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与健康的自我评价关系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08期
浅谈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质量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又引发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一系列的疾病。生命在于运动,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作用。文章首先对健康和体育运动的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继而在此基础上认为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作用分为生理机能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并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坚持性和适量性对健康的重要影响。最后,文章认为选择正确的体育运动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关键,运动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运动项、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不急于求成、积极寻求伴侣结伴锻炼。
【作者单位】:
【分类号】:G80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春林;赵学森;;[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黄世光;蔡德亮;;[J];商;2014年3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哲剑;康健;文振中;;[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李想;;[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年05期
杨春江;刘微;;[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胥爱红;王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秀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汤明新;郭强;阎小妍;郭鹏飞;;[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刘春明;王文丽;马建龙;;[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年01期
赵伟,赵清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马宝国;赵莹;于洪;;[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翟玉喜;;[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年06期
戴勇;[J];体育学刊;2000年04期
贺远龙,刘斌;[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年06期
王文成;刘志敏;黄敏;;[J];医学与社会;2011年06期
徐元玉;周烈;王林;;[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展;[J];财会月刊;2003年20期
江宇,吴翌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张春华;[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蔡衍;叶亚云;;[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吴芳;殷晓旺;;[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钱铭怡;王雨吟;姚萍;张黎黎;聂晶;何仲恺;吴斌;李杰;;[J];体育科学;2007年08期
邵丽;;[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12期
方强;;[J];职业;2008年35期
但菲;冯璐;王琼;;[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郭强;过平江;;[J];浙江体育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芳;殷晓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赵玉红;盖笑松;;[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卢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但菲;冯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卢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刘玉霞;何洁;;[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王深;;[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王咏霞;李文道;王争艳;;[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王卓亮;林钟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宏;[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赵玉红;[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石世祥;[D];西南大学;2009年
朱丽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王佳;[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徐欢;[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刘征;[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赵明明;[D];河南大学;2010年
王超;[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浅议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议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浅议体育教学改革论文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摘要:体育教学改革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打破旧的教育模式建立新评价体系;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开发;合理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 评价体系 心理 社会适应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全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同时也为每一位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开发提供了决好的机会。有许多体育教师都在探索新《标准》发展思路的手段和方法,但是,也会有一些人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标准》的理解上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标准》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归纳了几点,以供专家学者和老师们进行讨论。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流于形式      《标准》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融入了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例如: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安全、营养、保健等,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新课程结构。   《标准》的正确实施就是要真正关注学生健康、锻炼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始终贯穿于课程实施整个过程。目前,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比较严重,体育也不例外。中学体育大部分还以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体育为主。   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时量,甚至牺牲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占为他用,致使满足不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需求。还有的学生为了考取高级学校,明知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行,但还要刻苦练习,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   学校体育教学不单单是通过学生练习,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起到调节学生心理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快乐的,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要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气,使教学改革不流于形式。      二、打破旧的体育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      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榨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着重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侧重于运动技术,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心理、社会适应、学生的创新、不同需求、个别学生的身体体能等诸多方面。   在学生的体育考核中不能做到区别对待,例如,个体差异、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且容易造成差生的心理波动:抑郁、自卑、害怕、沮丧,甚至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同学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标准》的实施对教学做了很多具体的说明,把学生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营造一个师生互相学习、互相观察、互相帮助的体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突出创新教学,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尝试学习;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收集综合社会信息,体育信息,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社会健康问题责任感;发扬民主,鼓励大胆创新,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提高兴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另外,还要建立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评定形式的研究,在评价学生时,除了身体素质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进步的速度等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可以采用体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教师观察、测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综合方法来评定。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学习的潜能,做到师生互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不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特别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中,不要过于统一标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个性差异的,要多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鼓励自主和尝试创新学习,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前进,体验到自己的喜悦,使其增强自信。例如:在课上的准备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活动,并且教师要积极全面参与,做到互动,既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      四、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利用各种因素、手段,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结合教学改革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符合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新大纲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各占50%,其中选修课程分为限选和任选两个部分。新大纲的调整和《标准》的出台,对教学的制定提高了难度,制定的时候,我们要对全体学生进行调查,例如:学生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特长、发育情况、兴趣等等,在计划的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每周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搭配,特别是活动课,活动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自己的活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身机能,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在说一下选修课程,选修教学有较大的灵活性,应根据确定的体育教学内容、本校情况,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选用。在教学计划中还要注重某单个项目的层次性,例:足球在第一层次的教学内容,要以简单的技术、基本战术为重点。要掌握好内容的难易程度,在第一层次里就不能出现难度大的技术和战术。另外,还要注重新兴运动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资源的利用。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要发挥最大能量,注意人力、设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及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设施资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要与多沟通,结合实际,有计划,有步骤配齐体育器材,发挥作用。      五、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且把这一点作为重中之中      体育活动对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独特的作用,并且《标准》把这两个方面都作为了重点来提。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要有意识的创造一些专门的情景,采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发展。   在培养学生心理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自信、意志品质,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了解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并且会运用。在社会适应方面,包括合作、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和责任感等等,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这些能力的迁移,把这些运用到生活、学习之中去,使之终身受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浅议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
论文类别:
论文标签: 论文作者:
上传时间: 11:15:00
代写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体育课程   论文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本文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几个方面的论述,提出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德育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等等内容,两者互相关联,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备课时把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做到胸有成竹
  针对不同的班级、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备课时应把德育教育内容融合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每个环节,在备学生时,要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所上班级的不同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课时计划,把德育教育巧妙地、有机地同教学内容相结合,做到合理安排,成竹在胸,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更要把诸多因素考虑进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有的教师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不仅不备课,反而把备课当成是走过场、走形式、应付学校检查,几年一样,年年一样,有甚者居然把它当成是一种累赘,更谈不上在备课时把德育教育纳入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了。反之,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只要在备课时把德育教育考虑到教学中,在上课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习氛围浓厚,还能使课堂纪律和安全系数得到保障,既能使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快速高效,还能使害怕上课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消除上课畏惧的心理。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就有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学习领域目标中也体现德育方面的目标,即目标和适应目标:第一,使学生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第二,能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第三,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第四、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第五,要使其建立和谐的,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第六,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把德育教学立于其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要在设计的时候首先把德育教育考虑进去,就能获得双赢。
  二、在中,始终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个领域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学生的体力、智力、情感、态度等在内的身体素质得到培育与锻炼。学生通过学习,能锻炼体质,培养智力,增强觉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能充分利用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
  1.在课的开始和准备部分参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的开始和准备部分是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开展队列练习培养学生身体姿势和身体协调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它要求学生在同一口令的指挥下完成相同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2.在基本部分结合教学内容重点渗透德育教育
  基本部分是体育与的重点环节,具有内容具体、教学方法多样、针对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的主心骨。利用该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教师要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在跳高教学中,利用过杆的技术动作,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不断地向新的目标挑战的意志品质。在短跑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利用起跑练习,培养学生果断的性格和敏锐的意志;利用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勇往直前的思想品质;利用学生在体育练习中出现的失败现象,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拼搏进取的精神,让每个学生找回失落的自信心,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就是在学生的心田撒下希望的种子,种上一颗火热的责任心,给学生一个坚强的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集体运动项目中,要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要有为集体负责的理念,这样学生长大成材后才能进一步懂得为民族负责和为国家负责的道理。
  3.在结束部分,对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许多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的结束部分,只是进行简单的小结,就宣布下课,其实利用结束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对整堂课学生出现的思想状况进行点评,加以引导,对突出的个人表现和集体效应,大力提倡,鼓励发扬,再接再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不好的表现,分析原因,探明真相,严厉改正,杜绝不良现象的延续。
  三、在课后,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余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友谊,提高竞技水平,培养思想道德情操的有益补充,体育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训练学生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主义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参加各种比赛中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生在竞赛中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应以集体主义利益为重,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带领学生参加完各种比赛后,要求学生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写出体会或感想,分析原因,找出差距,有待今后改进。这样从小能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重体质、轻德育的教学时代已成为过去,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一个口哨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作为体育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课中严密紧凑,课后严加培育管理,把德育教育矢志不渝地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锻炼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纪律严明、身强体壮、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hi138.com
学科教育论文范文指南
学科教育论文分类
论文格式指南
学科教育论文服务
关于《浅议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与健康课程 》
本论文由胡玉国编写,发布于
> ,本论文有繁体版、英文版两个版本,主题重点研究了。如果您想浅谈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体现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难题,再加上高考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其他学科中素质教育更难实行。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加以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育 重要性
  在当今21世纪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贫穷落后的国家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重要地位,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更强的下一代人,成为几乎每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在我国教育过程中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再到重素质,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执行使现在家庭孩子处在“非常六加一”的状态,所以他们更需要的是素质教育。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和身体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切实加强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体育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要使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就不应忽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体育教育能开启人的心灵,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为他们能够充实地、快乐地拥有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修养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是任何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人的个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素质,也像种子一样,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因此,我们中学体育教育应该给我们的中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
  1、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及其特点
  素质教育是作为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概念提出来的。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我们把它叫做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反对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者所研究探讨的热点,这个过程中有积极的推进,也存在扭曲的理解,时至今日仍是国家教育的重点、社会的热点。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素质”通常有两种层面的解读。《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层面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我们通常认为这是狭义素质解释。而第二个层面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概念,“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也称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这是素质教育中的广义“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主体性。即学生使是素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要从内在的需要出发,挖掘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使其主动的发展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第二是基础性。素质是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产生作用的最主要的和最具迁移作用的品质,因此素质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一个全面的,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又要使学生个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第四是它的成功性。素质是人人必备的,个人的素质又构成了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就必须是成功的教育,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必要的素质,使整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把他们融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以发展,使之内化成学生的品质结构。
  2、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点上的作用尤其明显,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1增强的健康体质,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2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调节大脑中枢神经,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2.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和克服困难的行为相联系的。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并且每前进一步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2.5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3、结论和建议
  (1)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知之甚少,在许多的练习方法上还有问题,如果放之任之。就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的主导在一定范围内还将发挥作用。学生的主体活动应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启发诱导、组织下开展的。学生的主体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教学要引进终身体育的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理想,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青少年学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如何使学生以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姿势去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这是时代赋予体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3)建立完善合理的体育教育机制。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是最终目的。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场变革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新学校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更新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使我国学校体育展现新的风貌。在中学体育课中实行素质教育也是十分可行的。并且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就对我们国家体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关键就是角色的转变,他们肩负着素质教育的执行,因此他们不仅是体育教育者也是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学生的榜样,体育课堂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体育科研者。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H]中国教育学刊,2001
  [2]裴红胜.《素质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研究》[H]西安科技大学,2010
  [3]黄金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2005
  [4]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郭琼珠,李扬.《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福建体育科技)1998、02
  [7]方卫华.《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
  [8]陈萍.《体育与素质教育》《教育评论》1995、06
  [9]《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甘肃教育》1997、03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相关的信息
当前IE内核版本太低,请使用IE9以上的内核版本、360浏览器极速模式、chrome谷歌浏览器或火狐浏览器等访问,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给您带来的不便,还请见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