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为什么会变差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怎么会导致韧带松弛?
ask_764449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怎么样会导致韧带松弛,怎么预防
最新热门推荐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共1条医生回复
病情分析:您好,在吗?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怎么样会导致韧带松弛,怎么预防
您好,在吗?
请问有什么问题呢?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怎么样会导致韧带松弛,怎么预防
术后多久?
现在情况如何
屈膝如何?
主刀让我不要超过90 可是已经远远过了,平时也没按他说的来
这些没有绝对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肌肉恢复良好
现在有还进行什么锻炼?
有没下蹲?
后勾腿也快到90度了
说的是一个半月再做其他的
你还没说你术后多久了
我现在肌肉单腿直抬腿可以坚持四分钟
根据您这种情况
我建议首先继续加强大腿周围肌群训练
没有加沙袋吗?
建议您立刻加沙袋
我就是在纠结要不要做其他的
因为这样只是抗重
不加沙袋可以坚持四分钟
三斤的沙袋差不多
现在都绑着的
是的,就是三斤
您又说没加?
没加的时候可以坚持四分钟
没加的话坚持四分钟也没有很大的意义的
建议您可以足跟贴床屈膝
可以靠健腿带动
我上下楼梯也慢慢好转了,会不会对韧带不好容易送
现在我还是建议您不要上下楼梯
90度左右就好了
因为才25天
屈膝多了好不好
平时支具该调多少呢
但一定要练
这个主要看您医生建议
就算是我现在病人 我们也是要看医生
别人都说我恢复的好快
其实也还好
走多了会不会松啊
我之前一个病人两个月左右基本好了
建议暂时不要走太多
因为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
走多了会怎么样
影响韧带恢复
会不会松啊
我是双束重建
如果走得太多
因为膝关节稳定性比较差
请问还有问题吗?
平时腿要直着吗
练习的时候要
睡觉和平时不练的时候呢
现在建议最好佩戴支具
弯太多也不好吗
刚刚也说过了
请问还有问题吗?
走路的时候也要直的走啊
走路时候就看医生给你调多少度了
然后自然走就行了
那这个要听你医生意见了
因为这个主刀医生负责
不能做抽屉实验是吧
我们不能擅自建议
这个肯定的
半蹲横跨现在能不能做
建议暂时还是不要
现在只是简单抬腿就够了吗
建议您可以足跟贴床屈膝
上面也说过了
一天多少量
一次停30秒
嗯嗯,那多冰敷有好处吧?
活动完建议冰敷十到二十分钟
请问还有问题吗?
擦点消肿的药有没有用
睡前擦擦就好了
一天两次呗
好了,谢谢啦
嗯嗯没问题
如果您还需要帮助,请再和我联系,也可以签约私人医生,或者***关注我,谢谢!
谢谢,祝您早日康复,生活愉快!
最新热门文章
最新相关问题单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一个多月了被动屈膝110多度,是不是太快了会松驰吗?谢谢。
来自于:山东|
提问时间: 10:28:27|
基本信息:
病情描述:
单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一个多月了被动屈膝110多度,是不是太快了会松驰吗?谢谢。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9789收到了:
病情分析:
根据您的描述,单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后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被动屈膝110多度,说明手术后膝关节恢复良好,不必担心,手术后可以在医师指导下积极功能锻炼,必要时适当配合中医中药调理。
指导意见: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饮食生活习惯,结合临床积极药物调理,合理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
您好,抬腿练习有时感觉关节内侧有闪晃感有有时还弹响这种感觉正常吗,谢谢
根据您的描述,这种情况考虑手术后膝关节不稳定和积液的表现,以后应该会逐渐恢复的,不必过于担心。祝您早日康复!
那屈膝练习一天一次,一次做20个屈膝练习会多吗?谢谢您,
可以分次完成屈膝练习,每天20个并不算多,功能锻炼要以引起膝关节酸痛为度。祝您健康!
您好,听网友说交叉韧带重建后会顺着重建的韧带长出新的,是不是啊,如果是的话多久才可以长到和正常的一样啊
您好,韧带重建不会有新的韧带生长的,手术后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才会完全康复!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
&&&&&&&&&&&&&&&
: &&&&DOI: 10.3969/j.issn.14.46.016
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构建 tissue construction of the muscle, tendon and ligament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的首次翻修
孔&颖,王国栋,张元民,赵晓伟,张玉革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29
Primary revision after failur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Kong Ying, Wang Guo-dong, Zhang Yuan-min, Zhao Xiao-wei, Zhang Yu-g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29,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参考文献(0)
随着运动损伤的增多,运动医学的发展,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做为一项成熟的手术技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仍在技术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移植物的获得、固定,骨隧道的定位、复合韧带处理、术后康复等问题,从而导致重建手术失败,需行翻修手术治疗。翻修治疗中移植物的选择应因人而异,首次重建时使用了何种移植物、骨隧道的位置是否正确、是否有髌股关节症状等都应在选择移植物时充分考虑。目前韧带重建常用材料包括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和人工肌腱,以及研究中的组织工程材料,临床使用中各有利弊[1-3]。
前交叉韧带翻修时移植物的选择标准与初次重建时一致,但翻修时要考虑到另外2个因素:取出原内固定可能导致骨缺损,影响移植物的固定;原自体移植物的来源。年挪威交叉韧带重建注册登记系统数据资料,随访12 643例患者,使用腘绳肌腱移植重建翻修率是使用骨-髌腱-骨的2倍,年龄是翻修的危险因素之一[4]。Mariscalco等[5]报道多个研究中心连续2年以上随访263 320例患者认为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腘绳肌自体移植腘绳肌腱直径大于8 mm,年龄大于18岁翻修率更低,翻修率同肌腱直径、年龄相关。Maletis等[6]回顾分析9 817例行前交叉韧带患者,发现使用同种异体移植物翻修率是自体骨-髌腱-骨的3.02倍,自体腘绳肌腱为自体骨-髌腱-骨的1.82倍,年龄每增加1岁,翻修风险下降7%,男性使用自体腘绳肌腱翻修移植翻修率是自体骨-髌腱-骨的2.26倍。Ventura等[7]认为人工韧带初次重建失败后翻修效果差,不能影响由人工韧带碎片引起的膝关节炎的自然进程,关节炎水平持续加重。
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8-9]。本组对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接受前交叉韧带翻修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导致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翻修手术适应证、手术处理原则及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时间及地点:病例来自于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科。
对象: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本科共收治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败接受翻修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45岁,平均(30.0&4.5)岁。
纳入标准:①首次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接受翻修治疗。②随访进行KT-2000检查、IKDC、Tegner及Lysholm评分。③随访时间超过32个月。④患者对治疗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前交叉韧带多次翻修治疗。②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③随访资料不完整者。
&&& 本组30例患者首次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到出现不稳的时间5-26个月,平均为(17.0&2.3)个月;膝关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15例阳性。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腱-骨移植物(B-PT-B)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STG)14例,同种异体(STG)7例。30例患者术前行KT2000检查双膝松弛差值,膝关节屈曲30&平均为(7.2&1.1) mm,90&平均为(6.9&1.0) mm。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评分)(46.63&4.18)分,Lysholm评分(50.18&5.7)分,Tegner评分(2.37&0.89)分。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患者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随访时间32-48个月,平均(36.8&4)个月。术后随访均包括KT-2000检查、IKDC、Tegner及Lysholm评分。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本组病例均采用单束翻修,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手术常规应用止血带,压力平均39.9 kPa。行膝关节镜探查均未见明显软骨损伤情况,12例原有移植物已经完全断裂和吸收,其余18例虽有连续性但已明显松弛失效。12例股骨骨道关节内定点偏前,8例胫骨骨道关节内定点偏前,合并关节强直1例,探查见胫骨与髌韧带脂肪垫间隙瘢痕形成,即所谓的&前间隙&瘢痕化,髌上囊亦有瘢痕粘连,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1例内固定螺钉异常:界面螺钉拧在外髁上骨道外的骨质内,未起到固定作用。处理关节软骨及半月板损伤、清理髁间窝及失效移植物,松解&前间隙&和髌上囊。30例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所有翻修骨道均避开原骨道,胫骨隧道常规定位于外侧半月板前角和内侧髁间棘之间中点,后交叉韧带前方5-7 mm处,股骨隧道定位于右侧髁间窝9:30,左侧2:30前交叉韧带附着点残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STG)14例,LARS韧带6例。固定方法采用endo-button、可吸收界面螺钉、门形钉和Intra.fix等。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1例翻修完成后行缝合重建手术。
翻修后康复:翻修后第1周允许非手术肢体进行静态脚踏车锻炼或单腿划船练习,使用常规冷敷疗法及CPM机。在第2,3 周,增加提踵运动及静态脚踏车无阻力运动。第6周后可达关节全活动度,术后12周可行前进、后退运动,爬梯运动。翻修后4个月开始进行负重训练,膝关节屈曲、内收外展练习,避免过伸。翻修后5个月在平衡杆的辅助下进行下蹲运动,允许屈膝30&。翻修后6个月根据患者情况行慢跑运动,翻修后9个月才可进行对抗性的体育运动。
主要观察指标:翻修前后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
统计学分析:翻修治疗前后各评分系统具体分数采用 x(_)表示,进行配对t 检验,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s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前交叉韧带断裂初次重建单双束选择仍存在争议。单束重建能够恢复大部分关节稳定性,但膝关节动力学试验证实双束重建够获得更好的即刻关节稳定,优于单束重建。国外学者Song等[10]、Lee等[11]、国内学者张辉等[12]计算机导航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即刻评估发现在旋转及前向稳定性方面双束重建优于单束重建组,随访2年认为两组在功能评分、稳定性及影像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ong等[13]研究认为双束重建在防止骨关节炎进展上也无优势可言。计算机导航系统在翻修术中的初步使用也取得了满意进展[14]。本组病例均采用单束重建行翻修术,术后关节稳定性良好,对于翻修患者,如行双束重建需充分评估手术难度及预后,使用较少[15]。无论是单束还是双束重建,术中精确的定位、坚强的固定对翻修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要根据移植物类型、隧道处骨质情况来选择最佳的固定。术者要掌握各种内固定的适应证及固定技术[16]。
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利于判断重建失败的原因及决定患者是否需要翻修。临床上,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首先表现为膝关节不稳,即为韧带翻修手术适应证。膝关节不稳症状多样,如疼痛、肿胀、打软、绞锁、弹响及僵硬等,甚至跛行。翻修重建主要目的是为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结合相关物理检查如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检查、MRI、CT等不难确诊。前交叉韧带翻修原因较多,Chen等[17]的前瞻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1 200例患者,初次翻修患者1 049例,多次翻修151例。初次翻修原因55%非接触性创伤,25%反复、非直接性渐进损伤,11%直接接触性创伤。多次翻修中47%为非创伤逐步发病的复发,35%非接触性外伤,11%非创伤突然发病。多次翻修患者中内侧间室软骨、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更常见。同重建手术相关的主要有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内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本组病例其中1例,界面螺钉拧在外髁上骨道外的骨质内,未起到固定作用,使得前交叉韧带移植物在骨道内松动滑移,导致重建失败,术中一定要注意固定物的位置正确与否以及固定的牢固性,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改用或加用其他固定方法,保证移植物两端的有效固定,重建治疗成功与否,同术前全面的膝关节检查、选择正确的术式、术后科学的功能锻炼等各种因素相关,手术中选择合理有效的固定方法与固定物,并正确进行固定是保证前交叉韧带重建成功的因素之一。
临床上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较少见,多合并有其他组织的损伤。前交叉韧带翻修时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如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或已部分、完全切除、侧副韧带松驰、膝关节畸形。损伤的关节软骨可行钻孔、自体骨软骨移植等;对有血管区半月板的损伤,应缝合修复,对不能修复的半月板应尽可能多的保留,若半月板特别是内侧半月板已切除或损伤严重不能保留,应行异体半月板移植术;对于合并的多发韧带损伤,应及时对其进行重建与修复,否则术后关节整体稳定性没有纠正,导致重建韧带承受张力过大重建失败,本组资料中1例因内侧副韧带损伤未行重建修复,术后关节不稳,移植韧带断裂吸收失效,重建失败而行翻修手术治疗。
骨隧道位置不当是重建失败的主要原因,翻修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骨隧道的处理。如原来的隧道位置良好,可以使用原来的隧道,清除隧道内的软组织和硬化骨,用大号钻头重新扩孔,使用大号螺钉或双螺钉固定。Behrens等[18]通过猪膝行生物力学实验证实重新扩大胫骨隧道、使用更大螺钉固定,其生物力学性能同首次移植重建相当。如果原先的骨隧道位置不正确,不必取内固定,在正确位置重新钻隧道。原来的内固定对翻修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取出内固定可能造成大的骨缺损,需植骨填充空隙,一期植骨、翻修或待植骨融合后再翻修,需要充分评估利弊风险。Ra等[19]研究认为如存在骨缺损,初次翻修可一期植骨重建,效果良好。对于多次翻修患者,因隧道过度扩大、骨量丢失等问题,目前多倾向于分两阶段手术治疗[20]。
Kievit等[21]随访5年,对比初次重建患者及翻修患者骨关节炎,关节松弛度、生活质量。发现尽管两组具有相似的IKDC、KT1000评分,但翻修患者骨关节炎症状较明显、生活质量不佳。Griffith等[22]通过对至少经历了2次翻修手术患者的随访,认为翻修手术可以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大多数人膝关节功能活动水平随着每次翻修逐步下降,3、4级软骨病变、体质量指数大于28 kg/m2的患者预后不佳。综上所述,翻修术仅是一种补救方法,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日常生活的活动,多数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增强,虽然其总体结果不如首次重建理想。但本文病例数相对较少,随访时间相对较短,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量对照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前交叉韧带损伤常常发生在低速度、减速运动中,膝关节处在旋转中而非接触的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机制是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过度伸直的力量。
  患者运动过程中常会听到或听觉到&pop&一声,然后就无法再继续运动。随后膝关节肿胀,出现急性膝关节血肿,即使血肿消退后,常常会留下膝不稳定、打软腿等,典型的症状是不敢快跑或变速跑。首先需要判断前叉韧带损伤患者,是否存在关节不稳,以及出现关节不稳的运动程度。在接触性损伤造成的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人,MRI常见到骨挫伤。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刹那间,可能合并膝关节半脱位或几乎全脱位。约60~75%的患者会同时有半月板破裂。临床上经常有O&Donoghue三联征,即同时有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受伤的诊断,但实际上的发生率低于同时有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半月板受伤的几率。
  拉赫曼检查(Lachmanntest)是前交叉韧带损伤常用检查方法,体检中会有一个软性终点感觉。利用仪器来检测不稳定性最常用KT-1000或KT-2000来检测;一般认为,测试中出现最大手拉测试与正常侧相差3mm,或直接读数超过11mm,即表示有意义。现在对于治疗的结果,也用此方法当作其中一项评估的方法。普通X射线检查十分必要,MRI可了解整个膝关节内及周围组织是否有病变,以利选择治疗方法。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研究亮点: 1 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
2 文章回顾性分析了因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败接受翻修患者30例临床资料,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Abstract:BACKGROUND: Failur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can be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 which requires a revision surgery.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about the revis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cause, indi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of revision after the failur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instability undergo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s were subjected to revision under arthroscopy. After revision, a system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KT-2000 examination, 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cale, Lysholm and Tegner score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Of the 30 cases, 9 case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bone-patellar tendon-bone autograft, 14 cases with hamstring tendon autograft, 7 cases with hamstring tendon allograft. Twelve cases had a femoral tunnel in the front of the predicted one, 1 case had knee stiffness, 8 cases had a tibial tunnel in the front of the predicted one, and 8 cases had both the femoral and tibial tunnels in the front of the predicted ones. One case had a malposited interference screw which reconstructed with bone-patellar tendon- one case complicated by posteromedial corner injury was not reconstructed. The reconstructe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as absolutely ruptured and absorbed in 12 cases, and 18 cases had obviously loosen but still partly linked reconstructed ligament. None had severe incompletion of spongy bone. All cases received primary revision. Ten cases reconstructed with ipsilateral hamstring tendon, 14 cases reconstructed with contralateral hamstring tendon, and 6 cases with LARS ligament. The mean side-to-side difference of KT-2000 examination at 90& and 30&, the mean IKDC, Tegner and Lyshol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revision. There were many reasons leading to failur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uch as malposition of the bone tunnel, invalid fixation, adhesion, compound ligament injuries, and ankylosis. The functional results and objective stability could be obtained through revision following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全文链接:
Key words: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孔颖,男,1983年生,山东省梁山县人,汉族,在读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关节与运动医学研究。
引用本文: &&
颖,王国栋,张元民等. 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的首次翻修[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Kong Ying,Wang Guo-dong,Zhang Yuan-min et al. Primary revision after failure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 .
2.1&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患者30例,按照意向性分析,截止随访末期无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翻修治疗前后膝关节相关评分及KT2000检查差值比较&末次随访IKDC、Tegner及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显著提高,KT2000屈曲30&和90&平均差值较翻修前明显减小,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 & 0.01),见表1。
2.3&典型病例
例1:男,25岁,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首次重建未行处理导致失败,于首次重建术后24个月行单束翻修,见图1。
例2:女,38岁,上下骨道定位点均偏前导致移植重建失败,见图2。
930 ? 650: true); max-width: 930">
没有本文参考文献
年争好,李
晖,李瑞欣,孙
成,张西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震,牛丽媛,安
刚,郭亚山,吕松岑.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聂继平,温树正,白志刚.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海,周初松.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鲍小刚,许国华.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郑盼盼,于新凯,左
群,李弯弯,宋亚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赵文杰,张
闽.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洪亮,司家文,沈国芳.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阮晓慧,李
亮,吴佩玲.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戴文敏,丁
稳,徐琳琳,李方祥.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李雪梅,翟丽东.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艳,窦传字,刘慧荣,吴璐一,陆
嫄,王晓梅,胡鸿毅,吴焕淦.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汪曾荣.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991-995.
黎,叶俊儒,陆
科,沈跃莉,朱江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
张琳琳,张静莹,曲
哲,宋克东,艾红军.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985-990.
&版权所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辽ICP备号 新出审字[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地址:沈阳10002邮政信箱,邮编:110180为什么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屈很困难?_百度知道
为什么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屈很困难?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术后多久了?医生有给康复行程吗?
因为手术后膝关节所有的组织都被动过了,手术后容易粘连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前交叉韧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