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为什么会火那么多,为什么只有这个牌子的共享单车为什么会火火了

&公共自行车&一直有,为什么&共享单车&火了?
突然间,共享单车的靓丽身影就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很多老百姓是在糊里糊涂中,就接触到了这么时髦的出行方式。但事实上,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火了以后,互联网界给出的新概念。其实这是新瓶装旧酒。它有个更早更严格的定义:分时租赁自行车。当然,在社会上,老百姓和政府很早也给了一个俗称:公共自行车。名称不一样,模式也不全一样,但对用户需求来说,却都是一样:交押金,可骑车,然后按骑行时长或骑行里程付费。所以事实上,很早很早以前,这个事就有了。很早很早以前,政府就在自己做,或和企业合作,做这件事了。做得比较好的,国外譬如巴黎、伦敦、纽约等。国内譬如潍坊、杭州、珠海等等。而且政府为了有效管理、运营这些公共自行车,采取了多种手段。譬如潍坊和杭州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操作模式。&但为什么最近一两年,从业者和投资人突然就对这个市场趋之若鹜了呢?目前市面上对共享单车的分析何止千百篇。但所有的分析,都没有去分析这个问题:共享单车在最近一两年的火爆,源起到底是什么?是需求本身被重新发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为什么之前没有火爆?创业者和投资人之前从来不进这一块呢?为什么之前只是地方政府在苦逼的做公益项目?共享单车的火爆是因为发掘了新需求吗?很多人或许会说,这是有了新的连接点,使得需求被重新发现:基于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终端做连接,用户可随时随地骑车、还车。这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通过对人群聚集区的密集布局,譬如学校、商场、居民小区、写字楼、商业中心等等,可以快速的打开市场,占领用户的心智。但事实上,短途出行骑自行车这个需求一直存在:因为一直以来,骑车的人有那么多。Katie Melua不就有首歌说这事嘛:there are nine million bicycles in beijing。所以无论是在共享单车兴起之前,还是兴起以后,去问不同的需求人群,得到的答案都会是一致的。没有骑车需求的人群,他们始终不会用。而经常骑车出行的人,就算没车也总会想办法。就像我去天津参加同学的婚礼,没车可借,都要找路边小贩搞一辆废旧自行车用用。所以一个项目的存活虽然基于需求,但其源起,却未必是需求本身。在我看来,共享单车成为现象级创业项目的直接原因,是滴滴的快速崛起。这为共享单车从政府公益项目,走向投资人眼中的优质项目,铺平了道路。大家这才终于发现,分时租赁自行车的故事值得讲了——当然不能再叫分时租赁自行车了,必须换个名字。既然共享的概念这么火,那就叫共享单车。三大层面,让共享单车获得资本青睐滴滴快速崛起,至少在三个层面,为共享单车获得资本青睐做了支撑。第一个层面,是出行领域的巨大市场价值。第二个层面,是行业寡头的价值溢出。第三个层面,是明确了短途出行在整个出行领域的核心价值。第一个层面,是对出行领域的巨大市场价值的评估。之前所有人都知道出行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但到底有多大?人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而滴滴和uber,则通过估值的方式,把出行领域的市场价值明确了。滴滴目前估值三百多亿美元,远景估值超千亿。而uber估值六百多亿美元。非常重要的是,它们的这个估值不是凭空捏造的市梦率,而是基于它们的运营流水和用户数据,有着坚实的价值支撑。第二个层面,是行业寡头的垄断价值溢出效应。早期做出行的不下几十家,被报道的融资就高达数十起。那时候,市场上虽然也有竞争,但还是比较温和的方式。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出行领域的战争,阴差阳错的,被强大的外部势力从另外的角度彻底搅局。这个强大的外部势力,就是微信和支付宝。当时它们为了寻找强支付场景,在多次试错之后,终于盯上了出行这个高频、用户决策成本低、用户习惯良好的领域。于是补贴开启。于微信和支付宝而言,他们的最初目的当然不是占领出行市场,而是想通过强支付场景去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这是一场很漂亮很残酷的战争。到滴滴快的合并时,微信直接把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从近乎于0,硬生生打到20%以上,彻底改写中国移动支付格局。当然其中还穿插着微信红包与支付宝集五福等正合奇胜的打法。从此微信支付一路高歌,到去年底,已然占据40%的市场份额。回到出行领域上来。滴滴和快的借助于微信和支付宝的鼎力支持,开启神仙打架模式:老大老二打架,死的是从老三到老幺的全部小弟,终于把整个出行市场几乎清场。再然后,老大老二合并,彻底垄断市场,估值直望千亿级。投入几十几百万,毫无悬念的直奔上千亿,这就是垄断的力量。当然后来政府出面,一纸批文,让滴滴的千亿估值,梦碎于本地户籍限制,那就是后话了。而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个垄断的价值,所以现在共享单车市场,投资人也毫不吝惜的投。希望通过快速的市场竞争,把所有竞争者挑下马,复制当年滴滴的成功。第三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短途出行的价值。这个,是直接开启共享单车成为明星项目的核心原因。在滴滴之前,没有任何机构有数据来支撑短途出行这个需求的价值空间。只有出租车公司那里有一些碎片化的数据,却也被浪费掉了。而滴滴的营收,却明确的昭示天下:原来出行领域最大的市场,就是短途出行。3-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据滴滴营收的70%。正因为有了这个数据,人们才终于认识到,出行领域的生意,核心是短途出行。中长途的出行市场,小而分散:不到30%的市场空间,这是小;大巴、地铁、公交挤压,这是分散。这已经不值得争抢了。正是基于这个异常重要的数据,投资人才敢于对共享单车领域下重注:反正短途,骑车也不远、也不累,正好。这意味着,谁把短途这个市场截取了,那差不多相当于断了滴滴的后路,滴滴也就被边缘化了。新的出行巨头摇摇欲望,而滴滴却正困于专车新政,身心俱疲。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风口年年有,但如短途出行这般被验证了市场空间、而可预见的竞争模式尚未出现的风口,还真不多。而且当下其他风口,要么尚未成熟,要么想象空间有限。而各路投资机构募集的资金却创新高。所以当大家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这个领域时,自然免不了要一窝蜂的扑上去,被搞成现象级也属正常。关于作者:本文作者笨笨,多年互联网经验,一直在做产品。创过业,对社交网络、内容管理、工具价值等都有深入研究。欢迎加我微信:birdthought,让我们聊得更多。&
您将要订阅:
77432位用户
36氪是中国领先的科技新媒体,我们报道最新的互联网科技新闻以及最有潜力的互联网创业企业。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互联网行业及最新创业企业的关注,为中文互联网读者提供一个最佳的了解互联网行业当下与未来的科技媒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朋友圈20多个共享单车APP霸满手机屏幕背后,这个行业还能火多久?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自从去年国内共享单车莫名其妙火爆起来以后,感觉手机内存都不够用了……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每日经济新闻经逐个核查,上述截图中,其中23个居然真是共享单车应用。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当下数得上名的共享单车品牌,一个手机屏幕根本装不下!近30家共享单车混战记者通过一番梳理发现,除了较早入局的摩拜、ofo外,整个2016年至少有25个新的共享单车品牌汹涌入局,其中甚至还包括电动自行车共享品牌。这25个品牌包括: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北京公共自行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1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记者留意到,上述品牌中包括全国性品牌,还包括部分区域性品牌(如熊猫单车)、共享电动车品牌(如7号电单车)。根据公开信息,包括摩拜、ofo在内近30家共享单车厂商累计投放在城市的共享单车已经超过30万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其中单广州就已经有10万辆的投放量。随着投放量的增加,共享单车带来的管理问题不断暴露,最突出的有占用机动车道、停放管理问题。目前深圳出台了相关的互联网单车管理规定。去年12月27日,深圳交委发布《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自行车定位、政府企业责任等进行规范。《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单车的使用者承担车辆规范使用、规范停放的义务,对违反自行车道路交通通行规定或违规停放自行车的行为,公安交警部门、城管部门等有关单位按职责依法进行处罚,并将其违法违规信息纳入个人信用记录。说罚就罚,据《深圳晚报》报道,1月4日傍晚,深圳市民刘先生就因“非机动车不能在机动车道骑行”,遭遇交警罚款50元。据《广州日报》报道,1月4日,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广州10多万共享单车怎么管也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大量的共享单车涌入,政府的管理确实要跟上。“共享单车的火爆,是传统自行车行业硬软件的缺失与矛盾的集中爆发。对于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要欢迎和善待它,我们共同的目的是希望让出行更方便,交通接驳更顺畅。”“这个行业不是钱的问题”易观互联网交通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师王晨曦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大量品牌入局共享单车,背后其实是资本市场的主推,共享单车确实是好产品,而“资本寒冬”论一直存在。“资本市场本身不是寒冬,资本需要一个出口,恰恰共享单车就出现了。”记者梳理发现,摩拜去年完成了4次融资,ofo完成5次融资,小鸣单车在2016年短短24天内完成3轮数亿元融资。昨日(1月4日),当摩拜宣布2.15亿美元D轮融资时,ofo单车就对此回应:“这个行业不缺资本关注。”王晨曦告诉记者,根据易观的粗略统计,截至1月4日,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有将近7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告诉记者,共享单车是继网约车后的一个新的风口。 不过,目前大多数共享单车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很响亮,但实际投放的车没有看到,或者投放量很小。“一些品牌产品也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锁的不良率等等。这个行业是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此前小蓝单车CEO李刚告诉记者,“这个行业不是钱的问题,更多靠的是产品、供应链以及运营。预计2017年年中或者年末,部分品牌共享单车将会落败。”王晨曦则解释称,因为冬天不太适合骑车出行,各企业目前尚是养精蓄锐阶段,估计2017年冬天之前,首轮洗牌会完成。“一批运营经验比较少,实力相对差的企业会被淘汰掉,剩下几家再参与下一轮竞争。”胡宇沸表示,今年3~6月份,共享单车将有一场大战,年底之前会有一轮洗牌。未来一个城市大概只有3~4家品牌能存活。那风口过后,哪些企业能留下来?易一投资北京VP代表付萌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共享单车项目要想成功必须靠规模效应。胡宇沸则告诉记者,要在大战中取胜,光有钱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运营团队、优秀的供应链(产品质量)、产能以及品牌风格。王晨曦也认为,在未来的角逐中,强有力的资本支持、技术、运营能力都是重要的取胜因素,缺一不可,“目前看来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摩拜和ofo,但这个市场已经给了大家太多意外,说不定洗牌结束会跑出一匹黑马。”真将利好自行车产业链?共享单车的“这把火”也烧到了股市,去年12月以来,共享单车概念股持续大涨,相关概念股频发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据了解,从12月1日至12月19日收盘,自行车制造上市公司中,(600679,SH)、深中华A(000017,SZ)、信隆健康(002105,SZ)和(600818,SH)的股价收盘分别上涨52.54%、20.56%、10.07%以及9.27%。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参与到共享单车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中路股份、信隆健康、以及第一视频(000082,HK)。其中,信隆健康是摩拜的共享单车产品零配件供应商之一。中路股份旗下上海永久持有优拜单车12.6%股权,同时,中路股份是优拜单车的供应商。尽管共享单车尚未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行业也不着急盈利,然而共享单车们争先铺量布局,动则一个城市数万的投放量需求也被认为是利好传统自行车供应链,有望改变国内自行车销售低迷、毛利微薄的局面。信隆健康董秘陈丽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接到的摩拜单车生产订单是分批的,具体数据在不断变动,暂时无法统计摩拜的订单总数额。公司目前的产能还在逐步建立当中,尚无法满足摩拜的产量需求,信隆健康只是摩拜其中一家供应商。此外,她告诉记者,共享单车的火爆虽然增加了单车产品的需求,但共享单车提供的方便也会排挤掉部分大众的购买需求,降低他们买车的几率。“这个影响不是单向的。具体共享单车给自行车(供应链)带来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还没办法统计,还待后续观察。”(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编辑:见习编辑,毕凤至)共享单车火得太快了,马化腾有些担心_网易财经
共享单车火得太快了,马化腾有些担心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共享单车火得太快了,马化腾有些担心)
摘要:马化腾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翟文婷
刚刚,结束了一场与记者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腾讯战略、人工智能、湾区经济、金融、安全等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
最值得关注的是腾讯战略可能已经悄然在演进。去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马化腾明确腾讯的战略是,内容、平台加金融。尤其在内容方面,对泛娱乐化和IP的关注会是2016年腾讯的重心之一。而据说,近期马化腾在内部更多强调,腾讯未来要做一家科技公司。
对于腾讯来说,2017年是个意味深长的时间点。从自身出发,这家公司已经成立18年,未来如何持续保持创新是让马化腾焦虑之事;而对整个互联网而言,今年将是发力人工智能、VR等黑科技的关键时间点。腾讯的思考和应对策略是什么?
马化腾回答《中国企业家》,腾讯一直在做很多AI的基础研究,比如优图在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已经很强,被应用在很多产品;云识别领域也运用在微信数据。有的AI跟图像有关,有的跟场景有关,但我们都希望能跟产品有很好的结合,不管是在后台还是数据处理,能提高一定的效率。
&为什么提很多科技的东西,正是焦虑所在。技术的进步才有可能保持战略方面的制高点,否则当下一个趋势浪潮来的时候,能不能做得成在于你能否掌握技术。过去可能有人口红利,但你最终看到技术才是不可逾越的东西。当AI普及的时候,会更加明显。&马化腾说。
他解释,微信探索小程序一定程度也是着眼于以后应用的计算环境发生变化,因为未来用户获取服务不是通过APP或浏览器,而是基于场景的流动代码。原来可以纯粹基于软件做产品,但是未来即使不做硬件,也要关注硬件。
而腾讯另一个热门板块则是金融。最近金融完成分拆,与蚂蚁金服争夺互联网第一股的消息被刷屏,也有人提醒马化腾,腾讯在金融领域动作似乎比较迟缓。
《中国企业家》问马化腾,未来腾讯金融是否会考虑独立分拆,他的答案是不会。&金融方面,腾讯是用比较稳健的思路去对待金融的,对我们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稳定。这个行业拼的是谁命长,不是谁跑得快。腾讯金融业务一部分在体外,比如微众银行;理财、支付等产品在体内。我们不会按照把业务都包在一个金融集团思路去做,不会为了分拆才分拆,这不符合我们的风格。&
除此之外,针对共享单车、互联网格局演变、小程序等热点问题马化腾也做出解答。
问:滴滴,头条、美团被业界称为TMD,就是腾讯也有不同程度的入股。你觉得TMD是BAT的影子还是新一代的BAT?
马化腾:我讲数字内容的时候有提及,其实内容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是以流量为主。未来内容的价值、IP的价值会越来越重要。但是也不能说流量不重要,这两个可能说原来是八二,以后变成五五(都重要),你有流量入口,同时又有内容的这种制高点,就是可能两者都重要。
至于头条、滴滴这些,你可以看到更多的是O2O以及像头条更多的是在个性化、大数据、资讯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和这种传统行业的这种融合,让中国其实相对于世界互联网有了一股新的力量了,并不像过去说的C2C(Copy To China),现在是叫KFC(Kaobei From China),你看中国有很多原创的东西了,你可以看到这种个性化的资讯阅读也好,包括这种O2O的。虽然是UBER先做的,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滴滴的量已经是4倍、5倍于UBER全球的总量,这个是很惊人的。
包括现在摩拜单车和OFO单车之争,共享单车这个量也增长非常迅速,这个也可以看到中国作为最大的互联网市场,是有很大这种潜力的。
问:共享单车目前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违章停车、或车辆遭到人为破坏,如何解决?
马化腾:共享单车这个新事物来得太快了,短短几个月就迅速成为热点,整个社会在这方面的适应,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破坏单车也是少数事件,一方面可能也自于竞争。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准备进入更白热化的阶段了,可能再下一步大家会更加关注。
我担心的是,激烈竞争之下,现在有些共享单车已经从付费往免费方面走了,后续会不会倒贴钱让用户区骑单车?行业会怎么演变呢?那时候会再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问:你这次带来的7份建议里面,有一份是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建设的。作为一名父亲,你是如何管理和引导您的孩子上网以及网络游戏行为的?
马化腾:我是从亲身体验来判断产品。之前团队跟我过这个提案,比如家长通过平台设置,让孩子周末才能玩一下游戏、周一到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玩。我看设计师写的是周六周日可以玩,我说不对,我们一般是周五晚就可以玩了,但是周日晚不能玩。所以这背后有很多细节在考虑,不是这么简单的周六、周日,因为你要考虑到第二天上学和不上学的问题。这些细节,你只有自己亲历过才能知道。
我跟孩子也是用这种方式,我们约好,我们不是一刀切不给。游戏确实也有它的好处,但是不能过度、沉迷,时间要管理好。消费我可能是限一个额度,你自己看着办,你花完了以后后面就没有了等等,有一个预算的概念。
当然很多人提出说,孩子换一个小号你也不知道,那怎么办?的确,如果孩子换一个小号,家长是短时间内是不知道的;但如果他用家长的卡来消费的话,肯定还是可以知道的,从你的卡上划走的钱最后落在哪个号当然是可以知道的。所以家长还是能够获得主动通知的。
我们更多地希望不是把责任推给哪一方,而是我们提供一个机制,让大家能够一起来互动解决这个问题。
问:文化产业这块,你提到要引领全球主导权的这块。把资产买回来和把IP收回来,怎么样的路径是更好的?
马化腾:这个问题问得挺深的,我们其实也在思考。相对媒体来说,文化产业的敏感度没那么高。我觉得相对来说还好,这块还是刚刚起步,而且很多还是可以合作的,很多IP可能也不卖,但是他可以跟你合作。而且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可能说中国是出一部分的资源,他那边出很多很好的资源。特别是涉及到影视方面,制片人、导演这方面,这个就更复杂了、更难了,我们更多还是要合作或者投资一些好的团队和人才,就是他来主导了。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发你适合西方口味的电影和影视,那可能就要合作来做,可能拿中国市场来跟他交换还是资本入股,就是有很多灵活的方式。
我觉得这个过程当中还是缺乏人才,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锻炼出擅长国际文化运作的(包括交易)人才和经验出来。可能从国家层面来说也要鼓励和支持,同时也避免他过分地标签化和政治化,这方面还是一个产业、行业的问题。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为什么共享单车现在这么多?而且这么火?为什么共享单车现在这么多?而且这么火?豆腐干分百家号很多人都说,“共享单车不赚钱啊,为什么还这么火呢?”然而,共享单车真的不赚钱吗?错!押金!这才是所有共享单车企业最终的利润点。举个例子:押金200,平均有6-10个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元停留在这辆车上。这辆车的购入单价,在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于是,每一辆共享单车,要生生从市场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万辆车,那么就是100亿元的存款。这不是一个农村信用社吗?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这是金融的基本的模式。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再减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可以预见的。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这才是共享单车公司层出不穷,并大打出手抢占市场的真正原因。共享单车市场有多大,看看摩拜的记录就知道了。正是由于如此巨大的利润市场, 共享单车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从当初的OFO,膜拜,小蓝,再到现在悟空,海尔单车,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会进来凑个热闹。然而茫茫多共享单车的出现,本来为大众提供方便的单车却成了阻碍。如此多的共享单车,把交通道路也堵了个严严实实。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共享单车呢?除了各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的目的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共享单车的快速制造了。为满足各大公司占领市场的目的,在共享单车的生产上,工厂可谓竭尽全力,只需要10分钟就可生产出16辆共享单车。而正是如此快速的单车制造,才出现了共享单车泛滥的情况。现有的共享单车,大都是由天津的工厂代工生产。自2016年无桩单车租赁大战开启,天津就成为了这一热门产业的“起点”之一。摩拜、ofo等共享单车运营商,均有大量自行车订单发往这里的代工厂。天津富士达是“小黄车”ofo的一家主要代工厂。这家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自行车厂,在2017年收获了ofo在天津产地的最大订单——1000万辆。为赶制共享单车,工人们从上午八点工作至晚上九点,除午餐与晚餐各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外,每天工作约11小时。组装车间噪音巨大,但大多数工人们并未佩戴耳塞以保护听力。部分工厂库房味道刺鼻,亦未见现场工作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庞大的市场吸引着资本,共享单车之争只怕还会进行下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豆腐干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的复古德国法国共和国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共享单车为什么这么火?
因为蒸汽机是1776年,也就是美国建国这一年改良成功了。瓦特改良以后,它的场景就扩展开了。最早的时候,它是应用在轮船上的。为什么呢?因为轮船在水里有浮力,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它有更好的推动比。比如,在陆地上,5000瓦的功率能推动一吨,在水上,能推动3吨。在水上的应用,就是第一个爆发的项目。
随着蒸汽机效率的改良,用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就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这种应用又延伸到陆地上来了。然后蒸汽机的应用就展开了。所以我想说明的是,所有的创新,包括风口说也好,机遇说也好,其实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某种技术成熟的基础之上。一旦某个技术成熟以后,人们就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目前,关于创新的研究也非常多,但我觉得没有太多是有指导意义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什么东西有应用前景,什么东西没有应用前景,缺乏一个基本的结构上的认知。那么何为结构性的认知呢?就是我刚才讲的,比如说你是信息服务的,你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价值?我们缺乏这样一种设问和思考的方式。包括克里斯坦森的创新,80年代他写了《创新者的窘境》然后就火了,这本书其实没啥价值,只是提出了一个颠覆的口号而已。后来又写了《创新者的解答》。他也仅仅是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的概念,但它并没有给出一个途径和结构性思考的方案。所以现在讲的大部分的创新基本上就是盲目的。
那好,我们讲共享单车这个东西,它利用手机随身携带、能扫二维码、方便解锁、方便支付这样一个特性。首先他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共享单车;第二它建立在移动支付成熟的基础上。没有移动支付的成熟,就不可能有共享单车,事后分析,它都是很有逻辑的。
商业的另外一个特征。还是借助共享单车来谈,我觉得它的模式目前被过分夸大了,如摩拜、OFO估值百亿,这个有点夸张。还有人说,它的商业模式太牛了,你看因为它租车确实赚不了太多的钱,还有维护上的费用,但是它是一个天然流动的银行。因为你去租车的话你得先交押金,并且得输入你的手机号码实名等等。相当于,它搞了一辆车就成了一个小的银行营业所,那我觉得这样很夸张,没这么玄。
因为说有的商业,不管多好,多么创新都要经历竞争的考验。你要求存299,我99就更能吸引顾客,理论上,缺乏竞争壁垒就会竞争到无利可图为止。所以,商业模式的坚固性必须考虑到多大程度上可以自带竞争壁垒。
何为创新?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原理。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是通过不断扩充商品和服务的品类而不断繁荣。如果你现在把工业社会的品类都剔除,算一算农业社会的品类,你会发现人均GDP和工业社会之前差不多少,也就是600多美元的水平。为什么现在全球人均GDP有1万多美元,就是工业增加了无数的品类。虽然原来市政府也推共享单车,但由于一些原因限制了它的推广。但从这个经济学来讲,它也创建了一个小的品类,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来讲,也应该是为它点赞的。
共享单车成功的社会因素:我们穷得刚刚好
共享单车模式的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以外,还有社会因素。就是一个正好的时间点。我们现在比较富裕。
如果我们还是贫穷如90年代,或者2000年,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因为人们会有很强的动力据为己有,会偷。比如在三哥国,估计干这个事不行,人的行为是由经济水平决定的。这个比重太大你就没法搞这个事情了。
如果太富裕,比如人均GDP三四万美元了,共享单车就更可能作为免费福利了。这样的模式,你可不要小瞧一两元的费用,这种情况瞎私营机构就无利可图了,就会变成公共事业。
我讲另外一方面,共享单车模式的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以外,发达国家,教育免费的时间久长,我们稍微穷一点,就短一点。越发达,公共事业支出越大。如果发达到市政给我们提供道路,也给我们提供交通工具,那这个经济体就没有利益了。
所以从社会因素来说,共享单车的这个时间点抓得也是比较好。
人工智能时代,风口依然是在技术突破和人的需求
最后我要说一说,我们每当遇到一个创新的窗口,就会有很多资金与尝试甚至是牺牲,一将功成万骨枯。通过许许多多尝试,才能找到一两个靠谱的方向。那么这些尝试有没有方法呢?我觉得是有的。我觉得所有的创新都面临两种障碍。一个是技术突破。因为现在有很多需求非常明确,比如延长寿命,比如牙齿上的保护涂料使牙齿不易磨损,技术上不容易突破。这就是技术突破障碍。
但目前所有的应用方面的创新,技术方面的创新,都面临着需求不明的问题,需求拟合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障碍都是需求上的,而不是技术上的。比如我在这里授课,我想把他作为盈利,用来赚钱,但可不可行,疑问是非常多的。
需求拟合的创新最好的机会窗口在于技术突破。蒸汽机技术突破以后,人们探寻蒸汽机的技术应用,电力技术突破以后,人们探寻电力有哪些应用,起初只是照明,后来又许多功能。下面一个技术突破是什么?很显然,是人工智能。但也会和移动互联网面临同样的问题,用来干什么?写字的人只是说说,但做事的人,是要投资金钱、精力,大好的青春的。一旦投资错了就虾米了。
把握技术在应用上以什么方式展开,从共享单车上,我们能得到些启发。一个是需求的问题,另外是我们在研究的有关人的问题。人对信息产品的需求,非常精细。我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是不可能的,什么东西调整之后是有可能的,今天就不展开了。
讲之前几乎没有准备,讲之后稍加整理。看来我是能出口成章啊。
咖啡机对于现代人来说相对小众,往往很多人购买后只是一时冲动或是图个新鲜劲,在使用寥寥几...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为什么会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