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和学业规划档案能力分析能不能兼得

孩子学习不好上学校足球队行吗_百度知道
孩子学习不好上学校足球队行吗
孩子学习不好上学校足球队行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那年足球学校的其间好好学出来能干吗
只要有钱,有天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足球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这里人人都是生活达人
足球和学业怎么平衡 两者能不能兼得
钟美兰 王效
今年2月,温江区和盛小学获得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女子组的亚军,这是目前成都女子足球队最好的成绩。即使获得了全国亚军,对于足球队的教练桑成来说,新生球员的缺乏,仍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球员进入对学业要求更高的年级,一些球员开始在练球和学业之间选择。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都会遇到是专注学业还是发展爱好的两难选择。对和盛小学的女足队员们来说,足球还是学业,成了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家长和校方该怎么平衡?怎么选择?怎么破局?家长闯办公室拍桌怒吼教练找来同学帮忙补课……现场点球大战战胜对手7月4日,烈日灼人,下午两点,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球场。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与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初中队的比赛正式开战,这是集训时的友谊赛,和盛小学正在为今年四川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丙组备战。这支球队球员平均年龄12岁,她们身着绿衣,与初中队相比,个子、体型都要小一些。刚开赛不久,两队优劣势就开始显现,由于体力跟不上,和盛小学频频出现空位,站在场外的两名球队教练,喊得一个比一个激动。“孩子连续打了好几场比赛,体力都有点跟不上了。”和盛小学足球队教练桑成说,这样的比赛对于和盛小学队员来说,就是“练习赛”。个头最小的队员卢子瑜体力不支,被桑成换下场。个头只有1.3米的卢子瑜满脸通红,一下场,观看比赛的妈妈杨向伟打着一把遮阳伞,给她递水。“这么热的天,我们大人在这里站上半个小时都恼火,她们还要比赛,还要跑。”杨向伟有些心痛孩子。45分钟,上半场结束,和盛小学以1:2落后对手。10分钟后,下半场开始,上半场的10名队员已基本被桑成换完,与上半场的队员相比,下半场的队员年纪和体型都更小。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和盛小学展现出了拼劲,跑动更加积极,速度和灵活性明显加强。“这一批这几天比赛打得少,体力保存得稍微好一点。”桑成说。球场外,被替换下来的球员一边看球一边聊天。“我们不怕输,初中队年纪和体能都比我们好,对手输了才丢面子。”球员冯雨薇说。比赛进行到最后五分钟,2:2,比分扳平。最终,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凭借点球胜出。争胜 让球员泥地里打滚这支足球队,取得过各种女子足球比赛的荣誉,其最好的战绩,是今年2月份获得中国足协主办的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女子组的亚军。2017年2月,桑成率领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代表成都赴广东清远市比赛,经过一周的比赛,和盛小学以1:0打败强大的上海队,最后一场对战江苏队,双方争夺冠亚军。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人家是全省选出最强力量参赛,而我们和盛小学是小范围地选人,完全不一样。”桑成说,那是一场五人制的比赛,江苏队每个位置都非常强。但是一上场,和盛小学就展示了超强的拼劲,对方一直进攻,和盛球员全力防守,整场比赛只有两次反攻机会,但是都被对方拦截了。上半场,江苏队领先。球员们拼尽全力,最后仍被江苏队以1:0战胜。当哨子吹响的那一刻,球员刘晏红懊恼得号啕大哭,这一哭,在场的其他所有队员也跟着哭。桑成说,“她们哭得很委屈,好像冠军是她们的,错失了。但在我看来,以我们的实力,能获得亚军已经很难得了。”在桑成眼中,最难忘的赛事是2014年时,在广西南宁对战大连队。“大连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按照实力来说我们本来不如对方,但是我们的战术胜于对方。”桑成说,当时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球场上泥泞不堪。“这样怎么踢?”一上场,桑成就让球员先在淤泥里滚一圈,把身上白色球衣全部弄脏。“女孩子都怕脏,如果不滚一圈,心理上会有负担,踢球放不开。”桑成说,雨战只能乱打,比速度,看谁快,果然对方缩手缩脚,最终,和盛小学2:0取胜。困境 练得越久退队越多不过,如此强大的队伍,却面临缺乏新球员的困境。2007年,和盛小学拿到了成都市运会冠军,自此,和盛小学开始了女子全员足球训练,所有女学生都可以参加足球训练,学校再从里面选拔优秀苗子。2012年,和盛小学200多名一年级学生中,只有60多名女生,桑成再怎么招揽,要凑成一支球队,似乎都比较困难。“刚开始,学的人特别多,因为不仅是足球班,更像是放学托儿班,家长把孩子扔在足球队,下了班刚好接。”桑成说,每天的训练从放学后开始,持续一个半小时,到6点结束。但练得越久,退出的人员越多,理由千奇百怪,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是怕孩子晒黑,怕孩子吃苦;二是怕耽误孩子学习。“第二个理由是最主要的,到了五年级,家长都不太乐意让子女来了,到了六年级,只剩下了15名球员了,流失的球员中,有两三个是资质特别好的。”瞿洋就是其中一位退出的球员,她从一年级练到五年级,眼看球技越来越成熟,父亲瞿洪却不让她踢球了。“她原来成绩非常好,都是班上前两名,后来掉到三四名,肯定不能让她踢了,耽误学习。”瞿洪说,最初让女儿踢球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培养兴趣,这些都可以有,但是必须以保证学习成绩为前提。另一位球员彭佳怡,持续踢到六年级,从这个暑假开始,她也不再踢球了,周一到周五每天补文化课。“女儿肯定是喜欢踢球的,但是我把我的想法跟她沟通了一下,她还是听了。”彭佳怡父亲彭德志说,初中课业增多,足球比赛也增多,训练增加肯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成绩,而女儿是球队主力,但又算不上最顶尖的,走职业化道路的几率太小,综合考虑,成绩更为重要一些。“而且学习环境很重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会更爱学习,在球队会受一些影响。”他说。拉锯 家长下了最后通牒家长这样的心态,并非个例。对于踢球,冯雨薇的妈妈刘琴反对得最激烈。从一年级冯雨薇刚开始踢球时,刘琴就不支持。“在我看来,女孩子应该学点跳舞画画什么的,踢足球是男孩子的事情。”刘琴说,家里就冯雨薇一个独生女,她不想让女儿受这种苦。不善言谈的桑成,拉上和盛小学校长王勇林一起给家长做工作,召开全校家长会,讲踢足球的好处。“校长的话肯定比我一个体育老师的话管用。”桑成说,这还不够,他还拉拢冯雨薇的奶奶和爸爸“讲好话”,刘琴这才松了口。为了让冯雨薇不在路上耽搁,桑成骑电瓶车每天将冯雨薇送回家,一直持续到六年级,风雨无阻。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十名的冯雨薇成绩突然下降,刘琴再次对其踢球表示反对。她气冲冲地跑到桑成的办公室拍桌子:“都是踢足球踢的!”“以前数学和语文都是100分,到三年级只考了80多分,我就有点慌了。”刘琴说,她发现女儿训练后累了,对作业也敷衍了事,“如果成绩搞不上去,就不要踢球了。”这个“命令”,让桑成和冯雨薇都不敢轻视。桑成找了其他同学,每天为冯雨薇补课,整整补了一个学期;刘琴也找了一个家教为冯雨薇补课。“只要你答应让她踢球,她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你,什么都会做。”刘琴说,她也知道女儿喜欢踢球,但学习不能落下。多管齐下,冯雨薇的成绩“触底反弹”,两年后,再次回到班上中上等,刘琴这才松了一口气。偶然一次,刘琴接女儿放学,发现踢球的辛苦远超出她的想象。“我一直想要她好好读书,希望她长大了找份好工作,但是踢球的辛苦她都能坚持,(可见)没有什么苦是她吃不了的。”刘琴说,那一刻她开始后悔当初反对女儿踢球。5年级时,冯雨薇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最佳球员的荣誉,刘琴请女儿吃了顿牛排,还拍照发了朋友圈,正式公开表示,不反对女儿踢球了。破局 当地出台鼓励政策踢球和学习要兼顾,这是和盛小学女子足球队的一贯宗旨。“我们不愿意把足球作为孩子唯一的发展渠道。”桑成说。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温江区教育部门已通过政策层面,为足球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参与女子足球队且坚持下来并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员,可以参加温江中学的文化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进入温江中学初中部读书。在此次暑假集训备战中,有22名球员考入温江中学,其中有15名是和盛小学的,其他7名也在和盛小学训练过,这意味着,和盛小学六年级足球队球员,一个不落地进了温江中学。“现在我不反对她踢球了。”女儿顺利进入温江中学,刘琴很高兴。校长王勇林说,学校不希望把这个政策作为招揽球员的手段,希望孩子不是为了升学而踢球。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踢球的时候,不耽误学习。尽管如此,但桑成依然担忧球员的流失。作为一名足球教练,他也认为,不能让足球成为孩子们的唯一发展渠道,“职业道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女足。而相比而言,读大学则是另一条更为稳妥的出路。”这也是家长们的想法。多名家长跟记者表示,孩子踢球可以,但是成绩要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不反对踢球,但成绩不能落下,为此只能帮她补课。”刘琴说。专/家/说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教育学家纪大海认为,兼顾学习和运动确实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专业化的训练,学习和运动应该是统一的。“没有说我要学习就必须减少运动,要运动就必须减少学习,两者不矛盾。”纪大海说,即便不运动也可能成绩不好,而运动,特别是律动性运动,对于孩子智商发展有促进作用。目前有的家长可能有些认识的误区,很容易把运动等同于职业化训练,这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太早了。如果学生确实有天赋,可以进入专门学校进行学习。“我就比较赞同温江区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可以降低一点成绩要求。”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社会普遍认为,学习和艺体就是天然矛盾的。”熊丙奇说,目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两条道路:要不成绩好走升学道路,要不艺体好走特长生道路,“难道就不可以成绩和艺体同时好么?”“一个孩子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便考入名牌学校,也是空谈。”熊丙奇说,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在一个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这种团队运动,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的管理、社交能力。更多升学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升学内参”,微信号:cd_shengxue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老司机大成哥带你超四川。憋说话,快上车!
成都生活,最有态度的本地生活指南
跟着帮帮超,买房不挨刀
关注热点事件,以大数据视野守望世界
传递“中国酒城-醉美泸州”正能量
提供政务资讯、党政公开、人事任免等信息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cdqq21]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足球和学业能不能兼得?
今年2月,温江区和盛小学获得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女子组的亚军,这是目前成都女子足球队最好的成绩。即使获得了全国亚军,对于足球队的教练桑成来说,新生球员的缺乏,仍然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球员进入对学业要求更高的年级,一些球员开始在练球和学业之间选择。
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孩子都会遇到是专注学业还是发展爱好的两难选择。对和盛小学的女足队员们来说,足球还是学业,成了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家长和校方该怎么平衡?怎么选择?怎么破局?
闯办公室拍桌怒吼
找来同学帮忙补课……
点球大战战胜对手
7月4日,烈日灼人,下午两点,温江中学实验学校球场。
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与温江中学实验学校初中队的比赛正式开战,这是集训时的友谊赛,和盛小学正在为今年四川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女子丙组备战。
这支球队球员平均年龄12岁,她们身着绿衣,与初中队相比,个子、体型都要小一些。刚开赛不久,两队优劣势就开始显现,由于体力跟不上,和盛小学频频出现空位,站在场外的两名球队教练,喊得一个比一个激动。
“孩子连续打了好几场比赛,体力都有点跟不上了。”和盛小学足球队教练桑成说,这样的比赛对于和盛小学队员来说,就是“练习赛”。
个头最小的队员卢子瑜体力不支,被桑成换下场。个头只有1.3米的卢子瑜满脸通红,一下场,观看比赛的妈妈杨向伟打着一把遮阳伞,给她递水。
“这么热的天,我们大人在这里站上半个小时都恼火,她们还要比赛,还要跑。”杨向伟有些心痛孩子。
45分钟,上半场结束,和盛小学以1:2落后对手。10分钟后,下半场开始,上半场的10名队员已基本被桑成换完,与上半场的队员相比,下半场的队员年纪和体型都更小。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和盛小学展现出了拼劲,跑动更加积极,速度和灵活性明显加强。“这一批这几天比赛打得少,体力保存得稍微好一点。”桑成说。球场外,被替换下来的球员一边看球一边聊天。“我们不怕输,初中队年纪和体能都比我们好,对手输了才丢面子。”球员冯雨薇说。
比赛进行到最后五分钟,2:2,比分扳平。最终,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凭借点球胜出。
争胜让球员泥地里打滚
这支足球队,取得过各种女子足球比赛的荣誉,其最好的战绩,是今年2月份获得中国足协主办的青少年足球精英赛U12女子组的亚军。
2017年2月,桑成率领和盛小学六年级女子足球队代表成都赴广东清远市比赛,经过一周的比赛,和盛小学以1:0打败强大的上海队,最后一场对战江苏队,双方争夺冠亚军。
那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
“人家是全省选出最强力量参赛,而我们和盛小学是小范围地选人,完全不一样。”桑成说,那是一场五人制的比赛,江苏队每个位置都非常强。但是一上场,和盛小学就展示了超强的拼劲,对方一直进攻,和盛球员全力防守,整场比赛只有两次反攻机会,但是都被对方拦截了。
上半场,江苏队领先。球员们拼尽全力,最后仍被江苏队以1:0战胜。当哨子吹响的那一刻,球员刘晏红懊恼得号啕大哭,这一哭,在场的其他所有队员也跟着哭。
桑成说,“她们哭得很委屈,好像冠军是她们的,错失了。但在我看来,以我们的实力,能获得亚军已经很难得了。”
在桑成眼中,最难忘的赛事是2014年时,在广西南宁对战大连队。“大连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按照实力来说我们本来不如对方,但是我们的战术胜于对方。”桑成说,当时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球场上泥泞不堪。“这样怎么踢?”
一上场,桑成就让球员先在淤泥里滚一圈,把身上白色球衣全部弄脏。“女孩子都怕脏,如果不滚一圈,心理上会有负担,踢球放不开。”桑成说,雨战只能乱打,比速度,看谁快,果然对方缩手缩脚,最终,和盛小学2:0取胜。
困境练得越久退队越多
不过,如此强大的队伍,却面临缺乏新球员的困境。2007年,和盛小学拿到了成都市运会冠军,自此,和盛小学开始了女子全员足球训练,所有女学生都可以参加足球训练,学校再从里面选拔优秀苗子。
2012年,和盛小学200多名一年级学生中,只有60多名女生,桑成再怎么招揽,要凑成一支球队,似乎都比较困难。
“刚开始,学的人特别多,因为不仅是足球班,更像是放学托儿班,家长把孩子扔在足球队,下了班刚好接。”桑成说,每天的训练从放学后开始,持续一个半小时,到6点结束。
但练得越久,退出的人员越多,理由千奇百怪,归结起来大概有两点:一是怕孩子晒黑,怕孩子吃苦;二是怕耽误孩子学习。“第二个理由是最主要的,到了五年级,家长都不太乐意让子女来了,到了六年级,只剩下了15名球员了,流失的球员中,有两三个是资质特别好的。”
瞿洋就是其中一位退出的球员,她从一年级练到五年级,眼看球技越来越成熟,父亲瞿洪却不让她踢球了。“她原来成绩非常好,都是班上前两名,后来掉到三四名,肯定不能让她踢了,耽误学习。”瞿洪说,最初让女儿踢球就是为了强身健体,培养兴趣,这些都可以有,但是必须以保证学习成绩为前提。
另一位球员彭佳怡,持续踢到六年级,从这个暑假开始,她也不再踢球了,周一到周五每天补文化课。“女儿肯定是喜欢踢球的,但是我把我的想法跟她沟通了一下,她还是听了。”彭佳怡父亲彭德志说,初中课业增多,足球比赛也增多,训练增加肯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成绩,而女儿是球队主力,但又算不上最顶尖的,走职业化道路的几率太小,综合考虑,成绩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学习环境很重要,跟学习成绩好的在一起会更爱学习,在球队会受一些影响。”他说。
拉锯家长下了最后通牒
家长这样的心态,并非个例。对于踢球,冯雨薇的妈妈刘琴反对得最激烈。从一年级冯雨薇刚开始踢球时,刘琴就不支持。“在我看来,女孩子应该学点跳舞画画什么的,踢足球是男孩子的事情。”刘琴说,家里就冯雨薇一个独生女,她不想让女儿受这种苦。
不善言谈的桑成,拉上和盛小学校长王勇林一起给家长做工作,召开全校家长会,讲踢足球的好处。“校长的话肯定比我一个体育老师的话管用。”桑成说,这还不够,他还拉拢冯雨薇的奶奶和爸爸“讲好话”,刘琴这才松了口。为了让冯雨薇不在路上耽搁,桑成骑电瓶车每天将冯雨薇送回家,一直持续到六年级,风雨无阻。
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上前十名的冯雨薇成绩突然下降,刘琴再次对其踢球表示反对。她气冲冲地跑到桑成的办公室拍桌子:“都是踢足球踢的!”“以前数学和语文都是100分,到三年级只考了80多分,我就有点慌了。”刘琴说,她发现女儿训练后累了,对作业也敷衍了事,“如果成绩搞不上去,就不要踢球了。”
这个“命令”,让桑成和冯雨薇都不敢轻视。桑成找了其他同学,每天为冯雨薇补课,整整补了一个学期;刘琴也找了一个家教为冯雨薇补课。
“只要你答应让她踢球,她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你,什么都会做。”刘琴说,她也知道女儿喜欢踢球,但学习不能落下。多管齐下,冯雨薇的成绩“触底反弹”,两年后,再次回到班上中上等,刘琴这才松了一口气。
偶然一次,刘琴接女儿放学,发现踢球的辛苦远超出她的想象。“我一直想要她好好读书,希望她长大了找份好工作,但是踢球的辛苦她都能坚持,(可见)没有什么苦是她吃不了的。”刘琴说,那一刻她开始后悔当初反对女儿踢球。
5年级时,冯雨薇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最佳球员的荣誉,刘琴请女儿吃了顿牛排,还拍照发了朋友圈,正式公开表示,不反对女儿踢球了。
破局当地出台鼓励政策
踢球和学习要兼顾,这是和盛小学女子足球队的一贯宗旨。“我们不愿意把足球作为孩子唯一的发展渠道。”桑成说。
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温江区教育部门已通过政策层面,为足球队解决了后顾之忧。只要参与女子足球队且坚持下来并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员,可以参加温江中学的文化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以进入温江中学初中部读书。
在此次暑假集训备战中,有22名球员考入温江中学,其中有15名是和盛小学的,其他7名也在和盛小学训练过,这意味着,和盛小学六年级足球队球员,一个不落地进了温江中学。“现在我不反对她踢球了。”女儿顺利进入温江中学,刘琴很高兴。
校长王勇林说,学校不希望把这个政策作为招揽球员的手段,希望孩子不是为了升学而踢球。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能在踢球的时候,不耽误学习。
尽管如此,但桑成依然担忧球员的流失。作为一名足球教练,他也认为,不能让足球成为孩子们的唯一发展渠道,“职业道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女足。而相比而言,读大学则是另一条更为稳妥的出路。”这也是家长们的想法。多名家长跟记者表示,孩子踢球可以,但是成绩要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不反对踢球,但成绩不能落下,为此只能帮她补课。”刘琴说。
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教育学家纪大海认为,兼顾学习和运动确实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问题,如果不是专业化的训练,学习和运动应该是统一的。
“没有说我要学习就必须减少运动,要运动就必须减少学习,两者不矛盾。”纪大海说,即便不运动也可能成绩不好,而运动,特别是律动性运动,对于孩子智商发展有促进作用。目前有的家长可能有些认识的误区,很容易把运动等同于职业化训练,这对于小学和初中来说太早了。如果学生确实有天赋,可以进入专门学校进行学习。“我就比较赞同温江区这种做法,对于这种有运动特长的学生,可以降低一点成绩要求。”
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社会普遍认为,学习和艺体就是天然矛盾的。”熊丙奇说,目前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有两条道路:要不成绩好走升学道路,要不艺体好走特长生道路,“难道就不可以成绩和艺体同时好么?”
“一个孩子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便考入名牌学校,也是空谈。”熊丙奇说,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在一个孩子的智力和身体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这种团队运动,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孩子的管理、社交能力。
成都商报记者钟美兰王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