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跑道一圈多少米步的今个还跑不跑了

今天中国热爱跑步的,不是闲学生就是有钱中产 _网易新闻
今天中国热爱跑步的,不是闲学生就是有钱中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跑步一族们在雾霾天仍戴上口罩去跑步,去参加马拉松,当他们插上耳机将糟糕的新闻,将买房、食品安全、学区房问题统统隔绝在外,他们完成了一场温和的、虚假的逃离与对抗。
朋友圈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拍就是一种态度”,所以每逢“五一”和“十一”长假,朋友圈就变成了旅游图片集和地理标注集,朋友圈里的各位纷纷宣布自己“在路上”,宣布自己终于“逃离”了憋屈的工作与生活。
而如今,朋友圈的新名言是“选择跑步,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活在朋友圈的人终于不必在假期挤入汹涌的人流去制造一种“我去过”的逃离幻象,他们只需要在朋友圈晒出一张自己戴着耳机跑步的自拍,或者是晒出自己的跑步步数,就能轻易宣扬自己抽离了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身心和灵魂都得到了“修行”。
更有甚者,不满足于日常的跑步,要参加马拉松来进行一场“身体和灵魂的苦修”。一时之间,跑步和马拉松成为席卷一线城市的热潮,更成为了一桩朋友圈盛事。
日,上海,上海马拉松。/视觉中国
2013年起,中国马拉松经历了飞速发展。2013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数量才39场,但到2016年,赛事数量就增至328场,三年间增长了7倍还多。2013年,参赛总人次是75万;到2016年,这一数字已增至近280万。根据中国田协副主席杜兆才的预测,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可达800场,参赛人数则将超过1000万人次。
据报道,2014年,有人通过种种关系,花160元成功报名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之后转手便以2000元人民币将参赛资格出让,他的感慨是:"这钱赚得太容易了,早知道我要价3000块!"
为什么你身边的朋友,甚至都包括你自己,都沉迷于跑步不可自拔了?
跑步是一种瘾
你为什么跑步?当然是因为跑步让你“爽”,而这种“爽”首先是来自生理上的。
日,济南,位于山东师范大学校园操场上,一名大学生戴着防毒面具在操场上晨跑,吸引众多过客的目光。/视觉中国
关于跑步的“爽”,最著名的说法当属“runner’s high”,可以将它翻译为“跑步者的愉悦”,它描述的就是一种由长跑带来的精神愉快的状态。虽然到目前为止,“跑步者的愉悦”还没有被普遍认可的定义,但这种状态会使人的焦虑减轻,并感到愉快,充满能量,甚至像嗑了药一样“狂欢”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让人对跑步欲罢不能的神奇的感觉?
最受青睐的解释是“内啡肽假说”,这种解释认为跑步会造成血液中的内啡肽水平升高,从而带来了情绪振奋、心情愉悦等一系列效应。
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它和海洛因、吗啡等鸦片剂具有相似的生物化学性质,只不过是由人体自身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垂体分泌的,所以内啡肽也叫“脑内吗啡”。
日,北京。北京最高气温4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塑胶跑道上一身“短打”的跑步者。/视觉中国
在受到压力、损伤和感到疼痛的时候,人体通常会分泌内啡肽,而运动不仅会产生压力,而且会给健康的人造成短暂的疼痛。2007年一份对1227名马拉松运动员的调查就发现,在马拉松赛期间,有超过99%的人会感到疼痛。
这个时候,内啡肽就会与吗啡受体结合,就像服食了吗啡、鸦片那样,缓解肌肉收缩引起的疼痛,并且能够间接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等同天然的镇痛剂,所以,内啡肽也被称为“快活荷尔蒙”。
不过,由于到目前为止,人类实验只能测量人体血浆中的内啡肽水平,而不能真正测量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内啡肽水平,而内啡肽的分子量太大,不能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因此“内啡肽导致跑步者的愉悦”也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跑步之后血浆中的内啡肽水平会增加,甚至可能多达5倍。
除了内啡肽之外,内源性大麻素(eCBs)也是让跑步者感到“爽”的原因之一。顾名思义,内源性大麻素的效果与大麻类似,是一种内源性神经递质,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这种物质的浓度会增加。内源性大麻素不仅可以舒缓疼痛,而且可以影响情绪,使人镇定,降低焦虑,带来愉悦。
日,北京,上午有市民在进行晨跑。/视觉中国
而且,和内啡肽不同的是,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是脂溶性的,它能很轻松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所以说内源性大麻素能刺激神经系统,起到镇痛、提振精神的作用,就显得十分名正言顺了。
不过,尽管到底是什么让人在跑步时感到爽还众说纷纭,甚至有人认为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都不是造成“跑步者的愉悦”的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烦恼和焦虑都在跑步中得到了消减,跑步是一件让你愉快的事,跑步还能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甚至跑步会让你上瘾。
2015年上海马拉松,一个男性在半途心脏骤停,被抢救。但之后,他依然坚持跑步。日,北京马拉松比赛开赛,3万名职业及业余选手在PM2.5浓度高达344微克/立方米、AQI美标指数高达394的有毒害级别(离报表值500仅一步之遥)的重度污染空气里依然选择参赛,他们或佩戴口罩、或戴着防毒面具、或干脆素面朝天。你很难说,这些人是对跑步上瘾,还是真的具有"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精神,抑或是在践行着“苦行僧般苦修”的精神。
日,上海,上马(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午7时准时开跑,一位跑者过终点倒地昏迷,紧急救治后苏醒。/视觉中国
有研究者在对有跑步习惯的男性跑步者进行对照试验后发现,暂停跑步的人在那两周会变得焦虑、失眠并感到紧张。这正是跑步上瘾的一个表现,除此之外,跑步上瘾的人还会认为自己跑得还不够多,不断提高运动量,即便身体受伤,即便知道这样跑下去不好,他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跑下去。
当然不止是跑步,很多体育运动都会让人上瘾,这就是所谓的“锻炼成瘾”(excise addiction)。有研究认为,美国锻炼成瘾的人的比例高达3%到5%,这一数字在跑马拉松的人里更高。
有钱有闲的产物
但是,跑步能给人带来快乐并不足以解释跑步在中国的盛行,毕竟吃薯片也是一件上瘾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不窝在沙发里边吃薯片边刷剧,偏偏要出去跑步,偏偏要去跑马拉松把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呢?
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第四届“光猪跑”上,正在彩绘“喜羊羊”的跑步者。/视觉中国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在中国,是什么人在跑步。
尼尔森的《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4%的马拉松核心跑者(指在过去3年内参加过马拉松全程及以上赛事的人)有硕士或以上学历,36%位居中高层管理职位,54%有私家车,42%有银行贵宾卡。跑马拉松的人以北京和上海居多,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1%和11.6%。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地区,人们的参与度最低,仅占9.5%和5.4%。
《2015跑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跑者有71.2%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薪5万以上的高达68.7%。他们大部分来自互联网业、政府机构、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70%来自北上广深和一线城市,属于典型的高学历、高收入群体。
虽然你可能认为,跑步是个“说跑就跑”,没有任何门槛的体育活动,但从数据就可以知道,跑步是属于有钱人,至少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游戏。
日,陕西省西安市,装扮成“圣诞老人”的人们参加慈善义跑活动。/视觉中国
而且,跑步一族从不满足于随便穿上双运动鞋就去跑步,尤其是那些喜欢跑马拉松的人。据尼尔森,中国跑步者的人均花费为3601元,而越有经验的跑者花的钱越多。马拉松核心跑者平均花费4594元,他们大多是科技控,花大价钱买更高端和专业的设备,如运动手表,紧身衣裤和运动水杯,他们中有91%用智能手表,57%用运动手环来记录运动数据。
除了买运动服和设备以外,他们还花很多钱飞到不同的地方参加比赛。90%的老运动员说他们有参加异地比赛的经历,甚至有9%的人参加过国外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他们平均每年参加3.7次异地比赛,所有支出总计6935元。
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33616元,对于很多人而言,连双好几百的运动鞋都还要皱着眉头想一想再决定要不要买,就更别提买些五花八门的装备去跑步,甚至跑到外地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条件跑步或者根本就没想过要跑步。
在一份对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的跨文化研究中,研究者将社会阶层按职业从不熟练工人到高管、国会议员分为10层后发现,在中国,社会阶层每升高一级,每周持续不少于3天或更长时间活动持续至少20分钟(不包括体力劳动和通勤)的可能性就会增加13%,有钱人在休闲时间锻炼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两倍。
日,上海,备受关注的上海站“彩色跑”在东方体育中心开跑。超过5000人参加,活动强调自由、无界限、不排名次、不计时间。/视觉中国
而这与社区环境息息相关。穷人住的地方缺少运动场地和各种基础设施,而且社会治安差,也不会有什么鼓励或支持运动的社会规范,他们基本上没有锻炼的条件和环境。
而且,很多穷人从事的是体力劳动,或者在上下班通勤时是走路,他们下班已经累成狗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去跑步了。
2009年的一项国际调查的确也显示,中国人的身体活动率最高,达57.7%,但这很可能是这份调查没有剔除与工作有关的身体活动和上下班通勤。事实上,前述研究发现,如果只算闲暇时间的锻炼,约有51%的成年居民表示自己一年只做几次运动甚至从来不运动。
此外,穷人因为社会压力和对前景的悲观情绪,很可能就很丧地放任自己不活动甚至长胖,但是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人会更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自己的健康和身材。《2015跑者调查报告》显示,男性跑步的首要原因是增强体质,而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女性跑步更多地是为了减肥或保持身材。
日,郑州黄金时代第十一届减肥夏令营里,小胖墩们在做俯卧撑。/视觉中国
事实上,在国与国之间,也是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更注重锻炼,而且国外马拉松发展历史也显示,在一国人均GDP达到美元时,马拉松会迅速普及并呈现井喷式增长,而越接近8000美元,增长速度就越快。2014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兴起,而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那年中国人均GDP正好是7683美元。
跑步和马拉松,终究是有钱有闲的产物。
跑步是一种身份
上世纪70年代,跑步在美国流行起来,而这与耐克运动息息相关,耐克的销售引发了一场市场运动,最终使耐克在美国人中得到普及,并形成了一种跑步文化。在中国,跑步的流行同样离不开商业这只幕后的推手。跑步族们买各种运动装备、马拉松赛事在中国的兴起,乃至审美趋向健美和瘦,都离不开商业的推动。
以马拉松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为例,自2014年10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明确提出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并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之后,各地政府为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名片”,开始争先恐后地举办各类马拉松赛事。各种赞助也纷纷涌进,马拉松赛事因此迅速膨胀。
日,湖北省襄阳市,一名男子在晨跑。/视觉中国
除了马拉松,各种运动APP和体育创业公司也迅速崛起,据《2016体育创业白皮书》,从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中国的体育创业公司完成了超过257次融资,总规模达到174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次超过6700万。
2015年的“双十一”,体育消费异军突起。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显示,“双11”当天体育用品在阿里巴巴网络平台的成交额达到44.57亿元,比2014年同期上涨了55%;成交用户数增长约六成。
跑步、健身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风尚,这对于跑步族而言,不仅是一次“消费升级”,更代表了一种消费实力和精英品味,一种“运动优越”。
按照社会认同理论,一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和群体类别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认同由三个过程组成,它包括社会类化、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而积极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内群体和相关外群体的比较。跑步正是他们建构身份认同的方式。
万科前董事长王石曾表示,中国的马拉松热和他有关。2013年3月,万科在深圳发起了城市乐跑赛,万科的号召力吸引了72家单位的2994人参加。之后的6月和9月,城市乐跑赛分别在北京、上海举行,一年下来,400余家企事业单位超过1.5万人在四个一线城市跑了5公里。王石说:“万科在中国60个城市推行乐跑项目,策划时就是希望马拉松在中国推广起来。”
日,武汉,2017年武汉马拉松Showgirl选拔总决赛热力上演。/视觉中国
从某种角度上说,王石还有潘石屹对马拉松的宣扬使马拉松看上去更像是成功人士的标配。所以所谓的中产阶级们用跑步的方式来向潘石屹们看齐,来彰显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的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
跑步不仅改变了中产阶级的外在形象,更建构了一种健美和跑步文化,是一种中产阶级进行内化的标签。它作为一种消费方式和文化品位,具有“区隔”和标识的功能,是一种阶级“区隔”的方式,不同地位的阶级群体通过在其独特的消费行为和文化品位基础上形成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相区分开来。
中产阶级通过跑步来建构自己的内群体认同,跑步成为了某种社会地位、生活品位和社会认同辨别的符号,用以区隔具有积极生活态度、不俗消费习惯和生活品位的“我们”和庸常的广场舞大妈们,区隔健康苗条的“我们”和身材臃肿的他者。
日傍晚,江苏省淮安市区大运河广场,近千名广场舞爱好者伴着晚霞集体起舞。/视觉中国
但事实上,也许正如蒋方舟所说,马拉松不过是中产阶级无声的广场舞,他们并没有资格嘲笑广场舞的大妈们。
也因此,跑步族才要将跑步数据,将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照片晒到朋友圈。“晒”才代表着“存在”,代表着“参与”,身份认同才能被建构起来。
据尼尔森,“爱秀”是运动人群的一大特点,接近六成受访体育人群表示,会在朋友圈或微博等社交平台晒出运动照片或者运动的成绩。
英国伦敦大学的阿兰·拉萨姆教授的社会学论文《一个习惯的历史:1960年代美国作为工作缓和剂的慢跑》中有句被广泛引用的话:“慢跑将中产阶级成功地把自己同靠左的、颓废的、烟酒不离身的、具有嬉皮士风格年轻人和靠右的、大腹便便、令人生厌的传统政客、大亨等区别开来。”这同样也适用于中国新兴一代的中产阶级,毕竟有人笑称,中国新中产的三大标志就是“跑步、抄经、喝果汁”。
参考文献:
1.《满城尽是马拉松》,《财新周刊》,2017年第22期
2.《雾霾天,为什么还跑步?》,FT中文网,2014-10
3.Boecker H, Sprenger T, Spilker M E, et al. The runner's high: opioidergic mechanisms in the human brain[J]. Cerebral Cortex, ): .
4.Dishman R K, O'Connor P J. Lessons in exercise neurobiology: the case of endorphins[J].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 4-9.
5.Raichlen D A, Foster A D, Gerdeman G L, et al. Wired to run: exercise-induced endocannabinoid signaling in humans and cursorial mammal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runner’s high’[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 .
6.Rosenbaum S, Tiedemann A, Sherrington C,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2014.
7.《运动是件好事,运动成瘾就是坏事了》,果壳网,2016-10
8.Sussman S, Lisha N, Griffiths M. Prevalence of the addictions: a problem of the majority or the minority?[J]. Evaluation & the health professions, ): 3-56.
9.Morris M, Steinberg H, Sykes E A, et al. Effects of temporary withdrawal from regular running[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 493-500.
10.Freimuth M, Moniz S, Kim S R. Clarifying exercise addictio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co-occurring disorders, and phases of addi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 .
11.《尼尔森发布最新&2015年中国体育人群调查研究报告&》,尼尔森,2015-12
12.《马拉松热潮带来巨大商机》,尼尔森,2016-01
13.《2015年中国跑者调查报告》,2016
14.《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进一步改善》,国家统计局
15.Chen D R, Lin Y C. Social identity, perceived urban neighborhood quality, and physical inactivity: A comparison study of China, Taiwan, and South Korea[J]. Health & place, -10.
16.《在中国,肥胖不再是富贵病》,FT中文网,2017-06
17.Ronkainen N J, Shuman A, Ding T, et al. ‘Running Fever’: understanding runner identities in Shanghai through turning point narratives[J]. Leisure Studies, .
18.The Popularization of Ru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blogs.bu.edu/guidedhistory/historians-craft/ashley-davidson/
19.《在每一块肌肉上练出优越:运动成了门好生意》,端传媒,2016-09
20.《为什么身边每个人都在跑步?》,音昱,2016-04
21.《中国马拉松热批判:中产阶级的广场舞》,《新周刊》,2017-03
22.《马拉松是中产阶级无声的广场舞》,蒋方舟
李春玲. 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J]. 中国人口科学, ): 25-32.
张淑华, 李海莹, 刘芳. 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 心理研究, ): 21-27.
胡荣, 陈斯诗. 时尚消费的符号意义与社会阶层建构[J]. 社会科学研究, 0.
本文来源:湾流
作者:苏少
责任编辑:聂丽平_NX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没事抖脚趾)
第三方登录:【深度】解读中国跑步热 不跑你就out了
[摘要]在中国,如今跑步早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是一种时尚,也是一场秀,是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你就突然发现,如果不跑步,你好像就out了,饭桌上没啥共同话题了。”跑步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撰文:王怡薇10月19日,2014年北京马拉松在PM2.5达到331的情况下发枪。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大部分跑者没有被PM2.5爆表所吓退,有人戴着重型防护面罩,有人继续“奇装异服”,有人拖家带口,绝大多数人坚持从天安门广场跑到奥森公园,完成了42.195公里的赛程。北京马拉松已经连续两年遭遇“十面霾伏”,但雾霾显然阻挡不了中国越来越多跑者的热情以及他们背后火爆的跑步市场。
来源:腾讯视频
中国跑步大军急剧攀升 北京长跑人数超200万日,林琨毅的处女半马之旅献给了北京马拉松(以下简称北马)。那天早晨比赛前,他吃了两片全麦土司和一杯牛奶补充碳水化合物,此前一天,按照跑马拉松的规矩,他跑到家附近的必胜客吃了两顿意大利面,意面所含极高的碳水化合物是跑者们必需的能量来源。1年后,林琨毅用时3小时34分钟完成过世界6大马拉松大满贯之一的芝加哥马拉松全程跑。在北京闯荡8年,今年30岁的他以3小时56分也完成了北京马拉松全程。1年的时间,他已经累积跑了2000公里,这是北京到广州的距离。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很多跑步者的圣地每个周末的清晨,林琨毅都会从位于赵公口的家坐地铁来到奥森公园,在那里“领跑者”跑团的跑友们已经在那里开始热身。在占地12平方公里的奥森公园内,林琨毅所在的“领跑者”跑团只是奥森浩浩荡荡的跑步大军中的一支。“领跑者”跑团原本只有林琨毅所在《领跑者》杂志的同事,没想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总会分享跑步心得,相约进行跑步练习或参加马拉松比赛。连续两年,北马都在PM2.5爆表中进行,然而雾霾也没能阻挡参赛者的热情。2014年北马已经走过34年,今年报名参加北马全程的人数达到21163人。近几年来北马报名一直相当火爆,参赛名额堪称“一票难求”,国际大型马拉松赛事一般都采用“抽签”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来应对庞大的报名人群。在今年北马报名开始阶段,组委会发布的《2014北京马拉松赛报名缴费须知》里正式确定了半程项目采用“抽签”的方式,北马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此方式的马拉松赛事。根据项目预设人数4000人与通过审核人数比较计算,中签比率约为14.2%。最终,北马半程跑的报名人数达到28000,因半程项目报名人数较多,选手参赛需求较大,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全程项目剩余名额全部调配至半程项目,半程项目总数扩至8837人,赛事总规模保持30000人不变。雾霾天也无法阻挡马拉松爱好者跑向终点北马参赛的火爆程度只是如今国内跑步热的缩影。随着中国跑步大军人数的急剧攀升,中国境内的马拉松赛事也如井喷般落地开花。如今,全国每年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就有49个,其中北马、上马以及厦门马拉松都是国际国际田联黄金级马拉松比赛。2012年,李宁10公里跑在全国只有3站比赛,平均每一站的报名人数为1000人左右,而2014年,这项赛事在全国已经扩大到10站,平均每站报名人数为5000人。“我们做过统计,在北京,坚持长跑的人数就在200万人以上。”负责跑步软件“跑跑”产品运营的吴江涛这样说道。因为有着在体育网站工作的背景,平日里又喜欢越野跑,同样30岁的吴江涛“跑”到了这家跑步软件公司。打开Iphone手机APP搜索“跑步”,立刻会出现806个与跑步有关的结果。吴江涛所在的跑步软件跑跑在腾讯应用宝下载平台上有15万人下载;最为出名的跑步软件咕咚则已有78万人下载,而通过运动手环和APP,成立4年的咕咚对外公布的用户数为2000万。一连串惊人的数字揭示着越来越多跑起来的中国人。跑步是时尚也一场秀 再不跑你就out了在朋友圈秀跑步路线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有没有发现,当你每天晚上睡前打开朋友圈,总有一个朋友晒夜跑图。一个个不同形状的跑步路线图迅速在各类社交软件中漫延开,更漫延至每个人心中。自从开始跑步,林琨毅的朋友圈里就是刷屏的。海南儋州马拉松、秦皇岛马拉松、郑开马拉松赛……他甚至跑到了大洋彼岸的芝加哥。1年前,1米83的林琨毅体重是85公斤,如今他只有70公斤,从朋友圈更新的跑步自拍照中就能看出,在跑步的过程中他整个人变得更加精瘦。在“领跑者”圈内,大家开玩笑的把带动更多人跑步叫“发展下线”,在林琨毅的“发展”下,周围30多个朋友也被带动开始跑了起来,“你就突然发现,如果不跑步,你好像就out了,饭桌上没啥共同话题了。”林琨毅笑着说道。而在另一个社交软件微博上,名人更是让跑步的力量迅速发酵。央视著名篮球主持人于嘉、艺人陈建州范玮琪夫妇也是夜跑的忠实粉丝。当名人在社交网络上晒出自己的夜跑照,不论是明星的粉丝还是普通的用户都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跑步更被贴上“时尚”的标签。因为要贴近用户随时更新产品功能性,吴江涛和团队成员经常在周末“蹲守”奥森,和那些跑步的人闲聊跑步软件的用户体验。“如果只是为了健康枯燥的跑,肯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如今大家都觉得和小伙伴们一起跑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吴江涛表示,在与跑者的交流中发现,跑步除了是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需求,是当今人们更重视“群体性、一起参与,秀出去得到认可”理念的集体体现。“现在跑步软件太多,你搜‘跑步’我们排名不高,可能会搜不到,但是要搜‘时尚跑步’我们的软件是排在第一位。”吴江涛这样说道,在众多跑步软件中,跑跑以跑步地点的“水印照片分享”吸引年轻跑者,而在未来的产品开发中,还将加入跑者可自主设计跑步路线形状图等一系列颇具时尚的元素,迎合越来越多的年轻跑者。此前坊间有个段子说,面试全球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万科,只要你有跑完马拉松的经验,在同水平的面试者中就能直接脱颖而出录取。以前只觉得这只是外界神化万科的传说,没想到仁川亚运会期间,记者与万科董事长王石在采访结束后闲聊提及此事,王石一本正经的看着记者说“这是真事儿啊!”去年波士顿马拉松赛,王石就曾亲自带领员工参赛,而今年的芝加哥马拉松赛,万科参赛团队再次出现在现场。“在领导者看来,马拉松是对一个人意志的极大考验,如果有跑马拉松的爱好,很大程度可以说明这个人对某项事物有着很强的专注力和执着坚持精神,这样的员工也更容易受到管理者的青睐。”一位外企资深HR这样对记者说道。原来,会跑步除了找回健康和时尚感,还能找到工作。跑步成本高于打篮球 已衍生出巨大市场随着跑步人群的增多,对跑步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林琨毅的鞋架上摆着4、5双跑鞋,因为一双跑鞋在完成800-1000公里后就已经没有功效,所以他根据训练和比赛的不同,几双跑鞋总会倒着穿。去年第一次跑北马半程时,他的装备还仅仅是组委会发的荧光色T恤以及运动短裤,随着这一年的跑步训练和比赛,这样简单的装备已经不能满足他这位资深跑者。如今他的装备包括:速干衣、压缩裤、运动短裤、Garmin跑步手表、导汗带,如果是跑全程马拉松,他还会系上运动腰带,以方便带上补充能量的能量胶以及盐丸,粗算下来,这样一套跑步装备价值3300元。“跑着跑着你就发现,在跑步装备上的花费要比打篮球什么的都要多。”北马的官方赞助商是阿迪达斯,另一个运动品巨头耐克赞助了去年上海马拉松,今年还将继续。“The Color Run”色彩跑是由如今风靡中国年轻人间的时尚运动品牌newbalance赞助,该品牌从2012年到2013年的一年时间里,在中国的门店从573家扩张到886家,增幅为54%。原本小众的品牌因为跑步人群的增加正变得更为流行。通过赞助各类大型马拉松赛事,运动品牌正在攻占如今国内的体育市场。国产运动品牌李宁在内部宣传战略上,跑步产品已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篮球。李宁在失去传统运动队体操队的赞助后发布的公文耐人寻味:“李宁公司决心锁定当今核心运动品类,将战略营销重点放在篮球、跑步等快速增长核心体育项目上。”正如李宁公司在声明中所说,将重点转移到向跑步市场。无论是可穿戴还是传统的跑步产品销售以及赛事的赞助,现在各个体育用品公司都瞄准跑步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如今,跑步这项运动不仅带动了诸多参与者,还衍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结语今年北马全程的参赛报名费为中国居民每人200元,外籍人士每人100美金,而半程马拉松每人则是160元和80美金。如果仅以报名者都为中国公民算起,在报名费收入上北马收益超过560万元(具体为5646520元)。除了阿迪达斯外,北京现代等5家赞助商赞助赛事,北马不仅盈利还成为目前国内最为成功和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在2013年某媒体评选的《中国十大最具品牌价值体育赛事》中,北马以估值2.5亿的品牌价值上榜,与中超、中职篮和中网等传统比赛不分伯仲。跑步还真是一门好生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排名球队胜/负胜率/胜差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排名球队胜/负/平积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体育场的环形跑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