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身比较粒子狂热官网的大家,都是什么工作

60393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兴高采烈朴秀荣)
(目瞪口呆的吃瓜)
(和风照烧比萨)
(每月改名)
第三方登录:国际先驱论坛报:中国的新繁荣助长了健身狂热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新繁荣助长了健身狂热
吴瑞瑶(音)每周有几天要去健身房,在那里骑脚踏车出一身汗或在私教指导下做伸展。对这位36岁的广告销售代表来说,90分钟的锻炼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这幢能满足不同健身标准和需求的4层健身俱乐部,在1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90年代时,每当我想起体育馆,感觉就是只有哑铃和跑步机的房间。”吴说,“我妈妈则认为做家务活就是锻炼。”
经济高速增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中国人开始青睐物质享受,这在过去曾被谴责为资产阶级的放纵生活。如今,人们能自由地塑造和放松身体,健身俱乐部应运而生。“一旦人们有了更多时间和金钱,就会考虑健身,”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健身产业的顾皓宁(音)说,“如果仍然只能维持温饱,这是不可能的。”
一代人时间以前,多数人还在公园和街道旁锻炼。现在,在这个很长时间笼罩着饥饿阴影的国家里,食物充足,甚至还有迹象显示出现肥胖问题。
马特o李维士这名新西兰人1997年来到北京,很快看到了向新兴中产阶级推广健身的商机。2001年他开办的一家健身中心是北京首批私营体育馆之一。在大部分工作日的夜晚,这里挤满了来锻炼的年轻中国职业人士。《Elle》杂志中国版前负责人说:“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一直努力工作,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成功……他们现在有了一切———金钱和地位,却发现健康变坏了。”
据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在体育器材和其他娱乐设备上的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跃升了8.5%,达到15亿美元。体育馆和健身中心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远远没饱和,而较小城市还未得到开发,这意味着该产业一定会保持增长态势。“我觉得锻炼后精力充沛,身心舒畅,”吴瑞瑶说,“否则我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钱花得值……”顾皓宁说:“中国人想长生不老,美国人想享受生活,这都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种花费是老百姓从心底里愿意的。”(陈一译)
责任编辑: 未克
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 主编信箱 :luoqi@china.org.cn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图文大播报
查看: 2820|回复: 29
我眼中的健身(献给初学者和狂热者)
本帖最后由 tnt_0001 于
15:08 编辑
坛子里总是有人对健身歌功颂德,坚强的品质,完美的体格,睿智的头脑,长寿,阳光,健康,开朗。。。。似乎健身会让一个人变成完人。
但我在我看来,很多健身爱好者体现出的更多是,自私,慵懒,饕餮,狂妄,色情甚至是“种族”主义!其中也包括我。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自私,每次的加班都变成了噩梦,不愿陪女朋友多逛一次街,不愿陪朋友多喝一次酒,所有的事都得为自己的健身事业让路。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慵懒,不愿创造更多价值,对工作失去了兴趣,赚多少已经变得无所谓,自以为掌握了人生的真谛,实际上却成为了健身的瘾君子。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饕餮,他们贪婪的摄取高蛋白食物,对任何一块肥肉和任何一瓶啤酒都投以鄙夷的目光,极其严苛的饮食结构总是让自己的父母和老婆怨声载道。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狂妄,健身让他们更注重外在而变得目光短浅,他们会在心里嘲笑每个瘦小和肥胖的人,即使那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才华。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色情,他们喜欢对女孩子品头论足,脑子里总是充斥着雄性和雌性的画面,健身的人自己也变成了暴露狂,无时无刻不想展示自己的身体。
很多人在健身后变得种族主义,他们轻视不爱运动的人,甚至轻视一切其他运动,在他们眼里只有健身才是最优越的!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健身的主人,为生活而健身,而不是为健身而生活。
以上说的症状我都没有,我变成了一个——变态!
别理我,我就是一个变态,不然让我抓住你,一定毁了你的后半身!——牛人语录
以上说的都没有,我还是一个---正常人。
;)的确 是一个变态。。
我承认 健身后我变得喜欢穿背心。。。。。。
受教,吾当自省
很多人是多少人?是健身者的70%以上吗?若如此,建议大家远离健身。凡事都有度,过尤不及,人皆知之。
能有几个做到了这些的?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呗是什么影响我们的健身_网易体育
是什么影响我们的健身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就为一个好心情
随“心”所欲去选择
“本来工作是朝九晚五,现在变成了朝九晚‘无’。基本上华灯初上,别人下班时,我的工作日却才过去了一半!”说到工作,80后的小白领邱卓非常无奈。
对于自己的健康和形体,小卓非常重视,不仅讲究饮食的搭配,而且注重健身锻炼。因此在她的钱包里,众多的消费卡中,总会有一张健身卡——瑜伽、游泳、羽毛球、形体、舞蹈……五花八门。
对于如何确定自己健身的需求和选择时,小卓最开始也是走了不少的弯路。因为健身房经常会打出办卡优惠的广告,禁不住诱惑的小卓,总是冲动地去买一张,但是,锻炼了几次之后,往往感到后悔,根本坚持不下来。要知道,挑选健身房不是越便宜越好,价格过低的健身房即使设施不错,也会由于会员过多,出现洗浴排队、存放物品不方便等情况。经过几次痛苦的经历,小卓不再被优惠的价格冲昏头脑,而是进行实地考察,亲眼看看健身房的各种设施和服务,确定是自己想要的,才会出手。
“对于健身要求,我要专业的、课程设置齐全的、健身器械多样、还有最重要的物美价廉!”小卓总结着自己的健身经。健身房都配有巡场教练和私人教练,巡场教练可以在你锻炼时提供免费的帮助和指导,也负责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私教当然是一对一教学,费用也要单独计算。“如果没有很好的巡场教练和私教,健身会比较枯燥无味,往往也难以坚持。”小卓说。
由于工作忙,往往要加班,所以对于健身的时间和内容,小卓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瑜伽、动感单车、搏击这几项是小卓的必选,“瑜伽可以让我身心放松,感受和谐的境界。动感单车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激情活力。搏击则是为了释放心理的压力。”因此充分利用时间健身,达到身心全面锻炼是小卓的目标。
小卓告诉记者,健身可以带来强健的体魄、优美的身姿及良好的精神状态。除了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健身还可以调整提升心情。心情是高兴,还是忧愁,都没关系,总会有一种健身方法适合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能让人一整天的心情都如清晨的阳光一样和谐又灿烂。“我就要这种灿烂的感觉。”小卓嫣然一笑。
身边榜样作用大
坚持健身兴趣浓
“太羡慕他的身材了!”28岁的宗路指了指身边的好哥们儿朱佐,朱佐不好意思地笑了。
宗路和朱佐俩人是发小儿。因为关系好,两个人常常形影不离,也就经常被人进行比较。从学习,到能力,再到外形,俩人倒也心态好,任凭别人“评头论足”。
宗路和朱佐俩人身高相当,都是近1.8米的大高个儿,现在俩人的身材都很匀称。朱佐一直对自己的身材有要求,所以他从来没有胖过。现在被宗路如此羡慕着,因为他已经练出了腹肌。除了出差,朱佐每天下班后都要去健身房锻炼,这样已经坚持了3年多。有趣的是,朱佐的太太就是他健身教练介绍认识的。朱佐笑说,坚持健身收获很大。
而宗路的身材曾经就走了样,像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年多前,宗路失恋了。他开始不断约着朋友们吃饭喝酒。酒量不错的他,慢慢喝出了啤酒肚。朱佐回忆说,那时候的他真是挺胖的,肚子也出来了,说他也不听,他心情不好嘛。没办法。宗路接过话说,那时候我俩一起约着吃饭,他劝我少喝酒我不听,我就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口喝酒,而他吃饭喝酒都很注意。他很少喝酒,有时候拗不过就陪我喝一点儿。他吃饭挺讲究的,吃肉很有节制,他总说这个再多吃一口就要多练几组器械才能消耗掉。我真挺佩服他的。
那段时间,宗路胖了近20斤。后来有一次,宗路和朱佐一起参加同学聚会。饭桌上,宗路和朱佐成了大家的谈资。大家调侃着年纪轻轻就有啤酒肚的宗路,夸赞着拥有迷人腹肌的朱佐。这一次让宗路很受刺激。于是宗路提出要和朱佐一起去健身房健身。
健身房在朱佐的单位附近,宗路每天都要花费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单位赶到健身房。宗路说,其实我们单位附近也有,但是我想还是有个伴儿一起健身好。朱佐不仅可以教我怎么用器械,也能督促我,当然还能“刺激”我。有时候我实在懒得去健身了,他就电话“轰炸”,非得说服我。要不就是拉着我去游泳、打羽毛球,换着花样,他说要我对健身保持兴趣。真是在他的带动下,我才能坚持一周锻炼三四次,慢慢也瘦了,最重要的是肚子下去了。说完,宗路和朱佐都笑了。
缺少健身“小伙伴”
上班族动力不足
本报记者 卢苇
实习生 陈峙衡
对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每天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如果能够在晚饭后出门和朋友舒活舒活筋骨,想必是他们中许多人的梦想。可是,缺少合适的“健身小伙伴”,却让上班族的锻炼之路显得有些难上加难。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高玉在东直门附近做财务工作。别看工作时的高玉温柔优雅,但求学时期却是学校里出了名的“运动达人”,不仅经常打羽毛球、网球,还曾经加入过校羽毛球队。可是自从步入职场,高玉“运动生涯”就基本被画上了句号。“实在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高玉这样对记者说:“虽然公司里的同事很多,但大家的年龄不同,喜欢的运动也千差万别。比如我隔壁办公室的两个同事,就更喜欢打篮球。而且年长一些的同事,也更喜欢和同龄人一起运动,因为运动对他们来说,还是一种社交和娱乐活动。”
为了获得“健身小伙伴”,高玉也曾经做过很多努力。高玉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自己会每天晚上“长途奔波”,和家住海淀区的几个高中同学一起到路途折中的体育馆打羽毛球,但“只坚持了不到半个月就放弃了。”说起这个,高玉显得有些遗憾:“毕竟每天下班大家都很疲惫,而且在北京工作加班又是家常便饭,很难在时间上凑在一起,步入社会后大家也都有了自己的新圈子,所以能一起去打球的机会其实相当少。”
在高玉看来,没有“健身小伙伴”,最大的困扰就是“一个人运动的动力不足,很难坚持下去。”这一点,在高玉身上也有血淋淋的教训。去年年初,高玉的单位发了一张健身卡,恰好有一家分店就在她家附近。起初由于新鲜,高玉每个星期都会去锻炼个一两次。可是由于缺乏一起锻炼的朋友,久而久之,高玉去健身房的频率也渐渐少了,健身卡自然也被束之高阁了。对此,高玉也由衷地感慨道:“常常惰性发挥的时候就在想,要是有朋友能一起相互督促和相互促进,应该我真的就会每天都去锻炼了。”
失眠催生健身狂
快乐舞步助健康
适当的健身对睡眠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事实上,我们身边也存在着很多纯粹为改善自己睡眠而坚持健身的人群。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张亚丽就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今年已经37岁的张亚丽如今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傍晚和同伴们去松花江边跳快乐舞步,人群中,她自信认真、动作严谨、脚步轻盈,充满了笑意和欢乐,但很多人却想不到,3年前还没加入这支队伍时,张亚丽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说起那时的情形,张亚丽坦言就像一场噩梦。她说,大约七八年前,自己开始失眠,并且越来越严重。每天晚上她都是在床上辗转反侧却难以入睡,那种痛苦真的是难以言状。有时,她可能一夜都没法睡着,无论人多么疲乏,但就是保持着清醒。她试图用药物、酒精来缓解,但都不能奏效。这种状况也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几年下来,她没有办法继续工作了,整个人也变得无比消沉,渐渐地开始抑郁。
张亚丽说,当事情发展到极端时,她甚至想到了自杀,这也深深困扰了身边的亲人。而转机也就发生在这个时候,2011年时,佳木斯市兴起一种“快乐舞步健身操”,当时,市区人口仅80多万的佳木斯市,有4万多人都在跳,全市有21个大小站点。家人和朋友为了把张亚丽从困境中拉出去,也撺掇她参加。
当时对一切都已经无所谓的张亚丽去了,她傍晚开始跟着大家学、跟着大家跳,一个星期下来,已经能跟上队伍的节奏和步伐了。“快乐舞步”动作简单、节奏感强,加上群体氛围的烘托,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一种放松和快乐。跳了一阵,张亚丽的睡眠居然发生了微妙的改善,她有点惊喜,决定坚持下去。
就这样,越跳越有效果,睡觉终于不再是张亚丽的问题了。说起自己身上发生的奇妙变化,张亚丽认为,跳舞全方位地锻炼了自己的身体,而加入健身大军后自己的心情也开朗了,潜移默化中,困扰自己睡眠的诸多生理、心理障碍似乎都降低、消退了,所以良好的睡眠水到渠成。
张亚丽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爱运动,但这几年,自己已经成了“狂热”的健身爱好者了,因为饱受过失眠困扰又尝到锻炼后的喜悦,自己再也不敢中断这个生活“习惯”了。
工作疲劳懒得动
没毅力更没激情
早上7点出门,晚上7点到家,回家做饭吃饭洗漱全部整理好已经10点了,然后睡觉时间就到了,第二天醒来又是这样生活的重复。这是辛江每天工作日的情况,到了周末如果没事他就懒得动弹,通常“呼呼”大睡直到日上三竿,昏昏沉沉很快周末就过完了。辛江说:“我每天都觉得很累,回到家后就不想再动了,哪有精力再去运动,我也不爱运动。”
不爱运动?辛江也说不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他记得小时候自己还是挺爱动的,后来家人总让他以学习为重,再加上体育课老师也没教过什么新鲜东西,不是广播操就是些又累又无趣的简单运动,渐渐地辛江就不爱动了,工作以后这种情况更严重。说起原因辛江皱起眉头仔细想了下说:“大概是家庭因素吧,我家人的观念是觉得运动不是正经事,学习好工作好才是重要的,从小我就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虽然我知道运动是好事,但是就是懒得动,习惯很难改的。”
与辛江没有养成运动习惯不同的是闫俊丽,她虽是女生但她属于在家里闲不住的人,她很喜欢运动,上大学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要打场排球,有时候是跟老师组队,有时跟同爱好的同学组队。每次打完球出一身汗虽然很累但是她觉得心情特好特有精神。闫俊丽说:“我喜欢排球、篮球、羽毛球这类有伴儿的运动,只是不喜欢,也不喜欢太极那种慢悠悠的运动。”
大学毕业后闫俊丽来到北京工作,她就再没打过一次她喜爱的排球了。她初来乍到北京忙着找房子忙着熟悉工作忙着熟悉这个陌生的城市,没时间想运动的事,后来等她渐渐安稳下来,她却发现她没有地方没有认识的人来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排球运动,这让她有点沮丧。她说:“我经常在大学QQ群里聊以前打排球的事儿,现在不运动我都胖了好多,周围同事也没有有喜欢这类运动的,找不到伴儿啊,现在一到周末我更觉得无聊。”
肥胖是很多人运动的动力,同时也是阻力。丁璇璇是“喊减肥”大军中的一员,每次称重都无比懊丧,喊着要减肥,可是又受不了累,不能长期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运动,体重始终居高不下。她说:“减肥是我运动的最大动力,可是我这体重运动起来比一般人费力多了,非常难受,我总坚持不下来。我朋友说主要因为我太懒了,没毅力。可我就是没毅力咋办?”
内心驱动力量大
靠运动改变自我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这是《变形记》开篇第一句话,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在其作品的开始,就把主人公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虽然这只是一种虚幻的描写,在现实之中也不可能出现,但是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却会面临着另一项与之相似的场景,那就是变胖。
我从四岁起开始练习游泳,直到上高中,因为课业负担太重,才终止训练。细细算来也练习了十二年有余,虽说没有特别傲人的成绩,但是保持了良好的身材、四种泳姿全会、每逢假期还可以帮助教练带带小学员,这是当时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事情。
然而,事情都会有发生转变的那一天,我的身材也是在停止训练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体重从原来的90斤,慢慢变成了120斤,到后来又变成150斤……身体愈发的臃肿起来。渐渐地原来的衣服穿不下了、稍微一动就会出一身汗、老友久未谋面,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好像又胖了。”上电梯时,最担心的就是刚一走进去,超重警报就“滴、滴、滴”地响起来,好不尴尬。
我属于天生运动细胞不发达的人,但是却还算喜欢运动。如果要健身,我首先会选择游泳,毕竟有着十二年的基础,不游泳岂不浪费了一身“好武艺”。其实健身也好、减肥也罢,我认为不论怎么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于是,只要工作不忙,每周一、三、五我都尽可能地准时出现在游泳馆。也许真的是因为好久没游泳了,刚一开始,每次游不到1000米就会感到筋疲力尽。大家总说健身不可伤身,于是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把运动量控制在1500米左右,待过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曾加运动量,时至今日,基本保持每次2500米至3000米之间。慢慢地体重也开始有所下降,我计划降到标准体重后,并保持下去。
除了游泳,最近还迷恋上了健步走,本来一开始计划的是慢跑,但是由于体重超标,所以稍微跑一会儿就会觉得膝盖不适,于是经过和经常运动的朋友探讨,他们建议起初阶段先进行快走,待体重降下一些,再进行跑步训练。为了精准测量每天的步行距离,我特意准备了一个计步器,每天步行约1万步,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为宜。
影响每个人健身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父母希望你健康,可能是男、女朋友不喜欢你太胖,可能是因为你身边有着一群喜欢运动喜欢健身的朋友、可能是源于一时心血来潮……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是五花八门、纷繁复杂的。但是,真正影响你健身的原因,也许还是源自你的内心想法,因为只有当你想要去健身的时候,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走出屋子、放下手机去健身吧,健身后的感觉妙不可言。(中国体育报)
本文来源:华奥星空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e2017摔跤狂热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