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妄想问一句,欧文否认威胁骑士还有希望回归骑士吗

惨不忍睹,骑士四场丢477分,总冠军是痴心妄想惨不忍睹,骑士四场丢477分,总冠军是痴心妄想
一起大话美职篮03-04 11:10 在骑士4名新援到来的前4场比赛,他们一度帮助球队连克凯尔特人、雷霆两大劲敌,四场比赛场均丢102.5分,在同时期,骑士的防守效率还一度排在联盟前5。原本以为,新的骑士可以立马重新成为联盟顶级豪强,但看上去,这只是球迷美好的愿望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在今天骑士主场117:126不敌掘金后,球队已经遭遇了近4场比赛的第三场失利,而要知道,这4场比赛还都是在骑士主场速贷中心球馆进行,除了赢下弱旅篮网,骑士此前还大比分输给了马刺、76人。
最致命的是,骑士近4场比赛足足丢了477分,场均丢119.2分,同时期又是联盟垫底,他们仿佛再次回到了交易前的模样。
一支球队,即便有再好的进攻,在没有防守的情况下,也几乎不可能有争夺总冠军的机会。上赛季的骑士进攻效率就高居联盟前三,但在总决赛面对勇士时,却还是被1:4轻松淘汰。这就在于勇士不但有顶级的进攻,还有顶级的防守!防守赢得总冠军,这基本是NBA千古不变的道理!凯尔特人本赛季进攻效率一般,但因为有出色的防守,这让他们战绩一直高居东部前二,且两次对阵卫冕冠军,一次取胜,一次也是几分憾败,还不是因为他们的防守立了大功!目前排在东部第一的猛龙,西部前二的火箭、勇士也都是攻防俱佳的球队,这也是为什么这几支球队得到了媒体更高的夺冠概率的原因所在。
常规赛只剩下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而乐福回归后,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磨合。只能说,留给骑士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如果骑士一直无法解决防守的问题,别说总冠军,能否闯出东部真的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大家都在看分享成功热门推荐  路易十四很年轻的时候就戴假发了,他的身高不超过160cm,演员相比太帅了。
  楼主潜心备课,学生乐得自在。。这届同学休课期间都忙啥分享一下不好么?  俺来顶帖子。  从路易十四“朕即国家”到路易十五“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像是给他们各自的统治贴了标签,到十六这儿照说比前任还是有责任心的,虽说求脱困思改革却被砍了头,令人唏嘘啊啊~  
  多谢各位顶贴,写了一些,先放上来当是感谢。  ===========================================================  这是扯淡的分界线。。。。。。  腓力四世即位的时间是公元1285年,他干了29年国王直到1314年去世。  腓力四世是个幸运儿,他本是腓力三世的次子,王位原本与他无关,不过他的哥哥死得早,因此他得到了王位。由于腓力四世的王后是香槟伯国的女继承人,因此王室在这个时候也直接控制了香槟伯国。  法国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还有很多领地是属于国王的兄弟叔伯们的,这些公爵伯爵们才是那些封地的主人,直接属于国王的领地还是不多。  腓力四世时代法国有多少人呢?答案是大约1500万,而这个时期英格兰的人口不过300万左右。十三世纪,法国的一些城市快速发展,像波尔多,图卢兹和阿拉斯这些城市的人口都超过3万,巴黎的人口接近20万,这在当时的欧洲已经是大城市了,不过比起1000多年前罗马的100万,还是逊色。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法国开始摆脱了老土冒的形象,人们在服饰,房屋装饰和其他一些公共建设上开始与意大利看齐。富裕的市民商人阶层逐渐形成。  腓力四世时代,法国出现了颁布于全国境内的成文法典。由于日耳曼人传统上是采用的是习惯法,腓力四世组织的法律专家是在参考了早期的罗马法后,制定了法国的律法。  腓力四世创立了最早期的御前会议,这个御前会议的一些分支形成了后期法国国家的独立机构,比如御前会议的司法部门演变为大理院,下分四个院,即大法院,调查院,审理诉状院和成文法听取院。审计院也出自御前会议。  这个时期,王室金库由圣殿隐修院的塔楼搬迁到卢浮宫。负责金融管理的货币管理局也出自这个时期。  腓力四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国王,他觉得施政也要听取臣民的意见,于是他就经常性地召集臣民开会。这些臣民代表会议就是法国后期三级会议的前身。正是在腓力四世时期,法国形成惯例,凡是要增加新税种,国王都必须召开类似的会议。由于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教士,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阶层,这个会议就被称为“三极会议”。400年后,路易十六召集了其任内唯一一次三级会议,没想到引爆了法国大革命。  需要说明的是,腓力四世时期的三级会议只是一个听取国王政策的机构,并没有否决某项政策的权利。  腓力四世时代法国也不太平,主要敌人当然还是英格兰。英格兰虽然退出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土,但还是经常性骚扰法国海岸地区,为报复英格兰,腓力四世入侵阿基坦,这是英格兰当时留在法国的唯一一块领地。但腓力四世并不想打一场长期战争,因此后来还是与英格兰和解,双方再一次做了儿女亲家。  腓力四世的另一场战争是和他属臣佛兰德伯爵。古代时期的佛兰德包括今天的比利时部分,荷兰的泽兰省以及法国的加莱,当时这个地区的纺织业雄冠欧洲,由于英格兰是佛兰德纺织羊毛的主要供应地,因此佛兰德和英格兰关系一直很好。历代法国国王都曾努力想控制这个地区,但即使在控制后委派新领主的后代往往也会背叛王室,这是经济利益决定的。由于经济富裕,佛兰德伯国有一支相当精悍的步兵,腓力四世几次入侵都被击溃。
  为了筹集战争经费,1302年,腓力四世召集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这个会议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向教会筹款,即“教士收入十分之一税”。不过当时的教皇也缺钱,因此罗马教严词呵斥腓力四世。双方因而发生矛盾。当时的教皇是谁呢?就是我前面讲过的那个卜尼法修七世。 这段故事我在前面讲基督教的时候说过,我就不啰嗦了。简单一句,腓力四世将教皇卜尼法修七世给整死了,然后在法国阿维尼翁新立了教皇,开启了基督教阿维尼翁之囚以及随后的对立教皇时代。这一事件标志着中世纪的基督教由顶峰开始滑落。  也是因为钱的原因,腓力四世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灭了势力强大的圣殿骑士团。历代法国国王欠了这个骑士团一大笔钱,腓力四世捉摸着反正都还不起了,那索性就把债主杀了吧。1314年,就在临死前几个月,腓力四世将圣殿骑士团52名骨干分子包括大首领雅克.德.莫莱逮捕,罗织了几个罪名,然后全部处死。圣殿骑士团能找到的财宝都被腓力二世搜刮到了王室金库。从此他的后代就再也不欠骑士团的钱了。  美男子腓力四世的故事就讲完了,他的接班人是路易十世,随后是约翰一世,腓力五世和查理四世。这几个国王的在任时间都很短,不值得我再废口舌。唯一要说的就是查理四世是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四世没有男继承人,因此在他死后,英格兰国王依血缘关系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从而开启了影响英法历史的“百年战争”。而这一战争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令法国人的民族观念得到了巨大的加强,法兰西民族因此战争而团结在一个旗帜下。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英法百年战争。请各位摆好小板凳。
  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阿基坦问题,另一个是佛兰德问题。前者是英格兰在法国境内的唯一领土,作为任何一个法国国王,都希望将这一块领土收回法国;而后者,我前面说过,因为贸易的原因,佛兰德一直是英格兰利益的坚定支持者,佛兰德伯爵是法国境内向法王称臣但又和法王最离心离德的封地领主,没有之一。  在历史上,佛兰德永远是英格兰入侵法国时的带路党。百年战争期间,几乎每一此英国大兵入侵,其在欧洲大陆的同盟军都是佛兰德人。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独立了的比利时面对强大的德国军队借道比利时入侵法国的要求,却言辞拒绝。一个弹丸小国,面对超级大国,比利时表现出了令人尊敬的勇气。它欠法国人1000年的债,那一次都还清了。法国因比利时对德国的抵抗,争取了宝贵的战前准备时间,并随后将德国人的闪电战演变成了历史上最残酷血腥漫长的堑壕站。  而王位继承问题,则是这场持续116年战争的导火索。查理四世死后,因为无嗣,有两个人对王位提出继承要求。一个是腓力四世的旁系亲属腓力.德.瓦卢瓦,另一个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简单说,腓力.德.瓦卢瓦是美男子腓力四世的侄子,而当时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法兰西的伊莎贝拉,她是腓力四世的女儿,因此爱德华三世是腓力四世的外孙。  那么侄子和外孙究竟谁更有优先的继承权?答案是外孙,因为侄子已经是旁系了,而外孙则是女儿的儿子,还属于直系。也就是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上要优先于腓力.德.瓦卢瓦,但由于爱德华三世已经是英格兰国王了,法国贵族不原意再将法国国王的王冠戴在他头上,因此就给了瓦卢瓦,从而开启了瓦卢瓦王朝216年统治法国的历史。而这就给了爱德华三世侵略法国的借口。  1328年,腓力.德.瓦卢瓦登上法国国王宝座,史称腓力六世。同一年,刚刚登基的腓力六世就发动了对佛兰德的战争,这一次国王的军队占领了佛兰德,佛兰德伯爵罗贝尔被驱逐出他的领地,罗贝尔一怒之下就跑到伦敦,成为爱德华三世德被保护人。但法王的这次占领行动却没有得到佛兰德民众的支持,原因是英格兰威胁说要断了佛兰德的羊毛供应,这牵扯到当地几乎所有人的生计。于是民众造反,将法王委派的伯爵赶走,并且宣布佛兰德从此就是英格兰的属地,爱德华三世才是他们的宗主。  不过在这个时候,英法两国还没有直接开战,大家只是在默默地为战争做准备。又过了10年,时间到了1337年,腓力六世觉得自己准备得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在阿基坦边界寻衅滋事,爱德华三世立即反击,他首先向法国国王送达挑战书,要求取得法国王位。  时间又过了4年,1341年布列塔尼又出事了。 当时布列塔尼死后无嗣,瓦卢瓦一系的夏蒂荣企图嗣位,但被爱德华三世支持的蒙福尔抢先。于是腓力六世出兵赶走了蒙福尔。直到这个时候,爱德华三世才终于出手了,第二年,即1342年,爱德华三世派兵远征布列塔尼。  当时两国的情况分别是怎么样呢?英格兰有300万人口,法国有1500万。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人口是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英格兰国王也被国内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当时苏格兰和爱尔兰还处于独立状态,威尔士则刚刚被征服,因此爱德华三世实际统治的地区就是现在不列颠大岛南边的那一块。英国的农业和航海一直很发达,但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工业。但对爱德华三世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他有一个强大的盟友,那就是富庶的佛兰德伯国。  纵观英法百年战争,就是一部法国被虐史,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法国都被英国远征军摁在地上揍。英法两国如果说有世仇,以百年战争为甚。说起来也是血海深仇一把眼泪。这段历史堪称法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但谁说过的,多难兴邦,法国也就是在经历了百年战争的磨难后,才逐渐形成了统一而强大的王权,法国人作为合一的法兰西民族观念也形成于这一时期。这段历史被无数史学家们所讲述,我就简单扯一扯。真是简单扯,因为这段历史精彩纷呈,详细扯就是个长篇。
  首先是在1346年,爱德华三世的1万英格兰和佛兰德联军与腓力六世的3万法国军队在克雷西遭遇,结果是威尔士弓箭手战役中射杀了1万名法国骑士,腓力六世本人也负伤,而英格兰方面的损失不过200多人。克雷西战役几乎消灭了法国最精锐的骑兵。战后,爱德华三世趁势攻陷了加莱,并在随后的200年时间里成为那个地区的主人。  随后双方短暂休战,原因是黑死病来了,教皇此时出面调解,两国就顺着台阶下了。  时间到了1355年,当时的法王是腓力六世的儿子约翰二世。这一年,爱德华三世那个著名的儿子黑太子率兵入侵法国南部,那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烧杀之旅,所到之处一条10公里宽的无人地区,黑太子烧毁了所经之地的所有城市和农村。而这个时期法国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祸不单行,法国又出现内乱了。
  内乱起于又有一个人加入了法国王位的竞争,此人就是坏蛋查理,也是腓力四世的后裔。1350年,法国瓦卢瓦王朝的首位国王腓力六世去世,即位的是他的儿子约翰二世。坏蛋查理在此时宣称自己也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于是就在法国处于危难的时候,坏蛋查理勾结英国人,要做带路党。  新任国王是约翰二世,这个家伙是法国历史上最憋屈的倒霉蛋,还不如路易十六。  1356年,就在那次黑太子的入侵中,两国军队在普瓦提埃交战,英军击败了法军,并俘虏了约翰二世并将其带回伦敦。  也就是说在1356年的时候,法国国王被英格兰人俘虏了,法国王座虚悬。  怎么办?按当时的规矩,要拿钱赎回国王。当时的法国王太子是诺曼底公爵查理。查理要赎回老爹,但王室又没有钱,因此只得召开三级会议,因为这是法国王室要筹措临时性款项的唯一途径。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代表们强迫王太子查理同意今后王室的财政要接受三级会议的监督。太子只能让步。  三级会议再一次利用王室危机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在巴黎召开过三级会议不久,赎金还在筹措,巴黎附近的博韦发生了农民暴动,太子于是离开巴黎平叛。趁这个机会,巴黎市内的一个商人首领马赛尔将城门关闭,公开表示支持坏蛋查理担任法国国王。  马赛尔的这一举动令之前和国王离心离德的贵族重新团结起来。约翰二世是无能,但人家好歹是正统国王,你一个下三滥的商人岂有立废之权?  太子的军队很快包围了巴黎,马赛尔走头无路,居然干起了卖国行当,他向附近的英国军队求救,将巴黎的大门向英国军队敞开。商人无底线,巴黎的平民终于忍不住了,他们杀死了马赛尔。  到这个时候,瓦卢瓦王朝算是躲过了一劫,但已经无力再和英格兰人打了。双方签订合约,合约规定,约翰二世在付出一笔赎金后可以返回法国继续做他的国王,英格兰国王放弃对法国王位的权力,但得到普瓦图等几个地区,同时趁火打劫卖国贼坏蛋查理得到诺曼底。  那么约翰二世是不是后来就回到法国继续做国王了呢?答案是NO。英格兰还算够意思,在法国没有付清赎金的时候就将约翰二世放回法国,不过留下了其他人质,约翰二世回到法国后求爷爷告奶奶居然还是凑不够赎金,于是这位可怜的国王又自己回到伦敦,换回了之前的人质。约翰二世的下场是最终死在伦敦的监狱里。  你能把人家国王关到死,英国人也是够狠的,说起来也是血海深仇。但英法两国的恩怨还远远没有完。  约翰二世死后,太子查理即位,是为查理五世。
  在风雨飘摇中即位的查理五世明白再不发奋图强,祖宗的基业就会在他手里败光了。历史上这个叫做贤人查理的国王确实在法国最艰难的时期承担起了他的历史责任,没有令法国亡国。  攘外必先安内,查理六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内奸坏蛋查理。查理六世仰仗的是他手下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盖斯克兰。盖斯克兰击败了坏蛋查理的军队并将他赶出诺曼底,坏蛋查理被迫放弃对诺曼底的权力。  普瓦提埃战役后,法国暂时没有和英格兰再打仗,因此国内就出现了大批散兵游勇,这批人后来演变成打家劫舍的土匪。盖斯克兰将这帮土匪收拢,交给了一个叫特拉斯塔马尔的人,此人对西班牙加斯蒂利亚王位有企图,于是这帮家伙就随着特拉斯塔马尔翻越比利牛斯山,去祸害西班牙了。这又是另一个著名的烧杀抢掠的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讲了。  没多久,黑太子再次率军入侵法国,盖斯克兰采取步步为营外加焦土战术对付英格兰人,终于逐步收复了国土。到1380年的时候,英格兰在法国只剩下加莱,波尔多等五个城市。  到这个时候,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原因是黑死病又来了,同时几个主要人物,爱德华三世,黑太子以及查理五世,盖斯克兰等人都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查理五世的接班人是查理六世,这个叫疯王查理的国王是法国历史上另一个悲剧人物。
  查理六世在1380年即位,到了1389年的时候就神经错乱了,从此后他就疯疯癫癫,并长期被软禁。  这个时候英格兰玫瑰之争的文戏已经落幕,但武戏还没开始,胜利者是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1399年亨利成为英格兰国王,是为亨利四世,亨利四世死后,1413年亨利五世即位。就是这个亨利五世不久就又往法国人心口狠狠捅了一刀,而这一刀几乎要了法国的命。  由于查理六世精神不正常,那个时期法国的各大贵族开始争权夺利。当时贵族们按阵营分为两大派: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前者是英格兰的敌人,后者是英格兰的盟友。  1407年,奥尔良公爵在巴黎被勃艮第公爵,外号无畏的约翰,派遣的刺客给杀死了。这就又点燃了法国内战的导火索。  奥尔良公爵被刺客杀死在巴黎,巴黎市民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因为当时的巴黎市民都是勃艮第派的支持者。奇怪吧,巴黎人居然支持英格兰人的盟友,也就是支持法奸。先别急,后面还有毁三观的。  不仅仅是巴黎市民,连王室也支持勃艮第派,国王当时是疯了,主事的是王后,来自巴伐利亚的伊莎贝拉。王室居然对如此重大的谋杀罪行视若无睹,赦免了无畏的约翰。难道王后也是一个法奸?不急,后面还有毁你三观的。
  于是勃艮第派在巴黎就占了上风,当时他们只要发现巴黎城内有奥尔良人,就毫无顾忌地将他们杀了。到这个时候,连太子路易也被勃艮第派双规了。  终于有人看不下去了,被杀的奥尔良公爵的老岳父阿尔马雅克伯爵挺身而出,联合了南方的贝利公爵和波旁公爵进兵巴黎。注意,波旁家出现了。  巴黎人充分表现了其了出尔反尔的特性,这时候开始和阿尔马雅克谈判,无畏的约翰见势不妙,弃城而逃。奥尔良派入主巴黎。  1414年,内战双方签订合约,宣布停战。但双方都只是暂时休战,由于凭一己之力灭不了对方,于是双方就同时干起了卖国行当,向英格兰人暗送秋波,都希望英格兰人帮助自己灭掉对方,条件咱们可以谈。  你看看法国人的三观,为了一己封建私利,居然争先恐后地卖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亨利五世入侵法国。  亨利五世是什么人?简单说就是胆大心细无耻凶残,此人是一个军事能力堪比爱德华三世的英格兰君主,法国在这个乱世遇到了亨利五世,真是命运不济。  亨利五世是个谈判高手,他同时和奥尔良派(太子查理属于这一派)以及勃艮第派谈判,要价也越来越高。  亨利五世提出的条件是娶疯王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公主为王后,要求得到诺曼底和金雀花家族的其他原有领地,并且对布列塔尼和佛兰德拥有宗主权。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如果此计划得逞,法国又退回到腓力二世时代。这样一个条件,即使连急于卖国的勃艮第派都接受不了。于是谈判破裂,亨利五世带兵入侵法国。  1415年8月,亨利五世在诺曼底登陆。勃艮第派企图借刀杀人,和亨利五世签订密约,保持中立。亨利五世大兵就这样畅通无阻地进入到法国腹地。在阿金库尔,双方军队展开激战,结果就像前几次的重复,法国骑兵没有吸取之前的教训,再一次被英格兰长弓手杀得人仰马翻。亨利五世率兵抵达巴黎城下。这就使著名的阿金库尔。这一战后,法国的贵族骑士几乎死光了。  百年战争颠覆了之前欧洲中世纪的战争法则。之前的战争主要是骑士之间的战争,双方在战斗中很少直接杀死对方的骑士,通常是俘虏骑士,然后索取赎金。百年战争中,英国人大量使用出身低贱的长弓兵,这批人不懂得怜香惜玉,见到对方骑兵冲过来,举起长弓就射,于是大批出身高贵的法国骑士就这样死在英国山野村夫手里。
  这时候巴黎人再次毁人三观,他们将奥尔良派连同太子一起赶出巴黎,之前被赶跑的无畏的约翰趁机又返归巴黎,巴黎人民热情地迎接了他。  无畏的约翰想主持和英格兰人的谈判,但由于太子不在他手上,因此谈判没有名义,于是他建议和太子见上一面,地址就选在巴黎附近的梦特罗桥。那次的会面,成就了法国历史上一次暴力事件。在会面中,年轻的奥尔良公爵怀揣利刃,在桥上杀死了无畏的约翰,为自己的老爹报了仇。  这个时候巴黎已经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亨利五世攻陷巴黎易如反掌,但我前面说过此人非常狡猾,他并没有在这个时候进入巴黎,原因是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就在巴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率兵返回了英格兰,留下一个烂摊子让法国人自己收拾。  2年以后,亨利二世觉得时机成熟,再次入侵法国。  这时候法国的情况是这样的,国王疯了被关着,太子查理在巴黎,不过是个光杆司令,王后伊莎贝拉在太子的敌人勃艮第那边,而且这个王后毁人三观的宣布太子查理并不是查理六世的儿子。我天,简直没法看了,说自己的儿子不是自己老公亲生的,你说太子是不是太悲催了,老妈是不是又太不要脸了?  别急,法国人还会再次毁各位的三观,接下来还有。  登陆法国以后,亨利五世没费多大力气,就将整个诺曼底扫平。然后他通过勃艮第派说服国王和王后,废掉了太子。接着他又娶了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于是他就是查理六世的女婿了。再接着,他逼着查理六世承认自己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也就是说一旦疯王查理六世死了,亨利五世就将是法国王位的继承人。丧心病狂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特鲁瓦条约,时间是日。  巴黎人再次毁人三观。对于特鲁瓦条约,巴黎人表示情绪稳定积极响应。三级会议批准了这个条约。于是亨利五世名正言顺地入主卢浮宫,而疯王查理六世则搬到了圣保罗宫。  如果历史按这个剧本演下去,英国和法国现在就可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许海峡这边讲法语,海峡那边说英文,国家的名字可能叫大不列颠法兰西。但历史告诉我们,英帝国主义的痴心妄想没有得逞,高卢雄鸡将以一个独立民族的身躯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那些又奇葩又伟大的历史还将延续下去。  特鲁瓦条约签订两年之后,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几乎同时去世。由于之前太子查理已被废,因此法国王位的继承人就是亨利五世与凯瑟琳王后所生的儿子,即亨利六世,当时他不过是一个刚满周岁的襁褓中的婴儿,却已经戴上了英格兰和法兰西两顶王冠。这就叫赢在起跑线上,但我告诉各位,很多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最后都死在半路上,他们根本就没挺到终点。  赢在起跑线上的亨利六世是英国历史上最无能和懦弱的国王,没有之一。由于他的无能和软弱,再加上时不时地变成植物人,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终于开始武斗了,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战争打了30年,前后有6个国王登上王位,但他们的结局几乎都是被砍了头,英格兰的地基都被打烂。不仅如此,前辈国王费尽心机在法国占有的领土,到了亨利六世这里几乎全部丢光。不过这是英格兰的故事,我就放在一边,还是专心讲法国。百年战争还没打完呢。
  没有了,各位再等等吧
  不好意思,这段时间忙,大家慢聊哈。  给哈波兰丁前辈推荐一部电影------《午夜巴黎》,我比较喜欢这部电影,感觉还不错。记得很久以前九公子好像是在老繁楼主楼里贴过一张夜景图,maseru123前辈对那张照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及精彩的点评,我对照片没什么鉴赏力,经maseru123前辈一说,我又仔细看了那张照片,细看之下,却让我想起这部电影里男主角第一次穿越时空时的夜幕场景,当时我还特意重看了这部电影的那个场景,看九公子是不是在那里照的,结果却不是的。那天真伟楼主提到赛同学照片中的凡尔赛的镜厅,又让我想起这部电影,又把电影找来重看了一下,这次总算没有记错,电影中有这个背景。  还有,说到法国,我即刻联想到就是布吕尼,我很欣赏她的优雅、直率和真实,也很喜欢她的歌,觉得和她人一样,非常非常有她自己的特色和味道。喜欢的同学,也可去找来听听哦。
  @真伟粉丝
16:39:39  没有了,各位再等等吧  -----------------------------  老师辛苦了!上宵夜:    皮蛋瘦肉粥    油条  本来想再送个大美女,想了想,还是算了,省得又说俺想谋杀老师。
  楼主辛苦,一次放上来这么多,很过瘾。。。  同学们这就对啦!你们一到场,精神的物质的,直让楼主美不胜收,这才能给写作以动力嘛!  其实非常理解,忙各种事,大家随意哈。。。。。
  有空我就说说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1421年出生,1471年去世,活了40岁,活得时间在那个年代也不算短。他的王后是来自法国安茹的玛格丽特。亨利六世是个弱智,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他当政的时候,王室的当家人是王后玛格丽特。  由于亨利六世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他曾深度昏迷过整整1年,类似于植物人),因此惹来国内大贵族争权夺利。亨利六世属于红玫瑰兰开斯特家族,白玫瑰的约克家族同样具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为他们分别来自爱德华三世的两个儿子,即黑太子的两个弟弟。  在经过了一系列血腥的战争之后,约克家族的爱德华(爱德华四世)篡夺了王位,将傻子国王亨利六世关进了伦敦塔,这一关就是多年。本来亨利六世可以老死在伦敦塔,但他的王后玛格丽特在流亡法国后,又联合英格兰的贵族重新杀回伦敦,爱德华三世流亡法国。为以绝后患,爱德华四世在返回伦敦后,派人用木棒活活打死了亨利六世。  我想亨利六世出生时,一定羡煞所有的欧洲人,他头顶两个王冠,是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国王,拥有欧洲最大面积的疆土,但他就这样悲惨地死在人生半路上。  那么爱德华四世的命运呢?他还算好命,是病死的,即位的是他的儿子,爱德华五世。但老爹造的孽,终于报应在儿子身上。爱德华四世的亲弟弟,也就是爱德华五世的叔父将小国王和他的弟弟封在一堵墙内活活饿死。爱德华五世死的时候才13岁,做国王还不到一年。  杀死侄子篡夺王位的这位就是理查三世,他做了2年国王,然后被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所杀。随着理查三世的被杀,金雀花王朝正式完结。都铎王朝登上英国历史舞台。亨利·都铎是都铎王朝的第一任君主,史称亨利七世。  弱智国王亨利六世的父亲是雄才大略的亨利五世,母亲是法国公主凯瑟琳。亨利五世死后,凯瑟琳改嫁英格兰里士满伯爵欧文.都铎,两人所生的儿子叫爱德华.都铎。因此爱德华.都铎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亨利七世就是爱德华.都铎的儿子。按辈分,亨利七世管傻子国王亨利六世叫伯父。或者这么说,亨利七世的奶奶就是亨利六世的娘,法国公主凯瑟琳。同时,亨利七世有一半的兰开斯特血统,他的母亲是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孙女。
  亨利七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阿瑟,次子叫亨利。长子死的早,次子亨利继承王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亨利八世。这位仁兄的故事我之前在讲基督教的时候给各位讲过。
  本来昨天罗罗嗦嗦写了一堆,结果电脑脑子一热重新启动,马迪,全没有了,好吧,嫌我得瑟,我今天就说一个字,顶。
  女教徒也在忽悠赞助买电脑啊?不允许恶性竞争。
  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16世纪的时候,由于广泛和巧妙的联姻,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几乎控制了除法国和德国北部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是这片辽阔疆土的主人。我们看看这位土豪所拥有的领土有多大。    我来说说他是怎么得到这些土地的。  卡洛斯一世的祖父是西班牙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外祖母是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他由这两位手中继承了西班牙,也是直到在卡洛斯一世手上,西班牙才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同时由于斐迪南二世还是西西里国王,因此卡洛斯一世也继承了西西里。另外斐迪南二世也是那不勒斯国王,因此他也继承了那不勒斯王国。当时的那不勒斯王国并不只限于那不勒斯城,而是几乎南半个意大利。  卡洛斯一世的父亲是奥地利的腓力,腓力的父亲,也就是卡洛斯一世的祖父是哈布斯堡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祖母是勃艮第女公爵玛丽。卡洛斯一世由祖父那里继承了哈布斯堡奥地利那一大块,由祖母那里继承了勃艮第拥有的低地地区,因此从这个时候起,西班牙就占有了荷兰和比利时。  卡洛斯一世当得起那个时代最显赫的国王。他有一大串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同时还拥有比欧洲本土还要大的海外殖民地。因此那个时代的西班牙才是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比英国要早200年。  西班牙的衰落的起始于1588年,那一年的夏天,英国海军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那个时候起,西班牙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与路易十四签订“比利牛斯条约”,算是栽到最谷底。
  他的头衔可真多:奥地利的查理(年),尼德兰君主(年在位),西班牙国王、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年在位),德意志国王(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年在位),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我这辈子曾经犯了许多严重错误,或许由于我年轻无知,或许由于我的缺点。但是,有一点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从未有意伤害过我的任何一位臣民,对他们施以暴力或不公。如果真有这种情况,我感到很遗憾,并请求原谅——卡洛斯一世在退位仪式上的讲话。  不知是翻译的好还是真有此境界,至少听起来,很不错。。。
  @真伟粉丝
15:47:32  抱歉各位,因为凑齐了一套设备,所以临时起意在五一假期结束的时候独自一人去了菲律宾,旧地重游,在那里呆了一周。迟些会放些照片给大家看。  关于法国的事,大家不需要催我,我会用一段时间把它全部写完,然后一次性放上来,免得这样吊着各位不道德。  放张图,激励自己,要这样胆大不要脸。    -----------------------------  老师又不知跑到哪儿去观赏走钢丝人体艺术了  
  抱歉,这些天特别忙,一年之计在于春,耽误不得,一耽误就误了一年,所以得赶紧播种栽苗,再加上其它事所以这段时间没时间上来。爱丝雅的推荐才看到,先说声谢谢。《午夜巴黎》早就听说过这部影片,一直想看,不过一直没有找到,等找到了我立刻就看。  楼主真是用功夫,几日不见,写了这么多,向楼主学习,向楼主致敬。
  @真伟粉丝
21:40:36  与哈波说一句,关于旧电影,不知道你在加拿大是否可以上A站或者是B站。我不能给出链接,你上百度就知道是什么。那上面有很多电影,特别是老片子。  -----------------------------  A 站?B站?不知道。什么网站?
  找到了,看得很不方便,总有弹雾。
  这是扯淡的分界线。  =======================================================  1422年,亨利六世成为英法两国的国王,当然那个时候他只有1岁,还没有人知道他后来会茁壮成长为一个弱智。亨利六世这个法国国王是合法的,因为《特鲁瓦条约》承认亨利五世是查理六世的继承人,因此作为亨利五世唯一的儿子,亨利六世是合法的法国国王。  于世在那个时期,法国就实际被分为三块。  一块是英国人的法国,包括阿基坦,诺曼底,曼恩,香槟,加莱以及巴黎地区。由于巴黎被三条河流围绕,因此历史上巴黎地区也被称为法兰西岛。  一块是勃艮第人的法国,除勃艮第以外,还包括佛兰德和北方的阿图瓦。  还有一块就是被废太子查理的法国,1422年的时候,他只有20岁,领地只有位于法国中部的布尔日那块弹丸之地。当然奥尔良和法国南部的贵族包括波旁家都是查理的同情支持者。  作为合法的法国国王,亨利六世当然希望得到所有法国领主的效忠,在这一方面,勃艮第没问题,对勃艮第来说,他效忠亨利六世并不影响他的领地和权利。问题出在被废太子查理那儿,如果查理向亨利六世效忠,那么他也许能保留一块领地,成为一个公爵或者伯爵,但法国就此就会由英国人统治了。  所以那个时期法国的局势决定在查理对待亨利六世的态度上。屈服于现实,那么就能避免战争,但如果争取自己的权利,则查理与亨利六世的冲突就不可避免。  历史上查理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既不甘心向亨利六世称臣,也缺乏勇气与英国人抗争,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卡佩王朝的初期,法国南部的贵族是不承认法国国王的权威的,但到了15世纪,南部贵族却成了法国王室最坚定的支持者。在王室陷入最困难的时候,法国南部的贵族拒绝向亨利六世缴纳称臣,而是将贡金献给了在布尔日的被废太子查理。也许是受到了贵族们的鼓舞,查理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收复祖宗的河山。  英国军队迅速作出反应,一支大军很快抵达了抵抗军的老巢奥尔良城下。而此时的查理则优柔寡断,没有勇气率领募集到的军队去解奥尔良之围,他只是心惊胆颤地待在布尔日,等待着奥尔良城破的消息。  一座没有外援的孤城是很难长时间坚守的。假如奥尔良被攻陷,法国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天不灭法国,在这个时候,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横空出世,她就是圣女贞德。  在法国勉强算长的历史上,如果贞德说她是最杰出妇女的第二名,就没人敢认第一。贞德是法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没有之一,甚至在法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达到贞德那样的地位,拿破仑都没有。拿破仑有缺点,而贞德几乎是完人。
  1412年,贞德生于法国香槟大区一个叫东雷米地方,她出生10年后,亨利六世成为法国国王。我们知道当时的香槟属于亨利六世的领地。贞德不是贵族,而是个乡下文盲小妞。据说在她16岁听到了上帝的声音,就像历史上其他圣人经历过的那样(估计也是饿晕了)。上帝交给她一个使命,去见太子查理,并在兰斯拥立查理为王。  如果这个传说准确,那一年应该是1428年。作为一个极端虔诚的基督教徒,贞德对来自上帝的召唤笃信不疑。她来到布尔日,见到了查理,并劝说查理给她一队人马,她要去解奥尔良之围。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查理居然答应了这个既不是贵族,也不是骑士,甚至从来没有握过剑打过仗的乡下丫头的要求,给了她一小队人马。1429年,贞德就带着这支小军队,冲向奥尔良城。那一年,她刚满17岁。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帝显灵了,总之这支小军队居然奇迹般地击败了围困奥尔良的英军。5月8日,奥尔良解围。7月17日,查理在兰斯被加冕为国王,是为查理七世。贞德在兰斯大教堂目睹了整个加冕过程,上帝交给她的任务终于完成了。  我们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基督教极为虔诚,贞德创造的奇迹给了所有法国人一个信号,那就是上帝号召他们将英国人赶出去。而被贞德拥立下的查理七世,也被法国人认为是蒙上帝祝福的法国合法君王,那些因某些凡人签署的条约而成为国王的假国王,必遭天谴。从这个时候开始,赶走英国人不仅仅是少数贵族们的义务,而变成所有法兰西人的使命,这一使命直接来自于上帝。  作为一个严肃的历史爱好者,我想和各位说的就是,解围奥尔良是一个奇迹,但奇迹不可能总是发生。贞德在率兵攻打巴黎的时候,就没有成功,而且她随后被勃艮第人俘虏了。  勃艮第人可以说是法国历史上仅次于佛兰德人的第二带路党。因为仇视查理,因此勾结外敌,勃艮第人将贞德交给了英国人。  鉴于贞德在当时法国人心目中已经介乎于人和神之间,英国人决定要从声誉上打击贞德,英国人说贞德不是什么圣女,而是一个女巫。英国人自己不想沾血,他们找了一批法国教士审判贞德,贞德被定为女巫,并按当时对付女巫的传统方式被烧死,地点是在鲁昂,时间是日。贞德死的时候,年仅19岁,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最赋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  但令英国人想不到的是,贞德之死,令她成为一个不死的传奇,更令之前内斗不断的法国人团结起来。法国人为这样一个年轻女性之死而感动和内疚,从那个时候起,贞德成为法兰西的一面旗帜,在这个旗帜下,不同封地的贵族,不同领地的人民加强了法兰西民族意识,而这一意识的觉醒,为随后法国人赶走英国人并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民族之一奠定了基础。一个小人物凭一己之力即可改变历史,贞德是历史上取得成功的极少数人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贞德当之无愧是法兰西第一民族英雄。
  贞德死后,敌对三方也因长时间的厮杀死伤惨重,于是和平又重新降临。  那个时候亨利六世早已回到伦敦,在法国为英格兰主持大局的是亨利六世的叔父贝德福公爵,此人当时的职务是摄政王。而首先厌战的是勃艮第一方,当时的勃艮第公爵叫腓力,外号善人腓力,即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善人腓力的父亲,老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曾派刺客杀死了当时的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而无畏的约翰也随后在蒙特罗桥被奥尔良一派杀死。因此奥尔良和勃艮第这两家算得上是世仇。  可能是相对而言身份比较超脱,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打算做个和事佬。腓力三世向其他两方提出休战,但那两方都没有理睬他,于是他就单独与查理七世那一方谈。谈判的结果是,勃艮第和奥尔良两方都原谅之前的刺杀行为,勃艮第割让部分领土。1435年,在贞德被烧死4年之后,法王查理七世与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签署《阿拉斯条约》 。这一合约的签署,标志着法国内斗的结束。到了这个时候,原来分为三块势力的法国就只剩下英法两方了。  如果贞德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她的同胞之间的和解感到欣慰。也许正是贞德的牺牲,促成了《阿拉斯条约》的签署。  《阿拉斯条约》条约签署后没多久,查理七世就光复了巴黎。  由于国内出现了危机,英国人要求休战,而查理七世希望法国修养生机,于是在1444年至1449年期间,双方停止了战争。  1449年,双方重新开战,这一次法军势如破竹攻陷了鲁昂,鲁昂是诺曼底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也是贞德牺牲的地方。第二年,即1450年,法军在库米尼战役中击败了英军,这是自百年战争以来法国军队第一次大胜英军。库米尼战役后,法军就将英国人彻底赶出了诺曼底,从此以后,诺曼底就再也没有被英国人染指过。如果各位仔细看了我写的帖子,就会了解到自11世纪诺曼征服之后,诺曼底一直都是英格兰国王的属地,400年以后,法国人终于收回了这块领土。库米尼战役是百年战争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法军在就开始摁着英国人虐了。  库米尼战役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是西欧历史上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火炮。法军正是使用了区区两门火炮就将之前不可一世的英格兰长弓兵杀得丢盔弃甲。从那个时候起,法军就特别重视火炮,当火炮出现后,之前中世纪那种靠骑士冲杀的古老作战方式就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问一句,记得拿破仑读技校学的什么专业吗?他学的就是炮科。  我还是要说一句,1450年是贞德牺牲后第8年,她的死成为了整个百年战争的转折点。现在,让我们正式向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女性脱帽告别吧。
  乘着胜利的东风,1453年查理七世夺回了阿基坦。300年了,自埃莉诺嫁给亨利二世从而将阿基坦带入英格兰后,阿基坦再次回到法国的怀抱。写到这里,我都为查理七世感到高兴。  以光复阿基坦为标志,持续116年的百年战争自此结束。到战争结束时,英国人在法国唯一的领土就是加莱,100年后的1559年法国人终于收回了这块领土,从那个时候起,英国在法国就一寸土地也没有了。那么为什么在1453年后英法两国就没在打了,原来是到了1455年,英国人内部开始打玫瑰战争了,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为争夺英格兰王位令英格兰陷入到三十年血雨腥风中。这场玫瑰战争双方都不是赢家,笑到最后的是都铎家族的亨利.都铎。  需要说明的是百年战争结束于1453年并不是因为双方在那一年签订了合约,其实双方什么都没做。英格兰是因为玫瑰战争而停止了对法国的侵略,但英格兰在那个时候并没有放弃对阿基坦和诺曼底的权利。直到今天,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正式头衔中还有一项叫“诺曼底公爵”。  好了,百年战争就为各位简单介绍到这里。
  跟随楼主的叙述又加深了解了圣女贞德,好奇于近600年前,判罪都是要经过法律程序的,庭审记录若干册至今可查,据说当时贞德的签字是这样子的:  
  百年战争对英法两国来说都意义重大,对此无数史学家们都给出了自己结论,我个人感觉深刻的有两条。  对法国人来说,百年战争是形成法兰西民族观念和法国统一的重要因素,当然文艺复兴是整个欧洲各民族形成各自的民族观念并建立独立国家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可否认,法国人比欧洲其它民族多经历了一场百年战争,而这场战争带给法国人不同于其它国家人民的更深刻的对民族和国家的思考。  如果我们回溯我前面讲到的法国历史,各位就会发现一旦英法两国开战,法国贵族的行动大都是只从自己的封建利益出发,而不是从国家的利益出发。但认真说起来,他们都不算是卖国贼,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观念来评判中世纪欧洲贵族的行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候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还没有形成。中世纪欧洲的所谓国家利益并不比贵族自己封地的利益更重要,而这个观念在当时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那时候所谓国家的利益不过就是国王本人以及王室自有领地的利益。  这种贵族认为自己的封地利益不逊于国家利益(就是王室利益)的观点,即来自于欧洲的封建制度,也来自于基督教。我首先是勃艮第人或者奥尔良人,然后才是法国人。这就是当时法国人对自己身份最正常的认知。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百年战争期间法国领土上出现了那么多带路党。  而百年战争对英国人的影响,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英国人从战争结束后就渐渐与欧洲隔离开了。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发动的诺曼征服,将英格兰与欧洲特别是法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鼎盛时期,英格兰拥有法国超过一半的领土,那个时候所有法国的事物同时也是英格兰的事物。但1453年,当百年战争结束后,英格兰就与欧洲隔离了,这种隔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思想文化上的。百年战争结束了英格兰和法国400年的恩怨纠葛,也将英格兰与法国隔离开。这两个国家虽然之后还发生过多次战争,但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后期的战争是两个完全独立国家之间的战争,而在百年战争之前,英法所有的战争都可以视为内战。  我再说说英国,或者叫大不列颠的这个国家,当做是英国脱欧公投前的小知识吧。  不列颠(Britain)这个名字是罗马人起的,而在罗马人发现不列颠之前很多年,早在公元前500年,航海技术发达的腓尼基人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岛,当时腓尼基人给这个岛起的名字叫Albion。至于当时生活在岛上的凯尔特人是如何称呼自己所在的土地,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54年凯撒入侵这个岛时,这个大岛以及周围的一些小岛包括现在的爱尔兰人已经接受了Albion这个名字。  公元1世纪中,罗马人征服了Albion岛的南部地区,他们将被征服的这块地方叫做不列颠,而未被征服的北部地区(现在的苏格兰)和爱尔兰)就被认为是Albion。罗马人征服了部分的威尔士地区,但从未征服过苏格兰和爱尔兰。  苏格兰(Scotland)这个地名就源于Albion,当时大岛北部的人将来自于爱尔兰的盖尔人(凯尔特人的一支)称为Alba人(盖尔语),Scotland就是Alba人土地的意思,就像英格兰(England)是盎格鲁人的土地的意思一样。至于为什么将国家称为渡海而来的盖尔人的土地,而不是苏格兰地区最古老的原住民皮克特人(也是凯尔特人的一支)的土地,有机会再和大家扯。不过到了后期,Britain取代了Albion,这个列岛现在都叫Britain。  而威尔士(Wales)这个名字则来自盎格鲁撒克逊人,意思是外国人,因为盎格鲁撒克逊的征服范围不包括这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自称Cymry,现在这个名字已经很少有人提到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威尔士和苏格兰地区是大岛上仅存的两个凯尔特人居住区。威尔士在历史上不像英格兰和苏格兰,它几乎不存在统一的时期,大部分时候威尔士境内都是小王国林立的状态,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威尔士国王。  现在的爱尔兰语和苏格兰语都脱胎自古凯尔特语,即Irish Gaelic和Scottish Gaelic,有谁懂这两种语言的,可以科普一下。而威尔士语虽然也来自凯尔特语,但它和Irish Gaelic及Scottish Gaelic区别很大。威尔士语属于凯尔特语的P语系,而Irish Gaelic及Scottish Gaelic则属于凯尔特语的Q语系。啥意思?我也不知道,总之就是差别不小了。
  贞德的签名不错啊,不像是一个文盲签的。
  @真伟粉丝
22:42:46  贞德的签名不错啊,不像是一个文盲签的。  -----------------------------  是呢,我们怀疑这位不识字的乡下妞,怎么会有如此漂亮的签名?研究者们的说法是,英格兰主导的首次审判,其中5份原始手稿于19世纪时在旧档案库里被发现,很快历史学家也找出重新审判时的完整纪录,包含了115位目击者的证词,以及以拉丁文记载的首次审判的纪录。许多当时的信件也被发现,其中3份有着贞德“Jehanne”的签名,摇摆的字迹显示她还在学习写字。这些第一手资料都是两次审判所留下的文件,成为相当不寻常的丰富资料来源,如同美国史学家DeVries说的:“没有任何中世纪的人物,无论男女,像贞德一般能被广泛的研究。”  看这帮洋学者,总是用数字说话,我想,我还是信了,毕竟是圣女贞德呀。。。  
  还有,审判纪录证明了贞德有着卓越才智。纪录中最著名的一段质问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贞德回答:“如果没有得到,希望上帝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赐予我。”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当时教会的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的答复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证人Boisguillaume后来证实了当时法庭在听到了贞德的回复后,“那些质问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并且只得暂停了那天的审问。这一段质问后来非常知名,在现代成为了许多领域的题材。
  吕克·贝松拍了部电影《圣女贞德》,里面贞德是这个样子 。    坊间通常认为贞德的法文名字是Jeanne d'Arc,不知道为什么她的签名却是Johanne?  Jeanne是她的first name, d'Arc是她的given name, Arc来自于他的父亲的姓氏。贞德就是Jeanne d'Arc的汉语音译。  d'是法文De的缩写,相当于英文的of, d'通常只有法国贵族姓氏里才有,翻译成“德”。但贞德并非出身贵族,但名字里却有这个d',所以我估计Jeanne d'Arc这个名字是在她死后出名后才有的。  作为一个法国抵抗运动成员,英国人其实可以不经审判直接杀死贞德,因为那时两国还处于战争状态,贞德是战斗人员,即使是个平民,英军在百年战争中杀死的平民数量也不少。英国人演这场戏的目的主要还是要在舆论上打击刚刚登基的查理七世,因为如果判定贞德是女巫,那么被她拥立的查理七世的合法性就会被质疑。不过贞德在法庭上的表现十分出色,就义时又表现得相当从容,因此在这场庭审戏中英国人其实是输了。  贞德是在1920年被当时的教皇本笃十五世封圣,距离她死已经过了500年。平反时间也过得忒长了。  中世纪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平民非常少,贞德是其中之一。  了解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人都知道,英法两国是世仇,即使是在百年战争之后,英法两国也多次爆发战争,但到了今天,这两个国家人民之间并无太大的仇恨,当然彼此调侃还是有的,个中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战争已过去多年,二是在一战和二战期间英法两国都是并肩作战的盟国。
  今晚应该可以看到《权利的游戏第6季》的第六集了。Hodor来自hold the door! 原来如此,我也是原著党了,不记得有这个梗。  据马丁说,《权利的游戏》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英国的玫瑰战争,所以对这部戏感兴趣的同学有时间可以了解一下玫瑰战争。  按玫瑰战争的结局,战争的双方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没有最后取得王冠,当尘埃落定戴上王冠的是亨利.都铎。历史上亨利.都铎曾流亡国外(法国),那么现在谁正在流亡国外?有分量的龙女算一个,提利昂算一个,但后者来自于兰尼斯特狮子家族,这个家族的人现在就戴着王冠。
  以前只追到第三季,后来忙,说等养肥再看,谁知一下养的太肥了,哈哈~  
  楼主你们提到的贞德,我对她的印象来自小时候看的小人书,整个故事情节比较模糊了,但至今仍清晰记得看完后,比较年幼的自己对这个女性形象的直觉是----崇敬又有些害怕,甚至隐隐有些不喜欢这样的安排,不喜欢作者把女性安排成这个样子。  觉得她和自己很喜欢看的《聊斋志异》里的那些美丽、温柔、善良、聪明的女性形象太不一样了,贞德骑在马上坚毅愤怒地挥舞着剑还是其他什么的样子总让我心里感到有些害怕,且有些觉得是不应该和不对的,可心里又很矛盾,觉得她是被逼的,是为了自己的祖国,而且,她又是那么的勇敢。  但最终有些惆怅纠结迷茫的自己还是不喜欢这样的安排,觉得女孩子面目狰狞的拿着刀去伤害人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且她被烧死的结局也让我害怕,觉得那些人好残忍。  以后有时间和心情,我再说说前面自己了解政治历史时,情感体验最深最难过的一个主题:战争与女性。
  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明日世界》,祝大家天天健康快乐!:)
  @真伟粉丝
17:18:18  今晚应该可以看到《权利的游戏第6季》的第六集了。Hodor来自hold the door! 原来如此,我也是原著党了,不记得有这个梗。  据马丁说,《权利的游戏》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英国的玫瑰战争,所以对这部戏感兴趣的同学有时间可以了解一下玫瑰战争。  按玫瑰战争的结局,战争的双方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没有最后取得王冠,当尘埃落定戴上王冠的是亨利.都铎。
上亨利.都铎曾流亡国外(法国),那么现在谁正在流亡......  -----------------------------  终于,拉下的剧集都补齐了,可以按正常进度等第七集。。情节真挺吸引人,但多少有点匪夷所思——居然有那么多人在追!  BBC拍的纪录片《英国的血腥王冠:玫瑰战争》,看了第一集,后续的也要等。。他家的纪录片,特别是涉历史的应该算不错。
  谢谢赛同学的图片,我明白你的意思,谢谢你!:)  以前对政治历史和人性了解得不太多时,我也很推崇甘地、昂山素季这样主张非暴力的政治家,但随着对人类的历史和政治了解得越多越深入,还有许多影视里(主要是外国的影视)里对人性黑暗的一面的深入挖掘,我也发现,从人的本性来说,只有真善美的意愿和行为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种比恶更强大的暴力更聪明的智慧才能制得了恶,否则就应了那名话: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  但在这场善与恶的较量中,我希望它是有底线和是以真善美为指引不断进化文明的。  娜塔莉波特曼2015哈佛演讲里引用的一句话很得我心-------生存或毁灭并不是问题,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该怎样生存该怎样毁灭。这也是我在了解政治历史过程中很在乎和关注的一个关键点,但让我很震惊和难过的是,人类较量历史中的毁灭往往是非常残忍和无底限的。  我非常非常喜欢和欣赏麦克阿瑟将军在《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演讲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觉得他比我同样欣赏的巴顿将军多了一个高度,并给后人一种光明的指引:“他们现在需要的是友好的指引、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专制的指挥。我坚持保全他们,并希望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牺牲体面地结束这场野蛮的冲突。越来越多的流血让我感到深深的痛苦和焦虑。那些勇敢的人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将永远为他们祈祷。”麦克阿瑟将军在战斗中的这份对敌的良知、仁心及这种细腻温柔的体恤让我非常感动和认可。
  人的本性里应该是都有暴力的因子的,尼采说,真正的男子渴求着不同的两件事:危险和游戏。也许只有越全面深入的了解人性,我们才能更好的想办法制约人性里的恶。这让我想起香奈儿和小野洋子的见解。
  希特勒的主要军事力量
  左边是桑德斯,中间是现实中的教皇,右边就是大麻雀了。。长得都很像哦~  桑德斯更像,向马丁预言帝脱帽致敬!  
  @爱丝雅
22:02:46  谢谢赛同学的图片,我明白你的意思,谢谢你!:)  以前对政治
和人性了解得不太多时,我也很推崇甘地、昂山素季这样主张非暴力的政治家,但随着对人类的
和政治了解得越多越深入,还有许多影视里(主要是外国的影视)里对人性黑暗的一面的深入挖掘,我也发现,从人的本性来说,只有真善美的意愿和行为是不够的,必须有一种比恶更强大的暴力更聪明的智慧才能制得了恶,否则就应了那名话:高尚是......  -----------------------------  战争真发生时就没有男女之分了,看看以色列就知道(本来是非常欣赏以色列的)。人一出生显然就含有善恶的本性(所以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本人是不认同的),当恶的本性不受限制时就会无限的扩大到残酷至极。
  谢谢各位,另致抱歉。太懒了,事情一忙,就没心机写东西了。  赛同学能一下看完6季,也是蛮幸福的,我将前面很多东西都忘了。现在电视剧拍到的地方不知道是否跟从马丁的原著,因为书还没出到这里。  很多我们原本以为是主角的人都死了,马丁是写故事的,不是围绕这某个人写的,因此所有角色都可能死。  大麻雀和王室的斗争自然是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和王权之间的斗争,在书中大麻雀是个反派,但马丁并没有完全否定宗教的积极意义。  能流传下来的宗教本身并不恶,恶的是利用宗教的人。  前不久王毅外长在加拿大答记者问引起网上争论,大家各有观点,我不多说。我举个例子,之前沙特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一个记者关于IS和伊斯兰教的关系。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回答的。  记者的问题是:之前你们谈到极端组织不属于伊斯兰。而有篇文章的观点认为,事实上极端组织就是伊斯兰国家,而且是非常伊斯兰化的,它确实从中东和欧洲吸引了精神病和寻求刺激的人,但它是遵照伊斯兰的指导细则发号施令的。文章继续提醒说,要采取相关战略措施来应对极端组织,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外长的回答如下:  “每个宗教里,都存在疯子和精神病试图打着宗教旗号(作恶)。极端组织是伊斯兰的话,那么3K党则是基督教,他们不是举着十字架吗?他们行事不是以基督教的名义吗?他们不是笃信是基督命令他们去仇杀非洲裔吗?那我们能说3K党就是基督教组织吗?还可以指出其他很多这样的组织,还有一些以保护国家或地区的名义实施的屠杀,这和基督教不沾边。同样的人也存在于犹太人中,但这和犹太教无关。这样的人也同样存在于印度教中,但也和印度教无关。如果有人说极端组织就是伊斯兰的话,简直是荒唐。伊斯兰信仰中有‘凡枉杀一人,如杀众人’,‘凡救一人,如救众人’。如果仅因为极端组织所说的出自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就将极端组织和伊斯兰挂钩,难道你不知道《圣经》中还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吗?如果有人今天这么做,你是否说他就是基督徒,或犹太教徒吗?因此我提醒大家,很多事情似乎很幼稚。准确的说,这不是幼稚,简直很可笑。在谈到极端组织时,好像它就代表着伊斯兰,事实不是这样。  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它保护了希腊和罗马人的历史,并传播至西方。如果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无从谈起。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连接了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是世界性的。我想表明的是,伊斯兰文明起到了沟通的作用。如果伊斯兰是极端的,或者说极端组织代表着伊斯兰,那么伊斯兰还会保护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并交给西方吗?如果没有伊斯兰文明,东西方文明能衔接吗?当然不会!所以我呼吁大家,发表文章和言论一定要谨慎,更要小心引用毫无根据的文章。谢谢大家!”  如果给我感觉,虽然都是外交上的辩解话,沙特外长表现得更成熟。因为他说的几点也是西方人所认可的。  1. 举着十字架的3K党不是基督徒,或者说正统的基督徒不承认3K党是合格的基督徒。不过圣经上耶稣没有说要去杀黑人,在这点上外长是乱说。  2,圣经和古兰经里都有相互矛盾的语言,比如圣经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过圣经上还说别人打你的左脸,伸出右脸也让他打。那该听哪个?其实这些话都是有前提的,如果单独拿出来说,看起来就是矛盾的。古兰经也是如此。  我们要明白圣经和古兰经都是很古老的东西,1000多年来后人对其内容几乎没有更改过。里面有不少完全过时的东西依旧保留下来。比如古兰经要求教徒一生至少要去麦加朝拜一次,先知说这话的时候,教众不过几万,都集中在那个地区,别说一辈子,每年去一次都不是问题。但现在16亿教众生活在世界各地,还这么要求就不合理了。那么小个地方,几百万人涌进去,出事也就正常。可先知不知道他的宗教会发展得如此庞大,他就那么一说,后人却不敢改动。简单说就是没有与时俱进。但没有与时俱进是几乎所有宗教经典的常态,圣经也没有任何改动,只是大部分现代基督徒并没有严格按照圣经行事了。  为什么不改动古兰经和圣经,以便让它们适合现代社会?不可能。宗教的特点之一就是永不改变的经典。宗教经典不像法律文件,可以随时代而改变。  但问题往往就出自这里,古老的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宗教经典还往往被某些狂热的教徒或另还心思的人利用。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号召旗帜,一定会被人利用。  3.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确实是伊斯兰教保护了古希腊文明的经典著作。这我在之前讲基督教的时候提到,而且这也是西方史学家公认的事实。外长在这点上没有吹牛。  有空再扯。。。。
  圣经第一段就是讲上帝创世的故事,这个圣经上的内容到今天也没有改变,但这段话明显违背现代人所了解的常识。可是如果说凡是不相信圣经上那段话的人都不是基督徒,我想绝大多数基督徒也不会认可。  我们说一个人是个好基督徒,并不一定代表他认可圣经上的每一句话。如果这句话成立,那么遵循可兰经的某句话的人也不代表他就是个好穆斯林。  某些人背诵经典,但却只抓住其中几句话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这种人在哪个宗教里都有,但那几句话不代表那个宗教最基本的意义。那些话往往是在历史上特殊的时期因为某个特殊的事件而由宗教创立者说出来的。如果我们因为某些这类的话就否定整个宗教,或因为某个人说了这几句宗教经典里的话,就认为他代表那个宗教,都是一叶障目。  以我对基督教圣经和可兰经的了解,它们主要的内容都是劝人向善,里面90%的内容都是如此。但我也不否认,其中也有不少偏执的语言。  圣经新约和可兰经都是出自这两个宗教的创立者,这两个宗教在草创阶段,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敌意,境遇相当艰险。在那种四面都是强敌的艰险环境下,宗教创立者所说所为必定带有时代的烙印。圣经中有个城市叫索多玛,里面的人都不信上帝,因此上帝就毁灭了这个城市,杀死了这个城市所有的人。这个故事并不是说真有一个上帝有如此大的毁灭力,而是吓唬当时的人,如果你不信上帝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就是在宗教草创阶段最典型的威逼利诱语言。可兰经里也是一样,草创阶段先知曾带队打劫商队,并称是出自安拉的意愿,他那是没办法,大伙都没饭吃了,只能去打劫。但在古代缺乏科学常识的情况下,这样的语言是非常有力量的。  但放在现代,我们都知道,信不信上帝与是否死亡并不关联,打劫也是非法的,即使在伊斯兰国家也一样。  我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三条。  1.两个宗教基本内涵都是劝人向善。  2.两个宗教的经典中都有非理性非人性非科学的东西,都有不符合现代社会基本常识和价值观的东西。但我们要明白经典中出现这些东西的原因。  3.某些人以经典中某些句话为依据,继而宣称代表某个宗教行疯狂之事,那么这些人不过是些罪犯,而相信他们说法的人,则又被他们蒙蔽。
  再过10天,英国就要公投决定是否留在欧盟。女教徒显然是个脱欧派。作为外人,我希望这个世界保持多样性,别整的哪和哪都一样,那世界就变得无趣了。  6月23日那天,我会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届时我将在大马的阳光下听到来自大不列颠的消息。  英国是否脱欧与坛子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在看场大戏。我只是感叹几百年前那么进取,在世界上到处都有殖民地的英国,现在已变的如此保守了。国力使然!大不列颠已不复往日的雄风气概,只想着关起门过自己安稳的小日子。  想当年,日不落帝国啊,英国人怕过谁?不怕法国人,不怕西班牙人,不怕美洲人,更不怕穆斯林。以当时英国的强盛,它不担心任何人威胁它的安全。积极参与世界事物是英国当年强大的前提,世界上所有的事都是英国人的事,这就是当时英国人的观点。但现在再看,一切都变了。英国人担心别人威胁它的安全,也担心别人抢走它的饭碗,这哪有豪强的影子,完全就是个小土财主啊。我读英国历史,英国人不是给我这样的印象,难道是我读书的方式不对?  很难预料英国脱欧对英国的长远影响。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离开欧盟后,英国的地位会再次下降,国际影响力会再次滑落。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瑞士也没啥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但瑞士人过得很好。
  我讲个故事,让大家了解几百年前英国人的自信。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我简单介绍一下光荣革命的经过以及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我在讲基督教历史的时候曾降到过被奥利弗·克伦威尔新军处死的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家族,他的祖母是苏格兰国王玛丽,玛丽被英格兰国王伊丽莎白一世处死,但玛丽的儿子詹姆斯后来即位成为英格兰国王,史称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就是詹姆斯一世的儿子。  查理一世被杀死后,他的儿子,也叫查理,流亡到法国,后来又复辟,成为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的弟弟叫詹姆斯,查理二世死后,其弟詹姆斯即位,史称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他同时也是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  由于詹姆斯二世是一个鉴定的天主教徒,同时他的男性后裔也是天主教徒,因此英国贵族就将他们全部驱逐出英国,选了他的两个信奉新教的女儿即位。大女儿叫玛丽,玛丽的丈夫是荷兰执政威廉,威廉更是一个坚定的新教达尔文宗信徒。因此最先继承詹姆斯二世权利的就是这一对夫妇,他们夫妻二人是英格兰的共治国王。而在实际上,是荷兰人威廉成为英国最实际的君主。  这场由英国贵族驱逐天主教国王,迎来新教国王的历程就被称为“光荣革命”。  威廉和玛丽夫妇没有后代,在他们死后,玛丽的妹妹安妮就成为英格兰国王。正是在安妮任上,苏格兰取消了议会,两国议会合二唯一,英格兰和苏格兰从那个时候起被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  安妮有个儿子,但这个儿子死得早。为避免王位落到天主教手中,英国议会在1701年通过了一个法案,即1701嗣位法。根据这个法案,之前排位在前50名的王位继承人都被剥夺了继承权,议会将王位给了一位詹姆斯一世的外岁女索菲亚的后代,而此人原本的排名在第51位。这个人就是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乔治。乔治得到这个王位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是一个新教徒。  这个乔治就是英国国王乔治一世。而乔治一世在他担任英国国王期间几乎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德国人。乔治一世结束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开创了汉诺威王朝。  就是说,1714年,英国人主动将王位交给了一个德国人。  接着是汉诺威王朝对英国的统治,这个王朝的末代君主是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维多利亚去世后,他的儿子爱德华即位,史称爱德华七世。由于爱德华跟他父亲的姓氏,即萨克森-科堡-哥达,因此到这个时候汉诺威王朝结束,萨克森-科堡-哥达开始统治英国。  那么爱德华的父亲(名字叫艾伯特)又来自哪里呢?其实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也来自德国。  英国王室直到今天都是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只不过王朝的名字之前太过德国化,后来才被改名为“温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英国在最强盛的时候,包括顶峰时期的维多利亚时代,都是由一个德国家族统治领导的。但英国人有这个自信,即使国王是德国人,他们始终代表英国的利益,并能领导这个国家走向强盛。  那个时期英国人的胸襟实在叫人感叹。
  天涯高手如云,中国民间藏龙卧虎。顶楼主!
  脱欧这件事如果放到几百年前,是一件不可能引发英国人讨论的事。  历史上英国人狼性十足,它在只有300万人口的时候就敢和1500万人口的法国打百年战争,而且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吊打法国人。如果那时候欧洲有一个类似现代欧盟的这样一个组织,英国人唯一要做的就是争夺它的领导权,将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此会不惜和任何国家开战。它根本想都不会想着要退出,它会把这个组织当做一个平台,去控制其他国家,去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哪个国家不想参加组织,英国还会用枪炮逼迫这个国家加入组织。  历史上英国人是抢别人的肉然后又赏别人肉汤的人,那时候没有人能抢他的饭碗。被人抢饭碗从来不是豪强担心的事,豪强操心的是怎么样多抢别人的饭碗。历史上英国人就是这样的豪强。  但现代的英国已没有了豪强的气概心胸。他反感欧盟,因此选择退出;他恐惧穆斯林,因此选择关闭大门。但这些选项在几百年前都不是英国人的选项。那时候的英国人是狼,是要进攻的。  英国人的狼性自19世纪末期实行“光荣孤立”政策后就逐渐泯灭了。这个政策的出笼表明从那个时候起,英国的精英阶层趋于守成。  脱欧在今天的英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也表明整个英国国民失去了狼性。外面一团糟,OK,我关上大门过自己的日子。历史上咄咄逼人的大英帝国不复存在。  英国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在于它当初改变世界的雄心和实力。外面一团糟,OK,那正是我显露身手的时候,我用基督教,我用文明也用枪炮,我用科技,我用工业品去改变外面的世界。这样强大且负有自信的英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我认为,无论脱欧是否成功,英国都已经失去了它改变世界的雄心,而这种雄心壮志才是英国曾经伟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楼主哥那个前天(13号)中国正式申请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请问您有啥高见和想法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政府和人民怎样和这些新移民和平相处,共求发展呢?
  如果这些新移民需要再学习,再培训,然后全国人民还得为他们的再学习再培训不劳动就得食买单,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工作,直接吃低保,您又是怎样看呢?
  如果这些新移民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今天强奸妇女,明天公共场所整个人肉炸弹,后天再来个其他骚乱。。。您又怎么看呢?
  额,妹子我已经想好了如何解决国际难民的事情,只等国际移民组织采纳和完善我的方法。
  相信说出来,很多人都会点赞的~~~坐等看楼主哥的方法。。。看来能不能神同步~~~
  刚看到第二页,高山仰止一下——正好活动活动颈椎。
  @真伟粉丝
17:15:12  谢谢各位,另致抱歉。太懒了,事情一忙,就没心机写东西了。  赛同学能一下看完6季,也是蛮幸福的,我将前面很多东西都忘了。现在电视剧拍到的地方不知道是否跟从马丁的原著,因为书还没出到这里。  很多我们原本以为是主角的人都死了,马丁是写故事的,不是围绕这某个人写的,因此所有角色都可能死。  大麻雀和王室的斗争自然是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和王权之间的斗争,在书中大麻雀是个反派,但马丁并没有完全否......  -----------------------------  LZ:沙特王子回复记者的回答偶是看了,回答得很机智,记者也是明知故问的,西方世界总有高人一等的派头,所以也给了人下套的机会。。。
  又一次被楼主的慷慨激昂感动哭了,你们都别劝我,让我的眼泪飞一会,那个小啥啥,请递个纸巾过来。  老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一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时代里,楼主你的大英雄大豪杰的大国观念已经大大的落伍了。就像美人的容貌不会永远的倾城倾国,你羡慕李家的玉环美名万代传扬,你不知道还有一个真相是,小杨同志她死得早,在人老珠黄不值俩钱之前就香消魄散了。  同理,英国已经过了那个浪尖上的年代,在世界舞台上当leader秀风骚,只能让世界人民看清聚光灯下涂抹厚粉的老脸下的折子,曾经美过风骚过这就足够了,一个优雅的英国老妇为毛要和小毛头小鲜肉抢风头?大英帝国已经有过辉煌,现在我们就让英国回归,过下平静安详的生活不好吗?把舞台让出去,给你空间让你们秀,不更彰显英国人的大气和优雅吗?  曾经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回归到现在的小桥流水人家,你说老百姓生活在哪一个时代的更好更滋润?你盖了世界又怎样?当上大哥又怎样?项羽最后还不是自己割了脖子?希特勒最后还不是自己把自己烧死?说实话,就过日子的舒服劲,那个能比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者说了,世界风云变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风水已经转到别人家门口,和人家挣什么风吃什么醋好什么强,拼着老命去争强,最可能的是把自己最后的一点家底也亏进去,就像那些股市大佬,做多有道德风险,做空有政治风险,不做不会死呀。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翠花,上酸菜。
  现在的欧盟的形势是左的可怕,权力扩张的可怕,欧盟就象一个正在疯狂成长的怪兽,把立法权、经济权、行政权等权力统统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现在还正在建立军队,完全可以预见得到,二三十年后,欧盟可以成长成一个被小集团控制的独裁国家,到那时再想脱欧就晚了,因为以一英省之力,和一个国家对抗,会被打个落花流水的。  这次英国脱欧,希望能带动其他国家也脱欧,欧盟已死,死在他自己的自大官僚权力贪婪上,英国人永远会对跑在笼子外面的权力保持警惕,这种不受限制的权力随时会变成大老虎,吃死人民。  还有,由于欧盟的主席议长等职都是小集团指定的人选,我们没有选举权,这样,如果小集团被操控,整出一个疯狂的领导人,就像一个疯了的飞行员,开着飞机去撞山,那我们不就惨了?  这些天,我看了很多留欧脱欧的辩论会,留欧派的经济恐吓说,说脱欧就是死路一条什么的,吓唬谁哪?二战后一堆废墟英国人都能站起来,更何况现在比二战后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奥巴马也说留欧,否则怎么怎么地,吓唬谁哪?英国人怎么回答:BUG OFF!!!
  当今世界,左的可怕,政治正确成了一个没人敢碰的底线,而且这个线越来越高越来越左;可世界又有一个自然的平衡机制,有左就有右,有极左就会产生极右。  川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这极左势力下的必然,否则这世界就会失衡。  同样,欧盟在左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当时组建时的初衷,本来一个经济共同体,经过这二十年的扩张,把别国的主权----立法司法行政议会经济管理大部分都给剥夺了,用屁股想一想这都不对劲:你家的家产家事由小区物业说了算,这对劲儿吗?  脱欧是把欧盟从极左的路子上往回拉一拉,给那些极左的领导人比如默克尔一巴掌,说你醒醒吧,别做大强国梦了,人要学会与时共进,刻舟求剑是万万要不得的,会翻车的,往大一统路上走的拿波伦翻了,希特勒翻了,苏联翻了,欧盟也会翻的。  在左右争斗中,我们老百姓要明白中间是正道;就象司机开车,左右打舵摇摆是为了中间。警惕极左和极右,因为世界大乱的时代都是在极端的年代。
  这个世界不太平,因为大家各走极端,老穆走极端,小基也走极端;老穆的极端是武力再造辉煌的伊斯兰世界,小基的极端是你有刀枪我有一腔热血和爱。  俩人都病的不轻。  以身饲虎的那是佛,小基自己把肉身都喂老虎了,你以为自己成佛了,可基督教里没有成佛这一说呀?  沙特外长真是帅,不张不驰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厉声呵斥象玩太极,把对手的掌力化为无形,此乃高手。  不过,3k党那里能和IS做对比?3K党的境界比IS不知道低出去多少倍,3K党不过一地方小黑帮,我不知道说3K党是基督教徒的说法从何而来,十字架能说明他们信耶稣吗?那我拿着一本可兰经是不是我就是穆斯林了?我挂着一串佛珠,代表我就是佛教徒了?  IS信奉安拉,是穆斯林,这是一定的,只不过他们是极端穆斯林,这一点不用怀疑,他们去杀人是为了他们的信仰不是为了金钱和安逸的生活,这一点也是肯定的,毋庸置疑的。  外长把人家心目中的英雄烈士轻描淡写的和3K党一比,说他们不是穆斯林,让那些献身了的极端分子心中如何想?  我靠,白白的当了把炮灰,不但没能上天堂和七十二处女厮混,这回连个穆斯林都当不成了,情何以堪啊!
  先回复版主妹子。  关于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移民组织。我的看法是中国根本就没打算接收来自任何一个国家的大批量移民。这个组织本身没有任何规章制度强制要求成员国必须接受移民,也没有强制要求缴纳的会员费,它只是要求成员国参与与移民有关的国际事务。不过中国有义务接收中国在其他国家的非法移民。也就是说从中国非法移民到其他国家的华人,中国在加入这个组织后就必须接收他们。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这样一个国际组织?我的看法是,中国在世界上有几千万移民,国际移民组织是一个专门关注移民问题的合法且有声誉的国际组织,而且它又不会给中国带来额外负担(除非某个国家大量遣返来自中国的移民),所以,为什么不加入?能进入并插手一个国际组织是任何一个大国都想做的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移民中国,中国可以说是移民最困难的国家之一。不少黑人生活在中国,但他们根本没想过中国政府会给他们中国公民身份。即使是来自西方富裕国家的人申请中国国籍,也比中国人申请美国国籍难得多。这么多年来能成功申请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数量微不足道。  所以我对版主这个问题的回复就是:根本就不会有移民,何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问题?  不过,我理解版主可能是想问我欧洲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我说的是合法移民,即拿到身份的那些移民。对移民进行培训,给予移民相当丰厚的福利,以至于不少移民不干活都可以过得不错。这是欧洲出现的问题,中国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中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理由,不需要我多讲,每一个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明白。  至于欧洲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修改他们的法律。因为移民得到的这些福利是在法律下得到的,也只能通过改变法律来制止懒移民的这类行为。  但有一点,欧洲的福利是欧洲本国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长期斗争争取来的。按法律上来说,一个穷移民和一个穷法国土著,在公民身份上是完全一样的。取消一个既穷且懒的移民的福利,也就意味着取消同样一个既穷且懒的法国土著的福利。  可你在法国试试取消穷人的福利试试,别管他干不干活,别管他是不是土著,都是一件极大风险的事。  同样的情况在意大利,西班牙,英国也是一样。  一个民主国家面对一个关乎大量群体的福利问题,都是一件耗时长久的鏖战,议会可能要为此辩论多年都没有一个结果。  在专制国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发福利还是取消福利几个人开个会就决定了。但民主国家不可能如此,各位海外华人比我更清楚这点。  这就是所谓民主的代价。  所以,我认为版主提到的问题在欧洲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很可能长期都得不到解决。直到什么时候呢?吃福利吃到国内大部分人都忍无可忍了,那时候才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不发福利了,不干活就饿死你。  可现在欧洲还没到这个关口,有人有怨言,但也只是限于发发牢骚。如果怨言更大了,那你就上街游行,你就要求议会修改法律。但在法律被修改之前,那些人要福利,你也是能是看着,他没有做违法的事。另外这里我不谈热爱劳动自食其力这些东西,我只谈他是否合法。
  如果这些新移民得不到他们想要的,今天强奸妇女,明天公共场所整个人肉炸弹,后天再来个其他骚乱。。。您又怎么看呢?  =========================================================  这句话其实还可以这样说,即使得到了想要的福利,也一样会有新移民会犯罪,而且往往新移民的犯罪率还比较高。  你既然允许他移民(再次强调,我说的是合法移民,否则他也没有法律规定的福利),成为你的公民,你就应该衡量他入籍带来的风险。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移民机关必须要做的事。既然他批准他成为你的公民,那他犯罪就自然有法律来惩治他。  如果我问:一个法国土著犯罪,该怎么办?版主应该觉得这不是个问题。  既然一个法国土著犯罪该怎么办不是一个问题,那么一个移民犯罪该怎么办就也就不是个问题。大家都按法律办就可以了。  版主也许会说,新移民犯罪率比法国土著高。那只是个量问题,不是个质的问题。法国土著强奸和新移民强奸有质的区别吗?  我想问的是,同为法国公民,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一个阿拉伯人,一个黄种人,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是一个阿拉伯人强奸,一个阿拉伯人扔炸弹,一个阿拉伯人制造骚乱,而不是说一个法国人做了这些呢?  因为我们在潜意识里还是先民族宗教然后才是公民,这种思维模式一直都没改变过。  你加入英国籍,法国籍,你就是个英国公民,法国公民。这是你唯一的法律身份,你在法律上再没有第二个其他什么身份,穆斯林不是你的法律身份,基督徒同样也不是你的法律身份,你的肤色更不是你的法律身份。  以民族宗教鉴定一个人是我们最朴素直接的思维方式,几千年人类都是这样思维的。但我认为这样的思维要不得。道理我就不讲了。
  女教徒的发言我就不回复太多了,基本上我之前都说过。  我只是纠正一点,3K党可不是小黑帮。  3K党在上个世纪初顶峰时期有400万成员。你们没有看错,是有400万!而当时全美国的人口只有1亿人。关于这一点,大家不需要质疑我,看看有关美国的历史就知道了。  关于3K党是基督教徒的说法来自何处,答案是来自于他们自己。100年前,你当着一个3K党成员说他不是3K党,也许没什么事,但你如果说他不是基督徒,那他几乎可能肯定要烧死你。在历史上3K党就是一个白人极端基督教团体。他们白天一样经常去教堂祷告,只是晚上才穿上印有十字架的只露出眼睛的白袍。绝大部分3K党成员都认为自己是虔诚的基督徒,而且是特别虔诚的那部分。  但这说明什么呢?  我不说其他人,历史上有许多教皇就是人渣中的人渣,你能说教皇不是基督徒吗?但这些人渣能代表基督教吗?
  @真伟粉丝
23:20:55  女教徒的发言我就不回复太多了,基本上我之前都说过。  我只是纠正一点,3K党可不是小黑帮。  3K党在上个世纪初顶峰时期有400万成员。你们没有看错,是有400万!而当时全美国的人口只有1亿人。关于这一点,大家不需要质疑我,看看有关美国的
就知道了。  关于3K党是基督教徒的说法来自何处,答案是来自于他们自己。100年前,你当着一个3K党成员说他不是3K党,也许没什么事,但你如果说他不是基督徒,......  -----------------------------  3K党与各宗教的关系(来自于维基百科)  3K党仇视黑人等有色人种及其白人支持者、天主教徒、犹太人。而焚烧十字架是其最著名的恐吓性标志。  多谢楼主的回复,我特意在维基百科里学习了3K党的历史,这里没有说3K党成员是基督徒,建党开始,也许有基督徒,但那个时候并不那么暴力,是后期分裂出了暴力组织,开始动用私刑,比如一个叫黑军团的,但即使是这样,比起ISIS来,那是小鬼都不如。  我说3K党是黑帮是有根据的,比如美国政府取消三K党,宣布三K党不合法,曾一下子逮捕过三百多个三K党成员,这和对待黑帮成员有什么区别?  三K党的影响比ISIS差的不只十万八千里,三K党连美国的北方都走不过去,更别说走出美国影响世界了;  ISIS不仅走出伊拉克走向叙利亚,还通过土耳其地中海走向了欧洲,特别在这个网络的时代,赞同极端思想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成为IS成员,以独狼的形式对这个世界宣战。ISIS是一个有思想有纲领的组织,他有着庞大的后援,我们害怕留欧不是因为几个ISIS,而是他背后强大的力量。  可以预见得到,如果还有三战,那一定是一场宗教性的血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至少三分之二的人死于战乱,为什么会死得这么多这么惨,因为有核武啊。  自求多福吧诸位,祈祷这场战争不要在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发生。
  那些欧盟非法移民,说实话,帮吧,有政治风险,大到可能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不帮吧,有道德风险,人家已经很难了,那能见死不救呢?  问题是,一个小小的英国,中国的一个省的大小,又有多大的能力面对几百万的非法移民,帮也帮不完呀。  既然小默同志有话在先,说欢迎到她们的德国,那就都留在德国好了,反正德国外长也说了,小穆穆们是来改良他们德国的基因人种的。听到这话,我突然想起来希特勒赖以自豪的高贵血统了,不知道老希同志在地下十八层有知十几二十年后,“高贵血统”全部消失了会怎么想,反正我觉得外长的主意不错,中东人长得还挺帅的,就配种来说,也算是质优了。
  纯粹科普。  3K党最早是由南北战争后的南方退伍老兵组成。那场战争结束的时间是1865年。美国南方是传统的保守地区,在宗教方面尤其如此。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北方取胜,因此在南方种植园的所有黑奴都得以自由。这就是在美国南方而不是北方地区3K党形成的历史背景。  在那个年代,美国南方所有的白人几乎没有例外全部都是基督徒,趋于保守立场对黑人歧视的白人更是自命为虔诚的基督徒。  女教徒提到“3K党仇视黑人等有色人种及其白人支持者、天主教徒、犹太人”,请注意,里面说的是仇视“天主教徒”?为什么不说“仇视基督教徒”?因为在美国,特别是在美国南部,新教才是最主要的基督教派别。原因是最早移民到美国南部的是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新教徒,因此在美国南方,最强大的基督教派别就是浸礼宗,卫斯理宗(循道宗)和长老会。我在之前讲基督教历史的时候,曾介绍过浸礼宗和卫斯理宗,这两个基督教宗派都来自英格兰。特别是浸礼宗,它是美国南部第一大基督教宗派,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如果3K党不是基督徒里的新教徒,那么他们为什么单单要仇视基督教里的天主教徒,而不是仇视全体基督教徒?实际上,在100多年前的美国南部,几乎所有白人男性都是基督教新教教徒。在那个年代,一个南方白人不信仰新教是件极小概率的事。  关于为什么3K党的势力无法到达美国北方地区?我想不需要我回答了。  至于为什么3K党的白袍上印有十字架,而且也经常举着十字架游行,却又要焚烧十字架?据说这来自中世纪苏格兰的一个传统,就是在战争前要焚烧十字架以示号召。这不过是3K党的一个恐吓招数,并不代表他们不信仰耶稣。
  终于有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让气氛变得活跃些了。。。  楼主讲欧洲历史,只是对英国变成今天的样子表示惋惜而已,英女同学大可消消气,那张票还不是牢牢攥在你的手里?谁也抢不去。  解读一下妈妈们的想法:  对我家生计的影响至关重要——我可以尊重任何宗教信仰,也会帮助那些遇到困难陷入困境的人,但你不能扰乱我的生活,不能带来太多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政治正确与否有时并不靠谱,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在搞《纸牌屋》?。。。  所以楼主,历史的、政治的看今天脱欧公投,妈妈们是不买帐的。英国财相想让她们改主意的办法是:脱就加税,去填补300亿英镑的窟窿!  戒贪同学的发言倒是给了一点启示,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控制,移民问题终会把一些地方搞得不可收拾,或者,大概也许,到时候能有一个旗红路正的负责任大国来替欧洲收拾残局?
  英国不过是个弹丸小国,可这个小国带给世界文明许多有益的东西。女教徒提到了“大宪章”,其实英国还有很多东西影响了西方世界甚至全世界。  英国上下议会制度是西方其他国家议会制度的模板,包括中国也参照这个制度有了人大和政协。立法出自议会,这一点被几乎全世界的国家所效仿,而始作俑者就是英国。  政府首脑,我们现在可以叫首相或者总理,英文单词都是prime minister,首相或者总理领导行政机关。世界上第一个冠以prime minister职务的就是一个英国的辉格党人(名字我不记得了,不过时间一定是在乔治三世时代)。  也就是说,议会立法,行政机关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文为什么要离开骑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