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VS 蒙牛代理商:同样是被商帮救,姿势有何不同

裁员、暴跌、停牌,乐视这座危楼真的要塌了吗?
关键字: 乐视停牌乐视贾跃亭
(文/秋源俊二)今天一大早,乐视网紧急停牌,公告拟披露重大事项。相关信息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废话了。
在评论今天乐视紧急停牌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想象你一下,你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子第一次,先前没和他打过交道,听你朋友介绍,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生性开朗的男孩。
为了验证你朋友的介绍是否正确,你是否会在约会时,假装无意的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曾在别人面前,做过很疯狂的事情吗?”
事实上,不管这个男孩子是否真的放荡不羁,他一定会给你讲,他做过哪些疯狂的事情。然后你们继续开心的约会下去。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人们在认知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心理学现象——自我证实(self-justification)的诊断。
我们经常给某些人、某些事做一些假设,然后我们会寻找某一特质的信息来做验证。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去寻找什么,继而你得到你期盼的答案。
有时候,这是对的;但更多时候,它是错的。
一、投资人对乐视的自我证实过程
回到乐视今天的紧急停牌,在这之前,你是否有这样的假设:
1、乐视资金链已断,乐视药丸;
2、乐视就是一个超级的庞氏骗局,乐视药丸;
3、贾跃亭就是个PPT骗子,假药停了;
然后,再依据最新信息:
1、乐视体育传出裁员近60%的传闻(事后官方称“优化10%人员”);
2、乐视网昨日股价大跌7.85%;
3、乐视网今天紧急停牌,因为贾跃亭质押的股票快要爆仓了。
于是,你得出的结论,更加支持你假设:乐视药丸。
其实这个分析过程,可以说有问题,也可以说没问题。
二、乐视危机问题在哪里
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已经写过了好几篇关于乐视的稿子,有一定的分析和调查:
深度 | 别再说“我TM也看不懂乐视”了
几点看法:关于乐视资金链断裂危机
贾跃亭亲任粮草官背后:是借汝一物、找钱续命还是断臂求生?
乐视VS蒙牛:同样是被商帮救,姿势有何不同?
由于前面有很多思考,没必要一一论证赘述了。
用大家熟悉的话来说,目前乐视有两个问题:
1、乐视步子迈大了,战略太快,资金、人力、能力跟不上,脱节了;
2、资金链太紧张了,风险有传染迹象;
市场对于乐视看法:商业信用,已经破产了。
当乐视体育被媒体曝光,说裁员近60%,大家会认为,贾跃亭怂了,乐视药丸。
实际上呢,乐视正在自救。它在削减成本,寻求活下去的办法。
媒体的曝光,更会加重人们预期的倾向。
那么乐视什么时候玩完,什么时候到最危险那天呢?贾跃亭正式爆仓那一天(说不定明天开盘就来了),就是乐视危机最大的那一天。
三、错误预期,导致今天的停牌
但是贾跃亭或者乐视的高管,对乐视的估计是有问题的。
或许他们认为,因为早前发生的两件事情:
1、乐视控股旗下乐视网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乐视香港)于10月份刚刚完成了一笔1.5亿美元(约合10.14亿元)的借款,该笔借款的利息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向上浮动300个点。
2、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中国好同学”们集资6亿美金;
得出目前乐视的商业信誉,已经有了改观,认为可以通过裁员自救,稍微调整一下。
但是却高估了市场对于乐视看法,前面两起融资,投资人看到不是资金,看到的是贾跃亭黔驴技穷,看到是融资时的低三下四,看到是企业深陷危机。
而没有看到的是企业转机,不是企业资金链好转,不是企业的健康运营。
自己一折腾,今天的紧急停牌,就是注定的事情。自救没错,但操作有问题。
四、打破投资人预期,破坏掉自我验证过程
从开头讲了那个小故事,我们也知道了市场对于乐视的心理假设。
投资者都有自我证实的思维,说白了,他们现在认为:乐视网一折腾,无论是裁员、减薪、停工等等,其实反而成了“乐视负面、药丸”迹象的证据。
所以,乐视若真想自救,必须突破大家的心理预期,打破这个自我证实(self-justification)的过程。
唯有这样,乐视才能活下去。
这一次,停牌是假,是缓兵之计;如果出来的方案,仅仅是不疼不痒的“事项”,乐视危机还会继续蔓延。
来思考一下,例如这样的:
1、乐视把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
2、乐视把乐视体育注入;
3、乐视又融了(或借款了)几个亿美金;
等等,诸如此类,乐视这样做,完全在投资人的预期里面,股价还会继续下跌。
打破投资人的既定预期、既定假设,才特么是关键。否则,这样自我调整一下,大家就会认为乐视离药丸又就近了一步。
这一次,以裁员为例,即便是确实你在削减成本,进行自救;但投资人认为,贾跃亭是怂了,是要破产了。
这更加证实了这些投资人先前的结论,然后得出:“风险已经传染到乐视体育,预期将传染到上市主体乐视网”结论。(先前是手机供应链,现在传染到了乐视体育)
五、如何打破预期
所以回到乐视当下的停牌,问题的本质一定要围绕打破投资人预期进行。否则每多折腾一次,就离坟墓近一步。
具体什么方案,我目前比较倾向于两种:
1、卖掉某块业务,断臂求生;
不要剜肉补疮,把一些不盈利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没用,还是自己折腾;它的核心思路是:我不折腾了,我卖了行不?换点钱,给公司恢复元气。
2、直接低价让BAT入股;
乐视体育,把股份卖给腾讯体育,让出大股东位置;乐视影业,卖给阿里影业;(乐视手机,就不要卖给了小米了)
这是把主导权让出,恢复商业信誉,救命的事情,即便是送股份,含着泪也得做。自己折腾反而会害了自己,让别人来做红花,自己当绿叶,打破投资人预期。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求生,不是发展。
是打破投资人自我证实预期,别在预期的影子里,各种缝缝补补。
乐视整个体系,已经商业信用破产了。不打破预期,继续折腾,只会加速崩溃和死亡。
原标题:裁员、暴跌、停牌,乐视这座危楼真的要塌了吗?
责任编辑:陶立烽投资乐视汽车却只说看好贾跃亭,这是投项目还是投人?
据媒体报道,乐视控股旗下乐视汽车15日已确认获得6亿美金投资,先期支付资金为3亿美元,约在12月中旬到位。投资方为乐视控股创始人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多位同学、包括海澜集团、恒兴集团、宜华集团、敏华控股、鱼跃集团、绿叶集团等企业的领导人。但是今日中午,联交所披露易消息显示,位列第四位参与投资企业敏华控股(证券代码:01999)发布公告称没有投资乐视的打算。敏华控股11月16日午间发布澄清公告,称近日有媒体报道公司将投资乐视,但公司并无计划进行任何上述投资安排。&公开资料显示,敏华控股主营业务涉及沙发、床垫、智能家居、板式家具、海绵、家具配件等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今日股价在5.2港币左右,市值为202亿港币。乐视方面的回应称,这笔投资有的是以个人名义投的有的是以控股公司名义投的,我们从来没说过是他们上市公司投的。敏华控股董事长黄敏利稍后的回应也印证了乐视方面的回答。黄敏利表示上市公司敏华控股的确没有投资乐视,因为业务不匹配。不过他个人投资了,未来也很看好贾跃亭。虎嗅作者秋源俊二在《》中的分析挺有意思:贾跃亭这次融资采取了“借汝一物”,重塑信用的方式,来度过难关。根据新闻报道,贾跃亭同学在谈投资理由时说的是“我们信得过贾跃亭”。这话意思很明确了:只是信任,不谈具体业务,也不谈以后收益,纯粹凭借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再看看乐视“急救同学组”的阵营,海澜集团、恒兴集团、宜华集团、敏华控股、鱼跃集团、绿叶集团,一种二线民营企业家即视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7098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抱歉,不会抖机灵乐视VS蒙牛:同样是被商帮救 姿势有何不同?_网易财经
乐视VS蒙牛:同样是被商帮救 姿势有何不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乐视VS蒙牛:同样是被商帮救,姿势有何不同?)
一距离昨天半夜发出去的稿子《亲任“粮草官”背后:是借汝一物、找钱续命还是断臂求生?》,还不过十个小时,贾跃亭的救命稻草就来了。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们,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让大家明白了,这个特殊集体的含义。这种事情,发生在长江商学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二遥想当年,牛根生半夜执笔,写下一篇名为——《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一封信》的长文,洋洋洒洒长达万字。万言书背后,原因无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爆发了“三聚氰胺”事件。整个行业,受到的巨大冲击。说白了,东西卖不出去,存货没人要,大家不敢喝奶。很多牛奶企业,都遭遇了资金链断裂危机。三鹿奶粉,更是直接破产了。由于不是国企(对比伊利),虽然是香港上市公司,但从银行借不到钱。“股价暴跌,导致我们抵押给摩根斯坦利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当时牛根生忽悠大众,假借“阻外资并购威胁”名义,拉出民族大义旗帜;实际问题是蒙牛扩张过快,财务风险过高,早先和小摩有一笔股权抵押,抵押的股权占上市股本4.5%,处于爆仓边缘。(背景:在更早前,蒙牛未上市,在和伊利同城竞争中,缺乏资金,和摩根斯丹利签订对赌协议,虽然最后赢了,但小摩依旧是大股东。)回归到问题的根源,实际上是企业在追求高速发展中,忽视了基本的自我约束——食品企业忽视食品安全。三最后,的2亿、的5000万、江南春5000万、傅成玉(那会在中海油,现在是在华润)2.5亿……一大票的中国好队友,帮你续命。当然,一般人没有这样高端的同学,也不会有长江商学院的圈子。类似的圈子,还有阿拉善、泰山会、浙商圈等等。(就是长江商学院2006级的,并在求学过程中,认识了。)言归正传,不和你们聊花边了。虽然蒙牛度过了危机,但它的命运,牛根生已经无法掌控了,毕竟它接受了救命之钱。随后,还是被中粮并购了,当然这又是后话。四在昨天半夜的那篇稿子中,我谈到了解决当下的困境的三种办法:√、借汝一物,像曹操那样,重建短期信用;√、找钱续命,融资把资金缺口补上;√、断臂求生,让出某一业务,卖掉换钱。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显然,蒙牛的牛根生是通过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获得他们的信用背书和认可,实现“借汝一物”的想法,暂时度过危机。时局稳定后,开始了断臂求生,卖给了中粮,解决蒙牛发展的终极问题。五贾跃亭,采取了应该是“借汝一物”,重塑信用的方式,来度过难关。我们来看看这帮同学的发言,“我们信得过贾跃亭”。这话意思很明确了:只是信任,不谈具体业务,也不谈以后收益,纯粹凭借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我们来详细对比一下蒙牛急救和乐视急救。1、同学实力对比贾跃亭同学这一组:海澜集团、恒兴集团、宜华集团、敏华控股、鱼跃集团、绿叶集团;牛根生同学这一组:柳传志、俞敏洪、江南春、傅成玉、田溯宁、、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这个档次差距,是有点大了。牛这边都是当年最顶尖的企业家(现在也是),马云还排在后面。贾这边,则都是二线民营企业家。这也符合身份,当年蒙牛也是风光无限的一等一的企业。尤其是牛根生这个人,属于表演型性格,和当下马云类似,演讲说话超级牛。贾跃亭的演讲,我也听过,论煽动性等等,确实存在差距。而且还有一点,这一次帮助贾的同学的身份社会地位,对比贾本身的地位,是有一定差距的。贾跃亭同一level的企业家,是没有人出来帮忙的,这也说明,贾本人在社会圈子方面,能力不是很足。也可能是“友商、友商”叫的太多了,所以大家没有那么喜欢认可他。其实,我本人写到这里,非常能够理解和感动的。你原本以为你还算不错的,事实也确实还可以(毕竟龙头),结果发现,自己出了危机,同一个级别的人,没人愿意帮你。反而是过去你瞧不起的同学、比你差的同学,出来帮你。这里,再三强调一下,只是感叹,唏嘘不已,人生艰难啊。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现实。(很不想写下后面这些带有情感的论述,毕竟商业就是商业,可当你思考人生际遇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感性一面。想想诸位人生的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往往就是这么残忍)2、信任度对比贾这边:“投资人对腾讯财经表示,股权结构暂未计算,具体条款暂时不便公开,此举为财务投资,不参与具体业务”,“我们信得过贾跃亭。”牛这一边:柳传志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新东方俞敏洪董事长闻讯后,二话没说,火速送去5000万元。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董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中海油傅成玉总经理打来电话,说中海油备了2.5亿元;同时派人来企业了解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看来上面的描述对比,这真不是一般的差距啊。3、资金对比贾这边:这次的资金只有6亿美金。据财经的分析,资金缺口至少在100亿以上。大家自己也可算一下贾跃亭缺多少钱。加上昨天筹到的共计7.5亿美金,合计51.15亿元。蒙牛那边:基本没有条件的信任、没有限制的信任。牛根生做人方面,确实到位,贾同学,以后还是稍微注意一下圈子文化吧。通过三组对比差距,相信在每个人心中,自然有一杆秤;但是,回到问题本质,蒙牛当年,其实是救急;而乐视不是,它是长久的资金饥渴。通俗的讲:就是贾跃亭是借钱买房子,而且自己挣钱能力差;而牛根生,是生病要动手术,救急。六上面的对比,其实已经显现,贾跃亭此次,是“借汝一物”,重建信用,防止资金链断裂。在我个人看来,由于企业和企业家的信用担保,虽然是二线企业家,但其能量和影响,不容小觑,因而贾跃亭的目标基本已经实现了。这个短暂的危机,大概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七我最为担心的是,依然是后期,乐视的行事风格。企业如何恢复元气,如何调整战略、健康持续发展,如何重新部署战略。这家企业,应该如何总结这次危机。对比德隆1997年那样,把短暂挫折调整后的“达园会议”(他们内部人称“遵义会议”),看做成功,依旧实行毫不收敛的扩张行动,最后于2004年阵亡。
乐视如何看待自己的扩张,将影响后面好多年的发展。是重蹈覆辙还是慢步前行呢?大家且看且慢行吧。当下,乐视是从死亡边缘,暂时被拉了回来。八这次危机后,不知道贾跃亭这类2010年后逐渐冒出的企业家,是否会重建属于自己时代的“泰山会”呢?上一波60年那一批以前的人了,圈子文化很流行。而70、80后,目前没看到这种企业家性质的团体。在这种团体里,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圈子,进入特殊的小圈子,后生们可能往往不适应,论资排辈什么的,应该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秋源俊二
责任编辑:王文华_NF598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裁员、暴跌、停牌,乐视真的要楼塌了吗?
文 / 秋源俊二&今天一大早,乐视网紧急停牌,公告拟披露重大事项。相关信息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废话了。在评论今天乐视紧急停牌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想象你一下,你和一个素未谋面的男孩子第一次,先前没和他打过交道,听你朋友介绍,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生性开朗的男孩。为了验证你朋友的介绍是否正确,你是否会在约会时,假装无意的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曾在别人面前,做过很疯狂的事情吗?”事实上,不管这个男孩子是否真的放荡不羁,他一定会给你讲,他做过哪些疯狂的事情。然后你们继续开心的约会下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人们在认知时候,容易出现一个心理学现象——自我证实(self-justification)的诊断。我们经常给某些人、某些事做一些假设,然后我们会寻找某一特质的信息来做验证。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就会去寻找什么,继而你得到你期盼的答案。有时候,这是对的;但更多时候,它是错的。&一、投资人对乐视的自我证实过程回到乐视今天的紧急停牌,在这之前,你是否有这样的假设:√、乐视资金链已断,乐视药丸;√、乐视就是一个超级的庞氏骗局,乐视药丸;√、贾跃亭就是个PPT骗子,假药停了;然后,再依据最新信息:1、乐视体育传出裁员近60%的传闻(事后官方称“优化10%人员”);2、乐视网昨日股价大跌7.85%;3、乐视网今天紧急停牌,因为贾跃亭质押的股票快要爆仓了。于是,你得出的结论,更加支持你假设:乐视药丸。其实这个分析过程,可以说有问题,也可以说没问题。二、乐视危机问题在哪里在思考这个问题前,我已经写过了好几篇关于乐视的稿子,有一定的分析和调查:由于前面有很多思考,没必要一一论证赘述了(想去看分析的过程的,点击标题就可以阅读)。用大家熟悉的话来说,目前乐视有两个问题:1、乐视步子迈大了,战略太快,资金、人力、能力跟不上,脱节了;2、资金链太紧张了,风险有传染迹象。市场对于乐视看法:商业信用,已经破产了。当乐视体育被媒体曝光,说裁员近60%,大家会认为,贾跃亭怂了,乐视药丸。实际上呢,乐视正在自救。它在削减成本,寻求活下去的办法。媒体的曝光,更会加重人们预期的倾向。那么乐视什么时候玩完,什么时候到最危险那天呢?贾跃亭正式爆仓那一天(说不定明天开盘就来了),就是乐视危机最大的那一天。&三、错误预期,导致今天的停牌但是贾跃亭或者乐视的高管,对乐视的估计是有问题的。或许他们认为,因为早前发生的两件事情:1、乐视控股旗下乐视网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乐视香港)于10月份刚刚完成了一笔1.5亿美元(约合10.14亿元)的借款,该笔借款的利息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向上浮动300个点。2、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中国好同学”们集资6亿美金;得出目前乐视的商业信誉,已经有了改观,认为可以通过裁员自救,稍微调整一下。但是却高估了市场对于乐视看法,前面两起融资,投资人看到的不是资金,看到的是贾跃亭黔驴技穷,看到是融资时的低三下四,看到是企业深陷危机。而没有看到的是企业转机,不是企业资金链好转,不是企业的健康运营。自己一折腾,今天的紧急停牌,就是注定的事情。自救没错,但操作有问题。&四、打破投资人预期,破坏掉自我验证过程从开头讲了那个小故事,我们也知道了市场对于乐视的心理假设。投资者都有自我证实的思维,说白了,他们现在认为:乐视网一折腾,无论是裁员、减薪、停工等等,其实反而成了“乐视负面、药丸”迹象的证据。所以,乐视若真想自救,必须突破大家的心理预期,打破这个自我证实(self-justification)的过程。唯有这样,乐视才能活下去。这一次,停牌是假,是缓兵之计;如果出来的方案,仅仅是不疼不痒的“事项”,乐视危机还会继续蔓延。来思考一下,例如这样的:√、乐视把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乐视把乐视体育注入;√、乐视又融了(或借款了)几个亿美金;等等,诸如此类,乐视这样做,完全在投资人的预期里面,股价还会继续下跌。打破投资人的既定预期、既定假设,才是关键。否则,这样自我调整一下,大家就会认为乐视离药丸又就近了一步。这一次,以裁员为例,即便是确实你在削减成本,进行自救;但投资人认为,贾跃亭是怂了,是要破产了。这更加证实了这些投资人先前的结论,然后得出:“风险已经传染到乐视体育,预期将传染到上市主体乐视网”结论。(先前是手机供应链,现在传染到了乐视体育)五、如何打破预期?所以回到乐视当下的停牌,问题的本质一定要围绕打破投资人预期进行。否则每多折腾一次,就离坟墓近一步。具体什么方案,我目前比较倾向于两种:1、卖掉某块业务,断臂求生。不要剜肉补疮,把一些不盈利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没用,还是自己折腾;它的核心思路是:我不折腾了,我卖了行不?换点钱,给公司恢复元气。2、直接低价让BAT入股。乐视体育,把股份卖给腾讯体育,让出大股东位置;乐视影业,卖给阿里影业……这是把主导权让出,恢复商业信誉,救命的事情,即便是送股份,含着泪也得做。自己折腾反而会害了自己,让别人来做红花,自己当绿叶,打破投资人预期。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求生,不是发展,是打破投资人自我证实预期,别在预期的影子里,各种缝缝补补。作者:秋源俊二,微信:QYJEQYJ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173770.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虽千万人吾往矣!!!
首席研究员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牛经销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