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像行字体头像,每个字都很复杂,好多都不是字

二十二字示祸福
二十二字示祸福
干支,也作干枝,借意于树木的干枝,是古人用于记数的一种方法,分为十天十二地支,十天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来又将两者互相搭配,每两个字成一个数,用以纪年,一共六十年,称为一个花甲,六十年以后再从头算起。干支只是古人用以记历法的方法,后来逐渐附会以神秘的意义,成为中国算命术的重要观念之一。测字术也吸收了干支的某些观念,用来预测人事凶吉。
在算命术中,主要是根据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来推测吉凶,因每一项有两个干支,共八个字,故也称“算八字”、“排八字”等。
推年法比较简单,因每一年都有其相应的干支,一查便知。推月法要复杂一些,每月的地支一字是固定的,即依次按十二地支排列,不过是寅为正月,以后依次类推。即:
月份& 正月&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但每个月的天干却是不固定的,须要由年推得。
中国算命术总结出一套歌诀,歌诀如下:
甲已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嵊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时流。
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寅上好追求。
即如果是甲和已年,正月是丙寅;若遇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年正月为甲寅。其他二、三月就依次后推,如正月为丙寅,二月便是丁卯,三月就是戊辰,等等。
还有一种较为简单的用干支记时的方法,就是用天干记日,地支记月,第一日称为甲日、第二日为乙日、第三日为丙日,依此类推,十日过后再来一遍,又从甲日算起。地支记月的方法也是这样,一月称为子月、二月称为丑月,依次而下,至十二月为亥月。
在测字中涉及到时间的时候常常利用以上方法。如有人以“字”字问六甲,测字先生推断说:“‘字’字是寅头子尾,非寅日即子日,应该在丑日,因为丑日在子、寅两日之间。”又如一人以“亥”字问孩子病的吉凶,测字先生说:“‘亥’是孩子不见了,并且亥月是最后一月,为月尽之时,恐怕这孩子要病死。”有的则用“排八字”中的记月方法。
如一人以“代”字问外出的兄弟什么时候回来,测字先生推断说:“‘代’字有立人傍,谐声为‘壬’,‘弋’字类‘戌’,明年九月是壬戌,你和你的弟弟明年九月一定相见。”用干支记年以推断时间的方法在测字中也有运用。如有一读书人求梦,梦见神以“戊”字示之,以为逢戊年就可以考中,结果没有应验。
后来有人对他说:“戊”逢丁而成(戊与丁结合即为“成”字),你一定在丁年夺魁。在干支中,还有一种记时的方法,即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每两小时为一地支,夜半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其余依次类推。在算命术中,这只是时的地支,时的天干却要人生日推得,它的推法也有口诀,口诀如下:“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这就是说,甲日已日出生的,其子时的天干为甲,乙、庚日生的为丙,丙、辛日生的是戊,丁、壬日生的是庚,戊、癸生的是壬,其干支分别为甲子、丙子、戊子等。知道了子时的干支,就可以类推其他时的干支,如子时为甲子,丑时便是乙丑,寅为丙寅,依此类推。在测字中也有应用这种方法的。如一人写“申”字来问病的吉凶,并且字中带燥笔。
又因“申”字象丹田的丹字,测字者据此推断说:“丹田既燥,其人必死,并且应该在明日申时。”
总之,在测字中运用干支主要是用来判断时间,诸如行人的归期,疾病什么时候转好,小孩什么时候生,等等,这也是由干支记时间的特点所决定的。
运用干支来测字,可以说是一种巫史文化的伴生物。远在殷商西周时期,史与巫通常是二任兼于一身的,后世便以“巫史”相称。
巫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它的影响广阔深远,星历相占的诸行诸式概莫能外。司马迁说:“文史星历近乎卜视之间。”(《史记·太史公自序》)巫史从事的卜筮、祭祀、书史事宜,都免不了涉及许多天象、历法方面的知识。
六十干支记日法就是巫史们创造的,殷商武乙时的一块牛胛骨上完整地刻着六十甲子,就是明证。由于干支与巫史的这种特殊关系,它在后世被运用于拆字、相字就不足为怪了。
测字的程序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取字、拆字、测字。
虽然,也有极个别的测字者无字也能测,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测字先要有字才能测。所以,取字是测字的第一步,它是由求测人来完成的。接下来便是将字拆解开来,认识字——相字,下判语,或是先相字——认识字,拆字,下判语。
随着测字术的发展,取字的方法、形式以及它的内涵都在扩大。我们先来看一下取字的方法。
(一)取字的方法
取字的方法有拈字、指字、写字、说字等多种。
拈字,就是测字先生将预先写好字的纸片放入一个布袋中,求测的人从布袋中任意摸出一张,用这张纸上写的字请测字先生测。在《清稗类钞》中记载的一则用拈字取字求测的事例:
清代大学士张之万在未中进士前曾寓居杭州。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个测字先生,想测一下他的仕途如何?于是,他从测字先生的布袋里拈了一张纸片,取出一看,纸上写着一个“死”字,令他大吃一惊,认为此字必是凶多吉少,赶紧扔掉纸片就跑。这时,测字先生马上把他叫住,问他求测什么事。他说求测功名。测字先生把那张纸片拿来仔细看了看,将“死”字的第一画勾去,并在“死”字旁写了一行小字“癸卯一人”。并对张之万说:“这是一个吉字,‘死’字拆开便成了‘癸卯一人’,这分明是癸卯年你将大魁天下。”测字先生立刻向张之万拱手祝贺。张之万也破涕为笑,转惊为喜。
拈字测字一般是先拈字,然后再将所要测的事告诉测字先生。与其他方法相比,这种取字方法对测字先生来说,是最简便的了。因为求测者所拈的字都是在测字先生预先写好的范围里。测字先生对这些字都已了如指掌,该如何拆开,有多少种拆法以及对不同的求测的事该如何说,都早已心中有数。可是,从表面看来,任意取一个字就能猜测一个人的命运,已是很神奇的了,可以使人深信不疑。
指字,就是由求测者任意指一个字,请测字先生来测。所指的字可以是写在纸上,也可以是写在其他地方,如书上、钱币上、招牌上等。据说,宋朝的谢石还发明了一种“千字牌”,可以让不识字的人指字求测。“千字牌”就是在一张很大的纸上写上千余字,然后将它挂在墙上,让求测的人任意指着上面的字请测字先生测。这种“千字牌”后来流行开来,成为测字店的一种标记。拈字与“千字牌”指字,只是取字的同罢了,实际上都是规定在一定的范围里取字。
有个姓王的人,一次他的妻子清晨起来说要出去买东西,结果一去不复返,从此他再也未见其妻回来过。王某不知她去了那里,出了什么事,此事是凶,是吉?王某心中十分担心,想不出一个办法,他只好去找测字先生测一下,看看此事的吉凶如何?
他到了测字先生家里,看到桌上一本账本上有“叁拾”两字,于是他就指了指这两个字说:“就用这两个字求测吧!”测字先生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这两个字,心中就已经有了谱。然后,他不慌不忙地对王某说:“你妻子已经逃跑了,你应派人去追寻。”王某听后大吃一惊,但仍旧是将信将疑的。于是,他再翻开账本指了指“陆拾”两字要测字先生重测,并要求测字先生指出他的妻子逃到那里去了。测字先生又仔细看了看他指的那两个字,经过一番思考后,对王某说:“从字象上来看,你妻子一定是逃到一个叫太平的地方去了。”后来,王某果然在太平的地方捉到妻子。
事后,王某去问测字先生,怎么会对他妻子逃到太平去的事一清二楚。测字先生就解释说:“你第一次指的是‘叁拾’,而这两字是三十的大写,把三十(一个大字、三个十字)合成一字,不就是一个奔吗!奔就是跑。我就断定你妻子已经逃走了。第二次,你指了‘陆拾’,这两字是六十的大写,如果把大六十拼成两个字,便成了‘太平’因此,我就断定你妻去了一个叫太平的地方。”测字先生把王某说得心服口服。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蜂拥而起,崇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晚上,崇祯帝叫来一名内臣,要他身著便服出城去探听一下民情。他在路上,遇见一个测字先生,指了一个“友”字请测,测字先生问他测什么事?他说:“国事”。测字先生马上说:“情况不佳。‘反’字出头是‘友’字,反叛者早已出头了。”来人急忙改口说:“不对,不对,不是这个‘友’,是这个‘有’字”。那人又指了个“有”字给测字先生测,测字先生朝他看了看,说:“更不吉利了,‘有’字拆开,正好是‘大’字缺一捺,‘明’字缺半个。意思是大明已去其半矣!”来人更是惊慌,忙说:“不对,不对,应是申酉的‘酉’字”。测字先生说“此字仍是不佳,你看天子为至尊,‘酉’字是‘尊’字去了头和脚。现在,至尊已斩头截脚。”那内臣听后吓出一身冷汗,急忙赶回宫中。
没有一定范围的指字测字与拈字测字的不同之处,是前者取字范围大,求测者取字的随意性更大,增加了测字者的难度。从上面的测例来看,内臣接连指了三个字,即使测字者对求测者的测字意图早已猜出了几分,但要使这三个字的解释都能自圆其说,并且相互之间没有矛盾,其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写字,就是用笔在上写字或用其他东西如手杖、扇柄等在地上、桌上写字,一般是写一个字,也可以写几个字,字写好后请测字先生来测。字可以在家里写好拿去,也可以到测字先生处再写。所写的字,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由别人代写。在测字中,这种方法用得最多。
清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孟瓶庵的人,在科举发榜前请人测字,想看看此科他能否中。他用吃剩下来的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因”字,测字先生见后就说:“‘因’字有国中一人之象,你此科一定能中,而且是此科的解首呢!”这时,在旁有位考生也想用这个“因”字求测。但测字先生给他说:“财才那个‘因’字是那位先生无心写出,现在,这个‘因’字是人有心写的。‘因’字加‘心’便成‘恩’字。因此,你此科恐无份,但以后有恩科,你必定会中。”
写字求测与没有一定范围的指字求测一样,对求测者来说选择的天地增大了,但对测字者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因为求测者可能会写出他内心所藏字库之外的字来,那是对测字者应变能力的一种考试。
一般来说,求测者总希望测字的结果是吉,不是凶。因此,他们在选字时会有意无意地选择一些吉利的字。测字先生常常会反其道而行之。
一次,有人为病去求测,写一个吉利一点的“幸”字去问测字大家程省,程省见后便说:“大不吉。”他接着又问了一下病人的年龄,来人告诉他说:“四十九岁。”他对来人说“‘幸’字实有三不幸,问病不宜土木交加,‘幸’字中正好土木交加。二不幸,木中桑木为最坚久,今不成桑木。三不幸,不到五十。逢幸日或幸月,恐不能侥幸”。后果亡。
手写的字常常很不规范,即使按照汉字的规范来写,同样一个字由于出自不同人之后,也会有千差万别。就是由同一个人来写同一个字,常常也会有不同之处,况且字还有各种字体,如楷体、草体等。所以,这更增加了测字的难度,但又恰恰在不同的安体里透露了凶吉的征兆。这里有一则很有趣的测例,讲的就是测字者对同一字,因字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测字结果。
说字,就是由求测者随口说出一个字请测字先生测。这种取字方式的范围很广,凡是字都可求测,测字难度也相当大分普遍的。
有一个姓方的人在外多日,一天接到一封家书。信中说妻子病重,要他赶快回家。方某犹豫不决。于是,就去找会测字算命的朋友。他要方某说一个字,才能决定是否应该回去。方某随口说了一个“粉”字。方某的朋友说“桩台留半面,红粉已分离。快速回家,否则怕见不到她了。”方某听罢,急速打点行装回家。待他回到家中时,他的妻子已经死了。
有一个人的孩子生了重病。心里焦急如焚,便想请人测字,以求孩子的平安。他请了一个姓李的测字先生,就用他孩子的乳名六十中的一个六字求测。
测字先生知道那小孩的乳名叫六十,现在又口说一个六字,他心里就清楚了。他对那人说:“你刚才说小孩的乳名叫六十,现在口说六字来测。将六十两字合在一起有点像一个‘卒’字,卒字如果去掉上面的一点就有点像平安的平字,因此,你的小孩现在无妨,可以平安无事。但,这个卒字看起来又有点像来字,因此,恐怕会有来年之忧。
上面几则测例都是口说测字的例子。说字求测,求测的人说出的字常常是随口而出,出现的字有时很少见,往往很难测。这对测字的人来说就需要底子厚实、思路敏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二)取字的形式
取字的形式也有多种:自己取字、代人取字、衔牌取字等。
在测字中,自己取字是最普遍的,如拈一字、写一字、指一字、说一字或者写好了字请人送去都属自己取字。这种取字形式都是为自己所测,在测字书中,这种取字形式的测例是很多的。
一次,方楼冈先生想问一下来人,正好遇见一位测字先生,他在两膝中间用两指虚书一个“行”字,求测一下来人。测字先生说:“来人一定是你的兄弟,排行非二即三。”在座的一位老翁十分惊奇,问道:“你怎么知道的?”那人便说:“两指在膝间写字,是膝前手足之象。写字未曾及第四指,所以在二三之间。”方先生深感奇怪,是想问三弟回来的日期。那人又说:“‘行’字是‘吾’已出‘衙’之象,今当已在途中。”
上面的测例,是采取自己取字的方式。
代人取字,就是代人测字。由于种种原因自己不便去测字的,也可以请人代测,或者当时人需要了解他周围的情况,也可代他测字,最常见的丈夫为妻子求测身孕、父母为孩子求测病情等。
有人写一个“七”字去求测儿子的眼病。测字先生告诉他说:“你儿子的眼睛有一半已损坏,但另一半别损伤,却会痊愈。”那人听了大吃一惊,说:“我儿子的眼睛果然坏了一个,你怎么知道的?”测字先生分析给他听:“目是北方的水,‘七’字正好是‘北’字的一半,故知你儿的眼睛已损坏了一半,也就是损坏了一只眼睛。”那人又问测字先生:“你怎么知道另一半将痊愈呢?”测字先生告诉他:“‘七’是‘皂’字去掉一个‘白’字。皂白已分明,故知他将会痊愈。”说得那人十分信服。
当然,一般代人测字的人往往与被测者有某种联系,所以自己测字与代人测字的界限有时也很难划清。
衔牌取字,在测字中比较少见,这种取字形式是由测字先生预先在一些纸牌上写好字,如有人来求测,就让黄雀代人取字,黄雀会从中衔出一张纸牌,测字先生根据纸上所写的字来求测。这种取字看来是鸟儿进行的,渲染了浓重的巫味,却因为纸上的字都是测字先生预先准备好,范围不大,实际上比求测人自己拿了字来易测。
(三)取字的扩展
测字术经过不断的演进,取字的含义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取一个具体的字扩展到无字求测、以物代字求测、以梦代字求测等。因此,取字也从取有形的字异化到取无形的字,这样大大地扩大了测字的途径。
无字的求测,就是测字人借助于求测人当时的周围环境,根据外界人事的某些特征组成的字来判断吉凶。如有汲水人从求测者身旁走过,“水”与“立”两字组成一个“泣”字,根据“泣”字就可求测,无需求测人开口或写字。
宋朝著名的测字大家谢石在放逐途中遇到一位测字人,谢石要给他测字,请他写一个字,那人就说:“我在此就是字,那学用写什么字呢!”谢石不愧为测字高后,立刻有所悟,只见那老人站在山旁,他就测道:“‘人’立‘山’边,不就成为一个‘仙’字吗!莫非你是一个仙人。”
胡宏是明朝著名测字家,对付无字求测也是他的绝活。一天,胡宏在路上遇到两个赴乡试的学子,他们问胡宏:“这次乡试我们能否考中?”胡宏回答他们说:“两人中有一个人会中。”这两个学子并不以为然。事后果然中了一人,于是,他们去问胡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胡宏告诉他们:“当时正好有人汲水而过,水与立组成一个泣字。泣有哭泣的意思。你们两人中必有一人因家中有丧事而不能入试。另外,当时正好有人立于一帝,‘人’与‘立’成‘位’字,故知中必有一人会中。”
以物代字求测,就是以物的名称或形态作为测字的字来求测,如可以以天上飞过的鸟,也可以以手中的东西来求测,几乎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求测字的替代物。
以物代字求测的方法有:携物求测、指物求测、借物求测等。
携物求测,就是让测字先生根据求测者携来的东西求测,求测者携带来的东西可以是预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随手取的。携物求测虽不如取字求测那样普遍,但也是较多见的。在《玄黄克应歌》中就有这样的话:“倘是携来鱼雁物,友朋音信写相思。”在周亮工的《字触》一书中就有许多携物求测的例子,有的携瓜子求测、有的携围棋子求测、有的携汗巾求测、还有的携骰子求测等,真是花样奇多。
有人的父亲病重,他就携带了瓜子去求测。测字先生见后便说:“你父亲离死期已不远了,‘瓜子’两字合起来为一‘孤’字,故不会再活下去了。”
有一次,明朝测字大家郑仰田遇到一个拿了一枚象棋子来求测的人,郑仰田将这枚象棋子拿来一看,是枚“车”。他就对来人说:“这枚象棋子不是你的,一定是一位大贵人派你拿来的。”来人问郑仰田:“为何要这样说。”郑仰田说:“‘车’字可拆成‘一甲一名’,不是贵人又是什么呢?在象棋中,只有车可以任意纵横行走,此人的文章事业必定非常成功。但可惜今天在(棋)局外。”来人问:“是否可以复出?”郑仰田说:“他虽想复出,无奈他半身不遂。车既已从棋中取出,则不合棋,因此知道他有废疾。”
指物求测,就是随手指出一样东西,让测字先生测。这种求测可泛指任何东西,所指的东西没有任何规定,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地上的,也可以是天上的……
一次,有位妇女因其夫久出不归,恐其在外有不测。于是去寻李淳风测字,不巧李先生外出不在家,问他的儿子,他的儿子盯着她手中的一把扇子,突然扇子的扇面脱落,摔在地上,被摔断了,李淳风的儿子便说:“骨肉分离,不得相见。”那妇人听后悲痛欲绝,痛哭流涕地走回家去。恰巧在路上遇到了李淳风先生,那妇人把缘故告诉了他。李淳风说:“不妨,穿衣见父,脱衣见夫。今天你会见到你丈夫的。”这里的断扇测就是一种指物求测。
取物求测,就是在测字的地方临时取一样东西请测字先生测。
清初时,吴三桂写信给苏州藩库借饷银十万两。藩库主管十分犯难,借好,还是不借好,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只好求助于测字先生了。在当时苏州,有一位姓朱的测字先生非常有名,于是就去找他,朱请他取一个字来,正好在桌上有一张破缺的请柬,他就取来随手翻转请测。朱说:“不可借。翻正了,正似王,但王心已乱,请柬正面合在桌上,正而反,即有反兆。”那官吏听后,心中有数了,拒绝将饷银借给吴三桂。不久,吴三桂谋反败露。
以梦求测,就是将梦中所见的字请测字先生求测。每个人都会做梦,在梦中常常会见到许多离奇的事,而这些事情往往使一般人无法解释,特别是在远古时代,对梦的产生更是无法理解,让人感到非常神秘,于是就出现了一门专门解释梦的方术——占梦术。本来占梦与测字是毫无相关的两种方术,但随着占梦术的普及以及大量字梦的出现,在测字中也有人会以梦来测字。测字中的以梦求测与梦占还是有所不同的,占梦是据梦象来预卜吉凶的,崦测字中的以梦求测则是以梦中的字来求测,求测者梦见的是字,拆的也是字,即使是无字之字,最后解释也是用测字的方法。
有一姓吴的人十分想在科考中得中。一天他来到一所庙中,不知不觉睡着了,在梦中,遇见一位仙人,仙人示以“牛田”两字。他不知其意。可是,在以后的科考中,他连连落榜,使他懊恼万分。于是,他再次到庙中去,想求梦遇仙问个明白。说来也巧,他梦见上次的仙人,还未等他开口,那仙人便说:“你把‘田’字放在‘牛’上看一下。”醒来后,他一直在想仙人对他说的那句话。忽然,他悟出了这句话的意思,“田”放在“牛”字上,不成了“甲午”两字吗?预示甲午年可以中第呢?后来真如此。
在周亮工的《字触》中有许多以梦求测的事例,可见以梦求测在测字中是十分普遍的。梦有好多种,除了像上面那种字梦以外,还有将字藏于物内的字梦,也有将字隐于诗中的字梦,更有将字藏于话中的字梦。
据说,明朝有一个状元叫张诚甫,在进京殿试前曾做过一个将字藏于物中的状元梦。那天晚上,一个非常奇怪的梦进入他的脑中:见有人用竹片反押在一条青灰色的狗头上,并把一只狗头放在几案上。这是一个无头无尾的梦。张诚甫醒后,百思不解,搞不清这梦究竟要说一件什么事?他只好去请人来解这梦了。有一人听了他所说的梦中情景,就立刻拱手向他祝贺说道:“这是一个大吉大利的梦。你将福星高照,大魁于天下!不信,我解释给你听,竹片反押青犬,不就是一个‘状’字吗?狗头放在几案上,合成一个‘元’字,两字合在一起便成‘状元’了。”张诚甫被他一说高兴得不得了。事后,他果中状元,而且官运亨能。
在张诚甫梦中,虽然只有竹片和一条青犬,但在中间却隐藏着“状元”两字,这两字又成了张诚甫的玄机。这是一则将字藏于物中的字梦。
据说,汉高祖刘邦也曾做过一个将字藏于物中的帝王梦。
在刘邦当县亭长时,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羊,他就拼命地去追赶,待他把羊抓到手后,就把羊的角和尾拔掉了。刘邦醒后一直在想这个梦,不知这梦的意思。他就请人来解释。释梦人说:“羊去掉了角和尾不就成了一个‘王’字了吗?预示你将来会成王的。”
刘邦在梦中所梦见的虽是一只羊,但在这羊中却藏着一个“王”字,这也是一个将字藏于物中的字梦。
还有将字隐藏于梦中人说话中的字梦。以前,有个叫郑启的读书人,在考试前曾做了一个字梦。他梦见一个仙人,仙人对他说:“今年的解元是郑启莫言。”他醒来后高兴万分,自以为他今年必中解元,谁知发榜后,解元不是他,而是一个叫郑启谟的人,“谟”即莫言也。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将字隐于诗中的字梦例子:
清朝有个叫李文贞的人,他自小热衷于功名。一次,他到九龙滩神庙去求神。在庙中,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睡梦中,仿佛有人给他一联诗: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醒来后,他一直想着刚才梦中的诗,越想越不舒服,冷汗也出来了。自己明明想的是富贵、功名,怎么说是“富贵无心想,功名两不成”呢!于是,他就发奋读书,在康熙戊戌年中了进士,以后又成了宰相,官运一直很佳,功名、富贵两全。这时他又回想起这首诗来,顿时悟出了这首诗的真谛。原来他误解了这首诗的真实意思,诗中的“富贵无心想”,想字去掉了一个心字,不就成一个相字,因此就是“富贵相”之意;另一句“功名两不成”,其中的成字像戊戌两字,但又不像戊戌两字,因此是“两不成”,暗示要到戊戌那年才能成功名。
宋朝庆历末年,有一个叫王元规的人将赴吏部候选,这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着术士服饰的人,他问那人,他会去什么地方做官,什么时候去上任?那术士给他说了一句诗:“时生一阳,体合三水。”醒来后,他不解其意,后来到河南府河清县任主簿,想起了这个梦,才明白过来。河南府河清县中有三字从水,到任时正好是冬至,不是应了“时生一阳”吗!
&测字术中,将字分拆是一方面,判断凶吉的“判”是更重要的方面。换言之,测字的“测”如同徐珂的《清稗类钞》所说,含有“推测之意”。根据所拆字加以推测,从字的符号出发,引化出“妙算神机”。这是测字术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就叫测字。
测字就是从字的符号出发来推测人事的吉凶。那么,就先要掌握哪些字是吉,哪些字是凶?下面举一些例子:
烟:因风吹火之象,事必借力方成。
淋:楚汉争锋之象,主有口角是非。
霏:长虹截雨之象,事多阻隔不成。
蜃:飞龙破蛰之象,凡事主有权柄。
蓟:苏秦背剑之象,功名以待晚成。
字:乐子之无家,乃政繁赋重,不堪其苦之诗。
裕:补天浴日之象,必得大人维持。
铿:钻之弥坚,竭力乃成。
荐:鹿鸣食萍,情适声和。
薏:着意栽花,事反不顺。
子:蜉蝣之羽,无远虑者有近忧。
徕:小往事大来,诸事亨通。
炉:百病丛生,聚然更变。何谓百病?火也,虚也,胃气不足也,血少也,疟疾也,出盗汗也,劳伤也,思虑太过也。
在程省的《测字秘牒》中,按笔画分类列出一百一十八类,千余判语。
测字术经历了岁岁年年,积累提炼了不少这类字的判语,测字者每遇一字根据判语,再加上一点变通,就可以运用了,十分方便。可以在《古今图书集成·拆字数》中,看到有关这方面的材料。
&&& 字体诗诀:
天字及二人,作事必有因;一天能庇盖,初主好安身。
地字如多理,从此出他乡;心如蛇口毒,去就仅无妨。
人字无凶祸,文书有入来;主人自卓立,凡事保和谐。
全字得人力,屋下有多财;小人多不足,凡事要安排。
木字人未到,初生六害临;末年财禄好,切莫要休心。
水字可就望,中防有是非;文书中有救,出入总相宜。
火字小人相,中人大发财;灾忧须见过,日下有人来。
土字日下旺,田财尽见之;穿心多不足,骨肉主分离。
东字正好动,凡是旱求人;牵连须有事,财禄自交欣。
西字宜迁改,为事忌恶人;心情虽洒落,百事懒栖身。
南字穿心重,还教骨肉轻;凡事却有幸,田土不安宁。
北字本比和,不宜分彼此;欲休尚未休,问病必见死。
身字主已事,侧伴更添弓;常藉人举荐,仍欣财禄丰。
心字无非火,秋初阴小灾;小人多不足,夏见必灾来。
头来须鄙衰,发可却近贵;要过丑丑前,凡事皆顺利。
病来如何疾,木命最非宜;过了丙丁日,方知定不危。
言字如何拆,人来有信音;平生多计较,喜吉事应临。
行字问出入,须知未可行;不如姑少待,方免有灾惊。
到字若来推,出入尚颠倒;虽然吉未成,却于财上好。
得来问日下,宁免带勾陈;凡事未分付,行人信不真。
开字无分付,营谋尚未安;欲开开不得,进退两皆难。
附字问行人,行人犹在路;无事却无凶,更喜有分付。
事字事难了,更又带勾陈;手脚仍多犯,月中方可人。
卜字就测字,停笔好消详;上下俱不足,所为宜不祥。
望字逢寅日,所谋应可成;主须不正当,却喜有功名。
福字来求测,须防不足来;相连祸逼迫,一口有兴灾。
禄字无祖产,当知有五成;小人生不足,小口有灾惊。
贵字多近贵,六六发田财;出入须无阻,宜防失落灾。
用字主财用,有事必经州;谁识阴人事,姓王并姓周。
康字未康泰,要防阴小灾;所为多不逮,财禄亦难来。
宁字占家宅,家和人口增;财于中主发,目下尚伶仃。
吉字来占问,反教吉又凶;因缘铖未就,作事每无终。
宜字事且且,须知在目前;官非便了当,家下亦安然。
似字众人事,所为应不成;独嫌人力短,从众则堪行。
多字宜迁动,死中还得生;事成人侈靡,两日过方明。
古字多还吉,难逃刑克灾;虽然似喜吉,口舌却终来。
洪宜人共活,火命根基别;事还牵制多,应是离祖业。
香字忌暗箭,木上是非来;十八二十八,好看音信回。
清字贵人顺,财来蓄积盈;阴人是非事,不净更多年。
虚惟头似虎,未免有虚惊;凡事有可虑,仍防家不宁。
远字事多达,行人有信音;为事既皆遂,喜吉双来临。
同字如难测,商量亦未然;两旬事方足,尚恐不周员。
众字人共事,亦多生是非;所为应不敛,小口有灾危。
飞字须可喜,反覆亦非多;意有飞腾象,求各事即宜。
秀字多不实,无字亦孤刑;五五家一岁,还生事不宁。
风字事无宁,逢秋愈不吉;疾多风癣攻,更防辰戌日。
天字已成夭,亦多吞噬心;事皆蒙庇盖,行主二人临。
元字二十日,所为应有成;平生刑克重,兀兀不安宁。
秋字秋方吉,小人多是非;须知和气散,目下不为宜。
申字是非长,道理亦有破;终然屈不伸,谋事难有祸。
甲字利姓黄,求名黄甲宜;只愁田土上,还惹是和非。
川字如来问,当知有重灾;仍防三十日,不足事还来。
墟字若问事,虎头蛇尾惊;有人还遮盖,田土不安宁。
辰字如写成,主有变化象;进退虽两难,功名却可望。
青字事未顺,须知不静多;贵人仍不足,日久始安和。
三字多迁改,为事亦无主;当知二生三,本由一生二。
八如来问测,分字亦安让;凡字多费解,仍防公挠忧。
字须有学识,初主似空虚;家下不了事,名因女子中。
士为大夫体,未免犯穿心;拮据是非散,番多吉事临。
在这首《字体诗诀》中,一共列举五十九个字的判语,不难看出,对字的吉凶不能从字的表面来看,有的字看来像是个吉字,但在求测中就不一定是吉的。因此,有歌诀云:“勿以吉字言吉,当任吉中多忌杀,漫将凶字言凶,须知凶处有玄神”,同时,还应注意求测的问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求测问题中会有不同的结果。
测字是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术,它的基础就是拆解字体。表面看来,测字对汉字拆解的随意性很大,实际上还是有章法的。那么,测字是怎样拆字的呢。
(一)汉字的结构
汉字能拆解是先天条件的。例如,一个“干”字,虽然只有简单的三笔,但仍可以一拆成二,变成“一”和“十”两字,各字仍有其独立的意义。但其他文字就不一样了。英语同样一个表示“干”(干)的意思的字是六个英文字母组成的。它们是“manage“。如果将它分别拆开成m,a,n,a,g,e六个字母,每个字母只有读音,而没有意义。这是汉字与英文等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前者为表意文字,后者是表音文字。表意文字通过字形就可以了解它的含意,但它的读音要借助于其他的辅助手段。表音文字则可以通过它的字形拼出它的读音,但无法了解它的含意。
汉字发展到今天,已有数万个。《康熙字典》收的汉字有四万多个,我们常用的汉字也有近七千个。这些汉字又是怎样制造出来呢?
古人认为,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认为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而不是它的构成方法。在这六种构字法中,最早使用的构字方法是象形,由它构造的字称作象形字,虽然在现代汉字中,象形字所占的比例已很少了,但是,它是最早制造汉字的方法,是汉字的基础。
所谓象形文字就是先民摹仿天上、地下、自身以及周围的诸物、诸身所创造出来的文字。例如,“牛”、“羊”、“虎”、“鱼”等字,都是先民根据牛、羊、虎、鱼的形状造出来的,但随着历史的演进,象形文字也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过程。在现代汉字中,大多数的象形文字已很难看出它所像的原形,变成较为抽象的字符。例如,现代汉字中的“羊”、“鱼”、“虎”、“牛”等字再也看不出它们所象形的形状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不断丰富,对文字的数量要求也不断扩大,单用象形的方法创造文字已不能满足需要,并且不是所有具体事物都可以创造出一个象形字来的,例如,原子、中子、超导体等新事物就很难再用象形的方法来造字了。同时有些表示抽象概念的字,也不是能用象形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来的,如,走、公、男等。于是,人们用已有的字,再依据事理加以组合,创造出一个能表示新意义的字来。如用“日”“月”两个象形字创造出一个“明”字来,用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造出的新字叫会意字。在汉字中,会意字是一个大家族,数量十分多,同时,会意字是合体字,也就是说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字组合而成的。这就为字的拆解提供了便
还有一种在已有的字上增加几笔构造成一个新字。例如,“木上日未”,在“木”字上加一画来表示一个新汉字“未”,“木下日本”,在“木”字下加一画来表示一个新汉字“本”。这种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叫做指事,亦称“象事”、“处事”。造出来的汉字就叫指事字。这种指事字本身就是在原来的汉字上添加而成的,所以拆解也很方便,如“本”字就可以拆开成“木”与“一”两字,“未”字也可以拆开成“木”与“一”两字。
后来,汉字构造又有了一种新的方法,它采用意符和声符并用的方法来构造新字,这新字也是一种合体字,即用两个已有的字构成一个新字,其中一个是用来表示新字的意思,而另一个则是用来表示新字的读音。如“秧”字,它的左半边是一个“禾”字,表示“秧”字的意思,称作意符,而它的右关边的“央”字是表示它的读音,称作声符。这种汉字的构造方法叫做形声法,造成的新字叫形声字。由于形声字是一种合体字,所以它的形体可以分成两级:
第一级是偏旁,第二级是笔画。
因此,这类汉字都能拆解,一拆可以拆成偏旁,二拆可以拆成笔画。这为拆字提供了方便。由于形声造字十分便利,以至后来造的新字都是这类形声字。在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非常大,达到百分之八十。并且有用形声字代替象形字的趋势,如“狗”字代替“犬”字。在汉字中,合体汉字占大多数。合体字由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结构特点,使它们能:一、拆解成部首或笔画;二、每个部首或笔画都有完整的意义。如“测”字可拆解成“水”、“贝”、“刀”三个字,“男”字可拆解成“田”、“力”两个字等。正因为汉字具有这样的特性,才能使拆字成为可能。
(二)拆字的原则
在测字术中,对字的拆解是很自由的,上下左右内外无不可行。例如“奇”字可分上下拆解成“大”和“可”;“般”字,可分左右拆解成“舟”和“殳”;“四”字可分内外拆成“口”和“八”。但不管如何拆解,必须是完整的字,字还要有完整的解释。例如有人以“贩”字问财运,测字者将“贩”字拆成“贝”和“反”,解释为“贝”等于钱,“反”等于反覆,为钱财反覆,毫无结果。结语是财运不佳。但此字测字者一般不会拆为“目”、“八”、“反”等字,因为这样拆了以后,无法对财运作出解释。因此,在测字前必须先问清楚所测的人事,要根据所问的人事去测字。虽然同一个字,因所问的事不同,一般就不用一样的拆法。例如“贵”字的上半部,有时可拆成“中”字,有时也可拆成“土”字或“士”字。依据前者“贵”字的整个字可拆成“中”、“一”、“目”、“人”四个字。据说,曾有几个赴京赶考的举人以“贵”字问测字先生此次考试的情况,测字先生回答说:“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能中。而且只有一个独目者能中。因为‘贵’字拆开成‘中’、‘一’、‘目’、‘人’四字,意思就是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一只眼睛的人能中举。”如问仕途,“贵”字拆开为“士”字和“贝”字,“士”头“贝”中,测字先生会断为仕途显赫。
在测字中,好的测字者不会忘记“字同事不同”的原则和“触机”的。
(一)字同事不同
在程省的《测字秘牒》一书中,有四个测例都是用一个“凫”字来求测的。每一个是求测官司,第二个是求测婚姻,第三个是求测生意,第四个是求测“守旧与更新哪个胜”。
在第一个测例中,“凫”字是大不吉的,“枭神头,白虎脚,勾陈身,螣蛇尾,四凶齐犯。若到官,夹打俱有。”这场官司必败无疑。在第二个测例中,“凫”是吉,婚姻“易成,但是再婚”,“倒凤颠鸾,婚姻极美。字之上是鸟,字下如鸟巢,今鸟已不在巢中,则是换巢鸾凤,不就是再婚吗!”在第三个测例中,“凫”字求测生意不长久,“凫凫鸟乘风,可以翱翔得意,然无尽日飞腾之理,恐不得久。”在第四个测例中,“凫”字求测事业,不宜守旧,“字乃败翎鹦鹉之象,又像褪毛鸾凤。守旧不宜,无兴旺之日。此时春光明媚、花卉向荣,细推数中,乃天机到处鸟能言之兆也。若更改生涯,自然十分得意。”
在测字中,类似上面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测字最要紧的是问清楚求测者要测的人事问题,然后根据测字者的问题才能测字。同时还应注意求测者,同样一个字由不同的人来求测同样一个问题也会不一样。在上述第三个测例中,有两个人用同样一个“凫”字求测生意,但结果并不一样。
有一个人用“凫”字请程省测一下他的生意好不好。程省说:“凫凫鸟乘风,可以翱翔得意,然无尽日飞腾之理,恐不得久。”那人笑道:“神数!我所卖者,要货也,大抵半月已耳。”这时,站在一旁的另一人,也用这个字请程省求测他的生意。程省告诉他说:“岛屿风轻鸟倦飞,此数不利,当慎之。”
(二)触机
在测字术中,测字者十分重视“触机”。触机不仅会影响字的拆解,而且也会影响预言与事实是否相吻合。测字的成功率往往取决于测字者的判断与应变力。一个“高明”的测字者必须要懂得“心法”与“字法”。“心法”就是察言观色,捕捉机遇,确定预言的内容。“字法”则是如何对已定下来的字奇思妙想,自圆其说。因为外界事物变化无穷,而所测的字与测的事不吻合,甚至完全相背。这就要测字者深厚的“心法”与“字法”。其实“心法”可包括“字法”,“心法”也就是“触机”。测字者不仅仅要把注意力入在字上,而且还要留意字外发生的一切;测字者的神态,其周围人的举动,突然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兆头,……以触发测字者更多的联想,寻求测的字与测的事之间某种“联系”。来推测人事未来的凶吉。有一个人写了一个“一”字代人去问测字先生病情会否好转。测字先生看了看“一”字,又看了看四周,对那人说:“此人一定得了不治之症,‘一’不仅是‘不’字的起笔,而且也是“死”字的起笔。所以,恐怕此人不能救治了。”那人不解地问测字先生:“如果人人都用‘一’字来求测的话,岂不是都要死人了吗?”测字先生说:“当然不是这样的,测字除了要看字内所包含的玄机外,还要注意字外的玄机,有时候字外的玄机会起决定作用。这样虽然测的是同样一个字,但结果却会不一样。在你刚才测字的时候,我除了看字以外,还看了看四周的情况,见有两人抬着一口棺材经过这里,从一棺木来推断,这‘一’字就有行将就木的意思。这‘一’字就与死有关了。所以说也不是用‘一’测疾病的人都会与死联系在一起。”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同样一个字,或因所问的事不同,或因问的人的职业不同,或因问时的天时地理不同,测字的结果也可能不同。此时为凶,彼时也可能为吉。例如,同一个“凫”字,问婚姻可能为吉:“易成”。问生意又可能为凶:“不利,当慎之”。由于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化,在测字中如只用一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测字术的发展,测字的方法也日益增多。这些方法看起来是“字法”,实际上是“心法”的一部分。
古代也有把测字叫“相字”的,但这里所说的“相字”只是测字中的一个步骤。相者,仔细观察之,也就是说对字的形貌仔细观察,然后,用观察的结果来测字。
测字术认为,字的形貌不仅与一个人的地位有关,而且也与写此字的人的命运有关。《古今图书集成·拆字部汇考·辨字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
富人字多稳重;
贵人字多清奇;
贫人字多枯淡;
贱人字多散乱;
百工字多挑剔;
商人字多远迩;
男人字多开阔;
妇人字多逼侧。
余皆以渡淡肥瘦斜正分明之类断之。同书中的《探玄赋》中也有这样的字句:
体如鹭立,孤分之士无疑,势如鸦飞,饶舌之徙可测,蛇失道,只寻入穴之谋。
舞鹤离巢自有冲霄之志。急如鹊跳,是子轻浮。缓似鹅行,斯人稳重。如篁蓊郁,休言豁达心怀。似水漂流,未免萧条家道……
在测字中,一般是测字先生根据求测者的字,通过拆解,然后再测字。但有时候,测字先生无须对字拆解,只是根据字的形貌也能测字。也有时候,测字先生在测字时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拆字,又相字。相字在测字中也是十分常用的。一次,有人写了一个“麟”字,请清代测字大家程省测字,问终身。程省见后,先相字,后拆字。程省对那人说:“‘麟’字笔迹肥浓,横直停均而有神采,此字,贵人之格也。”那人说:“我是一个贫汉,何来显贵?”程省给他解释道:“你不讳言,你的显贵不是你自己得来的。字后庇荫起手,当是袭职之官。字有戈戟之形,必居元戎之位。贵则贵矣,但一生不利于南方。字的纯水之形,宜往北方更利。二十上下妻宫寂寞,夫人早已仙游。三八之时,作事多应迷惘差错。末笔生三尾,子有河东。上有‘六十’形,下有‘死年’局,问寿只许六旬。然自少至老荣显,若不升往北方不宜,兄弟不得力,六亲无依。此狂瞽之言,请贵人取择。若云非贵,岂其然乎?”那人点头称是,说:“不是我,是京口郭兄。现授广东水师参将,今年二十九岁,二十四岁丧妻。我是北京人,十五岁因父遇难被封了官职,就来到了江南,至今已有十五年了,虽有一官半职,其实百事不如意,今遇你的指点,原来是南北的方向缘故。”那人高兴地向程省道谢而去。
这里程省所说的“笔迹肥浓”、“横直停均而有神采”、“戈戟之形”、“纯水之形”、“末笔生三尾”等,都是在相字。相字就是仔细观察求测者所写的字的风格和字迹的特征,然后与他所要求测的事联系起来推测。测字者认为字的风格和字迹特征不仅是与人的内心相通,而且还与世间的万事万物相关,因此,从一个人写字的风格中可以找到求测者所要求的答案。
那么,怎样相字呢?
测字的字,一般都是手写的,同样一个字,各人写来各不相同,测字者会根据不同求测者写的字的形体特征来测字,其结果也会不一样。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测例,讲的是谢石对同样的一个“问”字,因字的体势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有一次,宋徽宗写了一个“问”字,命内侍送去请谢石测。谢石见这个“问”字的门框两直笔向外分开,他一声不响,用笔写了一封信叫来人带去,并对他说:“不准在路上拆封,带回家中才能拆开。”内侍拿了信就回宫中,将此信交于宋徽宗,谢石在信中说:“‘问’字左看是君,右看是君,圣人万岁。”后来,有个道士听到这件事,也写了一个“问”字来请谢石测,谢石对他说:“‘门’虽大只有一个口。”道士听了后十分吃惊,但又不服,又写了一个“器”字让他测。谢石说:“人口空多,皆在户外。”这位道士听后大服,两次测的虽然不是同一个字,但结果是一样的,暗指他是一个道士。
字迹相字有相字的体势和相字的笔画两种。
(一)相字的体势
上面谢石的测例就是从字的体势上来相字,体势相字是从字的整体上来看字的架势,“凡书字法有浓淡肥瘦、长短阔狭、反覆顺逆、曲直高低、小大软硬、开合清浊、虚实凹凸、平正斜侧、圆满直率、明白轻快、勾挽破碎、枯槁尖削、倒乱鹘突、孤露交加、肥满尖瘦、刚健精神、艳治气势、衰弱小巧、软满老硬、开阖之分、各有一体,难以尽述,学者变化,知几其神。”(《笔法筌蹄》)在《古今图书集成·新订指明心法》中,列举许多相字的体势模式,以供测字者学习,当然在实际使用中会有许多变化。正如上面说的那样:“学者变化”,才“知几其神”。从《新订指明心法》列举的相字的体势模式,就可明白,测字者是怎样将字的体势与求测者所问的事联系起来的。
问婚姻:凡事写得相黏者可成,又字画直落成双者可成;字中间阔而不黏及直横成双者、偏旁长短者不成。凡写字得脚匀齐者,皆就字四齐者尤吉;字上短下长者,日久方成。字干上有破,父不从;坤宫破,母不从。左边长者,男家顺,女家不肯;右边长者,女家顺,男家未然。
问官事:或见文字或字脚“丿”破碎,断有杖责;或见“牛”字有牢狱之忧,主人大失;或木笔开口者,亦有杖责;字昼散乱者易了;或有“丿”、长者、耸者亦有杖刑;或见杖竹之类亦有打兆。火命人写木字来问,必有官灾;或字有草头者说草头姓得力之类。
问疾病:金笔多,心肺痰脏腑疾;西方金神为祸。木笔多,心气疾、手足灾,木神林坛为崇。水笔多,泻痢吐呕之证,水鬼为凶。火笔多,潮热伤寒时行,火鬼为怪,又云四肢疼时气病疾;火笔多者病不死。土笔多,脾胃兼疮疾,客亡伏尸作崇鬼,疼痛之疾;土笔多者病死,凡有丧字、虎字头或两口字者皆难救。
问六甲:字凡有喜字、吉字体者,皆吉字;凡带白虎笔难产,子必死;写得黏者,易产;字画纤断者,主有惊险;字有螣蛇笔者,主虚惊;字画直落成双者阴喜,成单者男喜。
问求谋:凡字写得中间阔者,所谋无成;谋字写得相黏者,二十四五前成,尽有隔字体故也。求字来问者,木命人吉,土火不利。
问行人远行:如行字写得脚短一般齐者,人便至;字脚或不齐,行人皆不至;字画直落点多者,其人必陷身;字画少者,人便至,乃详字体格范。
问官贵:凡字有二,数一点当先者,无阻事济;所写之字相黏伶俐者,贵人;顺点多者,事不成。
问失物:凡字有失字体及字中,皆难觅;朱雀动有口舌,日久难寻;金笔多,艮上有破五金之物,宜速寻;土笔多,坎上有破碎其物,在北上古井或窑边及坑坎之所,瓦器覆藏五日败;坤上有一钩者,乃奴婢偷去,不可取得;兑上不足,乃妻妾为;脚带金人将去,离上一画不完者,乃南方火命人将去见官方,失物仍在。
问寿:字画写得长而瘦者,寿耐久;如肥壮者,耐老;若短促者无寿。
问功名:字要贵人头者,有功名。金笔多端正及木笔轻而长者,皆责。
&问行人:人字潦倒,未动;写得人字起者,已动;人以来字问者,未至;行字问者,且待;凡字中有言字者,有信至,人未至也。
(二)相字的笔画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字的体势不一,常常是由于笔画的差异所造成的。如该长的不长,该短的不短,该直的不直,就像谢石测“问”字,由于问字的两直向外斜开去,使整个字的字形发生了变化,才有谢石的“左看是君,右看是君”的效果。测字者将各人在写字中发生的笔画差异与人事的吉凶联系起来,用于测字中。相字的笔画,大致从三个方面着手:
(1)从字的笔画轻重来相字
虽然,每个人有一定的写字习惯,但在某一时刻写的字也会违反常规,特别在字画的轻重上最容易流露出来。例如,生病时写的字不会像健康时写那么有力;在心情烦躁时写出的字就会很浮躁。
(2)从字的笔画长短来相
测字术认为,人的富贵贫贱,荣枯得失均可从字的笔画中观之。汉字中的笔画长短是相对固定的,否则会从一个字变为另一个字。例如,“土”字,如它的后一画写得过短,“土”字便成“士”字。这种情况在手写字中是常常会见到的。因此,在相字中要特别注意。由于字中有的笔画该长未长,原来的吉字也就变成凶字。如“吉”字,上面应该是一个士字,如将士字的后一画写得太长,士字就变成土字。吉字便成土下一口,如问病,是非常不吉利的;会判为病人必死。再如,“常”字,上面作“小”字,只是主人家有小口灾,不为大害;如上面的“小”字作草写便成灾字头,中间是一个门字,下面是一个吊字,主其人大灾患临头,吊客入门,大凶。再如,“宀”字乃家头,如“宀”写有“乃”是破家宅,无其家,必退。“宀”字如写成“山”字必兴门户。
(3)从字的笔书增减来相字
汉字的笔画虽是固定不变的,如“无”是十二画,“金”字是八画,但在手写的汉字中常常会发生笔画的增减,有的是因为草写的关系,而有的则是写漏了一笔或多写了一笔,这也是常有的事。测字术认为字的增减也会带来凶吉。因此要相字的笔画。如将“宀”字草写成一山字形,而这“山”字形又缺一笔,那么,测字者就会认为,这是悬针之山,必大凶。
测字术产生的客观条件(基础)之一在于汉字的形体能够分拆离合,在测字术盛行的时代,分拆汉字形体的现象也很盛行,特别是测字术发达的唐宋时期,以至于在文字学领域出现了王安石的《字说》。在中国历史上,测字术经历了萌芽、发展、普遍、衰败的过程,但分拆汉字形体的现象却一直存在,并且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由于测字最初是作为一种民间俗文化的面目而出现的,分拆字形的现象也长期在我国中下层文化圈中流行。人们往往把某些字分拆并来作为它的代称;在某些特定的集团、阶层中,则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和集团隐语。比较流行的是关于姓名的分拆代用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存在很久,民间就不用说,就连封建社会所修的正史中,也采用了这种比较通俗的方法。如称刘为卯金刀(见《后汉书·光武纪》),称许为言午(见《三国志·魏文帝纪》注),称王为一士,张为弓长(见《宋书·王景文传》),称裴为非衣(见《唐书·裴度传》)等,直至现在,人们中间还保留着这样的说法,比较普遍的有:陈为耳东、李为十八子、徐为未入人、章为立早、吴为口天、杨为木易等,不相识的人在一起互相介绍时,往往也采取这样的方法,比如说我姓李,十八子李;我姓吴,口天吴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简明通俗,使人一听就懂,不至于产生误会。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在于中国文字的特点,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字,如张与章,李与理等,初听起来容易产生误解,分不清说话人到底说的是哪一个字,于是就采用这种分拆字形的方法来进一步说明。长期这样,人们在说话时就形成了一种习俗惯例,会时时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比如“李”字,在说到姓氏的时候,往往指的就是这个字,但是在人们说到这个姓时,后面还往往带上一句“十八子李”。有一则笑语,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某人肚中没有多少文墨,但却喜欢卖弄斯文。一天有某张姓人拜访,其父问来人是姓弓长张还是姓立早章,某人就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一次,有李姓人登门,此人也学着文绉绉的样子问来人姓什么。来人说姓李,此人就问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来人听了很奇怪,说:“岂有此李(理)!”除姓氏外,人们还用这种方法来俗称其他事物(或者字)。如晋《艺术传》中称肉为内中人;顾禄《清异录》中称粥为双弓米;翟颢《通俗编》中称米为八木、茶为草木中人。《三国志·吴志》称蜀为横目荀身;《容斋随笔》中说:唐人称比部为昆脚皆头;宋代称一为丁不勾、二为示不小、三为王不直、四为罪不非、五为吾不口、六为交不七、七为皂不白、八为分不刀、九为馗不首、十为针不会。《通俗编》中载有明末清初杂货铺的秘密数码,其中一为平头、二为空工、三为眠川、四为睡目、五为缺丑、六为断大、七为皂底、八为分头、九为未丸。清末民初,各个行业对数目字各有不同的称法,曲彦斌《中国民间秘密语》中有详细的罗列,我们只选择看一看其中与分拆汉字形体有关的。
金钱业:一为欠丁、二为挖工、三为横川、四为侧目、五为献丑、六为断大、七为皂底、八为分头、九为少丸、十为田十。
皮裘业:一为坦底、二为抽工、三为眠川、四为杀西、五为缺丑、六为劈大、七为毛根、八为入开、九为未丸、十为约花。
贩猪业:一为平,二为竹、三为春、四为罗、五为语、六为交、七为蛇、八为分、九为旭、十为老平。(注:每一个字分别隐藏各自所代表的数目字。)
贩卖玉器业:一为旦、二为竺、三为清、四为罢、五为语、六为交、七为皂、八为未、九为丸、十为章。
与一般民间俗语不同的是,行业隐训是为了保守各自的秘密,利于行业竞争,而故意隐去字的本来面目,因此有一定的行业和范围限制,不像其他俗语那样用得广泛。
在这些民间俗语(或隐语)中,分拆汉字形体的做法与测字术是一致的,分拆时不需要考虑字义以及各个部件的完整性,如“李”字的意义并不是“十八子”所能解释或能代替解释了的。有些分拆字形的方法在测字中就有直接的运用。
如把“六”拆成“断大”即是。《通俗编》中把这种现象的起源归于《左传》中的解释文字(即止戈为武、反正为乏等),这当然是对的,但我们应该看到,民间俗语中的分拆字形的做法与测字术也是密切相关的,它是测字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遗存与积淀。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大学士张之万微居时,有一次到杭州游玩,看到一个测字摊,他也前去测字。抓到一个纸团后,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死”字。他大惊失色,想把纸团丢了就走,测字先生忙叫住他,问他准备测问什么事情,张之万回答,说是问科名。测字先生把字端详了很久,就提笔把“死”字的一钩抹去,并在旁边批上“癸卯一人”四个字,接着拱手祝贺说:“此字大吉,癸卯年你当大魁天下”。第二年正好是癸卯年,张之万果真考中进士,后来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东阁大学士。
这件事是否真实,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它说明了一个问题,吉与凶是相互对立但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就是辩证思维。
测字是一种宗教文化活动。在我国古代宗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易经》中就包含着对立的观念,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阴阳两种相互对的特性,并用阴爻和阳爻来表示,以此而演成八卦和六十四卦。测字也不例外。测字理论认为,测字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字、事、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字同事不同,结果不同;事同字不同,结果不一样;同样的字去问同样的事,但问的人不一样(写的字虽然是一个字,但写法不一样),结果也不同。有时候同一个人就同一个字问同一件事,由于背景的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因此,在测字中很强调变通,灵活机动,而忌死搬硬套。
在测字中,不是字决定了事的结果,往往是事决定汉字如何拆解,因此所测问的事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字,也会有不同的分拆和解释方法。比如说同样是一个“也”字,如果测问年龄,可以把它分拆成“三十一”;如果测问迁动,则用加字法,解释为“驰则无马”,预示不能迁动。同样一个“凫”字,如果问官司,则为凶兆。因为凫字为枭神头、白虎脚、勾陈身、螣蛇尾、四凶齐犯。如果问婚姻,则成吉兆,因为字象夫妻交泰之象(鸟在巢中)。
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字去测,结果会不一样,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同样的字都有不同的拆解方法,何况是不同的字呢,当然结果会相差得更远。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人就同一事情用不同的字去测,结果会一样,或者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但就一件事而言,最终产生的结果只有一个,这就是测字所不可能克服的矛盾,从这一点上说,测字也是不可相信的。在其他术数活动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比如说算卦,你就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时间找同一算命先生去算,肯定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为了回避这种矛盾,《周易》中规定了“初筮告,再三渎。”即占第一次卦就宣千结果,如果接二连三地占卦,就是对易卦的亵渎,它当然就不会灵了,这个原则也适用于测字,成为避免矛盾的一种手段。
汉字有不同的写法,各人书写特征不一,因此,用同样的字去问同样的事,由于问测的人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比如说同样是“元”字,也同样是问六甲,有的可以断生男,有的则断生女。(因为不同的人写“元”字时写法不一样)有的可以三笔写成,有的则四笔写成,前者笔画数属单,为阳,断生男;后者笔画数属双,为阴,断生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测字中吉凶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测字时,代表喜、吉等意义的“喜”、“吉”等字并不一定就预示事物的吉兆,而“死”、“丧”等字也不一定就代表凶兆。有些人在测字前为了讨得吉兆,就故意写些吉祥的字眼去问测,好像是故意给测字者出难题,测字者对这种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应变措施。如“吉”字,就其本义来说是吉祥的意思,但有时候却为凶兆。因为它上面是“士”,可以借用为“土”,下面是“口”,用来代表人,连起来就是“人在土下”,如果用“吉”字来占病,则预示人要病死。另外,“吉”字还像“舌”字,主人有口舌之灾。如果是问婚姻,则主夫妻之间要拌嘴,这虽然不是大事情,却也是凶兆。再如“喜”字,测字理论认为,凡测问六甲时,字中有“喜”字体者皆吉。同时“喜”字又有“舌”字脚,如果是问婚姻的话,就主夫妻之间有口舌之灾。又如“庆”(慶),也不见得是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事,因为它有“憂”(忧)字脚。同时,它除了组成“庆贺”、“庆祝”等词外,还可以组成“庆吊”。
同样地,不吉祥的字眼也可以变成吉兆。一个人写“磨”字问程省一个地方的风水。程省说:“‘磨’字为糜字头,磐字尾,说明历年悠久,如磐石之安,且主人财两旺,将来富贵双全。”其人叹了口气说:“先生怎么能够这样信口开河呢?消磨消磨,何发之南(疑为‘有’字之误)。请先生直言,不要隐瞒。”程省说:“王公贵族我也把它看作是和平常百姓一样,岂有因为人高贵而屈节来迎合的道理?我是根据所写的字来推断所测问之事,根据的是字中的道理。”其人听说后道:“既然是这样,我想仔细地请教一下其中的字理。”程省说:“‘磨’字上面是墓主,石是墓前的碑,林为树木。这样的地方,可以说是非常吉祥的。埋葬后二十四年一定出一个解元,历官知府,俸享二千石。”那人高兴地说:“字这样不好,但测的结果却这样好,真是奇怪。”程省接着说:“你以为消磨消磨就是不利的了,假若你写一个‘仙’字,便能成仙,写一个‘鬼’字,就是见鬼么?”
再如“病”字,也是一个不吉利的字眼,有时它同样能预示吉兆。有一次,一个人就以“病”字问疾病,我们看一看程省是如何解说的。程省说:“问病无妨,上面主人安稳,下面内人端正,其病决无害。丙属火,逢土日泄其气可愈。”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问六甲,如果写一个“子”字,并不一定生儿子,很可能生个丫头。
这种辩证思维的运用,多是测字术士行骗时,在不自觉中发生的,而且往往和诡辩混杂在一起,它是使测字“灵验”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字同事不同”,“事同字不同”,这正好说明了测字的随意性和非科学性,揭开测字的神秘面纱,我们不再迷信。&&&&
古人测字一般都离不开以下几种方法:
(一)指事法
指事法,也是汉字的一种构字方法,指的是对无形状可象的事物,则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其意义。如在“刀”上加“丶”为“刃”。以示刀口之所在。在测字术中,指事法则是以所测之字为中心,再加以测字时周围的环境和人事来推断的一种测字方法。
在清初周亮工撰的《字触》一书中,有一则测字故事就是指事法。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到一相押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在地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
在这则测字故事里,测字者利用测字时的环境,把“土”借用过来与“一”组成“王”字,预示所测人将要封王。
指事法因涉及到触机问题,尽管同一个字,由于测字附近的事物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解释,因而不易为人所掌握。
这里有一则用指事测法的故事:
以前有一个读书人,他的天资很高,自己也懂一点测字术。在一次考试之后,他想知道这次能否考中。于是,就用笔点了一点去请测字先生测一下。他见了测字先生便问:“我这次能考中一等一名吗?”测字先生看了看他写的一点之后,就说:“这次你一等有望,但一名无望。”那人自以为懂得一点测字术,对测字先生所说并不以为然。他对测字先生说:“一点是文字之首,怎么会不是一名呢!”测字先生对他说:“那你等着发榜时看吗!”后来,发榜了,他果然只得了一个一等末名。他百思不解,就去问那位测字先生。测字先生告诉他说:“你只知一点是文字之首,但不知一点也是等字之末。”因为测字的时候那人正是在等发榜,测字先生将这一点看作是等字上的一点,而不是求测者希望是文字上的一点。这里用的指事法,所指的事就是等发榜。
清朝的程省在《测字秘牒》一书中说:“凡事之来,即因其事而断,此则散格双句格之法也。其法必审其情性,察其动静,兼明其踪迹方妙,所谓观海之深者也。”并将指事法总结为观人、察色、辨言、辨事、察墨、辨纸、观时、相机、正论勿好奇、言语不可杂等十种。
(二)形声法
形声法在汉字的构字法中,是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的,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在测字术中,形声法是指由所测之字联想到其他同音字,再依据这个字来剖析的一种测字方法,如“倒”字可形声到“到”字,“秤”字可形声到“称”字,“叉”字可形声到“差”字,“加”字可形声到“家”字等。在测字中,如本来的字不能切中所要问的事,可改用形声的方法再诠释。以“茵”字问晴雨,因“茵”“阴”同音,天必阴难晴。
易雄在任春陵令时,举兵抗击王敦,后因兵力薄弱而失败。易雄被王敦俘获,就在被俘的那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车,车旁挂了许多肉。他醒了后,占梦道:“内有筋,筋者斤也,车旁有斤,成一个‘斩’字,大概要被斩首吧!”后来,易雄果然被斩。在这里,易雄用筋斤同音,“筋”转换成“斤”,再与“车”组成一个“斩”字,依据“斩”字推测自己今后将遭不测。这种测字方法就是形声法。
在汉字中,由于同音的字数不胜数,如一个“动”字,它的同音字就有“冻、侗、洞、恫、栋、柬、冬、懂、董、鶇、咚、崬、氡、硐、垌、峒、腖、胴”等十多个,但它们的意义都不相同。有的字的同音字还要多,可达数十个。这就为测字者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这种方法在运用时没有其他限制,只要读音相同就可以了。
(三)会意法
会意法,在汉字构字中,是指字的整体意义,是由部分意义合成的,如“公”字,由“八”和“厶(私)”字合成的,“八”表示违背的意思,背私为公,与自私相反即为公。“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人言为信”,人说的话有信用。在测字中,会意法就是将一个所测的字拆解开来,再用常见的成语或典故来加以解释的一种测字方法,如“龙”(失宠无官),“携”(秀才不难),“才”(折本磨牙),“之”(其事心乏),“篷”(相逢一笑),“倪”(人貎不同),“偶”(一人向隅),“他”(勿施于人),“化”(匕首刺人),“俱”(半假半真),“川”(凡事半顺),“岑”(出入琴堂),“匀”(一勺之多),“裕”(新浴更衣),“封”(闺中无对)等。
清朝有一人用“凫”字去测一场司,著名的测字大家程省告诉他:“大不吉利”。那人问程省其中的原委。程省对他说:“枭神头,白虎脚,勾陈身,螣蛇尾,四凶齐犯。”枭俗名猫头鹰,古人误传枭生而食母。为恶鸟。白虎,西方星宿,古代“八神”之一,白虎主丧灾。勾陈即北极星,也是“六神”之一。勾主留连,会使”谋事中间件件差“。螣蛇,古代传说中的神蛇,也是“六神”之一。一人认为螣蛇主妖怪。因而程省认为此场官司“凶多吉少”。使用会意法的测字者,首先要熟悉成语典故,这样才能在灵机一触时,合适的字就会从脑子中跳出来,否则要么将会意变成附会或者困难重重,找不到合适的成语、典故来加以演绎。例如,有人用“绣”字测婚姻,测字者将“绣”字解作“红丝紧系萧郎足,姻缘自成更美者。”测成婚姻必成,且十分得意,非常巧妙。这位测字者一定对中国语言很熟悉。
(四)转注法
转注法,在汉字构字法中,是指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彼此可以互相解释。如《说文》中“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字的解释是“老”也,因此,可以用“老”注“考”,也可用“考”注“老”,这叫转注。但在测字术中,转注只是指字的声音的转注,借用一个字的四声来转注另一个字,而不是字意的转注。例如,“人”字的第四声是一个“仁”,如用“人”字不能解决求测字人所要测的问题,可以转注成“仁”字进行测字。这样一个字通过转注可以有二义、三义、四义、如“长”字可通过转注成第一声的“伥”字,第三声的“场”,第四声的“唱”等。有人以王字问财,“王”字的去声读之为“旺”,故大吉。
有人以“病”字去测病,程省见到后,对他说:“无妨,丙属火,逢土日泄其气,可愈。”在这里,程省用“病”字转注成第三声的“丙”字,丙在阴阳五行中属火,火生土,到了土日泄其气,病就可以痊愈了。
用转注法拓宽原字的意义,可以为测字者随机应变提供了条件,扩大测字的尷概率。
(五)假借法
假借法,在汉字的构造中,是指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字,如借用当毛皮讲的“求”(在《说文》段注中说:“(求)本古文裘字,后加衣为裘,而求专为干请之用。”)作请求的“求”。在测字术中,也有这种情况,用其他的方法仍不能回答所问的事,可以采用假借的方法,如“旦”借为“春”,“千”借为“夏”,“甲”借为“秋”,“夕”借为“冬”,“立”逢人借为“位”,遇水借为“泣”,得男可成“童”等。通过假借的方法,找寻合适的字,使所测的字与要预测的人事之间联系起来。
这里有一则周亮工用假借法测字的例子。中书令想除掉一个叫周体乾的人,他用一个“非”字请周亮工测。周亮工看了看这个“非”字,就对他说:“周体乾一定会被除掉的,不信你看这个‘非’字,乾之左右,无不相逼者。”周亮工通过假借法,将“非”字去掉中间两竖,就成了两个乾卦的符号“三”、“三”,然后,乾卦的乾与周体乾这个名字联系起来。后来,此人真的下狱了。过了不久,中书令又遇见了周亮工,他很想知道周体乾今后的命运怎样。他指了指“环翠楼”中的一个“翠”字,请周亮工测。周亮工对他说:“字上二乾,皆以笔直之。左视乾卒,右视乾卒,乾不永矣。”后来,周体乾被抚军捕杀了。
另有人以“田”字测财,适逢下雨,雨落田土,便成“雷”字,田土得以润泽,自能发生,断为吉。这是以环境为触机来丰富所测的字。
(六)摘取法
汉字有的笔画非常多,字形十分复杂,在拆解后难以取舍,这时可以取字中的一部分来求测。如“哉”字可取其中的“土”字、“戈”字;“殿”字可取其中的“共”字;“调”字可取其中的“吉”字等。这种拆解的方法叫做摘取法。
在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取字的完整性,取出的部分笔画要能构成有独立意义的字。它与减笔法不同之处,在于它所取出的部分笔画只要能构成有独立意义的字,不在乎余下的部分是否还能组成具有独立意义的字,而减笔法正好与此相反,取出的笔画不用考虑是否能构成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字,但必需注意减去笔画后原来的字是否仍是一个有独立的字。
一次,周亮工被困在秣陵,他的一位远房亲戚的小妾怀孕了。这位远房亲戚写了一个“喜”请周亮工测一下吉凶。周亮工仔细地端详了这个“喜”,就说,“之后,当生一女。男为一丁,女为一口。”
在上面的例子中,一个“喜”字可以摘取上半部的“吉”或“土”、“口”,也可以摘取下半部的“廿”、“口”,那么,周亮工为什么取下半部呢?这就很有讲究的了,这也要看测字人的自身经验。但一般来说,是根据求测者所要求测的事来摘取。例如,求财运,在摘取时,应注意与财运有关的字,像金、银、钱、贝、多、少、财、得、果、富、贵、刀、水等;求婚姻,则应注意爱、情、心、结、合、婚、取、男、女、佳、恋等字;求疾病,就应注意康、复、愈、生、死、土、木、埋、藏、病、痛、苦等字。有的字在求测财运时可能是一个吉字,但在求测疾病时就不定是个吉字。如“刀”字,在求测财运时是表示有利,但在求测疾病时,它是一个大不吉利的字。因此,一定要针对所测的事来摘取,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测法来考虑。
(七)引伸法
由于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求测字者所要问的事也是复杂多样的,如求测的字用拆字以及象形等方法仍不能解决求测者所提出的问题时,就需要将原字转义,这在测字中称为引伸法。
有一则巧妙地运用引伸法的测字故事:一天,有人指天上飞过的鸟问测字者:“以鸟字问家中的吉凶。”这位测字者就说:“尊夫人病了。”其人大为惊吓,问:“我妻原有病,不知近日如何?”测字者回答说:“马上回家,你妻病重,危在旦夕,恐性命难保,不日即有信至。”其人问他原委,测字者说:“鸟属禽,禽与内、人、凶三字有关,故知你妻病危,鸟字无口,病难好,飞过之鸟,音必速。”
在这里,测字者采用引伸法,通过“鸟属禽”的转义,将鸟引伸到禽上,再将禽字拆解成“内、人、凶”,并以此来推测求测者的妻子病情。自然,测字术从总体上来说就是借用了中国文字的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含义,加以引伸或者说是肢解,扩大而形成的,其目的还是为了把所拆的字与所判断的吉凶联系起来。
遇到要测的字很简单,如“一”、“卜”、“乙”等字,简单得无法再拆开。还有的字虽能拆解,但拆解后演绎,不能切中求测者提出的问题,测字者就得另辟蹊径,在原来的字上添上几笔变成一个新字,再进行测字,如“曹”字加“木”变成“槽”字,“巴”字加“口”变成“邑”字。在测字术中,这种拆字方法叫加笔法。
宋代大测字家谢石测字故事中就有不少是用加笔法的,例如:
一次,士人樊将的妻子丢失一顶珍珠冠,写了一个“失”字,叫丈夫拿去求教于谢石,谢石见字后问樊将:“在你的婚姻中有没有姓朱的人?”回答说:“我的妻子就姓朱。”“那么,在朱姓姻戚中有没有排行第二十八的人?”“有,我妻子的史长。”“珍珠冠就在他那里。”樊将不信,妻兄的行为一向检点,家里也很富有,怎么会偷他妹妹的东西呢?他将信将疑地回到家中,把谢石讲的一番话告诉其妻,妻子就问婢女:“最近几天里,二十八舅有没有来借过东西?”婢女回答说:“昨天,他曾经说要借帽子,后来没用,匣子也未曾开过。”樊将的妻子将帽匣取来,打开一看,珍珠冠果然在帽下。原来先前曾因晒帽子,误将它放在其中,后来也就忘了。
谢石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加笔测字法,在“失”字的中间加一竖,成一个“朱”字,由此推断拿珍珠冠的为姓朱的人。同时,又将“朱”字拆成“二十八”三字,由此推断此人排行第二十八。
“当添则添”,“添乃补不足”。在测字术中,加笔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当用白亮了的方法行不通时,测字者常常会用加笔法来走出困境。加笔不外乎在“左、右、上、下、中、内、外”等几个部位。加笔法也就有加偏旁、加字头、加字脚、加字中间、加字四周五种。
加偏旁是最加笔法,就是在字的左右加一个偏旁,如“王”字在其左边加一个“日”字,便成一个“旺”字。“言”字在其左边加一个“人”,便成一个“信”等。
加字头就是在字上加一个字,使一字变成另外一字。如戊→茂;里→童;古→苦、居;兄→克、况、兑;日→春、皆、百;争→筝、事;艮→痕、良、食;非→菲、扉;元→玩、完;豕→家、豪、蒙;山→峦、岱;目→眉、着、眷;田→畜、富、留;巾→吊、幕、席;心→愁、忠;贝→贫、贵、贪、贺;皮→波、破、坡等等。
加字脚就是在字的下面加笔画。如“王”字下面加一个“艹”字,便成“弄”字。“田”字下面加一个“糸”,便成“累”字等。如采→悉、番、释;立→音、章、童;里→墨、黑;自→息、身。
加字中间就是在字的中央加笔画。犹如穿心而过,因此清代程省《测字秘牒》中称之为“穿心测法”。如文→吏;昌→量;鞋→難(难);月→用;旦→里,車(车);弓→弗、费;等等。上面讲谢石测“失”字的故事,就是在“失”字中间加了一竖而成“朱”的。
加字四周就是在字的四周加笔,例好在“人”的四周加“口”字,而成“囚”字;或加“门”字而成“闪”字。
测字中,这几种加法时常混用,有时一字经过几次增加,不断变成新的字,用来满足测字的不同需要。如某人随友乘船北游,途中鼻子流血不止,于是写一“己”字去问凶吉。测字先生批断说:“此大不吉利,病人恐怕难过明日,因为‘己’加一夕便成‘死’”。求测者不相信,认为流鼻血不会导致亡命。结果测字回去后,鼻血反而不流了。没想到到了半夜,突然发作,血涌而死。又如某聂姓人和王姓人打官司,王姓先千聂姓,聂姓人想求和而不允。聂姓人写一个“元”字去问结局。测字先生推测说:“求和不允,你反而还要在官司中胜他,因为‘元’字加‘官’字头即为‘完’,因而见官始完。王姓加‘元’为‘玩’,他姓王,故知你反胜。”
那么,根据什么来加笔呢?测字先生往往是增加由外界事物渗合的字。例如有一位母亲用一“立”字问儿子的消息,测字先生看看天,“现时正值日中天的时分,‘立’下加‘日’便成音。”于是,他就推测其子必有音讯。当然,决定加笔的条件是千变万化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灵活。“当添则添”。
有的加笔法在解说的时候,不是依据加笔后所成的新字,而还是凭借原来的字。如上面所测的“己”字,解说的时候完全以“死”的意义来解,与原来的“己”字已毫无关系。而这里说的加笔法实际上是先加后减,解说的时候仍然回到原来的字。如有人以“章”字问子嗣,有的是这样解说的,“应该生男,但恐怕不会生育,因为章为童无根。”在这里,先把“章”字加笔成为“童”,但在解说的时候仍然回到“章”的形式上来,“章为童无根”,以此来判断此人没有子嗣。类似的还有把“也”字分解为“他中无人”、“池中无水”、“地中无主”、“奔驰没有马”,由此可以推断其亲人、财产、迁移等情况。又如“口”字可以分解为“可无丁”、“如无女”、“何无人”,由此则可以推断事情没有好的结局。
加字(或笔画)虽然是随心所欲的,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大致与测字时的时间(如上面的己加一夕),或者是中间涉及的人物(如上面的元字加王姓人的王)以及测字中所涉及的情景特征,与测字结果有关的字或者笔画。如有两读书人一同去测字,问考试的运气,先前一人写了一个“串”字,因“串”字分解开来是两个“中”字。因此测字先生推断他科举考试中可能要双中。后一人见此,也如法炮制,同样写一个“串”字问科举的前途,测字先生笑了笑,说:“你是无心写串,你是有心写串,无心写串为串,有心写串则为患,你问科考大不吉利”。这里就是利用求测过程中的情景特征来加字。另一件事与些很相似,也是两个人前去测字,都问科举考试的前途。前一人测了一个“因”字,因“因”字分拆开来为“国内一人”,预示科举当中头名进士。后一人也写“因”字求测,测字先生说:“有心书因为恩,你当考中恩科。”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加字测法,是借用旁人言语及万事万物,清代程省把这种测法称为“假借测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加测法,只不过是利用外界万物为测字者服务而已。如“立”字,逢人在旁则借为“位”、遇水在侧则借为“泣”、有女则为“妾”、得男则为“童”。如“口”字,见鸟过则断有欲鸣之象;如“心”字,闻音乐必然得意。下面看一看用这种增加测法测字的实例。宁波胡宏善于相字,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两个读书人赴乡试,两个读书人就问胡宏此次乡试的前途怎么样。胡宏说:“你们两个人中间一人高中,一人当有丧事”。两人都不以为然,认为胡宏在瞎说。后来果然一人丧父,不得参加考试,一人得中。有人就问其中的道理,胡宏说:“丧父者问的时候,恰好有人从旁汲水而过,水与立为泣,所以我知道他将有丧事。考中者问时,恰好有人立于旁,人与立成位字,所以我知道他必中。”
清代浙江陈钟年善于拆字,名噪一时。有一个大商人是江苏人,姓吴,长期在浙江做生意,有一天收到家书,说他老婆病危,要他赶快回去。吴某十分着急,就去找陈钟年问这件事的吉凶,到陈家的时候门已经关了,吴某叩门,陈才打开窗户询问来意。当时有一条狗在旁边乱咬乱叫。陈钟年问明了来意,就对吴某说:“你的老婆已经病死了。”吴某非常气愤:“字还没有测,你怎么知道我的老婆已经死了呢?”陈钟年说:“先一会我的口与你的口交谈,加在一起共是两口,当时还有一条狗在旁边乱叫,两口加一犬,则成一‘哭’字,所以知道情况是这样。”吴某非常懊恼,怀着不十分相信的态度就回去了。
外界万物都可以拿来为自己服务,这就增加了测字的成功率,也是测字中随机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
字有音、形、义等几个要素,利用字的象形、谐音等来预测吉凶的测字方法称为“相似测法”。与增笔法、减笔法一样,相似测法也是为了使字与事之间更好地协调、统一,增加测字说中的概率。与增减法不同的是,增减法是通过原字的增减形成新的字,再根据新字去拆解,相似测法是根据字的相似特征形成新的字,再据此去拆解。
在测字中,字形相似的测法很多。汉字有字形相似的特点,有些字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别,如土与士、此与北、此与比、毛与手、任与住、布与有、角与用、瞻与儋。这就为测字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某盐道御史朱某,其弟要返回京师,忽闻在途中染病,朱某很着急,不知道此事是凶是吉,就写了一个“此”字去求测。测字先生推测说:“‘此’字占问兄弟不吉利,因为‘此’字象‘比’字,比肩者,兄弟之称也。但旁边多了一直,成了‘止’字,说明兄弟比肩之数止了。况且字形又象‘死’字,你弟弟岂能生还吗?”朱某接着又问其弟什么时候回家,测字先生说:“‘比’字与‘北’字相差不远,即使现在还没有回家,也差不多远了。”过了几天,信就来了,称其弟已经在几天之前病死在归途中。
以如一人以“葉”字占病,因“葉”字为世字在草木之间,说明人将不久于人世。又“葉”有“弃”字形,更不是好兆头,也说明病人将要病死。
有的只以字的部分象形,或者分拆说明,或者选择说明。前者方法与测字的基本方法相同,即简单的离合法,只是离合之后的各个部分又采用了字形相似的测法。
后者类似于上面介绍的选择测法,只不过在选择法的基础上进了一步,把选择的部分再有象形法去拆解。
如有一测字先生在镇江碰到一旧交,旧交因为官司之事,久等其亲戚不来,就写“瀉”字去问情况。测字先生说:“‘瀉’头如门,字形象马,旁边三点水借作镇江的江字用,则马星已到江门间,你的亲戚马上就要到了。”
又如,一读书人以“携”字问科举,测字先生说:“你以‘携’字问科举,必不如意,因为携字进不成进(進),秀不成秀,才不成才。”
有的在选择测法中也运用字形相似测法。如一个人的儿子生了病,写一“硯”字去问吉凶,测字先生推断说:“见是兒(儿)缺之形,说明你儿子的病不会好。”
一次,明代知名测字大家张乘槎来到浙江,正逢在浙江任职的王参政将旧有的一座拱北楼改名为来远楼,王参政邀请他参加来远楼的揭匾仪式,并求教张乘槎楼名的凶吉。
张北槎马上说:“三日之内,主人有哀丧之事。”王参政问张乘槎其缘故,张北槎回答说:“‘来’字有‘丧’字形,‘遠’字有‘哀’字形,走之二点相连,泪点也。”
这里,张乘槎用的就是象形法,以字象字,以字的字形相似特点来测字。象形法可以以字象字,也可以以字象物。
测字术中的象形法共有以字象物,以物象字,以字象字,以意象字四种。
以字象物,如“穹”字,由“穴”和“弓”两字组合,可以象穴和弓两样东西。有人以此字测前程,因“穹”是穴中之弓,不能远射,“穴”又是“空”字的字头,空有弓箭,有力也用不上,所以前程不佳。如以此问病,“穹”又像是一个蜷曲在穴中的人,是不吉之兆。以字象物的字还有很多,如“口”、“了”、“又”、“飞”、“马”、“眉”、“木”、“云”等。
下面看两个测字的实例。某商贾长期在外地做生意,有一天听说他妻子病了,不知道是吉是凶,心里很着急,就去测字,结果拈到了一个“榮”字。测字先生说:“你的妻子已经死了。‘榮’字上面两个火,象征一对蜡烛,中间一部分象墓台,下面是‘木’字,代表棺木。”另一人以“凫”字问婚姻,测字先生说:“这桩婚姻很容易成,只怕是再婚。”其人点了点头,并询问字中之理,测字先生接着说“倒鳳颠鸾,象征婚姻极美。字的上面是鸟字,下面‘几’字好像鸟巢,现在鸟已不在巢中,则是换巢鸾鳳之象,难道不是再婚之妇吗?”这里是把“几”字像鸟巢形,与上面的鸟字相结合来说明问题。
以物象字,有乙(似鱼钩),弓(似蛇),且(似神主),凫(似审犯),金(似断柄伞),外(似旌旗),几(似钟),身(似皂隶)。以意象字,有辛(似幸),未(似来),乃(似了),兔(似免),夫(似失),桃(似挑),艮(似良),两(似雨)。
宋代苏轼(字子瞻)被贬儋州,苏辙(字子由)贬雷州,黄鲁直被贬宜州,当时就有人说:这是因为“瞻”字似“儋”,由字下面像“田”,“直”字类似“宜”的缘故。当时还有会测字之术的术士就此三个字拆字,说来也十分巧合。
因儋字从立人旁,立者,起立之意,苏子瞻恐怕要遇赦北还;雷字为雨在田中,承接上天之恩泽,也可能有赦还的希望;宜字为直有盖棺之义,黄鲁直恐怕不会回来了。后来,苏子瞻遇赦而归,至昆陵而卒。苏子由赦回后在颖州养老,十余年后才死。
而黄鲁直竟死在宜州。
又如宋代乘槎善于相字,浙江旧有拱北楼,参政王某任职浙江时,将拱北楼改为“来远楼”。揭匾的时候,请张乘槎来占吉凶。张说:“三日之内一定有衰丧之事。”到时候,王某母病卒。王参政向张乘槎请教字中之理,张乘槎说:“来有‘丧’字形,远(遠)有‘衰’字形,走之旁两点相连,像是泪滴,所以知道将有衰丧之事。”
相似测法的另一种类型是音同型,汉字不仅有很多字形相似的字,有的读音也相同,这就为音同相似测法提供了条件。
我国历来就有语音的崇拜,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的禁忌习俗,民间多喜欢谐音吉语,如以鱼谐“余”,不喜欢一些不吉利的读音,如死等。
音同相似测法的范围很广,它不仅仅局限于读音的禁忌,凡是能为测字者服务的都可借用,而不顾及读音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下面举两则例子加以说明。一人以“陀”字问官司吉凶,测字先生说:“陀字从形象上看是虎头蛇尾,从意义上看可以要庇护对方(他方),另外陀音拖,恐怕不能马上了结,要拖延一段时间。”这里是谐“陀”音为“拖”,从而附会到拖的意义(拖迟)上去。
另据《晋书》记载,扬雄为舂陵令时,举兵抵抗王敦,后为王敦所获。扬雄在被擒的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乘车,车两旁还挂有肉。
扬雄心下思忖:肉必然有筋,筋者斤也。车旁有斤为斩,我大概要被斩了吧。
音同测法也叫“谐声测法”,这种用法还有很多,如倒同到,秤同称,加同家,非同飞,桃同逃,梨同离,叉同差,莺同阴,衣同医,李同理,梅同媒。
如以“莺”问天气情况,则主天必阴难晴。其他如“逢衣须说问良医”、“逢梅可说娣媒动”、“见梨怕主有分离”。
相似测法的运用,使得测字术获取了更大的随意性。
它能脱离求测字的本身,而用另外的字来进行解拆和预测,因此牵强附会的机会更多,“成功率”也就更高了。
无论是形似测法还是音同测法,都不过是在利用某种形式,胡编乱造出推断事物吉凶的“依据”。
这种衍生“新字”的过程,是谁也无法用文字学的理论来解释它的合理性的。
对关测法这个名称是借用清代程省《测字秘牒》中的一个术语,它的具体用法是这样的:把某一字分成某字头、某字尾,好像门一样,关了则只见门,开了则可以任人出入。字也是这样,把一个字分开,就可以成为某字头、某字脚,如果把它们合起来(关起来),则还是原来的字,所以这种方法称为对关法。
对关测法分割字体比较灵活。如帛为皇帝足、伯为伸头缩尾、友为有头没尾、推为拦头截尾、彦为龙头彪尾、吝为交头合尾、找为拖头曳脚。经过这样分解后,原字在开关,特别是在含义上变得面目全非,这个字除了原来本身的意义外,通过对关法,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像上面的“帛”字,它原来是一种丝织品,对关法把它分拆成“皇头帝足”,成了高贵的意思。测字者正是利用字的后一种意义为自己的测字服务。
对关测法比较简单,有一定的程式,用法也较广。程省《测字秘牒》中说:“此法最简捷,其用又最广,为字中第一要义。”我们下面来看一看它的具体用法。
明成祖朱棣还在当燕王时,有一次曾微服私访,遇到一测字者。朱棣就写了一个“帛”字要他拆解。测字先生一看此字大惊失色,慌忙跪在地上,口里不停地说:“死罪!死罪!”燕王感到很奇怪,忙问其中缘故,测字先生说:“‘帛’字为皇头帝足,必定是非常之人”。后来事情也正是这样的,朱元璋死后,传位给长孙(因其长子朱标已死),是为建文帝。后来,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赶跑建文帝,自己做起皇帝来,是为成祖。测字先生果真测得这样灵吗?非也。明成祖从侄儿手中夺得皇位,是不大合情理的,这段测字佳话或许正是后世文人在为朱棣登上皇位找合理的根据。
又如某人写“茆”字问婚姻,测字先生说:“这桩婚姻易成,但那女子是妓女,老兄为什么要留恋她呢?”某人笑了笑,说:“果然是一美妓,与我交往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她有从良之愿,我想娶她。先生真可谓神仙,请教先生字理如何?”测字先生回答道:“此字全是残花败柳,所以知道所娶女子为妓女。但末笔从节,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像素字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