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用facebook让那些顽固的球员关注自己 facebook

Facebook借足球影响力推广直播:与俱乐部和球星合作分成|Facebook|直播_新浪科技_新浪网
Facebook借足球影响力推广直播:与俱乐部和球星合作分成
为巴萨俱乐部支付了103万美元直播报酬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7月29日早间消息,Facebook正在与全球多支足球队和多位足球明星展开合作,在Facebook平台提供视频直播。Facebook希望,作为全球最热门运动的足球能有助于该公司的流媒体直播业务。
  Facebook此前与近140家媒体公司和明星签订了合作协议,为Facebook Live直播平台制作视频。Facebook的目标是在平台上提供足够的高质量内容。与此同时,Facebook也在探索,如何通过更传统的方法,例如广告营收分享,给视频制作者带来报酬。
  《华尔街日报》获得的文件显示,在Facebook同意拿出的约5000万美元中,运动员、球队和体育传媒公司将获得约440万美元。Facebook与足球运动的合作占很大比重,这表明Facebook Live希望开拓全球市场。
  从今年5月至明年3月,获得报酬最多的球队是巴萨,预计将获得约103万美元的报酬。在Facebook的媒体、球员和明星合作方中,巴萨排名第18。排名第一的是BuzzFeed,获得的报酬为305万美元,随后为纽约时报(303万美元)和CNN(251万美元)。
  巴萨的死敌皇马将获得91.7万美元的报酬。而负责英超阿森纳媒体和数字权益的阿森纳宽带公司的合同价值为34.9万美元,曼城则将获得22.1万美元。
  巴萨新球员安德鲁·戈麦斯(Andrew Gomes)新闻发布会的视频直播吸引了超过50万次观看,而近期的一次训练则吸引了约34万次观看。
  个人球星也将获得报酬。西班牙门将卡西利亚斯将获得约21.1万美元,而目前加盟美国足球大联盟奥兰多城队的卡卡则将获得约4.9万美元。
与Facebook直播合作的俱乐部与球星收入分成
  Facebook的竞争对手也在试图通过合作,将更多体育内容引入自己的平台。近期与美国职棒大联盟(MLB)、美国冰球联盟(NHL),以及NBA签订了合作协议。Twitter还于今年4月签约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本赛季可以直播周四晚的10场比赛。
  Snapchat也在发力体育内容,包括与特纳体育签订了两年期协议,围绕NCAA“疯狂3月”和职业高尔夫比赛制作“Live Stories”。本月早些时候,Mashable报道称,NFL为Snapchat的Disvoer新频道组建了一支团队。Snapchat拒绝对此置评。
  Facebook今年早些时候还推出了“Facebook体育场”功能。通过该功能,用户可以在体育赛事期间关注好友、球队和记者发布的内容。目前,Facebook希望成为“视频第一”的平台,通过视频直播吸引运动员、球队和体育迷。
  Facebook表示,Facebook Live付费合作伙伴的挑选基于一系列因素。这些制作者需要有能力制作并测试多种内容形式,并需要在Facebook Live平台上取得了初步成功。Facebook一名发言人在公告中表示:“我们希望引入广泛的合作伙伴,从而获得不同组织关于效果的反馈。”
  Facebook Live合作协议的时间长度从几个月到1年不等。
  其他将获得Facebook Live报酬的球员还包括来自匹兹堡钢人的安东尼奥·布朗(Andonio Brown,24.4万美元)、西雅图海鹰的拉塞尔·威尔森(Russell Wilson,23.7万美元)、游泳明星菲尔普斯(22.4万美元)、旧金山49人的托雷·史密斯(Torrey Smith,6.1万美元),以及巴西的F1车手马萨(2.5万美元)。(维金)
应试教育体制在中国历史横亘数千年,伴随互联网的兴起,教育产业...
在现实中的硅谷,同样有着一位集美貌、感性、智慧、领导力和野心...
若爱立信和思科真能走到一起,在两大市场上形成合力来遏制华为一...
未来12个月,微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850人,其中手机部门将裁员1850人。
苹果公司第二财季营收同比下滑33%,而欧洲单季营收重新夺回第二大市场的宝座。脸书粉丝880万的罗马,如何在5天内获得7000万人关注?
体育大生意第1096期,欢迎关注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Paul Rogers 罗马媒体负责人
编译:体育大生意记者马莲红
5月28日,意甲最后一轮,罗马在主场对战热那亚队,这场比赛也是托蒂最后一次为罗马出赛。这次比赛为罗马圈粉无数,托蒂的告别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感慨,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YouTube等网站上,很多人都在为托蒂送别。而对于罗马俱乐部来说,这次的媒体活动非常成功,这家仅有880万粉丝数、远远低于皇马和巴塞罗那的俱乐部,如何在短短五天内就获得7000万人关注?我们来看看Paul Rogers(罗马媒体负责人)怎么说。(以下为Paul Rogers叙述)
当弗朗西斯科·托蒂宣布最后一次为罗马出赛时,我们开始策划内容,作为送给托蒂的一个别致献礼,吸引所有球迷们参与其中。
我们所发布的内容,打破了以往的单条推送纪录——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Snapchat、YouTube、以及我们自己的网站。
在Facebook上,一个星期内就推送了超过7000万的关于我们球员托蒂的视频和图片。这些视频均被播放了85万次,获得17万点赞数。
我们在Facebook 直播了48分钟的赛后告别仪式-1240万次观看,225万次分享,615万个点赞。
▼该视频播放次数已达1653万次(来源:罗马官方facebook)
5月28日,托蒂为罗马决赛的那天,我们在Facebook上的视频获得了4450万人关注,644330次转发,147000评论。
同一天内,我们在Twitter、Instagram、Snapchat上发送的视频都受到了很多人关注。
与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并没有多少粉丝——在Facebook上我们有880万粉丝——相比皇马和巴塞罗那这两大俱乐部10200万粉丝、以及曼联7300万粉丝来讲,我们的粉丝并不多。
然而至少近一个月内,在Facebook上罗马是最受关注的俱乐部。
尽管没有赢得冠军或奖杯,但罗马是Facebook五月份内单条视频打破1000万关注的俱乐部。
事实上,在5月份的最后4天里,我们的视频有4次都获得了超过1000万次关注。
1530万次播放球员和球迷哭泣的视频
1240万次观看Facebook直播告别仪式
1180万次评论关于托蒂的职业生涯
1160万次播放10个精彩进球视频
▼托蒂10个精彩进球视频(来源:罗马官方facebook)
对于一个粉丝少于900万的俱乐部而言,这些数字意义重大,它显然证实了足球界对托蒂的敬重。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能够达到这样的关注度,我们做的这三件事情尤为关键:
我们安排了一个电视节目,其中包含一整周的多媒体内容计划。我们在开幕前的两个小时内发布一个合适的视频 --我们认为这是吸引粉丝关注的黄金时段。该视频最终产生1180万次观看次数和322,000个点赞。
我们采取互动社交方法,并在整个视频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粉丝。有趣的是,尽管我们尽量避免将社交媒体作为宣传自己网站的工具,然而我们的网站浏览量和用户数都有了新纪录。
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有感情的。让人们去感知一些东西,去唤醒人们对陪伴自己成长的足球和足球运动员的自豪,甚至旧时的记忆,人们因此微笑或哭泣。事实上,人们更有可能回你分享自己的情绪 - 如上面的数字所示,从未有过的超过85万次分享。除了喜欢或引发评论,我们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托蒂告别仪式视频的部分留言(来源:罗马官方facebook)
总而言之,我们觉得小而精的团队的辛勤工作算是有所回,托蒂和我们的粉丝都为此感到自豪,我们也以一种友好开放的姿态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注:本文所用图片非注明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反家暴法实施近一年 家庭暴力仍隐秘且顽固存在|反家暴法|家庭暴力|实施_新浪司法_新浪网
  原标题:反家暴法实施近一年 一些家庭暴力仍隐秘且顽固存在
  自日起,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至今已近一年,各项配套措施也在陆续出台。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有了法律制度保障,但一些家庭暴力依然“隐秘”且“顽固”地存在于我们身边。专家呼吁,让施暴者,尤其是男性真正参与到反家暴行动中来,才能进一步有效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仅受暴者觉醒难彻底解决家暴
  “在现实生活中,反家暴大多是鼓励受暴者(主要是女性)不再沉默,采取行动,如以向亲朋、妇联求助,向公安报警,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解决家暴问题。”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方刚认为,“仅仅是受暴者觉醒,远离施暴者,并不能彻底解决家暴的问题。”
  据介绍,在因家暴导致的离婚案件中,曾经的施暴者如果仍然留在家暴的阴影中不能解脱,可能会继续对其他人(如以后的伴侣、孩子)施暴。只有施暴者发自内心地悔悟,积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暴力认知和行为,家暴的恶劣影响才可能逐渐消除。
  方刚是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召集人。国际上的白丝带运动发起于加拿大,倡导男性参与终止针对妇女的暴力。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成立于2013年,代言人是演员冯远征夫妇。冯远征曾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扮演一名家庭暴力施暴者,正是这部剧让“家庭暴力”进一步走进公众视野。目前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已拥有1500多名志愿者,主要通过宣传倡导、咨询辅导、青少年教育三种形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劝诫男性,不对女人施暴,同时鼓励男性,针对女人的暴力说‘不’。”方刚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多一个志愿者,就可能会少一个施暴者,其实我们的理念是更多影响男性。我们相信,没有一个人结婚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个女人到家打起来方便。”
  所谓的“男性气质”不是施暴的借口
  根据相关统计,在家庭暴力中,男性施暴的比例占90%左右。为何施暴者九成是男性?
  一些研究认为,部分家庭暴力本质上是男性家庭成员维持男性“硬汉”形象的一种表现,实施家庭暴力的男性潜意识深处埋藏着对“不像一个男人”的深深恐惧,他们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形象,展示其所谓的刚性“男性气质”。
  在方刚接待过的一个男性施暴者来电求助的案例中,这位求助者称:“我和我老婆经常打架。我平时很注意这个,关键时候就是控制不了,感觉放不下面子。老婆爱唠叨,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唠叨来唠叨去,就开始吵架,后来就开始打架。”
  针对此案例,方刚分析认为,来电人可能事业上不太成功,所以对妻子的唠叨特别敏感,当他觉得妻子对他的唠叨,伤害了他作为男人的自尊,让他很没面子时,他就会倾向于使用暴力来控制妻子,让她闭嘴。这反映出他较低的自我认同与较高的自我期待之间的矛盾。
  方刚提出,男性气质是多元的,不仅有刚性,也有柔性。应该通过教育,帮助男人们自觉意识到强调刚性男性气质并不好,可能会导致家庭暴力。最终不但伤害了女性和孩子,而且伤害了男性自己与家人的亲密关系,甚至可能会毁了他们整个幸福人生。
  避免暴力反复亟须强化心理咨询
  反对家庭暴力,重在预防和解决“心病”。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轻微的家庭暴力,往往达不到违法程度,不会受到法律制裁。既没有法律的制裁,心理问题又没有解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庭暴力的反复发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方刚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对家庭暴力事件中的施暴者加强心理辅导,从而进一步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据介绍,目前方刚及其团体一直在进行对家暴相关人员提供心理辅导的探索。他们开通了公益热线,为施暴者、受暴者、暴力目击者提供公益、免费和专业的辅导。下一步,他们希望能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家暴相关人员进行辅导。
  “我们强调男性参与,不仅是因为男性是家庭暴力的主要施暴者,而且希望更多男性成为支持性别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的参与者,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倡导力和影响力,更多地支持这项事业。”方刚说。(半月谈记者 原碧霞)
编辑:sf_shaogeng
24小时资讯排行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司法官方微信和微博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Facebook动态消息揭秘(一)
Facebook动态消息揭秘(一)
01-06 16:31
编者按:本文编译自Slate的探秘。作者难得探访到了Facebook的动态消息团队,了解到了是谁控制着你在Facebook看到的动态消息,以及为什么它那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算法要不断改变。篇幅较长,我们将连载刊出。每当你打开Facebook,全球最有影响力、最具争议、最被误解的算法就开始活跃起来。它会扫描并收集过去一周你每一位朋友、你关注过的每一个人、你所属的每一个小组发表过的东西,还有你点赞过的每一个Facebook页面。对于普通Facebook用户来说,这个数通常超过了1500。如果你的朋友有好几百,那数字可能会高达10000。这之后,在被严加看管和不断调整的公式作用下,Facebook的动态消息(news feed)就会对它们按照(它以为你以为的)帖子的价值程度进行排名。大多数用户永远只会看到前几百。Facebook以外的人都不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公司内部的人也不会告诉你(倒是有前员工在知乎上解释过)。尽管如此,这种自动排名机制仍然塑造着超过10亿(相当于全球成年人口的1/5)日活跃用户的社交生活和阅读习惯。这种算法的病毒式传播能力颠覆了整个媒体业,把像BuzzFeed和Vox这样的初创企业的影响力推高到了新的高度,而许多百年老店却只能慢慢凋零死去。它给Zynga和LivingSocial这样的公司平步青云(价值10亿美元)提供了动力,所要的回报不过是1、2年后从后者身上吸点氦气—它只用略微调整一下自己的代码,就让别的投资者两袋空空,员工下岗。Facebook的动态消息算法调整一下就能让我们快乐或忧伤,它既能向我们展示新的有挑战性的想法,也能把我们禁锢在泡沫化的意识形态里面。Facebook的动态消息算法塑造的不仅是我们能读到什么和如何保持接触,还包括如何讲故事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深悟此道的出版商从一开始就利用了算法的癖好来炮制出病毒式流行的内容。Facebook的工程师则通过不断调整代码贬低某些类型的帖子提升另一些来针锋相对。要想知道媒体病毒式传播成功的公式这些年是如何变化的,只需看看当年流行的帖子是什么样的就行了。尽管Facebook的动态消息算法有着各种强大,却不优雅得令人吃惊,善变得令人抓狂,不透明得顽固不化。当然它一般不会把我们认为是不关紧要的、令人气愤的、带有误导性或者索然无味的帖子放出来。Facebook知道哪些是这样的帖子。过去几个月,这家社交网络一直在进行着测试,测试内容是挨着高排名的帖子放低排名的,然后让用户选择喜欢看哪个。结果呢?算法的排名“有时候”会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调整,Facebook承认这一点,但拒绝透露更多具体细节。该公司说,一旦不匹配,就意味着“某个地方要改进。”“有时候”代表的,不是你所预期的值得炫耀和令人恐惧的那点代码的成功率。动态消息过于强大的影响力已经招致了一连串的质疑,说它给人强加了自己的意志—就好像某种神秘形式的智能,在全世界范围扩散,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随着Facebook等硅谷巨头不断过滤我们的选择并通过机器学习软件引导(诱导)我们做出决策,Elon Musk这样的技术巨头和霍金这样的科学巨匠都发出警告说人工智能会构成存在威胁,算法(参见)这个词本身已经开始产生令人惊骇的影响。在一般人看来,算法是神秘而又强大的实体,象征着技术和现代性所满足我们的每一种渴望以及威胁我们所珍视的价值的一切手段。一个不断壮大专家测试组已然成为Facebook的Nielsen家族
当然,Facebook的算法也许没那么荒诞,但依旧令人着迷。我最近难得有机会到Facebook总部跟他们的动态消息团队坐在一起,实地看看对算法进行的那些名声有点不太好的、影响市场走势的“调优”—看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如何确定调整生效了。对算法内部工作的管中窥豹不仅让我理解了Facebook动态消息的机制,也明白了机器学习的局限性,数据驱动决策的陷阱,以及Facebook不断加强的收集和处理用户反馈的举措(其中包括一支不断壮大的专家测试组,这相当于Facebook的Nielsen家族)意义何在。我所了解到的是,Facebook算法的缺陷不在于系统存在一些故障,而在于从根本上来说,Facebook软件背后的智能其实还是人,而不是像科幻小说迷所幻想的,完美实现的、有意识的算法。是人类决定着放哪些数据进去,如何处置这些数据,以及另一头出来的是什么东西。算法出问题时,该责备的应该是人。算法变了,是因为有一群人读了一堆的表格,开了一堆的会,跑了一堆的测试才决定要把它改得更好。那它不断变得越来越好又怎么说?那是因为另一群人不断告诉他们什么地方做得不够:这群人就是我们。当我到达Frank Gehry 设计的Facebook总部时,接待我的是一位身材瘦高的人,他那张带孩子气的脸一会儿露出真挚的笑容,一会儿有保持着强烈的专注。37岁的Tom Alison是动态消息团队的工程总监,负责管负责算法的那帮人。Facebook总部Alison领着我穿过迷宫一样排列的隔间和开放式小厨房去一间小会议室,他保证到那之后要为我揭开Facebook算法的神秘面纱。途中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上个厕所,就问他在哪里。他不自觉地做了个鬼脸,然后开始道歉,笑着说“我带你去。”一开始我以为他这么做是为了避免我走失。但当我从里面出来时,发现他还站在外面,我马上意识到他是不会让我一个人乱跑的。出于同样的理由—Facebook对其商业秘密的严密保护,Alison不能告诉我太多动态消息算法代码构成方面的东西。不过他倒是可以告诉我算法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为什么会一直变。就像工程师都会这么干一样,他先从白板开始。“学计算机科学时,你首先接触的算法就是排序算法,”Alison说着,用白板笔随便写了一串正整数。4, 1, 3, 2, 5要做的任务很简单:设计算法对这些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人知道怎么做这个,”Alison说:“我们在脑子里面转转就出来了。”但是计算机却需要你一五一十地告诉它怎么做。而这个需要一个算法:用一组具体的指令来解决特定问题。Alison给我演示的是“冒泡排序”,大概是这么做的:从第一个开始,对一组数的每一个依次与它后面的一个数进行比较,看看是否符合想要的顺序。如果不符合,把这两个数的位置换过来。重复步骤1、2直到从头到尾不再需要调换位置。冒泡排序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如果数据集很大计算效率会很低且耗时。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Facebook没有采用冒泡排序。它的确用了排序算法来对所有出现在你的动态消息上面的帖子进行排序。不过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主算法里面的一个很小的子算法。哪一块才是重要的?第一时间给所有的帖子赋值的算法。简而言之,这就是动态消息排名团队的工作:设计一个能够给任何Facebook帖子赋予对任何特定用户的“相关性得分”的系统。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因为跟你有关的一样东西—比如你的童年好友或者你关注的某位名人的帖子有可能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于这一点,Alison解释说,Facebook采用了不同类型的算法,这种算法叫做预测算法。(跟Google的搜索算法或者Netflix的推荐算法一样,Facebook的动态消息算法也是一个由更小算法组成的、不断蔓生的非常复杂的软件。)“这么说吧,我要你选出一场还没打的比赛的获胜者,比如公牛对湖人,”Alison开始了。“公牛,”我脱口而出。Alison笑了,不过他接着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的大脑已经接受了他的输入并马上产生出了一个语音输出,其根据也许就是它自己的某个恶作剧算法。(人类大脑的算法比硅谷迄今设计的任何算法都要复杂很多,但却也严重依赖于启发,容易上当受骗也是出了名的。)随便猜一个也不错,如果这么做没什么代价的话,Alison说。不过我们再来假设一下,假如我的胜负预测决定了很多钱的去留,并且每天这样的预测都要做好几百万次,那就得要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方法。“可能你会先从考察历史数据开始,”他说:“你会先看看每一支球队的胜负记录,每一位球员的记录,谁受伤了,谁保持着连胜。”也许你还会考虑环境因素。谁是主队?某一队是不是休息不够或者刚刚经过长途飞行过来?你的预测算法可能要考虑所有这些或更多的因素。预测得好的话,它不仅能预测出比赛的获胜者,还能告诉你对结果的确信度。Facebook动态消息算法对你是否喜欢特定帖子的预测跟这个类似。我问Alison Facebook的算法要考虑多少个变量—或者用人工智能的术语来说,“特征”。“几百个,”他回答道。它预测的不仅仅是根据你过去的行为看你会不会对帖子点赞。它还会预测你会不会看,会不会评论,会不会分享或则隐藏帖子,甚至把它列为垃圾。它会预测每一个的结果,以及结果的确信度,然后再组合来生成一个与你和那个帖子有关的相关性分数。一旦你的动态消息里面的每一个帖子都得到了相关性得分,排序算法就会按照你在屏幕上看见的那样对帖子进行排序。你看到的排在前面的帖子,是从成千上万个帖子里面被抽取出来,最有可能让你笑,让你哭,让你点击让你喜欢,让你分享或者让你评头论足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才能上faceboo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