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门方向羽毛球用力技巧顶球.为什么这个没有利羽毛球用力技巧的相互作用

文章摘要信息
工程地质学报&2008,&16(2)&273-277&DOI:
&&&&ISSN:&&CN:&
&&&&&&&&&&&&&&&&&&&&&&&&&&&&&&&&&&&&&&&&&&&&&&&&&&&&&&&&&&
服务与反馈
<INPUT type=hidden value="我在《工程地质学报》上发现了关于“边坡|位移方向|野外监测|数据分析”几篇好文章,特向您推荐。请点击下面的网址:" name=neirong>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对边坡位移监测曲线振荡起伏的分析
李维朝①, 戴福初①, 刘汉东②, 武富强③
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 450011;
③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 新乡 453000
边坡时间-位移曲线理论上单调,但是监测到的常是振荡起伏的,即监测显示侧向位移方向发生变化。本文指出随机噪声是振荡的主要原因,而起伏才是边坡发展的真实状态。两者相比,振荡的频率远大于起伏,而振幅则远小于起伏。并结合实例指出,边坡表层或内部协调变形、水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加卸荷作用及温度变化引发的热胀冷缩效应等都可以引起监测曲线的起伏。这对分析监测曲线的振荡起伏现象提供了帮助。
ANALYSIS OF OSCILLATION AND FLUCTUATION OF MONITORED DISPLANCEMENT CURVE IN SLOPES
LI Weichao①, DAI Fuchu①, LIU Handong②, WU Fuqiang③
①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029;
②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
③Henan Academy of Geo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ation,Xinxiang 453000
The monitored displacement of the slope is usually oscillated and fluctuated, i.e. the direction of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changes with ti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ssimilarities in the oscillation and fluctuation of the time~displacement curve with some examples. It is found that fluctuation was caused by the slope condition, water, human activity and temperature. The finding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scillation and fluctuation of the monitored displacement curve for slopes.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网络版发布日期&&
作者简介: 李维朝,主要从事边(滑)坡方面的研究.
作者Email: liweichao@ncwu.edu.cn
参考文献:
[1] 杨志法,齐俊修,刘大安等.岩土工程监测技术及监测系统问题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Yang Zhifa, Qi Xiujun, Liu Da'an. Problem about monitoring technique and monitoring system in geotechnique engineering. Beijing: Ocean Press, 2004.
[2]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Erta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mpany., LTD. Safety monitoring handbook about geotechnique engineering. Beijing: Chinese Water Press, 1999.
[3] 李迪,张漫,张保军.岩石边(滑)坡深部变形的分类及应用
[J].长江科学院院报,):23~27.
Li Di, Zhang Man, Zhang Baojun. Classificaion on deep deformation of rock-slopes and landslides and its application.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23~28.
[4] 李迪.三峡工程库岸重点滑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2, 29 (增):83~91.
Li Di. Stability monitoring and analyses of key landslides on reservoir bank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29 (suppl.):83~91.
[5] 李迪,张漫,张保军.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施工期安全监测
[J].人民长江,):22~24.
Li Di, Zhang Man, Zhang Baojun. Safety monitoring at construction of Gehe an project. Yangtze River, ):22~24.
[6] 王涛,周恩华,朱焕春等.三峡永久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分析
[J].岩土力学,):683~686.
Wang Tao, Zhou En'hua, Zhu Huanchun, et al..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middle pier in Three Gorges permanent shiplock.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683~686..
[7] 李维朝.边坡降雨响应监测分析及预报研究 .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论文,2006.
Li Weichao.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forecast study on rain response to slope. Zhengzhou: The Master Degree Thesis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 2006.
[8] 董学晟,李迪,叶查青.新滩滑坡位移反分析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44~52.
Dong Xuesheng, Li Di, Ye Chaqing. Back analysis of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xintan landslide.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44~52.
[9] Huang Runqiu,Chan Lungsang.Huamn-induced landslides in china: mechanism study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slope management
[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0] 王在泉.隔河岩电站厂房高边坡开挖变形规律与位移传递函数应用研究
[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94~97.
Wang Zaiquan. Study on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transforing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actory slope of Geheyan hydrolic power statio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94~97.
[11] 高幼龙,王洪德,薛星桥等.链子崖危岩体相对位移监测温度效应
[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5~31.
Gao Youlong, Wang Hongde, Xue Xingqiao, et al.. A case study o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monitoring relative displacements data from lianzi cliff dangerous rock-body. The Chinese Jou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 1998,, 9 (4):25~31.
[12] 丁晓唐,顾冲时,王健.水口水电站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J].长江科学院院报,):36~38.
Ding Xiao-tang, Gu Chongshi, Wang Jian.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of shuikou hydropower station.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36~38
本刊中的类似文章
by 工程地质学报初二生物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初二生物学科
生物,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如“神创说”(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尤其是简单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等。这些假说多出于臆测,已被人们所否定。从近年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学术会议提出的研究论文看,当代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化学进化说”,一是“宇宙胚种说”。细胞的全能性不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
编辑本段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编辑本段  通常,你可以不太费劲地区分出什么物体是生物,而什么物体不是生物,可是真正让你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什么是生物时,事情就不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要给生物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之前人类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广义上的生物: 生物是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例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甚至细胞,一片绿叶,一段枝条,活的心脏,生殖细胞等等。注:新陈代谢是指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1,凡遗传物质相同的生物(忽略生物间的微小差异)视为同一类(种)。例如人的细胞,心脏,受精卵,人视为同一类生物。 2,生殖视为母本那一类(种)。例如,马的精子与马同类,驴的卵子与同类。马的精子和驴的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与骡子同类。  狭义上的生物:是指传统意义的(独立,自主)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类。  英文:Biology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农学、林学、医学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编辑本段  1.生物中除了病毒其余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都能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4.生物都能生长、生殖和发育。  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6.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编辑本段   生命起源是当代的重大科学课题,然而却又是至今依旧了解甚少的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历史上曾经有过种种假说:如“神创说”(认为生命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尤其是简单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等。这些假说多出于臆测,已被人们所否定。从近年召开的国际生命起源学术会议提出的研究论文看,当代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可归结为两大类:一是“化学进化说”,一是“宇宙胚种说”。细胞的全能性不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增殖。  化学进化说主张,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条件下从无机到有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化学进化过程。宇宙胚种说则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只是后来才在地球让发展了起来。   化学进化说   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起源关键就在于这些生命物质的起源,即在没有生命的原始地球上,由于自然的原因,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作用,产生出多种有机物和生物分子。因此,生命起源问题首先是原始有机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化学进化的作用是造就一类化学材料,这些化学材料构成氨基酸,糖等通用的“结构单元”,核酸和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就来自这结“结构单元”的组合。
1922年,生物化学家奥巴林第一个提出了一种可以验证的假说,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某些无机物,在来自闪电,太阳光的能量的作用下,变成了第一批有机分子。时隔31年之后的1953年,美国化学家米勒首次实验证了奥巴林的这一假说。他模似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用氢、甲烷、氨和水蒸气等,通过加热和火花放电,合成了有机分子氨基酸。继米勒之后,许多通过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又合成出了其他组成生命体的重要的生物分子,如嘌呤、嘧定、核糖、脱氧核糖、核苷、核苷酸、脂肪酸、卟啉和脂质等。1965年和1981年,我国又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是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上述两种生物分子的人工合成成功,开始了通过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去研究生命起源的新时代。
一般说来,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从有机大分子组成能自我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宇宙胚种说   过去和现在,已经提出了许多属于宇宙胚种说的假说,如在1993年7月的第十次生命起源国际会议上,有人提出,“造成化学反应并导致生命产生的有机物,毫无颖问是与地球碰撞的彗星带来的”,还有人推断,是同地球碰撞在其中一颗彗星带着一个“生命的胚胎”,穿过宇宙,将其留在了刚刚诞生的地球之上,从而有了地球生命。几年前一位空间物理学家和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也把地球生命的起源解释为: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40亿年前坠入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他们也认为是彗星提供了地球生命诞生需要的原材料(他们将之谓“类生命生物”).。尽管有科学家对此类假说持强烈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彗星是带来了某些物质,但它们不是决定性的,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地球上已经存在 ”)。尽管诸如此类的观点仍是一些尚需进一步证明的问题,但通过对陨石、彗星、星际尘云以及其他行星上的有机分子的探索与研究。了解那些有机分子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并将其与地球上的有机分子进行比较,都将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  基因理论学说  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只要知道了人体内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就可以推断出人们容易患上哪一方面的疾病。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呢?这就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  基因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用专用采样棒从被测者的口腔黏膜上刮取脱落细胞,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就可以从这些脱落细胞中得到被测者的DNA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DNA测序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就会清楚的知道被测者的基因排序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经过与已经发现的诸多种类疾病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到被测者的DNA中存在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  基因检测不等于医学上的医学疾病诊断,基因检测结果能告诉你有多高的风险患上某种疾病,但并不是说您已经患上某种疾病,或者说将来一定会患上这种疾病。  通过基因检测,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就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确的预防,而不是盲目的保健;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度、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基因检测不仅能提前告诉我们有多高的患病风险,而且还可能明确地指导我们正确地用药,避免药物对我们的伤害。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和有害用药以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研究生命起源的意义  研究生命起源是要弄清几十亿年生命诞生的历史,然而其意义远不止追根溯源,还在于可以了解生命与环境,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微观与宏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以主物质和能量与信息之间的辩让关系,可以进一步阐明遗传变异,生长分化、复制繁殖、新陈代谢、运动感应和调节控制等生命活动的机制,从而认识和阐明生命的本质,以实现人类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标。
编辑本段  1、有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  2、有新陈代谢现象  3、有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地性、向光性等)   4、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现象  5、有遗传变异的特征  6、能够适应一定环境和改变环境  7、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8、生物能进行呼吸  9、能够排除体内废气物质
编辑本段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表现的是千千万万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全世界半数以上的物种(约500万种),因此,那里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比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滥捕乱猎等,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如今,人类都在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之付诸行动。
编辑本段  一切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原生质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是原生质。  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是C、H、O、N、P、S、k、Ca、Mg等,这些元素有些是细胞的组成物质,有些则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例如:C、H、O和N都是构成生命物质的必需元素,它们均是构成蛋白质的必要成分。蛋白质则是原生质的主要构成成分,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P和S也是细胞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核酸和磷脂这些重要化合物均含有P,P还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细胞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般指含碳氢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就叫有机物。各种物质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从少到多的正常排序是:核酸、无机盐、蛋白质、水  生物的螺旋结构  在生物界,螺旋结构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形态之一,无论是宏观的动物、植物界,还是微观的微生物;无论是染色体,还是生物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分子,都有螺旋形结构
显微镜下的细胞编辑本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原核细胞—— 一类没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没有膜包裹。几乎没有细胞器。一般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主要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核细胞—— 一类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其DNA与蛋白质结合,有膜包裹。有多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器。细胞增殖的方式除了无丝分裂方式外,还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第三类生物——海底生物,其基因2/3是与我们见到的生物不同的。  细胞的显微结构:光镜下就能看到的结构,例如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下看到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体、细胞核外膜等。它们有共同的起源,功能上相互联系,并可彼此转化。
编辑本段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①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⑩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原核生物,体内具有由质膜内褶而成的象内质网那样的内膜系统和原始的微纤维系统,能够作变形运动和吞噬。以后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包围了染色质,于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细胞核。内膜系统的其他部分则分别发展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按照美国学者L.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内共生说”(见细胞起源),线粒体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细菌,而叶绿体则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
编辑本段  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具有以下特点:  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④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  ⑤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等细胞器,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⑥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
编辑本段  生物的一般分类层次: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生物的具体分类层次:总界(Superkingdom)、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Subphylum)、总纲(Superclass)、纲(Class)、亚纲(Subclass)、总目(Superorder)、目(Order)、亚目(Suborder)、总科(Superfamily(-oidae))、科(Family(-idae))、亚科(Subfamily(-inae))、属(Genus)、亚属(Subgenus)、种(Species)、亚种(Subspecies).  生物是由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组成,也就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其特征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  植物有藻类植物、苔癣、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草本植物属于种子植物)、微生植物;  动物有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海洋动物、微生动物;  微生物有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病毒。  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细胞的生活需要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含碳,可以燃烧的物质叫有机物),如:糖、淀粉、蛋白质、核酸。  无机物(不含碳,不可燃烧),如:水、无机盐、氧气。  植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编辑本段   绪论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  3、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含有脱氧核糖的核酸,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含有核糖的核酸,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2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  *23、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24、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2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  新陈代谢概述  *26、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27、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这叫做同化作用。  *28、异化作用(分解代谢):生物体把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这叫做异化作用。  *29、酶: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水分代谢  *30、水分代谢: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3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渗透作用。  32、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  *33、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4、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质壁分离。  *3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矿质代谢  *36、矿质代谢: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的过程。  *37、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38、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呼吸作用  *39、生物的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40、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41、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动植物来说称为无氧呼吸。  42、发酵: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植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如果用于微生物,习惯上称为发酵。  物质代谢  *43、食物的消化:指在消化道中,将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变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44、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能量代谢  *45、能量代谢:指生物体对能量的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  46、内呼吸:机体内的全部细胞从内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以及氧在细胞内的利用的生理过程。  47、外呼吸:机体从外界环境吸入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48、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49、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氧型。  50、需氧型(有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以释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  51、厌氧型(无氧呼吸型):生物体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在缺氧的条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以获得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2、生物的生殖:生物体产生自己的后代的过程,叫做生物的生殖。  *53、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4、分裂生殖:又叫裂殖,是生物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55、孢子和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这种细胞叫孢子,这种生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  56、出芽生殖:又叫芽殖,是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长大,形成与母体一样的个体,并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完整的新个体。  *57、营养生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8、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59、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配子生殖。  60、卵细胞:在进行有性生殖时,有的细胞长的大,失去鞭毛,不能游动,这种大的配子叫做卵细胞。  61、精子:有的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小细胞,小细胞生有两根鞭毛,能够游动,这种小的配子叫做精子。  62、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卵式生殖。  *63、减数分裂: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和DNA只复制一次。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只有原始生殖细胞的一半。  *64、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65、联会: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66、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配对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7、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68、生物的个体发育: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叫做生物的个体发育。  69、被子植物:凡是胚珠有子房包被着,种子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就叫做被子植物。  99、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70、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71、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态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  生命活动的调节  72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73、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4、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  75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76、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77、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78、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79、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80、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81、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82、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遗传与变异  83、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常常相似的现象。  84、变异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异的现象。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的进化中同等重要。  *85、细胞核遗传: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86、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细胞核遗传遵循孟达尔的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不遵循。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87、性状: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区别性特征。  *88、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89、半保留复制:指DNA 的复制过程中,子代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90、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91、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2、转录: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93、翻译:指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一转运RNA为运载工具,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94、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  后发现,某些病毒中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95、密码子: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密码子。  *9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97、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98、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99、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100、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  101、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  *102、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Dd)  *103、等同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叫做等同基因。(DD或dd)  104、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5、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06、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07、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体自交后代要发生性状分离。  108、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109、基因的分离定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分离规律。  *110、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11、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呈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12、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指某一种生物体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113、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114、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有关染色体。  115、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116、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与性别相联系,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117、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118、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119、自然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120、诱发突变(人工诱变):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121、诱变育种: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从中选育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122、染色体变异: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叫染色体变异。  123、染色体组:细胞中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都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130、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发生、发展、分类、演化、分布等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迹或遗物——化石。  *131、 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132、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  *133、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134、生存斗争: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的)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如干旱,寒冷)之间的斗争,赖以维持个体生存并繁衍种族的自然现象。  135、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136、适应: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37、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138、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139、阳生植物:在比较强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140、阴生植物:在比较弱的光照下才生长得好的植物。  141、长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142、短日照植物:需要较长的日照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  14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14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145、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的现象。  146、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147、种间互助:不同种的生物之间发生的对双方或者一方有利的行为。  148、种间斗争:不同种的生物之间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所发生矛盾的现象。  *149、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互惠互利,不能分开)。  *158、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159、生物群落: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所有种群的总和)。  *160、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体(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作用构成)。  16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162、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形成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63、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有繁殖能力的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雌多于雄,雄多于雌、雌雄相当三中类型)。  164、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165、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166、生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情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167、生产者: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168、消费者:指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的动物。  169、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17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171、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172、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173、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不断的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这里的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圈,其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74、碳的循环:碳以二氧化碳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各成分之间传递,最终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  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17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176、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或者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177、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环境保护  178、就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是指建立自然保护区。  *179、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些区域叫做自然保护区。  180、迁地保护: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为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181、生物富集作用: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182、水体富营养化:指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植物等大量繁殖,并引起水质恶化和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  183、水华:富营养化的池塘和湖泊,由于某些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蓝藻释放的毒素杀死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这种现象叫做水华。  184、赤潮:富营养化的海水,由于某些微小生物的急剧繁殖,导致海水变色,水质恶化,并使鱼虾和贝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叫做赤潮。  *185、生物净化: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生物净化过程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重要作用。  *186、绿色食品:指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
编辑本段  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功能、行为、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人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相关扩展  植物学、孢粉学,   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分类学、习性学,   微生物学、细菌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土壤微生物学,  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   生理学、免疫学、胚胎学、优生学、悉生生物学,   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仿生学,   生物物理学、生物力学、生物力能学、生物声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
编辑本段  1、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开发已取得巨大进展,基因的分离、扩增、重组以及体细胞的克隆技术都已实现,某此蛋白质的结构和协能已经探明。快速繁殖脱毒、组织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切割和单克隆抗体等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预计到2000年时产值可超过1000亿美元。  科学家已从单个基因的测序转到有计划、大规模地测绘人类、水稻等重要生物体的基因图谱。全世界已有6000多项农作物方面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入田间试验,抗虫害的转基因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和南瓜等已在美国和加拿大大面积试种。美国种值的转基因作物越来越多,1998年种植7000万英亩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几年前则很少。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在3年内可推广种植,它可以使水稻单产提高20%-25%。据法国《论坛报》近日报道,纺织业已采用了既不用化肥也不用农药的生物技术棉花。从1996年开始,美国专门生产“户外用”服装的帕塔戈尼亚公司使用的棉花100%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棉花。现在,美国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棉花生产国,每年产量是2800吨,继美国之后是印度(年产量是930吨)、土耳其(800吨)和秘鲁(650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科学家已运用生物技术设使一只老鼠长出一个大象的卵,该技术在未来可以帮助拯救世界上的一些濒危动物。老鼠可被用作制造其他动物的卵子的“工厂”,这些卵在受精后,可用来使濒危动物怀孕。  2、人类基因组项目在本世纪初完成    人类基因组织项目在本世纪初完成,这将极大推动医学领域的研究活动,改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健康。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研究科学家卡罗尔·西拉科教授说:“在今后50年,主要置人于死地的杀手可能被消灭掉。  在几十年内,基因条码将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一旦科学家更多地了解了导致癌症或者中风的生物途径,这此条码将变成预知未来的“水晶球”。在交织的DNA链中,基因条码将有可能确定人们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以及人们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3、生物技术能使多种疾病得到有效防治    由于基因组项目的完成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今后癌症病人不需要经历痛苦的治疗过程,他们将使用根据基因筛选而制定的治疗方法。基因分析将使医生有可能在分子层面上评估化疗既杀死患者的健康细胞又杀死癌细胞的问题,并使他们有可能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纠正。科学家正逐渐解开癌症、血管堵塞和阿耳海默氏症的生化途径,他们能把新的基因移植到人体内,治疗疾病。许多危害人类的疾病,如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等,糖尿病等,将得到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美国有数十家公司已用“合理药物设计”法设计超级药物,这种方法把生物技术和化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医治目前药物不能医治的癌症、艾滋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致命疾病,有的已经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专家们预计,这方面的研究将对遗传机制、发育机制和免疫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不但有助于治疗一些遗传疾病,而且对了解生物进行过程也有重大的意义。科学家最终可能发现阻止患心脏病和癌症的方法。  4、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  克隆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突破,随着在英国克隆的“多莉”羊的出生,引起世界范围人们的高度重视,科学家认为它预示着“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克隆时代”。多莉已在1998年4月顺利产下它的第一只羊羔,这表明,由一只成熟细胞克隆出的羊可以受孕并足月怀胎,产出一只健康羊羔。曾帮助克隆出多莉羊的PPL制药公司在今年还克隆出一头牛犊。  克隆出“多莉”的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说,克隆体有生产健康的后代对于核转移技术的商业化很重要。采用克隆技术的好处是:可以加快良种家畜的繁殖,从而有可能使畜牧业发生一场革命;可以培养出一批批优质的牛羊品种,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拯救濒危野生物,保持生态平衡;可在医学领域大量生产人们所急需的许多名贵药品。此外,采用克隆技术,可以对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克隆,改变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总之,在这世纪之交,在隆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大大造福于人类。  克隆技术还可以带来医学突破。克隆出“多莉”羊的科学家说,如果伦理及法律许可,为不育夫妇克隆婴儿的事最终会出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者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两面性。现在,我毫不怀疑,这种技术的潜在益处要远远大于其潜在坏处。就人类克隆来说,这项研究将大大延长人类生命。”  5、生物技术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也逐渐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新趋势。生物芯片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美国艾菲梅特里克斯公司宣布用DNA成功地制成生物芯片,可用于读取活组织基因随进化而来的涌动信息流,这是生物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结晶。摩托罗拉公司、柏德仪器公司以及美国政府的阿尔贡国家实验所已宣布,它们已经结成合作关系,以便批量生产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对于医学和农业具有广泛的意义,它在几秒钟的时间里可以进行数以千计的生物反应。生物芯片采用“微凝胶”技术,其中,在一块面积相当于显微镜载物片的玻璃上的微型结构——其数目多达1万个以上——起着微型试管的作用。这些芯片工作的速度比常规方法更快。生物芯片计划可能会导致一个市场规模达数十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6、环保领域大量采用生物技术  科学家们还在环保领域大量采用生物技术,以遏制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目前开发的主要技术有:用生物方法处理污水,用微生物脱硫防治大气污染,用细菌降解清除污染物,用无污染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培育抗病虫害农作物和开发实用的可生物降解塑料。
编辑本段  一个或其中部分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传染因子,通过直接传染或者破坏周围环境间接危害人,动物以及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  生物危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首先,来自人和动物、植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危害称为紧急卫生事件。有史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害微生物一方面长期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危害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重的。2003年在我国暴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0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禽流感,给人民生命健康、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和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烈性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危害的认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极度关注。  其次,来自外来生物的入侵。虽然在历史上有不少引进的外来生物使当地人们得益的先例,但是,也有许多由于引进本地区外的外来生物导致的农作物和牲畜死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甚至丧失,从而严重危害环境生物安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物入侵,也有人称之为 “生物污染”。由于国际贸易、科技交流、教育交流的增加,人员交往频繁,有很大可能把本来我国没有的传染病传入国内。  第三,来自转基因生物可能的潜在危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是通过现代生物重组DNA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生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转基因生物也是外来生物。正如核技术一样,转基因技术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危害人类,转基因生物存在着一定风险。一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对人类健康、农业生物和环境生物构成极大的影响。  第四,来自生物恐怖事件。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不管人类和平事业如何发展,世界局部战争或冲突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恐怖活动愈加猖狂,已经成为世界公害,甚至成为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利用致病微生物搞恐怖活动,造成公众混乱,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当前恐怖主义者的一个重要手段。生物恐怖还往往与化学恐怖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预防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编辑本段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所谓生物安全一般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生物安全问题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联合组成了一个非正式的关于生物技术安全的特设工作小组,开始关注生物安全问题。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别重视是在1992年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此次大会签署的两个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均专门提到了生物技术安全问题。从199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共组织了10轮工作会议和政府间谈判,为制订一个全面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做准备,为了尽快拟定议定书初稿,还召开了4次关于《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开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特别会议及其“续会”,130多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有关问题,其中欧盟15国最为积极,环境部长全部到会,美国副国务卿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终于在日至26日在内罗毕开放签署,其后从日至2001年6 月 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
编辑本段  生物科技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与人类生活都造成重大的改变。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之定义,系指「基于特定之目的利用有机生物体(living organisms)或部分来制造或修改产品、改良动植物,并发展为生物体(microorganism)之一套具实用性之机制」。现代生物科技肇始于1973年由Boyer和Cohen所发明的DNA重组技术与1975年的融合瘤 (hybridoma)技术。DNA重组技术显示细胞具有自我复制数百万次的能力,其经济力量才在日后逐渐形成基因工程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如克隆技术)、酵素工程及发酵工程(如利用酵母菌,霉菌和乳酸菌来发酵)等。时至今日,生物技术已广泛运用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能源、海洋与国防等领域,其发展潜力亦与日剧增,并为世界之医疗、能源、环保与粮食等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生物个体识别  近几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进展日新月异,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法医学上,STR位点和单核苷酸(SNP)位点检测分别是第二代、第三代DNA分析技术的核心,是继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VNTRs(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DNA分析为法医物证检验提供了科学、可靠和快捷的手段,使物证鉴定从个体排除过渡到了可以作同一认定的水平,DNA检验能直接认定犯罪、为凶杀案、强奸杀人案、碎尸案、强奸致孕案等重大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DNA标志系统的检测将成为破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方法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板搓球哪个手指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