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入门 气功练习有哪些阶段要学习

怎样练气功 气功入门正确方法视频教学 带音乐-其他视频-搜狐视频
怎样练气功 气功入门正确方法视频教学 带音乐
视频介绍:
作者偷懒呢,还没有添加视频介绍
推荐出品人气功入门基础 学好气功从基本开始
我的图书馆
气功入门基础 学好气功从基本开始
气功在我国拥有千年的发展,而且还分出了很多的派系,每个派系练习气功的方式都不同,每个派系的气功功效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同小异的是,都对人有好处。平时,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练一练气功,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调理自己的人体。许多人想学气功,那么,小编就教大家,以及今后,让大家可以强身健体。另外再为大家介绍的原理。要想练好气功,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如果做不到,则是很难入门的,因为气功主要是调身,调心,调息,然后进入入静状态。那么首先要从生活,作息,运动三方面入手。随后再加上气功的练习方法。早睡早起,以增加血气晚上最迟22点开始睡,因为人体只有在23点至1点处于深度睡眠下胆汁才能分泌旺盛,胆汁旺盛是分解脂肪也是营养消化吸收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23点至3点也是人体造血和排毒的时间,也只有在深度睡眠下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造血不够,则血气不充足,血气不充足,则经脉不太通畅,经脉不太通畅,也就会形成脂肪积聚。脂肪积聚则身体没有力量。所以早睡早起很重要。合理饮食每天的饮食应该按照科学化的饮食进行安排,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胰腺炎就是暴饮暴食得来的,一般还会被误诊为胃肠炎,延误治疗时间,导致死亡。)。少量的饮酒,对血管具有很好的软化效果,适当的控制肉的摄取量,每天牛奶是一定要喝的,毕竟里面所含的蛋白质和钙是很容易被人吸收的。最主要,还是以粗粮和蔬菜多吃为好,但是不能就不吃肉(和尚长时间不吃肉也就得胆结石了)。每天睡觉之前大概两个小时就不要吃东西了,不然会睡不着。中医学的原理是,脾脏是运营消化人体细微的营养物质的,还控制肉的生成,一般脾脏好的人能吃还不怕。所以肾和脾很重要。坚持运动有条件的话,可以练习祖国传统功夫,不但修身,而且修心。其实跑步也不一项很好的运动。早上5点起来跑步,(从中医的角度上来讲,早上5点-7点是最佳运动时间,因为这个时候阳气初升,尽管现在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不太好,但不是每天都这样啊)运动要达到一不定期的量,不然达不到燃烧脂肪的目的。出汗以后再坚持20-30分钟为好,另外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已比较喜欢的运动,但要注意不要超过运动负荷哦! 运动,也是为了调息,增加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练功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 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接上步,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1、收心止念法(佛家称为:止心如水)
采用坐姿、立姿或卧姿皆可。关于姿势,在这里就不详诉了。大家可参考世面上的气功书籍,坐姿可参考目前比较流行的瑜伽功中方法(建议看伯忠言与张惠兰合著的《瑜伽——气功与冥想》一书,较有权威性)。因流派的不同,很多相同的姿势有不同的称谓。坐姿较为常用,故将常见称谓加以介绍(以瑜伽为主):简易坐(人盘或散盘)、半莲花坐(地盘或单盘)、莲花坐(天盘或双盘)。先从简易坐开始练习,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难度,不可操之过急。如肢体过于僵硬者,可以练习一些瑜伽姿势或者作一些其他方式的柔韧性训练。
在盘坐时,慎防风寒暑湿的侵袭;否则,无药可医。下半身的保暖、防湿,尤为重要。后背不可对着风口,须知:避风如避箭;要知道:神仙还怕脑后风,何况我们都是凡人。盘坐对风湿、类风湿性等各类关节炎,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上盘后感到关节疼痛难忍,请将两腿向外移开一些;疼痛依旧不能缓解,就松开盘;稍候再试,情况依旧的话,可能有隐性疾患,请尽快到医院进行彻底检查和医治。随便提一下,有疾患者不可单靠修行之法,该就医者一定要看医生。盘坐除了作功时做,平时也是可以做的。先练腿,后练心;静练气,乱练神。
此法,与瑜伽功中的冥想极为类似。坐好后,轻柔的闭上眼睛,同时将目光内收。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一处,即:意守。注意观察呼吸,并使呼吸深长、缓慢、均匀。如:渐渐进入忘我之境,这样更好。凡人是将精神外用,圣人是精神内守。《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病安何来。”
对初习者,坐下后的杂念反而会更加多。这种情况,有两种解释。
(1)我们本身就处在纷乱的环境中,所以你并不觉得心头有那么乱;当静下来的时候,就反映出来了。
(2)好比是以前的陈年乱帐,现在拿出来进行整理;很多被遗忘的帐目,都会翻出来;然后,归类处理;清帐后,新帐随到随清。例如:以前答应别人事或欠的人情,该办的,就办了;该还的人情,就把它还了;这样心思了却了,心里自然就会平静下来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以后杂念就会少了。
对付杂念的最好办法是: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其来去,不迎不拒。就象对待一个你不欢迎的客人一样,既不欢迎,也不拒绝;使其感到无趣,自己就会走了。平时遇事时,该如何处理,就如何处理。只要能使自己的心境,象水一样微起波澜,随后便归于平静,就可以了。好似:石入静湖,荡漾不止,片刻即复。又如:燕过长空,影沉寒潭。燕无留影之意,水无留燕之心。&
两手搓热,将手心正对眼球,轻抚,让热量传到眼睛上;作3或9次。两手搓热,由上至下抚面,3或9次。用十指梳理头部(梳理的是头皮,不是头发),3或9次。两手搓热,捂一会儿耳朵,作3或9次。两手搓热,抚在两个肾脏的区域上,让热量传到肾脏上;3或9次(如感到肾脏轻度不适,不必担心,属正常;可多作几次)。轻轻睁开双目,松盘,起身,功毕。活动一下或按摩脚踝和膝关节,待麻木感消失后,即回到常态。如遇急事,可以省略一些步骤;定住心神,慢慢睁开眼睛,缓慢起身,即可。体质过于虚弱的人想将两手搓热,比较困难;简单做一下,就可以了。有时候感到体内的能量异常活跃,把全部注意力集中起来,去平息它;待平静之后,静坐20分钟左右,再行收功之法。
2、调息法。&&
此法与收心止念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以调息为主(调整呼吸)。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就是调整呼吸嘛,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调息法对身体的益处是相当宏大的,并且在中、西医理论中可以找到依据来加以说明。在这里就不阐明了,只要大家重视就好。
顺腹式呼吸:吸气,小腹随之鼓起;呼气,小腹内收。吸气或呼气不可以达到极限,不然会很难受;达到8~9成,就可以了。使呼吸深长、缓慢、均匀,这样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量,并且降低呼吸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极度虚弱的人,即使调息也会感到很吃力;建议:以自然呼吸为主。
收心止念法偏于修心,适合体质较好及年轻人修习;调息法则偏于修身,适用于体质弱和年老者;两法也可并作一法而用。
每次行功的时间,至少为30分钟;过短,很难有收效;一般1小时,为宜。行功时段的选择:大多时段都可以,年纪大的人不要在子时(23时~1时)练功,以防出现危险。有些特殊时机也是修行的好机会,如:精力充沛、疲劳、兴奋、将醒未醒等。在行功之时,遇到的一切情况和景物都是正常的,不要惊慌(一定要定住心神,不为所动);大多数是幻象,不可当真(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不然会误入歧途的。切记!切记!修行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因人而异,不可强求。有个别人会什么感觉都没有,属于阴阳和平之人;能坚持修行的话,将来毕有大的成就。自己的功境,不可轻易告诉别人;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麻烦。
以上的内容对多数人已经够用了,如想深入就要研习佛、道经典或待日后遇明师(本门师父)指点。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很多东西也没有弄懂;加之又有“三口不说,六耳不传”的古训,只能讲这些了。修行之路艰险异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要深入的好。有志者可照以上之法修习,再参研佛、道经典;时机成熟之时,必能参破玄机或遇明师点化。另外修行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很多东西会无师自通;因此修行的益处就不多讲了,日后自会明白。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觉得我这个人有点不可思议的原因。
由于每个人的资质、体质、、悟性、理解力、接受力、文化水平及知识结构的不同,遇到的情况和进境各不相同。有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人修一辈子,还是那么高的水平。这是很正常的,就看各位的造化了。
气功入门篇:怎样练气功?
关于“练气功入门”
1.掌握练气功的三要素:调息、调身、调心
修练气功,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
(1)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这是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练功效果有关,所以初学者往往求静心切,这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
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用呼吸结合意守丹田。
丹田,是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它不是一个点或一个面,而是一个球体。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进行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呼出。
(2)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初练时,务必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的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力后再去逐步学习。
运气是指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3)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这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
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肘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如“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
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
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意守丹田练气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练习。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
2.练习气功的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是指真气(元气)。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练功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增加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3.练功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
&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但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后背等部位。
其次,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
&在练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这也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练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最后,要注意练功的次数和时间
&初学者每天练功一次,可在自己最为清醒之时练习。练习时间15~30分钟即可;练功熟练者,可增加几次练功时间,每次延长到30~60分钟。在练功期间,生活要有规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扰,保持情绪稳定。练功完毕后,不要匆忙站起,应该先用两手擦面,轻轻揉揉两眼,然后再缓缓起立,活动活动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饥饿和饱食之后,都不宜练功;发热、腹泻、重感冒或身体过度疲劳时,均应暂停练功。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也就是注意)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和意识行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有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
为了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必须要注意呼气,不要在吸气上打扰。思想不能集中,是初步者的必然现象。杂念一起,即便打断,屡起屡断,不要畏难而退。坚持一两周,自然就克服了。
2,时间:如果想要如期完成这一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若是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有帮助。没有定时的条件也不要紧,只要抓紧练习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如果认真操作,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功候。
3,反应:练功三至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了基础。如果开始就想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是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4,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必然的现象。不要顾虑,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这一步功即“气沉丹田”,“沉”的方法为“意息相随”。“相随”一词力图说明中丹田的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应该以完全自然的呼吸为好。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气自然随之而下。
1,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汨汨作响,肠蠕动增大,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加,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明代张三丰解释凝神曰:“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要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憺,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并说:“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谓之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1,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增至半小时以上。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要时间较长,四十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3,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耽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内形成气丘。随着功夫的增长,气丘也越来越大,小腹的力量感到充实。待有足够的力量,即向下移动,有时会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有时活动发热,腰部发热等,以上感觉出现的迟早也是因人而异。
4,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患都应有所好转。通过练功不断地给胃肠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有的患者练到一定时间(多在三步后期)每周体重增加5至8斤不等。但已经增足本人原来体重,则不再激增。精力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即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
第四步,题督勿忘复勿助
1,方法:意守丹田四十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力量时,即沿脊柱上行打通督脉。在上行的时候,意识随着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以意识向上导引(勿助)。上行的快慢是基于丹天田的力量如何。若实力尚不足,它就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梁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若急于通关,努力引导,会和丹田力量脱节,这是非常有害的。过去把这种情况喻为“揠苗助长”,因此必须顺其自然,这时的真气或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位转移的。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就可以通过了。
2,时间:每天酌情增加坐功次数,每次时间也应炎长到40分钟或1小时左右。因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这样通过的力量都很猛,震动也很大。有的须经数小时或数天才能通过,大多数是在一周左右。通关是后天返先天的生理现象,人人可通。
3,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或跃,即“肾间动气”,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这种活动现象是因人而异。有人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力很猛,一次通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可通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在督脉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往上拔的样子。如向后倾可以及时将身体调整一下。头部周围拘紧,有时沉闷不适,这是通督前的必有现象。有些人遇到此种情况,常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再练,前功尽弃,殊为可惜!在这一阶段中,必须坚持加功,不可疑虑放松,一旦督脉通过后自然轻松愉快。在真气运行法的整个过程中,通督脉是一个飞跃,是个关键性的进步,为攀登更高峰奠定了基础。过去把这一部叫做“积气冲关”(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也称为“后天返先天”。由外呼吸返还出生之前“胎息”,鼻息微微,若存若无,体内真气自动循环。张三丰说:“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谓胎息,是谓神息,是为真橐龠,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芳胞,自然真所熏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
4,效果: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牍循环,古称“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具体地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精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有的人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一般人的表现是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所谓元神,即大脑调节的本能力量。《脉望》云:“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与识神一词对立。识神为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亦为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黄帝内经》说:“脑为元神之府。”元君居于最高位置,统御着全身各个系统组织,发挥其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生理作用,并适应外界环境而生存。元神为元精所化生。《灵枢。脉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则脑髓生。。。。。”肾精充实,人聪明多智,肾气虚衰,则昏聩善忘,脑转耳鸣。肾气充足与否,关系着人体强弱寿夭,故《黄帝内经》强吊积精全神以样生。督脉既通,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就不断得到补充。又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元神实以肾阴为体,以心阳为用。根据实践,实为心肾交合于中丹田,阴阳再合之混元一气(真气)。在上丹田表现出光色体,灵动活泼的“性”,这是一般人见不到的。俗话说:性格,秉性,性命,性理。儒家说:“天命之谓性”。都说明是先天禀赋,人皆有之。只因后天迷失,越走越员。所谓“性相近,习相远”。经过“真法”的锻炼,恢复本来面目。
1,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以后,各个经脉都相继开通。如头顶百会穴处出现活动力量,也可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所谓“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就是在练功不同阶段的思想处理方法。
2,时间:每日三次,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来说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尚须练习一个月左右时间,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余下丹田与上丹田的力量更加旺盛。
3,反应:在通督的前后数十天内浑身常似有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似虫蚁爬行。眉心鼻骨紧张,环唇麻紧,身体有时温热,有时凉爽。皮肤随呼吸而动,吸时向里收合向上浮起,呼时向外扩散向下沉降,有时轻浮飘缈,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等,这都是经络通畅,内呼吸旺盛,真气活动的表现。但是,这些表现与时也是因人而异。遇到这些触动情况,不要追求,也不要惊恐,安心坐下去自然平复。坐到极静的时候,以上各种现象都消失了,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更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在丹田则如水涵珠,在百会则如月华涌现。这种境界为真气充足,生物电集中的表现。
4,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得越明显,对全身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或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大大减少或避免,原与的沉疴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达到身心健康长寿。人到学识经验比较成熟之后,又具有这样活力旺盛的身体,就可以更愉快地为人民服务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