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看xq投票,同样是双子女有好感的表现,为什么乔治好感

48小时热门
从2008年-2014年 快猴网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
备案编号:粤ICP备号-1已被0人收藏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
来自:保密
发帖:740+16029
引用:引用:米国真正的可怕之处:洗脑水平世界第一放P,洗脑党国第一,谁敢说老大?哈刚有撒刚头如果党国洗脑第一,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右愤了
我看明明是左愤多,左愤把持朝纲呢
-------------------------------------------------------------------------------------------
保护沪语,拧拧有责!!!
保护沪语,从吾组起!!!
...50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1+2374
②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美国。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记得早年听过这样一句形容纽约的话:世界上最好的和世界上最坏的加起来就是纽约。用这句话来套用今天的美国,是不是也合适呢?我们这一代军人,担负祖国未来希望的军人,既不当\"亲美派\",也不能当简单的\"反美派\",而应当做成熟的\"知美派\"。知道敌人才能战胜敌人。贬低对手便是贬低自己。拓跋焘把柔然的国名改为\"蠕蠕\",意即虫子,可他偏偏被这条虫子打败。那你连虫子都不如。美国不希望中国强大就如同中国不希望美国称霸一样。中美关系有冲突,但也有一定的共同利益。如何化解冲突,发展共同利益,是当前中国外交家们应当努力去做的。中国要发展就不能断绝与世界的交往。现在世界是单级的。只有美国衰落才能出现多极世界。我们既不能断绝与美国的关系,又不能对美国抱有太大期望。目前与美国对抗并非是最适当的时机。国家利益应当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最高准则。我们需要忍耐。忍耐并不是软弱。只有屈服才是软弱。美国当然亡社会主义心不死。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1楼...
来自:保密
发帖:37+1603
杜月笙先生没有愧对他的ID
我最喜欢的黑社会
-------------------------------------------------------------------------------------------
明朝末年 朝纲不振 奸臣当道 东厂特务横行霸道 地方乡里官吏腐败 盗匪猖獗 民不聊生
自由和尊严都是用汗水鲜血斗争牺牲换来的
五毛党,丧天良。 黑心钱,手烂光。 逢出门,被车撞。 逢下雨,被雷伤。 男做盗,女变娼。 到临头,曝尸荒。
...52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1+2375
美国当然不希望中国崛起,不希望中国经济发展上去。但我们应切记:与对手做斗争,一定要让你的对手见到一种最不愿意见到的局面。美国人希望中国人打内战,我们就真打内战了。他不在被窝里笑得浑身发抖才怪哩。当然,一味地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也不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能象古代一个武侠一样躲进深山里苦练武功,待武艺高强了再出来与敌人决胜吗?以中国的人口和资源。特别是以中国的文化,中国不可能和美国一样强大,况且美国也不是停止不前。还是Mao.ZD说得好:\"打还是要打,谈还是要谈,和还是要和。\"人要机智。外交斗争更要机智。要牵着别人的鼻子走而不是被别人牵着走。赫鲁晓夫就是个机智的家伙。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在一次大会上,赫鲁晓夫大肆揭露并批判斯大林的暴政。有人递上纸条,质问赫鲁晓夫,赫氏本人在斯大林当政时期也是权力核心集团的一员,为什么他在当时不起而反对斯大林的独断?赫鲁晓夫把质问的纸条高声念一遍,随即当众大声道:这是谁递上的条子?站出来!站出来......下面轻轻骚动了片刻,但是没有人站出来。赫鲁晓夫道:\"你们瞧,我们现在这样民主,这样无须恐惧的情况下,递条子的同志尚且不敢站出来;试想想,在斯大林统治时期的那种气氛中,有人胆敢站出来顶撞斯大林么?\"全场鼓掌。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3楼...
来自:保密
发帖:740+16030
美国最可怕的地方是,你根本看不到他们有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的征兆。
-------------------------------------------------------------------------------------------
保护沪语,拧拧有责!!!
保护沪语,从吾组起!!!
...54楼...
来自:保密
fq贴,转买买提joke版
-------------------------------------------------------------------------------------------
███████刮开显示屏,有惊喜!
大器无形,大音希声
大匠不斫,大疱不豆
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55楼...
来自:保密
美国精神,或者说所代表的美国民族的精神是无敌的
-------------------------------------------------------------------------------------------
爷爷祖籍绍兴上虞,父亲生在上海长在上海
我是祖籍绍兴的上海人
驱逐硬盘,还我河山;吴越雅音,远胜胡普;吴越儿郎,勤劳勇敢;自强自立,共创未来。
...56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2+4884
引用:引用:我们中国的悲剧,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多数的情况是,有思想的人不决策,决策的人没有思想。有脑子就没位子,有位子就没脑子。我觉得中国的悲剧恰恰就是人人都以为自己是个人才大到国家,小到单位,还有中国足球不当权的人个个指手划脚,好象全天下就他最行,只是没被选上其实说穿了,把那些自认为行的人换上去,就行了?关键是老百姓选不选屁用不顶,几千年来都是草芥
选出来的显然不顶用,大家都各怀异心选的。
所以中国的江山只要靠打,打出来的最大。只有打出来,才没屁话。
-------------------------------------------------------------------------------------------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伤口是难以愈合的
明天的事情,后天再想
------My Heart goes Boum Boum Boum
...57楼...
来自:保密
发帖:37+2381
莫要妄自匪薄,也莫要盲目自大
-------------------------------------------------------------------------------------------
5分眼中钉,汉奸肉中刺!
坚决支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支持一党专政!
坚决反对一切妄图颠覆现政权及影响统一大业的言行!
...58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042
引用: 有种东西叫手机...
你在飞机上打通给我看看
你难道不知道飞机上手机能收短信,能打通电话?
尤其是911的时候,飞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59楼...
来自:保密
发帖:211+2376
我们对美斗争。应该具有赫鲁晓夫这种机智。该韬光养晦时,就韬晦到家。就象小平同志当年对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讲的一段话:我们所讲的韬光养晦,包括不要脸面,也一定要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保持关系。(大意)Dengxp的意思是,中国一定要与世界文明同步。不能远离世界文明。在\"9.11\"事件中,除了个别国家,中国一部分老百姓(而不是government)是离世界主流文明最遥远的。该斗争时,寸步不让。\"崇美\"不对,\"亲美\"不对。\"仇美\"也不对。美国government和政客与美国人民既一样,又不一样。有共同处,有异处。你要有高度的智慧把他们区分开来。过去,美国人民为了帮助中国摆脱殖民统治,打败日本,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两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今天因为美国利益遍布全球,两国有了冲突。但我们仍要以道德之心来评判事物,不可冲动。我曾讲过,对屠杀了我几千万同胞并且没有认错的日本,我们经常说\"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对帮助我们打败了日本的美国人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仇视呢?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60楼...
来自:保密
发帖:100+1679
当年如同过节一般去看杀谭嗣同六君子的国人,甲午之役中怎么能不丢掉台湾?
时间说反了,其他没意见
-------------------------------------------------------------------------------------------
...61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0
------------ 引子:“新大陆” ------------   500年前,在北美大陆,印第安人依然过着以采集、狩猎、粗放农耕为主的生活。   在这片广袤而物产丰富的地方,他们的激情、他们的风俗、他们的语言,都以天然的姿态生长着。印第安文明一直在自己的天地繁衍,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集体生存的方式是部落,他们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1492年,一个叫哥伦布的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于是美洲许多东西都被改变了……   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蜂拥而至,将这片新大陆撕扯得四分五裂。从此,印第安人逐渐失去了对自己家园的控制。美洲成为欧洲各国角逐利益的战场。   在这片大地,谁主沉浮?   最终,欧洲各国都没能实现主宰这片大陆的愿望,因为这片土地诞生了新的“主宰者”——美利坚合众国。 ------------ 殖民时代(1) ------------   在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叫做普利茅斯小镇,每天都有来自美国各地的人来到这里瞻仰一块大石。   人们为什么会对一块大石如此敬仰呢?因为,美国的历史与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   1、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   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重180吨、长90英尺的木制帆船扬帆出海,这艘船名叫五月花号。   他们选择出海的季节实在是糟透了,但他们别无选择。   在17世纪初的英国,最早源起于加尔文的清教徒们发起宗教改革运动,试图在国教内部进行“纯洁”工作,却遭受残酷打压。   于是他们出逃荷兰,在荷兰不仅寄人篱下,而且下一代对于清教徒信仰和祖国语言日益淡薄,于是他们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遥远的新大陆,再次出走。   他们向往那片百年前才刚刚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那里没有国王,也没有刽子手,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传教和生活,而无需面对欧洲大陆冰冷的目光和时隐时现的绞索。   也许是“五月花”这个浪漫而生机勃勃的名字给他们带了来好运,“五月花”号在海上风狂浪险地渡过了66天之后,只有一个人死去,但在船上又降生了一个婴儿,所以当他们于11月9日到达科德角时,船上还是102个人。   他们在科德角对面的普罗温斯顿港湾抛锚,按照欧洲的航海传统,他们首先登上了一块大礁石。五月花号上的人们大声欢呼,共同庆祝新生活的开始。后来的美国人把他们视为美国最早的开创者。   其实,远在他们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北美,就是英国也早于1606年就组织了两批人员探查,一批移民,为什么美国人却把“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视为“清教徒始祖移民”?   今天“五月花”号的复制品停泊在马萨诸塞的海湾,在船舱里,摆放着一份文件的复制品,这份文件被称为美国最早的立国文本。   “五月花”号上的人们走上新大陆之前,在船上签署了这份文件,41位男士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他们是船上的成年男性移民,由于当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她们没有签署。   在这份《五月花号公约》中这样写道: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的文书,内容很简单,但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树立了一个典范:   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   “自治”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它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实施。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方式和内容,在王权与神权并行统治的时代,暗示了民主政治的许多基本理念。因为它否定了由来已久的君权神授思想,否认了统治权无须平头百姓认可的现状。   《五月花号公约》是此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第一个。它所呈现出的依法管理、民众自治理念成为许多居民点和后来殖民地竞相效仿的模式,对《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为美国精神的先驱。   2、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12月25日后的一天,移民们陆续在普利茅斯上岸,那些参加签约的人组成了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治体,这个自治体具有选举官员、通过法律和吸收新的投票委员的权力。 ------------ 殖民时代(2) ------------   当兴奋感迷失后,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景象既使他们迷茫,也使他们兴奋。   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大地,冬天的北美万物萧索,沉寂而荒凉。回顾身后,万顷波涛化作千般障碍、万里鸿沟,把拓荒者与欧洲的联系斩断,他们只能独自面对命运的挑战和生存的考验。   威廉·布雷德福在“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0年后,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所见所感:“回顾身后,只见曾经跨越的海洋浩瀚无边,将他们与世上所有的文明社会阻隔……现在除了上帝的精神和慈爱,还有什么能够支持他们呢?”   其实他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开创新天地的渴望和坚定的信仰,正如布雷德福所说:他们知道自己是先驱者。正像一只小蜡烛点燃千支烛一样,在这里燃起的光照亮了很多的人,而且可以说,它还以某种方式照亮了我们的整个民族。   应该说“五月花”中人的运气非常好,他们登陆的港口是一个天然良港,附近有一个出产丰富的渔场,可以提供大量海产品。在陆地上有一些小溪,虽然结了冰,但可以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淡水。   而且,在这片土地上居然到处有人类生活的遗迹,开垦过的肥沃农田,这真是一幅美好而又诡谲的景象,他们只能将这些归结于上帝的怜悯。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印第安村落的遗迹,这个村落的居民因为一场来势凶猛的天花而遭灭顶之灾。   但即使这样,在头一年,移民们依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北美寒风呼啸,把缺少过冬装备的人们抛入一片冰天雪地,在这陌生的大陆上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生活,怎样从中汲取生活资料。繁重的劳动,严寒的气候,恶劣的生活条件,凶猛的传染病,很多人倒下了,几乎家家都办过丧事。   到第二年,他们只剩下50个人。每个人的心头都被绝望所压迫,所有的理想和美梦似乎都被严酷的现实撕得粉碎。人人都在祈祷上帝的恩典,但上帝在哪里?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个印第安人走进了村庄,人们向他展示自己的悲惨生活。这个略通英文的印第安人默默地看着,听着。几天后,他把自己的酋长带到了村庄。   酋长马萨索伊特与这些远来的人们订立协议,非常慷慨地送给他们许多生活必需品,后来又派出能干的印第安人教授给移民们在这块大地上的生活技巧,包括种植玉米、捕鱼,甚至包括饲养火(又鸟)。   在这一年,也就是1621年,风调雨顺,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大获丰收。这年秋天,布雷德福被选为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总督,他决定举办庆典感谢上帝的恩赐。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印第安人,他请马萨索伊特等印第安人参加庆典。   在11月底的一天,移民们大摆筵席,印第安人和移民们热烈地交谈、游戏,餐桌上摆满了山林的野味以及自产的玉米和南瓜饼火(又鸟)大餐。   这就是北美大陆感恩节的起源,日,华盛顿发布了第一个感恩节公告。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9年将11月的第4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1941年国会立法认可了这一规定。感恩节是最具有美国特色的节日,在美国人心目中,某种程度上感恩节要比圣诞节更重要。   感恩节的庆祝方式多年来改变不大,而印第安人教给移民们饲养的火(又鸟)始终是感恩节上最主要的一道食品。   在此后的岁月里,来自欧洲的移民日益增多,几番艰辛之后,他们在这片大陆上扎住了脚跟。到了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共建起了13个殖民地。   “在从前无人来到的地方,我们希望移植一个民族。”   这是一位诗人描绘当时的景象,那么这些人到底希望移植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我们从今天的威廉斯堡小镇寻找答案。   3、人世间一切权力都必须是有限的。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部海岸有一座小镇叫威廉斯堡。   走在小镇的一部分街道上,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这里没有任何现代意义的装饰和建筑,教堂、学校、邮局以及人们的衣着打扮,与今天的一切截然不同。   这座小镇曾是北美最早的英属殖民地,曾和早期美国历史中一些重要事件发生过联系。   已然逝去的时光似乎从来没有拜访过这里,一切还是北美开拓初期的景象。   从17世纪初到美国建国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英国在北美共有13个殖民地,一些殖民地因为利益有时发生争吵,甚至大动干戈,但是,多个族裔、多种文化在广阔的北美大陆共处和混合,逐渐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民族,就像现在威廉斯堡中的人们所表演出来的那样。   在那个时代,殖民地居民信奉多种宗教,但他们大多讲求实际,不尚空想,把精力集中于人世间的实际问题,致力于在人间建立基督所谓的天堂。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2楼...
来自:保密
发帖:41+461
大家聊得真好玩,美国的可怕在于他还是个孩子,给他5000年,他也不行了,哈哈, 河东河西的关系,就是不知道多长时间转回来而已。
-------------------------------------------------------------------------------------------
凉风有讯,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63楼...
来自:保密
发帖:100+1680
你难道不知道飞机上手机能收短信,能打通电话? 尤其是911的时候,飞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
报纸上有过这个消息,但是又有人否认这个消息,所以搞不清,至于短信里是否说过投票后反抗之类的话更不知道了,即使可以发,我想在很短的时间内还要输入或者说投票过程之类的话是很难的.
最想说明的是,不必完美化,理想化,虽然是比我们先进.不然就会失望,绝望.中国人写的文章里有很多想当然的理想化的东西,还喜欢用比\\赋之类的手法,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而实际上只能相反.
中国人受这类理想主义鼓惑还少吗? 不然****就没这么得意了,而失望或绝望所导致的沦丧也不会到今天的地步.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
...64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1
------------ 殖民时代(3) ------------   天堂最需要的莫过于一种优良的秩序,于是他们深深困扰并不断思考着三个现实问题:   一是怎样选举领导人和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是怎样设定政治权力的适当限度?   三是怎样组成一个联合组织?   他们的基本观点正如约翰·科顿所说:“对于教会和共同体的官员,最好是不要在对他们和对人民有益的范围之外赋予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因为不管给予何种超越此限的权力,它们都肯定会侵害它们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人心中有一种倾向,除非受到神的制约,它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发展成为过分行为。不应让人冒这个险。因此,人世间一切权力都必须是有限的。”   这也是后来美国政治传统中最核心的东西,对统治者的不信任,因此必须给权力套上辔头。   1647年5月,马萨诸塞议会通过一份关于建立学校的议案:“各镇人口增长至50户时应令一位公民担任教育之责。凡儿童欲求读书写字者一律不得拒绝。”   对此,詹姆斯·拉塞尔·科维尔说:“第一所小学开幕的时候,对付教会zhuanzhi或国家独裁的第一道壕沟,也就筑成了。”   在北美的英属殖民地,乡镇很早就各自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分配和征收自己的税款,凡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事务,均在公众场所召开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在欧洲的大多数国家,政治生活一般都始于社会的上层,然后是逐渐地而且是不完整地扩大到整个社会,而在殖民地有些时候则相反,那里的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又成立于州之前,而州又成立于国家之前。   17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的君主zhuanzhi体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大放异彩和文艺繁荣的欧洲,人们还没有想到一些可能被他们轻视的原则已经在新大陆的荒野中公布出来,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未来的信条。   人类理性的一些最大胆的设想竟在一个不被人重视,连任何政治家都不屑于关注的社会里付诸实现了,在这个还没有出过将军,也没有出过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的默默无闻的社会里,却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社会运行方式。   这十三个殖民地不仅在政治观念上非常相似,更重要的是他们都说英语,遵守英国的风俗,建立议会制度和陪审团,他们的书籍、建筑、图画、文学主要是英国式的,甚至都接受3000英里大洋外大英帝国的管理,虽然许多人一辈子也没见过一个来自英国的皇家官员,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踏上过英伦三岛,虽然实际上来自英国的直接管理力量非常微弱。   不过,这片大陆上的人们已经不同于英国人,他们勤恳工作,排斥奢靡,讲求实际,狂热的工作态度和严肃的生活态度,务实、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对于通过辛勤工作以获得成功的价值认同,以及勇于开拓和冒险,崇尚平等,北美辽阔的处女地和英国鞭长莫及的统治,这些都使他们富于自治和民主意识。民选长官、土地分配和平民教育使这里与英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   18世纪初,13个殖民地的农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尤其突出,一些地方开辟了公路,建立了邮政,波士顿的信件6天就能到达费城。   交通与通讯使各地可以互通有无、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像一根纽带将13个殖民地联结在一起,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起了深远的影响。   1782年,一位法裔移民克雷夫科尔发表了12篇文章,他称之为《一个美国农场主的来信》,这组信为新大陆的新国家赢得了许多朋友,也使作者一举成名。他是这样描述新兴的美利坚人的:   “我们是一个耕者民族,散居在一片巨大的领土上,通过良好的道路和可通航的河流相互交流,由温和政府的丝带把我们联在一起,大家都尊重法律而不畏惧其权力,因为法律是公平的。我们生气勃勃,充满实业精神,这种精神已被除去镣铐,不受任何约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工作的。”   “……是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和瑞典人的混杂。由这种混杂繁衍产生了一个现在叫作美利坚人的种族。……在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整合成一个新的民族,总有一天,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以及他们的后代将使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真正促成美利坚人共同体意识大觉醒的恰恰是英国。 ------------ 独立风云(1) ------------   1、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18世纪时,北美英属殖民地人口增长很快,1702年的27万人,到1770年已接近220万人人,大约每过25年翻一番,殖民地一片人丁兴盛,事业发达的景象。然而就在此时,殖民地的人们与英国老东家的关系却日益紧张,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楼……   英国国王曾规定:殖民地的自由居民对涉及他们的立法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得到了部分承认。但是,殖民地毕竟是殖民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与大英帝国之间的裂痕逐渐显现。   在乔治三世的时代,这位年轻的英国国王血气方刚,他的观点是:“不但要统而且要治。”   1763年,英国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但是当以英国人自居的英属北美殖民地居民为此庆祝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不祥之兆,一系列矛盾将接踵而来,将原本汹涌却少为人知的暗潮卷到海平面之上。   战争给了英国胜利,也给了英国巨债——1.3亿英镑,是战前英国外债的两倍。英国人原本想在国内解决问题,但加税的要求一提出就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海外殖民地,特别是美洲大陆,他们试图从那里筹措殖民地防务和管理开支。   英国首相兼财政大臣乔冶·格伦维尔说:“从殖民地取得某些收入是必要而又正当的。”他的提议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   1764年,英国颁布《糖税法》,对过去每加仑征6便士的外国糖蜜税减为3便士,但撤销各殖民地原享有的某些免税待遇,对输入美洲的外国食糖和奢侈品(如酒、丝麻)收取附加税。   1765年,英国颁布《印花税法》,这是首次出现在美洲英属殖民地的新税种。但这个新生事物来势汹汹,举凡报纸、证书、票据、期票、债券、文告、历书及一切印刷品、小册子、法律文件,都得贴上半便士至20先令的印花税票,甚至连结婚证书和扑克牌都得交印花税。在新税种面前,新大陆上所有的英国臣民人人难逃。   英国当局声称,征收这两种税都是供当地的防卫与安全之用,但此举却没有征求殖民地人民的意见。   再没有比这更令殖民地人民愤怒的了,根据英国传统,财产是和生命与自由紧密相连的,如没有本人同意或他所选代表同意,无人可以侵犯他的财产。殖民地普遍认为,殖民地的权力来自英王特许而不是英国议会,而且殖民地在英国议会没有代表,因此英国议会无权对殖民地直接征税。要征也得殖民地议会说了算。   当时的北美英属殖民地到处流传着一句话:“无代表而征税乃是暴政。”此话出自一位叫詹姆斯·奥蒂斯的政治家之口。此君出身律师,曾是英王在附属海事法庭上的总辩护律师。七年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为了增强收入,大力整顿海关,颁布“搜查令状”,授权海关官员可以闯入任何人的房屋内搜查走私物品。   这一法令遭到人们普遍不满,詹姆斯·奥蒂斯愤而辞职,并公开在法庭上反对“搜查令状”,他认为这些法令粗暴地践踏了人民的自由。他说:“英国自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一个人房屋的自由。一个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只要他安分守己,他在城堡里就应当得到像王子一样的保护。”   奥蒂斯后来败诉,但迫于民众压力,英国政府撤回了“搜查令状”,奥蒂斯也成为殖民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当时诉讼程序中有一位25岁的年轻人,叫约翰·亚当斯,他成为日后美国第二任总统,他满怀敬仰地说:奥蒂斯是“一团火焰!……美国独立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诞生的;爱国者和英雄的种子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播下的。反对大不列颠蛮横无理要求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发生的。”    奥蒂斯也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恨,1769年,一个英国军官在奥蒂斯头部猛击一拳,使他得了精神病。但奥蒂斯影响却日益扩大,他的话广泛流传,常被引用,这已经预示着英国与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大,殖民地的自主意识日益强烈,北美大陆的斗争即将到来。   而此时,英国的政府一些做法进一步扩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七年战争中,英国国王曾许诺,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分给殖民地官兵作为奖励。但是战争结束了,英国政府为了酬答印第安部落的帮助,乔治三世的一纸诏书就将曾经的诺言吹到九霄云外,他说:“严禁朕之所有忠良臣民在该地区购买土地或定居”。   说话不算数本就让英属殖民地人民不痛快,此时又出现了驻军问题。为了有效防御法国人,也为了达到有效控制殖民地的目的,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加大了驻军力量,英国议会还通过了《惩治叛乱法案》,要求有英军驻扎的地方当局要提供军营用房,并供应各种日用品和每人每天5品脱的啤酒,或14品脱的糖蜜酒。   大英帝国的种种做法促使北美的殖民地走向联合与觉醒。   1765年为了抵制英国制定的《印花税法案》,有9个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召开反《印花税法案》大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克里斯托弗·加兹顿使用了“American”(美利坚人)的概念。   加兹顿在演说中宣称:“在这个大陆上.不应当有人称为新英格兰人、纽约人等,我们所有的人都是美利坚人。”   虽然会上存在争议,因为有些人认为自己是纯正的英国人,而这次大会的本意不过是团结起来,对付英国政府的不合法举措,与“美利坚人”有什么关系?   但是很快,“美利坚人”这个理念传遍了十三个殖民地。   殖民地人民追求自治与英国政府企图加强控制的矛盾,成为独立战争爆发前美洲殖民地历史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问题。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5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2
------------ 独立风云(2) ------------   2、“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   在1765年底,一个被称为“自由之子社”的秘密组织在波士顿诞生。其领导人是塞缪尔·亚当斯等人,这一组织发展很快,不久各殖民地几乎都有了类似的组织。   在“自由之子社”的领导下,城市居民放火焚烧成堆的印花,抢劫海关官员们的家,并迫使印花代售商辞职,1766年,《印花税法》宣布撤销。消息传来,十三殖民地一片沸腾,据记载,当时“灯火辉煌、篝火处处、彩坊林立、人群熙熙、火花满天,诚美洲之空前情景也。”   但英国议会并不打算就此罢休,撤了印花法的当天,他们宣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绝对有权制定管理和控制殖民地的法律。在1767年,又通过《汤森法》,凡是殖民地人们普遍购买的英国产品都要抽重税,而海关官员的工资则取决于他们从殖民地商人身上榨出多少油水。   面对这一情况,殖民地干脆抵制英货,虽然人们喝不到高级茶叶,买不到时尚的用品,但是本土工业却因为得自力更生而发展起来,英国出口下跌了38%。   英国议会派出英国军队对付特别不听话的波士顿。日,英军向一群聚集的当地人开枪,死5人,伤若干人,被称为“波士顿惨案。”这一事件激起了波士顿居民的反抗。有1万多人参加葬礼,之后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就在这一天,英国议会被迫再次让步,撤销汤森税,只保留对茶叶的重税。此后两年,局势表面平稳,其实暗流汹涌。   英国于1773年为了帮助东印度公司摆脱财政困难,允许其在北美殖民地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进口税。反英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东印度公司垄断殖民地的茶叶市场,因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英浪潮。   日,一群自由之子假扮成印第安人闯进波士顿港口,将堆积在东印度公司货船上的342箱茶叶扔进了大海里,使波士顿港变成了一个“大茶壶”,故名“波士顿大茶会”。   虽然手段激烈,但是此时的殖民地人们并没有与英国彻底决裂的意思,他们只是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干涉殖民地的内部事务。人们仍忠于英王,只是希望“伟大的国王”给予自己大   一些的自治权。   但在乔治三世和议会看来,这已经是大逆不道的叛乱行为了。英国本土的政治家们普遍对新大陆的人们不理解,没有代表权就不能征税?英国下辖的领土很多在议会都没有代表,不都在交税,谁也没因此造反呀!而且为了保卫他们免遭法国人的进攻,大英帝国的忠勇将士不是还在保卫殖民地的边界吗?他们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   一些官员向国王和议会陈述:殖民地的人们是“粗俗、无法无天的懦夫。……大炮一响就能使他们落荒而逃……”   当然也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人看出了其中的危机,埃德蒙·伯克就警告英国政府:武力只能逞威于一时,“一个永久处于在被征服状态的民族,是无法治理的。”但是这些观点并不是主流意识,从国王到百姓,大多数人对此都是一笑而过。   国王和大臣们认为对于美利坚应该给予的不是自治,而是教训。   国王那位傲慢的首相诺斯勋爵曾经说:“我决不能接受一切人生而平等这种荒唐的见解。”作为英国首相,他决不允许那些殖民地的人们挑战帝国和他本人的权威。   1774年,英国议会连续通过了五项强制性法令,也就后来被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规定受马萨诸塞指控的英国官员只能在其它殖民地或者英国受审,英军可强行在马萨诸塞的空屋、谷仓或其他房屋中驻扎,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地位,封闭北美最大的港口波士顿港,将13个殖民地以西的俄亥俄河流域和伊利诺伊的土地划归魁北克。   首相先生干脆下令说:“新英格兰的各个政府已处于叛乱状态”,必须予以摧毁。   随后,英国派遣4个团的兵力抵达波士顿。英国的步步紧迫使殖民地的反英斗争变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在费城有一座建筑,被美国人视为圣地,那就是卡彭特斯大楼。日至l0月26日,各殖民地的55名代表,在这里举行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 独立风云(3) ------------   这次会议是针对“不可容忍的法令”而召开。但是代表们刚开始并不团结,他们第一件要争执的事竟是由谁来做开幕祈祷。来自弗吉尼亚的代表帕特里克·亨利劝解道:   “在弗吉尼亚人、宾夕法尼亚人、纽约人和新英格兰人之间的区别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我不是一个弗吉尼亚人,我是一个美利坚人。”   在这次会议上,大陆会议通过了马萨诸塞提交的决议,宣布殖民地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而“不可容忍法令”是不公正和不合法的。   不过此时无人公开倡导“独立”,大陆议会还通过给英王的请愿书,希望在英帝国的体系内获得充分的自治地位。   对局势的发展,英国国王看得远比大陆会议的代表们更为严重,乔治三世认为形势已无可挽回,现在应当由武力来发言了,他说:“新英格兰的那些政府现在处于叛乱状态,必须用战斗来决定他们是属于这个国家还是独立”,“殖民地不是投降就是胜利”。   1775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把十三个殖民地与英国以外的国家间的贸易予以断绝。   而在此时的弗吉尼亚,行政长官帕特里克·亨利敦促议会向民团提供装备,他发表演讲:   “……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北方吹来的下一阵大风将给我们的耳朵带来响亮的武器撞击声!我们的弟兄已经上了战场!为什么我们还站在这里不动……?   “难道生命如此珍贵,难道和平如此甜蜜,以至于非要用镣铐和奴役去换取它们?我不知道别人何去何从,我的抉择是:不自由,毋宁死。我镣铐的锁链声早已响彻平原。战争不可阻挡——让它来吧。我愿重复此句,让它来吧!”   在他的听众中,有一位代表,他的名字是华盛顿。   亨利后来虽然成为弗吉尼亚州的第一任州长,并两度担任州长,但他的地位和名声主要来自这篇慷慨激昂的演说。在他演讲三周后,独立战争打响了第一枪。   在离五月花号登陆不远处,有一个叫做莱克星顿的小村。小村中矗立的一座铜像吸引着每一位后世的来访者。他一身平民装束,却手握步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莱克星顿被称为“美国自由的摇篮”。这个粗壮憨实的民兵铜像同端庄秀丽的自由女神雕像一样,被追求自由的人民所敬仰。   日,一队英军奉命前往马萨诸塞的康科德摧毁当地民兵的军需库,并逮捕反英领导人约翰·汉科克和塞缪尔·亚当斯。但这一行动被人发现。当英军途经莱克星顿的时候,约翰·帕克上尉和70名“—分钟民兵”(能够在一分钟内做好战争准备)已严阵以待。   英国人喝令这些人马上解散,这时一声枪响,双方发生交火,英军给当地民兵造成8死10伤。二百多年来,一直没有查明到底是谁打的第一枪,不过正是这一枪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   随后,各地的民兵纷纷赶到,沿途狙击英军,当英军撤回到波士顿时,伤亡达270人,此后又被围困长达9个月,直到1776年才撤到今天的加拿大。   1836年4月,美国哲人爱默生在他的诗句中写道:湍流之上粗糙的拱桥边上/他们的旗帜在四月的微风中舒展飘扬/从戎征战的农夫/打响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枪。   枪声响起,震动了13个殖民地,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为独立自由而战。反对英国的武装行动很快席北美的广大地区,史称“独立战争”。   3、被杀死者的鲜血及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   一个殖民地人士在1775年7月写道:“你不论旅行到全国的任何地方,你都会看到居民们在进行训练、制造枪机、铸造迫击炮和炮弹并进行射击,制造火药。”   莱克星顿之战后不久,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亨利再次大声疾呼:“战争实际上已经开始了,我们的同胞已经走上战场了!”   议会同意开战并组建“大陆军”,他们委派华盛顿为总司令。   北美大陆风起云涌,但人们的思想依然很混乱。在威廉斯堡,两个人在讨论动荡的时局,一个说:“我打算回家去(回英国)。”而另一个则淡淡地说:“我已经在家里了”。   战争已经开始,却仍有许多人对与英国和解抱有幻想。在杰斐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的公告》中,也说“并不怀有野心,想要同大不列颠分离和建立独立国家。”   在7月8日的致乔治三世《最后的请愿书》中,急切希望恢复与英国之间的“原有和谐”。   甚至在华盛顿的麾下,军官们在就餐时还要为乔治三世的健康干杯。看来,反英人士还没有下定脱离英国独立的决心。   就在莱克星顿战斗打响后9个月,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发表了他的小册子《常识》。这本仅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6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3
------------ 独立风云(4) ------------   托马斯·潘恩,1737年生于英国的一个贫苦家庭,干过许多种职业,包括女式内衣。他对社会的贫富不均深恶痛绝,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写成“Pain”(痛苦)。   1774年经富兰克林介绍,潘恩移民到北美殖民地。在这块土地上,他找到了归属感。他到达北美一年半的时候,莱克星顿的小村就响起了反对英国当局的枪声。   潘恩认为,这场战争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要反对英国执政当局的种种经济盘剥,而是要争取殖民地的完全独立。   在他的宣传论著中,潘恩打破了人们对英王乔治三世的幻想,揭露了英国政治的腐败,号召北美人民尽一切努力,寻找新的出路,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国家,为在欧洲遭到“放逐”的“自由”营造一个“避难所”。潘恩写道:   “北美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各种纷争,如果它从属于大不列颠,被当作英国政治天平上一个小小的砝码,它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纷争。”   “被杀死者的鲜血及造化的啜泣声在喊着:现在是分离的时候了。甚至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   “如果你遭了殃,你还能同凶手握手言欢,那么你便不配被称为丈夫、父亲、朋友和情人,并且不管你这一辈子的地位和头衔如何,你都是个胆小鬼和马屁精……”   小册子在广大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潘恩的思想和名言被人们奔走相告:“啊,你们这些热爱人类的人!你们这些不但敢反对暴政而且敢反对暴君的人,请站到前面来!”   潘恩在自己的作品中呼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我们就有希望得到光荣的结果。胆小怕事,屈膝投降,其结果只好悲惨地接受各种灾祸。”   “在十四世纪,英军全体将士对法兰西王国进行一番洗劫之后被赶回,吓得目瞪口呆。而这番英雄业绩只是由一位叫贞德的妇女率领拼凑的散兵游勇所干的。但愿上天也启发新泽西的某个女子去鼓舞她的同胞奋起,拯救她受苦受难的同胞,使他们免遭蹂躏劫掠之苦。”   潘恩写道:“zhuanzhi制度就像地狱一样,是不容易打破的,但我们可以欣慰的是:斗争越是艰巨,胜利就越光荣。”   潘恩喊出了许多人想喊而没有喊出来的话:“独立”,“独立”。   这个小册子成了人民内心思想的表述,在当时的北美殖民地广泛流传。在两三个月之内,“独立”这个原本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词成为每个北美人的口头禅。独立战争的民兵们很多人口袋里都藏着潘恩的小册子《常识》。   华盛顿曾非常诚恳地说:“《常识》使得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沸腾起来,我们不能屈服作奴隶,不能任人压迫和宰割,我们决心与这样一个不公正和不道德的国家断绝—切关系。”   华盛顿将军在写给朋友约瑟夫·里德的信中这样说到:托马斯·潘恩《常识》中正确的原则和无可辩驳的推理让所有人对独立的正确性深信不疑。   在福吉谷的战场上,华盛顿将军下令给士气低落的军队宣读《常识》,因为将军认为它有檄文的力量。   《常识》在只有250多万人口的北美殖民地很快就发行了50万册,但作者潘恩却没有因此收入分文,依旧清贫。因为他拒绝接受任何稿费或版税,只为了这本书能够低价印发,得以让并不富裕的人民广泛购买和阅读。   他的目的达到了,在《独立宣言》发表之前,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著作,让《独立宣言》将要表达的思想变成了人人理解的“常识”,普遍地深入民心。是潘恩的言论坚定了大陆会议代表们的决心,是《常识》加速了《独立宣言》的诞生。   日,理查德·亨利·李在大陆会议提出一项决议,要求宣布13个殖民地应当是自由和独立的。   4、“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起草《独立宣言》,由托马斯·杰弗逊执笔。   6月11日至28日,在杰弗逊费城住所的二层楼上就着一个简单而又轻便的写字台,写下了这份文件。7月4日,文件正式公布,这就是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其实是三个部分,一是基本政治原则,二是英国人做了什么,三是我们要做什么?   宣言列举了英国王权对殖民地人民实行zhuanzhi统治的种种恶德暴行,申诉了追求独立的充分理由。并从政治原理上指出,政府统治的合理性来自被治理者的同意,政府只有在能够保障人民正当权益的时候,才是需要的。   人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神圣不可剥夺的,拥有这些权利的人是生而平等的。一个政府对这些权利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废除这一政府以建立新的国家。而英国殖民当局就是这种必须废除的政府。   《独立宣言》庄重的宣布:“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在被创造出来时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杰弗逊肯定所有的人都享有天赋的权利,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力,人们才设立政府。而乔治三世“一个如此罪恶昭彰的君主,其—切的行为都可以确认为暴君.实不堪做一个自由民族的统治者。”   正是由于乔治侵犯了这些天赋人权,才使各个殖民地力求成为“地球上的国家之一,自然法和上帝法认为它们该享受独立和平等国家。”   马克思评价《独立宣言》是全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   在费城独立广场上有一座两层的红砖楼,楼顶上耸立着白色的尖塔。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独立大楼。   日,楼顶尖塔上的大钟敲响了,钟声是一个信号,告诉聚集在独立厅外的民众,《独立宣言》通过了。这口大钟因此被称为自由钟。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7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4
------------ 独立风云(5) ------------   在闷热的独立大楼内,一群神情坚毅的人们在《独立宣言》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而此时,在不足100公里外,大批英军正在陆续集结,不久达到3万人,准备大举进攻纽约。   《独立宣言》在纽约宣读后,成群的市民冲到广场上,捣毁了乔治三世的塑像,然后把它熔成的1.8吨铅,再制成子弹。   在一片战争气氛中,《独立宣言》给独立战争,给未来的美国确定了战斗目标。   在殖民地人民的武装斗争进行到第二年的时候,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要“摆脱英国王权的统治,争取殖民地的自由和独立。”   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独立事业在写作《独立宣言》的时代,还是命运未卜的。《独立宣言》的签名人之一本杰明·拉什在老年时喜欢讲一则轶闻。   日,当时大陆会议已经修改完成《独立宣言》,刚刚送交印刷,拉什无意间听到了另外两位《独立宣言》签字人的对话,一位是来自弗吉尼亚州的哈里森,另一位是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格里。   哈里森对格里说:“格里先生,如果我们为现在所从事的事业而被绞死的话,那时我的情况会比你有利得多。我身胖体重,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咽气,而你身躯轻盈,到时候可得在空中晃荡一两个钟头才会死去。”格里微笑了一下,但马上就恢复了修改《独立宣言》时那种庄严肃穆的神情。   当时,如果美国独立运动失败,参与这场运动的重要分子是要被英国殖民统治者送上绞刑架的。只是这残酷的现实在这些追求自由的爱国者眼中只不过是云淡风清的玩笑。   这则轶闻表明,参加独立革命虽然有致命的风险,但这项事业还是让参与者具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义无返顾的勇气。这些人彼此保证:要把“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和我们的神圣荣誉”献给北美独立事业,贡献给伟大的理想——“平等”和“自由”。   在《独立宣言》上签名有上绞架的风险,而率领军队跟英国对垒的风险就更大了。承担风险最大的人,胜利后当然应该获得最大的荣誉,这就是华盛顿起初声望的由来。   7月9日,华盛顿接到《独立宣言》的正式文本后,激动异常地下令向全军宣读,华盛顿告诉将士们:“《独立宣言》将进一步推动每一位军官和士兵以忠诚和勇敢来行动,领悟到现在在上帝的统辖下,国家的和平与安全将完全取决于你们手中武器的胜利。”   华盛顿不是拿破仑那种天才横溢式的将领,但他具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坚定信仰,这使他屡败屡战,直到最后的胜利。   5、我们的独立和主权已经得到了确认。   华盛顿早年参加七年战争,官至弗吉尼亚民兵中校,虽然不是职业军人,但他熟悉北美大陆,精通作战指挥,而且他了解英军的作战方式,这也是大陆会议任他为总司令的原因。正如约翰·亚当斯所说:   “在我心日中只有一个人适合这个重要的职务,他就是来自弗吉尼亚的华盛顿先生。就他作为一位军官的才干和经验而论.就他巨大的才能和卓越的品格而言,他定能赢得人民的赞同,团结北美各殖民地,共同奋斗。”   但是新生的美利坚面临的对手却是最强大的国家,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是唯一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在北美英军投入兵力达9万多人。   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美利坚都只是一个小不点,与英国相差不止一个等级。在华盛顿赴任的时候,发现部队不仅良莠不齐,未经训练,而且缺乏弹药,全军弹药只有32箱,人均9发子弹,不够发起一次战役。许多新兵的武器只是一把铁锹、铁镐,或者是一把绑在木杆上的镰刀!   士兵们别说按期拿到军饷,还常常饿着肚子。不满的情绪在军中滋长,人们经常大打出手,并且不愿续签从军契约。而在高级将领中,有些人忌妒华盛顿,散布流言攻击他,在战场上见死不救。   华盛顿说:“这样一种肮脏、唯利是图的情绪弥漫着整个军队,任何可能发生的灾难就都还会让我感到奇怪。”   华盛顿为此忧虑:“要走的路到底有多远?路途上有多少坎坷和荆棘?我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吗?”   但华盛顿并没有拒绝人民赋予他的责任,这位曾在七年战争中与法国人作战的指挥官,拒绝接受每月500美元的薪金,带着没有受过多少训练的民兵走上战场。而华盛顿夫人和华盛顿之子都曾亲往军营慰问部队,激励士气。   1776年7月,英军统帅豪将军致函华盛顿,由于英国不承认大陆军,所以豪在信中以“先生”而不是“将军”来称呼华盛顿,这其实是不承认美国的独立,并把美军置于叛军的地位。华盛顿拒绝了这封信函。他表示任何与他的公职有关而又不写明这一公职的信函,他本人及其下属一概不能接受。华盛顿以此捍卫美国和大陆军的尊严。   英国信使只好口述信函内容:希望大陆会议和美军表示忏悔,求得英王宽恕。面对军威鼎盛的英军,华盛顿冷冷地说:“没有犯下错误的人是无需得到宽恕的。”   8月,英军将华盛顿的军队包围在纽约城中。大陆军面临着严峻挑战。华盛顿此时犯了一个错误,他分兵两处与英军作战,局势不利。   尽管华盛顿一再激励士气,他说:“生命攸关之际,我们要像一个人,一个战士一样撤离。”但美军依然损失惨重。在9月15日,英军开始进攻时,美军开始溃散,华盛顿非常愤怒,他站在溃逃的人群中,试图用马鞭把士兵赶回阵地,但没有成功。   1776年11月,是华盛顿和美军最艰难的岁月。三个月内,华盛顿丢失纽约和长岛,19000部队因为逃跑、伤亡和服役期满,只剩下不到6000人。年底,大多数士兵根据契约将回家,北美的独立的美梦似乎就要破灭了,人民开始绝望。   华盛顿的内心为此而煎熬,但他决不轻言放弃。   跟着华盛顿南征北战的托马斯·潘恩在华盛顿的要求下写出一组雄文《美国危机》,他告诉士兵:“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候到了。……只有在此时经得住考验的人们,才值得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爱和感激。……暴政同地狱一样是不容易被征服的。但是我们可以以此安慰自己:斗争越艰苦,得来的胜利就越光荣;得来的胜利越容易,赢得的尊敬就越小。”   美军士气为之一振。就在大多数美军按契约规定就要解散的时候,华盛顿发动了一次大胆的反攻。在寒冷的圣诞之夜,华盛顿在另一位将领不服从命令的情况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带领2400名官兵横渡特拉华河,突袭新泽西的特伦顿,穿着破旧单衣的士兵们在寒风中疾行,有两人被冻死。   但华盛顿的行动达到了突发性。后来成为美国第五任总统的詹姆斯·门罗中尉拼死夺取英军炮兵阵地,战局呈一面倒,毫无防范的黑森雇佣军乱做一团。此役黑森军被俘千余人,而美军的代价只是2死5伤,伤者中有日后的门罗总统。   接着华盛顿又在普林斯顿给了英军狠狠一击。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8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5
------------ 独立风云(6) ------------   奇袭特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胜利,虽然没有根本改变独立战争的形势,但是扭转了大陆军一直打败仗的不利局面,粉碎了英军速战速胜的迷梦,它像黑夜中的一道闪光,给美国军民以胜利的希望。   被视为欧洲最杰出统帅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称这两次战役是“军事编年史上最光辉的成就”,还送给华盛顿一幅肖像并题词:“欧洲最年长的将军致世界上最伟大的将军。”   约翰·亚当斯后来说:“从此人们不会再怀疑:一颗耀眼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美洲和欧洲将会看到,震惊世界和改写历史的必定是这位谦逊质朴的将军。”   在此后的岁月里,华盛顿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他要求改设常备军,训练部队,改进后勤,和士兵同甘共苦。他避免与英军主力硬碰硬,采取更为积极而灵活的战略战术,像个耐心的北美老农小心侍弄自己的土地一样,一点一点地改变着敌我力量的对比。   而在此时,另一位伟大的战士在另一个战场上厮杀着,那里没有枪林弹雨,只有衣香鬓影和美酒鲜花,但对美国来说,其意志并不下于华盛顿将军的沙场血战。   在独立战争期间,年届七旬的富兰克林大部分时间留在欧洲大陆,这位闻名欧洲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为大陆军购买军火、商谈借款,装备投入战斗的民船,说服其它国家与新生的美国结成政治或经济同盟。这个老印刷工以国务活动家的才能赢得了法国的尊敬。   一位后来的美国作家写道,富兰克林到法国还“不到一个月,举国上下都知道了这位老人。从比利牛斯山脉到默兹山,小贩叫卖着他的版画肖像和半身塑像。所有的鼻烟盒和剃须器皿为了时髦也必须印上这位‘自由使徒’的和蔼形象。美丽动人的女士们戴着富兰克林手镯和耳环。举国上下都为富兰克林而发狂。”上流社会安排无穷无尽的大餐小宴恭请他莅临。   但对富兰克林而言,所有这一切只要有助于他的政治活动,都是乐于接受的。像战场上的华盛顿一样,富兰克林也是在为祖国服务,只是战线的构成不同。   富兰克林与法国大哲学家伏尔泰在社交集会上进行了热烈的拥抱,这一拥抱赢得了所有在场者的热烈掌声,也许人们是因为这两位伟大文化人士的历史性会面,但实际上这可以看作是法国启蒙理性精神与美国自由理念的亲密融合。后来在制宪会议上能够看到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理论,社会契约思想,乃至分权理论的影响,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要指出的是,如果不是法国政府认识到帮助美国,有可能使法国从英国手中夺回世界政治经济领导权的话,那么富兰克林的才干可能发挥不出如此绚烂的光华。   日,法美友好条约就在巴黎签订,四个月后法国就向英国宣战。法国向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补给。   1780年6月,西班牙向英国宣战。   独立战争演化成了一场国际战争,改变了大陆军孤军奋战的不利处境,使英国陷入了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一些来自欧洲的优秀军事指挥家也出现在大陆军中,比如法国的拉斐特候爵和普鲁士的冯·斯图本男爵。   拉斐特来到美国时只有19岁,他不要任何薪俸,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为美国寻求军事上的帮助,华盛顿视他如子,士兵们则用“弟兄们的好朋友”来称呼他。美国独立后,他曾两度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政府和人民凯旋式的欢迎。1805年,托马斯·杰斐逊任命他为路易斯安娜州州长,这位法国英雄没有接受。   冯·斯图本男爵是要求严苛的杰出军事教官,他对华盛顿的民兵们实在是不满意,曾经一再表示受不了这些“笨蛋”,但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整天骂骂咧咧地操练北美大兵们,训练出了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军队。拉斐特和斯图本这些欧洲志愿军对独立战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781年,华盛顿率法美联军取得约克敦大捷,英军投降,投降队伍长达两公里,两边一侧是美军,另一侧是法军。队列中的英军泪流满面,他们奏起了一首流行歌曲:《世界变得天翻地覆》。   是的,北美大陆已然天翻地覆。   经过七年苦战,日,英国政府宣布停战。胜利的美洲殖民地派代表团前往巴黎,与英国代表团谈判。   日,在英国代表团的驻地,双方签订了《巴黎和约》。双方的仇怨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大。独立的美国获得了英国的承认,从此拥有了国际法意义上的主权地位,英国还同意美国领土包括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广大地区。以此为条件,英国也可依然保有在美国市场上的一些重大利益,英国人认为可以借此拆开美国与法国之间的联盟。一位欧洲外交家评论说:“英国人买来了和约而不是缔结和约。”   巴黎和约所确认的独立使美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华盛顿就此写道:   “美国的公民正置身于一个令人最为嫉妒的良好条件之下。他们作为这一整片物资丰富、生活便利的大陆的唯一地主和所有人,现在已经被刚刚签订的令人满意的和约承认,拥有绝对的自由和独立。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舞台中的演员。上帝让这个舞台成为展示人类伟大和幸福的特别所在。”   日,也就是《巴黎公约》签订的两个月后,美国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发表“告别辞”:   “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想到这一点只能激发起我们的惊叹和感慨之情。而美国军队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几乎忍受了所有可能的痛苦与挫折,他们所代表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坚韧精神正是一个永恒的奇迹。”   “我们的独立和主权已经得到了确认。”   为了这场战争,将军已然白发苍苍,在一次向部队宣读文件时,他不得不请求部下的原谅,允许他戴上眼镜来为将士宣读。所有的部属都为之热泪盈眶,因为大家都知道将军为了独立已奉献了所有,不仅是大量的财产,不仅是美好的年华,甚至连爱子也病逝于军营。   解甲归田的将军异常高兴地给拉斐特候爵写了一封信:“亲爱的侯爵,我终于成为波托马克河畔一个普通老百姓了,在自己的葡萄架和无花果树下休闲纳凉,看不到军营的喧闹和公务的繁忙。我此时所享受的这种宁静幸福是那些贪婪地追求功名的军人们,那些日夜图谋筹划、不惜灭亡他国以谋私利的政客们,那些时时察颜观色以博君王一笑的弄臣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企盼能独自漫步,心满意足地走完我的人生旅途,我将知足常乐。”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69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6
------------ 宪法立国(1) ------------   当约翰·亚当斯作为美国第一任驻英大使抵达伦敦赴任时,英国外交部的一位官员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   此时的美国虽然在法理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但在欧洲大陆的意识中,甚至在许多美国人自己的想法里,都没有把十三个州看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1、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   独立后,大陆会议制订了一个《邦联条例》,1781年生效,建立起一个邦联制国家。此前已陆续宣布独立的13块殖民地,变成了这个新国家的13个州。   邦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为邦联国会,未设行政首脑,这样一个全国政府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征兵权,以及制定对内对外经济方针的大权等等,仍然由各州自行掌握。各州是实际上的主权国家。   此时的美国看上去只是这13个国家构成的松散联盟。   一些州擅自设立海关并互相征税,有的州试图以重税来偿还战争国债。拒绝交税的人被送上法庭,甚至赶出家门。一位战争英雄,马萨诸塞的丹尼尔·谢斯就是这样一个倒霉蛋,他甚至连拉斐特候爵赠予的名剑都卖掉来偿还税款。一贫如洗的他一怒之下,带领一群农民揭竿而起。   谢斯主张:“全部财产是美国人民一道从英国人的统治下夺回来的,因此理应归人民全体所有。”   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的振动。杰弗逊非常同情谢斯暴动,他说:“在一两个世纪内丧失少数生命有什么关系呢?自由之树必须时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血来灌溉。它是自由之树的天然肥料。”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这一现实让不少美国独立运动中的元老和相当数量的民众,非常失望。在他们看来,这种州不象州,国不象国的状态必须进行调整。   对于独立战争胜利后建成的松散邦联政体,独立战争时的美军总司令华盛顿写道:“要么我们在一个领导之下成立联邦而结合为一个国家,要么我们就保持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永远互相争吵。”   华盛顿甚至怀疑美利坚民族能否生存下去,他在一封信中说:“如果不建立一个赋有控制整个合众国的权力的政权,我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其灭亡将指日可待。”   年轻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制订一部新宪法,建立一个拥有强大权威的全国性政府。他说:“权利似乎留给了这个国家的人民,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榜样去决定这一问题,即不同社团的人们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思考和选择建立好的政体。”   当然,很多人对于全国性政府的权力始终抱有一种怀疑的情绪,独立元老帕特里克·亨利就说:他“觉得其中大有问题”。   1786年,各州陆续同意派代表前往费城开会。他们最初的目的是想去修改《邦联条例》,而不是限制州权。但是没想到,这次会议后来变成制宪会议,制定了一部确立联邦共和政体的新宪法。   在独立战争已经胜利结束3年后的制宪会议上,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完善的国家,代表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一辩论历时三个半月。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共计116天。   代表们开会的最终目的是,既要建立一个拥有强效全国性政府的统一国家,又必须保障人民拥有选择统治者的权利和充分的个人自由。   如果在这两者之间能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那一定需要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绝伦的智慧、丰富的政治经验,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坚定而深厚的对自由的追求。   55位制宪会议代表的平均年龄是42岁。其中有8个人曾是美国《独立宣言》的签字人。基本职业是商人、银行家、律师、农场主、乃至州议员、州长等等。 ------------ 宪法立国(2) ------------   但是美国后来的发展证明了,55位代表耗时4个月的集体劳动成果,表现出优秀的精神品质。   在《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看来:这次会议是“一次神人的集会”,因为他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如此的庞大而又关键:怎样有效平衡联邦和州、政府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激情?让这个看起来孱弱的国家能够站稳脚跟,并获得长足发展。   2、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   日,与会代表已经达到了法定人数,制宪会议正式召开。代表们对讨论过程严格保密,除了指定的几个人之外,其它代表都不能对讨论内容做笔记。武装的哨兵把守着会议厅的各个门口,窗子也被关了起来。   正式会议没有召开之前,宾夕法尼亚的代表、行政长官本杰明·富兰克林提议:由曾经率领美国军队夺取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华盛顿担任制宪主席。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富兰克林是与会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那一年他81岁。因为他是科学家、政治家,在美国享有较高声誉,用德高望重来形容他并不过分。富兰克林提议由华盛顿出任制宪主席是有他的理由的。   华盛顿在军队没有足够的枪支和军需,并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下,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带领这支军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有了这个胜利才谈得上美国独立。所以在美国独立事业中,华盛顿功居第一。而且华盛顿的威望更重要的来自于他的品德。   随着独立的胜利,有人担心华盛顿会成为美国的恺撒,而实际上确有军官上书建议华盛顿拥兵称王,在美国建立君主制。   在那一刹那,只要华盛顿稍一犹豫,美国是否成为共和国,美国是否是今天的美国,一切都将完全两样。   而华盛顿的选择是痛斥这位上书的军官,表示:“我想不出我有哪些举动会鼓励你写这样一封信,我认为这封信包含着可能降到我国头上的最大的危害。……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他断然拒绝拥立自己成为国王的计划。   在一个还是由国王(许多还是视权力为禁脔的暴君)统治的世界里,华盛顿放弃权力的举动是惊世骇俗而又充满魅力的。   当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得知华盛顿拒绝称王时,他说:“如果华盛顿确实这样做,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为了表达自己无意于权力的诚意,日,华盛顿特意来到当时国会所在地,马里兰的安纳波利斯,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正式把军权无保留地移交国会,辞去总司令职务,回到自己的弗农山庄。   英王可以相信这个事实了。   历史认可了华盛顿的伟大,不止是因为他拒绝当国王这一件事,他一再经受住了权力的诱惑,没有像无数的所谓盖世英雄那样在最关键的一刻丢失了自己。   1796年,大多数人希望华盛顿连任第三届总统时,他像拒绝称王一样辞谢了。   早在华盛顿初任总统的时候,他就说过:“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   他不愿给初创民主制度的美国留下一个最高领导人恋栈专权的先例。他曾对一位友人吐露真情,说他当总统时的心情“同一个罪犯走向刑场时的心情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他不能拒绝人民赋予他的责任。   权力不是华盛顿和美国的一批开国领袖人物们所想要的东西。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对他们来说,只要建成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就可以了,个人富贵自始至终都不在考虑之内。在华盛顿们看来为了长久把持最高权力而处心积虑是可耻而下流的。   华盛顿的确树立了一个榜样,杰弗逊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两党都要求他连任第三届。杰弗逊明确表示:“华盛顿将军在任总统八年后自愿放弃竞选,树立了榜样,我要仿效他。再多几个这样的先例,就会对任何一个想要极力延长总统任期的后继者们排除惯例的企图,增加障碍。”像华盛顿一样,在杰弗逊心目中,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永远高于个人得失。   这种榜样作用使迄今为止的40多任美国总统几乎无人超过连任两届,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时期的罗斯福总统是个例外。   这种风范对美国制度的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和完善作用。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70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7
------------ 宪法立国(3) ------------   正是众多政治家的追求和人民对民主的支持,才保证了这个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好像釜底抽薪一样对最高权力进行制约,让人不敢去冒这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制度后来扩展到全世界,今天大多数国家的最高权力都是有任期的。   离开总统职位后的华盛顿回到自己的农庄,再次成了一个每天都可以在田野上骑马漫步的闲散农场主。   一年后这个无职无权的田园老者溘然长逝的时候,全世界都为之悲痛。美利坚合众国尊他为永远的国父。   他的永恒荣誉来自于他对民族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来自他对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伟大贡献。   在1793年,华盛顿亲手拿起一把泥瓦刀,铲泥砌石,为美国国会大厦奠基。   55年后,美国人用华盛顿亲手用过的那把泥瓦刀铲泥砌石,为华盛顿纪念碑奠基。   1885年,华盛顿纪念碑完工。建碑的188块砌石由国内外政府、团体和个人捐赠,其中一块砌石来自中国。砌石上写道:   “华盛顿,异人作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尚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这段文字是当时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这位东方的学者型高官把华盛顿的武装斗争和谋求民族独立,同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乃至曹操、刘备的武装割据相比,虽然有些类比失当,但他对于华盛顿不肯称王,不搞世袭制,而实行民主选举,几乎有天下为公的精神,是十分钦佩的。还拿来与中国上古理想的“三代”政治相比附,推崇之高,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美国的民主体制已经对中国清代咸丰年间的高级官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华盛顿的影响在那时已经是世界性的了。   3、我们今天是靠智慧来设计整个国家和政府的模式,我们不能将这些留给机遇、留给战争、留给征服。   尽管有华盛顿做制宪主席,尽管有德高望重的富兰克林的参加,整个制宪会议还是进行得异常艰难。各州的代表同意组建一个新的全国性政府,但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整个会议弥漫了猜忌和争斗的气氛。   在几次大的争议中,富兰克林以他的政治智慧,劝说着每一位代表,他说:   “我们的代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我们需要一种政治智慧,我们在努力地搜寻这个智慧。我们研究过古代历史中的政治模式,我们还调查了不同形式的共和制,许多国家在建国之初就播下了迷茫的种子,生生死死;我们也研究过欧洲列国,但没有一部宪法适合我们美国。我们今天是靠智慧来设计整个国家和政府的模式,我们不能将这些留给机遇、留给战争、留给征服。”   富兰克林认为,机遇、战争和征服是人类历史上创立新国家的仅有的几个动力,而这些动力决不能在今后的美国出现。富兰克林庄重地提醒每一位代表,一个由13个州组成的共和国是一次高尚而大胆的尝试。这个尝试的前提是必须离开私利,离开个人的错觉,否则它会是失败的。   一天又一天,一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争吵仍在继续。   时年81岁的富兰克林是制宪会议的副主席。在外国人眼里,他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直到他去世很久,世界上不分国界的亿万人民还享受着他的发明所带来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方便。但对于熟悉美国开国史的人来说,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像华盛顿、杰弗逊、麦迪逊一样的开国元勋。   富兰克林是土生土长的美国科学家和哲学家,美国的前途就是他的命运。他把赢得独立的美国看成自己的爱子。为了制宪会议的顺利进行,他不得不动用自己全部的社会威望、政治才能、处事经验、社交智慧。   在制宪会议进展顺利时,富兰克林老人爽朗的笑声会使场面更加热烈;当争论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会讲一点趣事或笑话来缓解气氛。有时一些代表过于激动,老人会把他们请到自己的小休息室里平静一下,调出一副好心情之后再上场。   华盛顿将军的沉着,富兰克林老人的练达,各位代表们表现出来的明智和开通,大家对共和原则的认同与观念意识上的民主包容精神,使会议虽然充满争执,也还是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下去。最终在一些最激烈的争议点上都能达成协议。   制宪会议的记录人麦迪逊详细地记载了从制宪会议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的争吵,每一次形成的妥协后的共识。   从他的这份《辩论》,我们可以看到制宪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争吵和辩论。别的不说,光是各州应选派几名议员进入国会的问题,就足够这些原本的谦谦君子们闹翻天。 ------------ 宪法立国(4) ------------   国会议员是国家的立法代表,各州如果能为本州争取到较多的议员名额,将可能对本州的利益产生很大好处。人口多的州主张按照人口比例来确定选派的议员数,以争取自己的优势;人口少的州则坚决反对,因为自己将由于人口少,争取不到足够的国会议员数,而在国家立法机关中变得无足轻重。   在无数的口舌之战后,就各州向国会选派议员的名额问题上,终于达成了一个妥协:   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的议员就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来选派,以照顾人口众多的州;参议院的议员由每州选派两人,不论各州人口多少,以保障小州的平等地位。这也就是今天美国国会两院制的由来。   这使人口少的州也获得了足够得到尊重的地位。双方都不必追求自己利益完全彻底的满足,不谋求完全占上风,而是双方各自出让一部分利益,让对方也能获得有限满足,在利益平衡中实现合作,避免合作破裂。   争吵得更为激烈联邦管辖权和州管辖权各自的权限范围也被明确了,联邦管辖权在国家立法、外交、军事、国税、铸造货币等方面得到集中实现;州管辖权在地方管理上行使。   《联邦宪法》规定:只有联邦政府可以统一规定并征收各种赋税,管理国内外的贸易,发行货币和调整币值,制定破产法,规范度量衡,设立邮局和开筑驿路,制定专利和版权条例等等。   在宪法框架内,美国具备了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的条件,而紧密统一的民族国家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大作用之一。对于一个大国来说,稳定统一的国内市场是经济繁荣的最重要基础;尤其在国家经济基础的奠定期,国内市场需求具有最为恒常而有力的拉动作用。美国走上富强之路的第一块踏脚石,就是这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两种看来是相互冲突或抵制的权力,在理智的妥协后各得其所,相互支撑。   这是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是保持尊严又充满建设性的妥协。   这种妥协是双方利益的对等出让,而不是阴险的诈骗或出卖。   这是不背离原则的明智机变,而不是丧失灵魂的背叛。   这是高瞻远瞩的综合,而不是固执于自身利益的狭隘专断。   在《联邦宪法》制订的时候,美国的一些区域还在实行奴隶制。这是许多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会严重影响《联邦宪法》的议定,甚至影响美国的统一。   一些代表促使实行奴隶制的地区保持现状,不再扩大,勉强可以接受。做出这样的一个有限妥协是有利于大局的。   现在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未来条件成熟时。每时每事都要求尽如人意,也许正是政治上幼稚的表现。   最终形成的美国《联邦宪法》,实际上是各参与方以民主的政治理性达成诸多建设性妥协的结果。但在这其中,很重要的核心还是对权力的制约与控制,代表们普遍认为权力的制约要靠制度,而不仅是人的道德和自律。   为此,两位弗古尼亚代表——詹姆斯·麦迪逊和埃德蒙·伦道夫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麦迪逊用了几个月时间阅读了许多历史和政治书籍。他想找个办法,既能建立一个有效而又有力的政府,同时还要满足人民保持个人自由的愿望。   麦迪逊思考的重点还是放在制约权力上,他说:如果人都是天使的话,那么我们还要政府干什么?既然行使公权力的人都不是天使,我们自然需要制约拥有权力的人。麦迪逊承认人性在权力诱惑面前的脆弱,他的对策是“分权与制衡”。   伦道夫出面提出了麦迪逊的计划,主张成立一个三权——行政、立法、司法——分开而平等的联邦政府。每一种权力都可对其他权力起到制约和平衡的作用。这一方案得到了制宪代表的认可。而那些大小州之间的权力分配、国家与州之间的权力分配都是在此基础上划分的。麦迪逊也因此被尊为“宪法之父”。   经过新宪法的确认,国家主权由州转移到合众国,合众国不再是13个州的松散联合,而是由美国人民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中央政府拥有足够权威的联邦制共和国,并一直延续至今。   4、现在我终于高兴地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朝阳,而不是一轮沉沉西下的落日。”   从1787年5月至9月,经过将近4个月的频繁活动,紧张思考,激烈争论,劝说开导,谅解妥协,与会代表55人中已经有13人离会了,剩下的42人中有39人在《联邦宪法》的议定文本上签了字,有3人拒绝签字。   乔治·梅森是弗吉尼亚的代表,也是拒绝签字的人之一。他的宪法观是:宪法是一项社会契约,打算组织政府的人们在从人民手中拿走治理人民的权利以前,首先要保证把那些权利保留给人民,作为交换条件,使人民有避免、揭露、抵制、制止政府作恶的手段。世界上永远不会出现不犯错误、不生罪孽的政府。因此,评断一部宪法的好坏,人民的权利得到多少保障,是第一标准。   梅森始终坚持自由与权利是政府的基础。他是当年弗吉尼亚宪法中权利宣言的起草人。在制宪会议后期,梅森提出设立委员会,制定权利条款,被会议否定。
-------------------------------------------------------------------------------------------
象夜晚一样漆黑,象罪恶一样甜蜜
...71楼...
来自:保密
发帖:9+4478
米国洗脑比党做得高明多了,它们是启发、诱导式的,这是党要改进的方向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72楼...
来自:保密
发帖:297+5818
------------ 宪法立国(5) ------------   梅森指责宪法最后定稿授予总统权力太多太重,有君主制的倾向,给予人民的权利太少,不像共和制的宪法,拒绝签名。   会后,梅森向全社会公布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弗吉尼亚讨论批准联邦宪法的大会上,提出以增加权利条款为批准前提,不少州起而效仿。1791年,联邦宪法增加了前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乔治·梅森是对联邦宪法明确提出异议的人之一,其实,即使在签字者中也还有不少人对新宪法并不满意。   富兰克林承认新宪法中的有些条款是他所不赞同的,但他也清醒而真诚地承认了自己认识的可修改性:“那些我今天不赞同的条款,我不能确定我未来有一天会不会还是不赞同。”   在当时独立厅的主席台上安放着一把高背椅,是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时坐的,椅背上雕刻着一轮太阳。在制宪会议的最后一天,当代表们在这部宪法的大字文本上签字时,富兰克林凝视着主席座椅背上的太阳,对自己身边的代表说:   “在会议期间,我对会议的结果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忧心忡忡。我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凝视着主席身后的太阳,分辨不出那轮红日究竟是在升起,还是在落下。现在我终于高兴地   明白了,这是一轮喷薄东升的朝阳,而不是一轮沉沉西下的落日。”   在《联邦宪法》制定之前,世界各国的已有国家制度都是“自然形成”的,历史遗留的,或入侵者强加的。   美利坚合众国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方式:它的国家制度是一群睿智而理性的人坐在一起,根据社会现实形势的需要,凭着自己对以往人类历史的了解,每个人的政治经验,还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未来打算,精心地“设计”出来的。   它证明了人类的理性能力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合理而有效的国家制度,并把它放到现实中去发挥巨大的国体规范作用,并创造出让设计者们骄傲的历史。“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   在美国建国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世界上平均每两个国家的政府就有一个被各种势力推翻,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国家的文明史来说,美国是十分年轻的。但它的共和制建国史却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因为它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了疆土广大的真正共和国。马克思赞誉美国是“最先产生了伟大的民主共和国思想的地方”。   欧洲许多先进思想家的民主共和政治理想在美国变成了现实,这种国家制度延续了两个多世纪,直至今日。这个制度的设计蓝图就是最初写在4页羊皮纸上的《联邦宪法》。   参与制定宪法的领袖们知道,他们就处在“历史创造的现场”。他们坚信,随着《联邦宪法》的公布和生效,“历史已经越过大西洋,来到美利坚”。   但是,几十个人秘密设计出来的这个制度蓝本要让一个国家普遍接受,不是朝夕之功,辉煌的历史不会一夜之间就灵光毕现。而且,这几十个人聚集开会起初被指定的明确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并不是制定一个新宪法取而代之。从这个角度上说,制宪行动是违法的。   值得庆幸的是,这群制宪者的爱国至诚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之心是相通的。他们仔细的制度设计由于深刻理解了普遍的社会需要以及欧洲的思想精髓,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邦联体制的种种缺陷已经有目共睹,推行联邦制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经过更加广泛的辩论,《联邦宪法》在各州陆续得到批准。而这样被接受的宪法是更加深入人心的,此后再有风波也难以撼动。这与强迫接受有着本质的不同。   依据新宪法,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设的行政权力由总统执掌。   日,华盛顿以全票当选了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日,是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就职的日子。许多群众自发涌向位于纽约的联邦政府大厦。他们挥舞着鲜花,高呼伟大的美国万岁,伟大的美国总统万岁。   在纽约市联邦大厦,华盛顿庄严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手抚圣经说道:“我郑重起誓,我将忠实地履行美国总统的职责,将竭尽全力维护、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上帝保佑。”他在演说时宣称:“我能够保证做到的一切就是尊严和坚定。”   从日费城独立钟敲响,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到1789年4月华盛顿正式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历经12年的时间,美国才完全具备了一个主权国家的特征。   它有了立法机构——国会;司法机构——最高法院;行政机构——总统及下属部门;有了军队,有了统一的税收。12年的时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 宪法立国(6) ------------   华盛顿和他的部长们还要进一步打理这个脆弱的新生儿。   5、国家的联合使你们统一为一个民族,它对你们弥足珍贵,因为它是你们独立大厦的主   要支柱,维护着国家的安宁与国外的和平。   华盛顿不愧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他沉着而有序地解决国家的问题。他首先组建了政府机构,创建了总统办公系统,设置了国务院、财政部。还与英国、西班牙签署了一些重要条约,并批准创立了合众国银行。他从一系列旷日持久的英法之战中挣脱出来,宣布中立,同时又为国家消除了内乱的困扰。   在第一届行政部门中,华盛顿任命了两位性格与政治倾向迥异的人士,就是国务卿杰弗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   一个财政部长可以在一国历史中享有崇高地位者并不多见,而汉密尔顿就是其中之一。   华盛顿赴任时,国库里空无一文,摆在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面前的只有高达5400多万的债务。这些债务包括因独立战争欠下的债务和邦联时期欠下的债务。   汉密尔顿认为,必须立即想办法偿还债务,否则就难以确立联邦政府的威信。他从荷兰的一家银行借款还上一部分债,余下的部分,则以国债的形式发给债权人,从而一次性地解决债务危机问题。   他出身低微,但天赋惊人,对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为还在幼儿期的国家设立了稳定的金融构架,还利用金融措施将美国各州团结起来,并巩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在他的倡导下,设立了国家第一合众国银行。这一银行保障了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及政府稳定的财源。联邦政府以此为基础,巩固了自己的统治能力。   纸在魔术师手中变成了钱,经济在汉密尔顿的手中成了影响力巨大的政治权力。汉密尔顿至今仍被人们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财政部长。   《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杰弗逊和金融之父汉密尔顿之间的矛盾集中在联邦政府性质上,杰弗逊主张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向各州进一步放权。而汉密尔顿则支持一个相对说来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政治上的分歧逐渐演化为两个党派之间的争斗,共和党和联邦党的轮廓开始变得清晰开来。   这种交锋形成了相互制约的状况,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以来就存在的十分有趣的政治现象。这些不同政见没有带来政权的分裂,而是形成了美国两党制的基础,虽然此时的开国元勋们对党派实在是没什么好感。   亚当斯认为“派”实在是“最大的政治罪恶”。托马斯·杰弗逊有一次甚至赌咒说,“如果上天堂要先加入党派,我就不愿上天堂”。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借助“党”和“派”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实在具有反讽的意味。   1794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第5年,宾夕法尼亚州有4个县的农场主发动了起事。目的是反抗政府对他们生产的威士忌酒征收消费税,这一税种是由汉密尔顿设立的。华盛顿召集了13000名民兵,下令予以镇压。   事态平息了,但总统的行为遭到杰弗逊的谴责,尽管矛头不是那么直接。   华盛顿并没有对此表示后悔。他把这次起事看成是对民选政府的轻蔑,看作是对国家施政能力的威胁,甚至是对《联邦宪法》的挑战。这是不能容许的。保卫《联邦宪法》是他的神圣职责。他以这个行动表明了联邦政府有能力执行自己的意志,国家已不再是那个软弱松散的邦联了。   自华盛顿以来的40多任美国总统,都以保卫《联邦宪法》为第一职责。如果美国总统违反了《联邦宪法》,第一掌权人自己也要受到审判与弹劾。   《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美国。它以对创新意识的鼓励,以及可扩容的空间和法制精神,给美国提供了一条适合他们自己的强盛之路。   日,经过8年的辛苦,美国已经粗具规模,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政治运行机制和法律规则,而华盛顿第二届总统任期已满,检视自己的成果,他很欣慰,但也很忧虑,他向人民发表了《告别辞》:   “国家的联合使你们统一为一个民族,它对你们弥足珍贵,因为它是你们独立大厦的主要支柱,维护着国家的安宁与国外的和平。保障你们的安全和繁荣,以及你们珍视的自由。但是总会有人以种种理由从各个方面不择手段地来动摇对这一真理的信念。因此,需要我们小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神异闻录5双子好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