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人是凯尔特人吗是抱着怎样的心态重建的

诸位,请注意情绪。
季后赛连输两场,各种问题暴露无遗。凯区出现了怀疑球员,怀疑教练,甚至怀疑整个队伍的声音。
我个人认为,在球队输球之后,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讨论球员的合同,交易。还有球队的路线,方针。
我作为一个伪球迷,我会一直一直支持凯尔特人,即使被横扫。我会一直一直相信这只队伍,即使他们是联盟里最特立独行的球队。
发自手机虎扑
这些回帖亮了
首先声明本人是真正的凯蜜
我首先对于我凯在季后赛抱着的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态度
对于一个还在重建中的队伍.他们已经不错了.
一群平民草根的球员.在“少帅”史蒂文斯的带领下.打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赛季.
在季后赛还遇到了AB受伤的问题.本来就平民.主力再受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们没有大牌球员.只有一个刚刚重建两赛季的球队.一群刚刚进入联盟的年轻人.和一个刚刚进入联盟3年的“少帅.
我想说句:请给他们时间.
当湿乎乎乱来的时候,我们作为真凯蜜就要稳的住,对于一些评论我们要理性看待,毕竟我们经常看我凯的球,那些评论有没道理一看便知,对于中肯的批评我们还是要接受,但是对于张口就来,我只能说,走好不送。
发自手机虎扑
每次输球都看到IT打替补的言论。。大清亡了,村通电了好吗?IT都场均22进全明星了,把他放替补首发谁得分天呐
就问少帅一句,敢不敢让it替补
就问少帅一句,敢不敢让it替补
不能同意更多。
发自手机虎扑
引用2楼 @ 发表的:
不能同意更多。
你懂我的,我给你点赞。
发自手机虎扑
当湿乎乎乱来的时候,我们作为真凯蜜就要稳的住,对于一些评论我们要理性看待,毕竟我们经常看我凯的球,那些评论有没道理一看便知,对于中肯的批评我们还是要接受,但是对于张口就来,我只能说,走好不送。
发自手机虎扑
调侃一下可以,理性讨论球队弱点也没什么错,而张口就喷的只能看看赢球
发自手机虎扑
凯区还是挺平静的嘛,虽然没去shh,不过已经可以想象到那里的腥风血雨了
每次输球都看到IT打替补的言论。。大清亡了,村通电了好吗?IT都场均22进全明星了,把他放替补首发谁得分天呐
问题肯定有,没有的话不早夺冠了啊!总之一句话,尽力而为,永远支持绿衫军!!
我感觉我们凯区还是算平静的,倒是那些路人炸了,湿乎乎里面一片质疑,我们还是心平气和点好,大家在湿乎乎也不要太较真,相信凯队能带给我们希望!
平常心就好了
毕竟我们有最好的主场!
引用1楼 @ 发表的:
就问少帅一句,敢不敢让it替补
现在放替补肯定不行
看夏天操作吧
如果搞来超级得分手
把IT当第六人用
是最好的了
首先声明本人是真正的凯蜜
我首先对于我凯在季后赛抱着的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的态度
对于一个还在重建中的队伍.他们已经不错了.
一群平民草根的球员.在“少帅”史蒂文斯的带领下.打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赛季.
在季后赛还遇到了AB受伤的问题.本来就平民.主力再受伤.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们没有大牌球员.只有一个刚刚重建两赛季的球队.一群刚刚进入联盟的年轻人.和一个刚刚进入联盟3年的“少帅.
我想说句:请给他们时间.
看shh都无语了,一群不看我凯球还一直评论的人……
进了季后赛就好,硬实力在那里,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夏天可能才是重头戏,放平心态就好。
后两场我们要捍卫主场
大浪淘沙……
绝对支持我凯,绝对支持少帅,卧槽我是不是魔怔了
这就是典型赢球密表现啊!主教练不是万能的,代替不了球员上场
自乱阵脚的那些人是因为常规赛只看了48场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17人参加团购739.00元&999.00元
275人参加团购179.00元&499.00元
390人参加团购218.00元&799.00元
1062人参加团购299.00元&999.00元
692人参加团购418.00元&899.00元
1230人参加团购99.00元&189.00元
209人参加团购239.00元&499.00元
476人参加团购548.00元&849.00元
194人参加团购259.00元&799.00元
1342人参加团购679.00元&1399.00元
685人参加团购428.00元&699.00元
158人参加团购14.90元&29.00元凯尔特人的精神世界与人文历史
我的图书馆
凯尔特人的精神世界与人文历史
&&& 凯尔特(Celts)人,是自公元前2000年中叶起便活跃于欧洲的一支族群。该民族主要分布在北欧,延伸到苏格兰南部,后来又随历史大发现迁徙到非洲和美洲。他们的子孙后代,他们的古城遗冢,遍布在今天的爱尔兰﹑不列颠﹑法国﹑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巴尔干和土耳其。&&& 在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他们曾经大规模迁移,曾经无处不在。他们和古希腊人做生意,和古罗马人争战不休;他们成群结队的翻过阿尔卑斯山,把铁器的使用带往欧洲各地;他们是战士,是艺术家,是铁匠,是木匠,是商人,是矿工,是建筑师;他们或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男女平等的族群,因为他们的女子,不但可做皇帝,也可以做宗教长老--在后世的欧洲﹑不遵从撒利克法(Salic Law)的国家,女子可以继承王位,可是女子永远都不能进入宗教领域。&&& 在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曾经这样描述凯尔特人:「他们整个民族,都疯狂地爱好战争。能非常英勇而且迅速的投入战斗,并且无论什么借口你招惹了他们,你都将面对危险,即使是在他们没有任何武器的情况下,但他们也会拥有力量和勇气。」我们现今对凯尔特文化的了解,来自于当时的作家和地理学家:外加上位于巴伐利亚,波西米亚和北奥地利的部分凯尔特人的埋葬仪式的遗迹。凯尔特人也曾形成了一个比较松散的帝国,其版图包括欧洲中部,并且不是固定的,因为他们经常的迁徙。现今的考古学家通过对著作和遗迹的探索,发现西到不列颠群岛和西班牙南部,东至特兰西瓦尼亚和黑海都有凯尔特文明留下的印迹。
与日耳曼人齐名的欧洲主要人种: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中称为Celtae或Galli,希腊文中称为Keltoi)
凯尔特人,为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中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在当时的高卢、北意大利(山南高卢)、西班牙、不列颠与爱尔兰,与日耳曼人并称为蛮族。
现代意义上的凯尔特人,或称其后裔,仍坚持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如爱尔兰的盖尔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
凯尔特人比盎格鲁-萨克逊人更早达到英伦三岛,是当地的“土著”。盎格鲁-萨克逊人(日耳曼人的一支)进入不列颠后,凯尔特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到英伦三岛的北部。
现在,这个古老的族群集中居住在被他们的祖先称为“不列颠尼亚”的群岛,他们就是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
在汉语出版物中,由于音译的关系,凯尔特人经常被译为盖尔特人、克尔特人、塞尔特人、居尔特人等。
凯尔特人:英国和法国的早期居民
凯尔特是欧洲古代文明之一,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圈相对应和并存的。在罗马帝国时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并称为蛮族,他们之间频繁的冲突与碰撞。可以说,现代欧洲的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当然还包括斯拉夫人和维京人。
法国东部塞纳河、罗亚尔河上游、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区是凯尔特人的发源地。约公元前十世纪初,他们首次在这些地区出现。随后的几世纪中,凯尔特人以武装的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进行军事移民。他们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和使用铁器和金制装饰品的民族,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纪已在法国东部、中部各地定居。从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和扩张。
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犯并占领了不列颠诸岛,一部分凯尔特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占领了今天的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凯尔特人讲凯尔特语。今天居住在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地的盖尔人(Gaels)仍使用这种语言。在英语形成之前凯尔特语是在不列颠岛上所能发现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据的最早的格言。
差不多在与进犯不列颠岛的同时,一部分凯尔特人越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北部,在塞纳河以北,阿登山区以西和以南的地区定居。公元前500年以后,法国已成为凯特人主要的居住地区。古罗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把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之后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区。
公元前387年和279年,凯尔特人分别入侵和洗劫了罗马和希腊,一些部落甚至曾深入到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鼎盛时期的凯尔特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然而,他们最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随着罗马文明的兴起,凯尔特文化开始走下坡路。面对通过严格的纪律和先进的战术组织起来的罗马军队,身材高大、作战勇敢的凯尔特人渐渐处于下风。
直到罗马帝国崛起的时候他们还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军事力量。在公元前385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这段惨痛历史一直被罗马人铭记,直到公元前59~49年尤利乌斯?恺撒大败高卢的凯尔特人才得以一雪前耻。凯尔特文化的中心高卢在此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据称恺撒对高卢的征服,致使100万凯尔特人被斩杀,100万沦为奴隶。
公元前55年的夏天,恺撒来到不列颠。那时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颠,而是想警告凯尔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罗马人奴役的凯尔特同族人。恺撒的这次‘不列颠之行’并没有给罗马帝国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恺撒第二次亲临不列颠。这次,他在不列颠岛东南部站稳了脚跟,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发生了一些冲突。恺撒虽然取胜,但并没有能使凯尔特人屈服。不久,他又回到了高卢;在以后的大约一百年间,罗马帝国并没有对不列颠构成很大的威胁。
英国历史上的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43年开始的。当时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Claudius)率领四万大军,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中南部。随后,整个的英格兰被罗马牢牢控制了。随着罗马军队的四处征战,凯尔特文化在欧洲大陆逐渐消失,一点点并入罗马文化之中,只有在罗马人永远没能到达的爱尔兰,和罗马人永远没能真正占领的苏格兰,他们延续着自己的王国。罗马人占领不列颠长达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因罗马帝国内外交困,才不得不放弃在不列颠的军事存在。英格兰岛上的古老居民凯尔特人,又重新建立自己的秩序。
大约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颠。他们是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们乘船横渡北海,借罗马帝国自顾不暇之机,一举侵入不列颠诸岛。他们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个半世纪之久。这过程中的一位部落将军的英勇事迹,再结合了凯尔特传说中的三个英雄人物,在欧洲传讲,终于在后世成就了那位著名的亚瑟王传说。到了公元六世纪末,不列颠诸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幸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沦为奴隶。这就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称“条顿人征服”。
古凯尔特人没有首都,他们是以部族的形式长期存在的,他们在欧洲的扩张可以理解为“举族迁徙”。进入中世纪之后,一些凯尔特人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其中,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即爱尔兰人)从维京人手中夺取了都柏林,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而爱丁堡则被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即苏格兰人)选为自己的首都。
中世纪早期,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仍然保持着小股群居的习俗,直到公元800年前后,岛上的伦斯特、芒斯特、康诺特和阿尔斯特这四个省才联合在一起。公元795年,维京人入侵爱尔兰岛,并从公元九世纪中叶开始在岛上建立永久定居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定居点就是都柏林。公元1000年前后,布莱恩.博罗成为所有爱尔兰人的第一个国王,并率领爱尔兰军队于公元1014年在克朗塔夫击败占据都柏林的丹麦人。
早期居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一个名叫“苏格兰”(Scotti)的凯尔特人部落,侵入现在苏格兰地区的南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在那儿永久定居下来,并用自己部落的名字来为这块新夺取的土地命名。他们向南扩张,并吸收了土著的皮克特人(在此之前,皮克特人一直是南方罗马人的心腹大患)。
苏格兰王国基本成型于公元十一世纪。不过,位于南方的英格兰王国很快就表现出对这块土地的浓厚兴趣。苏格兰人则以和法国人订立“古老联盟”作为对英格兰野心的回应。这个“古老联盟”也成了苏格兰人此后数个世纪外交的基础。公元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有“长腿”和“苏格兰人铁锤”等别号)吞并了苏格兰。威廉.华莱士(请参考《勇敢的心》)领导苏格兰人奋起反抗,公元1297年进行的斯特灵战役获胜,几乎为苏格兰赢得了独立。第二年在法尔科克战败之后,威廉·华莱士率领部下和英格兰人展开了游击战,直到公元1305年被同伴出卖并被爱德华一世处死。随后,罗伯特·布鲁斯在暗杀了自己的主要对手后,宣布自己为苏格兰国王。他在公元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中大获全胜,把英格兰军队从苏格兰国土上全部驱逐出去。公元1328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被迫承认了苏格兰的独立地位。
威尔士人也算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代。但是,当时的威尔士地区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分裂状态,从来没有一个诸侯拥有足够的实力来统一这一地区。公元13世纪,英格兰国王甚至采取了和威尔士众多二流诸侯国结盟的方法,来阻止该地区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体。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英国王储亦被称为“威尔士亲王”的原因)。
不列颠(英格兰)的争夺:凯尔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
不列颠人(Briton)人是6世纪以前居住在不列颠群岛的克尔特民族。关于克尔特人最初移徙不列颠诸岛的具体年代,亦存异议。一种看法主张认为首批克尔特人约于公元前8—前5世纪之间,由莱茵河下游和塞纳河流域分批迁入不列颠定居。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至公元前20世纪早中期,认为甚至钟形杯文化时期就有操原始克尔特语的移民到来了。
随着罗马军团在公元400年撤退到高卢(今天的法国),不列颠诸岛也进入一个持续数世纪的黑暗时代,期间并没有任何的文献记载留存下来。自从罗马的统治消失后,在蛮族无情的入侵和迁徙的情况下,罗马化的不列颠文化仍维持了约四百年的时间。凯尔特人从爱尔兰渡海而来(一个名叫苏格狄的部落,用他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不列颠本岛的北方部份为「苏格兰」)。撒克逊人和昂格鲁人来自日耳曼,弗利然人来自今天的荷兰,而朱特人则来自今天的丹麦。到了公元600年,昂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控制了今日英国的大部分,只有威尔士、苏格兰和西康瓦耳仍然控制在凯尔特人的手中。
新的居住者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来自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盎格鲁人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文化(英格兰的原意是英格鲁(盎格鲁)之地),也用他们的日耳曼语(英语)取代本土的凯尔特语和以前传入的拉丁语。尽管在后来仍然不断遭到入侵,甚至完全被军事征服,但不列颠本岛的南部和东部,从此就被称作英格兰(她的人民为英国人,语言为英语)。
在865年,英国的和平被新的入侵者粉碎。侵袭法国和日耳曼的丹麦维京人组成一支大军,并将他们的矛头转向英国。在十年之间,英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大部份领土不是被攻陷就是自告投降,只有西撒克逊人(今天的威尔士)仍然为阿弗列控制,他是唯一被尊称为「大帝」的英格兰统治者。
英格兰被维京人、西撒克逊人和其它少数英格兰人的王国等割据将近二百年。维京人的管辖地区实施丹麦法(受丹麦的法律治理),他们所接受用来换取和平的巨额付款,被称作丹金(给丹麦人的献金)。丹麦人成为基督徒后就逐渐安定下来,这段时期英格兰人开始攻搫丹麦人,954年最后一个维京国王在约克被杀,英格兰接着首次被来自威尔士的英格兰国王统一。
1066年,贤者(国王的顾问)提议由威尔士伯爵的儿子哈罗德登上王位,除此,尚有两名王位争夺者∶挪威国王赫洛德哈达拉达(意即强硬的统治者)和诺曼底的威廉公爵。挪威人首先在约克附近登陆,但在斯坦福桥一役被哈罗德打败。哈罗德在获胜后,就立刻调动他的军队南下杭斯丁与威廉作战。这场拉锯战一直打到黄昏,哈罗德也被流箭射中眼睛造成致命的创伤。第二年,威廉征服了英国,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在中古时代的后半期,威廉的继承者耗费了大部份的时间和国力,投入一连串的战争以扩张或保有他们在法国取得的土地。英国和法国在1337年到1453年之间的百年战争,乃由断断续续的战斗构成,肇因于英国国王宣称自己是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此外,这场战争也肇因自争夺获利丰厚的羊毛贸易控制权,以及法王对苏格兰独立的支持。战争初期的特色是一连串的不可能,例如英国在战场上的胜利,是得利于他们的长弓兵在远距离之外,就把大批装甲华丽的法国骑士击倒。
可是,英国人却无法结束战争,而法国也恢复了元气。在圣女贞德(声称受到上帝感召的农家女)的号召之下,法国人展开反击,并在1453年攻占波尔多后结束了战争,英国人在欧洲也只能保有加莱这个地方(并没有控制这个地方多久)。
早期英国人
&&&& 英国人的祖先成分比较复杂。他们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ll世纪来此定居的古罗马人、凯尔特人、撒克逊人以及北欧人的后代。甚至在凯尔特人来之前,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民族就已经在此建立了一些城市,如坎特伯雷和伦敦。l 000年后凯尔特人才从法国的布列塔尼和阿尔卑斯山来到英格兰。一些人向北移居到了苏格兰,甚至越过海洋到了爱尔兰岛。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一些爱尔兰和苏格兰民族团体致力于复兴古凯尔特语言。&
&&& 现在,每当康沃尔郡人在谈到布列塔尼人时还总是满怀深情。公元前55年左右,罗马人把目光盯上了英国,随即打败了凯尔特人。然而,在公元4世纪左右.罗马人最终不敌来自德国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以及朱特人,罗马帝国灭亡了。北欧海盗继而又打败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并且统治英国直到ll世纪。1066年,诺曼底省的统治者威廉公爵率军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下,在黑斯廷斯战役取胜之后,威廉公爵取得了王位。现在,在一些乡村还可以看到诺曼人留下的古堡。一并留下的还有罗马人的道路系统。许多古代语言都对今天的英语121语产生过影响。现代英语是凯尔特语、北欧方言、盎格鲁一撒克逊语、拉丁语以及法语的混合体。
& &&在19世纪初期.大批犹太人为了躲避东欧地区的种族迫害,纷纷逃往英国并在英国东部的史必特菲尔地区定居下来。他们通过做皮毛和时装生意富裕了起来。20世纪中叶,又有一股移民浪潮席卷了英国。孟加拉人为摆脱贫穷以及国内人满为患的状况来到英国,继续从事离去的犹太人的贸易。位于东伦敦布里克巷的一座专门用于祭祀的房屋很好地反映了这一变化。这座房屋在300多年前原本是座法国的小教堂,之后改成了卫斯理教堂,再后来又成了一座犹太教堂。现在是一所修道院。
&&& 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孟加拉人在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大批移民英国,来自孟加拉国旁遮普省、印度古吉拉特邦以及埃及伊斯梅利亚的锡克教徒,来自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以及马拉维的非洲人都先后来到英国谋生。他们起先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市,如莱斯特和伯明翰,之后又转人伦敦的南厅大街。在这条街上行走,人们会恍惚以为置身于印度。
&&& 从1950年起,西印度人也大批涌入英国,主要从事一些英国人不愿从事的工作,如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和低收入工作。作为共荣圈里的成员国,这些国家的人们把英国看做是自己的国家。他们没有想到来到英国后会受到排挤,更没有想到会受到种族歧视。他们主要生活的城市是中部城市,如伦敦、伯明翰和曼彻斯特。从事的工作基本限于铁路行业或一些服务性行业。薪水不高,还受到当地人的歧视。在一些年轻的移民者中间,愤怒情绪往往会引发暴力冲突。
寻找凯尔特人的精神世界2000多年前,曾在欧洲盛极一时的凯尔特人,被古罗马人称为“蛮族”。这个欧洲最先使用铁器的好战民族,除了自杀式的暴行外,还拥有独特的多神教。在他们所崇拜的诸神队伍中,不仅有本民族的几百位神,还逐渐加入了埃及神、罗马神、爱尔兰神等。在英国,他们还发展出了万圣节。本文展现的是凯尔特民族中本土神与外国神共同演变的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凯尔特人从不建造教堂或者庙宇,大自然本身就是他们的大教堂。”满头白发的斯克尔顿教授来自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大学,是凯尔特文化的研究专家。此刻,他正坐在飞往维也纳的飞机上,滔滔不绝地对几位助手不厌其烦地讲述着凯尔特人的信仰。斯克尔顿教授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欧洲各地的凯尔特人遗址。凯尔特民族是一个好战的游牧民族,在那个时代的正统文明看来,他们是野蛮人,常常对着其他民族的大门号叫,并闯入他人的美梦。然而,他们锻烧的金属制品却足以与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艺术品相媲美。那些决意战死沙场并希望摧毁古罗马和古希腊正统文明的凯尔特勇士,随着自身的逐渐壮大,他们的遗迹遍布了大半个欧洲。在斯克尔顿的考察项目名单上,排在前面的依次是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和爱尔兰。在这几个国家中,有的凯尔特遗址他不止去过一次,但每一次依然能够激发出他不竭的激情。“我就像回到了年轻的时代。”他对此解释道。奥地利凯尔特人与古埃及人一样相信来生飞机着陆在维也纳机场时,正值曦光初上,斯克尔顿笼罩在朦胧的光影中,显得形容苍老,但目光依旧是深邃的。他的一位助手走上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先休息一段时间,他小声嘟囔了几句表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之后,一头钻进了开往哈尔希塔特遗址的汽车。哈尔希塔特遗址之所以成为第一处考察地点,是因为这里是最早一批生活在欧洲的凯尔特人的定居地。公元前8世纪,一些凯尔特人从西伯利亚荒野和北部蒙古国的草原迁徙到中欧。他们定居在哈尔希塔特湖边以及达赫施泰因山脚下耕种农田,开始了凯尔特民族在欧洲的繁衍。从维也纳到哈尔希塔特遗址要经过蜿蜒崎岖的山路,道路两旁是苍密的树林。斯克尔顿仿佛自言自语地问道:“看到那些农田了吗?”不等回答,他又兀自点点头,道:“你们看不见,是在山那边。”原来是他心里看见的农田。他对周围的一切早已十分熟稔,他说,那些农田对于我们并不会产生过多的意义,但在早期凯尔特人的眼中却拥有特别的含义。凯尔特人认为,自然世界与超自然世界没有明显的界限,自然世界中的一切都具有宗教意义,神灵无处不在。凯尔特人的神灵多达数百个,太阳神保佑他们的田地产出丰盛的作物;雷神赐予他们雨水灌溉农田;动物之神保佑他们获得肉类;泉眼、流水和平静的湖泊则是灵魂的栖息地。在诸神中,野猪作为勇士和战争的象征,尤其受到崇敬。但地位最高的动物却是马,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雄壮的马被当成女神埃波娜。&虽然凯尔特人的文化成就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相比谈不上精致,但这并不妨碍斯克尔顿沉醉其中。“他们这种独特的精神世界让我着迷。”斯克尔顿教授望着苍茫的远处说。哈尔希塔特遗址坐落于湖边,不远处就是皑皑的雪山。斯克尔顿径直前往遗址中的一处盐矿。他戴着安全帽,几缕白头露出来,显得不够专业,但他沿着运送矿车用的巷道快速走下去时,却透露出对此处的谙熟。依靠矿灯微弱的灯光,斯克尔顿一边抚摸一边仔细观察着巷道的四壁,还不时舔一下自己的手指。显然,对这处凯尔特人留下的盐矿,他兴趣盎然。对于凯尔特人来说,山洞和地面上的每道裂隙都是通往彼世的入口。从史前时代起,他们就在地下挖掘洞穴,寻找一种在他们看来和黄金同等重要的“白金”—盐。盐在古代世界,可决定生死,在寒冬中,凯尔特人需要用它保存肉类。他们还用盐换来了远在法国马塞的希腊定居者手中的琥珀、黄金和其他贵重进口货物。盐矿的另一边最近发掘出一个公元前4世纪的木制楼梯。对于曾经在盐矿里工作的凯尔特矿工来说,通往矿坑的木制楼梯也是通往彼世的入口。为了表达对生活的想法,他们还在矿坑四壁上雕凿了图案。不过这些依稀可见的凿痕,已经非常模糊,斯克尔顿仔细辨认了半天,仍然一无所获。盐矿中还保存着一具凯尔特人的尸骨,他是一次塌方的受害者。死者的毛发还在,面容有些狰狞。但斯克尔顿并不认为塌方带给死者的恐怖会过多地影响其他的凯尔特人,据他分析,在乐观的凯尔特人眼里,这位受害者已经进入了彼世。在幽深的盐矿里,这的确是能给人安慰的解释。为展示出土的凯尔特人文物,盐矿旁专门建造了一所博物馆。爬出盐矿后,斯克尔顿在博物馆研究员的引领下,进入这个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博物馆里最显眼的展品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坟墓。事实上,博物馆也正是建在这处坟墓遗址之上的。当斯克尔顿与博物馆研究员相互交流这一问题时,他们相互眨了眨眼睛。坟墓用石头砌成,在遗骨的四周散落地摆放着随葬品。凯尔特人相信来生就是自己现世生活的延续,于是他们为死者准备了食物和饮品,甚至备好了来生所需的器物。博物馆的研究员指出:“和古埃及人一样,这是他们另一个彼世的入口。”这位开朗的工作人员还邀请斯克尔顿到一个摆放修复品的展柜前,上面有一些陶罐,陶罐后面是一艘精致的金制小船。他指着小船对斯克尔顿说:“真的和古埃及人一模一样,看,凯尔特人也用船将死者送往来世。”斯克尔顿扬起了眉毛,两个人又会意地笑了起来。意大利凯尔特人“多出几个罗马神又算得了什么?”凯尔特人曾经与日耳曼人一起被古罗马人称为“蛮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古罗马人产生这种想法的呢?从寒冷的中欧山区来到亚平宁半岛温暖的海滨,站在意大利的罗马城旧址前,斯克尔顿回顾起凯尔特人与古罗马人的战争。公元前4世纪,凯尔特人没来由地猛攻古罗马,当时,古罗马刚刚摆脱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根本无力招架,凯尔特人因此势如破竹地横扫了意大利,疯狂洗劫了罗马城。令人不解的是,凯尔特社会是围绕战争构建的,但他们并非为领土而战,而是为了威望和战利品。他们从未打算在舒适的南欧久居,而是将劫掠的财物视为神的赐予而带回中欧。公元前279年,凯尔特人又入侵古希腊,直捣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发源地—特尔斐。对于他们侵略特尔斐的目的,斯克尔顿的理解是:“凯尔特人对于特尔斐城内大量的雕塑很感兴趣,他们惊骇于代表自然的四大要素神竟然可以被还原为人的形象。”凯尔特民族的辉煌成于战争,也毁于战争。在短暂的胜利过后,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迅速衰落,因为古罗马人始终没有忘记那些攻进他们城门的“野蛮人”,并且他们认同了凯尔特人对战争的看法—战争是通向权力和威望的途径。这是凯尔特人的不幸。古罗马在攻陷了希腊城池后,迅速展开对凯尔特人的军事部署。公元前1世纪,罗马统帅恺撒大举入侵法国中部的凯尔特人(亦称高卢人)。有趣的是,凯尔特人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却惧怕自然的力量。在特尔斐城高山上的大雪面前,凯尔特人退却了。同时,凯尔特人之间的内战也帮了古罗马人的大忙。“我来了。我看了。我征服了。”恺撒最终用这句简短的话,总结了这场战事(毋宁说屠杀)。许多幸存下来的凯尔特人失去了亲人,自己也沦为奴隶。欧洲大陆的凯尔特人从此一蹶不振。罗马人给凯尔特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在击溃凯尔特人的同时,罗马人也为凯尔特人带来了新的神。中欧的凯尔特人接受了朱庇特、萨杜恩、墨丘利以及其他古罗马神。在斯克尔顿仔细观察了罗马万神殿壁龛内的神像后,他说:“毕竟,对于一个已经拥有数百个神明的民族来说,多出几个罗马神又算得了什么?”大概很多人想说的都是这句话。英国凯尔特人创造出两个世界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100年,欧洲的凯尔特人逐渐迁移到不列颠岛。这一次,凯尔特人没有采取入侵的方式,而是“迁徙”,原因是,他们当时正忙于内战,根本无暇组织这样一次远征。在英国和威尔士,凯尔特人接受并吸收了英国文化。跨过英吉利海峡,斯克尔顿来到了威尔士的卡斯特尔亨利斯堡。卡斯特尔亨利斯堡坐落于威尔士海边,当年这一带就是凯尔特人的村落,但斯克尔顿抵达此处时,眼前却和其他地方并无两样,过去的历史已经无迹可寻。他万分遗憾地看到,海边只有一个考古学家修复和重建的村落复制品。这是一座铁器时代的海角堡垒,除部落酋长的圆形房屋略为精致外,其余房屋大都很简陋,拱形木材搭成的梁架上覆盖着茅草作为屋顶,柳条编制的墙壁看起来摇摇欲坠。弯着腰走进低矮的房门,斯克尔顿环顾四壁,看到有很多螺旋状的图案绘制在墙壁上。这使斯克尔顿陡然有些兴奋,因为他曾在凯尔特人的盾牌上或身上看到过这种图案。“这是凯尔特人的僧侣德鲁伊所为,有了这种印记,凯尔特战士就会在不佩戴盔甲的情况下投入战斗,因为德鲁伊向他们保证,他们可以通过掌管屠杀的女神阿格罗娜的神奇大锅获得转世。”德鲁伊是凯尔特人独有的神职阶层,在成为德鲁伊之前,需做20年的学徒,广泛学习凯尔特宗教教义、民俗、巫术和诗歌。他们担当着咨询师、教师和仲裁人的角色,是将凯尔特世界凝聚在一起的黏合剂。谷仓是凯尔特村落的中心。凯尔特人掌握了高超的冶铁技术,有了铁器,就有了新的农业工具,这为英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革命。但好战的凯尔特人在英国的生活并不安分,虽然他们是败军之将,但在英国站稳脚跟后,农闲时,他们又开始打仗,不断袭击和报复性地劫掠邻近的部落。铁制武器常常使他们获得大批战利品—牲畜和人头。人头被挂在村落的门柱上,作为权威的象征。凯尔特人认为,人头是力量的所在,将人头带回就会把受害者的力量转接到自己身上。秉承了祖先多思多感特性的英国凯尔特人,逐步发展出了一种对太阳和死亡进行膜拜的宗教。他们把世界分成两个,一个是由太阳统治的可见世界,另一个则是由黑暗统治的隐秘世界。当一个人死去后,他的灵魂会前往另一个世界,在那里获得新生。当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他的灵魂会再回到第一个世界,开始新的生活。根据两个世界的特点,凯尔特人创造了统治这两个世界的神灵,即太阳神和死亡之神。10月31日这天晚上,是凯尔特人的除夕之夜,也是死亡之神收集亡灵,并释放以往鬼魂的夜晚。当月亮升起时,人们开始举行特殊的仪式,城镇上的所有灯光都将熄灭,人们全部登上山顶,在那里点燃一堆堆篝火,以吓退那些逼近的邪恶力量,保证死者的灵魂安然前往另一个世界。人们会将马匹杀死,用来祭奉太阳神。那些有罪的人,也会被关进一个大笼子中,等到祭司一声令下,便会被大火烧成灰烬。而他们的灵魂会在大火中得到净化,成为献给死神的最好礼物。仪式完毕之后,人们会举着火把返回家中,享用美食,唱歌跳舞。“日后,这种仪式发展成为了基督教的万圣节。”斯克尔顿坐在夕阳映衬下的凯尔特村落中,喃喃地说。爱尔兰凯尔特人欢迎基督教十字架 爱尔兰的凯尔特文化是古人地理知识不足遗留的产物。这一点与恺撒有关。恺撒是古罗马最杰出的将军,他发现凯尔特人的力量所在,既不在铁质武器的利刃上,也不在凯尔特勇士那种自杀性的暴行上,当然,更不在他们那众多的神灵身上,而在于一个特殊的权力阶层—德鲁伊集团。这个集团位于神与凯尔特凡人之间,由僧侣和地方官员组成,他们通过在橡树林里举行秘密仪式和祭典,来统治和维持凯尔特人的世界。恺撒意识到,在这些德鲁伊教僧侣安抚神灵、占卜未来的过程中,罗马也包括在内。公元前55年,恺撒从高卢越过海峡,致使本来已经支离破碎的凯尔特部族彻底溃败,并被渐渐同化。从此,将英国的凯尔特人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德鲁伊集团丧失了权力。同化后的凯尔特人分4批来到爱尔兰(最后一批于公元前500年抵达),当时,古罗马人认为爱尔兰岛是世界的尽头,不值得费力攻克,因此未予干预。在凯尔特人登临该岛时,这块陆地已被弗尔伯格人和米勒希安人所占据。斯克尔顿推测,凯尔特人在纽格兰治地区最先看到的应该是遍布各处的大型纪念碑、耸立的巨石和静穆的史前墓石牌坊,它们都是凯尔特人到来前这块土地的主人所修建的。在这块比埃及的金字塔更为古老的土地上,斯克尔顿看到一处5000年前爱尔兰人留下的建筑耸立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大土丘,但其历史价值却十分珍贵,尤其在凯尔特人的生活遗迹基本上连土丘都找不到的情况下,这处历史久远的遗址还能保存到今天,的确令人感慨。在费里卡雷格,斯克尔顿也只看到了凯尔特人的村寨复制品。如中欧和英国的凯尔特人一样,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也接受了当地的风俗和神灵。他们从当地人那里学会了在水上建造寨子。这些建在湖面上的人工岛,全部以木材、石头和草皮为地基,四周围着木栅栏。凯尔特人每日驾驶着小船或者通过堤道来到人工岛上进行耕种。在房子和围栏的下面,他们还建造了地下室,出入口用石头铺就。地下室既可储藏食物,又可在遭到攻击时用来避难。斯克尔顿分析,虽然他们是好战的民族,但内心深处,或许也隐藏着担心被报复的危机。沿用爱尔兰的丧葬习俗,凯尔特人将死人放进箱形石坟中。坟内放有盛放食物的大瓮,供死者来世使用。他们还用石头建造了祭坛。斯克尔顿停在一处祭坛复制品旁察看祭坛四周耸立的石板时,看到在石板中间,还有一块平放在地上的石板。斯克尔顿断定:“凯尔特人就是在中间这块石头上将祭品献给他们的神灵。”凯尔特人走到哪里,就将当地的神吸收到自己的宗教中。但终于有一天,一个人和一个神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公元5世纪,凯尔特人从英国看掳来一个奴隶。这个奴隶逃走后,又以主教帕特里克的身份返回。此后,岛上的修道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督教的译文传遍了每个村落。一如凯尔特人对一切神灵的态度,他们毫不反感地很快又接受了基督教。于是,凯尔特人的石板变成了十字架。离村寨复制品不远处就有一处石头修道院遗迹,斯克尔顿信步走在修道院旁的小路上。“记得我对你说过什么吗?凯尔特人从不建造教堂。当这些修道院出现时,也就意味着凯尔特人的文化走到了尽头。”斯克尔顿再次对他的助手强调道。为什么古罗马人用武力做不到的事情却被喃喃唱诵的基督教徒做到了?斯克尔顿的看法是,凯尔特宗教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英雄神思想:英雄神将经受背叛、杀戮,然后重生。所以,耶稣的死亡和复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文化上的飞跃。幸运的是,凯尔特人最初所崇拜的那些神灵已被一代代凯尔特人口口相传,最终被基督教修道士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在今天,已经转化成英雄传奇和神话。“它们是那些消失的凯尔特神灵永远的墓志铭。”斯克尔顿教授用这句话作为他找寻凯尔特人之旅的结尾。
民族起源和早期历史
&&伊比利亚半岛从80万年前就有人居住。据推测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猎物时穿越直布罗陀海峡或来自欧洲其他地区的猎人越过比利牛斯山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伊比利亚半岛最早的土著居民是伊比利亚人。西班牙北部的阿尔达米拉洞穴留下的举世闻名的岩画生动地记载了原始人生活情况,野牛、鹿、野马等颜色鲜艳、栩栩如生。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外来民族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大规模移民。公元前六世纪凯尔特人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人和凯尔特人相互通婚、融合,产生了后来的塞尔梯贝里亚人。
&&&&&& 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腓尼基人与西班牙建立了贸易关系。腓尼基人创建了加的斯城;为进一步开发半岛资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腓尼基人生性平和,在伊比利亚半岛从事经商活动,他们教当地居民使用货币、采矿冶炼金属、织布等。前元前七世纪,希腊商人开始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定居下来,将葡萄和橄榄引入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联合卡塔戈人抗击塞尔梯贝里亚人,后来卡塔戈人成为半岛的主人。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大举入侵西班牙。公元前206年罗马人将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在征服塞尔梯贝里亚人的过程中遭到英勇抵抗,公元前19年罗马人才彻底征服整个半岛。此后,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人的统治对西班牙历史、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人与当地塞尔梯贝里亚人通婚,从而诞生了罗马西班牙人。罗马人带来了语言、法律、习俗等,西班牙彻底被“拉丁化”。罗马人建立了许多新的城镇(如塞维利亚、科尔多瓦、萨拉曼卡、托莱多、萨拉戈萨等),修建了大量的道路、下水道、公共浴室、市政大厅、斗兽场、圆形剧场、桥梁、引水渠等。在罗马人的统治下,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伊比利亚半岛成为重要的贸易地区,贵重的矿物、廉价的葡萄酒、优质的橄榄油销售到世界各地。总的来讲,罗马统治给西班牙带来四个社会基础:拉丁语言、罗马法律、市镇体制和基督教信仰。
&&&&&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开始走向崩溃。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从而开始了长达300年的统治。在西哥特人统治下,罗马西班牙人与西哥特人互相通婚。西哥特人在西班牙拉开了封建主义的序幕。但是,西哥特人并没有给西班牙文明注入太多新鲜血液。相反,西哥特人也采用了拉丁文字,甚至成为基督教徒,沿袭了罗马人的文化习俗,后来被当地人同化了。由于争夺王位,公元710年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竞争者寻求摩尔人的帮助,从而开始了摩尔人的入侵。
《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    作者:大军冯毅      几句开场白:      《话说英国两千年》,是一部讲述英国历史的“长篇大贴”,共约三十六篇,自英国人的起源,一直讲到当今的英国。这三十六篇,篇幅不等,各篇短则数千字,长则数万字,基本上是越讲到接近近现代,篇幅越长,视该篇所描写的当时的事件和人物的具体情况而定。在写完《英国两千年》后,还将陆续贴出有关其他欧亚国家历史的相同篇幅的一系列“长篇大贴”。        笔者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爱好者,业余喜爱历史多年,同时对国际关系也一直颇有兴趣,所以,笔者各部历史文章写作的思路来源,是长期阅读各种中英文书籍后,自己的思考和整理总结。        俗话说,讲古论今,讲述古代的历史,又是外国的历史,目的,还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能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对今天纷繁复杂的世界,能有更清醒的认识。今天世界上的很多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如果对相关国家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则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其来龙去脉,从而形成正确的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正确的世界观,不是一天得来的,而是一点一滴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此贴不敢承担那么大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那么大的功能,不过,在读者工作之余,在读者放松心情的情况下,能和大家一起,多了解一些知识,多探讨一些历史问题和国际问题,此贴也就算起到一点作用了。        此文的写作,是本人在工作之余用业余时间陆陆续续进行的,难免匆忙和疏漏之处,如有错误的地方,非常欢迎朋友们指出,本人一定及时改正。本来,在网上写贴,对于写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交流,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一个人的学识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网上藏龙卧虎,高人众多,所以,非常欢迎大家对本贴进行讨论,相关的讨论也好,那怕是不相关的讨论,只要是有益于提高大家认识的,有益于促进大家交流的,都非常欢迎。        好了,开场白说完了,以下,就开始我们这部“长篇大贴”《话说英国两千年》的正文:一、阿尔弗雷德大王,西萨克森王国的伟大君王1、早期英国在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曾有不少精彩的英国电影,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民抗战的情形,比如《喋血鹰堡》、《纳瓦隆大炮》、《纳瓦隆突击队》、《海狼》、《伦敦上空的鹰》,等等,这些影片,反映了二战英国军民的抗战事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军民以其民族性中特有的顽强老辣,坚毅沉着,力抗强大德国,显示了其英勇不屈的精神气质。      大英帝国的这种独特的民族气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来有自。      说起这英国人,乃经过多个世纪,不断加入新鲜血液而形成的。英国位于欧洲大陆以西的两个岛上——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不列颠岛的原住民是伊比利亚人,他们自公元前3000年起就开始居住在那里,他们给不列颠带来了新石器文化。这些伊比利亚人从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来到不列颠岛,他们身材矮小,皮肤较黑。据考证,英国著名的巨石阵,大致建造于公元前2300年。      后来,当历史的脚步进入铁器时代时,自公元前六世纪起,来自大陆的凯尔特人开始入侵这两个位于欧洲西北的岛屿——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在这些凯尔特部落中,以不列顿人的人数最多。这些凯尔特人,身材高大,毛发金黄,他们逐渐征服和同化了岛上的伊比利亚人,逐步成为岛屿的主要居民。凯尔特人最早的时候居住在今天的德国南部地区,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金属饰品和使用铁器的民族。他们凭借发达的铁制武器,征服那些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部落。凯尔特人先后征服了今天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区,随后又征服了不列颠。  关于“不列颠”这个名称来源的一种说法是,大陆人把英伦岛上的人称为“岛民”和“海边之民”(即“布列塔尼”),罗马人称之为“不列颠”。  从大陆来到西北两岛之后,一部分凯尔特人占据了今天英格兰的部分地区,另一部分则占领了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凯尔特人每到一处,都对当地的伊比利亚人进行残酷的杀戳,并进行同化。大约一千年以后,盎格鲁萨克森人又开始入侵,凯尔特人又被盎格鲁萨克森人同化了,这是后话,容待后叙。      且说当时,除了不列顿人以外,其他从大陆移居西北两岛的凯尔特部落还包括高特尔人、皮克特人和比尔盖人。      这些野蛮的凯尔特人在不列颠组成了早期社会:凯尔特人的“部落”和“氏族”。占据今天英格兰地区的凯尔特人大多住在山寨里,还有一部分更进化一些的凯尔特人则居住在平地的村子里。在今天的英格兰地区,当时共有大约两三千个凯尔特人的村寨。凯尔特部落民衣不蔽体,几乎赤身裸体,有一些原始农业。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实行军事贵族制。在罗马人到来以前,在凯尔特部落中,“王”是军事首领,“王”以下的凯尔特部落民,分为三等:祭司,武士,还有普通民众。  凯尔特人信奉原始的督伊德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凯尔特人征服两岛之后,在岛上生活了几百年。时间到了公元前55年,岛上安稳的生活再一次被打破,威震欧洲的罗马军队,在打到大陆的西海岸之后,终于将兵锋指向了海峡对岸的西北两岛,几经攻战,经过将近百年的征服,至公元43年,罗马人终于征服了不列颠岛。此后,罗马人统治了不列颠近四个世纪,不列颠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人修建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以保护帝国境内受罗马统治的不列颠百姓。罗马统治时期,是英国在近代以前的各历史时期中最文明的时代。      公元五世纪初,独霸欧洲数百年的罗马帝国在日耳曼蛮族的进攻下渐渐衰落。此时,罗马人在本土自顾不暇,已无力维持在不列颠的统治,不得不撤回大陆,公元407年,最后一支罗马部队离开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的统治宣告结束。      从五世纪初开始,英国历史进入了一段黑暗时期。文明的罗马帝国衰退了,新崛起的日耳曼蛮族在欧洲大陆纵横驰骋的同时,也开始入侵不列颠。在这些入侵不列颠的日耳曼蛮族中,势头最为凶猛的是萨克森人和盎格鲁人,还有久特人。其中,久特人来自今天的丹麦一带,身材粗壮,性格粗野,而盎格鲁人也是来自今天的丹麦一带,萨克森人则来自今天的德国地区。这些日耳曼人,身材高大,毛发金黄,凶残好战。侵略者的野蛮入侵激起了不列颠人的强烈反抗,但是,反抗遭到日耳曼人的残酷镇压。  在传说中,公元500年前后,凯尔特人的亚瑟王曾击退过盎格鲁人和萨克森人的入侵。亚瑟王是传说中的人物,而非历史人物,不过,从亚瑟王的传说中,可以想象当时不列颠人抵抗侵略的激烈程度。原住民凯尔特人很多被杀,其他的沦为奴隶,或逃往威尔士和苏格兰。      经过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征服和混合,征服者日耳曼人,和被征服者凯尔特人,渐渐混合成了一个民族——英格兰人;英国的称呼也由“不列颠”变成了“英格兰”,意为“盎格鲁人的土地”。    这是黎明到来前的一段黑暗时期。正如邱吉尔所说:“在黑暗中睡去的是不列颠,在黎明时醒来的已是英格兰。”      至公元七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渐渐形成七个强悍的小国,它们互相征战不休,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当英格兰之主,英格兰进入“七小强国时期”。在公元七世纪时,在英格兰还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罗马教廷派来了传教士,使得这些野蛮的日耳曼人的后裔,开始信奉基督教。这英格兰的七个小型强国分别是:一个久特人的强悍小国肯特王国;三个萨克森人的强悍小国,西萨克森王国、东萨克森王国和南萨克森王国;三个盎格鲁人的强悍小国,东英吉利王国、诺森布里亚王国和莫斯亚王国。日耳曼人征服不列颠之初,都还是一些部落,每个部落起初都有几个地位平等的酋长,战时则从他们中拈阄选出一位最高首领。指挥其他首领和全体居民。后来,在长期征战中,首领的地位逐渐固定在一人身上,其权力也日渐增长。至七小强国时代,日耳曼人的部落酋长已转变为国王。2,维京海盗     英格兰七小强国互相争斗,纷争了二百多年,而到了公元九世纪时,不列颠岛又一次面临外敌的入侵,这一次是来自北欧的丹麦海盗。如同四百年前不列颠人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一样,现在岛上的英格兰人同样奋起抵抗丹麦人的侵略。而以丹麦人为首的维京海盗,格外凶悍,祸害英格兰达二百余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这句脍炙人口的台词,用来形容此时的欧洲形势是非常贴切的。来自北方的维京海盗,如同狂暴的寒冷北风,呼啸而至,扫荡一切,在八至十一世纪的三百年间,大举南下,向欧洲发起全面进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在东面,他们进入俄罗斯,建立了基辅罗斯,此为俄罗斯国家的起源;在南面,他们进入法国和意大利;而在西面,他们则侵入了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并进而发现了冰岛和格陵兰岛。在北欧海盗狂风暴雨般的凌厉打击下,欧洲各地被打得七零八落,一片凋零。大半个欧洲都在北欧海盗的狂暴进攻下心惊胆战,颤栗不已。此次北欧海盗的大举南下,有些类似于三到六世纪的那次日耳曼蛮族入侵,所不同的是,维京人比当年的日耳曼人更为危险,因为此时的维京人,包括丹麦人和挪威人,其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他们不仅是野蛮的海盗,同时也是精明的商人,并且他们拥有精良的武器。由于商业的发达,使得维京人对外交流频繁,开阔了眼界,而由于人口的增加,使得他们的生存压力增大,于是,很多维京人开始了海盗生涯,对外发动抢劫,最后形成维京人大举南下、四面出击、入侵欧洲许多地区的局面。这些来自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诺曼人,是天生的战士与航海家,这些战士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披头散发,相貌恐怖,以劫掠为光荣,以战斗为享受,人们把他们称作“维京人”,而“维京”就是海盗的意思。这些维京战士,在作战中都有着野兽般的凶猛与坚韧,尤其是,根据北欧的宗教神话,在战争中不顾性命、奋勇杀敌,牺牲之后是会被奥丁神请到亚萨园的英灵殿去,成为神的战士的,在这个信仰的支配下,维京人打起仗来都是些不要命的疯子,异乎寻常地狂暴,有关维京狂暴战士的一致描述是这样说的,他们在作战时会变得极其疯狂、力大无穷而且刀枪不入,狂暴战士在狂怒时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任何活人。对比之下,西欧的日耳曼人现在已成为基督徒,基督徒对疯子,狭路相逢的战斗结果,可以知道是没有悬念的。维京海盗的战船,因为船头高高翘起,且装饰着像龙头一样的怪兽,所以号称“龙头战舰”。那令整个欧洲都闻之色变的维京战船,两头尖利翘起,两侧有十六对划桨,船速很快,时速可达十海里,而深阔的船舱内可运载四十至一百名凶悍的维京战士。这种战船能溯流而上,沿河深入各国内地,战斗力十分犀利,是当时海上和内河的进攻利船。而此时英格兰人不但没有海军,而且也不会驾船造船,他们仍然是大陆民族。英格兰在萨克森人手里不是海岛,而只是萨克森大陆的一部分,所以,面对维京人的利船,英格兰人只有望风披靡。3,阿什顿之战九世纪初,英格兰七个小型强国中的西萨克森王国开始崛起,在七小强国中最为强悍,成为英格兰人抵抗丹麦人入侵的中流砥柱。西萨克森王国在埃格伯特国王(803年-839年在位)的率领下,成为七小强国的盟主。    西萨克森王族,祖祖辈辈英雄辈出,埃格伯特老国王是位老英雄,曾奋起击败过北欧海盗与威尔士人的联合侵略军,而他的两个孙子埃塞尔列德和阿尔弗雷德,也都是抗战志士、英雄好汉,其中,阿尔弗雷德更是名垂青史的大英雄,被称为大王。阿尔弗雷德大王生于849年,他活跃于历史舞台的年代,比著名的查理帝国的皇帝查理大帝晚几十年,若论起辈份来,查理大帝应该是他的曾祖辈了。814年,威震欧洲的查理大帝去世,大帝去世后,帝国四分五裂,来自斯堪的那维亚的维京人遂趁机入侵,扰乱西欧。话说自公元865年开始,数万丹麦人大举入侵英格兰,向英格兰发动全面进攻,攻势凌厉,打算将英格兰一举吞并。丹麦人的这一次入侵,那可是非同小可,此次大规模侵略,丹麦人是抱着灭国之心而来的,英格兰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狂暴的北欧战士勇不可挡,并且,丹麦人还拥有当时最为精良的武器和甲胄,维京战士个个身穿锁子甲,头戴铁盔,巨斧大盾,骁勇无比;相比之下,英格兰人只有皮甲和短剑,武器装备落后而简陋,实力相差悬殊。英格兰的宽剑在丹麦人的战斧面前难以招架,并且,这种宽剑只对皮甲有效,对锁子甲则力不从心,在武器装备上,双方有天壤之别。占据如此优势,丹麦人志在必得,势不可挡。发动进攻之后,由于武器装备以及人数的巨大优势,丹麦人连连获胜,英格兰七小强国大多抵敌不住,根本不是对手,连连战败,纷纷沦为丹麦人的附属国,被迫向侵略军支付大量的贡金,英格兰面临全境沦亡的危险,只有最为强悍的西萨克森王国,依然高昂着高贵的头颅,保持着高贵的独立,独力支撑着英格兰剩下的半壁江山。      丹麦人大兵压境,准备收拾最后剩下的西萨克森,彻底吞并英格兰。老国王的孙子埃塞尔列德一世继位后,于公元870年,与其弟阿尔弗雷德王子共同率兵迎战丹麦侵略军,双方发生了一连串的交战。国王两兄弟不畏强敌,率兵奋力与丹麦人交战,互有胜负。维京侵略军入侵英格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阿尔弗雷德自少年时代起,就立下大志,决心要把侵略军赶出英格兰国土。那阿尔弗雷德王子,少年时就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猎手,此次率兵出战,他已成长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将领,智勇双全,在与丹麦人的作战中,勇冠三军。双方以硬碰硬,展开了一连串的激战,互有胜负。871年1月8日,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阿什顿之战爆发。阿尔弗雷德率领大约八九百人的西萨克森军队,在英格兰中部与丹麦军队狭路相逢。维京侵略军人数略少一些,不过,也是勇士众多,包括来自丹麦本土各小国的一些国王和贵族,个个久经沙场,勇猛善战。两国军队一照面,当即就是一场血战,双方都是死伤惨重。阿尔弗雷德在一天之内杀死了一个丹麦国王和五个丹麦伯爵,一战成名,维京侵略军被击败。此战大大确立了阿尔弗雷德的威望,使他一下子成为英格兰众所瞩目的英雄。不过,在一连串的旷日持久空前惨烈的激战中,埃塞尔列德一世也在与丹麦人的作战中去世。埃塞尔列德国王死后,阿尔弗雷德王子复仇心切,率兵追赶丹麦人,却被丹麦人杀了个回马枪,西萨克森军队被击败。阿尔弗雷德无力再战,只得献金求和,而这一连串的血战下来,丹麦人也是损兵折将,无心再战,得了钱财,遂退回英格兰中部去了。4,阿尔弗雷德大王此战之后,23岁的阿尔弗雷德王子受“贤人会议”推举,继位为西萨克森国王(871-899年在位),他做国王近三十年,在位期间建立了显赫的文治武功,所以后世称他为阿尔弗雷德大王。      阿尔弗雷德不仅能打仗,并且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国王,他六岁时被带到基督教的中心罗马朝圣,此后就留在那里接受教育,这使他拥有良好的知识文化背景,受到先进文化思想的熏陶,教皇列奥四世对他颇为看重。在那个年代,在英格兰的基督徒中,能识文断字的人是很罕见的,阿尔弗雷德作为一个封建主,能读书写字,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而更可贵的是,阿尔弗雷德还非常善于学习。    回过头来再说西萨克森人与丹麦人,经过这一场连番大战,双方都大伤元气,此后五年,各自休养生息。876年,战事再起,丹麦人再次兴兵,入侵西萨克森,必要拔除这最后的眼中钉。面对强大的丹麦人,阿尔弗雷德苦苦周旋,想方设法阻击侵略军。878年1月,丹麦王古斯龙率兵,对阿尔弗雷德的营地发动突袭,西萨克森军民猝不及防,大败亏输,阿尔弗雷德仅以身免,藏身于沼泽牧羊人的茅屋之中。此时的阿尔弗雷德,有些象刘备,虽屡遭失败,却不堕志向。他慢慢收集溃散的余部,重新聚集力量。阿尔弗雷德的抵抗意志十分坚定,他是当时英格兰唯一的希望。阿尔弗雷德着手在索默塞沼泽地里建立秘密营地。消息传开后,他的臣民们穿过芦苇丛中的小路来到这个营地,以后更扩大成一个堡垒。而另一边,丹麦人以为这一下阿尔弗雷德已经被彻底打垮,于是放松了警惕,歌舞升平,马放南山,过起了悠哉游哉的快活日子。不少英格兰的歌手和吟游诗人到丹麦人的军营里演出,为他们表演节目。丹麦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看着表演,心情痛快极了,他们没有想到,在这些英格兰人中,就藏着他们的死敌,那位西萨克森国王阿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操着竖琴混在艺人堆里,他是混入丹麦军营前来侦察敌情的。阿尔弗雷德在维京人的营地里一留数日,把营地的情况,维京人的兵力部署摸得一清二楚。通过侦察,阿尔弗雷德发现,敌军纪律非常松弛,这些丹麦侵略军,狂妄自大,安全防卫措施非常马虎。他们就地搜刮食物和酒,抱着抢来的英格兰妇女寻欢作乐,骄奢淫逸的生活消磨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使得他们锐气不再。阿尔弗雷德在敌营呆了一个星期后,摸清了敌人的虚实,这才回到了自己的营地。他调集的军队与丹麦人相比,人数不多,但阿尔弗雷德断定,丹麦人已经无力抵抗英格兰人的攻击了。     渐渐恢复元气之后,878年5月,阿尔弗雷德随即与丹麦人进行了永载英国史册的埃丁顿之战。俗话说,骄兵必败,丹麦人面对的是卧薪尝胆满怀复仇渴望的的英格兰人,两相消长之间,胜负之势倒转,英格兰人大破丹麦王古斯龙,这一仗打得丹麦人闻风丧胆,好几年没敢再来侵犯。这是英国的“赤壁之战”,彻底扭转局面。879年,阿尔弗雷德与丹麦王古斯龙签订和约,双方在英格兰两分天下,在当时完全赶走丹麦人尚力不能及的情况下,这是个明智的做法。通过这个和约,西萨克森人占据了英格兰南部,而丹麦人则退守英格兰北部,在那里建立了“丹麦区”。不仅如此,丹麦王古斯龙还皈依了基督教,认阿尔弗雷德为教父。虽然维京人暂时还没有完全放弃对奥丁神、索尔神或其他北欧神的尊崇,不过,这仍是维京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大部分历史研究人士都认为,维京海盗后来逐渐衰弱,跟放弃了好勇斗狠的北欧宗教很有关系。而随着基督教在斯堪的纳亚的传播,到1100年时,狂暴战士已经彻底销声匿迹了。战败的丹麦人退回不列颠岛的丹麦区,有些还一直退回法兰西。阿尔弗雷德以其惊人的大智大勇,把英格兰从亡国的边缘拯救了过来。丹麦区非常宽阔,囊括英格兰的北部和东部,从泰晤士河口直到爱尔兰海,横跨英格兰,丹麦人统治了面积为两万五千平方英里的广大区域,这一广大的区域也成为维京人在斯堪的纳维亚本土以外开拓的各个海外领土中最为宽广和富饶的一块地区。阿尔弗雷德高超的外交策略和宽宏大量,从又一个侧面显示出他的伟大,他在谈判中并不固执,手段灵活,谈判的结果,英格兰西部和南部的和平终于得以维持,阿尔弗雷德为国内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北欧海盗是富于作战经验的武士,与西欧人相比,他们战术精、不怕死、作战勇猛、纪律性强,对上级忠贞不二;与此同时,他们武器精良,他们都是步兵,配备有斧、剑等兵器,还有头盔、圆盾,不少战士还身披锁子甲,实在是武装到了牙齿。丹麦人始终以步兵作战,不过,有时也骑抢来的马以保持机动性。为了对付如此骁勇的北欧海盗,阿尔弗雷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渐渐摸索出了一套对付丹麦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对丹麦人长期作战中,阿尔弗雷德发现,专业化的骑兵和城防设施相结合,是对付北欧海盗的好办法,当然,对付海盗,在海上还要有一支能打仗的海军。为了保障英格兰不再受海盗侵扰,阿尔弗雷德下令建造比丹麦战船更大的船,据说造出的船是丹麦船的两倍,每艘船有60支桨,而且吃水浅,速度比丹麦战船更快,此外,这种新式战船,船舷设计得很高,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海盗登船。丹麦人的长处是海上机动,他们经常划着长船在敌人后方迂回包抄。而英国民族,包括英格兰人、威尔士人和原住民不列颠人,却并不会制造战船,也不会操纵战船。英格兰人每次缴获丹麦长船,不是拆毁就是焚烧,因为英军不会使用。直到不世出的军事天才阿尔弗雷德出现,在他的带领下,英国人才建立了海军。不过,此时的英格兰海军只是用来对付丹麦人的,与后世的皇家海军并无直接联系,阿尔弗雷德建立的海军,在打败丹麦人的战争中建立了战功,但是,大王去世后,这早期的英格兰海军也就随风而逝了。无敌于天下的皇家海军,还要等几个世纪以后才会出现。除了建立海军,阿尔弗雷德还扩大骑兵。他改革了英格兰的军事制度,改变了靠征集公社成员打仗的落后方式,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常备军非常强大,成为职业军人。这些军人被授予土地,并允许世袭,开骑士制度之先河。阿尔弗雷德还把乡里的民兵分成两部分轮番作战,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阿尔弗雷德并且在各地建立了不少的武装城堡,作为抵抗丹麦人的据点,这些要塞和防御工事可以有效地御敌于国门之外。阿尔弗雷德是一位伟大的城市设计师,他建立起来的武装城镇,以后发展成为英格兰的重要城市,这是他给英格兰子孙留下的永久遗产。阿尔弗雷德还拉起基督教作为他的大旗,每次作战都以基督教的名义进行,并要求战败者昄依基督教,这也是他获得巨大声望的原因之一。骑兵、海军、城堡以及乡绅武士阶层,这些都是阿尔弗雷德大王的伟大创造,他极大地改进了英国的军事战术和军队建设,经过阿尔弗雷德大王的一番改造,英国军民的面貌焕然一新,从此,英丹交战之逆转,丹麦人再也不能四处横行,而是沦为英格兰人的手下败将。七年以后,885年,丹麦人再度兴兵,进犯肯特。阿尔弗雷德和丹麦人进行了又一次大战,经过改革已占据绝对优势的英格兰人又一次获胜。这一仗打得丹麦人彻底没了烟火,阿尔弗雷德的军队乘胜前进,一举收复了伦敦。      阿尔弗雷德抗击侵略者,解放了伦敦,保卫了英格兰。自886年起,伦敦开始成为英国的首都。阿尔弗雷德不仅是领导军民抗击外敌的英格兰民族英雄,建立了赫赫武功,而且他在文治方面也颇有建树。首先,阿尔弗雷德组织编写了《盎格鲁-萨克森编年史》,为英格兰的统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他还颁布了著名的《阿尔弗雷德法典》,把基督教原则与日耳曼传统法结合起来,在法典中,他修改了《圣经新约》中的“已之所欲,施之于人”,将其改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告诉大家:“如果法官可以牢记这一点,就可以维护正义,而不需要其他法典了。”后来,《阿尔弗雷德法典》成为英国习惯法的基础,阿尔弗雷德的法治思想,闪耀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此外,阿尔弗雷德还奖掖学术,重建修道院和学校,把拉丁文书籍翻译成英文。由于丹麦人的入侵,英格兰地区的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阿尔弗雷德大王甚至哀叹找不到一个可以把拉丁文翻译为英语的人。为此,他大力发展学术,他的宫廷里聚集了一大批的学者,《盎格鲁萨克萨编年史》就是在此期间被编纂完成的。阿尔弗雷德还亲自学习翻译拉丁文著作,他也是亨利八世以前唯一写过著作的英格兰国王。通过学习,他本人也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曾将《英格兰人民教会史》、《哲学的安慰》等名著由拉丁文翻译成英文。他自己发明了一种用蜡烛计时的方法,并严格遵守:每天工作八小时,学习八小时,另外八小时用于休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建造大型船,鼓励贸易和工业生产。      由于阿尔弗雷德杰出的文治武功,使他深受英格兰人的爱戴,他被尊称为“大王”。而阿尔弗雷德大王的子孙后代,也都个个出色。阿尔弗雷德大王是英格兰反侵略战争中的核心英雄人物,由于他是英国本土的民族英雄,故此后每逢英伦遭到危难之时,英国人便打出他的旗号,感召人民的爱国心和凝聚力,号召国人抵抗侵略,不怕牺牲保卫祖国。      公元899年,阿尔弗雷德大王去世,年五十岁,他传位于其子“长者爱德华”(899-924年在位)。阿尔弗雷德大王诞生于英格兰民族的生存遭受巨大威胁、民族命运最为低迷的时代。在他的时代,英格兰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时代赋予英国人两项重要使命,一是驱逐侵略者,二是建立统一文化以团结全民族,阿尔弗雷德大王出色地完成时代使命,从而获得了在英国民族历史上的不朽地位,而阿尔弗雷德法典的价值,则更是超出了单一民族的范围。阿尔弗雷德大王是当之无愧的欧洲中世纪最杰出君主之一。5,盎格鲁萨克森王国阿尔弗雷德大王之后,“长者爱德华”即位。公元909年,丹麦人再度来犯。西萨克森国王爱德华,联合其妹、莫斯亚王后埃赛芙丽达,两小强国合兵,大破丹麦侵略军。爱德华采用阿尔弗雷德大王修道筑垒之策,步步为营,向丹麦区步步紧逼。918年,埃赛芙丽达去世,爱德华趁机将西萨克森和莫斯亚两个强悍小国合二为一,势力更强。    公元925年,爱德华之子埃塞斯坦继位(925-939年在位),这又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国王,他施展计谋,使丹麦人的各小国彼此不和,趁机收复了约克城,逐步将英格兰北部并入西萨克森的领土。    公元939年,埃塞斯坦去世,其异母弟埃德蒙一世继位(939-946年在位)。埃德蒙一世曾在丹麦人的打击下丧失大片国土,不过,他在公元944年以后,亦能收复失地。    公元946年,埃德蒙一世去世,其弟埃德烈德继位(946-955年在位)。阿尔弗雷德大王的这几个孙子,都很能干,西萨克森小霸的霸业,在他们手里祖孙父子兄弟相传,长盛不衰。不象中国春秋时的郑国,郑武公郑庄公父子精明强干,郑国小霸,但郑武公的几个孙子不争气,郑国霸业很快烟消云散。      955年,埃德烈德去世,埃德威(955年到959年在位)和埃德加(959-975年在位)先后继位。国王埃德加在位时,完全吞并了丹麦区。埃德加成为西萨克森和丹麦区两个地区的君主,英格兰初步实现了统一,盎格鲁萨克森王国达到极盛。此时,英格兰开始设置“郡”,政治制度开始发生重要变化。    在这几位国王进行统治的十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们一边抵抗丹麦人的侵略,一边致力于英格兰的统一,为英格兰的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英国国家机构开始完善,比较规范的英语开始形成。      在此期间,生活在英国的丹麦人也渐渐融入英格兰人之中,丹麦的北欧航海词汇、尚武精神以及海洋传统,均对英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975年,埃德加去世,他两个儿子都还未成年,先是他大儿子爱德华继位,没过三年,西萨克森的贵族们便废黜了爱德华,而改立13岁的二王子埃塞尔列德(979-1016年在位)。此时,败退到本土的丹麦人,消停了半个多世纪,于公元980年,卷土重来。而此时的国王埃塞尔列德二世,性情懦弱,是盎格鲁萨克森王国少有的一位弱主,外号“没头脑”,祖先的英雄基因到他这儿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他畏惧丹麦人的凶猛,企图用金钱换取和平,但金钱也难以挡住凶悍的丹麦人。      公元1016年,强大的丹麦王子克努特,大兵压境,兵临伦敦城下,埃塞尔列德二世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世,他儿子继位为埃德蒙二世,半年后也去世了。丹麦王子克努特,一举成为英吉利国王,英国和丹麦合为一国。      又过了整整半个世纪,1066年,来自大陆的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跨海西征,发动了著名的“诺曼征服战争”,击败了英格兰人和丹麦人的反抗,一举征服英国,英国历史上的诺曼朝开始,英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英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教凯尔特人和苏格兰人的关系
凯尔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国西南部地区,他们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和使用铁器和金制装饰品的民族。在征服不列颠之前,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区。在公元前278年的时候,一个分支甚至流浪到小亚细亚,并将自己的领地命名为加拉提亚(Galatia)。来到不列颠后,一部分凯尔特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占领了今天的英格兰南部和东部。每到一处,他们都对伊比利亚人进行残酷的杀戮。直到罗马崛起的时候他们还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军事力量。在公元前385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这段惨痛历史一直被罗马人铭记,公元前59~49年尤利乌斯·恺撒大败高卢的凯尔特人才得以一雪前耻。高卢在此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据称恺撒对高卢的征服,致使100万凯尔特人被斩杀,100万沦为奴隶古凯尔特人没有首都,他们是以部族的形式长期存在的,他们在欧洲的扩张可以理解为“举族迁徙”。进入中世纪之后,一些凯尔特人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其中,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即爱尔兰人)从维京人手中夺取了都柏林,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而爱丁堡则被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即苏格兰人)选为自己的首都。中世纪早期,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仍然保持着小股群居的习俗,直到公元800年前后,岛上的伦斯特,芒斯特,康诺特和阿尔斯特这四个省才联合在一起。公元795年,维京人的入侵爱尔兰岛,并从公元九世纪中叶开始在岛上建立永久定居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定居点就是都柏林。公元1000年前后,布莱恩.博罗成为所有爱尔兰人的第一个国王,并率领爱尔兰军队于公元1014年在克朗塔夫击败都柏林的丹麦人。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一个名叫“苏格兰”(Scotti)的凯尔特人部落侵入现在苏格兰地区的南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在那儿永久定居下来,并用自己部落的名字来为这块新夺取的土地命名。他们向南扩张,并吸收了土著的皮克特人(在此之前,皮克特人一直是南方罗马人的心腹大患)。苏格兰王国基本成型于公元十一世纪,不过,位于南方的英格兰王国很快就表现出对这块土地的浓厚兴趣。苏格兰人则以和法国人订立“古老联盟”作为对英格兰野心的回应。这个“古老联盟”也成了苏格兰人此后数个世纪外交的基础。公元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有“长腿”和“苏格兰人铁锤”等别号)吞并了苏格兰。威廉.华莱士(请参考《勇敢的心》)领导苏格兰人奋起反抗,于公元1297年进行的斯特灵战役获胜后几乎为苏格兰赢得了独立。第二年在法尔科克战败之后,威廉.华莱士率领部下和英格兰人展开了游击战,直到公元1305年被同伴出卖并被爱德华一世处死。随后,罗伯特. 布鲁斯在暗杀了自己的主要对手后,宣布自己为苏格兰国王。他在公元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中大获全胜,把英格兰军队从苏格兰国土上全部驱逐出去。公元1328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被迫承认了苏格兰的独立地位。威尔士人也应该算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代,但是,当时的威尔士地区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分裂状态,从来没有一个诸侯拥有足够的实力来统一这一地区。公元13世纪,英格兰国王甚至采取了和威尔士众多二流诸侯国结盟的方法来阻止该地区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体。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罗马征服高卢后,凯尔特人原有的寨堡部分已毁于战火,另一些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为城市。同时,陆续出现一批由外来移民建立的新城镇。高卢城镇在布局和建筑风格上吸收了罗马城市的特点。街道笔直、整齐,呈南北、东西走向。市中心为一大广场和包括政府机关、神庙、竞技场、大浴室在内的一批公共建筑。周围是店铺、作坊、民房和富有者的住宅。城市筑有围墙,城门坚固宏伟。至5世纪,全高卢有100多座城镇,为当地的行政中心或手工业生产中心。这些城市和建筑是古罗马和古高卢文化的结晶,炫耀着高卢——罗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许多遗迹,如尼姆和阿尔的圆形竞技场、奥朗日的凯旋门、奥顿和特里夫斯的拱门等,都成为今日法国的文化名胜。
凯尔特是欧洲古代文明之一,是与古希腊罗马文明圈相对应和并存的。在罗马帝国时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并称为蛮族,他们之间频繁的冲突与碰撞。
凯尔特人 - 基本信息
凯尔特人(Celt,拉丁文称Celtae或Galli,希腊文Keltoi)凯尔特人为公元前2000年活动在中欧的一些有着共同的文化和语言特质的有亲缘关系的民族的统称。分布在当时的高卢、北意大利(山南高卢)、西
凯尔特人班牙、不列颠与爱尔兰,与日耳曼人并称为蛮族。现代意义上的凯尔特人,或称其后裔,仍坚持使用他们自己的(譬如,爱尔兰的盖尔语),并以自己的凯尔特人血统而自豪。,这个古老的族群集中居住在被他们的祖先称为“不列颠尼亚”的群岛,他们就是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法国的布列塔尼半岛。在汉语出版物中,由于音译的关系,凯尔特人经常被译为盖尔特人、克尔特人、塞尔特人、居尔特人等。
凯尔特人 - 定义
国外学术界对此所作定义,尚有岐异。
有人明确称之为一民族集团(a group of peoples )(注:参阅《美国百科全书》 EncyclopaediaAmericana,第6卷,“凯尔特民族”条,康涅狄格1978年版,第152 页。);也有人认为,它谈不上是一个种族(race)或部落集团(agroup of tribes),而是一个语言集团(a language group )或一种语言(注:《新标准百科全书》New Standard Encyclopaedia,第3卷,“凯尔特人”条,芝加哥1980年版,第195页;诺拉?K?查德威克:《凯尔特不列颠》Nora K.Chadvick,Celtic Britain, 伦敦1963年版,第19页。)。
以笔者之见,凯尔特人确为上古欧洲一个由共同语言和文化传统凝合起来的松散族群,应属古代型的民族集团。这种族群显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民族,现代民族是在古代民族集团经过长期的演化,不断、融会、重组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欧洲自然已不存在一个完整的凯尔特单一民族,有的只是作为古凯尔特人遗裔的、依然操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诸种方言的若干个新型民族,譬如爱尔兰人、盖尔人、威尔士人、布列塔尼人等。在这层意义上可以说,凯尔特人在当今则仅意味着一个语言集团。
“凯尔特人”一词除了前示英文形式外,在现代西方语言中尚有以下表达形式:法文作Celte,德文作Kelte,意文作Celti,西、 葡文作 Celta。其词干相似, 同源于希腊文的κελται或κελτοι(拉丁形式为keltoi)和拉丁文Celtae。有人猜测,“凯尔特人” (Celt)的得名可能与一种类似斧、锛的史前砍凿工具celt或selt有关(注:弗兰克?德莱尼:《凯尔特人》Frank Delaney, Celts,伦敦1989年版,第17页。),因而他们十分擅长手工技艺和金属制作,使用那种古老的工具或已成为他们有别于其他族群的象征和标志。
凯尔特人 - 生活
古典作家的笔下,凯尔特人往往被描述为身材魁伟、长颅白肌、金发碧眼的壮汉,俨然一副欧罗巴人种诺迪克(北方)类型的典型形象。这样的体貌特征与同属南欧地中海类型,身材相对矮小、肤色略暗、发色眼色较深的大部分希腊罗马人,极易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引起他们的惊讶和关注是很自然的。
恺撒就曾提到,古罗马人远征高卢时,以其身材之相对矮小而颇受高卢人的轻视。古代作家对凯尔特人的性情气质曾有不少生动的文字描述。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到凯尔特人沉溺于饮酒,到了“不加掺对地饮用”的地步。斯特拉博形容他们“整个种族都狂热地喜好战争,勇武自信,敏于作战。当他们受到煽动时,会相当直率而不加深思熟虑地召集人马去战斗,以致于很容易受到那些图谋哄骗他们的人的操纵”。
波里比阿曾这样描述战斗中的凯尔特战士,他们“怀着满腔怒火,徒然而狂乱地冲向敌人,直至牺牲他们的生命。”凯尔特人在战况不利于己时所表现的战斗激情,同样给保萨尼阿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对手投射过来的密集标枪箭矢之下,不是设法自己,而是“像狂暴而冲动的野兽一般扑向敌人,完全没有一丝理性;斧剑之下,他们被纷纷砍倒,但只要身体内还有一口气,这股盲目的狂热劲就未失去。甚至在被箭矛刺穿身体时,他们也还靠着支撑其生命的顽强精神而坚持下去。其中一些人甚至从他们的伤口拔出击中他们的长矛,掷向敌人或用它来刺敌人。”。
斯特拉博还述及好战的凯尔特人仍保有某些类似猎头民族的蛮悍风习, “战斗之后,他们把杀死的敌人的头颅挂在马脖子上,像战利品一样带回来钉在家门口……他们把显赫人物的首级保存在香柏油里,并且骄傲地向外人炫耀,即使有人付重金,也不肯出售。”关于凯尔特人的脾性,斯特拉博指出,“除去坦率和天性狂热之外,还极其轻浮,大言不惭”,“胜利时傲气凌人,而失败时又垂头丧气”。恺撒在《高卢战记》中对此也有不少类似的评述,抱怨高卢人“性情浮躁,轻于寻衅惹祸”,“气质也很脆弱,完全经受不起挫折”,脾气“反复无常”,行事“轻率”,但又禁不住称赞他们“原是一个极机灵的民族,最善于模仿和制作别人传去的任何事物”。应该说,这些出自古代作家的记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的侧面勾勒出了凯尔特人这个古代族群鲜明的个性特征,,跃然于纸上。它同希腊罗马人当时所接触、所了解的、大致尚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军事民主制(注:凯尔特人诸部落的社会发展水平可能是因地而异的。罗马征服前,以高卢地区相对最高,而不列颠、爱尔兰一带则仍较落后,甚至“还残存母权制的因素”。
凯尔特人 - 历史
&凯尔特是古代文明之一,是与圈相对应和并存的。在罗马帝国时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被并称为蛮族,他们之间频繁的冲突与碰撞。可以说,现代欧洲的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们,当然还包括斯拉夫人和维京人。法国东部塞纳河、罗亚尔河上游、德国西南部莱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区是凯尔特人的发源地。约公元前十世纪初,他们首次在这些地区出现。随后的几世纪中,凯尔特人以武装的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周围地区扩散、迁徙,进行军事移民。他们是欧洲最早学会制造和使用铁器和金制装饰品的民族,他们凭借铁制武器战胜了尚处于青铜时代的部落,公元前七世纪已在法国东部、中部各地定居。从公元前5世纪起,他们开始向全欧洲渗透和扩张。
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犯并占领了不列颠诸岛,一部分凯尔特人在今天的爱尔兰和苏格兰定居下来,其余的一部分占领了今天的英格兰的南部和东部。凯尔特人讲凯尔特语。今天居住在苏格兰北部和西部山地的盖尔人(Gaels)仍使用这种语言。在英语形成之前凯尔特语是在不列颠岛上所能发现的唯一具有史料依据的最早的格言。&差不多在与进犯不列颠岛的同时,一部分凯尔特人越过莱茵河进入法国东北部,在塞纳河以北,阿登山区以西和以南的地区定居。公元前500年以后,法国已成为凯特人主要的居住地区。古罗马人把居住在今天法国、比利时、瑞士、荷兰、德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的凯尔特人统称为高卢人,把高卢人居住的地区称为高卢,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之后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天的、、、等地区。公元前387年和279年,凯尔特人分别入侵和洗劫了罗马和希腊,一些部落甚至曾深入到今天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地区。鼎盛时期的凯尔特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
然而,他们最终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随着罗马文明的兴起,凯尔特文化开始走下坡路。 面对通过严格的纪律和先进的战术组织起来的罗马军队,身材高大、作战勇敢的凯尔特人渐渐处于下风。直到罗马帝国崛起的时候他们还是一股不可低估的军事力量。在公元前385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城,这段惨痛历史一直被罗马人铭记,公元前59~49年尤利乌斯?恺撒大败高卢的凯尔特人才得以一雪前耻。凯尔特文化的中心高卢在此后成为罗马帝国的行省,据称对高卢的征服,致使100万凯尔特人被斩杀,100万沦为奴隶。公元前55年的夏天,恺撒来到不列颠。那时,他的目的未必是想征服不列颠,而是想警告凯尔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占的、正受罗马人奴役的凯尔特同族人。恺撒的这次‘不列颠之行’并没有给罗马帝国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威信。第二年,即公元前54年的夏天,恺撒第二次亲临不列颠。这次,他在不列颠岛东南部站稳了脚跟,并与当地的凯尔特人发生了一些冲突。恺撒虽然取胜,但并没有能使凯尔特人屈服。
不久,他又回到了;在以后的大约一百年间,罗马帝国并没有对不列颠构成很大的威胁。英国历史上的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Roman Conquest)是在公元43年开始的。当时罗马皇帝克劳迪乌斯(Claudius)率领四万大军,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中南部。随后,整个的英格兰被罗马牢牢控制了。随着罗马军队的四处征战,凯尔特文化在欧洲大陆逐渐消失,一点点并入罗马文化之中,只有在罗马人永远没能到达的爱尔兰,和罗马人永远没能真正占领的苏格兰,他们延续着自己的王国。罗马人占领不列颠长达四百年,直到公元407年,因罗马帝国内外交困,才不得不放弃在不列颠的军事存在。英格兰岛上的古老居民凯尔特人,又重新建立自己的秩序。大约在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颠。他们是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他们乘船横渡北海,借罗马帝国自顾不暇之机,一举侵入不列颠诸岛。他们遭到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征服过程拖延了一个半世纪之久。这过程中的一位部落将军的英勇事迹,再结合了凯尔特传说中的三个英雄人物,在欧洲传讲,终于在后世成就了那位著名的亚瑟王的传说。到了公元六世纪末,不列颠诸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灭绝,幸存者或逃入山林,或沦为奴隶。这就是英国历史上发生的“日耳曼人征服”,亦称“条顿人征服”。
古凯尔特人没有首都,他们是以部族的形式长期存在的,他们在欧洲的扩张可以理解为“举族迁徙”。进入中世纪之后,一些凯尔特人部落逐渐融合在一起,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其中,爱尔兰的凯尔特人(即爱尔兰人)从维京人手中夺取了都柏林,并把它作为自己的首都,而爱丁堡则被苏格兰的凯尔特人(即苏格兰人)选为自己的首都。中世纪早期,爱尔兰岛的凯尔特人仍然保持着小股群居的习俗,直到公元800年前后,岛上的伦斯特,芒斯特,康诺特和阿尔斯特这四个省才联合在一起。公元795年,维京人的入侵爱尔兰岛,并从公元九世纪中叶开始在岛上建立永久定居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定居点就是都柏林。公元1000年前后,布莱恩.博罗成为所有爱尔兰人的第一个国王,并率领爱尔兰军队于公元1014年在克朗塔夫击败都柏林的丹麦人。当初住在苏格兰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纪,来自爱尔兰的一个名叫“苏格兰”(Scotti)的凯尔特人部落侵入现在苏格兰地区的南部(如今的阿盖尔地区),在那儿永久定居下来,并用自己部落的名字来为这块新夺取的土地命名。他们向南扩张,并吸收了土著的皮克特人(在此之前,皮克特人一直是南方罗马人的心腹大患)。苏格兰王国基本成型于公元十一世纪,不过,位于南方的英格兰王国很快就表现出对这块土地的浓厚兴趣。苏格兰人则以和法国人订立“古老联盟”作为对英格兰野心的回应。
这个“古老联盟”也成了苏格兰人此后数个世纪外交的基础。公元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有“长腿”和“苏格兰人铁锤”等别号)吞并了苏格兰。威廉.华莱士(请参考《勇敢的心》)领导苏格兰人奋起反抗,于公元1297年进行的斯特灵战役获胜后几乎为苏格兰赢得了。第二年在法尔科克战败之后,威廉·华莱士率领部下和英格兰人展开了游击战,直到公元1305年被同伴出卖并被爱德华一世处死。随后,罗伯特·布鲁斯在暗杀了自己的主要对手后,宣布自己为苏格兰国王。他在公元1314年的班诺克本战役中大获全胜,把英格兰军队从苏格兰国土上全部驱逐出去。公元1328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被迫承认了苏格兰的独立地位。威尔士人也应该算是古代凯尔特人的后代,但是,当时的威尔士地区一直处于诸侯割据的分裂状态,从来没有一个诸侯拥有足够的实力来统一这一地区。公元13世纪,英格兰国王甚至采取了和威尔士众多二流诸侯国结盟的方法来阻止该地区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体。威尔士虽然常常处于英格兰人的势力范围之内,但一直是凯尔特人的堡垒。然而在1282年卢埃林王子阵亡之后,爱德华一世发动了一场战役并取得胜利,把威尔士置于英格兰的统治之下。威尔士人的民族情绪继续高涨,15世纪初由欧文·格林德领导的起义便说明了这一点。1536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把英格兰与威尔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统为一体(英国王储被称为“威尔士亲王”的原因)
凯尔特人 - 经济
凯尔特人的经济以农耕和牧畜为。早在进行军事远征和迁徙期间,凯尔特人已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征服新的土地后,集体占有宜于垦殖的田地,并在各部落间进行分配。他们善役马,会使用铁犁,懂得在当时可谓较先进的耕作方法。高卢北部的凯尔特人以灰泥作肥料施于农田。有的地方使用带犁刃和犁壁(拔土刀)的轮式犁翻耕草地。这种犁需由8头牛牵引,耕地深度比当时意大利人和希腊人所用的轻犁要大,宜于开垦多石和难以耕作的土壤。依靠铁器工具和较先进的耕作技术,加以凯尔特人懂得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作物进行种植,所以在正常年景下,高卢的农业收成是相当好的。凯尔特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辅以黑麦和燕麦,还栽培甜菜、芜青、亚麻、大麻、洋葱、蒜等作物。较为充裕的粮食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良好,据估计,高卢的人口从公元前1000年的70万人增加到公元前400年的300万人。畜牧业是仅次于农耕的基础经济。饲养的动物有马、羊、牛、猪等。养马和养羊尤为普遍。有的部落联盟仅饲养单一的某种牲畜,将森林和林间开阔地作为养猪的场所。有的地区流行将半驯化的猪在橡树林中放牧的饲养方法。从公元前5世纪起,高卢大部分地区的居民过着以农耕或农牧混合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用木材和粘土建屋,室内无家俱,仅在地面铺上干草或麦秆,覆以兽皮。住房边的院子内大多挖有储藏谷物的地窖。
根据考古资料,哈尔施塔特文化的晚期,凯尔特人的手工业已有萌芽,它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简单的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金属开采、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尔特人新三巨头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