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骑行川藏线结束后你有哪些感悟

川藏骑行结束后你有哪些感悟? - 知乎41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083分享邀请回答10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杂谈】最近川藏骑行前后对比照片很火啊_骑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32,847贴子:
【杂谈】最近川藏骑行前后对比照片很火啊收藏
也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网友调侃的
人本国际科技服饰J-RACING将相候专业研发制造骑行提供公安系统服饰解决方案诚邀各行业器材供应商加盟合作,为您提供专业的服饰解决方案
川藏骑行现在好火,有好多人就说什么什么川藏已死,不必再骑神马的,不敢苟同~都是出来玩的,何必那么较真。你准备了,你努力了,你上路了。别人第一次骑,别人图新鲜,别人或许到了成都才买车。但那不意味着别人就不能骑这段路。或许他的选择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但,真正走完那条路。才知道,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走在路上都是朋友,能帮上忙就帮,帮不上不要冷嘲热讽,因为终有一天你也会有求于别人。
也不要因为看到别人搭车就鄙视,没必要,因为那是别人的选择,你又何必较真。还有就是,走在路上,开心最重要。尤其川藏线上,我们是出来玩的,不是出来拼命的。父母的担忧应该时刻挂在耳边。
出去玩的,我不否认跟风的多,不过,走那些玩的人多的路也没啥啊,像天安门,每天多少人,不照样没人说是跟风去玩么
好了,把我的前后对比照片也贴出来给大家乐呵乐呵吧。 川藏骑行前一个月
右边的是我,左边的是我超级好基友 这是川藏骑行最后一天 将近拉萨的时候坐在路边吃西瓜这是从拉萨回来两年后的我 哈哈 又恢复了
效果也太明显了
楼主用的什么修复霜?
照片可以P的
苏宁易购综合网上购物商城,全国联保,千城本地快捷配送,可门店自提,货到付款.苏宁易购,支持货到付款,24小时苏宁易购为您提供不间断的优质服务.
今年7月份去拉萨。时间可以嘛?
感觉黑的那张比较有男人味一点,
@买不起的小爱
我之所以选择自行车旅行,是因为它的速度与我心灵接收风景的频率吻合
哪里不是骑行,没必要去西藏。想去看看就去
手指一抖,三分到手,手持酱油,低头猛走,遇贴就回,捞经验就闪
手指一抖,三分到手,手持酱油,低头猛走,遇贴就回,捞经验就闪
如果我也去骑行了,我就发发骑行前后的对比
是真的,不过好像他走的是新藏线,有原帖的
这里也能看到你
我看到的 全是真的 去精品贴翻一下就能找到
管那么多,,反正我是要去骑
登录百度帐号川藏骑行日记——日至6月16日
40030 &&113
& && &从拉萨回来已经两个多月了。& & 终于不再起早赶路了,终于不再爬坡了,终于不再吃顿顿有辣的饭菜了,当肆意放松自己的时候,当一切又回到从前,回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寻常生活的时候,觉得似乎少了点儿什么。是什么?却又一时说不清。& & 闲暇时,发呆时,脑海里时常似电影般闪过川藏路上的一幕幕:新都桥至理塘那一段痛苦不堪的烂路上,海子山垭口遭遇令人窒息的逆风,理塘至巴塘风驰电掣般的下坡路,米拉山最后一次近乎崩溃的爬坡途中,……。是的,是川藏路,是骑行川藏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历程。是的,应该把骑行川藏的经历写出来、记录下来,不为别的,是为自己。当自己年老得不能再四处走动的时候,把它翻出来,戴着老花镜,慢慢地看着,细细地品味着,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 提笔方知落笔难,年老才悔墨水少。“文革”十年,葬送了我们这一代人读书求知的时光。工作后虽然经过速成“补习”,充其量也就是能混碗饭吃的水平。思来想去,还是流水账式的日记体裁好写,一则因为有路上写下的“骑行日记”为基础;二则因为写日记平铺直敍,不需要搜肠刮肚找词抒发感悟。& & 骑行川藏共计22天,其中在理塘休整一天,实际骑行时间21天。凭借常年骑行锻炼的基础和几次长途骑行的经历,川藏行的21天我没有搭车,也没有推车。我为此感到欣慰和庆幸,却并不认为值得炫耀。因为相对那些在川藏路上搭车或推车的,我可能具有比他们更好的体能基础和更多的骑行经验。相反,倒是那些平日很少骑车,从来没有骑过长途,连使用变速的基本骑车技能都不掌握就“冲动”上路,并且一路坚持骑行到拉萨的,让我十分敬佩。看着他们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行车,简陋得不能再简陋行装,我在想:他们凭借的是什么呢?是年轻?不完全是。他们凭借的是毅力,一个骑车人所具有的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毅力。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DSC08564.JPG (532.77 KB, 下载次数: 32)
16:39 上传
DSC08586.JPG (499.5 KB, 下载次数: 29)
16:38 上传
DSC08587.JPG (655.63 KB, 下载次数: 29)
16:39 上传
第一天& && && &5月26日&&晴& &31℃&&微风成都—雅安—天全&&195公里& && &都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却不以为然。闷热的天气、潮湿的环境还有混浊的空气,着实让人不敢恭维。成都的天似乎总是灰蒙蒙的,偶尔能见到本色蓝天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2009年9月和2010年9月曾分别在成都呆了半个月,本是秋高气爽的九月,依然阴雨连绵,即使不下雨,天空也是雾茫茫的一片。近几年成都的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都是“倒数”的:2011年倒数第二,2012年倒数第四。 & &&&在成都住在九龙鼎。那里住的基本都年轻人,六十多岁的老头在里面晃来晃去还真有些扎眼。09年从成都骑至天全,那时是从南三环的紫荆北路出发,码表显示到天全的里程是185公里,而这次从九龙鼎出发到天全的里程是195公里,整整多出了10公里。那一次从成都骑至泸定我用了两天时间,出发前成都的一个QQ好友说至少得三天,并以请吃烤肉作赌注,虽然他输了,烤肉却没吃到。& && &三年前曾经走过的路,依然记得很清楚,甚至记得在哪里曾经停车休息或拍照。路过雅安时,在路边还看到了曾经在这里吃午饭的饭店。那一次我没有进城,后来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在雅安的茶马古道雕塑群留影心里还一直纳闷,这个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呢?一直以为是在城里,为此还对没有进城心存一丝遗憾。这回才知道,原来它就在路边。因为地势较高,又是一个缓下坡,那时可能只顾低头骑车赶路没看见罢了。& &&&晚上七点四十到达天全。天全虽然也是芦山地震的灾区,县城的街面上就搭有上面印着“民政救灾”字样的帐篷,但是傍晚的夜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很热闹,根本看不出受灾的迹象。& &&&今天很热,喝了很多水,光“水费”就花了十多元。
DSC08051.JPG (808.67 KB, 下载次数: 30)
16:40 上传
DSC08052.JPG (798.07 KB, 下载次数: 29)
16:40 上传
DSC08055.JPG (567.94 KB, 下载次数: 27)
16:39 上传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川藏线骑行健康快乐!
LZ的川藏骑行时间正好和我们打算的明年的骑行差不多,哈哈,终于有参考的啦……
天全—二郎山(海拔2170米)—泸定&&102公里& && &早上六点四十五从天全出发。& & 出县城不远见一告示牌,大意是318国道×××公里处发生塌方封路,因为塌方尚未停止,何时抢通不定,过往车辆绕行……,落款时间是日。算了一下塌方至今已近一周,估计应该能通行了。再说,据以往经验,一般的塌方只要人能走,自行车就可以过。09年也是在天全至泸定的这段路上遇到塌方,汽车排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行人、自行车却通行无误,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走了大约十几公里的样子,看到前面聚集了很多人,一道警戒线横在路上。走到跟前被告知:塌方仍在继续,行人也过不去,要过,只能下公路过河经一公里左右的便道绕行。当时一听脑袋就大了:下公路的坡这么陡,背着驮包扛着车爬下再爬上,还要过河,不得累死呀。这时从后面上来两个二十来岁骑车的小伙,听说前面封堵,人家二话没说扛车就下去了。见此,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拆驮包、背包、扛车,踉踉跄跄跟着下山了。陡坡还没有下到一半,前面的两个小伙就不见了踪影,心里感叹:还是年轻好哇。等我走到沟底时,其中有个小伙又返了回来说要帮我扛车。说实话,一个年轻人在路上遇到上了年纪的伸把手帮个忙倒算不了什么,可是人家已经走过去了很远,此前咱也没有与人家打过招呼,现在却主动返回来帮你扛车,这“雪中送炭”般的相助让我好一阵感动。当时自我感觉状态还可以,我谢过他并示意去帮我后面的同伴。就这样,几个人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重新上路。& & 两个小伙是重庆人,初中同班同学,一个是22岁阳光活泼的小杨,一个是23岁沉稳少语的小于。或许是因为年龄上的隔辈差异,或许是被感动,打心眼儿里很喜欢这两个年轻人,冥冥之中甚至感觉我们有缘。果不其然,后来发生的事印证了我的感觉。相互留影话别后,各自继续赶路,两个年轻人先行出发,一眨眼又没了踪影。& & & & 今天早上从天全出发时没有吃饭,本来是打算在路上吃的,因为遇到塌方耽搁,再找到吃饭的地方已经九点多了。天全至二郎山隧道之间是水泥路面。记得三年前路过的时候,路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里还有积水,那一次骑的是公路车,印像很深。现在的水泥路面好像是重新修过的,很平整,一路上坡到隧道口没有怎么太费力。& &下午五点多钟穿过二郎山隧道,在那个长下坡的一个转弯处,远远看见一辆自行车倒立在路边,有两个人在那里鼓捣着。转眼来到跟前,哈!是重庆的小于和小杨!是小于的车扎胎了。那是一辆很“破”的自行车,没有快拆,搞起来很费事,还是在路边人家借来搬手把轮胎拆下来才搞定。帮助小于把车弄好,我们四人一同骑向泸定。第二天早上从泸定出发时再次相遇到折多塘,从那里开始,我们四人结伴,一起吃、住、行再没有分开,一直到拉萨。& & 关于两个年轻人的故事,后面还有很多。回想川藏路的骑行历程,我很感谢两位小兄弟的一路相伴。在拉萨,我对小杨说“从心底里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和小于的陪伴,我真不知道这川藏行会是什么样子。”没想到的,小杨听完后说了句:“我也是。”我愣了一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是什么呢?你懂吗?塌方已经将公路淹没,飞石仍然不时滚落。
DSC08067.JPG (570.29 KB, 下载次数: 25)
19:34 上传
手持警报器,密切观察对面的动静,一有飞石滚落,便摇动警报器报警。
DSC08061.JPG (599.78 KB, 下载次数: 17)
19:37 上传
小杨在帮我的同伴扛车
DSC08066.JPG (596.46 KB, 下载次数: 25)
19:34 上传
DSC08068.JPG (577.22 KB, 下载次数: 17)
19:34 上传
在这里吃的早饭
CAQJSH6F.jpg (106.18 KB, 下载次数: 15)
19:52 上传
平展如新的水泥路
DSC08069.JPG (620.58 KB, 下载次数: 14)
19:35 上传
二郎山的路.JPG (567.36 KB, 下载次数: 16)
19:35 上传
DSC08081.JPG (601 KB, 下载次数: 18)
19:48 上传
DSC08082.JPG (593.19 KB, 下载次数: 16)
19:47 上传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BIKE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川藏骑行结束后你有哪些感悟? - 知乎41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8,083分享邀请回答1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骑行川藏线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请坚持看完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累死累活的,甚至还会遇到生命危险,却还是那么迷恋骑行?下面这个少年的回答,或许可以解答这个疑问。而通篇看完的小编,着实有些泪目。
作为骑行北理的成员之一,我在大一到大二暑假一年间内,跟队或带队骑行了G102北京-哈尔滨、G110北京-包头、G318重庆-成都-拉萨三条长途,总路程近5000km。
在东北骑行,乘奔御风不以疾;在内蒙骑行,看远山落日圆、叹天地苍茫。但跟川藏线相比而言,也只味同爵蜡。
首先进行一个小科普:
川藏线实际上分为川藏南线和川藏北线两条线路,两条线路都从成都出发,从甘孜后分叉,最后到拉萨汇合。大家普遍所指的川藏线,一般都是川藏南线,即G318成都-拉萨段。
本答案根据亲身经历,尽可能详细地谈到川藏线的多种体验,希望能帮助未走过川藏线的朋友大概感受其作为骑行圣地的独特之处。
骑行川藏线有什么特殊的体验:
翻越14座大山的体验——“因为山在那里”
山峰,人类至死不渝的信仰。
从成都到拉萨,途经14座大山,其中4000米以上12座,在这12座中,东达山5008米、米拉山5013米。
从海拔513米的成都开始,骑行者需要反复经历上山、下山这样反复的过程。翻过一座山,从山顶放速到山脚,继续开始翻越下一座。这样反复无论对精神或身体都是很大的考验,除了体能上的折磨,内心的孤独、在困难面前价值观的动摇等等,一切都考验着每一位挑战者的决心。
所以川藏线不好走,每年都有人在川藏线因意外去世,每年有更多的人满怀热情来骑川藏线,最后灰头土脸地推(搭)了一路的车,或原路折返,现在川藏线的搭车越来越方便,有很多专门做骑行者生意的面包车往返在山路里,他们有完善的车载自行车工具、实惠的价格、还有提供载车载人直接到住宿地点吃饭洗澡的一站式服务。
商业化逐步完善的川藏线上,洒满了凋零的热血和信仰。
沿途搭车的骑行者:
扒车上山的骑行者:
*危险行为,请勿效仿
自我安慰的骑行者:
面对山峰,每个人作出的选择并不相同。
对于凭借自己脚力骑行上山的骑行者(徒步者)来说,每到一座山的山顶,看着走过的路蜿蜒蛇行在自己脚下,心中征服的快感与豪情激荡难以自抑。
川藏线的最后一座山——米拉山海拔5013米,而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5020米,一个骑行者大可为自己骄傲,依靠自己身体的力量,从成都平原骑上了和大洋洲最高峰海拔相差无几的高度。
14座大山,实际是一种苦修与历练,一条虔诚者的朝圣之路。
“你翻越的,不仅仅是一座山峰。”
“身在炼狱、眼在天堂”的体验
下面照片都是自己和伙伴拍的,摄影技术、条件有限,也未经过任何后期——折多山边的雪山,当时还有情侣在此观景台拍婚纱照
从折多山放下来,就是放马牧羊的天堂——新都桥
会看到像素分明的蓝天白云,山上写着藏文
会觉得其实放放羊挺好的……
清晨登上高尔寺山,“烟涛微茫信难求”,看着走过的路被踩在脚下,那种快感,至少对我来说,是最高效用的多巴胺
天路骑行——剪子弯山、卡子拉山,在4000米以上公路骑一天,公路栏杆外几乎是垂直的陡壁。
那天,我看着一只苍鹰伫立在公路的栏杆上,突然向悬崖外扑去,直挺挺地向下落了几米,然后有力地扑腾起翅膀,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当时看着那只鹰,我的整个灵魂都感受到一个声音在反复震荡着——“自由、自由、自由……”
看到天越来越近,有骑友感到一丝不安……
业拉山口后面,是久负盛名的怒江72拐,12km坡,下降1500m的海拔,个人感觉下山放自行车,真的很像飞翔的感觉了。我在一个安全坡道任性压弯,结果很开心地飞了出去……冲锋衣蹭破了一点,没甚大事,就是放这种坡感觉实在爽……不摔车卖个萌不开心。
*放坡压弯(不减速或者少减速,倾斜车子过弯)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尝试,生命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
东达山,人生首次体验5000米的海拔,北半球的七月,漫天飘雪
安久拉山垭口边上的一个湖,为了去看她,我的车压了不少牛屎。(Windows桌面既视感?)
然乌县的然乌湖,如同天使的眼轻轻眨动,让人心跳骤停的美。
米堆冰川,人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细细观察一个雪山,仿佛亘古以来未曾改变(我对山真的有特殊的热爱)。
在拉萨边上,依然能拍到这样的风景(对这种高原风景,当时我有点审美疲劳了,只想快点到拉萨)
看到这个路标,当时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在狂奔——“老子终于到拉萨了!!!”
布达拉宫比天安门真的宏伟太多了。
可以拿上50元钞票这么玩一玩。
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
另外因为高原的天空很清澈,所以据说在松多,在云雾不多的晚上,能看见满天繁星,可惜我在松多那天晚上云朵太多,没能看见美丽的夜空。
对于骑行者来说,途中每一米的风景都用自己的单车见证,心灵和肉体的双重磨砺下看到的景色,绝对不是几张照片能展示的。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
体验高原反应、高原天气
在翻过第一座4000米以上的山折多山后,在新都桥有了一点高反,后脑勺昏昏沉沉的,类似感冒后的晕眩感,身体稍微有点乏力。在卡子拉山(4000+米)碰见过来自驾游的一家人,车子停在我自行车边上,问我有没有氧气罐?
我一瞅,后座上一个小孩儿缺氧的已经闭着眼在那儿抽抽,都没有意识了……所以高反还是很需要注意,特别是骑行者,对于第一次上高海拔地区的人,建议把身体锻炼好再来,没有基本的体能还是别惦记骑行川藏线了。抗高反另一个方法是提前吃一些抗高反的药物,例如红景天。
高原天气: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这是写在业拉山上的一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高原天气的特点。
在剪子弯山那天
十分钟前天是这样的:
五分钟前是这样的:
然后就被淋成狗了:
另外有一天我独自脱队先跑了,那天我只是一直保持在队友前10公里骑行,结果我晒了一天太阳,早早到目的地;他们淋了一天雨,最后还碰上了泥石流堵了半天……
所以在高原你会发现,和乌云赛跑这种事情是真正存在的!!
相见·相识的体验
在骑行途中,会收获很多很多相互鼓励和赞美。
每次和徒步者、骑行者伸出大拇指互道加油
每次和路旁热情的藏民们互道“扎西德勒”
每次收到自驾游路人的称赞
是类似这样的一种体验:
正能量爆棚啊有木有!!
1. “加油!妹子”
在爬折多山的时候,当时我看着前方有一个身姿妙曼的女性在骑,速度不快。我便“哈赤哈赤”跟狗一样踩踏板超了上去,潇洒地转头30°并没回头,道一声:“加油!妹子!”
然后继续“哈赤哈赤”地向前蹬,给妹子留下一个伟岸的背影。正想回头看一眼正脸,忽然背后传来爽朗的大笑声:“小伙子,你得叫阿姨!”
2. “扎西德勒”
在前往理塘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道路旁是绵延至天际的草原,牛马在散步,藏居点缀期间,依稀可以看见远方的藏民活动。
我那天心情特别好,我就扯着嗓子对着远方的藏民挥着手大喊:“扎~~~西~~~德~~~勒~~~”
声音传过去,藏民停下手边挤奶、喂马的活儿,对我挥舞双手:“扎~~~西~~~德~~~勒~~~”
3. 藏族小孩儿
藏族的小孩儿有好有坏,有的小孩儿学坏了,就拦路要糖吃,不给糖不放你走,使出拧你的车把,拉拽你的驮包等十八般熊孩子绝活——这算是比较糟糕的体验。
有的小孩儿就很可爱,他对你说“扎西德勒”、“加油”还不够,还冲上来给你推车,推着你的后座向前,显出他很有力的样子。
一个孩子上来推车,其他孩子也会争着上来抢功,推的力气不大,但你也只得使劲蹬两脚踏板表示很受用,另外道几声感谢。
4. 结识驴友
爬折多山时,和一位高考完来骑行的少年相互交谈鼓励;在骑行安久拉山那天,我独自脱队单跑,我一路超车。直到遇上一个哥们,我超他后他必反超我,我们就互相彪起速度来,只是前后骑着,谁也不说话。我们一直前后骑到了午饭的饭点,几乎把所有人甩在了身后。他停下车,我也下车,我们就相互招呼,聊起天来如同老友一般。
他也是大学狗,是自己打工攒钱来川藏线的,我非常佩服他,我们当天并排骑上安久拉山,在山顶合了影,在下山时轮换扛风,当晚住同一家青旅。之后因为行程安排不同第二天也就没有同走;在波密的青旅和一个青藏线进藏,川藏线出藏的骑行者同住,已经骑行一个月有余,感慨他的魄力;
也是在波密,遇到一个搭车的学姐,她也很向往骑行,问了我们好多话,最后留了联系方式,互相道别祝一路顺风;
伴随着我的川藏线之旅,与当地人、户外爱好者沟通,这些积攒下的温情与正能量,回味时是最有风味的佳酿。
远离都市的体验
骑川藏线——
尼玛根本看不见城市啊!!
尼玛穷学生根本不要想独立卫浴了啊!!!
一个破地方宾馆标间要500+啊!!!
赶上北京三环内标准了有木有!!!
骑了几天之后,最大的愿望是吃炸鸡啊!!!
根本吃不到啊!!!
真心感觉自己已经成了被文明抛弃的野人啊!!!
一起骑行的学姐发现标间尼玛比北京还贵,自己不得不睡十一人间后:“靠!!老娘今晚跟十个男人睡觉了啊!!”
1. 住藏居:
前面提到过川藏线的商业化,很多藏民也做起了骑行者的生意,将民居稍微改造,变成了藏居青旅。有些通生意的老板免费用面包车拉骑行者去藏居住,可以直接连车带人拉走,也可以帮你把行李先拉走,你可以骑空车上去。一个床位很便宜,50-80可以拿下,还管早晚餐,一般都有免费的酥油茶喝。
2. 喝酥油茶:
微咸,浓郁,带淡淡的奶香,就我们队伍来说,大部分人喝不惯,除了我觉得还不错。
3. 道班房:
川藏线的道班,是以前修川藏线的工人或解放军住的地方,后来由于骑行者在较长的无人区路段内没有方便的落脚点,道班就应运成了接待骑友的场所。道班虽然条件简陋,但是是最能代表骑行文化的场所。
随着时间推移道班会渐渐消失,但是川藏线上诸多道班(如最著名的119道班)留给骑行者的精神财富永存。我在卡子拉山的158道班(海拔4000米以上)住过一晚,睡得是八人床,无法洗澡,早晚餐是大锅饭。骑行者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在厨房的灶台前取暖,睡前一起说说“梦话”,侃侃妹子,快哉快哉。
4. 没有信号、甚至网络:
川藏线骑行途中一般是没有信号的,但落脚的地方一般都有信号。唯一一次落脚地无信号的体验就是在158道班,我的渣联通没有信号,然后我们发现我们整个小队都是联通……
由于西藏的政治环境比较特殊,我们比较“幸运”的有了另一个特殊的体验——我们去时赶上了达赖喇嘛70大寿,为了防止和谐信息传播,整个甘孜自治州连续断网近一个星期,断网包括没有移动数据、WIFI、有线网络,甚至短信都不能发……与外界联系只能通电话。作为一个现代人被强行断网一个星期,没有微博、微信(完全是上天入地求信号求不得的感觉),那种感觉你造吗!!
拥抱自然的体验
你还会遇上萌萌哒的大眼睛牛
(西藏能见到好多动物根本不知道是谁在养,我们一直在嘀咕西藏是不是土豪很多,草原上漫山遍野的牛羊,那可是好几百万啊!!)
我当时瞅了这只牛半天,她在那儿默默地吃了一个骑行者扔的垃圾袋,咽进了肚子里。我正在琢磨呢,这东西她觉得好吃么,能消化吗?她“呸”一口把垃圾袋原封吐了出来。
还有牛懒洋洋的过马路,汽车、自行车什么的统统靠边让路:
另外我见识了一头驴真的什么都能啃,当时我们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一大一小两头驴走了过来,开始对我的车子的驮包、轮胎、碟刹等各个部件“上下其口”,啃的不亦乐乎、口水满地
险恶路段的体验
通麦大桥——这个桥在2013年断了,一辆大货车和数名骑行者,连人带车直接掉入激流中被卷走……
通麦前的泥泞路段: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湿漉漉的裤腿——涉水路段:
川藏线上几乎每年都有骑友失事的意外发生,除去塌方、断桥等意外的自然因素外,绝大多数事件都是因为下坡过快导致的,所以提醒所有骑友,下坡谨记:慢!慢!慢!
见识各类涂鸦:
川藏线的涂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了,其实这种涂鸦和弹幕功能类似,吐自己的槽,让别人看去吧。
但有的涂鸦性质比较恶劣,除了在重要公共设施(垭口标志)上涂鸦外,有些标明“禁止涂鸦”的青旅内部,墙壁也已经一片狼藉。我个人比较抵制这种行为,一路没在川藏线留下任何“遗产”。
分类了一下,涂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 倾诉型(其中包括million数量级的表白留言……没拍……)
3. 放弃治疗型
这是在一个简陋的室外厕所墙壁上的涂鸦。那个厕所中间木板是空的,下方是翻滚咆哮的大河,排泄物就直接自由落体到江里。
能感受到大风嗖嗖地从洞里往厕所里灌。当时我看着这些留言,笑得尿颤湿一手。
5. “此涂鸦一出,谁与争锋”型
藏传佛教体验
在川藏线路上,驾车/搭车快于单车,单车快于徒步,比徒步更慢的是磕长头的信徒。
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
在大昭寺门外,就地磕长头的信徒连绵不绝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本图来源网络)
每个走上川藏线的人都有自己上路的理由。
对于我来说,单单只是向往远方,向往未知的世界。
如Carter和Edward在埃及的沙漠上俯瞰金字塔时,Edward感叹世界极景莫过于此。
Carter回答:“Wait till you see my mountain.”
山峰在那儿。
所以,关于川藏线的体验,最好的答案就是:
上路吧,世界都在路上。
———— 转自《在路上》,希望给大家带来正能量
————————————————————————
这世间,唯有时光和旅行不可辜负。如果您也认同这一点,
请快乐关注微信公众号:『uudrive』(&—长按复制),一起畅游世界。
小悠个人微信号:『uudrive1』(靠谱文青,旅行、摄影、美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eyonce、Lady Gaga 、Rihanna都是它的粉丝
朱砂自古还有诸多的药用价值和风水讲究。更是坚贞爱情的代表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行川藏线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