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大众化可能吗

中国高尔夫大众化可能吗?
今天上了一早上的球场设计课,重点学习了高尔夫球场设计的11条基本参数。包括安全性、适应性、击球价值、公平性、连贯性、流畅性、平衡性、保养成本、工程设计、美观性以及大赛品质。设计师们利用这些参数,通过研究图纸可以减少矛盾、增加变化、控制成本,最大程度的挖掘一片土地的高尔夫价值。
课后我就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国内一直高喊高尔夫在中国的的发展要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但为什么老百姓不能亲身体验到高尔夫的“去贵族化”,不但不能接受高尔夫这项原本多么绿色健康的体育运动,甚至对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充满怀疑和排斥了呢?之前我一直认为制约高尔夫发展的因素是人均收入低,高尔夫消费门槛高;行业不规范,政府引导乏力;公众对高尔夫文化认识上的偏差,高尔夫推广宣传有误区等等。但了解了球场建设的详情以后我深刻的意识到高尔夫在中国20年的发展之所以没能够形成大众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高尔夫球场建设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使中国的发展形成了“贵族化”倾向。导致高尔夫发展日益凸现了各种问题:
1.高尔夫成为一种变相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高尔夫开发商以低于经营性用地的价格(以体育用地名义)征得大块土地,建设球场,配套建设众多别墅,最后卖的却是“与球场配套”的别墅、度假村,实际成为了高级别墅、度假村配套球场。由于开发商在房地产上的收入已足以收回投资并得到丰厚利润,所以他们不惜建造一个亏损的球场。另外,政府部门将建设&球场作为招商引资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没有考虑当地市场情况,衍生一系列后遗症。而公众球场建设很少。
2.高尔夫球场建设管理成本高,打球者打球开销大。
高尔夫建设球场的征地费用很高,加上高薪聘请国外著名球手或设计师设计球场,以及庞大的建设管理费用和草坪维护费用,致使球场的建设维护成本很高,直接导致打球者庞大的打球开销。另外,中国的用具制造业虽有很大发展——据统计,世界40%的球具均在中国生产——但多为贴牌生产,致使&用具价格偏高,对于一般打球者来说,也是打球的一个障碍。
3.高尔夫球场建设缺乏规划,盲目扩大面积,大搞重复建设。
有关高尔夫资料显示,中国已建成的球场的总面积达33.54万亩,平均每个球场占地1990亩,有些城市在相距很近的距离修建了多个球场,造成重复建设。投资成本底,管理经营简单的微型、迷你球场建设不多。
针对以上所属的这些问题,在球场设计的第八条原则中给了我一些启示。我们应该重视球场品质与对消费者来说价格上的平衡,即应尽可能降低球场成本的同时大到足以吸引消费者的高品质。因此任何球场的管理团队必须清楚愿意付费的消费者所需要的品质档次,并尽量避免超过这个档次。
我认为除了要大力发展公众球场之外,微型、迷你球场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迷你球场可以不需要使用球童和球车,以此来节约成本。另外多建设独立练习场,让球场趋于小型化,服务大众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价格适中的打球服务。建设正规球场,不管对于一般打球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来说,都难于承担,这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的发展。而独立练习场消费价格适中(一框球20-60元)、所需投资相对较少(建设一个练习场200-300万元),不管对消费者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接触运动或投入产业的很好的切入点,可以避免阶段性与地区性的市场饱和。所以,建设和发展独立练习场将有效促进我国运动的大众化发展。
另外我通过新闻了解到,高尔夫运动参与者中世界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女性,这对高尔夫大众化也是一个契机。只要开发出孩子和女性青睐的市场,就能捕获女性的心。在球场设计上,要符合女性的胃口,最好能给开球不远的球手提供多种进攻选择,并拒绝那些必须飞越的障碍。减少惩罚型球场,增添战略型和高速公路型的元素,来降低难度。
最后还是回到“中国高尔夫大众化可能吗?”这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改变。在大众化的道路上,球场需先行。以上就是今天课后以球场设计为出发点的一点点思考。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建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高尔夫:做中国高尔夫大众化的推手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新高尔夫:做中国高尔夫大众化的推手
  为什么要做中国高尔夫运动从小众向大众发展的推手?
  这不是一道难题,比高考题简单多了。
  首先,高尔夫是一项绿色运动。有人这么理解高尔夫:GOLF(高尔夫)=Green(绿色)+Oxygen(氧气)+Light(阳光)+Foot&Friendship(脚步和友谊)。在蓝天之下,茵茵绿草之上,和风吹沐之中,打高尔夫球令人亲近自然,心旷神怡,对身体的健康大有裨益。
  其次,高尔夫是一项自我修炼的运动。高尔夫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110杆变为100杆,再变为90杆、80杆,挑战的是自己的潜能,突破的是自己的极限。超越自己,远比超越他人更接近人生的真谛。
  再次,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还记得《夜宴》中葛优说这句台词时的满场笑声吗: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高尔夫是一项诚信运动,你的成绩,你自己记录。诚信是这项运动的底线,儒雅、绅士则是这项运动的精神气质。于当今社会,别有意义,特别值得倡导。
  最后,将高尔夫产业做大的同时,我们《新京报》也将多了一个媒体平台――《新高尔夫》。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高尔夫球友,赛事、球技、球具、球场都在我们的报道范畴之内,而一些业内的深度调查,相信对高尔夫管理者以及从业者都会有所触动,有所借鉴,有所启迪。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美国3.15亿人口,高尔夫人口达2600万―3000万;日本1.26亿人口,高尔夫人口达1200万;而中国,13亿人口,目前的高尔夫人口约100万。据美国一家媒体预测,未来20年,中国高尔夫人口可达8700万。这很像是“放卫星”,但我们相同的认识是,中国高尔夫运动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几乎已经是不可阻挡。
  还有一个好消息:高尔夫运动回归奥运会,已经成为2016年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有特殊的“奥运情结”,争金夺银仍是很多人的奋斗目标,从民间到官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前景,从未如此地明朗。
  我们坚信,高尔夫产业的市场规模理应比目前更大;
  我们坚信,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将不可限量;
  我们坚信,《新京报?新高尔夫》可以成为中国高尔夫大发展的助力。
  我们坚信,顺势而为,必有作为。
  那么,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高尔夫的美好明天。
  (艾国永 《新京报》高尔夫特刊--《新高尔夫》月刊主编)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中国高尔夫未来道路探讨--应走大众化经营路线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中国高尔夫未来道路探讨--应走大众化经营路线
http://sports.sina.com.cn 日09:23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高尔夫最初在二十世纪初被引进中国,但备受排斥,后来只能退出了中国。然而,由于高尔夫很早就成为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所以在1984年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时候重新引入高尔夫,目的是为了推广此种体育休闲运动。所以,最初的高尔夫并不完全是为了吸引投资,或者是作为富人的贵族身份象征而进入中国的。可见,高尔夫初始中宗旨就是要大众化,使全民享受到其集运动与休闲和养性于一身的体验。
  但是在中国发展的高尔夫,现在显然被冠以“贵族运动”的帽子。其极高的门槛让人望而却步,亦因为如此,更增加了她的矜贵性。为什么说她是“贵”呢?以深圳地区为例,
  请看深圳高尔夫球场的一组收费标准:
果岭费 正会员 海外会员 会员嘉宾 访客
平日 免费 240 420 720
周末及假日免费 240 960 1,320
球童费 特A级 A级 B级 C级
服务二名客人
服务1名客人300 130/160 120/150 110/140
租杆费 120/半套,145/套
租车费 110/位
更衣柜费 30
其他费用 车费(以来回双程计算)会员:100/平日;120/节
假日嘉宾:180/平日;¥300/节假日
租太阳伞 20
  这样算下来,一位嘉宾平日打球最低消费都要1325元。还不包括餐饮、教练等等可能性消费。
  与之相比较的是,根据笔者亲身经历,在深圳要想打一场羽毛球,各大小体育馆或者学校都可以租场,租金大约为35~40元/小时不等,最贵时不过60元/小时。加上租拍子顶多80元便可以两个人打一个小时。如若是租场踢足球,在中学里只要200元左右,可以供两队约24人同场竞技。由此可见享受一场高尔夫的昂贵代价。
  既然高尔夫并不是以贵族的姿态进入中国,那为何现在发展成为了富人标榜的贵族的身份象征的运动呢?
  以下总结几点:
  1.地价昂贵。业内人士举例,一块高尔夫球场一般需要购买1200亩左右的用地,加上场地建设费、会馆建设费、球场维护费差不多需要至少3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最主要的是地价;其次是会所,由于昂贵的地价使得高尔夫不得不成为高档的产品,会所也相应的向高档次进军,建设得要多豪华就有多豪华。
  2.球会普遍实行会员制。中国目前的高尔夫球场都是实行会员制,因为一个会籍动辄几十万,这是收回投资的最快方式,甚至有的会所更是只为其会员开放,突显会员的尊贵性。
  3.零散开支庞大。草皮维护、球场人员开支、球场会所维持等都需要资金,据估计每年每个球场大概需要500万人民币。单靠会员的打球还不足以平衡这种日常的开销,于是提高嘉宾和访客的打球价格便显得必要而且理所当然。
  4.最后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经济力制约。美国人均收入将近2万美元――买1套1000美元左右的球杆不在话下,而我国目前人均收入仅为800美元,一套球杆的价值已超出大多数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凡此种种,使得人们对高尔夫的高门槛概叹“欲爱之,甚艰难!”。
  然而,高尔夫夹着“贵族运动”的名号仍然能在中国迅猛发展,其魅力其势头谁也无法阻挡。似乎高尔夫势必要为大众所接受为大众所消费。高尔夫最终会走大众化的道路。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其一,中国有消费高尔夫能力的人的绝对数还是巨大的,位于社会夹层顶端的他们势必会带动社会的高尔夫潮流;其二,高尔夫的价格有降下来的可能。
  那么,有何种途径使以上所分析的高尔夫价钱昂贵的原因得到解决呢?
  首要的,关键是能降低成本。
  一、而降低成本的关键是地价。这里存在两个方面。
  (1)投资者的认识问题。山地和荒地被证实是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最理想用地,因为该种土地并没有另外更高的被利用的价值,而且山地和荒地的地形起伏,免去了在平原需要人工改造地形所需的花费。
  (2)政府的政策。在高尔夫投资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认识水平的前提下,政府做出对该行业的支持与鼓励行为,削减用地价格甚至免费提供合适的用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由于高尔夫还是一个外来的新型的产业,并未被国人所广泛深入地接受和理解,目前决策层中有不少是高尔夫的门外汉,只要他们理解到高尔夫球场并非某些舆论所误导的极度污染环境、大量圈地等等,理解到高球的可正确发展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理解到高球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和环境效应,相信在政策上必然会有所调整。
  二、降低成本的另一个方面是会所的设计趋于简单化。并非每一个高尔夫球场都愿意把自己的门槛设得那么高,据报道,中国200个球场只有几个是盈利的,其他的100多个都是亏损的,以致于很多球场不得不依靠严格的会员制和发展房地产来维持。若地价可以降低,最主要的成本问题都不存在了,还需要费尽心思保本,还有理由坚持高昂的消费价格吗?改变目前会所会员制这种经营方式,是可预见的出路。
  三、降低成本还需要草坪,机械等相关产业的配合发展。中国要有自己研制的优秀的草种,认识到草坪业的可发展前景。在国外,草坪的研究工作都是由博士进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尔夫要实现“舒尊降贵”,必须通过高尔夫投资者和政府决策者的共同努力,提高认识;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云南政府以"出租土地、独资经营"的形式,对外发布公告,拟建设一个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云盘山国际高尔夫球场”吸引投资商,抛下了一块"这里地价便宜、政策优惠、投资者考察后定位资金投入"的诱人蛋糕。这成为了良好的表率。
  其次,国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也能使高尔夫大众化成为可能。以目前中国发展经济的高速度,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加大力度的开发,将来国民支付1000美元的一套球杆绝对可能。正如二十年前,旅游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还是一种奢侈品,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观念的建立,现在的旅游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成为了人们最主要最喜爱的放松享受方式。保龄球、台球等都是如此。这里还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任何一种新型事物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经过一定的弯路,最终是要被认同和走上相应的道路的。
  综合的看来,高尔夫在中国,是有可能走大众化道路的,也是必然会走大众化道路的。
  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走大众化,是否就意味着单纯的低价消费呢?是否就意味着像到街市买菜一样平凡,甚至失掉了高尔夫传承的文明、高雅的氛围了呢?这个不然。高尔夫的大众化应该避免像旅游那样子走入了发展的怪圈。游客都是注重“到此一游”,并不关心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更不理会道德与文明的约束。高尔夫从典雅的英伦传过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礼仪规则。当人们都能遵守这些礼仪与规则,并对其心怀尊嵩,球场上的每一个人不论富贵贫贱,都将会是高贵的运动者,都能友好和睦公平地或竞技或享受。这才能做到真正的大众化。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01级
【】【】【】【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 新浪商城推荐
易趣运动专区推荐
商城购物体验精彩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相关链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