保持一致;
- Ryzen 5 元,比起1600X便宜了200元;
- Ryzen 5 元,对比1600便宜了150元。
Ryzen二代将于4月19日正式开卖,目前已经在京东商城开始预售,其中Ryzen 7 享受交50元定金抵扣200元的优惠,Ryzen 5 则是50元定金抵100元,性价比再次提升。预售截止到4月19日晚上20点30分,4月21日晚上21点前付清尾款即可。
与此同时,搭载Ryzen二代的整机也开始预售,来自武极、雷诺塔、攀升、京天等品牌,价格元不等,享受100元定金抵扣400-700元等不同幅度的优惠。
这么高的性价比还等什么?从规格参数来看,英特尔估计会有不小的压力。之前一直在等待二代的小伙伴和有装机打算的可以入手了~
前段时间,AMD Ryzen处理器全线降价,就是为了迎接二代的到来,终于AMD第二代Ryzen处理器定档4月,据说19号将是开卖日。
从法国杂志CPC Hardware的抢先评测数据来看,基准方面(包括视频转码、数学运算、Blender渲染等),Ryzen 7 2700X超出上代旗舰Ryzen 7 1800X大约9%,同时领先Core i7-8700K 10%左右;甚至Ryzen 5 2600X也比1600X提升了9%,已经快接近1700。目前来看,这一代Ryzen 2000处理器的首发中并没有2800X,而是2700X打头阵,有可能是后续才会上。
在这之前,法国杂志CPC Hardware已经提前公布了新旗舰Ryzen 7 2700X和主流型号Ryzen 5 2600X的部分成绩。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测试主板基于一代低端的A320,不支持XFR2高级扩频加速,不过据称即便是换到X470,对实际性能影响也不会太大。
基准性能和游戏性能测试项目很多,具体每个项目的分数没有单独公布,只分别给出了综合成绩。基准测试上面已经说了,游戏测试方面包括八个项目,Ryzen 7 2700X对比老旗舰提升了约3%,2600X也超过了1800X,但是和Intel一方还有一些差距,都低于i5-8400,相比于i7-8700K则低了多达12.5%。
Ryzen二代的加速也更给力,2700X单核心最高可达4.3GHz,随着核心的增多逐次降低,即便六个核心运行也能达到4GHz,八核全开为3.9GHz。1800X只在单核心时可超至4GHz,一旦到两个核心就会只有3.7GHz,直到八核心。
3月27日,德国CB已经通过渠道拿到了Ryzen 2000的三款SKU(2018年前两周生产),分别是Ryzen 2600、Ryzen 5 2600X和Ryzen 7 2700。这个“Ryzen 2600”应该是版本较早的工程样片。
图中二维码的信息如下:
Ryzen 5 2600X: 9HA_YD260XBCM6IAF
Ryzen 7 2700X: Y90_YD2700BBM88AF
德国CB称,在NDA解禁前,他们不会公布测试结果,目前其手头有A320/X470主板,前者不支持XFR2扩展频率。而X470则还没拿到最终BIOS。CB还透露,预计X470主板首波上市的产品将超过20块。
从目前透露的性能来看,一代的库存的确需要赶紧清掉了。不过为第二代备好钱,想要尝尝鲜的AMD粉丝也不少,关于第二代处理器的后续,小编也会继续跟进的~
前几天外媒就报道过AMD 2018的产品线路图,将会在4月19日推出Ryzen二代产品,从此前泄露的产品性能参数可知,Ryzen 7 2700X加速频率高达4.35GHz,性能超越一代的Ryzen 7 1800X。
似乎印证着这篇报道,美国亚马逊、新蛋、Micro Center, Fry’s、英亚、法亚等外国电商展开了大促活动。这是继2018年1月份AMD官方调价后,Ryzen一代产品又一次的大规模优惠。
最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后价格一直坚挺的Ryzen线程撕裂者X也迎来了松动,分别降到869美元和669美元的新低,不到9折。
Ryzen 7 1800X下调20美元到329美元,入门的Ryzen 3 1200直接杀入94美元。
除了清理库存,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Ryzen APU的推出,如此高性价比的U,Ryzen 5 1400/Ryzen 3 1200真的是毫无吸引力,不降价肯定无人问津。
很多朋友对海淘不感冒,不妨关注一下国行的价格,1950X目前是6999元(上市价是8499元),1800X是2699元,元,都是历史低价,海淘高端产品比较合适,中低端产品还是直接国内买吧,别折腾了。
说在前面AMD在2017年的发力很是值得肯定的,而在2018年农历新年伊始就发布了两款性价比爆表的APU,也是诚意满满!作为R3 2200G的定位则是针锋相对的 英特的8代 i3 。 而从价格上分析:R3 2200G 淘宝售价600多元,而i3 8100 散片价格也是600多元,盒装的价格差异就大了从700元到900元不等!
卤煮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B350的平台,这次依然使用B350主板,主要是考虑到对于CPU 能够支持即可,在不超频的情况下,测试出真实的数据。内存还是用的直接的 DDR4-2400 *2 双通道,样子你们自己看,避免软文的嫌疑,这里就不提了!
Intel 的 i3 8100 和 B250 平台,内存用的也是标准的 8g 2400 *2 双通道。
主板太过小巧,装满了硬件之后,基本就看不到啥标示了,但是一提到能够定义为“妖板”二字,你们自然懂的,然后刷了最新的测试版bios,能够点亮i3 8100,并且成功识别。
至于有人说一定要添加微码的事,这里刷了Z370提取出来的GPU的相关数据,以便能够把核心显卡正确识别。
以及内存,如下:
关于SSD,手头没有特别高性能的M.2 SSD,索性把 DELL 笔记本上的 东芝 512g的 SSD暂时拆下来一用。
两套平台使用的都是这款SSD。CPU性能对比
下面通过测试软件,对两个平台进行对比
CPU-Z的测试,用上一代的i5 7500 做参考,毕竟这款售价900元的7代“扣肉”i5 还是有很多人在使用的!结果是i3 8100 多核心最强,R3 2200G 单核心稍弱;但是领先幅度和落后幅度都非常小。
CineBench R15 渲染测试,结果老迈的i57500,居然是第一!R3 2200G 稍微弱后一点,但是差距并不明显!
国际象棋 千步测试,i5 7500和i3 8100 不分伯仲,而R3 2200G 落后了1500分的样子。
wPrime 2.10 1024M 多线程运算测试,i5 7500 依然是领先的位置,i3 8100居中, R3 2200G最后,但是整体幅度上并不是很大!
鲁大师,这个软件完全就是娱乐化的,但是从宏观上依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R3 2200G 跑分最低,而i3 8100 领先i5 7500 这么多,实在有些令人吃惊!
搭配主流独立显卡性能对比
不管是i3 8100 还是R3 2200G如果集成显卡和入门级的GT1030显卡,满足不了使用需求的话,现如今能买到的,价格还算是合理的话,也就只有GTX1050Ti 4g了,稍差一阶的则是 GTX1050 2g;AMD那边的显卡,价格也都是涨的很高,NV的价格也是很离谱! ?很多媒体和大咖们已经在测试中得出结果R3 2200G vega8 核心显卡完爆 i3 8100自带的H630,所以这里也就不再赘述,而是换个角度作为等的配机选择,如何搭配一款适合的独立显卡。
卤煮这里收集了几块显卡,从GTX1050Ti 到GTX1050,以及GT1030 (仅做参考),再结合着vega8 做一个对比,让聚友们做到心中有数。
黑色的是GTX1050Ti 4G ;红的是GTX1050 2G,刀卡 自然就是GT1030 2G了。
Geforce 显卡的驱动使用的是今年1月底发布的390.77-WHQL ;AMD Vega8 使用CRIMSON17.7的驱动。
GPU-Z 所示的这几款显卡的参数
下面进行几个游戏测试:
在低特效的情况下,GTX1050Ti和GTX1050 都能够把帧率保持在65帧以上,而GT1030 和 Vega8则是有些力不从心。而从CPU来看,搭配独立显卡 并没有体现出这两款CPU的差距,数字上也不过2%,可以忽略不计。
全境封锁 低特效的测试结果与守望先锋相仿,只不过帧率还要低一些。而CPU方面 R3 2200G有一些反超i38100的趋势。难道是加速频率的优势?!毕竟R3 2200G 比i3 8100 高出0.1Ghz的频率。
战锤 不多说了,测试情况跟前者很类似!
吃鸡! 这游戏基本就是废掉了Vega8 的核心显卡,以及GT1030 也不适合玩这个游戏,1050 勉强及格,1050ti 可以胜任,而两款CPU对此都能够应付,也继续说明这游戏对于4核心CPU已经够用,而显卡的优化方面依然很差!1060 以上的显卡才能够有更流畅的表现。
古墓丽影·崛起,虽然Vega8 在这款游戏里有海飞丝加成,但是现在的N卡也早就实现飘柔效果了。对于大量个粒子和光感场景,Vega8 已经力不从心了;想流畅玩这款游戏依然还得是1050以上的独立显卡。
总结:作为i3 8100和R3 2200G,二者在CPU性能方面已经很接近,i3 8100的多线程应用能够好一点点,R3 2200G的单核心也没差到哪里去~ 二者应该就是个平手!而R3 2200G 买CPU送Vega8 显卡,但是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基础线上的2400内存只能让这个显卡达到GT1030 80%的水平,至于超频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总之结合自己的使用诉求搭配相应的平台和独显才好。
另外,R5 2400G 应该就是对着 i5 8400了,价格区间也相仿!但是现在能够安装i5的8400主板只有Z370 这一个型号,使得i5 8400的平台成本提高,自然成为i5 8400的一个劣势,期待B360 和H310 这类主板赶紧面市吧!
近日,外媒HOP从AMD那边拿到了两张2018年的新品路线图,不过注释是“可能会做变更”,所以大家还是看看为主,顺便可以期待一下。
桌面方面,锐龙APU目前已经发布上市了,Q2将推出基于12nm Zen+架构的第二代锐龙CPU,下半年,第二代锐龙线程撕裂者和Ryzen Pro工作站处理器接连登场。
移动平台方面,Ryzen 3 U也已经推出,二季度将更新Ryzen Pro,不过这之后就没看到有别的动作了。。。。。
从这图可以看出,4月份的第二代锐龙是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此前3DMark的数据显示,疑似Ryzen 7 2700居然可以稳定在4.25GHz,直追i7-8700K,无论真假,二代锐龙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产品。
接下来就是下半年的线程撕裂者了,可能一般玩家用不上,不过同样是多核良品,今年6月的台北电脑展是不错的展出机会,所以HOP的这手资料还是有蛮可靠的,不知道你有没更新CPU的想法呢?
10月底不断有PC大作上市,配置弱一点都HOLD不住啊,这种情况想要爽玩游戏当然要升级电脑配置了,今天就为大家挑选了几款高性能的CPU,应战3A大作妥妥的。
1.Pentium G4560
新奔腾G4560是今年曝光率最高的一款入门级CPU,基本上每期必推的产品,Intel也因为它的到来而被赞良心!确实,对于以往的入门级CPU一般都不会出现在游戏相关的推荐名单上,不过G4560某程度上还能i7 掰一掰手腕,确实值得入手。
英特尔(Intel) GG双核四线程
京东:¥489
2.Core i5-7600K
Core i5一直都是主流游戏PC主机的标配CPU,原生4核4线程设计,目前主流游戏对于CPU多线程优化也基本是4核,加上自动睿频功能和带K(不锁频),对于一名不太想折腾硬件的玩家来说,Core i5正是最好的选择!
英特尔(Intel) i5 7600K 酷睿四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699
3.Core i7-7700K
Core i7-7700K可谓玩家心中比较完美的游戏CPU了,4核8线程规格,频率直接从4.2GHz起步,单核最高频率更是达到4.5GHz,高主频通杀所有游戏!虽然锐龙的推出让i7 一下子暗淡了,不过如果论游戏表现,还是乖乖的选Intel吧,高效而稳定。
英特尔(Intel) i7 7700K 酷睿四核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2499
4.AMD Ryzen 5 1600
虽然上面说i5 很值得入手,但这款R5 1600是更加的过之而无笔记,六核十二线程,3.2-3.6GHz,L3=16MB,TDP=65W,不锁倍频设计,日常使用毫无问题,高玩长期超频使用同样美滋滋,而多任务处理能力能媲美i7,性价比超高。
锐龙 AMD Ryzen 5 1600 处理器6核 3.2GHz
京东:¥1549
5.AMD Ryzen 7 1700
AMD Ryzen 7 1700虽然在某些性能上可能不及Core i7-6800K与Core i7-7700K,但它的价格只要2499元,比那两颗Core i7都便宜,性能还有领先的地方,这个价钱就能买到八核十六线程的CPU还要什么自行车。
锐龙 AMD Ryzen 7 1700 处理器8核 3.0GHz
京东:¥2199
看到这些DIY配件确实很兴奋,又唤起了当年装机升级配置的热血,不过想到内存价格就凉了,所以趁双11入手一个强力的CPU吧,能用很久了。
今年CPU市场终于能让人兴奋起来,AMD翻身之作Ryzen系列CPU强势上市,收获无数好评。Intel这边也良心的推出了堪称白菜神U——奔腾 G4560,给万年双核的奔腾处理器开出超线程,性能直逼i3,价格只有一半不到,这么优秀的产品当然值得选购。然而DIY最讲究的是搭配均衡,除了CPU,显卡也不少得,下面一起来看看,白菜神U——G4560最适合搭配什么价位的显卡吧!
知名外站Gamer Nexus最近就做了这样的测试,他们测试了GTX 1050 Ti、RX 570、RX 580、GTX 1060、GTX 1070及GTX 1080 6款显卡,覆盖了1K到4K的价位。
有朋友问:最低都1050 Ti了,低端U不是搭低端卡的吗,搭GTX 1050、RX 560、RX 550这些入门卡不是更实际吗,其实以G4560的实力,是轻松带动这些入门卡的,测试意义不大。
既然要做测试最好当然是跑游戏了,毕竟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用来打游戏的,测试游戏有:GTA 5、全面战争:战锤、狙击精英4、男朋友1、幽灵行动:荒野、奇点灰烬:扩展版,清一色的大作,比我们家的评测丰富多了(#滑稽#),分辨率为1080p、画质分别有High、Very High、Ultra 3档。
以下是G4560的瓶颈测试结果
幽灵行动 G4560测试结果
男朋友1 G4560测试结果
奇点灰烬测试结果
狙击精英4 G4560测试结果
全面战争 G4560测试结果
GTA V G4560测试结果
整体结果看下来,G4560确实是非常优秀,区区400元左右的售价,游戏表现非常强劲,只在奇点灰烬这样的D12大作上出现明显瓶颈,其余几款游戏都能在高画质上跑出好成绩。
有些朋友可能对这些数据图懵逼,其实瓶颈的定义很简单,类似木桶原理,整体表现取决于主机最弱的一项,由于测试环境已经排除了其他可能性,所以这里只要比较CPU和显卡的关系就可以,所以当更换高一档次的显卡后,帧数依旧没明显变化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实这里就是CPU的瓶颈。
6个游戏中,有3个游戏存在明显瓶颈,分别是全面战争、GTA 5、奇点灰烬,前2者由于游戏计算单位极多,对CPU的线程数有很高的要求,虽然G4560会成为瓶颈,不过帧数已过百,写轮眼也分辨不出。而奇点灰烬则是非常奇葩的显卡是瓶颈,即使是GTX 1080也带不动这游戏,这游戏配置确实是可怕........
其他3款游戏更换显卡,都有明显的帧数上升,加上奇点灰烬,4款主流大作中G4560都没有成为瓶颈,也就是说G4560 GTX 1080都能带的起,谁还敢说小马拉大车。
总结:现在的游戏基本是4核优化,G4560毫无疑问是能胜任各种游戏大作的,预算吃紧的玩家,将G4560省下的钱投入到显卡预算上,是非常明智的。搭配方面,G4560顶配显卡是GTX 1060、RX 580这档的,虽说大部分游戏用1070还是有帧率提升,但会选择G4560的朋友预算肯定不会多,2K这档显卡预算刚刚好,3K以上的显卡没什么选购必要,因为帧数提升并不多,而且考虑到CPU负载以及帧数稳定性,G4560更是倍感压力。
现在装机,一般玩家就选G4560好了,除非你的预算在2K这档,那么可以选i7、Ryzen。长远来看,先搞个G4560用个几年,到时腻了再换个i7 7700k还不是美滋滋(此时小编看着自己尴尬的i5 4590.....)
虽然DIY行业集体低迷,不过Ryzen的推出还是很令人兴奋的,Ryzen 7和Ryzen 5涵盖了4核到8核主流市场,性价比远超Intel,挤牙膏多年的Intel也良心的给赛扬开超线程,以及推出带K的i3,CPU市场久违的热闹了起来。适逢知名外站Techspot评选出了2017最佳CPU的榜单,小编结合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份清晰的CPU选购指南。
Techspot共评出4个奖项,分别是最佳发烧/价值游戏CPU(Best Enthusiast/Value Gaming CPU)、最佳性价比CPU(Best Budget CPU)、最佳性能级桌面CPU(Best Performance Desktop CPU)以及最佳PC平台(Best PC Platform),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CPU吧:
网友P的图 I饭别当真......
最佳发烧/价值游戏CPU(Best Enthusiast/Value Gaming CPU)
这个奖项可以理解为最主流的游戏CPU,综合性能与价格最均衡的一款,得奖者为:AMD Ryzen 5 1600。Techspot表示过去18个月里,这个头衔一直是Core i5-6600K把持的,虽然只有4核,性能完全碾压AMD的FX系列处理器,240美元的价格很合理,除非玩家想花多点钱买超线程的i7,不然它就是最好的选择。7600K虽然上市了,不过性能方面几乎没有提升。
现在这个最佳选择就改为AMD的Ryzen 5 1600了,售价为225美元,核心比Core i5多了两个,而且还有SMT多线程,线程数多出8个,L3缓存容量也多了10MB,从规格来看绝对是比i5-6600K强的,不过游戏性能却比i5差。但Techspot表示现在越来越多新游戏对Ryzen多核进行优化了,测试中7600K表现处于下风。
Techspot总结就是,在250美元这个档次,除了Ryzen 5 1600之外就找不到6C/12T、还能超频到4GHz的处理器。
编辑点评:看来AMD 战未来这个说法不仅在国内,国外也是很流行的,现在的游戏基本就是四核优化,i7在很多测试中,反而被超线程给拖累了。不过多核优化绝对是大潮流,4核的i5在GTA5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喜欢网游多开的朋友更是需要多线程能力强的CPU,此时价格更低6C/12T的Ryzen 5 1600是更好的选择,买回来自己动手超到4G妥妥的。
最佳性价比CPU(Best Budget CPU)
最佳性价比CPU奖毫无悬念的颁给了奔腾G4560,我相信大家都认同这个结果,毕竟这是Intel近年来最良心的一次,TDP只有54W、自带HD 610核显、3.5GHz的高频率,盒装只卖429,淘宝散片大把三百多的,自家i3都要哭了。
编辑点评:G4560接替 A8-7650K成为新一代性价比之王,不过并不代表A8-7650K没选购价值,这2个U价格相近,但A8-7650K的核显比G4560强太多,对于不打算购买独显的用户来说,APU是值得选购的。综合来看,还是G4560更胜一筹,LGA1151平台升级潜力巨大,搭上RX470游戏体验上天,只有个别游戏与i5有差距,谁买谁知道的屌丝神U。
最佳性能级桌面CPU(Best Performance Desktop CPU)
这个奖颁给了Ryzen 7 1700处理器,很多朋友表示不服,最佳性能什么时候轮到它,来人,把我的旋转核爆十核的6950X扛出来。Techspot表示6900K、6950X等CPU是强,不过花上千美元买一颗CPU,那是太crazy了,而且花2倍以上的价钱不说2倍的性能,反而某些项目还被Ryzen 7 1700给反超,这是非常mad的事情。
除了8核10核产品,i7系列明星级产品i7-7700K也有角逐的资格,Techspot给出的理由同样是规格问题,同价位情况下,Ryzen 7 1700的核心/线程、L3缓存都比7700K多一倍,综合价格与规格,于是让Ryzen 7 1700当选最佳性能级桌面CPU。
编辑点评:Ryzen 7的多核心优势显而易见,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是不可多得好选择。不过对于一般的游戏用户来说7700K才是最佳的选择,4核八线程对于日常任务卓卓有余,超高主频和强大的超频潜力让性能保持领先,散片价格2千出头,比1700更便宜。
最佳PC平台(Best PC Platform)
最佳PC平台再次给了AMD AM4平台,此时不少网友表示:这破网如果没收AMD钱我吃X!确实Intel只有低端的G4560入围,不过6950X价格没几个人买得起,意义不大。说回最佳平台,Techspot给出的观点是X79虽然经典不过技术落后,X99更好但是综合价格并不是最好的平台,LGA1151与Z270平台同样有这些弊端。AMD AM4平台就不一样了,特别是B350平台,它支持CPU、内存超频,其他接口也是够用的。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很多只卖100美元。花多点钱升级X370可拓展性更为强大。
编辑点评:这个结果并不意外,Intel接口换得有点快,想升级CPU基本得把主板也一起换掉,这跟买台新机子没什么区别。而新推出AMD的AM4平台就不用担心这一点,而且放开CPU和内存的超频也让性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Intel平台充分为懒人着想直接“官方超频”,想折腾也折腾不了。
整个榜单高中低端的结果都是比较合理的,AMD这次的Ryzen处理器确实很良心,值得推荐。CPU这个话题我想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你心目中的最佳CPU是哪款呢?
AMD RYZEN 7之前发布了针对高端市场的X,1800,走完了翻身之路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RYZEN 5,价格在区间,之前的发布会已经确定了,不过性能还没解禁。前几天终于从一个电脑城卖家的朋友那里弄了一块,所以提前做测试,来一波首测。
我弄到的是RYZEN 5最高端型号,1600X。
这货没有自带散热,还好我的玄冰400支持。
AMD RYZEN 7锐龙1600X 是六核12线程,频率3.6至4.0G。
用的主板是微星B350 TOMAHAWK战斧导弹,锐龙发布后CPU不缺货,主板倒是缺货了,好不容易抢到的一块。
得益于AMD RYZEN的扩展性,USB3.0,3.1都有了,而且是原生支持USB3.0。
M.2接口同样具备,这块板子的PCI E做了加固处理,做工不错,估计我可以用很久了吧,我记得AMD承诺6年不换接口的。
测试显卡是前段时间入手的蓝宝石480海外版,满千减百,性价比让我无法控制,剁剁剁,这下可以凑成三A平台了,这有加成么???
8PIN接口,功耗不高。
手贱拆一下风扇,嘿嘿,一键拆卸就是爽。
内存是AMD信仰红的威刚XPG威龙。
之前跑过6700K的测试,所以同时加上6700K的跑分对比。
首先是单核的跑分测试,super pi,1600X用时11.362S,6700k用时8.947秒.
CPU Z测试,单核性能1600X竟然领先了6700K一点,是不是1600X自动超频了。从CPU数据库1600X的单核性能也只是落后7700K一点点。
多核性能肯定毫无疑问了,6和12线程的不是盖的,象棋测试,1600X的18328分领先于6700K的15860分
CINBENCH R11测试1600X的12.09PTS领先于6700K的9.60PTS。
CINBENCH R15测试,1600X的1217cb领先于6700K的881cb。
3DMARK 测试,CPU物理分16571分领先于6700K的12466分
RAR测试,1600X的7663KB快于6700K的7113KB。
7ZIP测试,总体评分也是1600X领先。
至于游戏实测,我硬盘里只有两个游戏自带基准测试,所以就跑这两个就行了。
古墓丽影10,虽然看不到最低帧数,不过得益于DX12对多核心的支持,1600X的帧数比6700K高了3.3帧。
孤岛惊魂:原始杀戮测试,两个CPU的分数几乎一样,最高最低帧都是只差了1帧。
基准测试来说4.0G的1600X单核性能小弱于6700K,不过多核性能领先不少。从游戏测试来看,1600可比肩6700K,甚至在多核性能支持的DX12下还有些许的领先。
现在6700K的散片价格大概在2K3,1600X的首发价格只是2K左右,性价比谁输谁赢很明显了。看来对于游戏来说,RYZEN 5的主频会更讨巧,这也是我没上RYZEN 7等RYZEN 5的原因
盼星星盼月亮AMD Ryzen终于要发售了,沉寂已久的A饭表示,今年换机必装3A。当然装机除了CPU还少不得同样重要的显卡,而AMD的VEGA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装机市场终于有点看头。下面一起看看2017年DIY装机到底有什么好选择吧!
装机第一要务就是给主机定位,高端的装i7,中端i5、E3,低端的i3、奔腾、AMD的APU,选好CPU后面的搭配配件就已经十分明确了,所以先来看看新一年各级别都有哪些值得推荐的U吧!
先从Intel说起,选购的大前提是建议买1151的U,毕竟1151已经来到第二代,一般情况下没必要买老旧的1150,所以选购要从这里开展。
目前最火的Intel U毫无疑问就是G4560,奔腾处理器首次开超线程,性能差距i3 5%不到,价格只卖i3的一半,大家吐槽已久的牙膏厂久违的给大家上了个黑武器,近期想要装机的朋友确实是捡大便宜了。
如果对游戏没什么需求,打算只用核显的朋友可以稍微等一等G4600的上市,贵几十块但是HD630核显性能强太多。至于打算入手独显的朋友,可以放心选购G4560,把原来入i3的差价投资到显卡上面也是美滋滋。
这里说一说i3,因为新奔腾的出现i3处境无比尴尬,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完全没必要买i3了,至于支持avx2对普通用户来说也是一点差别没有。所以主机预算在2-3K的朋友可以放心选购新奔腾系列的U,i3有特殊需求的朋友可以酌情上。
来到中端i5区就没i3的尴尬了,还是最为稳妥的选择,6系和7系针脚一样,性能几乎没差距,主板也通用,价格新出的高一点,所以i5的话大家还是看着预算来买吧,如果不在乎百来块的差价,那就直接上7代,一般情况上6代也毫无差别。
上面说推荐买1151的U,但在i5这个级别有例外,1150的终极神U E3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不过只推荐买淘宝的散片,没DIY经验的朋友还是乖乖的买i5吧,毕竟i5已经是性能过剩了。
最后是i7,在Ryzen没出之前i7毫无疑问是高端唯一选择,当然即使Ryzen出了也无法撼动王者地位,游戏性能绝对是Intel占优的,而且一般玩家买个7700K已经是梦幻配置,再高那是骨灰级玩家的领域,没必要再烧钱。跟i5一个道理,6系7系随便挑,建议一步到位上K系列,这样的话小十年不用再关注新游戏的配置需求了。
全球瞩目的AMD怎能不好好吹吹呢?对,Ryzen一出,农企真心有盼头了,目前已有的产品基本可以忽略,不过低端的APU还是可以入手的。对于一些对游戏应用需求不高的朋友,入手个7650K自带强劲的核显,足以应付主流网游,小2K的价格就能组好,非常值得推荐。
至于2K以上的预算就别考虑农企的了,高端级别有信仰要换就直接入手最新的Ryzen,目前已经可以预定了,价格分别是Ryzen 7 1800X(3999元)、1700X(3099元)、元),这是i7级别的,上面说过了游戏性能是i7绝对领先的,而Ryzen的优势呢?首先是价格,其次是多线程,Ryzen 1700 就已经是8核16线程,有多开需求的朋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至于单核和游戏性能不妨先等等详细评测,毕竟等这么久了也不差那么点时间。
希望农企这次能给力一次,像当年双核时代风光,与友商良性竞争推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好产品。
显卡战场就变为农企与老黄的战争了,老黄近2年实在是出尽风头,产品也好业绩也好表现强劲。虽然农企在高端市场依然是没竞争力,不过中低端还是很有看头的,不用信仰也能轻松入手。
入门级:现在的显卡入门价格是贵的飞起,几百块的卡甚至比核显还辣鸡,所以最低还是从899的1050开始挑吧,460的话即使是开核满血版也还是赶不上1050,所以大家就不用纠结了。
加点钱的话还有千元级最火热的470D可以选择,阉割了依然吊打1050ti,千元出头最好的选择470D,更不用说还能开核了。至于1050ti性能也不差,最大的优势是功耗优秀,适合小电源用户,不过一般300W以上就不用考虑1050ti了,直接470D吧。
再添一点来到1499元那么A卡的480 4G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虽然有1060 3G,不过表现比480 4G差,而且非常容易爆显存,所以1499这个价位买480 4G就对了。
中端:中端2K这个价位A卡还是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480 8G靠鸡血驱动和1060 6G打成平手,DX12性能领先1060,不过综合表现还是1060好一些。对驱动优化不感冒不喜欢折腾的朋友1060是你最好的选择,A饭如果遇到好车上480也是妥妥的。至于VEGA一直在PPT中,短时间内还无法上市,所以大家无需等待放心入手前2者吧。
高端: 到这里完全就是的天下了,各位可以毫无顾忌的挑选了,前2天京东的活动1070能做到26XX,那是非常实惠的。想当年980ti 5K多的价格,还真是高不可攀,所以各位对游戏性能有追求的朋友,不妨咬咬牙直接上1070,反正i5 就能带了,比1060提升太多了。至于1080的客官,您慢慢挑,小的不打扰你了。
前面2个大件挑了,到主板就基本没什么事了,大火的G4560可以搭最实惠的H110,买之前问清楚JS能否直接点亮就好。同理B150的主板也是可以插7代U的,不过就是需要刷BIOS来支持,嫌麻烦的朋友就直接买B250的板子那就毫无压力了,价格当然是要贵上百来块,价格与折腾间比较,看各位怎样选择了。
AMD方面的话,买APU就没什么需要注意的了。但最新的Ryzen换成了最新的AM4接口,全新的平台,还是很激动的。可能AMD这次来势汹汹,主板商的跟进也非常积极,各大厂商都有板子推出,大家选择适合价位下手即可。
以上的大部件都确定之后,其余的内存、硬盘、机箱、电源就没什么需要提点的地方了,内存、硬盘虽然死贵,不过该买还是要买的。电源非常重要,切记别贪便宜买高功率低价位的,不然到时BOOM就倒霉了。
Ryzen的上市为沉闷的DIY市场带来了不少的热闹,很多朋友在密切关注着Ryzen的实机成绩,小编也是非常期待啊。至于VEGA根据目前的放出的消息,还真是短时间内出不了,过些天老黄1080ti都要公布了,看来是凶多吉少。无论如何,AMD起码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产品,这个是值得点赞的,8核太高端,不妨关注一下后续的6核和4核的表现,相信这才是最有分量的对决。
Intel牙膏厂声名远播,这几年处理器性能没怎么提高,倒是接口换得十分勤快。不少朋友表示很疑惑:Intel为什么经常换接口?统一接口不是更好吗,既省研发费又对消费者友好,难道又是AMD不给力,导致Intel随意换接口啦?到底是不是这样,今天我们就来看个究竟吧!
什么是接口?
大家都知道,CPU需要与主板的接口连接才能进行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各式各样的接口。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先来看看Intel的接口,用过Intel处理器的朋友都会发现,其实Intel插槽设计还是很贴心的,顶部的2个缺口是定位CPU位置的,左下角还有专门的防呆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手残人士的自杀式装机行为,底部的缺口则是方便用户取下CPU的。
至于AMD处理器的插槽,结构上其实比Intel处理器要简单多了,针脚是放置在CPU上的,CPU插槽基本上就一排排的洞洞而已。所以一些暴力的朋友把针脚给弄歪的几率会稍微大一点。
两家的接口历史
大家都在黑Intel疯狂换接口,难道AMD真的那么厚道吗?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我们不妨先从两家的接口历史开始看:
先来看看Intel的接口史,由于Scoket接口太老旧了,我们直接从经典的LGA 775接口开始讲起,LGA 775可谓Intel最长寿的接口,从2004年推出,一直到2010年才“寿终正寝”,产品涉及从Prescott奔腾4到Yorkfield QX9770等近百款产品。在LGA 775年代,915/925芯片组无法升级到奔腾D系列;而奔腾D CPU对应的早期945/955芯片组也升级不了“扣肉”系列,所以即便是接口相同,依然无法兼容,“换CPU就要换主板”的传统在这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2008年,Intel以Core i系列命名新的处理器,首批上市的自然是定位旗舰Intel Core i7,性能完秒农企,同时i7专属的LGA1366接口也成为了高端的代名词,那时拥有一台i7主机是每个DIYer的梦想。当然不是人人都能消费得起高端i7,为了兼顾中低端,Intel在2009年发布了定位稍低的LGA1156,仅支持双通道内存,这样Intel的产品接口就演化成了高低两档次的类别。
2011年,Intel发布了革命性的Sandy Bridge架构,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有很大的提升,接口也对应的改成LGA1155,换句话说,LGA1156只存活了一年多点时间就被取代,面对飞跃的提升,消费者只能无奈接受换CPU就要换主板的事实。
相比LGA1156,LGA1155的情况要好一些,至少它坚持了两年时间。随着Sandy Bridge架构的上市,Intel高端产品LGA1366也被LGA2011所取代,至于LGA虽然名字不变,Intel还是能玩出花样,共有3个版本,LGA2011、FCLGA2011、LGA2011-3,互不兼容也是会玩的。
来到2013年Intel发布了大家熟悉的LGA1150的Haswell,牙膏厂此时受困于工艺的瓶颈,Tick-Tock战略逐渐失效,2年后的2015年才推出14nm LGA1151接口的Skylake,同样是2年后的2017年,推出同为1151接口的Kabylake,虽然2年时间不长,不过依然没1156的悲剧,更何况牙膏厂岂是浪得虚名,不少朋友的2600K表示能战到Cannonlake!
说完Intel,我们来看看近年非常低调的农企,一说起历史农企就会很多骄人的事迹,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从大家印象较深的AM2接口开始说起,2006年,Socket AM2接口发布,支持AMD 64位桌面CPU,接口名“AM2”中的“2”也正是代表着它支持DDR2内存。计划用于取代原有的的Sock 754和Sock 939接口,从而实现了AMD桌面平台CPU插槽的统一。
由于K8架构的四核羿龙一再跳票,原定取代AM2的AM3接口无法上市,农企只好在2007年推出的Socket AM2+,由于与AM2完全相容,不少JS直接把AM2接口产品刷新一下BIOS就拿出来当成AM2+卖。
终于来到2009年,农企终于推出了新一代的AM3接口,由于AM3接口拥有938针物理引脚,AM3处理器自然可以用于940针脚的AM2/AM2+插槽主板,但同样是因为针脚关系,AM3主板不能兼容AM2/AM2+处理器。
2011年,AMD为拳头产品推土机FX处理器推出御用的AM3+插槽,同时可兼容AM3封装接口的系列处理器。虽然AM3主板针脚相同,不过由于供电问题,并不是所以AM3主板能兼容推土机,更不用说老旧的AM2/AM2+了。
同时2011年,AMD还发布了APU打桩机系列处理器,当然接口也全面升级到Socket FM1。Socket FM1处理器接口拥有905个针脚,处理器插槽也同样拥有905个插孔,一一对应。2012年推出的Socket FM2处理器接口拥有904个针脚,比FM1少了一个针脚,所以FM1与FM2不兼容。2014年推出Socket FM2+接口,依然可以向下兼容FM2的CPU。
今年2月底ZEN有望上市,到时肯定会搭载新的接口,也就是传说中的AM4接口,以今时今日农企的实力,频繁更换接口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统一平台提升占有率才是正路!
更换接口用意何在?
首先明确一点,越多的针脚能容纳更多的处理器功能,所以以往Intel严格按照Tick-Tock战略,推出有重大革新的产品,更换接口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过早在几年前,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实际上7代以来的酷睿处理器,每代也只有5%左右的提升,所以说是挤牙膏完全不过分,加上从针脚数也可以看出端倪,,,实际上只有1个针脚的差别(不少朋友梦回LGA771护舒宝时代)。更不用说,农企近年的惨淡是完全构不成威胁的,所以这里可以帮农企洗下地,就算农企遭遇如何,Intel依然接口换得很欢,所以这锅我农企不背。同时就算农企翻身了也是会努力推动接口变更的,所以也就不存在厚不厚道的问题了。
虽然看上去真的没必要,不过从技术上看,其实Intel没大家想象中的坑,Nehalem构架支持DDR3内存和整合GPU,有必要更换成1156接口,更不用说支持三通道DDR3的1366接口了。Sandy Bridge大幅提高GPU和Ivy Bridge支持PCI-E 3.0标准同样需要升级为1155接口。至于Haswell是没什么必要更换的,不过Skylake的14nm工艺和DDR4内存支持是必须更新接口的。
其实不要单看CPU接口,其实随着CPU的进步,主板接口也有非常大的提升,PCI-E总线从2.0变3.0,存储接口从SATA 3Gbps慢慢进化到SATA 6Gbps到现在最新的M.2/U.2接口,USB接口从2.0到3.0再到现在最新的3.1,对性能有追求的朋友是绝对会主动更换主板的。
当然回到最根本的一点,企业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盈利。现在市场不景气,加上主板这东西用个5、6年根本是小意思,Intel大哥不花点心思,分分钟饿死下面一票主板小弟。所以,Intel更换接口大部分大多数是技术提升需要,而实在没办法为了照顾下面的小弟也会更换接口,不过次数不多。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Cannonlake最快也只能在18年上市,无可否认的是目前接口更换的周期越来越长,从1年1换到2年,甚至是3年,如果Intel 的7nm,5nm工艺无法紧跟摩尔定律的话,恐怕只会越来越长,所以大家可以安心使用自己的2600K了,新出的产品如果资金不足完全没必要升级,1155主板再战3年不是梦!
Intel大名鼎鼎,在CPU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在当前主流的手机CPU市场上却是远远落后日本的ARM公司,这到底是Intel技术不足,还是ARM过于强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这点小钱我看不上!
故事要从2006年开始讲起,自从AMD的64位处理器发布以来,AMD成功逆袭了Intel,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而Intel老迈的P4处理器则是腹背受敌,尽失昔日霸气,市场表现一路走低。为了稳住投资人的信心,最好的做法自然是让公司持续盈利,为此Intel进行大规模的重整,包括上任新CEO 欧德宁、大规模裁员、以及出售XScale手机处理器业务。
在当时来说,这些举措都是有效的,因为自从06年改革的实行,加上酷睿2的发布,让Intel一扫颓风,重回CPU市场的霸主宝座,盈利也是节节上升,2012年,英特尔实现利润110亿美元,比高通(61亿美元)、德州仪器(18亿美元)、博通(7.2亿美元)、Nvidia(5.6亿美元)和Marvel(3.1亿美元)的总和(95亿美元)还要多。而老对手AMD当年却亏损了十多亿美元,可以说Intel正经历人生巅峰,PC市场有着大把的钞票等着他们去赚,从而忽视了移动领域的迅猛发展。
圈内有种说法是:如果当年Intel肯答应乔布斯为iPhone造CPU,那现在Intel早就起飞了!当然这世界没有后悔药吃,不过即使当年Intel和苹果合作,也不见得结果会有多好。首先,Intel已经把XScale业务出售了,直至2012年Intel推出二代Atom Z24XX系列处理器,市面上未有一款搭载Intel处理器的手机面市,更不用说Atom处理器无法整合基带,以及高的功耗的缺点了,在当时来说,Intel至少在2010年的时候都未能在移动芯片市场做好充分准备,即使与苹果合作,按照乔帮主的高标准,老实讲Intel也只剩下被抛弃的命,这样想来,与其被抛弃,把自己的招牌搞臭,还不如一开始就没有过合作这事,所以不要说为iPhone造CPU了,反而是没造才说得过去。
上面吹了一顿苹果,其实当年苹果公司在手机领域也只是个新丁,iPhone还只是个PPT,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真身不明前途未卜的东西肯定要警戒的。然而乔帮主还敢压价,而且还非常自信,一分钱都不能多,众所周知Intel是资金密集型公司,要做一样产品,务必是把它做成市场第一,从而投入大量资金研发,而面对iPhone的订单,Intel首先考虑的事情是能否盈利,而当时的CEO欧德宁认为这个PPT手机会让它们亏本,即使量产也无法弥补,于是回绝了这个赔本生意。当然后来iPhone销售是它们预估的100倍有多,这是后话了。
Intel并不是完全放弃移动领域的机会,只是起步稍微晚了一点,然而正当想要重回移动市场的时候,却发现这里早已有一面高墙,想要跨越已经万分艰难,更不用说里面的人已纷纷结为联盟......
二、我兄弟多不怕你
上面也说过,Intel是资金密集型公司,从架构和芯片的设计、生产都是自己包办的,虽然风险高,不过回报也高,能留住产品的大部分利润。当然不是所有公司都像Intel这么财大气粗包揽一切,那些规模较少的公司会采用无工厂模式(Fabless),NVIDIA和AMD都是这样,自己设计芯片,制造则让工厂代工,好处是负担很轻,不用斥巨资去兴建晶圆厂、开发新工艺,自己只管设计,缺点也很明显,你设计的产品无论多好,都要看代工队友的实力,如果队友实力和产能都堪忧的话,坑你也是没话说。
此时有朋友就问了,有没有更轻松躺着赚钱的机会啊?当然,ARM就是这样躺着赚钱,它不制造,不销售,只是设计自己的IP,包括指令集架构、微处理器、GPU、互连架构等,然后谁想用就授权卖给谁,再从每颗实际造出来的产品中收取版税。ARM有三种授权模式,分别是架构授权、内核授权、使用授权,分别对应大中小公司,非常讨喜,贴个牌子就能说是自己的CPU,为ARM处理器的广泛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ARM的成功除了商业模式的独特之外还少不得自身素质的优秀,Intel技术毫无疑问是顶尖的,但应用场景在传统PC上,换成移动设备就行不通了,移动设备比起性能首先要考虑功耗和续航,Intel就吃了这个大亏,X86架构独步天下肯定是不能随意变改的,移动设备当然继续沿用X86架构,然而换来却是高功耗和快速掉电,换谁都看不上。反之功耗控制则是ARM的强项,使用精简指令集(RISC)和创新的big.LITTLE架构,使ARM处理器能耗比一直领先于Intel。
有朋友说,你就是ARM吹,我大Intel只是吃了系统的亏,程序都需要转码器才能运行,跑的是虚拟机,性能都损失大半了,不然性能完爆ARM,懂?对的,这又是一个大问题,目前ARM的生态系统已经非常完备,iPad Pro的出现也意味着ARM设备已经能充当生产力工具了,同时A9X CPU性能也达到了第一代i3的水平,而三星、台积电的工艺水平也提升到14nm、16nm,ARM在移动市场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当然仅在移动市场。
三、不跟你争了,我干点别的
上面虽然说得Intel好像很落后似的,然而这锅我不背,Intel落后仅在移动领域,依靠在服务器CPU领域的绝对优势,英特尔把目光投向未来的云服务、大数据以及物联网事业上,特别是物联网这个领域,Intel正在积极布局,
推出应用于 IoT 物联网的 Atom E3900 及车载电子的 Atom A3900 系列,号称 CPU 性能提升70%,GPU 性能提升190%,其中 Atom A3900 特别针对高温环境设计,可在110°C高温下使用15年。
手机界有这一句话:买基带送CPU,高通正是用这招“名满天下”,成为行业霸主。而Intel也打算效仿该做法,在2010年收购老牌通讯公司英飞凌,加速自己LTE的网络部署,16年发布的XMM7480基带性能已经达到主流水平,同时还拿下了iPhone 7的大订单,除此之外,Intel还发布了世界上首款全球通用的5G调制解调器,搭载了一个能够同时支持6GHz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基带芯片,在5G大潮来临前已经占得先机。
毫无疑问,Intel是一家伟大的企业,但也是会犯错误的,既然已经错失移动市场,不妨暂时脱离,提前做好下一阶段的技术研发,将整个产业引导到5G上来,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前几期对CPU发展做了比较完整的回顾了,加上ZEN处理器还要一段时间才发售,现在的桌面CPU市场可谓百无聊赖啊,既然国外产品不给力,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国产CPU吧!
国产CPU虽然大家基本都没用过,不过知名度却是不低,先有顶级超算天河,后有自研CPU龙芯,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国产U,下面一起看看到底有哪些自研的国产CPU吧:
1.龙芯—血统纯正的国产U
龙芯老实说不是最早国产U,也不是最成功的,但它偏偏知名度最高,各种电视新闻报道,中科院出身,血统纯正,名正言顺的成为国产CPU的代表产品。以计算角度来看,龙芯确实是比较纯正的国产CPU,但指令集依然不是自创的,使用的是MIPS的指令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规范。
龙芯之父胡伟武博士说过可以把CPU做到世界第一,但是指令集不同,软件无法使用,用户绝对是不会买账的,打造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花费巨大,无奈之下龙芯只好选择当时在大学、科研单位有良好基础的MIPS指令集。虽然指令集是别人的,但在龙芯的开发下,新加入了500多条自定义指令,运算效率极大提升,最新的龙芯3A3000单线程性能约为Intel I5 4460的三分之一。
纸面上虽然这样说,不过龙芯几乎没什么应用支持,只是个光杆司令单纯参数并没有什么参考意义,期待龙芯在桌面市场有所表现不怎么科学。不过军工航天领域倒是有大大的发展空间,15年发射的北斗双星就是搭载的龙芯,性能以及价格都远远优于进口宇航CPU,后续的国防航宇领域都会搭载国产CPU,相信这将是国产U的正确发展道路。
2.申威/飞腾—有军方背景的最成功代表
上面龙芯是中科院出身走的军工路,而申威和飞腾都是有军方背景研究设施的亲儿子,比起龙芯更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国产军工CPU的制造任务。指令集方面,申威处理器使用的是Alpha架构,而飞腾在几经周转之下,最终选择了ARM V8指令集。
龙芯在桌面市场还有叫得出名字的产品,而申威则是专注超算领域,旗下的神威·太湖之光也打破“天河二号”的六连冠,问鼎世界超算第一,神威采用的CPU&SW2核心,Alpha 64位架构,性能几乎是天河2号的三倍,但总功耗反而更低了。而使用AMR架构的飞腾处理器则是在服务器CPU领域发力,旗下“火星”服务器CPU,全芯片性能与Intel Xeon E5-2699v3相当,早些年还在山寨Intel现在已经能与大哥相媲美,实属难得。
3.兆芯/海光—政策驱动下的后期新秀
上面说到的国产U都有个问题,就是不支持WINDOWS,想要快速研发出可以商用的CPU,还是要老实的走X86路线,可这是Intel的吃饭家伙啊,想要获得他的授权基本没可能,这可怎么办?此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产厂商很顺利的勾搭上风烛残年的台湾VIA,虽然VIA只剩下个壳子,但好歹还是有X86专利的,面对大陆的重金礼聘,自然乐意和大陆合作了。
兆芯公司是13年由上海国资委旗下的联和投资与VIA成立的,上海出资80%,VIA占股20%,说白了就是大陆出钱,VIA出技术,而目前的产品没一点和自主沾边的(除了名字),说白了就是贴牌,VIA 十年不更新的VIA Nano马甲,性能可以看下图:
性能非常的寒碜,也看得出只要是老老实实的开发,技术封锁什么的根本不是事,完全可以达到国际水平,然而为什么这样摆明贴牌的U都能叫中国芯呢?原因在于国家政策——“核高基”,根据公开报道兆芯拿到的核高基补贴高达56亿,后续还在申请,总额高达70亿,老实说,即使兆芯今后再不务正业,未来5年也完全不愁吃喝。这里ZF又犯了急于求成的大忌,前些年自主研发的国产U收效甚微,为了加速发展,承认引进技术的企业,于是造就了这样毫无自主可言的“中国芯”。
说VIA缺钱,其实AMD也缺钱,于是今年AMD也向中国公司授权X86,授权公司为天津海光,AMD获得2.93亿美元的授权费,双方还会成立合资公司。即使是成立合资公司,前几年的产品依然是AMD的马甲U为主,但是AMD技术起码是有的,不像VIA兆芯起点如此之低,国内公司能否把AMD技术吃透,这就需要时间来验证了。
4.海思—民营芯片企业的佼佼者
华为的海思大家都不陌生吧,相比前面毛都摸不着的产品,海思的处理器大家可是天天在用的,除了海思,还有展讯、全志、瑞芯微等一众民营芯片企业,他们都没什么大背景,除了海思背靠华为这家大公司,其他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进步也是非常大。
对企业商人来说,活下去赚钱才是硬道理,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当前最为热门的ARM架构,虽然前期都是贴牌,不过经过了几代的发展,最新的海思麒麟960已经达到了国际顶级水平,同时华为产品的高溢价也为海思留出充足的利润空间。
以上都是能拿出产品的企业,此外还有获得IBM&Power架构授权的宏芯,MIPS授权的君正和X86授权的北大众志,不过他们的产品更多留在PPT或者是展示台上面,要单出拿出来说还欠点火候。
各架构优劣:
MIPS:“学院派”代表龙芯所选择的指令体系,虽然不是自创的指令集,不过龙芯这些年的开发已经完全超越MIPS范畴了,大可看成是龙芯自家的东西,在自主性方面是最好的。
不过,当前软件行业对MIPS体系的支持极为薄弱,即使龙芯多年来积极打造自己的软件生态系统,下游多达两百多家支援企业,生存环境依然举步维艰,如果国家真决定要使用龙芯产品,恐怕将要花费空前的资金去部署软件生态。
Alpha:“军方派”代表申威所选择的指令体系,鉴于Alpha相关专利大都过了保护期,申威完全可以自由使用,自主性也是有极大保障的。不过缺点依然和上面龙芯一样,软件支持极为缺乏,幸好申威走的是超算路线,并不急于打入主流市场。
ARM:“民营派”最喜爱的指令体系,产品广泛使用于智能手机和移动设备上,同时ARM架构体系成熟,软件支持丰富,易于开发成品和实现盈利,对国家资金扶持的依赖程度小。
在主流市场X86统治的情况下,ARM是当前最有力的竞争者,市场前景广阔。缺点在于国内企业需要定期向ARM购买授权,核心技术依然在ARM,国内企业缺乏自主性,安全性更是无从谈起。
x86:可谓“国资派”的最爱指令集了,拿来就能用,还能拿国家项目基础,也是美滋滋的。X86最好用,然而也是水最深的,长期使用很可能就被授权方掐脖子。
根据目前情况,X86的2家授权公司都有着不同情况的困境,对中国的技术开放相信也会进一步提升,考虑到目前国内情况,合作开发出符合ZF信息安全需求的产品,可谓“中国芯”最现实的发展道路。
“中国芯”的未来
在当前的技术环境下,建立全新的标准是非常艰辛的道路,根据实事求是精神,与国外合作开发合乎安全需求的X86处理器是当前比较现实的做法。与此同时ZF也应该扶持真正自主的CPU发展,例如龙芯和申威,即使当前软件支持十分脆弱,但“中国芯”的最终希望还是要落在它们身上。
往期的文章分析了当前AMD的生存状况,想要逆袭老哥Intel机会渺茫,虽然AMD现在不给力,但当年还是很牛逼的,与Intel不分高下,相互竞争推出了多款经典产品,下面一起看看这些年出现在CPU市场的“神U”们吧!
要谈“神U”当然要从CPU的发展史说起啦,不过早期CPU的发展就没有显卡那么精彩了,真正有竞争力的CPU厂商并不多(AMD,Cyrix),早期286、386、486时代相信大多数朋友都没怎么经历过,而且性能也完全不够看,我们不妨从93年这个特别的时间点说起。
奔腾大时代
日:新一代586 CPU问世,本应命名为80586或 i586,然而当年处理器产品名称十分混乱,为了更好的标识产品英特尔把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对,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奔腾处理器的开端。
初代奔腾的频率由最初推出的60MHZ和66MHZ,后提高到200MHZ,但只是比486好,没有大突破,下面的一款产品,真正在奔腾家族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就是——Pentium MMX,标志着PC“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Pentium MMX 可理解为“带有MMX技术的Pentium”,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和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以及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MMX多媒体指令,这57条MMX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大大缩短了CPU在处理视频、音频、图形和动画时用于运算的时间。
Intel率先推出MMX指令集后,AMD、Cyrix反应迅速,纷纷表示自家新一代产品K6和M2都会支持该技术。中间还夹杂着CPU的接口之争,因为AMD 一直使用Intel的接口,而Intel只授权AMD使用Socket 7,于是Intel锐意淘汰Socket 7,强推独家专利的SLOT1,留着落后的Socket 7给AMD,想让AMD从此失去竞争力,然而机灵的AMD同志表示:老哥,你值得最好的,小弟我能用老Socket 7就很满意了。结果AMD&K6-2不仅比Intel&Socket 7接口最强的奔腾MMX-233还强,甚至将最高频率拉升至550MHz!AMD大幅延长了Socket 7的寿命周期。
虽然Intel和AMD的接口发展从此分道扬镳,但不妨碍神U陆续登场。下面我们迎来值得历史铭记的超频神器——Celeron 300A,这款不是初代赛扬,初代由于砍了二级缓存,导致性能抓鸡,遭到了市场的唾弃。为了弥补之前赛扬的失败,Intel强势推出带128KB的全速二级缓存的Mendocino核心Celeron 300A,它的性能异常强大,同频率下与高端的PentiumII性能相当,更不用说这款产品非常容易超频!默电稳定运行在450MHz(100MHz外频),后期推出的Slot1 PentiumIII 450MHz也不是它的对手,如此强大的产品怎能不引人关注,于是当年全民热议300A,甚至形成一条超频产业链,专为超频而生的主板、内存、转接卡……然而这样的逆天产品严重影响了Intel自家的高端产品销售,Intel引以为鉴把该失误终结在了300A,往后再无如此神器。
Athlon速龙 传说伊始
99年6月,AMD发布了一款改变CPU市场的产品,那就是基于K7架构的Athlon(速龙),吹响着AMD的反攻号角。
在单核时代,几百MHZ频率提升都让玩家兴奋不已,而能将产品频率提升至“GHz”的商家毫无疑问将会获得极大先机。结果,这个标志性1GHz CPU在2000年3月由AMD首先发布,型号是Athlon 1000。虽然后来Intel的Pentium III(铜矿)以超强的超频性能压倒Athlon 1000,但AMD真正杀器同样对Pentium III虎视眈眈。
2000年6月,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新Athlon 1GHz处理器闪亮登场,采用180nm工艺,集成全速256KB二级缓存, 采用Socket A接口,在速度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Athlon价格只有Pentium III的2/3,主板也更便宜,高性价更得DIY用户青睐,成功狙击了Pentium III。
虽然成功应对Pentium III,但AMD一直没有和Intel入门处理器的Celeron对标的产品。于是,AMD针对入门市场推出了Druon(毒龙),说起毒龙,我们又可以开始缅怀过去机情燃烧的岁月了。毒龙以一种简单而又不失趣味的方法让大家领略DIY的神秘魅力,足称一代“神U”。
早期毒龙没有锁定倍频,可谓初代“黑盒”,轻松600MHz超到900MHz甚至1GHz,超频后性能比肩高端的奔腾III和速龙雷鸟。而Duron 800MHz产品往往都可以稳定超频至1.4G,已经到秒铜矿的地步了,如此神器当然引起了AMD的关注,随后锁定了Duron的倍频,可一身折腾劲的DIY玩家还是发现了门道,只需要一支“铅笔”就可以破解倍频,这就是著名的“铅笔大法”。
铅笔大法科普:AMD锁定毒龙的倍频的办法就是把L1切断,那么破解的方法自然是把L1连接起来就好了,可以通过焊接的方法实现,不过风险比较大,石墨可以引导电力传播,而铅笔主要成分石墨,呵呵,就这么简单。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以前的DIY就是好玩,通过自己的小改造就能使得产品性能质变飞跃,金钱并不能衡量一切,重要的是我们从自己动手改造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时间来到2001年,那时Willamate架构的奔腾4已经发布半年多了,但由于性能不济被自家的P3&Tualatin给秒掉了,为了保住P4的销路,Intel早早把P3 图拉丁给停产了。但这么优秀的核心是不会被埋没的,图拉丁P3-S的阉割版本——图拉丁赛扬在低端市场大杀特杀,更是把低端王者毒龙给秒掉了,更不用说超频之后接近高端P4的性能。图拉丁赛扬价格低廉,性能强悍,而且还保留赛扬的优良传统,具有超强的超频能力,甚至有玩家硬改CPU超频,使图拉丁的性能进一步增强,这样一个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量的优质核心,无人不为之动容,当今机佬集散地图拉丁吧也是在图拉丁CPU的盛名下建立的,足见该CPU的神级地位。
经典的奔腾4广告
由于图拉丁强大的实力和P4处理器高主频的压力下,AMD决定放弃传统的主频标注,改用PR(实际性能表现)命名方式,发布Athlon XP处理器。
这免不了大家对新出Athlon XP 1800+感到迷惑,标称1800+主频居然只有1.53GHz,这是在逗我?但是懵逼的群众被光速打脸,因为他们发现只花赛扬4的价格,就能获得P4的性能,捡了个大便宜!Athlon XP 1800+依然能活用铅笔大法,简单一画,即可使Athlon XP 1800+变成2200+。
面对Athlon XP的强势表现,高傲的Intel岂容你放肆,2002年初&Intel发布了第二代奔腾4处理器(Northwood),Athlon XP优势尽失,而Pentium 4 C系列也是继赛扬300A之后的又一超频王。顶级的Pentium 4 3.2C价格贵得离谱。于是囊中羞涩的玩家们又动起了超频的念头了,而动手对象自然是最底层的pentium 4 2.4C,搭配当时i865PE主板默电就可以将外频从200MHz超到266MHz,正好将频率提升到266MHzX12=3.2GHz。在加电压的情况下,2.4C还可以非常轻松的超上3.6GHz。于是市场又引发起一场P4 2.4C抢购潮。想当年多少人的电脑配置都是P4 搭MX 440,畅玩各种单机大作,想起真令人怀念.......
由于二代P4实在是太强了,AMD后续推出的改进型号也不是对手,加上赛扬4的夹击,AMD处境十分被动,无奈之下AMD继续走性价比路线,没想到却收获了巨大的成功。03年初,我们迎来了经典的Athlon XP 2500+ &Barton(巴顿),采用0.13um制造工艺,核心电压1.65V左右,二级缓存为512KB,封装方式采用OPGA,前端总线频率为333MHz和400MHz。巴顿诠释了AMD的性价比战略,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2 Ultra主板,把外频设置成200MHz,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更不用说稍微加电压就能轻松超到2.4G,甚至2.5、2.6G!依然是赛扬的价格,P4的性能。
Athlon 64 巅峰之路
03年底,带着AMD骨气的全新一代产品——Athlon 64闪耀登场,首款支持內建内存控制器的处理器,也是首款支持64位运算的X86处理器;同时还有同时期P4不具备的Cool &Quiet技术。其中性能和功耗出众的Athlon 64 3000+见证了AMD传奇的开端,从Socket 754时代的Clawhammer核心,到Socket 939时代经典的Venice核心,再到Socket AM2时代的Orleans核心,从2003年到2006年,经历了3个接口,寿命长达4年,市场表现良好价格坚挺不动,真神U。
04年起AMD风光无限,Intel经历三代P4(Presoctt)失败之后,更是霉得发紫。随着工艺发展,单核CPU性能已经触顶,05年开始PC界进入双核时代,这次Intel灵性的抢先AMD发布了第一款双核CPU,Pentium D,随后AMD发布了经典的双核处理器&Athlon 64 X2。虽然Intel先发布了双核CPU,但今时今日的AMD可不虚你Intel,强势表示你家Pentium D 是假双核,于是展开了一场著名的“真假双核”CPU论战。
Intel的做法是将两颗Pentium 4核心封装在一个基板上,组成了Pentium D,AMD认为这种架构是假双核,而幽默感十足的网友,将这种双核称为“胶水”双核。毫无疑问技术先进的 Athlon 64 X2是优于Pentium D的,但最便宜的X2 3800+也要2500多元,对比起Pentium D的千元左右的价格,也是足够昂贵。
Intel 霸主归来
04、05年是AMD最为风光的2年,市场表现口碑均优于Intel,然而昔日霸主Intel岂会坐以待毙,沉寂一段时间后,推出真正划时代的产品——&Core 2(酷睿)处理器。酷睿2没有再犯当年P4过度追求参数与频率的错误,主打效能优先,1.86GHz主频的低端型号E6300,性能超越3.0GHz的奔腾D双核,更是无需担心发热量大的老问题。
性能宝座酷睿已经夺回了,但低端市场竞争依然激烈,AMD在这方面依然有着不少优势,想要抢占低端市场,Intel必须拿出像样的产品。于是在酷睿时代,Intel重新祭出奔腾,并推出性价比之王——E2140,采用M0步进的E2140基本上可以稳定超频至3.2GHz,实际性能已经赶超E6750。说到超频,这里还要提一下神U——E5200,特别是五电容版,超频潜力巨大,默电超到3.6G甚至是4G,性能直逼千元E8双核。2者都是新时代继承图拉丁精神的经典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全系列酷睿2处理器均具有极强的超频能力。
自从06年酷睿诞生,AMD随即陷入低迷,Phenom出师不利,显卡也被老黄死压,全无当年的锐气。沉积3年之久,09年AMD开创了一段CPU开核的神化,让玩家明白天下真有白捡的便宜,只需要通过主板设定,就可以将双核处理器变为四核,连三级缓存都得以释放,同时还可以进行超频。可开核的型号包括: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2 220、Athlon II X4 640等等,其中Athlon X2 5000为开核大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自从走性价比路线以来,高端CPU方面AMD一直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在这种窘况下,&X4 955站了出来,并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AMD中高端平台的最佳选择。虽然肥龙 955连i3也干不过,但是采用45nm工艺,解决了一代肥龙功耗与发热的问题,多核性能不赖,默认高主频加上黑盒策略,即使放到现在也不过时,相信很多朋友都不舍得替换如此经典好用的U,从综合价值来说当属一代神U。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PU的性能提升几乎到达瓶颈,玩家圈也没什么新热点,然而就在这样无趣的环境中,我们再次迎来末代神U——E3-1230 V2,基于Ivy Bridge架构的E3-1230 V2,去除了鸡肋的核显,4C8T达到了i7级别,加上散片货源充足,价格甚至比带K型号的i5还低,因为支持超线程性能比i5更强。由于不能超频,搭配主板也不用纠结高端的Z系列,随意搭个H或B系列的主板,就能享受i7性能,在当时沉闷的DIY界,就像一声惊天雷,这颗CPU的关注度爆炸增长,不久即被封为E3神U。
既然神U已经数到了E3,那么近年还有能与E3匹敌的产品吗?答案是没有的,无敌最寂寞,玩家的选择也无非是考虑上V2,还是V3,虽然DIY界的神U数完了,不过作为ending小编最后还是想提提当前最完美的CPU——i7 4790K:22nm工艺,四核八线程,Haswell架构,4.0-4.4GHz的高频率,无论性能、功耗都堪称完美,无需操心超频,放心用不折腾,也许是太完美,性能太强,让一身折腾劲的DIYer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知能否算为一个缺点?
有AMD的地方就不得不提ZEN,随着2017的脚步越来越近,很快就能一睹它的芳容,希望农企能给力一回,再次创造奇迹,让我们这批老DIYer再次热血沸腾起来吧!
新年新气象,家里的电脑是不是也要升级一下呢,全新的Skylake处理器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了,价格比较稳定,今天丸子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处理器,有需要的聚友不妨关注下。
由于农企的不给力,导致Intel也怠慢了起来,进步速度放缓了不少,这一代的处理器采用了14nm制程,相比Haswell架构22nm制程来说性能提升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功耗比22nm的更低了。
更强的核芯显卡
虽然Skylake处理器与Haswell相比在CPU性能方面似乎没有明显体现,不过核显这方面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足以应付一般的3D网游,某些朋友对游戏要求不高,只是用来看看电影,偶尔玩个网游,Skylake的核显绝对够用,这样就能省下独显的钱去升级其他配件了。
支持DDR4内存
虽然市场上DDR3内存还非常活跃,但DDR4内存拥有更高的频率、更低的电压,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带宽,同时降低功耗和发热,性能也要更为出色。追求性能的你怎能落后呢。
Intel 酷睿i7-6700K是Intel发布的Skylake架构下的一款旗舰产品,面向广大性能发烧友,配备了4核心8线程,默认主频高达4.0GHz,可睿频至4.2GHz,三级缓存提升至8MB。既然是带“K”的型号,想要超频的玩家可以搭配Z170主板和稍好一些的散热器。
英特尔(Intel)酷睿 i7-6700K 四核cpu 盒装14纳米 4.0G处理器
京东¥2999
E3-1230 V5
E3神U再现,似乎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轰动,可能是由于之前Intel就表示100系列主板不兼容E3系列处理器,想要组建E3平台需要单独配置一款C232芯片组的主板,但我们对神U的爱是不会变的,四核八线程,默认主频在3.4GHz,支持睿频至3.8GHz,三级缓存8MB,性能已经十分强大,即使是锁频设计也能满足高端玩家需求。i5价格i7的性能强烈推荐。
英特尔(Intel)至强四核 E3-1接口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999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i5是最好的选择,性能强劲,搭配高端显卡也不会有瓶颈,i5-6500原生四核心四线程,处理器默认主频3.2GHz,采用Intel睿频加速2.0技术,睿频后可达3.7GHz。三级缓存为6MB,性能十分出色。搭配GTX960或970显卡为大家带来强劲的游戏体验,无论是多任务处理还是大型游戏都能轻松应对。
英特尔(Intel)酷睿四核 i5-接口 盒装CPU处理器
京东¥1499
还记得i3默秒全的传说吗,虽然地位中低端,但i3性能一点不差,配备双核四线程,默认主频3.8GHz,4M三级缓存,高主频即使是大型游戏也足够一战,搭配GTX950或960即可流畅运行当前的单机大作。
英特尔(Intel) 酷睿i3 6300 盒装双核cpu 台式电脑第六代处理器
京东¥1059
还记得奔腾时代农企的辉煌战绩吗,转眼几年过去,农企似乎转型成了显卡商,而一度被吊打奔腾cpu依然活跃在低端市场。G4500采用双核心双线程设计,主频达3.5GHz,3M三级缓存,性能不差,完全满足入门级用户需求。而且集成了核心显卡,影音游戏方面的需求也有一定的保证。
英特尔(Intel)奔腾双核 G接口 盒装CPU处理器
大家一起唱:“i3默秒全,i5秒全家,i7轰成渣”,虽然只是调侃农企的不给力,但也表现了玩家爱之深恨之切,希望农企再次振作起来,让Intel也有点竞争意识。
聚超值微信公众号
聚超值小程序
聚超值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际象棋跑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