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健康儿童智能穿戴设备备在健康领域有哪些应用?有多大的发展潜力?

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人类智能的实质,并试图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956年,John McCarthy(斯坦福AI实验室主任,图灵奖得主,AI之父)组织AI达特茅斯暑期研究项目研讨会,第一次使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正式诞生。  AI经历了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火热、七八十年代寒冬到近几年的爆发式增长。AI的重新兴起,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进展:  1.硬件成本降低,性能更加可靠,感知和声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制造更容易;  2.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搜集大量数据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计算能力、储存能力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  一、AI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应用医药健康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对人工智能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主要基于多方面的客观现实: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成本高、医生培养周期长、误诊率高、疾病谱变化快和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加等等。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医疗机器人、智能影像识别、辅助诊断和药物研发。  1.医疗机器人  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主要是指具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等要素的机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用机器人即使没有驱动系统,也能通过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手术操作。它代替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或做出人类大脑本身无法做到的一些高智能的运算,基于大数据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和预后预测等。  IBM的沃森认知健康系统中的Watson for Oncology是目前世界上癌症治疗领域最先进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由IBM公司与美国肿瘤治疗领域的权威医院——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共同开发,它可以在数秒钟内阅读患者的文字、影像和病历资料,检索上百万已发表的科学文献及上千万页的肿瘤治疗指南等相关资料,从中提炼总结出适合癌症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案。该系统已被Watson Health部署到了许多顶尖的医疗机构,如克利夫兰诊所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提供基于证据的医疗决策系统。2015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研究所确诊一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了急髓白血病,但在经历各种疗法后,效果都不明显。无奈之下,研究所只好求助 IBM Watson,而IBM Watson则通过对比2000万份癌症研究论文,分析了数千个基因突变,最终确诊这位60岁的日本女性患有一种罕见的白血病,并提供了适当的治疗方案。整个过程IBM Watson只用了短短10分钟。  2.智能影像识别  在智能影像识别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图像识别,应用于感知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将影像进行分析,获取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二是深度学习,应用于学习和分析环节,通过大量的影像数据和诊断数据,不断对神经元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促使其掌握诊断能力。作为医生,从CT、核磁共振等图像判断一个非常小的阴影,是肿瘤是炎症还是其他原因,需要丰富临床经验的积累。如果通过大数据,通过智能医疗,就能够迅速得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3.辅助诊断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逐渐普及,通过建立深度学习神经元数学模型,从海量医疗影像诊断数据中挖掘规律,学习和模仿医生的诊断技术,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现已成为发达国家医院不可缺少的医疗组件。谷歌的人工智能算法在乳腺癌诊断上表现出了很高准确度;苹果公司最近收购了Lattice,该公司在开发医疗诊断应用的算法方面具有很强能力。  4.药物开发  开发一种有效的药物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传统的科学方法是科学家首先想出一种假设,然后制药公司测试这个假设,从数十万种化合物中筛选其中可能和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成为潜在的药物,这些潜在的药物还要经过多轮的筛选及漫长的三期临床试验。即使能够进入临床试验,最后能够通过FDA批准的也不到百分之一。在智能药物研发方面,则是将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药物研究,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快速、准确地挖掘和筛选出合适的化合物或生物,达到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的目的。人工智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药物活性、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预测。目前借助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已在心血管药、抗肿瘤药和常见传染病治疗药等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在抗击埃博拉病毒中智能药物研发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人工智能是药物研发的未来  1.人工智能推动药物研发转型升级  AI可应用于药物开发的不同环节,包括锁定致病蛋白质、筛选对蛋白质起作用的药物成分、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预测、构建新型药物分子、筛选生物标志物和研究新型组合疗法等。  药企对AI技术的兴趣主要源于这样一个事实:传统的药物研发耗时耗力,且失败率高,人工智能让药物研发“先假设再验证”的传统模式180度翻转。传统的药物开发是一个不断试验、不断试错的过程,在这种思路下,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要花费12年时间。目前,业界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开发虚拟筛选技术,以取代或增强传统的高通量筛选(HTS)过程,并提高筛选的速度和成功率。  擅长模式识别的人工智能可以从海量的已有和新的基因、代谢及临床信息中筛查筛选,以破解各种疾病背后的复杂生物网络,从而助力适用于特定病人群体的药物,同时引导药企规避很可能会失败的药物。Berg Health的总裁Niven Narain指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实验同传统药物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并不预先作出任何假设。我们决不允许根据人的假设来生成数据。我们根据从病人那里获取的数据来生成假设。”  一种物质变成药物,必须要具备安全性、有效性的特征,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提前预测,则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研发成功率。“许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药物研发失败。”遗传流行病学家Aroon Hingorani说,“然而,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没能针对疾病选择正确的靶标。”Hororani的小组建立了一个将基因信息、蛋白质数据结构和已知药物的作用过程相结合的预测模型。最终,他们获得了将近4500种潜在药物靶标,相比之前预测的可成药人类基因组数量,翻了一倍。然后,两名临床医生梳理出了具有正确形状和化学物质的144种药物。由于这些药物此前已经通过了安全测试,这意味它们可以很快被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对于药物开发商来说,时间就是金钱。  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的助力还包括:发现新药或者老药新用,借助人工智能获知的生物学数据,也能帮助药企更好地确定并招募病人,以参与对他们最可能见效的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或许也能提升新药获监管机构批准的可能性,比如获得美国FDA批准。  2.全球顶尖制药公司都在利用AI改进、简化新药研发过程  近日,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与苏格兰的Exscientia公司达成合作,交易涉及金额约为4300万美元。Exscientia是一家初创公司,主要业务是利用AI进行药物研发指导。双方合作之后,Exscientia将利用其AI药物研发平台为GSK进行10个创新小分子药物疾病的靶点开发,该公司的AI系统只需相当于传统方法四分之一的时间和成本即可完成新药候选。  强生伦敦创新中心与英国的Benevolent AI公司进行了合作,将一些处于试验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转交给了Benevolent AI公司进行开发。Benevolent AI是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公司,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叫做JACS(Judgment Augmented Cognition System,判断加强认知系统)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快更好的开发新药,避免代价高昂的临床试验失败。根据合作协议,BenevolentAI将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来指导临床试验的进行和数据的收集,他们计划最早在2017年中展开2b期临床试验。  Numerate公司成立于2007年,该公司的创新药物设计平台运用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来模拟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物特性,比如靶点结合能力和特异性,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特性,以及毒副作用。这一平台的药物筛选流程会依据特定的药物活性从包含一兆个模拟化合物的化合物库中选出2500万个化合物进行模拟测试。这个过程只需要一周就可以完成,每个模拟化合物的测试成本为0.01美分。化学家会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挑选出最有希望的模拟化合物进行合成和实验。目前该公司的药物研发管道包含治疗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阿兹海默病的候选药物。  除了欧美药企,日本药企也积极面对新科技。日本政府于2016年推出了一个研究联盟,旨在帮助国内数十家公司和机构使用日本K超级计算机,从而提高药物发现效率。日本武田药品工业、富士胶片及盐野义制药等近50家日本企业将参加利用人工智能推进新药开发的项目。在项目中,企业将与理化学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合作,组成100人规模的团队推进开发。东京的Takeda公司与Numerate进行合作,筛选靶标分子,设计和优化化合物,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以及毒性进行建模,为Takeda提供临床试验候选药物。  三、国内AI在医药健康领域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医疗资源缺乏,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并且集中在少数三甲医院,基层和社区的医疗水平和效率都亟待提高。在大力加强专业医疗人才的培养的同时,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创新的解决办法。  AI在医疗诊断方面的应用在国内刚刚起步, AI可以满足高端和低端两个方向:高端是指为三甲医院的专科提供服务,如IBM Watson for Oncology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IBM Watson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国情,它是按照西方的病例训练出来的,我们需要开发自己的肿瘤及其它专科病的AI系统。而“低端”是针对基层全科医生的诊断系统,与专科诊疗系统不同,基层全科医生的诊断系统更注重常见病的诊断治疗,标准临床路径的执行等。  需要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并不一定要解决高大上的问题。如用手机加上人工智能,可以鉴别诊断皮肤癌,其准确度超过了一般的病理医生。在智能机器人方面,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及,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许多可穿戴设备/机械人都需要配置相应的智慧系统,AI大有用武之地。我们知道人类有3万多种疾病,每一种疾病的AI分析软件都可以变成一种成熟的产品,可以说商机无限。  在医疗中实施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会遇到很多众所周知的挑战。第一是缺乏“专业数据库”,而另一个就是设计技术解决方案,并顺利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去。AI领域有句老话“只要有足够的数据,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这句话未必全对,但从侧面说明了数据在AI应用中的重要性。我国的患者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高质量的、干净的,但有高质量完整的临床标注的数据库资源并不多。产品做出来之后如何在医疗系统中落地也是难题,一个医院可能有几十家系统厂商和上百个数据接口。  四、医学人工智能真正落地需要全产业链配合  要真正实现医疗产业的人工智能化,仅靠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这需要依托全产业链包括医疗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的参与和信息化服务商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同时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上,需要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或医学专家的联合攻关,任何单一力量都无法实现产品的推出。但中国依然要快速追赶,中国可以成立国家级的医学人工智能工程中心,由国内在医学、药学、信息技术专业具备一流水平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牵头,吸引大数据应用企业、人工智能开发企业、药品研发企业等共同参与,加速研发更多适用于国人的人工智能医学系统,满足我国医疗领域的应用需求。  博济医药  股票代码:300404
责任编辑:wh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可穿戴设备为移动新的入口,将引领个人局域网的全面升级。可穿戴设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可以使人类脱离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限制,催生新的移动网络入口。目前,依赖于智能手机的移动网络还比较局限,智能手机不但充当联网服务器,还充当输入和输出终端;而可穿戴设备的推出将改变这一状况,今后智能手机仅充当联网服务器,而可穿戴设备将成为移动网络输入和输出终端,可以解放双手,让人们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例如,通过智能手表自动输入人体健康状态和运动状态,通过智能眼镜输出视觉效果极佳的3D画面,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体验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三星可穿戴设备GalaxyGear于日正式登陆中国并与全球同步销售,将引领市场对可穿戴技术百亿美元的市场空间,即将进入爆发期。1)市场研究机构BIIntelligence预测,201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亿台,而2018年将达到3亿台,按平均每台42美元的出货价格计算,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120亿美元;2)市场研究机构ABIResearch的预测,未来5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将进入爆发和普及期,预计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对应销售规模为190亿美元;3)瑞士信贷的预测更为乐观:未来2-3年,可穿戴技术市场规模将由现有30-50亿美元增长至300-500亿美元。
图1:可穿戴设备为产品沿着智能型和便携性两个维度发展的产物
图2:可穿戴设备具有免提、随时开启、警示、环境识别、可拓展等多种特性
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根据iiMedia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
图3: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如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并将数据无线传输至中央处理器(如小型手持式无线装臵等,可在发生异常时发出警告信号),中央处理器再将数据发送至医疗中心,以便医生进行全面、专业、及时的分析和治疗。
图4: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用于检测人体各项生理数据
血糖无创连续监测技术:现有血糖连续监测产品主要通过皮下间质液测量血糖浓度。即利用汗液、唾液等人体渗出液,通过计算血糖浓度与渗出液中葡糖糖浓度的相关性测量血糖。其中,美国Medtronic公司最先推出获得FDA批准的血糖实时连续监测系统(CGM)。该系统由可丢弃式连续血糖检测探头、射频发射器和接收显示器组成。探头可通过细小丝贴在患者腹部(金属丝极其细小,刺入速度极快,无疼痛感),连续工作3天,每10秒对皮下间质液里的葡萄糖浓度进行测量,所得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到接收器上,接收器每5分钟对所得数据进行均值处理,然后将其转换为血糖值储存下来。这种方法每天采集到的信息量是指血测试法的100多倍。另外,由美国Spectrx公司开发的血糖测试仪则是用激光在皮肤角质层上开启一列微孔(也无疼痛感),然后由特制传感器收集间质液并测量分析出血糖值。
血压的无创连续监测技术:1)通过桡动脉脉搏幅值来确定血压值。新加坡健资国际私人有限公司开发的腕表式连续每博血压测量仪就是使用了该方法,其准确性已经得到了ESH和AAMI的临床验证。美国Medwave公司开发的Vasotrac腕式血压测量仪则是通过周期性地在桡动脉上加压和减压来确定血管零负荷状态,并在该状态下通过脉搏波动的幅值中提取的其他参数来确定血压值。该技术不能实现每搏连续测量,且需要专业人员辅导,并在手腕处施加一定压力,因此便利性仍然不高。2)通过脉搏波传速来确定血压值。即利用生物电极和光电传感器来测量脉搏波传速,并利用血压测量金标准对传速与动脉血压关系校准,确定血压值。此外,研究人员还试图将体重及臂长等参数引入计算过程,提高精度。此种传感器的优势是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可在PDA、手机和手表等多种载体上使用。3)通过每搏血容积变化来确定动脉血压值。借助光电传感器测量每搏血容积变化量,通过流体静力学及血容量变化量与经皮压力之间的关系确定平均血压值,该技术还在研发阶段。
血氧的无创连续监测技术:通过红外线测量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全部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是重要的生理参数,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监测意义重大。可以用附着在耳垂、脚趾或手指上的脉冲血氧计测量血氧饱和度。脉冲血氧计测量血氧的原理是:氧合血红蛋白可以允许较多的红光通过并吸收较多的红外光,非氧合血红蛋白则反之,可以允许较多的红外光通过并吸收较多的红光。脉冲血氧计通常附着在使用者的耳垂、脚趾或手指上测量血氧饱和度。美国SPOMedical公司推出的&血氧手表&可在使用者睡眠过程中监视其血氧饱和度,降低睡眠窒息症患者在夜间呼吸阻碍的危险。
本文分享地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第一章中国可视倒车雷达产品基本概...
第一章 单星沥水盆台行业概况
全国咨询热线: 400-666-1917 (7*24小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咨询热线: 400-788-9700 (7*24小时) IPO咨询咨询热线: 400-788-9689(7*24小时)
媒体合作: 5  广告合作: 5  网站合作: 5  传真:
  客服QQ:
  客服电邮:
深圳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红荔路1001号银盛大厦7层(团市委办公大楼)   邮编:518027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简介PPT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s)
发布时间:
知识文档-点击下载
10:3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2.22 MB, 369人喜欢 , 5264人浏览
所需积分: 5 积分
中文版 完整版 PPT
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简介PPT 目录:
1)可穿戴设备的预见
2)可穿戴设备的简介
3)可穿戴设备的阶段与分类
4)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状况
5)存在和潜在的产品
6)综合分析
7)综合分析
10:41 上传
可穿戴设备的智能化,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s
10:41 上传
10:41 上传
可穿戴设备的预见
在许多科幻电影或漫画中,手表被演绎成千奇百怪的功能,如地理定位、呼叫联络、变声工具、测血压仪、武器……无疑智能手表被人们赋予了无限的想象与憧憬,或许有一天会有公益广告发出提醒“请小心那些戴手表的家伙”。在《007系列:择日再死》中戒指上有一个按钮,可以弄碎玻璃。看过好莱坞大片《碟中谍4》/《碟中谍:幽灵协议》的人们应该会对电影中芯片隐形眼镜印象深刻,不易被发现但却支持拍照、面部识别等功能,能将佩戴者看到的信息联网传递至后台信息中心,能够获取目标任务的相貌特征及相关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中的这些 智能化的穿戴设备 将不再是幻想,有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实现,而有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实现。
10:41 上传
可穿戴设备的简介
说到可穿戴设备,那么,什么是可穿戴设备呢?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智能可穿戴式设备有哪些特征?
1.操作时人可自由移动
2.无需用手进行操作
3.有传感器 4.易引起人注意
5. 永不掉线
10:41 上传
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解放自己的劳力以做更多的事情,更加便利的生活。
10:41 上传
阶段及分类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年以前,我们称之为尝试阶段;第二阶段为2002年到2012年之间,我们称之为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为2012年以后,我们称之为飞跃阶段。细数目前已经问世和即将问世的可穿戴设备,基本包括四大类:
1.运动和健康辅助的Jawbone Up、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国内的咕咚手环、大麦计步器等
2.可以不依附于智能手机的独立智能设备iWatch,以及即将面世的果壳智能手表
3.作为互联网辅助产品的Google Glass、百度Eye类产品
4.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体感设备MYO等。
10:41 上传
之前 ● Before (~2002) 第一台智能可穿戴式设备
10:41 上传
之前 ● Before (~2002) Xybernaut, ViA
10:41 上传
现在 ● Now () 可独立运行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
10:41 上传
未来 ● Future (2013~) Google Glass
1.Google Calendar查询并增加日程; 2.Google Maps指路; 3.Google+进行好友互动; 4.Google Now查询时间,查询天气; 5.Google+信息流发送和接收; 6.拍照和摄影; 7.Google+ Hangouts视频聊天; 8.音乐播放; 9.Google搜索; 10.Google Latitude位置签到等。
10:41 上传
未来 ● Future (2013~) Apple and Samsung
10:41 上传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状况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在其报告中认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除了谷歌、苹果和三星之外,宏碁、英特尔、微软、LG都有望试水这一领域。据其预测,今年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而明年这一数值将增长近一倍至15亿美元,到2017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00万件增至7000万件。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预计更为乐观,认为2016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也有文章指出,到2018年,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
10:41 上传
从目前发展态势上来看,市场即将临近引爆点。预计2016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将达到100亿美元,中国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市场之一,预计未来三年将实现35%年复合增长率。从电子终端演进趋势上来看,智能手机已步入成熟期,厂商陷入了硬件参数的比拼之中,产品形态和功能并未有颠覆性的创新。而作为新兴的智能穿戴设备,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并且符合用户“高便携性”的需求,极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电子终端产品。被誉为“互联网女皇”的资深专家玛丽•米克(Mary Meeker)在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也强调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增长潜力,并认为它会成为下一个热门领域。
在可预见的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将用于办公、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这也令这市场看起来更加诱人。 过去,那些可以穿在身上的智能设备,只能在电影中才能看到。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电影中的情节正在变为现实。 从谷歌眼镜,到乐源fashioncomm、苹果iWatch再到三星Galaxy Gear,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可穿戴智能设备,而相关企业也将出现爆炸式增长。 对于用户来说,尽管这些智能设备的功能还无法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媲美,但类似于眼镜、手表、腕带等可以解放双手的智能小物件,依然充满了吸引力。 对于大型跨国企业来说,这些智能设备能够让管理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全球各个分支最及时的信息反馈。 在可预见的未来,可穿戴智能设备将用于办公、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这也令这市场看起来更加诱人。
10:41 上传
智能穿戴发展状况。
1、谷歌、苹果、三星、微软、索尼、奥林巴斯等诸多科技公司争相加入到可穿戴设备行业,在这个全新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技术进步和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智能穿戴设备种类逐渐丰富,穿戴式智能设备已经从概念走向商用化,谷歌眼镜、苹果手表、三星智能腕表、耐克的燃料腕带、传感器智能服、太阳能充电背包等穿戴式智能设备大量涌现,智能穿戴技术已经渗透到健身、医疗、娱乐、安全、财务等众多领域。
3、当前产品的用户体验不尽人意。 8月14日,在2013互联网大会中,小米科技CEO雷军表示“使用过很多智能穿戴设备,光手环就试用过10个以上,以及谷歌眼镜。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抱着很大好奇心,然而仔细研究过后,对实际的体验效果比较失望。”,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整个产业链还未真正成熟,真正大规模使用还要假以时日。
10:41 上传
智能穿戴市场预测
国际著名调查机构Visiongain指出,未来5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发展,将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一样,引领相关科技企业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这些企业的收入前景也非常乐观。
10:41 上传
存在和潜在的产品
可穿戴设备主要可以分为几类:头戴设备、服饰设备、腕带设备、手持设备、腰部设备、下肢设备等。
10:41 上传
例如,如果用户对着谷歌眼镜的麦克风说“好了,眼镜”,一个菜单即在用户右眼上方的屏幕上出现,显示多个图标,让你拍照片、录像、使用谷歌地图或打电话。智能手机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辨明方向GPS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10:41 上传
工业设计师JC Karich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出了一款低音响高科技HIFI耳机,包括两个耳部,扬声器部分、头带和2扩展频段都采用3D打印出来。设计师表示,这款产品如果用于手机或者其他便携设备,音质非常不错。感兴趣的用户还可以在网上下载开源的文件制作一模一样的产品。
10:41 上传
Google公司推出了他们的”project glass”谷歌眼镜计划一一这款眼镜具有和只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这一产品将于2月27日向少数测试人员发售,谷歌同时还推出了一部新的介绍视频,该视频展示了用户在使用谷歌眼镜时如何显示互动以及服务情况。
10:41 上传
第三代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这两款产品都能同智能手机联动,其中高配版T3W还支持WirelessHD功能。通过把这两款产品佩戴在头部,眼镜看前方的透镜,眼前便会呈现像电影院一般大小(750英寸)的虚拟大屏幕。这时候只需利用MHL或HDM连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便能直接显示手机中的游戏或者电影画面,从而轻松打造个人移动影院和游戏中心。 而T3W甚至可以直接与蓝光机和游戏机进行无线连接,让后两者的影像和声音经由非压缩方式无线传输到显示器中。由于无线的传输范围为7米左右,因此用户可以戴着T3W在一定范围内走动,并且画质和音质基本不会有损失。
10:42 上传
很多人都注重血液、饮食和运动等研究,但却没有人注意到呼吸,然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病人呼吸都有点问题。而一直致力于“呼吸声学”研究的BreathResearch公司,希望推出一个呼吸监测智能手机耳机改善人们身体健康。
10:42 上传
由德国设计事务所yesign 设计的风暴眼手表,不同于传统手表用分针和时针来指示时间,这款手表利用LED技术点亮表的外圈,用光电来指示时间。颜色采用全黑,中心被挖空,形状和卵石相似,内部安装了电池,配备耐用的橡胶表带。
10:42 上传
由多伦多Bionym 公司设计的Nymi心跳密码腕带,它能够将你的心跳当做密码。它使用了一枚心电传感器对用户的心率进行监测,一旦你的心跳跳动频率和设备的吻合,就可以直接靠近相关设备进行登录。它同时还内置了距离和动作传感器,以带来一些基本的手势控制。在宣传视频当中,Bionym展望了自己这款产品在未来的应用范围,比如用户走近汽车时车门会自动打开,电子设备能够自动登录,挥动手臂进行移动支付等等。
10:42 上传
James Ivaldi给我们带来了一款iWatch概念设计,手镯形状,带有柔性双屏,其中较大屏幕用于显示应用图标以及其它iOS功能,另一个较小的屏幕则显示时钟。机身两侧以及腕带上,分别有音量加减键、电源开关键、数据接口。用户按下设备上”iWatch”键即可解锁。腕带是可活动,用户可以按拉打开腕带,方便戴上或者取下iWatch。
10:42 上传
智能手镯(EMBRACE+),能够通过蓝牙使其与iPhone和Android匹配连接,连接后当手机上有任何短信息、电话或者其他信息发送到时,EMBRACE+智能手环都将以不同的颜色进行闪烁提示,这样你就将不再错过任何信息和电话,避免了个人损失。 你还可以在iPhone或者Android设备上安装EMBRACE+的专属应用,这样你就可以对手环的进行颜色上的调整,玩出自己的个性,并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提示设定不同的颜色。目前这款手镯正在kickstarter网站上募资生产,49美金。
10:42 上传
Subway LCD watch是由Peter Fletcher设计的一款LCD手表,其灵感来自地铁线路图。腕表上面随机显示数字,按下按钮时,屏幕上就会出现一条线,将对应的数字连接,从而读取时间或日期。
10:42 上传
智能手表已经成为最近可穿戴设备热门话题,现在谁早上市,就可以争得一席,三星智能手表Galaxy Gear将于9月4日在德国柏林发布,iWatch也在蠢蠢欲动。最近市场上很快又将迎来一款新的智能手表了:“独立”智能手表的Neptune Pine日前宣布开始预订,售价为335美元起(约合人民币2050元)。Neptune Pine内置了sim卡槽,能够支持完整的2G和3G连接(目前还不支持4G)。
10:42 上传
Pebble是一款全面制定化的智能手表,它可以通过蓝牙技术与iPhone或者安卓移动设备相连,功能相当丰富,可以充当GPS定位器,亦可以作为音乐播放器。此外,它还可以接打电话、收发邮件、收发短信、日历提示、接收Facebook、天气以及推文信息。预售价150美元。
10:42 上传
用户可以在官网上进行数据承载、展示,并可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分享。当处于运动模式时,该手环能24小时记录佩戴者的活动情况,以里程、步数和卡路里为单位,令佩戴者明晰一整天内,运动了多少距离,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为热衷减肥和运动的用户提供了实时监测服务。切换至睡眠模式时,除了能监测睡眠质量,手环还将根据使用者睡眠深浅状态,在应该叫醒的时间段中的浅睡状态下通过震动来唤醒佩戴者。
10:42 上传
10:42 上传
美国设计师布莱恩·塞拉(Bryan Cera)设计了一款手套手机——Glove One,你可以像戴手套一样让它与手紧密贴合,其需要拨号的时候,只需在关节连接处的数字键上按下即可。最酷的是,当你打电话的时候,只要保持大拇指和小指伸直,其余手指弯曲的姿势即可,非常像小朋友玩游戏时的动作。
10:42 上传
可以追踪记录佩戴者的走路、跑步数据,外加设备防水特性,追踪骑自行车和游泳运动都不成问题。使用方式:这套衣服内置数百个LED灯,可以自行定制色彩和照明方式,还可以直接通过USB接口充电。
10:42 上传
有了这款太阳能比基尼,美女么在海滩上展示曼妙身姿的同时还可以为环保事业做一份贡献。一边享受这日光浴,一边还可以给MP3、手机等随身设备充电。更棒的是,这件比基尼泳衣还内置有冷却器,通过吸收的太阳能为冷却器宫殿,在炎炎夏日下享受冰凉的可乐感觉一定不错。
10:42 上传
可穿戴式传感器市场似乎一直在扩张市场,一款新的配有传感器的T恤以及其配套装置目前正在加拿大研发。Hexoskin系统分析用户运动时呼吸以及心脏运动,然后通过智能手机将数据传递给一个联机账户。它还旨在让那些需要管理团队的体育专业人士生活更轻松。 T恤的组件是可机洗并且是防水的,可以穿在任何类型的运动服里面。采用了高科技,透气的意大利纺织物设计来保持水分以及热量调节。传感器被放置远离胸口的区域,因此用户可以安全的进行运动。
10:42 上传
Lumoback是一款可以改善佩戴者坐姿的智能腰带,当用户坐姿不当时Lumoback便会震动以示警示。Lumoback与手机上的APP应用无线连接,可实时记录佩戴者的坐姿和日常活动状况。售价149美元,支持苹果的iPhone 4S、5、iPad以及iPod touch平台。
10:42 上传
Google在sxsw大会上发布了一款新的概念产品:会说话的鞋(Talking Shoe),在鞋舌部分覆盖了一个巨大的圆锥扬声器和一个存储了大约250个短语的小型芯片,并内置有计步器、陀螺仪、压力感应器、蓝牙芯片等,可以收集鞋子的运动信息并发出诙谐的语音。除此之外,这款鞋能通过蓝牙跟收集App相连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个性化设置,让鞋子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10:42 上传
ACUWAKE sock是由Aakanksha Rajhans设计的足底按摩闹钟,它就是一个安装了微型振动器的脚套,可以通过自带的显示屏设定闹铃,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进行设置。到后会以震动的方式对足底穴位进行按摩,从而唤醒你。成双成对的智能袜使用方式:首先要用配套的Blacksocks应用将袜子配对。之后,如果找不到其中一只袜子了,只需要挥动名为Sock Sorter的无线定位器,即可通过RFID芯片确定另外一只袜子的方位。
10:42 上传
国际著名调查机构Visiongain指出,未来5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的发展,将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一样,引领相关科技企业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这些企业的收入前景也非常乐观。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在其报告中认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除了谷歌、乐源、苹果和三星之外,宏碁、英特尔、微软、LG都有望试水这一领域。据其预测,今年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而明年这一数值将增长近一倍至15亿美元,到2017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00万件增至7000万件。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预计更为乐观,认为2016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也有文章指出,到2018年,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
10:42 上传
智能穿戴设备影响最大的技术行业
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兴起将为交互技术提供商、元件供应商,以及紧捉新机会的其它厂商带来全新商机。 微型投影:在增强现实技术中,微型投影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Google Glass中,微型投影仪先是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 柔性屏幕:在2012年的CES大展上,三星、LG、英特尔等公司纷纷推出柔性屏幕产品,随着可穿戴设备研发生产进程的加快,柔性屏幕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大。语音技术:相较眼球识别和手势识别而言,语音交互技术能够表达的语义更加丰富、使用更加便捷、技术也更加成熟。随着Google Glass等一系列可穿戴计算设备不断地强化人们对语音技术的认知,语音交互未来将成为人机交互的主流方式。同时这些技术的创新也将极大地促进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10:42 上传
价格昂贵:Google Glass售价高达1500美元;Nike+ FuelBand SE售价为149美元;阿迪达斯即将推出的安卓系统智能手表售价399美元。电池续航时间短:普通的智能手表电池使用时间在24小时左右,如果开启更多功能耗电量会增加,这样使用者不得不每天充两次电才能正常使用。不能独立使用或功能不全:很多智能手表的功能需要搭载手机才能够使用,消费者不禁要问:那还用它做什么?
电池技术亟待升级
1.电池微型化技术仍很欠缺
2.在信息数据交互的过程中电耗是巨大的
急需杀手级应用服务
1.缺少“杀手级”应用
2.实用性不足
3.创新性不强
用户使用习惯尚需培养
1.功能应用与用户的常规需求贴合度较低
2.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期望
10:42 上传
对于消费者来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出现终究是积极、有意义的,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发展几近遇到瓶颈这样一个特殊时刻。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还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与革新中,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智能可穿戴设备目前还受着屏幕的困扰,导致其形态无法多样化,但我们可以看到,三星、LG都已经推出了其柔性可弯曲屏幕,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未来可以将其运用到可穿戴设备上,设计成可弯曲的环形显示屏呢?这样一来,可穿戴设备的单一形态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可穿戴设备的前景非常光明。总之,可穿戴设备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期待着更多功能、更好交互、更长续航、更佳设计的可穿戴设备的到来。
10:42 上传
10:42 上传
width:100%">
发布时间:
可穿戴设备的未来不容乐观,智能的目标是解放人力劳动,各种穿戴又在增添负担。
width:100%">
2018年4月,值得收藏的25份报告2018年3月,值得收藏的25份报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穿戴设备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