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气功,但是没有书,网上的怕是骗子,有没有人可以帮助一下,我是真想学习

我想学习气功,但没有法决我该怎样做?_百度知道
我想学习气功,但没有法决我该怎样做?
但我在打坐感知气时,做个5、6分钟就坐不住了,而且也静不下心来,脑子里胡思乱想的。我该怎么做,还有学习气功有年龄限制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教你一些吧,还有,凡事是从一点一滴慢慢练的!基本解释气功 qìgōng
气功气功(炁功)气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以中医理论内容为核心指导的“调神”的实践活动。气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古时也叫金丹之术,或为内丹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纳、导引、行气、服气、炼丹、修道、坐禅等等。在古书记载中很少有“气功”二字,偶尔出现“气功”的提法,亦无完整的解释。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刘贵珍在《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写到:“‘气’这个字,在这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一般认为“气功”二字从此被确定和传播开来。国外有些资料将气功译为“深呼吸锻炼法”,国内有些工具书也如是照搬,显然是未认识到气功的真谛,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呼吸、体势、意念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锻炼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可见,将气功的定义解释为“深呼吸锻炼方法”,是过于片面了。事实上,古代的养生家认为,“炁”和“气“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通俗的讲,“炁”就是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气“则是指通过后天的呼吸以及饮食所产生的能量。而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炁”,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随着科学的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气功,这将更加深化我们对气功实质的认识。如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名词解释1.【周天】:道家的周天有小周天与大周天之分。小周天路线是任督两脉;大周天路线是人身24经脉与奇经全通。仅仅是感觉到气在身体内运行,称之为经络周天;内视到经络、穴位及内光、内景,才能说真正是周天路线通了,这称之为丹道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正途,由此可开发出人体潜能,并最终觉悟到“炁”的真谛。2.【内视】:练功者将思维集中于自己的身体内部,直到能“看”到各种图像,称为内视,医家称之为“返观”,俗称“开天目”。内视得好的还可以看到身外的景象。3.【静功】: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过程均称为“静功”。静功中“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人体功能。4.【盘坐】:这是静功中常用的姿势,有三种。散盘——两脚交叉在双腿下而坐;单盘——一脚放在另一只脚的上面而坐;双盘——两脚交叉搁在双腿上而坐。5.【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印堂和玉枕穴的连线与卤门下垂线的交汇处,又称天目、天目穴、泥丸宫。中丹田——双乳连线的中点往胸内部的中间。下丹田——脐下3寸往腹内进去的中间。而功夫达到相当程度,则“全身无处不丹田”。6.【天门】:俗称囟门,是道家元神出处。7.【天顶】:即百会穴。8.【意念】:即识神,即后天思维、后天意识、显意识,简称思维、意识。9.【性】:即“神”、“元神”,即先天思维、先天意识、潜意识、下意识。道家认为上丹田是元神之居所。10.【命】:即“元精”、先天之精;如果和“气”、“神”连用,则可简称为“精”。道家认为下丹田是生储元精之所。11.【玄关】:由后天思维进入先天思维(玄)的一刹那。因为进入先天思维很难,又是内功修炼过程中极关键的一步,因此前辈练功家将这个“一刹那”喻为一道极难逾越的关口。玄关打开,人体潜在的一些先天功能就可被开发出来。12.【丹】:练功者玄关窍始开,即可内视到身体内有如日如月、如珠如籽的图形,此图形即是内丹,一般称为“丹”,释家称为“舍利子”、“菩提子”。13.【清修】:练功者锻炼自身的“精气神”,即是清修。如果与异性交换“精气神”,不进行性接触,也属清修,不过这是清修里的“双修”。14.【性命双修】:练功者独自先后或同时修练本身的“性”(神)与“命”(精)。15.【内外双修】:内——指精、气、神,外——指身体,内外的锻炼同时进行。16. 【识神】: 在全明文化有机科学中被称为电磁和构体信息软件。其思维基础是人体大脑的物质变易转化运动,做工的物质主要为电磁扫描归序。因其是至阳的能动物质,过多的思维活动将导致上火和体阴来复。气功的意识活动是火候之一:即意火。17. 【元神】:在全明文化有机科学中称为双磁和构体(信息软件)。其预感和先验感知的物质基础是左右脑和电光磁超时空的感官延伸,做工的物质主要为光磁外延电磁扫描归序。因中性的物质特点,过多地静心就能预感,有利于空间能的吸收与序化进化,有利于超能力的开发、智慧的增益和身心、阴阳的平衡。气功的沐浴静功是最主要的丹道法,平时的清静无为心理也有增智益身的功效。18. 【本神】:在全明文化有机科学中称为光磁灵子无极和构体。其无知无欲的自动序化和生命无极码有着对本原和至美的感引力,但却不具心理能动的性质,是一个常人看不到的生命图案,其非能动的信号编码的物质基础通过后脑和身体生殖系统而产生作用。气功的炼精化气等手法是使人体达到最佳序化和归命保根以求长视久生的途径。物质主要为光磁无极归序。中国气功与印度瑜伽,都是心理心灵锻炼达到胜利的变化,是生命与智慧飞跃的捷径。当然,伪劣的非正统手法可能会害人。因为任何有利可图的事物都会被投机者利用取利,气功瑜伽也不例外。其实,正统的气功瑜伽都是追求的自然之道,因为人类失去了自然,只要返还自然之道,再做强化进化优化,就是事半功倍。人的思维就是电磁主导的识神,元神就是万有引力与电磁主导的潜意识。中国的神是物质状态,不存在超人格神与超出多维物质的神。[1]气功原理心理和灵魂受囿于自身本来素质和外界条件,但人类可以有意或其后无意地调整心境与灵魂状态。人类的感知还有两种非意识的心理隐态:潜意识态与无意识态。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三种心态有着一定的联系:意识目的而为、潜意识不自觉而为、无意识不自主而为,其纽带是人体自序场。而体序场在传统被成为“神”:识神、元神、本神。 元神是沟通识神与本神的桥梁。本神无极体是前世记忆痕迹,是维系识神和元神存在的基础,就是本能的物质基础。识神也可以从广义上统一、调整元神和本神,但在狭义上是不能入主元本二神干涉内政的,否则就会有气功过持、着相或走火的偏差。[1]通过气功修炼而达到了三神衡溶、生息并存的全息生命体是能够长久独立能动存在的生命的升华与超越。中国道家内丹术是达成生命进化的主要途径。当然,亡灵和阳神是有本质区别的灵魂四维信息体,都是以反物质为动力。内丹术的修炼过程其实是三神与经络气、元气反物质、精气合一而超越生命的灵魂信息加强的过程。[2]健身术语定义气功就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在功能上更佳有序化与协同化的生理变化过程。由于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生理变化也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气功的生理效应。是通过心理活动使生物能对机体或事物产生作用。气功学即心理物理学。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气功与中医、武术一起,被认为是重要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人的喜爱。有人认为气功是深呼吸疗法。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调心、调身、调息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
气功图气功一词古已有之,词义不定。古时,各家具体功法传播范围很小,而气功一词比具体功法的传播范围还要小。今天,正好相反。气功一词的传播范围要比具体功法的传播范围大的多。转折点是上世纪50年代刘贵珍推广气功。刘贵珍得习传统功法治病疗效甚好,便大力推广传统功法治病。并定名气功疗法。从此气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神秘世界的一扇大门。刘贵珍之事本身就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性的。之后的推广亦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性。之后的几十年间,各家各派的各种功法均被冠以气功之名,出版、口传心授。但在出版、传播之时。这些功法大都被删掉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一些高层次的危险地内容。80年代,气功武术热。不少人增加了气功的意识形态属性,招摇撞骗。直至90年代末之事。之后传统与气功皆消沉。不过,气功一词却壮大了起来。道、佛、武、医在对外宣传时皆言气功。旧时,丹道就是丹道、导引就是导引、止观就是止观、吐纳就是吐纳。道、僧、武、医各练各的。没有人将他们统称起来,因为其功法都与理论紧密结合。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旧时,阴阳和谐尚有邪教。近代,有阳无阴,阳自找阴。玉石俱焚。从气功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能脱离世俗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是没有什么世外的。以前,文化知识传播不广,接触这些的人自然是知之甚深,道、武、僧、医十分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外行要了解内行,便要对其进行最笼统的概括。再加上要符合时代,自然要改造内行。内行要迎合时代,也接受改造。这是唯物。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人为地改变规律,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规律。这也是唯物。总的来说世界还是唯物的。“气功”一词不是50年代才出现的名词,早在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的《少林拳术秘诀》中就有《气功阐微》一节。至于气功的内涵,以气为主,主要的修练方法就是首先通过呼吸。而呼吸锻练仅仅为传统修练方法中的一种,因此,气功一词并不能概括丹道、坐禅等等。这两个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要领气功功法不同,其特点和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要求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练养结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因人因病而异、持之以恒、生活有节。上述要求,大多适用于各种气功,练功者具体练某种功时,还要参照该种气功的具体要求。一般有精神病、大出血、高热、各种急性病及急性传染病的人不宜练气功。把后天空气与先天元气合成一股浩然正气的功夫;对生命过程实行自我调节、自我锻炼、健身长寿的科学。名字的由来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净明宗教录》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内容气功的内容非常广泛,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主要包括调身、调心、调息、自我按摩和肢体活动等。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气功的功法繁多,有以练呼吸为主的吐纳功;以练静为主的静功;以练动静结合为主的动功;以练意念导引为主的导引功、站桩功和以自我按摩为主的保健按摩等。好处气功的好处除了保健作用外,也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病人选择气功作为辅助疗法,那么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气功。如胃溃汤胃病患者可练习内养功;肿瘤患者可选择行步功或郭林新气功、自控气功等;高血压、神经衰弱及疼痛病人可选择放松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选强壮功,以培补元气;老人做气功的好处还可以对颈肩病的患者起到利于颈肩功能的恢复作用。[3]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气功发源地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原始的气功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分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老子》中提到“或嘘或吹”的吐纳功法。《庄子》也有“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帛书《却谷食气篇》和彩色帛画《导引图》。《却谷食气篇》是介绍呼吸吐呐方法为主的著作。《导引图》堪称最早的气功图谱,其中绘有44幅图像,是古代人们用气功防治疾病的写照。发展历程简述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属于气功的内容。至于“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灵剑子》一书,即使这是后世托名之作,那么最晚也在隋唐时期。在隋唐以后才出现的《中山玉柜服气经》记载:“气功妙篇,气术之道略同……”,但在内涵上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气功不完全一致。现在所通用的气功,则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之后才逐渐得到推广的。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始终只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必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之气是指“内气”、“真气”,具有更深刻的含义。气功疗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至少它是心理疗法与体育疗法的综合。发展阶段中国的气功有几千年的历史,可气功这个词的出现时间并不是很早,它首先见于晋朝许逊著的《灵剑子》一书。据考察认为此书不是许逊亲自所著,因为书中有很多气功术语都是宋朝以后才开始用的,所以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宋朝。但它的思想可能是许逊这个门派师传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在《灵剑子》一书中,气功这个词不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来使用的。过去练功叫修行,就是修道,也叫行气,可以解释为练周天,也可叫呼吸吐纳,也可称运气、行气,就是把气的功能加强起来,一方面修德,好事,一方面练,使身体发生变化,到一定程度修成了,就叫“道气功成”。晋朝以后,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中国兴盛起来了。宗教利用了气功,把气功神秘化了。本来气功是练气修德,很具体很实际的,可是宗教化以后,就追求修炼成神、成仙、成佛了。这么一来,气功的科学本质没有了。但如果翻开中国气功史,可看到就在晋、隋、唐这一时期,有很多古人用气来命名的著作,如《气诀》、《气经》等,书中写的都是练气、用气的内容。《气经》中讲了几十种练气、用气的方法,连发放外气的方法都有,叫“布气”。以后的宗教淹没了气功,气功的名词就没了。晋朝的气功金、元以后,很多练功夫的,为了抵外族的侵略,将气功的修炼用到武术上来,逐渐形成了武术气功。随着武术气功的兴起,慢慢破除了宗教的神学思想。你说有神、有佛、有鬼,练功时求神、拜佛,说有神、佛保佑,可是打仗的时候有本事的打死没本事的,这个时候神、佛怎么不来保佑?慢慢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淡漠了,气功又逐渐从宗教里面分离出来,重新开始讲气练气,宋代就讲吐纳之气了。随着武术气功的发展,武当派、少林派两大家逐渐形成。清末有了武当派的著作,也有了少林派的著作《少林拳术秘诀》,内有专章叫《气功阐微》,专门阐述气功。其中明确指出:“气功之说有二:一养气、一练气。”于是气功一词又逐渐叫起来了,明清以后讲练气比较突出,到民国初年搞气功的人就多了。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气功详解》一书,直接以气功命名。很多医生通过学练道家、佛家功夫,把它用到医疗上来,称之为“气功疗法”。最早是1934年董浩写的《肺痨病特殊疗法——气功疗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气功治验录》,还创立了“公溥气功治疗院”。这样,气功一词,起于晋代许逊《灵剑子》一书中的“道气功成”,以后发展到武术气功,又以后成了气功疗法,但气功一词却没有广泛传开。一直到了解放以后,有个老干部叫刘贵珍,在河北省卫生厅的同意和支持下,将自己练功与多年临床经验予以总结,定了一本《气功疗法实践》,该书在卫生部的关怀下,正式出版,以后还译成外文,“气功疗法”在国内外就传开了。以后又把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部分,成立了气功疗养院、气功疗养所,在气功治疗、气功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绩。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气功打入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搞气功的都成了“牛鬼蛇神”。这样一来把气功基本“杀”的差不多了,扫干净了。“文革”结束之后气功事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正道功派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科学。现在大家都约定俗成了,一说气功都懂得指的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气功”成了关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一门特殊学问的代名词了。
采纳率:35%
想学习气功,但没有法决应该到网上搜索气功功法,按照功法修炼。在打坐感知气时,坐个5、6分钟就坐不住了,而且也静不下心来,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坚持下去,继续打坐,慢慢会坐的时间长一些,心也会自然静下来。学习气功没有年龄限制,只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就行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自修非常危险 特别是打开某些脉的咒语 有顺序的 当然 网上那些五禽戏低层气功是无害
十二三岁是最好炼的时候,慢慢来吧,首先要调身,讲究的是松静自然、其次调心、调息,然后再意守丹田等……
没有明师亲传,根本就不可能学成,自己乱练基本只会把身体练坏,还不如不练呢。不要瞎搞。
可以在电脑里查吗。应该不受年龄限制
这个你必须要拜师,要不自己练的话,练成伤残人士的可能性很大。
拜师有什么要求吗
有,一般师父要看你个人悟性,和别的状况,还有你的品行,来决定是否教你,教你什么。
其他5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气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我有话说 - 沧州论坛 - Powered by phpwi...
转载]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作者:庞明一般练功的都把调息放在调身的前面,而智能功把调身放在调息的前面,因为智能气功从练功方法到练功内容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智能气功强调我们现在的人要活得好,要活得好就要充分利用身体里边的能量。每个人的功能有多少,人到底有多大能力,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这些能力从人生下来之后,都潜藏于身体里面了。能不能把它展开,能不能使之成为现实,这跟后天的学习有关。在后天的学习当中,你学了什么,就把什么功能强化起来了,就有了这个功能。如从宇宙诞生以来的多少亿年里,整个宇宙所经历过的这些信息,在人体里边都应该有,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提取出来。这就给现在的人类提出了一个任务:怎么样学会使用人体各方面的机能。现在的人就只是发挥出很少的一点点机能和本事。练气功就是要把人体里边具有的功能开发出来。前面讲的《主动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两章,是来开发、强化我们已有的功能,使它更加趋于完善。这是精神活动方面。而人的肉体(形体)活动方面呢?同样也有很多的功能还没有展现出来。这两者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们都偏了。人的意识偏了,走向了偏执意元体,而形体以及各种功能也偏了。前面讲了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尤其是修养意识特别强调解决意元体的偏执性。而形体运动的偏怎么去解决?通过精神能够解决它(后面还要讲到这个问题),但在精神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还必须把形体问题提出来。我们人体的各部分功能,只是一部分发挥出来了,发挥出来的这部分,许多方面也都偏了。比如说,一岁以内的健康孩子都是圆滚滚的,身体比较匀称,各个部分也都比较健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就变了。不用说别的,你就看咱们成年人的脊柱,有多少道弯曲!小孩子因为生理遗传的关系也有弯曲,但不那么明显。所以说,人类在后天当中,很多功能随着生活的习性一点一点变偏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学习,学会使用形体各部分的功能。拿成年人来说,因为从小的时候,家长的一举一动给脑子参照系打上的烙印就是这样的活动,所以现在的人也只能做这样的活动。像弯腰这个动作,如果没有病的人,还比较自如,腰能弯得下去,但往后弯就不如往前弯那么自如了。肘、胳膊往里动行,翻过来往外动就不行了。为什么?因为从小就没学过这些动作。1992年有一次在培训部开文艺晚会,有一个学员作表演,他的胳膊就会往外转,往外扭,能往后掰着转,他的两个胳膊也可以随便从后面拉过来,再从前面拽过去。不过我当时没有注意,培训部老师也没有找找他。培训部已经来过好几个这样的人了,实际上是一些门派的老师们派学生到这里来看看。刚才讲的这个人是其中之一,不过他那形体的转换变化,还不是化骨功,属于绵骨功夫,他的骨头虽还没有软,但关节活动度已很大了。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说常人在形体方面能量也很大,由于使用不当才偏了。我们要想把形体各部分功能都开发出来,就需要学会锻炼它和使用它。调身这一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前面讲了意识,这里讲身体。而西方讲身心平衡,只讲一个身一个心,但没有气。我们在讲精神时谈到了应有气在其中。
第一节 调身综述Ⅰ、调身的含义简单地说,调就是调整、调理,身就是身形,调整身形简称为调身。调身是气功的一个特有名词。普通人调理调理身形,那也叫调身。但是从气功来说,不同的功门练功对身形有不同的要求,使身形符合练功的要求,那才属于调身。调身虽然应该从调整姿态入手,但形体的调整,从练功的意义上来讲,就不是一般地把形体姿势调整调整就完了。要使形体动作符合要求,应该在皮、肉、筋、脉、骨的不同层次上发生变化。咱们学过解剖学了,这部分形体一动弹,就应该知道是哪些骨头、肌肉、关节、韧带、血管、神经在动,它们是怎么动的。另外,还要从中医学的经络等方面去领会、理解。在放松形体的时候,要用意念放松它:这个地方要放松,这块肉要放松,这个肌腱要放松,神经要放松,关节、韧带都要放松……要会这么去想。当你不光是用意念放松,还会用意念把里边一块一块地捋一捋,你感觉就会大不一样了。有没有这些基础知识,练起功来是不一样的。要不然学解剖知识干什么呀?解剖这东西本来就麻烦,你又不能拉开看看。不过不客气地说,过去练气功的若懂这些内容那可了不得。以前老师也讲,说什么骨头36l块。其实他们很多是靠想象出来的。同学们学了之后,应该会用到身形上,现在再调整身形,就要在皮、肉、筋、脉、骨的不同层次上来用功夫。对这个筋,有的说属于肌腱,有的说属于神经,而脉一般是属于血管。大家甚至于想肌肉时,肌肉外面那层薄膜都应想到。咱们练混元气,在学教练员班的时候,就知道混元气出入于膜络。现在知道肌肉外面有一层膜,但你们注意到了吗?肌肉有肌肉的膜,骨头有骨头的膜。你们得自己会把学过的知识连到一块儿。老师在讲课时不会结合着讲,而同学们应该会结合着想、结合着用才行。学解剖如果你们这么想了,那叫积极学习,若不会这么想就叫消极学习。这样调身,就把所学的知识结合上了。形体每一部分都应该这么去搞。比如骨头,骨头有膜,骨头有中没有?形体的每个部分都有外、有内、有中。所以,同学们结合解剖学要会这么去想、去留意才行。当然,注意形体也包括了细胞这个形,而严格地、更深一步来讲,它还包括了生殖之精。生殖之精包括自身每个细胞里面的遗传工程——这是自身生殖之精,还有异体生殖之精。书里面没有专门讲“调精”,只是在讲到会阴的时候才简单谈了一下。调形调到一定深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细胞里边就会发生变化。细胞发生变化,整个细胞里边的染色体、遗传工程也就发生变化了。一旦细胞里的染色体遗传工程发生变化的时候,那也就是自身精在起作用了。所以,调身到一定深度,光这么调就不行了,那得有功夫。真是到了细胞层次,那就到了形神俱妙的水平了。而这个水平,里边的气达不到一定的质度和量度,是做不到的。同学们应该从这个高度去领会、去认识调身的含义。更进一步,不仅是在练动功、练站庄时才需调身,在传统功法中无论哪个功门、哪种练法,都必须要在里边贯穿着调身的内容。练静功、练卧功不调身行吗?都得有姿式。这些姿式要求也都属于调身的范畴。当然,一开始调身的时候,要从整体身形调起来才行。
Ⅱ、调整身形是智能气功的一大要旨从题目可以看出,智能功把调整身形的地位提高了,过去练气功的对它的要求没这么高。唐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即智顗,他不是开创祖师,但他是真正的创始人),在讲坐功的时候讲了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虽然这三调是平等地提出来的,但他把调心放在第一位,调身放在最后,实际上调身在他那里还够不上一个重要内容。他对调心、调息讲得比较多,而认为调身就是一个坐势。结双跏趺或单跏趺,身体端正坐直了,下颏回收,舌顶上腭,眼睛垂帘,手一放,就这么简简单单一个姿式就完了。他并没有把它提到练功的一大要旨这样的高度来对待,只是把它放在辅助的地位。我们智能功把传统气功进行了全面的综合、分析,把其精义归纳成四大要旨:运用意识、修养意识、调整身形与调息。我们为什么把调身作为一个大的要旨来提?这就必须要从人的整体性来认识它的重要性。一、形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般练气功的多强调神,强调练神,咱们在《智能气功科学概论》中给气功下定义,也着重讲了“内向性运用意识”,也引用了古人说的“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而现在进一步讲形与神不可分割。我们讲“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工夫”,“内向性运用意识”,讲的是气功的特点——是它区别于其它健身方法的最关键的特殊点。这儿讲调身、讲神形合一是说气功锻炼的最特殊的地方,但特殊也必须寓于一般之中,没有一般也谈不上特殊。所以,不能光讲它的特殊矛盾,还得讲它的整体。好比一株花,它最让人欣赏的地方,就是开的这朵花。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花是最动人的地方,就只要花就完了,别的像叶子、茎、根都不要了。这能行吗?塑料花可以,摆几年都没事,但没有生机,是个死的。真花光要花不行,还得要枝、叶,要不然它开不了花,花、茎、叶、根是个整体的东西。当然它最精华的是在花那儿表现出来。气功锻炼的内向性运用意识也是最根本、最特殊的东西。但是,你光有它还不行,因为人是个整体的人,不能把它分开。单要个神,神在哪存在呢?不可能。在这一段书里边引用了古人的几段话,都比较容易懂,简单说一说就行了。在传统气功里有强调神和形是整体的,有强调形、气、神是整体的。无论是讲形气神整体还是讲神形整体,其实它们都可以统一到精气神上来。对身心或者神形,外国讲时不带气,没气这个字,而我们中国人讲时,都带上气了。一般都是这么个讲法:神是主宰,形体是神的依附,或者说形体是神住的地方,人的肉体是个傀儡。如演傀儡戏(在唐山叫驴皮影),人坐在里边拉着线控制着外面的纸人,纸人的胳膊、腿、脑袋就会动弹。里边那个人,连打锣敲鼓带唱,捏着嗓子就唱女的,放开嗓子就唱男的,一个人都包了。这个纸人就叫傀儡。过去练功的说肉体也是个傀儡,精神是里面的指挥,是傀儡戏里面拉线的那个人。我给同学们讲这个,就是让大家能够更深一层地去领会。过去说的玄关、“主人翁”(人里边真正发号施令的)就是这个意思。人是听意识的,而意识——识神还得听元神的,元神是个开机关的地方。形体和神这么结合起来,成为个统一体。若没有纸人,那个唱戏的光在那唱而没东西动弹,这就不叫一出戏了。对人来说,你光有精神活动,没有动弹的,那精神活动也就不叫精神活动了,这个人也就不存在于。所以,整个的生命活动就是形和神的统一,谁离开谁也不行。神是主宰,形体是生命活动的所在,神得以它作依附,气来充养形神,这三个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分布,各有各的位置,缺了谁也不行。练气功的是如此,普通人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不要认为练气功的人才是形气神统一的整体,其实不练功的人也是一个整体,只不过他的整体性水平低一点,他的形、气、神三者的功能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学们须把这个观点明确起来。我们练功就是要提高神形统一整体的层次。形神是不可分的整体,是从人的生命活动来说的;从练功来说,就是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二、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练功和不练功的人的形神,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当中都是一个分不开的整体,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练功就是在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上把它强化起来。因此,练功就有了调身和调心两方面内容,这二者也就成了辩证的统一。但是,现在气功界里边,都有这么个思想,认为练气功就得练神、练静,而对练形就不感兴趣了。同学们有时也讲:太累了,养一养吧。有的讲,“一练大马步庄,把气都消耗了”、“我—练站庄,百会冲开,气都跑了”。我说你真能把百会冲开,那真是天大的幸运了。现在你根本就冲不开!有的人讲:“我盘腿打坐,能坐一个钟头。”你能坐一个钟头,你给我站—个钟头大马步庄试试看。当然盘腿坐也是调身,但也只是调身的—个方面,而练动功、练站庄是更能强化身体的调身。当然,站庄站得好的也别瞧不起会盘腿坐的,会盘腿坐的也别就练盘腿坐。你看那些和尚,只要不是刚刚出家的,一般都会盘腿坐,因为佛家本身就要求双盘膝。但是,他们身体绝大多数都不好。将来同学们有时间,到各地去跑一下,碰上有山有庙的可以去看一看。在庙里边,就是那些刚出家的小和尚的脸是红红的,他们还没怎么练功。你以为庙里边出家当和尚的就是修行了?小和尚到那儿就是干苦力,干活的。解放以后到现在,庙里边的等级还非常森严,累得很。咱们在家里这样练功跟他们相比,轻松多了。我讲这些,就是说不能把调身和调心绝对对立起来。调身有动的调身也有静的调身。气功界有个潮流,总的比较起来,喜欢静功,喜欢静的调身,而不喜欢动功、动的调身。把动功都看成是眼中钉,一说动,一说形,心里边就不高兴。我就讲,要练静,死了最静,那就别活着了,这样最简单。练静功,你真能静得了吗?过去讲,真正的静应该达到念住——一个杂念没有、息住——呼吸没有了、脉住——心跳没有了,这才真正算是道家的静。你静得了吗?没有静你练什么静功。同学们现在让心跳慢点行,可过了50跳再往下慢就不容易做到了;让心跳快点也行,而过了140跳再往上就很难了。所以,静不那么容易!很多人就光口头唱高调,“静!”可静跟练功有什么关系并不清楚。所以,在调身这一章我还得特别强调这个问题,慢慢把同学们脑袋中长歪了的“树杈”扭正过来——同学们总觉得练动功不大高级,差点劲,可是咱们智能功本身就是动功。因为以前在《智能动功讲义》一书中,我说过一句有语病的话:“待周身气血通畅了,再练静功就比较容易,效果也比较好了。”因此,有些人就认为练动功是为练静功打基础的。其实,我讲的意思是,你要想练静功,身形打不开是绝对静不了的。你要练静功,盘腿坐,坐一会儿腿麻了,麻得心里边难受,你能静吗?还别说呼吸停、心跳停,就连脑子里的杂念都停不了。所以,调身和调心是个辩证的统一,不能偏于哪一个。你若不能把形体调整好,练静功也练不了;你真要是练静功练好了,形也应该调得好。当然,在调身和调心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是注重调心,也就是调神。神和心是主导的,形(或者说身)是应该服从于神的。在农村的老太太很多也会盘腿,因为北方冬天冷,农村又不生炉子,就是烧锅做饭时把炕头也烧热了,一家人就都坐到热炕头上。可炕头小,都得把腿盘上。在南方,很多女人也会盘着腿织草席,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一个练功的意念,没有我这一盘腿,就是安静练功了这个意念。没练功意念,只是调了形。虽然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但用处不是太大,那还不是练气功。所以我们讲,身和心(或者说是神和形)这一对矛盾在辩证统一过程当中,应该是神为主导的,这个要明确。没有调神不行,但光有调神也还不行。虽然古人说过“抱神以静,形将自正”,说神真要是静了,形就自然正了。但是前提是你得真正静了之后,才能够形正。你要是“抱神以动”,神总在动,那形还能正吗?如果同学们真是好好地练过坐功就会知道,一开始坐着觉得累、疲倦,想弯着腰、低着脑袋。练一段之后,你真要是放松入静了之后,身体慢慢自己会不知不觉直起来。那就是“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但是,这还不是真静。真静了以后,坐着坐着,有时“喝儿”一声,吓了你一跳。你要不吓一跳,一听“喝儿”一响,意念立即往里边一收。头里边一个气流“呜——”就充起来,把人顶起来了。脖子想往下缩都不行,就是要拉起来,往上挺着;下颏你甭管,它自然就会收起来了;喉头也好像有两股劲往外撑着,你要故意想撑就很累。静了以后,不知不觉,就不那么累了,身上就没什么感觉了。所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很多人并做不到。做不到静怎么办?你还得要调身、调形。因为你调的时候是要练功。你真把形体调好了,调合适了,也就静了。若调得不合适,就不易静。故《管子》里边讲:“形不正者德不来。”形不正,德、道就不到你身体里边来,来了也留不住。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形正了,就是有了使你身体里边的气能更好地流通的一个基础、一个条件。这就说明练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要求精神集中,从精神入手,通过精神来调整形体;另一个方面,从形体上入手,把形体调正了,以姿式来引动气血的流通。不过身体调正了,一开始会不舒服。比如说,平常人弯着腰坐着觉得比较舒服,而一端身正坐,就觉得别扭,还觉得累,腰也酸,胯也不舒服,下颏收住也觉得发紧发胀。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平常习惯于那种不正常的姿式了。因此,从练功上来说,调身非常关键。有人说:“你看人家书上基本都是强调静功的。”这个问题,从事实上来讲,是这个样子。现在气功界都喜欢唱高调,就跟魏晋玄学一样。魏晋时期搞玄学的,调门越说越高,越说越玄,而到最后竹林七贤什么也没干,什么也干不了。现在气功界也是这么一种风气,调门越高越好:一下能成神才好,或者练功,把屋子都拔上天了,叫拔宅飞升。现在有的功就这么讲,而有人还真信,说这功夫好。我说你自己先飞一飞,让人们看一看,可谁也没看到。咱们就是讲调身调心这两者不能分开。在书里引用了几家的东西。首先引用了《易筋经》,它属于动功的,有人说它是练武术的。人们都说《易筋经》是达摩老祖写的,我们分析之后认为不是。达摩既没有留下《易筋经》,也没有留下《洗髓经》。达摩是禅宗的,他那时教和尚们活动活动身体是可能的,因为印度就有波罗门的导引法,而说他写出《易筋经》不大可能。《易筋经》这本书,我想成书可能是明朝或更早一些。尽管如此,其中内容当是汇集了前人的成果加工而成。至于其本源则难以断定。《洗髓经》后人找不着,又重写。前面几章还有点味,后面的越说越俗,到最后等于作五官七窍的按摩了。《洗髓经》都是后人编的,成书就更靠后了,可能是清朝的东西。《易筋经》虽不是达摩所作,可是从明朝到现在也几百年了,也算古人的嘛,而且它是很受推崇的。练少林的功夫,身体也可以练得非常健壮。《易筋经》中说:“证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二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基矣。所谓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又说:“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物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它讲的是调身和调心之间的辩证关系。佛家称练功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正果”——正确的成果,这个果又叫“果位”——果的位置。罗汉里边有四个级别,小乘的果位是罗汉,二乘是辟支佛,第三种是菩萨,第四种就是佛。小乘法门到了大阿罗汉就是佛。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正的果位。对菩萨各门派分得不一样,按照圆教分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层次都是正果。咱们引用的这本《易筋经》是民国初年的本子,比较靠后,但这段话在清朝出的书里边就有了。它讲练功要得正果,其下手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清虚,一个是脱换。清虚是指意识来说的;脱换就是脱胎换骨,是指形体来说的。当然清虚和脱换不能单独走一个。你光走清虚,光走精神,达不到脱胎换骨也不行。你可以从清虚入手,脱胎换骨以后,新的一结合才能达到形神俱妙之境。你光走脱胎换骨而不修清虚,脱胎换骨也脱不净。有人会说:“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也是在脱胎换骨呢,那咱们也快成正果了吧”脱胎换骨不知要脱多少次呢!拉拉肚子,发发烧,那只是小意思。我听说有的同学一发烧就不上课了。发烧你还能到43℃?不就40℃左右吗?这么点小事就挺不住,将来再起大的反应,跟扒皮一样的痛苦你还受得了?我在北京带老师们出去教功的时候,有的老师发烧到39.7℃,还照样上台打形,作示范。在难受时,你脑子一坚定——没问题,我能挺得住——你脑子的平衡度就能抵抗住了。而且练功的发烧和普通的发烧还不等同。我在1985年办班时,有一个病人烧到39.7℃,仍照样坚持练功。像这些情况,你脑子定在“没问题”上,一下子就达到新的平衡了,能冲过去就长真本事了。我们讲得脱胎换骨,没有脱换得不了正果,功夫上不去。咱们智能功的练功反应是小脱,今天脱一点,明天脱一点,跟蚕一样。过去的丹道功不是,他在里边养着气,最后一脱,身体一下子起大变化。对此,张三丰就讲:“即使十分好汉,到此也无一分奈何。”十个有九个过不去。练静功得脱换,练动功也得脱换。今天练功腰酸,明天练功腿疼,腰酸腿疼也是在脱换。脱换,先是换力,然后才能换形。如马步庄一站,腿上肌肉收缩、收缩,绷着劲,酸疼酸疼的,什么时候肌肉能够松开,不绷着劲能把身体保持平衡站着,那就开始要放松了,就不是肌肉收缩的力量了。因为肌肉一收缩,把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压迫了,血液循环不易流通。为什么一开始酸呢?血液循环受影响,里边代谢产生的乳酸未能及时运走。而当以后肌肉能不使劲收缩,松开了,微循环改善了,养料就来得更快了。“庞老师,怎么让它不收缩呀?”那就得先使劲收缩,先酸,酸过了份,它自己就松开了。有时候站累了,身体往下坐,但你咬着牙,就不坐下去,就挺着不动弹,拿意识往上提着。也许有人这么一提,意识里面一放松,他的肌肉、筋—放松,“呜——”一过去,反映到脑子里边非常舒服,肌肉又进一步放松,这样一下就过去了。但是这样过去的基本上没有。得是身体素质非常好,意志力非常非常顽强,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他才过得去。脱换还有力的脱换,力—脱换气才能变,形最后变。以前练功的,说能润肤,皮肤润起来,形开始变了。练智能功往往是先变皮肤。练功没多长时间,皮肤就润起来了,有些老人老年斑也很快练没了。但是见效快也不等于一下就脱换了。知了脱皮比较快,过去讲“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而咱们人可脱不了那么快,就得靠苦练。这是脱换、调身。再就是清虚。这里边同样讲的是形和神。清虚就是脑子里边意识清虚,意识里边没障碍。没障碍是什么?是意识想到哪去就到哪了。比如这屋子里边有东西,你一想,意识过去了,里边有什么东西就都知道了。按道家来说,这叫阴神;咱们现在说就是意识感知、遥知。能清虚则无障,实际是这个东西。所以,练形不脱换不行。在过去讲吃药,要用吃药来脱换形体。当然光吃药也不行,还得练功。咱们现在也不像过去要求的那样搞什么飞空之类的,我老师没有教给我药方,也没有给我飞过,智能功也不强调这些。我们讲脱换,把身体练健康,把智慧再提高。脱换了之后才能没有障碍。障是指意识,碍是指形体而言,这两个结合起来,又清虚又无碍,才能真正达到形神俱妙,达到正果的位置。这是从《易筋经》练功的基本功上这么讲的。说是这么说,《易筋经》虽是从少林寺里面传出来的,可是《易筋经》的真正练法他们也不太熟悉了。少林寺有几本真正好的书,据悉在70年以前都丢了。所以,真正既有清虚又有脱换的,从少林寺的记载中没有发现。古人有些书说的道理很好,然而到最后练功的时候却没有落实下来。但是,古人尤其是佛家,有真正练成了的但不露相,跟普通人一样。他明明会飞,也慢慢走。有的老头一走道还歪歪拧拧的,其实他什么事都知道。你想骗他一下:“老大爷,给点钱吧,穷死我了,家有老母亲,我很困难。”他明明知道你家里没个老母亲,你爱人正在家等着吃饭呢,有时他也给你钱,反正不是什么大事,就让你骗点钱了。当然,在大事上是不会让你骗的。所以少林寺里的记载没有也不等于就没有。至于后面引的别的书,那讲的是练气的。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将来有些练丹道的会说我们引的这些书都不是气功正宗,都不是中国的道家传统气功,都不属于练玄关的。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正宗不正宗,对人有好处就行。我有个朋友就说这些都不是正宗,可他最后60多岁就死了。他那个是正宗,却什么也没练出来。我们关系也很好,就是一碰到谈学术问题就争论。就跟爱因斯坦和波尔—样,他们俩也是好朋友,却总在争论物理学问题,一个讲场,另一个讲粒子,两人笔墨官司打二十年也没解决问题,我们也是一样,碰到一块儿,都是“含沙射影”地说。到最后这个朋友67岁死了,而且死的时候,人都变形了,腮也塌了,眼也眍了,都不像个样了,到了这种状况。所以我经常说,过去各种法门都是好的法门,关键是你能不能练好,能不能练得更直接。我们讲调身和调心是辩证的统一,应该这么看。对于调身和调心,你不能废了精神,没精神就不是气功了。但是,你废了形体就等于零,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有时候练形多一点,而练形的时候神也是主宰;有时候练神多一点,形是帮助的。这么交错着才能全面提高。我们千千万万不能说肉体是个“臭皮囊”,那是佛家说的。我讲过很多次了,不要“臭皮囊”,那你现在就死了算了,像你信净土宗,认为别的功都不行,就念阿弥陀佛行(净土宗关键就是个信——信阿弥陀佛,信自己;发愿——愿往西方极乐世界;苦行——就是念佛),你的信念非常坚定了,一死一念佛不就都完了吗?多好,多快。可谁也不这么死。所以过去很多功法就这么矛盾着。咱们智能功认为这个好,就这么去做,言行一致。有同学说:“庞老师,我就练静功。”那也可以,清静法门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想就完,不需要讲这么多课。在《运用意识》章讲过清静法门模式,其实连练功过程的每一层有什么感觉都可以不要知道,就我讲的那点内容再加上智能功的运用意识,从明心到见性,这些已经是很高深了,你就练去吧,找个山洞在里边坐它若干年。可谁也不干。现在不是有的同学想搞辟谷吗?我说不让辟谷,同学们就偷偷地少吃饭。你没那么大的本事,你不吃饭受得了?真正愿意搞辟谷,带点营养东西,什么人参、阿胶、银耳,再带一点压缩饼干,想吃就吃一口,上山洞里边坐他二年去。他又不愿意去,说太闷得慌,憋死了。这些同学们就是嘴上说一套,喜欢好高鹜远,却又不去付之于实行。而智能功强调练动功,讲调身,又觉得这个不值得练。你觉得调心值得练就赶紧去洞里边调去吧,就练真本事去吧,又不练。静功是脑子向往的,但是嫌闷不去,动功又瞧不起不练。最后等于什么也没练。我听说有的同学上自习或者别的老师来上课时说话,只是我上课才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像这些问题,都得从实际当中来解决,来调心。你上自习的时候能不能按庞老师说的调身要求把身体调好,累得实在不行才把身体动一动?在教练员班,在讲《智能气功科学概论•怎样练好智能功》的时候,气功生活化,生活气功化都已讲过了,都得做一做,这都是在练。同学们不练,还说班主任不管。班主任不管是让你们自觉点,要自己管理自己。将来同学们可以搞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如果你能自己管自己了,肯定比老师管进步快。调身就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调,总得注意才能解决问题。
三、身心合一是练气功的全部内容身心不能偏废,练气功要把它们合到—起。如果你练功能身心合一了,就达到基本要求了。能合到什么程度,功夫就到什么程度。最后要求是神形俱妙——神和形都达到妙的境界上去。除了佛家的禅宗和净土宗不讲这个东西,其他哪一门派都讲,连佛家的密宗也讲肉身成佛,肉身成佛就是神形俱妙。道家认为光会出神都不算,到了最后应该是神形俱妙才行。因为世上没有几个神形俱妙的,看不着这样的人。神形俱妙什么样子呀?什么水平啊?不知道。所以我刚才这样讲神形俱妙就跟没讲一样。因此,要讲身心合一就讲一般的练功情况。这得讲道家的了。为了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就引用了一些说服力强的,气功界一般比较公认的内容,如李道纯的《中和集》和白玉蟾《修仙辨惑论》中陈泥丸的观点。他们讲道家功炼丹就是身心相合,性就是心,命就是身,没别的了。真正功夫就是形神合一。高等层次、上乘的方法中,没什么卦爻、怎么转、什么药物、什么半斤八两、怎么匹配等等,没这么多说的,身心一结合就完事。因此同学们应该懂得,练功夫关键就是练身和心这两个东西。当然还可以解释很多内容,而实质就是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练智能功,也是练精神(意识)和形体。练捧气贯顶里边还有个气,其实也是让你用形体和意念去练气的。形神庄又是用一个形与一个神来练气与神的。五元庄还是这样。练中脉混元的时候,也还有形。而到了中线混元的时候,虽要借助点形,但形已不太多了。到最后就没形了。有人问:“庞老师,没有形了,这个形神俱妙怎么办?”那个形叫个无,不对;说个有,也不对,是形和神统一——妙了。
Ⅲ、克服对调整身形(尤其是动功)的偏见对这个偏见开始讲课时我就提了一下。因为在过去练功是从导引搞起来的。如果看看古时的文字记载,说古老的人们就搞导引。不过那时的导引还不是真正的导引,就只是活动活动。那时候没有医生,不会治疗,住在洞里边受点潮湿,着点凉了,一难受就动弹动弹,相当于通过运动来使身体舒服舒服。经过了多少代,慢慢就有点经验了。另外也许有的比较敏感的人,动弹动弹、蹦哒蹦哒时出了自发功。现在的人有出自发功的,古人也可能有。敏感的人一放松,动、动,动,出自发功了,就变成“神”了,古人称之为巫,夏、商、周都有巫。我溯源考查认为,原始气功就是从自发功来的。有了自发功以后,慢慢有的人就出点功能了。有点功能比一般人就强,逐渐找出一些规律,慢慢就引到气功上来了。所以说气功在最早的时候,是从引动形体中来的。以后,尤其是文化水平高一点了,就觉得这么蹦蹦跳跳不文雅。在战国的时候,《战国策》上还讲要成为巫和觋(男巫和女巫),还得具备几个条件。可慢慢以后不大时兴了,都喜欢当官了,文人墨客也就多了。以前当皇上的得有点本事,不能说百分之百,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特异功能,这样他就比一般人强。古人性格比较纯朴,淳风还没有破,道德诚实,加上有点特异功能,比别人精明,会处理事情,懂得事理,慢慢就当个部落的首领。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成为皇上,所以他们活的年岁也大一些。可是从夏朝以后,就不行了,父传子——家天下了,没有功能也可以当皇上。但当官的还得有本事,没有本事当不上官。再慢慢以后皇上的亲戚六眷通过私人关系,走点后门就能当官,当官的也不需要有大本事了。慢慢练功的地位就越来越往下走了。再过些年,这样,连蹦带跳式的练功越来越不为高层人物所欣赏,慢慢从动的就变成静的了。有了静,以静为主,就开始有偏见了,就说动的是初级的了。动功的出现的确也是比较早,而且当时的动功没有完整理论作指导,也确是初级一点。所以,就这样动功在历史上被贬低了。  虽然在劳动人民当中还存在着很多动功,如导引、治病,但是,在整个上层阶级里边,就不提倡动功了,喜静厌动。这些人本来是好逸恶劳,安安静静呆着觉得舒服,一动一累不舒服。所以,我再给认为练静功好的同学扣个“帽子”:是受过去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是好逸恶劳的表现。本来练功都是一样的,你为什么轻视动功,轻视调形? 这种错误思想有着历史上的原因。历史上那些所谓的高贵人认为就不能多动,要练动功还得偷着练,别让人看着。走道的时候,都得迈着四方步。你看唱戏里边的皇上,还得带个大圈圈,就是怕把步迈得太大了,套个圈让他迈步有尺寸。当然他还可以显显威风。这些就把人搞僵化了。这种思想到了气功里来,也就使得气功变样子了。实际上,练静功真是那么好吗?不一定。只是历史上形成的偏见,在唐、宋朝就开始轻视动功了。不过宋朝的功法有个特点,即导引特别多,什么呼吸导引、六字诀导引。那时轻视动功,可这些门派发展特别快,效果也好。但结果却招来一些修行人的谩骂,骂动功。为什么?因为这一门派发展得特别快。现在人们说左派就是革命派,革命派是往前进的,极左就是走得太快了。实际“左道”也有它积极的内容。  可过去为什么骂“左道”呢?若没有一点可骂的也骂不上。如一个老师一生只带l0个学生,都考验三年、五年。刚开始时,扫地、打油、买醋……去干活!老师考验徒弟,不聪明的不教,太聪明的搞鬼心眼的也不教;不关心人的不教,害人的、太爱管闲事的也不教。你大发慈悲心,关心人多了,他说你被俗事所累。你要不关心人,又说你慈悲心没有。贪财的不教你;老师让你干事,你干不了也不教。他有很多个不教。这样,经过多年的考验,他的徒弟以后干坏事的基本上没有,这就被认为是正门了。而左道练功进步快,出本事出得快,教得也快,教的人也多,老师就没更多的时间去考验了。因此,强调意识修养,强调道德就不够。比如他教了一百,有5个干坏事的,比例数为5%;而那个正门就教了10个,有2个徒弟坏,比例数为20%。这样下来,干坏事的从人数上看,好像左道多于正门,可是他们就没有分析比例数字。一看社会上办坏事的,好像净是那些快的功门,他就骂这个快的为“左道旁门”了。不过“旁门”还不是骂人的。“旁门”是说要进一个屋子,从正门进可以,从旁边开个门进来也行,但就不如从正门来得光明正大,不如正门顺当。“左道”呢,说它根本就进不去。过去对这些道门,包括武术气功,都是被道家骂成“左道”的。而在武术气功里边,也都认为只有自己这个门派才是正宗。你看书里边,基本都是说三千六百门,就我这门是正门,其他不是旁门就是左道。  我们现在搞智能气功,就不能受古人这些偏狭的思想的影响了。对这些偏见,就得反复讲。现在同学们脑子里面就是或多或少都还有些想法,总觉得动功、调身这些是初级的,觉得全国几百万学员都这么练,而我们上大学的也还这么练,瞧不起它。一般别的门派都瞧不起动功,咱们智能功属于动功类,而且是新编的,人们更是瞧不起,因为人家别的动功还是几辈、十几辈传下来的。在动功挨骂的时候,智能功挨得最多。不过现在不是智能功了,而且另外几家了,但他们挨骂是应该挨。他们坑人、坑钱:磕个头要250块,现在又涨到350块了;磕个头不管有没有功夫都算本门弟子了等等。这种人应该被批。不过这种批不是批动功而是批那些人,前些年骂智能功是作为动功骂:比比划划算什么气功、乱七八糟、大杂烩……气功界基本上都是这么骂咱们的。我说大杂烩更好——实惠,一盘菜什么都有了。但我们自己可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练功怎么入门?你不从形体入门怎么去练功夫?从形上走易做,而且并不影响你练静功。动功也可以静嘛。庄子讲什么是道?墙头是道,墙头下边的泥是道,泥里的蛐也是道。无处不是道啊!静修是修道,动修也是修道,道无处不在。这本身就是道的根本原理。想修根本大道,应该以这个思想作指导。因此,怎么能说动里边就没有道呢?这个提法就不符合大道本身的意旨了。若说道是静,那为什么还要破顽空?有人说破顽空是要你注意里边的气。那只有坐着才有气,站着、动着就没气了?说动的时候气跑到形体里边来了,得跑到丹田里边去才行。那么我问你,丹田是不是形体,丹田怎么和身体分开?大家好好想一想,这些偏见就可以想通了。真正练功夫的讲“浑身处处是丹田”,不光肚子里才是丹田。在这一点上,我们意识上要有足够的认识。  过去谈修道的著作,在秦汉时理论较多而方法不具体;唐宋以后方法具体化了,却从理上叙述不完整了。越往后世,方法越具体,越忽略理。所以,在书上我引用的文章基本上是秦汉时的材料。越往前去法越少,有人说是“天机不可泄露”。老师说这层不可以泄,可徒弟就给泄出来了;徒弟写书说那层不可泄露,到徒孙那儿可能也给泄了。这就奇怪了:都说世风日下,道德、习惯、心灵,一天比一天脏,那为什么反而天机露得越来越多?古人道德那么淳朴,却怎么不能露天机?这不是矛盾吗?应该是对道德淳朴的人把天机多露点,多说点方法嘛。其实古人不是天机不可泄露,只是那时对“天机”了解的太少,加之也没有竞争。而现在唯恐功法写得不详细,写了又讲,讲了又作注解,注解了再加插图,目的就为学他这个门派的人多一点。过去讲修道,现在讲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就得教人多才行。想挣钱的也得多教,多教才能挣钱。无论是为人民服务(按修道的层次)也好,为挣钱也好,都得把书写得细致点,不然没人练。“现在写的书都是低级的!”那什么叫高级?怎么叫高级?有个和尚讲:“庞老师,你们那个组场,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这么干呀!”因此,我们并不低级嘛!实际上是练功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大自然和人体奥秘的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过去有些人懂得某些知识却不敢公开传播。以前在西方有个医生研究人体解剖,还不是进行全部解剖,只是解剖了血管、血液循环系统,“仁慈”的教会就把他烧死了。一般人只知道搞物理有被烧死的,不知搞医的也有被烧死的,说他是“上帝的魔民,把神圣的人解剖开了”。以前对人体都不敢讲,说人体是神圣。以后随着认识深了,慢慢把人体和大自然的很多奥秘都讲了。什么“天机不可泄露”,都是自己脑子里边封的!  这个例子我也举过。有个老道是龙门派二十几代以后的。跟他谈什么采药、结丹,他就说“天机不可泄露”,都不谈。前面提到的我那个朋友,他去找老道谈,也是不讲。过了两天又去了,说:“道长,我这有一套功法向您请教,您给印证一下。”然后他把前三步功怎么练说了一下。问:“我这个功法前几步对不对?”老道说:“我这个功法就这个样子呀!第四步怎么练呀?”我朋友说:“天机不可泄露!不谈道,不谈丹,不谈白日上青天。”其实他第四步功还不知道呢。现在有人总谈“天机不可泄露”,实际上有什么天机,哪点不可以泄露?我经常跟他们说俏皮话,“你们都坚持这两个观点(基本上都是练静功的,对这些偏见咱们就说说):第一,大道不是每个人都修得成的,没有几辈的根基修不了;第二,就是有了根基没有法也修不了。是不是?”“对呀!”我说;“对什么?你说对,为什么不敢把你的著作、密诀都公开?”“坏人弄去了怎么办?”“不是说坏人练不成吗?没有几辈子的根基给他方法也练不成吗?你怕坏人干什么呀?如果你说坏人也能练成,那你讲的先天大道、根本大道没有几辈子根基练不成,这个道理就不成立;如果这个道理成立,那么你就把功法公布出来也没事,反正坏人修不成。还有,你讲普渡众生,你不教别人,怎么去普渡,你的慈悲心哪去了?”说得他们也没辙。  不客气地说,在过去那个社会,只能少数人练功。若都去练功,都不搞生产了,本来东西就少,全得饿死。所以,就得保密,不能随便教。赵璧尘说了句实在话:我这诀窍不教,就是为给千佛堂弟子们留下一口饭吃。不教并不是说不能泄露天机,而是都公开了,没有人给钱供着,自己又没修成,就饿死了。尤其过去修大丹的时候,自己要安静修炼,饭谁给你送来?不讲是给弟子们留下个饭碗。赵璧尘这点倒是说了实话,“天机”一泄,饭碗就没了。当然,武功讲打,要比、要争个人高低,他们保密是为了保持个人英雄,保持他们门派的实力与地位。那也是过去那个时代的结果。过去练丹道功是要成仙的,所以轻视动功。当然,武功也讲“武道通仙道”,搞医的也讲“医道通仙道”。而正是说要往仙那通,反而把自己放低了。对轻视动功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个正确认识,不能跟着古人跑。我总觉得同学们脚踏实地地练功做得不够,总是好奇,好高鹜远。要想真正改造自己的身心,就得先从形体改起来。别以为脑子一变,人就会全变了。现在人类的类本质已被扭曲了,人的意元体参照系不变化,人就变不了。意识不真变,一般地练练功是不行的。如果你真正把形弄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记得1990年在石家庄,有一位武术界的人因病来学功。当讲到身形要求时,他说:“哎哟,我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呀。”他还不是高明的,国内气功界、武术界各个门里边,有很多武术高人还没动,不愿出来,他们认为天时不到。我们智能功一组场,把气充起来,气够了不就行了吗?将来哪一派的祖师爷,看着你们谁好就挑谁,练功的人多,气质、水平高起来了,就容易挑了。我说智能功不搞门户封闭,就是真跟我学过的,要谁都行,招呼都甭打。上次讲的河南何老汉,他儿子拿手一按就能把豹子按住了。老英雄练到那个程度,都不出来比了。要是去打拳击,谁能打过他呀!一拳就把对手打到擂台下了。到了一定水平,他们不去比,不去争,不搞个人英雄了。但过去在武林里面,两句话不和就打起来的也很常见。譬如你说他这个门派不行,他说什么也不干,非得跟你拼不行。武林里就讲打。不过真正高水平的打不死人,比武时点到为止,对方承认输了就行。
Ⅳ、调整身形的效用我们为什么这么注重调整身形,它能起什么作用?这儿简单、综合地讲一讲,后面很多内容还要再具体讲。  一、练气功的人要从意识上懂得,练身形也是在练意识。如果你练身形的时候,没有练意识的概念,见效就慢。不练意识怎么去练身形呀?所以,第一,要按照身形要求来调整,使自己的身形符合练功要求。这就需要用意识来支配形体,这本身就叫运用意识。这样的意识活动就已经是在按照气功的要求去运动。如站庄要把胳膊抬起来,这本身就是身体和意识相结合了。意识一发指令,姿势一动,形神统一了,反馈到脑子里边去,又加强了意识作用。调整身形就是练意识。第二,用身形练功的时候,也是在练意识的力量。练形的时候,要调整自身的意识,尤其在累了的时候。累的时候精神容易跑,“真难受”——想“真难受”去了。应该是一难受,就体会在什么部位、有多深、哪块肉疼,是一块整肉还是肌肉的膜,是纤维束还是肌纤维,体会血管疼不疼,骨头酸不酸,等等。肌肉和血管疼不一样。有时不注意,手腕子一动特别疼,一看是血管的位置变了,俗话叫“筋跳槽”。难受的时候都要体会体会,这也是在运用意识。  要把调身的过程拿到调神的高度来练,练顽强的毅力、练体察,体察形体正确是什么感觉、不正确又是什么感觉。如果会体察,意识通得就快;不会体察?身体再好,里面你也不清楚。比如玩杂技的,身体非常柔软,身子往后一弯,头可以从胯下探到体前。但她并不能体会里边,因为老师没有让她用意识往那去下功夫。那些人若练练咱们的功进步肯定快,一下子气就整了,马上变了样子。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了他那个基础,却受其局限而不易接受我们的理论,练了半天,没感觉。以前有个练硬气功的(他是家传的,也跟万籁声学过)来学教练员班,他说:“老师,我在这三个月非常受教育,感触很大,可就是没有气感。我发气没感觉,别人给我发气也没感觉。”“你运气有感觉吗?”“有感觉。”“你别练我这个功,练你那个功。往手上运气,想手胀,胀……再想手外面一尺远,就有感觉了。”把气拖出来了。硬气功的“百步打灯”的练法就是这样。“另外,你练功头顶胀不胀?“胀。”“那就是气感啊!你练头顶开砖的时候,头顶一跳一打就开,头顶这蹦蹦一跳,就是气感。你以为‘咕噜,咕噜’像肚子里的气泡那样才叫气感?”以前,有个同志讲:“我气感很足,你听肚子咕噜咕噜的。”那不是气感,那是因为胃和肠子里边有水、有气,水和气一挤发出来的,是废气。  同学们练形体的时候必须要把练形的过程看作是练意识,不能光耗着。如练蹲墙,大腿蹲平了,鼻子离开墙,重心往后移,不好平衡了,用意识想要站住,把膝盖放松,意念往脚尖上放,用意念调整虚实,平衡就易调整了。只有用意念调整,你才能不是光练形体而意识上不去。  二、姿势正确了,气血容易流通。同学们已练过形神庄,知道哪个姿势能更有效地通哪部分的气血了。正确的姿势能帮助气血流通,而错误的姿势却可以阻滞气血的运行。古人讲“气随庄动”,气的流动随着姿势而起变化。(在武功里庄当姿势讲,不是跟木头桩似的。站庄是站的姿势。“峨嵋十二庄”就是十二种不同的练功庄法。为什么用村庄的庄?因为庄有容纳和通达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这么强调姿势要正确?过去讲,有没有经过师传以什么区别呢?就在于微细的地方正确不正确。武功练套路,真是师传的,几个学生在没出师的时候打的就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都一样。当然出师走了,过若干年可能会变样子。我们智能功虽然不练更多的套路,但姿势要正确。有的同学姿势不对,就拿意念把气带过去了。现在要求光靠姿势把气带过去,讲各部身形要求就只拿形体来解决它。同学们得认真做,把姿势抠正确。现在同学们会贯气了,当气过不去时,就以开合、开合……来代替了。拿这个代替可不行,你功夫不易往上长,低层次的长点功、发点气、出点感知功能好说,再上一个层次,你形不解决不行。练站庄或其他姿势时,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形,肩、胸、背、胯、腰、尾椎……把姿势调正确,不拿意念去开合,用正确的姿势引动气血的流通,这个气血流通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三、适当地引动形体,便于入静。一般新学的姿势摆好后都会难受。如练形神庄中的“寒肩缩项”,一开始你要不难受能做得对吗?两个肩膀往一块缩,脖子往回缩,腰往上提,尾闾还往上挤,挤得第四胸椎处都僵了。一个新的姿势,感觉难受了才能做对。如果你会主动运用意识,把精神都集中到难受上去,就不想别的了。“真酸啊”,光想酸了,就不会想“今天下雨还是阴天”了。想下雨、阴天是杂念,和练功没有关系。而光想酸处是意念和形体结合,精神也集中了。所以,练动功有利于入静,平时我们想身体里面想不进去,当哪个地方难受,把意念往那儿集中,慢慢意念就会进去了,会支配这个地方了。身体哪不会动就练意念支配它,使它能灵活运动(比如光动手指第一节)。把精神集中了,这本身就是练功。大家要注意,练形体和练功的根本原则不要脱离。练功运用意识要集中,要静,“动也静,静也静”要动中求静。当然,这不是练武术,练武术是注意外边。实际练武术真练得好的,形态好像一个弱女,文静,而不是练得很张狂。  四、练动功有利于真气的发动。光用意念“开、合”聚混元气也行,而能再加上动作,加上调身,通过动作便于使意识入静、集中,形体一动,真气起得更快更强。中山医科大学通过进行脑电相关维数的分析发现,练智能功的人进入“混沌动力系统”的混沌状态非常快,什么道理?智能功就靠动作一开一合,意念一放一收,无限重复,一重复,使得高度有序,就叫混沌。否则,意念活动在里边左冲右突,如无缰之野马,一刻不得安宁,乱七八糟,这就不叫混沌。意识一动,脑子里面趋于混沌了,不乱了,自由度降低了真气消耗就少了,念头集中了,从而产生出共振作用。  五、对形体的引动、调整,能使身体各个部分变得灵活、敏感。因为通过练动功、调身,当注意调整某个地方,意念往这来集中,这个地方的气来得就多,功能就灵活,感觉事物就敏感了。为什么手心、手指肚敏感,而手指背就差点?因为你拿东西时经常注意手心这边,而不会反过来拿。在练立掌分指的时候,一撑出去,手指挺起来,指尖再往后一绷,你体会体会手指、手背,就有气往回收往回流的感觉。这样,逐渐就可以提高神意对形气的控制能力。六、正确地调身可收开关通窍之效。关窍的气一充足,里外气就易通了,跟全身的气连通得也好。过去讲,“练功要练关窍”。关窍主要指肘、腋、膝、胯四关。关是“神气游行之室”,神和气在关窍里流行。大的关窍里边气不能很好地流行,滞住了,整个气都会受到影响。过去练动功强调练这四个大的关窍,经常注意它,里边很松,使里边的气能流动自如。当然,每个关节都属关的范畴,而大的穴位属于窍的范围。这个窍包括我们的五官、天门、肚脐、前阴、后阴与会阴。这些再加上中窍,又是一个九宫十三门。这是身体躯窍的九宫十三门,原来也叫“九宫十三窍”。会阴叫 (原文左边“月” 右边“罡”是一个字)门窍,相当于地户窍里边。对于会阴穴,男人相当于前列腺的射精管处,女人就相当于子宫颈口。后阴叫肛门,天门叫天门窍。给同学介绍了两个九宫十三门,还有一个头部九宫十三门,以前它是练静功的。现在我们不着重练这些东西,就不多讲了。
第二节 练功静态的身形各部要求身形要求这一部分,同学们一边听课(或者一边看书),一边要琢磨、体会,谈到能起什么作用,你自己脑子里马上跟着想,跟着动。这也是通过调身来练意识的。另外,在平时也要随时随地注意身形要求的内容,须臾不能离开。Ⅰ、头部一、姿势要求  头部的要求,就是要“中”和“正”。这个中正,是指前后左右来说的。左右,挺直不能偏;前后,头不能仰,也不能低。要使头能符合要求,就需要头顶百会(发旋)这个地方,向上直冲天。百会穴,针灸学里说在发旋前面一公分多,智能功指的就是在发旋的位置。个别人的发旋太靠后,或歪了一点,但一般人的发旋都在正当中。就是用那个地方顶起天来。同学们找找自己的发旋,摸摸头顶那个稍有凹陷的地方就是了。如果你的发旋不正,就加意念,使它从与它位置相平的地方往当中挪一挪,慢慢那个坑就会挪到当中来了。头要中正,还得有一个轻轻往上顶、往上悬着的意思,好像自己整个人从上面被提起来,然后再往下一耷拉,像吊起来似的。大家从发旋上摸着一缕头发往上一提,把人拉起来,脑子里边就会有个人在天空中悬着的感觉。过去讲要顶头悬,也叫虚凌顶劲。头悬着,好像顶着虚空,但脖子不要使劲,要放松,意念往上一顶,把人的意气领起来。二、具体作法  具体做时,既不能头往上仰,也不能低头。如果太低头,后脑瓢就起来了。要注意下颏往回收。收下颏是收什么呢?是收喉头。因为喉头收不了很大的幅度,用意念往回收就可以了。喉头往回收,用下颏找喉头,这样下颏就避免使劲往里挤。然后用喉头找后面的玉枕,这么一转提起来,头就不会低得太厉害了。然后从玉枕往百会上收,这么提起来、悬起来,这样头里边气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因为收下颏,往上挺,这样上来的气光是头上的气,而喉头一收,往后一提,丹田的气就跟着起来了,与丹田的气就连起来了。如果我们做的时候,把意念再稍稍放大一点,喉头往回收,用鼻子尖去找下颏,到会阴,然后从会阴绕上去,一兜到了玉枕、百会上来,这个感觉就不一样了。再一个是从印堂里边找百会,出了百会,意念在百会上边离开百会往上提。提起来以后,身体再轻轻往下一放松,这样气机变化情况也就不一样了。喉头往回一找,连着会阴、丹田,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收喉头还是打开喉结的一个内容。收喉头要注意,并不是喉头往后挤,而是往后拉;往后一拉开,把喉头拉大了,然后去找玉枕。如果你光是往回瘪,实际上只是走后面。这样一拉开,耳根、耳后头也有气到后面去,气就比较整了。  对头中正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生活当中,没事的时候,可以拿一个小球(如小玻璃球)放在头顶上顶着。你要一低脑袋或者一抬脑袋它就掉了。你心里要总想着脑袋上好像顶着挺珍贵的东西似的。过去说要顶着“气丹”,就像百会上有一个气球,顶着它别跑了。这么一顶,一放,安安静静,头和全身轻松,气机灵通,慢慢就会出现轻灵的感觉。因为这样往上一顶,收下颏,收喉头,印堂往回收,会阴也带着往上提,不需要用更多的意念去运气,清气就自然而然升到头了。头部得到清气的充足濡养,它的功能就强化起来了。  头是我们练功最重要的地方,一开始就先得把头安排好。头安排好了,全身的主宰才有着落。这个主宰就是你自己得管住自己。好像人一坐,意念(神)在里边看着自己脑袋,同时还指挥脑袋要做得很正,这样往上一领,气就起来了。做合度以后,慢慢可以觉察到气往上走,往头里边来。再进一步觉得一领时,气也往下走,“哗——”,从头里边往下贯气。有的人可能一开始感觉在皮肤上,往胳膊、腿、躯干上走,慢慢慢慢就感觉从里边也能往下走。但是一开始往往是先往上走,气上去之后再翻下来。在中医里边讲卫气有一种循行方法,就是从头部往肢体,往胳膊、腿上、躯干上走的,卫气怎么还有这样走的呢?一般的气是从肠胃去营养周身,而这个气实际是从头往外散布的气,头部一动弹,跟全身的支配有一定的关系。自己要慢慢体会,一站,头部放松,气收住了、气整了,往全身放下来,如果能感觉到胳膊、腿都在起变化,那里边的气就会敏感一些。练功的时候站不稳,往往都是头先晃荡。如果一加意念,头往上提着,把它定住,把气一下提起来,拉起来,人就倒不了。只要头领住了,身体微微有点晃荡,反而能帮助气血流通。过去练功有个叫风摆柳的姿势:把一个腿抬起来,另一个脚还不是站实了,而把脚跟提起来,—个手往上一举,头顶往上一领,身体就自然地有点晃晃荡荡了。头顶往上提着,尾阊垂着,人就晃着,这也是练轻功的一个方法。当然,它还要加意念。像这些东西关键就在头部,头顶上顶,清阳上升,人就轻松了。咱们说身轻气爽,你若气起不来,身轻不了,气也爽不了,往下浊着不行。另外,当一提顶的时候,还—定要注意收缩会阴。方才我讲了用鼻尖去找下颏找会阴,不是说你要用意念导着下去,实际是用鼻子往下一找,会阴一收缩,往上一提,一想百会,它就接上了。大家要注意,很多动作都得配合着这个要领。往上一提,不要管百会,从眼睛里边往上一看(眼珠不要动),气就来了,人就起来了。头部很关键,一定要经常调它。
Ⅱ、眼睛一、要求  如果练往外发气,练硬气功,那就睁着眼。一般来讲,咱们练功要把眼轻轻闭上。如果你能留着一线光线,那要好一点。眼睛全闭死省事,留着一线光线,要有保持这一光线的意念,在意念中得管着眼睑。杂念不多,眼睛就闭死;如果有杂念,就留一条小缝缝,留得要小。如果眼睛留条缝,不要注意那光线,要把那一线光往回收,往印堂里边收,把这一点光收到里边去,这样能把外面的光变成意光,进去会快一点。咱们说收神光,神光并不是说光与意念一合就完了,你那样合合不上。说上下眼睑慢慢、轻轻地匀速闭合,这样收神光是在普及班里讲的。但是光这样收神光,不容易真正出光。意念一想,只是有意念,而没有真正的光。你要是眼睛轻轻闭合,留着一线光线,而且眼睛还是目视前方,眼珠还是平着的,这一线光从下面上来,意念往回一收,就把光收进去了。这样印堂里边就非常容易发亮。若把眼睛闭死,印堂里边是不容易发亮的。二、具体作法  一般是先睁着眼平视前方,看一会儿,安静了,再慢慢匀速闭合,眼珠不能动,还是平视前方。眼睛慢慢闭合。留的缝隙越来越小,眼珠看眼皮有一点暗,可下面有一线光进来,把那点光用意念往回一收,印堂里边就容易发亮了。这才是收取神光。要想能调动这个神光,得注意把外边的光和气与自己的意结合在一起往回收。我们说的窍门,就是摸着外眼角,从外眼角开始,往中间慢慢闭合。这个同学们都会,就不多讲了。关键是你眼皮往下放,要留一线光线。以前说是目似垂帘,要顺着这一线光透出去往前看。但我们还是平着看,把这一线光往回收。它从下边上来,正好斜着往上,不知不觉就快到百会那个地方了(实际上是百会后面),这就正好从脑袋当中穿过。这种光反映在印堂里边,一般是有点发白、发亮,有白光。把视线收回来,练哪就注意哪。练三心并站庄,你就可以用意念去想肚脐里边,或想混元窍,或想脑当中(就是百会向下印堂往里两条线一对的略靠前一点的地方),意念往那一放就够了。  对于眼睛,一定注意眼珠要平,不能随便动。可以体会体会,用手摸着眼皮,当你自己眼珠往上一翻看是怎么动弹,有什么感觉。而如果你光想,想上边、下边,想左边、右边,眼珠就不动弹。你要是内视,眼珠带着眼皮就有点动弹的感觉。如果同学们愿意出光,用拇指、中指按在两个眼珠上,一摁,然后两个手指往当中合,往鼻根方向一挤,两个手指要对没对上,往印堂上一拉,往里一收,这样拉几回,印堂里边就出光感,光度就大、就多了。一开始睁着眼睛看前面,然后慢慢合下、落下来,把光收住,然后摁着眼球,手指那么拉几下。经常这么搞,印堂里边的光很快就出来了。这是练功的方法。  三、作用  眼睛的用处可不是简单的一点点,它的用处很多:  (一)能指挥我们身体中的气。用眼睛指挥气就是用意念一想,带着目光一扫,气就跟着动了。过去讲:“能知使气者,便是得道人。”用什么来使气?就是用眼睛。过去练武术的也一样,眼睛往上一看,气往高处走;往下一看,往低处走。眼睛是带着气动的。不是用意念来使气吗?对,但如果你意念和目光结合在—起,力量就强大了很多。你只用意念气也能动,但加上目光对调节身体里边的气的作用就不知要强多少倍。当然如果加上意光(因为还看不着大自然的混元气,只好用意念想),带着去一想大自然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晃晃荡荡的气,用意念加上目光扫扫周围的气,看周围都是模模糊糊的、雾气沼沼的气,你再把周身轻轻动一动,身上的气感就不一样了。如果你不动,就这么一想感觉也不一样。用眼睛来练气,第一个是来调节自身的气,对自身哪儿的气都要注意,往那儿一看,带着光一扫,它就通起来了。对于周围大自然的气,用意念一想,一感觉,恍恍惚惚的。实际上这恍恍惚惚的气与你身体里面的气是兼容的,有通透性,可以自如地进去出来。所以我们要经常用意念和神光结合,用目光来调节身体。这对练功有非常大的用处。  (二)用眼睛来调节情绪。练功总是要使自己和和气气,保持高兴的心情。那怎么办呢?一般地讲要眉开眼笑。但是真正的眉开眼笑,可不能就简简单单地光注意眼眉,光注意印堂,那样只是外面高兴,里边不高兴。要注意哪儿呢?要注意两个内眼角,两个内眼角从里边放松。眼角里边一放松,气血流通,就感觉到美,就连到心里边去了。开始可以用眼珠往里边一并看印堂,放松它,连眼珠带眼角,带着印堂带着眼眉都放松,面部再有一个笑意,内心里边高兴的感觉就有了。大家经常要练这个东西,练功首先要练高兴,要会高兴、放松。如果有情绪的时候,马上一放松,心里边一下子就清清亮亮了。这个调心方法是—个非常关键的法门,是个诀窍,书本上没有。我给同学们反复讲,大家都知道了。就要经常去用它。  一般来说,我们练功经常要保持高兴、愉快的情绪。当然有的时候,如练五元庄,就要练各种情绪。要练发怒,你眼里边一抽一紧,带着外眼角往上一挑,就有怒的意思。外眼角这么—挑,气往上升,它可不是真怒。你如果使劲瞪大眼睛,它也没有这个怒气。通过眼睛调整怒气,实际是使气往上升发,起到升气的作用,气升起来就够了。要练悲哀眼睛应怎么做呢?你掉过眼泪、伤过心没有?伤心哭的时候,眼睛是往回瘪的。眼睛往回一瘪,连着鼻子一动弹,往脑子里边一收,就觉得脑子里边空空荡荡的,这一空,就有一点悲的意思。这是气在动弹,不是真的伤心悲哀。如果变成真的伤心悲哀,气就走上病态那条路,就错了。实际上我们用那个悲哀,是一种同情——看,挺可怜的人,特别同情,心里边一酸,带着眼睛往里酸,实际上这是气往回收了。肺主收,往里收气。一般的害怕、惊恐是眼睛发呆,但眼珠是动弹的,而我们练功眼睛可不能动弹。恐,一般气是往肾走,往下动一动,去撞肾。思考要用眼睛注意找鼻子尖,精神就集中了。不同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气氛,可以用眼睛来调整。这些东西五元庄没全写,因为这步功在全国还未好好练,为防止咱们还没多练,外边的人就把它当密诀而编出新功法,叫五脏功法、五脏神功。用眼睛来调神、调五脏、调气。不搞别的东西,就用眼睛这么调也照样起作用。这可给那些懒汉提供了方便,练功就这么调一调,想一想就行了。不过,这样搞不好就成了神经病。为什么呢?因为情绪掌握不好,这么一弄,有神经衰弱的一想哭,可真哭了。跟自发功一样,情绪一动,笑啊、哭啊、闹啊,吵啊,都来了。所以书上没有写这些东西。我们这儿讲一讲,平时可以自己去调、去练。有时间高兴一点,眼角一放松,往里边一抻,心里边就高兴起来了,整个心里边是宽宽亮亮的,从内心就感觉到畅快、舒服。这么一做,你脸不笑,里边放松就觉得舒服。你光眉开眼笑,光有笑的意思但里边连得少不行。  关于用眼睛对情绪的调节,现在关键就是多去认真地体会高兴、愉快,可以再练一个怒,一个思。思是当你有杂念的时候,用目光一收,去找鼻子尖,使精神集中。顶多搞这三个东西。悲和恐,不一定多去练它。因为过去练它,一发音或一吹乐器,带出的这个气,别人一听就哭,哭得死去活来,气就断了。五行之气有很多用处,都是治人的方法,咱们不搞,咱们练身体,使自己高兴、愉快。练怒气,是把气往上升一升、调一调,使向上升发的力量加大。五种情志都有它的用处,我们经常体会喜、高兴、放松,使气血流通。以后,身体比较好了,自己身体气非常充足,有了基础了,再练其它也不晚。练一个东西就得练相当长的时间。以前老师就给你讲一个,我这儿是系统地讲下来,但练还要—个个练。  (三)闭目垂帘过程,也是收摄凝练神光的过程。  在闭眼时一定要注意,不光是上眼皮往下落,下眼皮不能光等着,也得轻轻地往上合。一开始不注意,练功不好做,可以先用手往上带一带,不这样,气往里走得少,走得慢,下眼皮往上合一点,气就易合住、易进去了。这么一摸下眼皮,拿手帮着一送,气往里走得就不一样。送到百会那儿去就养元神,往印堂送就出神光。如果你非常愿意练神光,坐好,拿两个手指压住眼皮,这么一压一缩,一压一缩,然后往中间挤,到了两个内眼角转圈,女性从右往上转,男性相反。慢慢地转,下边不要低于眼角。当然你不带着眼角,从眼角上去,两个眼睛一集中,集中到印堂,就在印堂里边慢慢转圈,转的圈越来越大,一般转到直径1.5公分,最多不超过2公分,然后反过来转,越来越小(这个转就不分男女了)。这么转效果往往更好一点。这就是通过收取神光而练印堂里边的神光。附带讲一讲用目光的意守方法。传统气功里边有意守,就是用意念集中到一个地方,意念守住这个地方。实际上意守有神光意守、内视意守。内视意守就是闭着眼睛看,眼珠就跟着动。比如看百会,跟看东西一样,眼睛往上一翻,往上一看,意守这个地方。一看下丹田,眼珠也动弹。这就叫形动意守,也叫内视意守。过去很多气功家没有这样分,一练功出偏差了。比如说守上丹田,眼也红了,气也上来了,老师一看,阳气上升太高了,你用力太过了,意念得松点,得调整。须要老师经常调去,他就不懂得是眼珠动了。因为眼珠往上一翻一看,连气带血,比较浊,在过去说这是属于武,太武了。老师说放松、放松,闭着眼睛,不许你看,以后慢慢形动就少了,里边气就柔和了,意念就带着光过去了。要用力的时候加上形,一动,一块儿走,再一放松,这样就行。神光意守是意念带着光看,眼珠不动。神光这个词过去有,但内容不一样,神光意守是我们给分析出来的,意念带着光,所动之气是混元气。而形动意守,加上眼珠动弹,可以牵动后天的浊气,气会多一点,气血都可以动。这两种意守方法就这么一点不同。咱们将来碰到问题,自己的问题也好,学员的问题也好,要学会做指导。这次我要求教练员班的学员留校当老师要学会查功,学会调整。查功查什么呢?一是查一查他是怎么做的,检查检查符合不符合练功的要领。比如说意守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