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历经济困苦劫难取回的瑜伽师地论全文白话为什么不像

  唐朝初年,玄奘一共取回了多少经书
  答案:657
  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大慈恩寺南门外玄奘法师雕像玄奘(602~664),名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 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作贞观元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曾编译《成唯识论》,论证“我”(主体)、“法”不过是“识”的变现,都非真实存在,只有破除“我执”、“法执”,才能达到“成佛”境界。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_百度知道
丰富的地区,简析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我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能资源丰富
采纳率:95%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周贵华《瑜伽师地论》讲座——玄奘大师:中国菩萨精神的践行榜样 | 佛教义学网
周贵华《瑜伽师地论》讲座——玄奘大师:中国菩萨精神的践行榜样
(2015年3月讲于广州)
案:这是《瑜伽师地论》系列讲座中的一节。
1、西行取经缘起
《瑜伽师地论》在汉地完整弘传的因缘,与玄奘大师大有关系。玄奘大师出身官宦家庭,从小就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儒学,但在父亲去世后,兄长出家,少年玄奘随兄入洛阳净土寺开始学习佛教经典,到十三岁破格在该寺出家。在这以后十余年间,他遍学大小乘经论,对地论师、摄论师著述也广泛涉猎,同时到各地参访名师高僧,也受邀讲经说法。玄奘大师所受世俗教育较为完整,在佛教经论熏习方面也很充分,再加上善根深固,智慧猛利,所以在二十余岁时,已经作为义学僧名闻佛教界。
当时玄奘大师下功夫多的有两方面,一是毗昙学,二是佛性如来藏思想,后者主要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和真谛法师所传的无为依唯识思想,也就是心性如来藏思想,形成了地论师、摄论师的义学传统。这种闻思方向要求抉择细致,但由于经论翻译、传承和解释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成佛的因性以及诸法实相问题上分歧较多,诤论蜂起。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说:“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玄奘大师也深感困惑,不仅认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很多,而且意识到在义理上远不究竟。
举例而言。我们知道,唯识学是以心为中心来谈缘起、谈显现的,即观察一切法的显现和缘起皆通过心识来进行,但在无为依唯识学中,同时又以最终真实,也就是心性真如,来谈如来藏而立说。心识为体还是真如为体?心识为因还是真如为因?这两方面似乎不容易协调一致。到底最终依什么呢?在无为依唯识思想中,基本特点是如来藏观和唯识观合在一起讲,当时各种版本的无为依唯识思想虽然差别不小,但这点是共同的。所以问题就出现了,以真如为根本所依,而又是依心来讲缘起、依心来讲显现,不论轮回方向还是解脱方向都是如此,玄奘大师看到这里面似乎有矛盾,不易协调,但他认为佛陀应该还有更了义的经典,菩萨应该还有更了义的论典来解释这些,他坚信这样一种看法。恰好当时一个印度高僧波颇密多罗到中国来弘法,告诉他在印度有一部大论名《瑜伽师地论》,对整个佛教的道理都有一个完整的、透彻的组织、阐明,他要的答案就在那里面,还告诉他,在大乘佛教中心中印度那烂陀寺,戒贤大师正在讲授《瑜伽师地论》,到那里可以请到这部论典。玄奘大师听了特别振奋,便发心要西行取真经。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中,对这一时期玄奘大师的思考有所叙述:
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理,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乃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并取十七地论以释众疑,即今之《瑜伽师地论》也。
2、在印度:遍访参学;辩论;取经论
玄奘大师曾向朝廷上表,请求允许西行取经,但未获批准,于是无奈私自出关,属于偷渡,真是为法忘躯!他当时二十八九岁,正当壮年。到印度整个取经的过程从头到尾有17年,可谓备尝艰辛,特别是在西去路上,穿越沙漠,翻过雪山,九死一生,但他取经大愿没有动摇。大师从进入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中亚,就一路学习大乘、小乘经论,到达印度时,从语言、风俗到佛理,都有参访求学。从北方进入印度,到那烂陀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在这路上又不断地参访、修学,大小乘、外道广泛求学,以致他到达那烂陀寺时,在印度文化方面也已成为一位大师了。所以在到达时,住持戒贤大师率领全寺迎接,将他作为长老级别大德迎进去,专门供养。
戒贤法师是护法大师的嫡传弟子,是后期瑜伽行派重要代表性人物,已经一百余岁,传承瑜伽行派的主支护法系。玄奘大师拜戒贤法师为师后,也成为这一系的传人。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期间,随戒贤法师学习了三遍《瑜伽师地论》,还学习了其他经论,同时在那烂陀寺教授唯识经论。这时玄奘大师已成为了精通大小乘经论的三藏大师。那烂陀寺兼收并蓄,大小乘都有讲习,中观派也有法师教授中观学。但瑜伽行派和中观派多有对立,在那烂陀寺时有论争。先是戒贤论师与智光法师之间,后是玄奘大师与师子光法师之间,发生了“空有之争”。师子光法师据空义试图破斥唯识三性说,但玄奘大师具有整体佛教观,不从宗派见争角度看待这场论争,著《会宗论》,按照《解深密经》意趣,认为三性说与中观空义不矛盾,而是可以在摄受的意义上相通,也就是把三性看做了义,中观空义体现般若教空义,为不了义,因而三性说是般若空义的深化,以这种方式会通空有。《会宗论》受到了戒贤法师的赞扬,可惜后来没有在汉地传承下来。
我们现在讲习《瑜伽师地论》,计划是一遍,但不知是否能讲习完。这部系统又艰深的论典,我们在后世讲习起来困难极大,要知道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时已是义学大师,但他仍学习了三遍。他尽可能地在戒贤大师指导下理解透彻,为今后回国完美翻译作准备,因为这是他西行取经的首要目标。《瑜伽师地论》统摄一切经论,统摄一切道,玄奘大师正是通过这部论的研习,才真正成为了三藏法师。何谓三藏法师?古代印度的佛教大师是以学教法为基本条件的,只有在闻思上达到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程度,称三藏法师,才是名副其实的法师,而称真正的大师。玄奘大师本来就精通大小乘经论,又花几年时间精通了《瑜伽师地论》,对佛陀圣教的全体,对佛学的整体规模,真正能够统摄起来,对世间、出世间一切法能够善巧抉择,才成就了三藏法师之名,在那烂陀寺受到公认,受到尊崇。
玄奘大师通达了《瑜伽师地论》,又取到了这部论著,其他方面的访学与研习也都达成了心愿,所以准备回国。在回国前,他曾代表那烂陀寺参加戒日王举办的无遮法会,辩败了一个著名的小乘论师般若毬多。般若毬多论师是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的国师,作论批大乘是“非佛说”,玄奘大师作《制恶见论》来反驳。《制恶见论》系统地驳斥了般若毬多的谬说,有力地维护了大乘的佛教性,在戒日王的无遮法会上,获得一致的赞扬。由此,玄奘大师被小乘信众尊为解脱天,被大乘信众尊为大乘天,真正名动五印。五印指东、南、西、北、中印度,又称五天竺。在历史上印度统一的时间都不长,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分裂为无数的小国小邦。即使是在统一的时候,各地域差别也很大,大都处在一种半分离的状态。它的种族和语言如此之多,以致现代把印度称为人种博物馆、语言博物馆。
3、翻译成就:数量和质量;规范化;典范
玄奘大师取经、留学,前后共17年,共取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当时太宗皇帝很尊崇他,派房玄龄去迎接,甚至希望他还俗从政,但是玄奘大师拒绝了。玄奘大师历经磨难西行取经,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翻译经论来传承与弘扬了义的正法,并不是为了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所以玄奘大师的拒绝非常坚决,对现今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拜权拜金社会而言,无疑是难以想象的。玄奘大师回国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三藏大师和具格的翻译家。他很快投入了翻译大业,朝廷也极力配合,为他组织了人才济济的译场。在前后二十年世间,到他公元664年圆寂时,在译场的配合下,玄奘大师译出佛典75部,共1335卷。他的翻译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是空前绝后的,重信、达而兼雅,成为佛经翻译的典范。到此,佛经翻译的体例、术语、标准才真正规范化。而且大师更是大小乘经论系统翻译的代表。玄奘大师的翻译成就和文化意义为后世世界范围的佛教界、学术界、文化界所盛赞。
玄奘大师的佛教经论翻译在佛典汉译史上能取得无双的成就,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他所受的中印两国的教育都很深入,对中印两国的文字都极为精通。
第二,他对印度梵文佛教经论和汉译佛教经论都曾广泛涉猎和研习通达。
第三,他的翻译有强大的团队配合,当时他的译场中人才配备非常完整,里面既有他的优秀弟子,也有各种专长的高僧大师,甚至还有一些官宦身份的精英居士。
玄奘大师的翻译水平到底有多高?用现在看到的他的汉译佛典与现存梵本比较,翻译的准确性无与伦比,既超过了古代那些译经大师,现代梵文译家也难以企及。据传,他经常是这样翻译的:一边看梵本,一边说译文,基本上记下来就成文了。当然,一般译师都做不到这样。此前的译师大多是来华的外国僧,如天竺僧、中亚僧等,他们对汉文不太精通,对中国文化也了解不深,所以在翻译时,很多要靠助手们的协助,比如,译文语句说出来由笔受记录后,助手们要核对原文、修改、润笔等,一般都要重新表达过,所以除少数外,大多译文质量不太高。即使是中国译师,汉文不错,但梵文多不太精通,翻译的质量也不能保证。不过,玄奘大师是一个例外。他本身是中国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教育完整;后来又进佛门学了十余年的佛典,文化程度和佛学素养都很高;然后到印度长期留学,精通梵文,广学梵文经论;所以他在翻译时基本上是胸有成竹、出口成章,这是稀有、殊胜的因缘成就的伟大翻译大师。包括像《瑜伽师地论》这样的艰深论著,有一百卷,但玄奘大师只翻译了一年,就完成了!虽然他在印度那烂陀寺研习这部论时应该早有所准备,但仍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玄奘大师译经前后差不多二十年,呕心沥血,有时废寝忘食,有时带病忘躯,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佛经翻译丰碑,一座伟大的世界文化灯塔!
问:何人能够够格翻译佛教经论?
答:佛教翻译是不能随随便便进行的。毕竟要译传的是佛陀圣道教法,资格要求必然是严格甚至苛刻的,除圣僧外,也只有三藏法师才有传承、翻译的可能,甚至他们个体也不足够,还需译场的配合,伟大如玄奘大师也不例外。这是佛教界共许的,否则没有翻译的资格。但进入现代,学术成为学问主流,传统宗教、思想和文化的本位意义被消解,所谓“祛魅”,经论翻译的庄严性被遗忘或者破坏,佛教经论仅是作为学术资源来对待,所以很多的世间学者就跃跃欲试地想来翻译。海峡两岸都有一些学者个体甚至开始抛开已有汉译经论,成规模地直接翻译梵文、藏文或者巴利文的大小乘经论,但这不应该受到鼓励,佛教界需要持谨慎或者反对态度。首先,他们不一定具备佛子资格;其次,即使是,他们也不一定真正对佛理下了足够工夫,即系统闻思经论;再其次,他们认为过去经论翻译得不可靠,需要重新翻译,这个判断资格不一定具备;再加上个体单干,没有具格善知识配合翻译。总之,一般情况下,他们的翻译是不能作为学修的熏习之用的,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文字对照、参考的材料是可以的。即使是满足了经论翻译的条件,在处理时也最好随顺玄奘大师等古德们的翻译术语和规范,这样有利于佛教闻熏传承的建立和正法思维的保证。
4、地位:中国佛教第一人
玄奘大师不做出入朝廷和混杂社会的那类大师,所谓国师,所谓名师高僧,而宁愿默默地翻译经论,传承佛法,是真正的佛子,而且像他这样能够忠实地和系统地传承佛说菩萨说,又达到空前成就的,决定是中国出家众中的第一人,大师中的大师。在中国,后世我们是把创宗的这些大师搁在第一位,如智者、慧能或者法藏大师他们,这些大师确实伟大,但就正法本位而言,玄奘大师以大道教瑜伽行学为中心,摄般若教和部派佛教阿毗达磨,建立了一个忠实于佛陀本怀的完整的佛教义学传承,对抵抗后世的世俗化洪流,意义要更为殊胜。试想,佛陀圣教难逢难遇,如优昙花一现,但玄奘大师发心把这些经包括菩萨之论,这些正法之音,大规模、系统地忠实传译,以流传后世,而使佛陀正法久住世间,功德多么伟大!要知道,宗派的创立者只是开显自己对圣教的一种理解,把它表达出来,然后树立宗义与修习次第,以此导引信众,而形成一个宗派,这样的世间尊奉、后世传承的大师古今并不缺乏,但真正能传达佛陀圣教、真正能传承佛陀的正法脉者,这种法师在后世才弥足珍贵,定要奉为后世最稀有的大师。所以,我们要说,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第一人。
5、意义:玄奘精神
我们还要知道,玄奘大师在中国佛子中,是修菩萨行的菩萨行者最大的一个代表,在他身上体现的菩萨精神,被现代归纳为“玄奘精神”。中国汉传佛教,特别是中国化佛教形成以后,虽然属于大乘,但整体上注重的是悟性和境界,广大菩萨行的开展或者说以佛教名义对社会的全面参与不够,所以可称“冷佛教”,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教是大乘理,但小乘行,也是此义。总地来看,虽然高谈大乘、一乘、圆教、顿教,但在理论上没有向外充分开展出广大菩萨行,都一味冷峻向上,结果,菩萨精神在深度、广度上皆弘扬不足,包括普化和结缘的广大菩萨行少有开展,整个汉传佛教传统趋于精英化,离社会现实较远。但也不能说没有结缘,不过,是在民俗层面,与精英层面佛教老死不相往来。换言之,这两个层面是断裂的,一直是这样,到近现代精英佛教衰落,基本就只剩民俗佛教了。真正而言,在中国佛教史上,注意教理,大弘经论,同时又强调践行菩萨愿行的代表,即体现了菩萨精神的代表,就是玄奘大师。他是中国大地上追求真理的榜样,传承正法的典范,佛子的代表,菩萨精神的最杰出体现者。
在现代中国,在僧界,菩萨精神的代表者是谁?这个问题容易得到共识:不是印光大师,不是虚云大师,而是太虚大师。太虚大师提倡现代佛教契理契机的开展,一方面要保证向上一路指向解脱觉悟的这个成佛趣向,另一方面要和光同尘,与社会各层面广泛结缘,予以教化引导,即要有向下一路的随缘普化。当然,现今佛教并没有很好地沿着太虚大师指引的方向前进,在和光同尘与大众结缘的向下一路用力较多,但没有真正传达出大乘的教理、意趣,也就是对向上一路少有强调。
如果回到古代,如前所说,菩萨精神的代表者是玄奘大师。菩萨行者不是去谈他证境有多高,而是要看他是否在发心践行菩萨精神,即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为了求法求真,为了荷担如来家业,为了利益众生,舍生忘死,奋勇向前,永不动摇,所以菩萨行者是有大担当、大精进的,又称“心雄”。菩萨精神在中国佛教中没有普遍提倡,但玄奘大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要通过学习玄奘大师传译的《瑜伽师地论》,来认识和体会这种精神,把它真正地内在化和深化,并通过践行体现出来。从根本上说,这是需通过开发和磨练菩提心来实现的。我在这里希望,大家一定要共同努力,将《瑜伽师地论》的讲习变成我们以诸佛菩萨、诸善知识为榜样来体会、践行菩萨精神的过程。
《佛教义学》杂志
佛教义学图书馆
震旦狮吼网络文集
友情链接: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西行路线 :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那么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到底取回来了什么?
从汉末开始,早在玄奘法师之前,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几百年了。但是当时传入的经典并不完整,翻译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几百年后的隋唐之间,中国佛教思想界十分混乱。那么,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宗派之间争辩,不能有定论。
而玄奘法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那就只好去印度看标准答案了。这就是他西天取经的原因。
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正是唯识宗思想的天下。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取的就是唯识宗的经典。而他回国之后,翻译的经典,也主要以唯识宗的经典为主。除了刚才说的《瑜伽师地论》,还有《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等等。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佛教领袖,唯识学大师,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
唐僧西域取经之前,古印度人尚未掌握造纸术,他们只能将文字刻在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贝多罗树叶上。由于佛教经典无一例外的全被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得以保存和传诵,因此称为贝叶经。据称,贝叶经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唐僧取经时所带回的657部经卷全为贝叶经文。据文献考证,目前存留下来的贝叶真经不足20片,每片都价值连城。
《大唐西域记》中记述得很详细: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春正月,玄奘在历经百余国,遍尝千难万险之后,回到长安,受到从皇家到民众的热烈欢迎。玄奘足足用了20匹马,共载回了657部经卷,其中包括:大乘经224部、大乘论192部,还有大量小乘经论、佛像合利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大师引发“西行求法”主要动机的佛经是——《瑜伽师地论》,共100卷。这是大师最重视的译作,他用了整整3年时间,亲自率领20位高僧——这几乎是当时大唐所有的佛学力量,从回国后的贞观十九年(845年),一直翻译到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才译完。
之后,玄奘将此译作与其他已译作品奉请唐太宗过目,期间还专门选了《瑜伽师地论》第六十一卷,结合了“所作谛思,善顺仪则”等治国之道,费尽口舌,给李世民上了一节“佛学政治课”。终于,龙颜大悦,太宗欣然为译经作序,即着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而怀仁大和尚索性马屁拍个彻底,从李世民最喜欢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怀仁的先祖)的墨宝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捉,凑出了整篇序文。
要知道,在此之前,太宗虽然热烈地欢迎唐僧回来,但骨子里并不真心崇尚佛法(国教仍以道教为主),他甚至打算让玄奘还俗做官。玄奘在写《大唐西域记》之序时,特别隐瞒了未经太宗允许,私自出关的情节,相反还将取经成功归于太宗的保护,另外还大谈海外各国对大唐之敬仰(季羡林先生就曾撰文,怀疑“戒日王夸赞‘秦主破阵乐’一事”是玄奘为吹捧太宗杜撰的细节)。玄奘的苦口婆心只为一件事,让佛教成为大唐“圣教”,他成功了。
据佛典载,《瑜伽师地论》的作者是弥勒,就是后来被中国人演化成胖子的那名菩萨。整部经的背景是无著菩萨听弥勒菩萨说法的故事:无著与世亲是哥儿俩。无著告诉弟弟世亲说,我会先死。弟弟说,那你要记得回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极乐世界哦。无著说好。两兄弟就这样约好了。无著先走了,弟弟世亲便天天等。过了3年,世亲终于看到无著回来了,问,哥啊,有极乐世界吗?无著说,当然,我怎么会骗你?问,那你到了哪里?答,我到了兜率天弥勒菩萨前面。问,为何让我等得花儿都谢了?!答,我到了那儿,弥勒菩萨正上课,我进去关门,才不过听了一个钟头,就想出来告诉你好好修练,开门出来我赶紧跑,结果到这里就3年了。
以上弥勒说的大法、次第修行的各个步骤,都由玄奘详细地记载在这部佛学大乘有宗的经典里。佛法分大小乘,小乘自解脱,只做“自了汉”,大乘则需自渡渡人,所积功德可以转化。大乘还分“空宗”、“有宗”。“空宗”是龙树、帝婆菩萨创立的,“空宗”真的很“空”,连佛性、天国都空掉。玄奘认为这不但不利教化,而且对传教者本身,成佛的“快乐大本营”都空了,好像也断了奔头,所以他坚持大乘“有宗”。“空宗”、“有宗”都唯心,但“有宗”在否认唯物的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真如佛性”的“有”。
《瑜伽师地论》中的“瑜伽”,梵文YOGA,本意“和谐顺应”。“师”,即修行的师父们;“地”是“(遵循)阶梯、步骤”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瑜伽修行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修行,经过各种等层,就能循序渐进地达到大乘境界,并能成佛。玄奘创立的法相宗就是以《瑜伽师地论》为理论基础的大乘有宗。这套完美的古典大乘思想,尽管也被皇帝遵为了“圣教”,可玄奘一死,整个法相宗就开始衰弱,尽管历代都有高僧大师研究,但最终法相宗没能在中华大地上普及。
只是可惜,中国人接受不了唯识宗那样缜密的逻辑思维。等玄奘法师圆寂以后没多久,唯识宗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甚至到了近代,居然要去日本去寻访唯识经典,重新光复。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唐时禅宗原本也分南北。但渐悟的北禅最终败给了顿悟的南禅。慧能的弟子(胡追考证,主要是神会和尚)高兴地编出了佛教史上唯一的国产佛经——《六祖坛经》,中唐以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代替了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中国老百姓喜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低门槛,长篇大论的佛典啃不动,像净土宗这样只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法门就格外招人喜欢。
在当今举国信教的印度,佛教徒仅占0.77%,可见东西一旦繁琐,自家人都不买帐。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深度历史其它文章
条码识别产业属于自动识别产业下的细分领域, 条码识别技术是集条码理论、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机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条码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识读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条码是通过将宽度/大小不等的多个
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
印度没有历史,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前面是马克思说的,后面是真实的历史但还要加一句,除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这里说的统一,只是相对的统一,因为没有真正实现大一统。下面我们简要梳理一下印度的王朝们:奢羯罗:中亚古城名。鉴于《大唐西域记》。奢羯罗故城:梵文Sak
除了二维码收银台能为商家、顾客提供多种便利,骁唐扫码枪在部分场景收银使用更方便、快捷。无论是在快餐店、饮品店、面包店、便利店等,扫码枪的使用更为频繁,收银效率也能大大的提升。.一把扫码枪如何快速解决商品识别、收银环节?1、快速收银骁唐扫码枪支持支付宝、
条码扫描器,又称为条码阅读器、条码扫描枪、条形码扫描器、条形码扫描枪及条形码阅读器。根据骁唐智能的经验,它是用于读取条码所包含信息的阅读设备,利用光学原理,把条形码的内容解码后通过数据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输到电脑或者别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超市、物流快递、
又是印度电影,又是史诗电影,然而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却是一部《巴霍巴利王2:终结》。全片经过剪辑后长141分钟,讲述了一段勇敢者揭开身世、满血复仇与夺回王位的故事。在古印度传说中,巴霍巴利王意为“力大无穷的人”,而摩西施末底是“终极乌托邦”的象征。以泰卢固
1948年,条形码的发明人之一Bernard Silver还是卓克索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某天,一名当地的食品连锁店老板前来询问开发自动化结帐系统的可能性。Silver无意间听到了这段谈话,之后便和好朋友Norman Woodland研究商业化的可能性。两人首先尝试了在紫外线下会发光的图案,但
我们知道,三秦就是指陕西,陕西人常说自己是三秦大地,河南人和山西人绝对不会争“三秦”,河南是中州,山西是三晋;八闽就是福建,福建人说自己是八闽之地,广东人也绝对不会争“八闽”,广东是南粤大地。唯独江南这个地名争议性比较大,谁是江南?何为江南?长江以南
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次日慷慨就义。徐锡麟(日 —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
用微信、支付宝等扫码支付每日将有限额了。根据央行的新规,从4月1日起,单日静态条码支付上限不超过500元。为了应对新规,部分小商家也表示,可能要添置一些扫码机器如扫码枪等等。支付宝扫描枪是条码扫描硬件设备,需要另外购买。那么究竟如何使用扫码枪进行支付呢,骁
众所周知,现在扫码枪和扫描仪都是人们办公不可缺少的IT设备,但是他们有什么具体区别呢?先来看看他们的的介绍:扫描仪(scanner),是利用光电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以扫描方式将图形或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装置。扫描仪xtnu通常被用于计算机外部仪器设备,通过捕获
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看到这一规定,有些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额度太低:“以后每天扫码支付不能超过500元了,真不够用啊?”事实上,这是大家的误解。业内人士指出,受500元
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如同水和油一样的两种不能混合的液体,构成了液态镜头。镜头怎么能由液体构成?它们会受到波浪的影响吗?浪会不会使它们完全失效?如何控制它们的形态?这简直是个完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凭借速度快,灵活性和可靠性,液态镜头在工业领域迅速的普及
朱元璋(1328年—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 (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
静府复〔2018〕1号《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确认静安区张园地块旧城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范围的批复》的正式发布,宣告了旧城区改造工程的正式开始,昔日的“上海第一名园”繁华与热闹,在历史的时空中,渐渐的消逝了。难得的是深处在繁华的都市中却保留了一份宁静。从一
鲁迅(日-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
茅台独产于中国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中国的传统特产酒。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同时是中国三大名酒 “茅五剑”之一。也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国的国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
最近听中医的广播,里面的中医说,我国古人不喝牛奶,因为牛奶不适合亚洲人的体质,后来想想古代小说里还真没有说喝牛奶的,连红楼梦里都没有。。。。古人比我想象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官员
李德(1900年~1974年),奥地利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日生于德国慕尼黑,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师地论40集南怀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