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博弈原理pdf下载如何购买?如何买到太极博弈原理pdf下载呢?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以心为法》
下载积分:700
内容提示: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以心为法》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2|
上传日期: 21:32: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太极博弈原理第二部《以心为法》
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创作机理重构概念——不被所拥有的束缚才能得到解脱
创作机理重构概念&&不被所拥有的束缚才能得到解脱
&&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补遗集
作者: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现正火热发售!
预读版下载:
○重构概念
太极博弈原理的创作机理是从本源重构概念,而本源有深浅之分(即稍微接近本源,接近本源,很接近本源&&),因而提出象体的概念,再从象体上重新提出概念。
概念很容易被读者误解,不同的概念可能描述同一件一模一样的事物,而同样相同的概念有可能对应不一样的东西。
有AB两件衣服,他认为美的衣服是A,你认为没的衣服是B。那么假如你没有看到实际的衣服情况,他叫你买一件很美的衣服,那你就会选择出错了。因为你们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太极不一样)。
如果别人所指的概念万一和自己的不一样,怎么办呢?
我们得先找到它的本源,然后依照角度不同(太极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概念(象体)。
比如老板下达一个命令,那么你是不可以直接记住这个命令的,你需要回到这个命令的实质本源,也就是老板最真实的想法。每个人的往往对真正的实际表达与阐述的不清楚,不正确。 &&紫欽天
又如他告诉你: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那么你应该这么记住他的话:他说他自己钱包里有五百块钱(而不是记住&他钱包里有五百块钱&)。因为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容易认识到这话有可能是假的&&它只不过是一个象体,说不定还有一个真正的本源。
我们会发现很多书会有这么一个特点:写了很多观点,但是都是零散,没有整体性,框架性,联系性。这种情况或是原著本身不知道这些观点的本源是什么,所列观点只是拼凑而成(由不同角度下所形成的象体拼凑而成),也就是说太极混乱。
以上读者容易理解,但是生活上我们会遇上综合性的问题,你怎么去重塑一个概念,
一位女性朋友A找到新男朋友C,后来A跟她男朋友C说分手,愿意是忘记不了前男友B,可前男友B却是伤害A很深。
当然,这里面的故事内容省略了一万字。
有AB两位读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读者A:责任&&对关系,对他人的护守。
读者B:别人是难以体会那种感觉,只有当事人才清楚,除非有类似的经历。
现在请问读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如果你们没有想到这两者有什么区别,那你们还需要反复阅读本书,尤其是关于层次的话题(万事层次集,看问题深度等)。
我们现在用象来描述这件事情(形式不拘一格,越简单,看上去越不抽象就越好,读者可自行设计):
那么我们想,我们怎么看得比较全面一点呢?也就是你可以怎么把&伤害&,&一起&,&想念&,&离开&归宗,追溯本源,那是什么(接近本源/宗)?那就是一种联系,我们可以形容为&纽带&!
那么我们再看看读者AB的看法:
对于读者A,我们可以知道责任可以维系这些纽带。那么我们称&纽带&,&责任&为重塑后的概念。而至于责任又是什么,又如何演化(可采用太极分解法),我们就不延伸了(建议采用心力学原理的角度去分析)。
对于读者B,读者B的看法,仅是对A想念C的一种描述!
所以两者看法的深度层次区别可见分晓。&
○止象与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只停留在现象,没有看到另外层面的,笔者称为&止象&,这是见山是山的一种境界。
那人又何会&止象&呢?
笔者进水产市场的时候,偶尔会看到一幕:一只乌龟翻背了,四脚爬爬,非常艰难无奈。
&&拥有的,同时也是一种负累。
你的出生,你的技能,你的另外一半,你的孩子&&
&&都像一个龟壳!从你拥有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会该有哪些生活。
比方说,有人说给自己来一个三天的末日训练,看看自己能否有所改变。之后告诉笔者,他说偶尔会做这种训练,可是发现越长大了,这些训练越没有效果,为什么呢?
&&那是他现有的束缚越来越强大了!这种训练需要比以前要突破更多的各种心理防线!
在《胜者为王Ⅱ天下无敌》中有一段很有意味的话:
背景是主角石志康厌倦了赌的生活,因此他始终不愿意和反派屠天龙定输赢。疯了之后的赌王聂万龙跟他说:
&从你跟我赌的那天开始,你就已经为自己选好了路,当你开始走的时候,你不但不能够后悔,还要一直不停地走下去,一直到你走完为止。&
&其实人生和赌一样,有的人只能嬴不能输,有的人只会输,不会赢,但是有的人呢,赢得潇洒,输得磊落&&如果说到失败,最失败的人就是你,你连试尝嬴都不敢。& &
在各方面的博弈下,石志康不得不与屠天龙同在赌桌上。结局是石志康输了,但是也自由了&&赢回了自己的生活。
有些文艺青年,经常会感叹自己&一无所有&,这种想法很幼稚与单纯。因为如果一个人真的一无所有,它们反而会很自由!
&&当一个人没有亲缘,没有家庭,没有朋友,没有情与愁,没有责任与欲望,那么他就彻底解放了!根本轮不到他们感叹。
怎样才能解脱?
&&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在东南亚的一些地方,有一种文化叫&睡棺材&,当地人认为,当你躺过了棺材,意味着你已经&死&了一遍,霉运不再跟随,可以重新再来。
有读者问:一个女人/男人,Ta要经历过多少次失败的感情,才会变成一个坏女人/坏男人。
答:你的想法重点应该不在问多少次(不止于象),而应该问,如果是一个坏女人/坏男人,你怎么变回一个好人。
&&如果一把镜子破了,你再怎么修复它,它也是不能圆的(破镜难圆),你何不让它再破,即便破到底,以换取其他一丝的希望!&&紫欽天
(理解提示:太极。)
置之于死地对于观念来说,很简单,你把自己的想法看成相反的,再沿着相反的观念去思考其成立的现象,那么你会得到新的突破。(阅读提示:联系配阴阳的内容。)
有位读者感叹道:&以前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你研究易学。可是创作的太极博弈原理,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前段时间,我才明白理在道前。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才有合理的结果。&
&&不被所拥有的束缚才能得到解脱。&
融会贯通必经之路——太极建模之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融会贯通必经之路&&太极建模之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选自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补遗集
作者: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现正火热发售!
预读版下载:
你的书看了三遍了,还是不能理解太多。说方法很多,不知道怎么想出来,具体到自己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用了。
太极建模有些看不太明白,你那三种模型所代表的意思,书上太少。
能不能给一些指导,我还需要看哪些书?
您没有想到,那意味着还没有理解到归宗的层面。你可以集中看最后一章太极建模,并且需要自己锻炼。太极建模的方式是使用象去联系你生活的所有,你不要去以记住什么模型代表什么意思,重要的是,你要学会自己沿着这个方向去思考,去抽象生活的一切转为一个模型。
比如有人发明了狼道,发明了反经,这也是将生活的一切转为一只狼的模型,一个反面的图像模型。
当然要训练这点,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有空就多想想,慢慢就能累积成为习惯了。
目前据我所看没有直接的这类书,稍直接的有《周易》六十四卦类象,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够实用,也就没用;再次之的还有《工具论》,但是很枯燥;接下来就是纯抽象的,如《高数》。
必须提的是,我们在获得知识的时候,通常是通过文字的渠道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你要做到一点&&化文为象,化象为文。
比方说,你看了一本书,书里面提到一个概念,叫做决定,什么是决定呢?
&决定就是资源分配!&,这个定义是某位在一家顶级公司里面做了几十年,有着无数头衔的人物说的。书里面还例举了很多例子。看了之后,你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你记住了。
但是有一天,你遇上了一个问题,就是你要不要嫁给他呢?&&这时候你会不会有疑惑:这是不是决定呢?是资源分配吗?不是吧!如果不是,那这种情况不叫决定应该叫什么?&&
所以,有很多读者跟笔者说,&我很快忘记了某本书的内容。&,&我努力记它,好像有记不住!&&&
&&告诉各位,如果你们要努力去记住一本书,你们会很失望。包括你们很努力地记住一个人的说话内容,你们也会很失望。】
切记不要企图记住某本书的某段话,或者记住某个人的某句话,并且坚持它!这已经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因为,你们想想,你们从小到达了,真正学懂了,用灵活了某一知识(或者真正认识了一个人),你会就其中的概念按照书本上的说法去转述给别人吗?
比如你要告诉别人,什么叫数学?你是不会拿着一本词典去念给对方听的?刚学,你会,熟练,到很熟,到非常熟,甚至熟练到可以鄙视它的时候,你会告诉对方,&数学嘛,就是1,2,3,4用数量来表示的科目&,&数学,就是打称,找钱时候多或少的表示方法的研究。&&&
请注意,读者请尝试自己去表述这个概念,此时你们必定会存在这样一个思维过程:
那就是在你们的脑海中,有一个画面,而你则通过这个画面去用你自己的文字描述出来。
这就是关键点!任何一门融会贯通的认识或者娴熟的技术,最宗的是象!其余的所谓文字表述,行动表现都是在演象!
所以当我们看到文字的时候,请努力转化为象,你不要记住文字,只需要记住象!
比如例子:&决定就是资源分配!&
那么我们看到这句话时候,可以在脑海中映入一个图像,比如分蛋糕=决定。这时候,我们再对分蛋糕这个画面进行文字描述,如:
&计划(从画面中想如何划分得出计划)&&&可联想到做事计划;
&势力(资源)划分(划分多少的角度去想)&&&可联想到军事占据;
&四分五裂&&&可联想到联盟瓦解战术;
很多人忧愁着怎么把关于&决定&的知识迁移过来,其实你们到这一步就好办了,接下来你们再把关于决定的知识文字再转成图像,再沿着这些话题去描述(演象)。
&&这就是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如果我们要思路更广一点,我们可以把图像更抽象化,比如把分蛋糕抽象为几个点,那你的描述就更丰富了,可以演象到拓扑决策,关系位置论,散户游资&&
实际上很多的古代的优秀文化,都是使用图腾去描述的,比如埃及的神秘图腾,它可以让你想入非非,而不仅仅止于文字(文不能尽意)。
而笔者经常在书里面提高的几个概念,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百科归类图,万事层次集,也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防骗核心解读,洞悉真实内在——记与房地产老千周旋的三年里——创业,良知,诡诈,出轨,离间,欲望
防骗核心解读,洞悉真实内在
&&记与房地产老千周旋的三年里&&创业,良知,诡诈,出轨,离间,欲望
&&选自《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补遗集
一个苹果,如果核心是坏的,无论外表是多么地光鲜,最终是很难吃的。
(由于内容比较多,已制作完整PDF版,下载地址:
作者简介:
《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ziqintian/default.html
正职:广东惠州某企业任职硬件工程师,从事硬件设计,项目统筹,部门协调,文案撰写。
副职:广东惠州某企业任职行政总监兼董事长助理(创业),主管行政,策略分析,运营监督,宣传,文案。
著有《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
一.导读语2
二.防骗核心二步,洞悉真实内在3
第一步:化虚为实8
第二步:动机&&阴阳博弈11
三.与老千周旋的三年里12
1.陷阱的开始12
2.创业的想法15
3.征婚,蝴蝶翩翩飞16
4.离间管理17
5.骑驴找马&&分手与结核18
6.第一个项目投资19
7.突如其来的背景20
8.公司成立22
9.项目经营24
10.项目联动&&空手套白狼25
11.公开争吵27
12.短命的招聘28
13.公司的发展纲要30
14.部分项目37
15.命理预测风水布局40
16.潜在的真面目&&目露凶光42
17.仁者无敌50
PDF下载地址:)
比如说&某某领导看到员工的事迹不禁感动落泪&,你会不会自然而然对这个领导有肯定的倾向呢?
那怎么看呢?
当你听到这句话之后,你可以分为三层:
这个底层是真正的情况,你作为听的人,没有亲自接触看到,感觉到(注意有书的同学请联系《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提到的&感觉都是真的&。)那么除了底层以外都有可能是假的。
属于描述个体,实体的。
高的抽象性。
(请联系在第九章太极归宗里面提到,认识的原型,提到层的概念!)
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把第二层忽略掉。这时候剩下第一层,你想想一个画面,一个领导,一个员工,一个事迹,流泪,看看下图:
此时你会对这个领导有感觉吗?此刻你不一定能做到完全没有,但是你会比没有除去之前更加地理性!
有过被骗经历的朋友都知道,现在的你,对别人的话是有取舍地听,只是你们没有清晰的表达出这种感受。
有很多观人高手,都是这个方法,所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感情&的,非常淡定!
所以这时候,如果一个人要使用&感动&而去骗你,那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我不信他不就可以了吗?可是,你知道吗?你信与不信都是可以被骗的!只有你完全没有这个概念,完全跳出来,你才绝对不会被骗!
那么,现在你们再重新读读上面的对话,过滤一下,你们会发现,你们会理性很多。
比如我们对这句话:
&只有愚蠢人与我交往才会自保!因为只要是君子都明白我从来是付出百分百不求回报,对我采用自保的人本身就小人多过君子!
做大事的人,无需计较有人误解与否,行得正,误解天长地久不攻自破!&
可以这么听:
&我从来是付出而百分百不求回报。&
当你只关注这句话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人的破绽点在哪里。
有同学问,你为什么忽略了&愚蠢&,&君子&,&大事&&&,我把它们列为高层,是因为你和我甚至他,能清楚划分这些人事?
不能!这就是虚!除非他能够具体描述哪种行为,所以你们可以不听。(请联系《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关于边缘性定理以及定性的描述)
当你们的化虚为实的能力不断锻炼提升的时候,你们会发现,哪个人比较务实,哪个人比较虚,比较爱玩概念,耍太极!(务实,比如一句话中就能体现出对事情的可操作性。虚,如你说一句话,你探知不到这个概念的轮廓,譬如&我很爱你&,管理术语上叫做无法量化!)
虚的概念,有什么作用呢?让你被骗的更快!
比方说笔者告诉你&我是很有爱心的&,那么人就有会一个惯性,就是在你的脑海里面你会把笔者跟&爱护狗&,&爱护猫&&&&爱护老婆&等有倾向性地挂钩,严重地你就直接认为笔者很爱护某某了。
而实际上笔者只爱护猫,那么&我是很有爱心的&这句话就是诱导着你,让你被骗!
所以我们听别人的话,如果你要更清楚看清实际,唯有一个方法:一事一记。
&&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其他形容性概念性的词语,就是一种包装!
有天朋友说,&某某总的水平还不错呀,思想很有深度,很有高度呀&,笔者告诉他:&你把名人名言录背诵一遍,然后再记熟一下行业一些规则,那么你就跟他一样呢。&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说的话让你感觉这句话很对,这句话可以涵盖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但是不代表这个人的观点可行(因为涉及底层)!
所以你有没苦恼过,你的上司,你的老板老是在说不切实际的话呢?
但是这种人不会绝,因为在企业里面总要有人专职说一些高深的有深度的话,这叫循循诱导。
第二步:动机&&阴阳博弈
你打电话给朋友,没人接,后来朋友告诉你:&那时候我在开会,调了静音,没有听到!&,你会信吗?
这时候,他的话只有第一层,那么如果你信他,有可能基于他平时的为人,有可能你对他心里有底(其实这些都是第一步的抽象衍生),你不信他,有可能也是基于以上,或者你干脆&没有关系&,也就是没有信和不信的概念。
好了,这说明如果一个人要骗你,一个更重要的方法就是捏造!
如果笔者告诉你,&我是某某企业的董事长。&凭这句话,你会怀疑,但是接下来笔者谈企业的成才过程,管理经验,财务运作&&
这时候你会慢慢地认同我的身份,因为你通过我看到了完整的一幅画面(注意用词是完整),这画面的主角是我&&你的怀疑会慢慢地消解!
所以当时候你知不知道被骗呢?
要看对方所准备的剧本:
1.逻辑是否矛盾,前后是否不一致。就像一幅画内容明显不和谐,那很容易看出。
2.完整与否,如果对方准备地比较完整充分,你很难发现其中的漏洞。(其实这是第一步的抽象衍生,即使是真的,如果说出来,表现出来,都不是最完整的信息,信息的传播要靠传播者的渲染力!而这信息无论是真假!所以一个人所说的,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对信息的渲染而成的。你的渲染力强,假也能成真,真也能成假!)
故而,要骗到的一个人,就要看你的渲染能力!
有一则报道是,男子假冒发改委副司长行骗,多名省部级高官被骗。为什么能骗到?因为这个男子做足了功课,他能够把自己渲染成&发改委副司长&。
如果你要做&某某企业的董事长&,做&某某山寨大王&,做&某某国际巨星&很简单,那你就准备关于这位人物的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好好用功背熟,那么瞬间你就可以山鸡变凤凰!
那么有人要这么骗你,你可以怎么发现出来呢?
你来到了一个新公司,遇上了一位同事,
&你是哪里的?&
&我是广东的。&
&我也是广东的哦。真好,能在这里遇上老乡,&&&
为什么你会问地域,说老乡呢?&&这是铺垫,是要拉近你和那个同事关系的手段(无论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所以当一个人告诉你一些人和事的时候,你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动机!
就是博弈的内容!
&我有钱,有经验,我要跟你合作。&&&这是很明显的动机。而是否有钱和经验,这是需要你去考究的。
&我有钱,我有经验。&&&这是没有明显的动机。
你听了这句话之后,如果没有感觉,但是对方跟你补充:&我很有正义感,我很注重朋友的感情&&&,这时候你就要想想,在你不求这些信息的时候,他为什么会告诉你,这是什么动机!
这时候就是你对真实的切入点!&&也就是阴阳博弈。(请联系第十章阴阳流转一章)
接下来,就看你是否愿意被骗,以及你是否愿意去赌!因为我们知道人一旦有了寄望,一定在骗与被骗中周旋!
有位读者问,&我和老公生活十几年了,最近我发现他在外面包二奶,他骗了我很久!&
笔者:&因为你没有发现生活中的他的一些动机点!这是市面上没有一本书点出来,所以观察力还亟需提高。&
至于我们经常说,要是不被骗,就要做个老实人,不贪横财,要有强烈的防骗意识,要学会察言观色。这些话大家都懂,问题是你可以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去思考,去锻炼?&&这才是核心关键。
以上两步皆是精华所在!
那么最后,什么叫做愿意被骗呢?
有一天,笔者遇上一对夫妻,男的告诉笔者,他是来惠州找亲戚的,找不到,很多天没有吃饭,叫笔者能不能给点钱他,笔者没问什么但是他拿出身份证给我看(动机&&阴阳点:过份渲染),笔者最后给了五块钱他。
不少读者说,一看就知道是骗子啦。
我愿意被他骗,因为此刻我看到了几岁的小孩子在哭,而无论这所有一切(包括哭)是真是假。
紫欽天谈看问题的深度层次与回溯演化
紫欽天谈看问题的深度层次与回溯演化
&&选自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补遗集
作者: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现正火热发售!
下篇预告:万物阴阳论&&任何事物相互间都可以相提并论
孩子不小心碰到了路上一个小石头,绊倒了大哭起来。
妈妈上前安慰道:&不哭,不哭。以后走路要看清楚有没有小石头,有就要绕过去。&;
爸爸补充道:&以后走路小心点,就会没事。&;
爷爷听后,再说:&凡事小心,就不会有事。&
那么这三人的说话是有层次之分的:
&走路要看清楚有没有小石头&&&是针对小孩给小石头绊倒得到的结论。
&走路小心点&&&是针对走路的情况,包含了要留意小石头,要留意路面窟窿,要留意周围车辆来往等等。
&凡事小心&&&是针对所有事情,包括了走路,做事,为人相处等等。
也就是这三者从适用范围来说,是有分别的,这就是在阴阳流转一章里面所提到了深度的结点。
从适用范围来说,这三者的深度比较如下:
凡事小心>走路小心点>走路要看清楚有没有小石头
按照上图则:
结论深度3>结论深度2>结论深度1
我们会经常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若要区分这些不同看法的不同点,为何不同,我们可以按此方式进行结论深度分析。
比如公司一般会有年度计划,由老总提出总规划,如公司明年要快速发展,销售总监则提出要来年销售额要突破12亿,运营总监则要求降低运营损耗60%,销售人员每人需要提高10%的业绩要求。
那么这几者的深度关系则是:
老总>销售总监(=运营总监)>销售人员
笔者相信,不少读者很容易明白笔者的划分,而且很多情况下,深度越深似乎用词越抽象。但是请考虑,为什么笔者要对此进行划分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边想边读下去!
有位读者认为笔者很狂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她说:
&①孔子推崇以德治国,韩非子推崇以法治国,两种观念是对立的,连孔子都不敢说他是集天下之大成,你居然敢说?
②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更应该有个平淡的心态对待,真能看透这个世界,就更应放低自己,更应该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个简单的道理,知识面再广,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科学和知识,因为这受限于人本身(时间,精力等等),爱因斯坦成为爱因斯坦就注定成不了佛洛依德。
③另外,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看看王*军、吴英,就能明白,今日的名与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平淡不是说不努力,而是不要为名利所困&&为利还可理解,毕竟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虚名就害人太多了&&&
笔者举了一个例子告诉她:
&如果一个人要打你,你还击还是怎么做,怎么才是最可行的方法,有怎么样一些具体操作步骤?&&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反复琢磨,你会发现,你提到的想法是非常肤浅的。&
为什么呢?很多人是不知道这个比喻和她刚才说的之间有什么联系的。
当笔者这样问的时候,是不具体的,是很泛的,你要真正得到一个具体切实可行的方法步骤,你必须要自己补充很多条件!比如实力如何,对方动机如何,是在什么场合,自己状态又如何&&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笔者希望让你们从抽象的结论中不断地回溯,去演化一件事件!你就会知道,在你的认识中,会漏缺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其实我一直认为,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因为用成功的事实说话比什么都让人信服!&
读者想想,这句话是不是很正确?笔者也一样,单看这句话很正确,可是正好比如一个人告诉你&你要做一个有钱人&,好像很对呀?!单单看这句话,你们会觉得很对(因为你把这个结论惯性套在某些情况下,而某些情况是不适合这句话的),但是你们想想,怎么样才算有钱,有钱是为了什么,要怎样才能做到?你会觉得这句话似乎是废话,不管用,甚至会误导你(在某些有些规则中,你越有钱你会死得越快)!
笔者曾负责一个项目,遇到一些阻碍,刚好是接下来是周六日,外协公司要放假了,一位高管就下令:&这个项目非常重要呀,周六日也要用上,公司这里需要什么人尽管调!无论怎么样都要尽快处理!&,笔者很懒,不愿意加班,于是就说:&*总,你说得很对,但是从细节来说,来处理这个阻碍,就要分析,分析是需要和外协公司一些合作的共同处理的,我不太好要求他们上层,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个项目需要动员公司半数人,在周六日加班,恐怕财务,运营方面会有不同意见。&&&两点申明过后,*总就放弃了。
这说明了什么?
&&不与行为相合的想法与结论再动听,再华丽,本质上还是一个屁!
所以回到上面,我们可以从结论深度中演化事件出来,&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这里面成功是一个结论深度,如果我们不断回溯演化的话,我们会发现,&成功&如何定性是关键!你可以认为赚了很多钱是成功,你可以认为很平凡是成功,你可以认为有个温饱也是成功(读者可以跳读本书第三章《成功的演义》)。
这时候你们会发现&自身人生经营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写自传的基础&这句话是一句万金油式的废话,它对所有人都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对所有人都是否定!
那么另外一句话&因为用成功的事实说话比什么都让人信服!&这句话的破点可以选择&信服&去回溯演化。
当读者能够把这个方法运用娴熟的时候,你已经很灵活地理解了并且开始运用太极的理论,量化(赋予条件)才能准确定性!所以在你脑海里面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瞬间转化,此时在你的生活中已经不具有让你感觉矛盾的观念!
立足点&&你能够正确的前提条件(太极)
立足点,即是你站的角度点,太极点。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角度的概念,也不知道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角度变化!
(1)你只看到魔方的1,3面,看不到魔方的第2面。(空间上的角度)
(2)你只看到了当前魔方的的1,3面,可是你没有看到一段时间后,演化发展后1,3面,那刻的1,3面和你当初看得已经不一样了。(时间上的角度)
那么好了,现在我们研究一下读者的三点论调:
①如果笔者说,&你是一个即大成者,因为你既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坏人。&有读者很不解,这不是很矛盾吗?
这是一个空间上的角度,他是一个好人,是他对朋友的义气和关怀上,这是一个角度;他是一个坏人,是他对家庭的不体贴,这是另外一个角度。这两个特点可以集中于一身的。
两者表面上矛盾,但是实际上不能比较(太极不同)。矛盾仅仅存在于同一个角度中!
②所谓集大成者,笔者的定义是,世上原本没有文字,因有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角度于是有了不同的想法,每个想法不断深入,于是得出不同的学问学科。集大成是还原最原始的,无名即是天地之始,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角度再演化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才是最实用可行的,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演化各类的学问学科。
横向知识越丰富,认识角度就越能完善,再回到各个角度的大角度,那么整个认识就像倒三角形,可以从一点演化到各点,所以不会有独立的理论(与其他学科不相关),也没有绝对的矛盾(因为太极不同,没法比较)。所得到的这个点反而是最简单的,简单下去就越没有概念,也就是无名了。
很多人认为,所谓集大成者就是样样精通,笔者想问,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精通呢?你深入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精通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屁话!
所以爱因斯坦是一个公认的科学家,但是你否认不了他不是一个心理学家,首先你的判断依据是不明确的。
同样,我可以说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我可以说他是伟大的老人家,因为这些判断依据也都是不明确的,随意性非常强,随便按一个名堂比吃饭好容易!
我与那些知名的集成大成者有什么区别呢?相同都是集大成,不同的是我的&大&比他的要&小&一点而已!
所以我们想想,结论深度是怎么样呢?你回溯不到事件,你根本量化不了,概念随时都可以发生改变。
③第三个观点,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会很有道理,没有漏洞,实际上是从她的所看所见别人的结论中,拼凑出来的。
比如我们使用配阴阳的方法会得出:
&不名与不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饥饿,不安全等对你的杀害)。&
那么读者的原意:&今日的名与利将极可能转化为明日的杀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废话说法。
同样我们考虑:&困&,怎么样才算困?你现在工作,工作劳累,苦闷,算不算困呢?是?不是?
&&无论结果怎么样,你都纠结在性质如何量化的问题,也就是结论深度还没有回溯演化!被笔者一反问,你就会完全糊涂招架不住了!
同样&虚名&这个词语也是很泛,相信有心思考的读者会很容易辩解出,此点就留作思考。
有些读者说,你怎么那么喜欢玩文字游戏呢?不想跟你辩论了!笔者说,这不是那么简单,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就足以引导人走向不同的世界!人的想法总是活在这些文字信息中,它们每时每刻都牵着你走!
比如说,有个女人天天说要追求幸福,这有错吗?没错!关键是,她认为高富帅才是幸福的选择,除此以外就不是了。如果你跟她说,幸福&&,略去数万字的对幸福的解说,在大家看来这可能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是它的意义不绝仅仅在于游戏本身!
回过神来,如果你们要真正理解纠正第三种观点的话,你们可以沿着以下思路:
第一:如果一个人打你,你怎么办?
第二:守?自己要变强?避开?如何避开?说服他不能打?如何说服?&&
第三:你要主动地行动,如避开,如变强,这是不是需要追求所谓的名利,名与利能不能分开?
第四:追求的度如何把握?
亲爱的读者们,当你们这样想的时候,你们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平淡&,&杀机&,&名利&&努力&都是很&虚&的,可以说,怎么样说都是对的,也可以不对的。真正做起来跟这些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有一点请记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平淡谁能轻易主导呢?杀机谁不想避免?名利谁能不沾边?努力谁人不曾?
务实与虚妄变化不定
虚妄的根源,是我们只会不停地复制别人的观点,书本的观点,但是他们从不去思考,究竟这些观点所对应的事件是什么,而是凭感觉,凭喜好直接套在某一件事情身上。
比如你知道了结论深度2,不去思考回溯其演化的事件,直接套在事件n+1身上。
有位读者跟笔者说,&你是一位境界很高的人,我能不能请求你做一件事情呀!&
笔者:&你怎么知道我境界很高呢?&
读者:&我看你写的文章,意境很高?&
笔者:&我发现你的想法意境很高,我能不能请求你一件事情?&&那就是请求你不要请求我做事。&
实际上在这里,这位读者不明确&意境高&的演化具体事件是什么,直接就把这个概念(结论深度)用在笔者的某一个行为上面。所以笔者同样可以相同的方式回敬给她。
当你们说了一些概念的时候,特别是高度抽象的(很难定性的),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面有两个致命点:其一,它不是最佳引导你的概念!比如说你看到未婚夫的某一个小动作后认为他是坏人,于是分手了,那么你就失去了这位男人;其二,你对未来判断不准,事情发展会出乎你的意料!一个人对事物未来发展走势看得准不准,是判断其能否抓住准确的事情本质!比如说,你觉得这个男人心理很积极,但是几年后,这个男人心理很消极。&&你当年认识的是真的,但是千万在心理告诉自己,现在归现在,未来归未来,不能以&积极&去永久定义一个人!你要知道他的未来发展如何,你就要明白其他一些更实在的条件。(请注意不断阅读太极归宗,阴阳流转与万象演化三章内容)
所以有很多前辈会说,某某人以前很不错,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这种观念的角度是很正确的。
又比如说,我认为你是一位果断的人。如果你这么定义,一定会让你失望!但是如果我说,想当年你做了某某事情,当时你显得很果断!那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前者把它记住了,你自然而然地(潜意识作用)把这人所有的行为都认为是果断!
有个电视桥段是这样:&你们抓我是真的,帮我也是真的,我恨你们是真的,多谢也是真的。仇归仇,恩归恩。那时那刻才是最真的!&笔者觉得这句话非常有禅意,不知道宗教佛家中是否有类似的观点。
所谓务实,不会谈很多泛泛的概念,他说的话可以轻易转化为执行力,或行不言之教。
所以一个真实的人,你是可以摸得着的,感觉到的。&做&在他们看来,远远比说得多好听,说得多有道理强好多倍。
认识的最准确来源是感觉(特指感官,详见《逻辑思维一章》),感觉是基于某一时刻(时间)某一情景(空间)下的判断!也就是事件1&结论深度2。
如果你认为正确的话,那么你离肤浅更近了
有读者说,&我认为你的观点很正确,那是否意味着我离肤浅更近了?那不就是一个明显的悖论吗?&
对!可是,笔者要告诉你,你认为我的观点很正确,那意味着你离&肤浅&更近了,也意味着你离&不肤浅&更更近了。
下篇预告:万物阴阳论&&任何事物相互间都可以相提并论
职业发展启示录——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行业选择,专业选择,跳槽必看资料)
职业发展启示录
(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行业选择,专业选择,跳槽必看资料))
整理人:紫欽天,《太极博弈原理》创始人,集哲学、玄易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学等中西文化精髓于一身人物。
官方博客:
生活智慧之书《太极博弈原理》第一部万法归宗现正火热发售!
自古有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话真是千古名言,本想写写关于职业的话题,但是发现自身远远达不到此篇文章认识之高。因此整理摘录。
有人说,&文章太长了&。我说,&你太浮躁了。你想想,一篇几万字的文章能够指导你的一生走向,少走很多弯路。现在很多文章,很多书都非常商业话,非常幼稚表面,可以说误民误国,读之有害!你应该觉得非常非常幸运&
&&以此献给有缘人!
&PDF文件:
原文作者:landy0985(天涯ID)
原文地址:
(07年的文章,后来没有出现,感谢原作者的用心!)
第一章 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4
第二章 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5
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选择有四&地域首当其冲6
第四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二&行业选择要有内在连续性7
第五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三&合适的企业9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场12
第七章 确立职业目标16
第八章 跳槽与职业生涯28
第九章 专业与职业生涯36
第十章 职业生涯步步高42
  在担任公司高管的几年间,我面试过数以百计的各个层面的员工,其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有着非常好的素质,甚至有的还是名校的毕业生,因为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在工作多年后,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奔波。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要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就能够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从容。
  有一次一个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好像是学电子的,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那小伙长得不错,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阳光,个人素质也很好。他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IT企业,因为他对于软件的了解很不够,就没有做技术,而是从事管理,后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划。工作5年后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点,他在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在面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之所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只是因为我们这个职位给的薪水还可以,而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工作。后来我帮助他分析,依照他的素质和职业兴趣,如果选择得当,几年后应该有着很好的发展。但是我们公关企划部部长的职位并不适合他,如果我们聘用了他,不但耽误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会耽误他本人的发展。我帮助他分析以后他恍然大悟,对我十分的感谢。后来他经过认真的思考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职业道路,目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所以有时候没有应聘上反而是面试的成功。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发现,只是积累了不同行业、不同职能方向不成功地丰富经验。而且据我观察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聪明人,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结果却都是&蜻蜓点水&。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发现,多种多样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最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永远都难以结束低薪长跑,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当然,和此相对应的是另外的例子。有的人起点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专业,甚至这里边还有大专和中专毕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确的职业发展之路,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场上的价值超过了很多当初起点比他们高的人。我们公司现在的财务总监就是专科毕业的。但在十多年的财务生涯中,从出纳、会计、主管会计到财务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不少和他同龄的本科生、研究生也还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也认识不少拿着高薪的人士,他们中不乏低学历的人才,只是因为在一个领域里辛勤耕耘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专精之士,从而能够获得和他们价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种有趣的职场现象还有很多。
  有的人进了国有企业,进了政府机关,没有得到太大发展,一直非常矛盾,想离开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转换成本越来越大,勉强得来一官半职,也很是没意思。始终处在矛盾当中,年轻人的激情在无聊的事务中慢慢消磨。
  也有的人盲目的相信考证和考研,希望借助证书增加自己在职场的砝码;有人成功了,为数不少的人却越读越穷,所获得的薪酬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如果把考证和考研比作投资的话,至少是投资收益率不高。我就亲自面试过不少MBA,至少我是觉得他们没有获得和他们的投资相匹配的回报。
  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从一工作就抱怨不断却委曲求全的人存在,他们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为自己的职业做过规划,要么只进行过短期的职业指导,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适可而止&,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蚀自己日渐衰老的心。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不少读过职业生涯方面的书的人。接触到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这样的问题更是全然没有概念,甚至我看到有的人30岁了还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且看趋势还要继续迷茫下去。究其原因关键是功力太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考虑这样的问题;而目前所谓的职业生涯之南的书也大都为学者所作,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用以促进思考或许还有点帮助,用来指导实践则全无所获。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近来我一直考虑怎么样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经验和观点能够系统的表达出来,以期能够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到困惑的朋友有所帮助。
  事实上,只要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理念和技巧,我们完全可以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断增值,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境界。今天我就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职业规划相关的理念。
第一章 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
首先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一生来讲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甚至发现很多在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些人顺风顺水,仿佛很轻易的就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几年就很轻松了,顶多智力上开发的多一些;而失败的人也很努力,因为一旦他不努力就没有饭吃。
  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择对两件事, 一是找对单位、找对老板、找对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对妻子或丈夫。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正确的选择是如此重要,然而你会发现现实生活当中很多的人面临选择的时候竟然会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衣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的未来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们要认真选择,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那片土地适合你生长,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你发展。和企业发展是一个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明确地方向以前,单纯的谈速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有时等待优于行动。没有明确选择的行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瞎折腾,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无序导致无效.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你就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职业生涯迥然不同。问题是人们在做出选择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会故意作出一个错误的不利于自己将来发展的职业选择,他们之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是因为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答案,就如同我们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选择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就如同我们的父母,他们就认为我们做某一份工作会对我们有利,全然不知道那会把我们推向职业的陷阱。
  晋惠帝司马衷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闹大饥荒,官员向他汇报百姓无粮可吃,饿死了很多人。这个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很惊讶的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肉呢。& 我们或者所谓得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很容易对于别人的职业选择开出药方,如果不喜欢自己当前所作的工作,那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话很容易,但对于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的人来说,就如同上面的笑话一样,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很难轻易实现。
   职场生涯是很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涯规划理论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个人的意见是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积极思考,并且充分利用机会,一步一步的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正如我开始所言,职业生涯扬帆与选择。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很难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你的个人选择余地非常的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无论如何,你总是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选择权,使你的职业路径逐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在职业发展的长征路上,你的路才会越走越宽,你在职场的选在余地也才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真正的职业自由。
  那么究竟如何来做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要考虑的要点又有哪些呢?
第二章 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择的最深层次的依据是你的价值观,选择的表面依据是你的职业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动选择要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地域、行业、企业和职业。或者说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应该描述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北京/上海/纽约/老家的县城)某个行业(房地产/物流/教育培训等等)某个企业(500强/民企/国企/政府等等)的一个从事某职业(人力资源/财务/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层)的人士。这几个要点我会在后面做详细地论述,我个人觉得也是最有实际参考作用的部分。
  从实际的例子来看,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向并导致了我们做出各种的职业选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幸福感。
  价值观的这个环节是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忽略的,虽然它在事实上左右着我们的决定并进而决定我们的人生包括职业。一个人之要想成为职场的顶尖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我所见到的在职业上有着良好发展的人士都是因为他们秉持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一些不太顺利的人士大多思想混乱,要么是秉持错误的价值观念,要么是根本没有,随着社会大众的舆论摇摆不定。
  从企业选人的角度也能够很好地揭示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很多并不是出身于管理专业?为什么一些学业上并不突出的同学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应聘中胜过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人?为什么外企在招聘trainee的面试中总是会有&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看似非常普通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都和价值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一个人在职业上的价值观念和他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与此相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反倒成了末节。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发展成功还是失败的判别标准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符合,你就会感觉很快乐,哪怕收入会相对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会感觉很疼苦,哪怕你拿着看起来很高的年薪。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遇到哪些拿高薪的人,总是很羡慕;到了今天心态就比较平和,遇到比自己薪水高的人能够理解甚至有时候有些高薪的朋友还让人觉得同情,因为为了高薪他们也失去了很多,比如天伦之乐和某种程度的身体健康,但他们得到了成就感。所以,我一向主张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去的是时间;你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会成为一个好儿子。关键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并不介意,真正的职业追求是圆满和平衡。
  职业发展不能用挣钱的多少来判断,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职业人士,即使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没有单纯的考虑金钱而是更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接下来想谈一下选择的要点。来点实际的。
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选择有四&地域首当其冲
第一个选择是要考虑地域。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学的案例最能说明地域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高中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部分是县城的,我们当地的教育不是很发达。同班的50个同学,包括后来复读的在内,后来考上大学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的在内,也就是在30人左右。从我大学毕业到现在10年的时间,应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基本上定型。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也有部分同学回到了并不发达的老家。尤其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当时大都专科或中专,基本上都回去了。但其中有两个本科毕业的农村同学也选择了回去。去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这两个同学都很后悔,因为他们所谓的学历和能力在落后的县城并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竞争优势,稍微好点的企业加起来不超过5家,想跳槽都没有地方去,想再去一线城市吧,早已失去了当初的锋芒,更何况已经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家庭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大都发展得不错。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反对大家回去建设家乡,而是说一定要考虑长远发展,因为你改变不了落后的思维,更何况工作之初你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却由此意,我到建议你可以先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学习,将来成为真正的职业人士在返回家乡或者到家乡去投资,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会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瓶颈。如果你分到县城,如果从政的话,基本上你就当到县委书记,至多当到地区专员,还要运气非常的好;如果你分到各大部委,运气不算太差的话也能混个处长,稍微好点就能干个司长,不小心就当了部长。当然,我这里有说笑的味道,但从概率上来讲,大致如此。
  企业设立时选择和自己配套的区域。咨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地方恐怕占了全国咨询公司的80%,其他地方也有,但大都规模不大。济南和大连、青岛等地也有咨询公司,但日子整体上就不如上述四个地方的滋润。工厂选择时也要考虑配套,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就星罗棋布。人才要发展也要考虑配套。你去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培训、更宽广的视野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
  单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应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值得考虑的因素。在职业流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一生中在几个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程度再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我也不建议职业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资源随着地域的变动而大大贬值,会无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升。
  有的人认为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的职业高度。在二三线城市有个二三十万的年薪就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薪水算不上什么。我原来公司的行政秘书素质很好,是学建筑的,身高178,很有气质,钢琴九级,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大连调到上海,后来跳槽到斯坦威,是一家销售奢侈钢琴的公司,有了更为光明的职业前景,但在大连她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多数人毕业时理所当然的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实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发展。即使在职业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通过地域的转换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第四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二&行业选择要有内在连续性
第二个选择是要考虑行业。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有的人工作了7,8年都难说自己停留在哪个行业,其实行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你选择了金融,那就意味着几个人操纵上亿的资金;二三十个人操纵上千万上亿的资金,那是房地产行业;几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干,只有百万数量级的利润,那是生产行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就有了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在行业选择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行业。这是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最让人感到惋惜的,但是这点确实是比较容易避免的,关键是是要有行业的意识。有的人聊起来我干过多少多少行业,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多少好处。我面试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业作过,但是对哪个行业都没有深入地了解。我们前段时间招聘一个地产的副总裁收到了不少的简历,30-35岁这个年龄段,只有很少的人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6年以上的行业经验,仅从这一点就能够淘汰很多的人。我在后面会讲到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也一定要结合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就财务而言,房地产的财务和物流行业、贸易行业的财务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刚刚工作的人有时也很难马上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但你可以去尝试,但我建议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无论你是从事技术还是管理。没有相当年的行业经验,你很难说了解了一个行业,比如对于行业的惯例、发展趋势得了解、行业的价值链条、各个层面的细节、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都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失去了行业背景,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要尽可能的在一个行业深入的做下去,尽可能的不要轻易改行,因为这会让你损失掉很多的积累,但行业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话我的一个建议就是行业发展要有一定的内在的连续性。所谓内在连续性就是你以前积累的资源如经验、技能、人脉等等能够不断地得到延续和强化,有一条清晰的连续的轨迹,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跳跃式发展。比如一直在一个行业作,或者沿着行业的价值链条在不同的企业工作,原来作建筑施工的到房地产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来在国际物流企业去做贸易,原来做教师的改做培训师,原来做建筑的改到房地产,等等基本上都是比较可行的转换。
  内在连续性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你的职业资源的不断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不同的行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我在后面谈的职业的选择。其实职业发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销售中的4P、战略制定的步骤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过来指导我们的职业发展。我一向反对企业作不相关多元化,企业应该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样我们个人也是如此。有的聪明人拥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不超过5,而我们大家认为得并不聪明的朋友,或许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个领域反而会有好的发展。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六年干过十个行业,基本一无所 成,只积累了每个行业不成功的丰富经验。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往往一个专业足够一个人奋斗一生,在这种分工很细的空间里我们自己的特长在哪里?我们立志在哪个行业干一辈子?你对行业的透彻见解和有所作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样。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往热门的行业里去,其实现在也存在这个情况。但是冷和热要辩证地去看,每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如果是特别热,也就意味着到了波峰了,说不定就要开始衰退了,而冷门意味着衰退到底了,彻底没有希望了,或者处于低谷,开始积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业本身也会经历高潮与低潮。行业判断要看大的趋势即可,如同投资股票,中间自然会有震荡调整,但真正投资成功的都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们也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一个行业,只要大的趋势有前景而我们又喜欢,就应该坚定的在这个行业耕耘。互联网出现的时间这么短就已经经历了2-3个来回,今天成功的绝大多数都是在低潮的时候依然在坚持的企业和个人,那些因为低潮而震荡出局的人固然很难在这个新兴的行业里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难在其他的行业里成功,原因无它,就是频繁的转换行业而影响了积累。尽管中国的股市已经进入了牛市,但身边那些频繁操作的朋友挣到大钱的不多,反而是那些坚持投资原则不轻易跟风的人在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
第五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三&合适的企业
第三个选择是要考虑企业。
  企业是个人职业的承载平台,是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得以拓展、得以精彩展现的舞台。一个好的平台往往能够让人得到成长和锻炼,不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增强个人对于职业的信心和兴趣,不断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一个不好的平台往往不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会让一个人慢慢的丧失职业发展的竞争力,让个人的职业生涯出现停滞或者是倒退。从某种程度而言,进入一个好的企业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都要更重要,因为你所获得的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的机会比大学所能提供给你得要多得多,所以选择一个有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的人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很出名的笑话,说一个喝得醉熏熏的人在路灯下拼命地找着什么东西。一个过路人恰巧经过,问他在找什么。那个醉鬼说在找钥匙。过路人就帮助他一起找。可是什么都没有找到。过路人问道:&我什么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儿丢的钥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边的黑暗处。过路人吃了一惊:&天哪,那您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找?&醉鬼愤怒得看着他说道:&为什么?因为这里比那边亮。&其实很多的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就是这样,比如企业就是位于他读大学的地方或者是这家公司有父母的朋友等等。这样解决职业的问题很方便,却往往将打开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钥匙给遗忘掉了。我最初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考虑。大多数人在开始跳槽后会开始重视企业和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
  美国人一辈子在不同的企业作相同的职业,日本人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唯有中国人不同,没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改革开放了,人才流动了,不少人却又有点矫枉过正,变成了在不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当然随着大家职业意识的提高,这种状况会有所好转。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企业更是如此。粗略来说,国内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外企、国企和民企,政府部门可以归到国企中去,我个人没有到政府部门发展的想法,但从和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素质不错的人,只是要适应他们的工作习惯太难了,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为一个职业的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选当然是各大部委,比去什么外企都要好,因为占有的资源多,其次是省、市,再下面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企业里面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就是企业知名度不高,但是获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业地位,各大部委包括中央的一些企业有不少这样的隐形冠军,名气虽然没有500强大,但那待遇让500强的所谓白领都要羡慕,但他们不属于你我穷孩子做职业规划要考虑的范畴,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万一遇到这样的机会,可别千万错过。
  稍微有点跑题,接着刚才的话题来谈,其实外企、国企和民企他们各有各的风格,关键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有的人在国企作的很不好,到了外企反而成了一条龙;别看你在外企很牛,给你个民营企业你却不一定能玩得转。我在上海招聘我们下属工厂的销售总监的时候有比较深的体会。当时销售总监有在500强外企的工作经历,业绩也还不错,整体素质也很好,但到了民营企业就不知道怎么干了。他在外企的时候,有大把的钱花,预算批准了就可以去干,相对比较规范,下属人员的素质也都比较高;但我们上海工厂刚开业的时候比较节省,要用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下属人员的素质和知名外企比也要差一些,有的流程也不是很清晰,总之需要他自己去完善的东西比较多。我就发现他很长时间不适应。外企的财务总监到了民营企业也会面临很多新的课题,要想着怎么去避税甚至要逃税,要想着如何运用非常的手段去融资,这些课题以前他们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说外企的能力强我是不认同的,大家的强项在不同的地方,要互相去学习。
  我在这三种的企业都呆过,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汇,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我们说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某某人升迁了,我们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所以我们遇到的国企领导大多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样就不好说了。因此我的建议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国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两方面能兼顾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当然,这个事情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企也讲能力,应该是国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对能力的要求要大一些,至于具体的比例,不同的企业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企业。
  就具体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终的结果。外企总体的福利很好,但也很难让你有意外的收入;民企总体福利不好,但一不小心公司蓬勃发展,你就成了小富翁。外企压力大一些,培训比较系统,进步比较快;国营企业压力小,可以兼顾很多家庭的事情。我觉得本身无所谓好坏,就像我前面谈到的价值观,关键看你想选择什么。
  但是扒开企业一个个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就简单得说外企就比国企或者民企好。要针对每个企业来做决定。同样是国企/民企/外企,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外企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强的下属公司,有时候待遇和发展空间也会有很大差异。我的一个同学就去了西门子的一家公司,待遇在外企里面也属于一般。刚毕业的同学最容易被这个光环迷惑,也有不少的企业用这个幌子来骗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继续期待,不过,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于某个企业的了解。&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识别出来。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如果大家看后说这个帖子没有耽误我的时间,而且还会有一点启发和帮助,那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了。也非常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
   由于工作本身比较忙,还要抽出时间来写文章,有些朋友的留言回复的不一定很及时,但我会争取尽量回复,不周之处,请大家体谅。
   大工的那个例子是这样的,企划部部长很难成为将来的总经理,而且及时刚开始的薪酬是不错的,但是后来薪酬提升的幅度很有限,就像我文章所言,我们企业的企划没有在主战场,如果将来换工作,这份工作很难为他加分。所以那个小伙后来回到了通讯行业去做销售去了,目前做的很不错,早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所给的薪酬,更重要的是他的职业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性。)
  就规模而言,企业还可以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大公司,你可以直接学习其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和人脉积累是小公司所不能比拟的;而在小企业你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长,你甚至会成为左右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杨元庆和联想一起成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成长起来的创业型公司的员工都获得了很好的汇报,这甚至是大企业很难获得的。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很多背后的东西要想领悟则很难,比如沃尔玛的物流系统很先进,大家都知道很厉害,知道为什么并能够将其复制到另一个企业的人很少;大企业给的培训体系比较完善,会给你最基本的职业训练,把你塑造成更职业化的人士;大企业的职责分工清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能够学到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相对狭隘,螺丝钉的工作居多。在中小企业你往往是身兼数职,实战经验强,而且中小企业是绝对的业务导向,创业机会多,缺点是培训机会少,经营风险大,说不定哪天公司就关门大吉了。
  一般来说,大企业培养的人才大都是标准件,至少在大企业彼此之间是适配的,这是因为大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战略导向的,按照公司的战略稳步推进,各种制度比较规范,流程比较清晰,工作的内容比较标准。在这家干人力资源到了另一家同样规模的也马上就能上手,所以基本上没有失业的顾虑,只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小的企业培养的人才以非标件居多,这是因为每家企业都有每家企业的特点,比如同样是做人力资源工作,可能有很大差异,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具体内容可能差别非常大,而且这家的人事还兼着行政,那家的人事还兼着法律。非标件再到其他企业契合的时候就稍微有一点麻烦,有时候不一定合适,有时候要多磨合一段时间。
  我个人的意见是刚开始不要进一些比较小的企业,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同学,除非遇到特别好的老板,当然这种机率非常小。因为你那时的社会经验非常少,很难处理得好很多的关系,非常容易对社会和职业等等方面形成一些错误乃至极端的看法。你从小企业获得的东西太少了,看似学到了一些东西,实际上得不偿失,再去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处于竞争的劣势。我就遇到过几个在小企业作副总经理的人,个人能力还不错,但是稍微大一点的企业都不愿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已经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公司宁愿招一些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当你在大公司完成基本的职业训练并且具有了某种专长,已经是学有所成,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就可以到一些成长性很好、迫切需要规范的中小企业去。既可以让自己的所学有一个发挥的平台,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分享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谈到这里,又要说题外话。不少人误把经验当作能力,误把学历、知识当作能力,都是不对的。有的人所谓的十年行业经验也只是对行业有点粗浅了解,有的人干了三年已经有了很深的见识。或者有的人让你感觉,虽然他的经验很不够,但他的那种思维方式很好,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小时候老家有句骂人的话&你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指责某些人的见识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话糙理不糙。所以我们人在企业,但不能局限于企业,要有更高的视角。董事会关注产业,总裁关注行业,总经理关注企业,员工关注职业,你要想成长为总裁或董事长,就要去关注他们应该关注的事情。
  职业发展中最悲哀的两个状况一是拼命的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二是总是在寻找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让你100%满意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我遇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企业,福利不好,上司或老板太苛刻等等,这都不是一种职业的素质。如果你觉得企业不满意,我的建议是要么离开他,要么去适应或者改进,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帮一块进公司的大学生聚会的必修课之一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每天晚上的卧谈会就是对公司的声讨大会。我后来发现这种状态太危险,很容易把自己给搞成老大姐。去年我又到原来的公司去了一趟,发现抱怨的那些人还在抱怨,而没有抱怨的那些人要么已经在公司有了不错的发展,要么已经重新开辟了自己的职业领域。我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能抱怨,现在不公平的事情太多,还不让我们说几句发泄一下嘛,但我只主张有限度的抱怨。根据我的观察,其实抱怨很容易形成习惯,结果最后抱怨成了主旋律。尤其是几个喜欢抱怨的人走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完声讨大会,不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有的抱怨之词都成了你安慰自己的借口。这不是一个积极心态的人的做法。我和不少的私营企业老板打交道,现在社会上太多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政府部门,太多需要我们抱怨的东西,但我发现他们很少抱怨,他们只是想着如何来利用目前的这种体制。我不是说他们一定是对的,我只是请你相信,机会往往来自于不合理。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场 
第四个选择是要考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规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先结合职业和企业来讲。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很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务和机会导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是管理专业毕业的你就会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观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是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不少岗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要尽可能的到企业的主战场耕耘。
  什么是主战场?举例来说,实际上就是那些最能够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当然,对于一些大的企业而言,我认为财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部门等等也可以划入主战场的范畴。如果是在军队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一部分,当然也会包括信息和情报等支持部门,但是你如果进了炊事班,那你的职业空间就不是很大。有个笑话说炮兵连炊事班的战士&背黑锅、戴绿帽子&还要看别人打炮,简直是悲惨之极。也很少听说那个将军有多少年的炊事员生涯。所以,你要想当将军,不要去当炊事兵;你要想在职业上有上升空间,最好不要去企业的不是主战场的部门。但是大家可能会说,这些部门的存在对企业是确实必要的,我们都不去,那谁去?我的意见是让没有看到这个帖子的人去看呵呵。不过请大家放心,因为总归有些人喜欢平平淡淡,乐意去那样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汇集了公司最多的资源,也会拥有公司最多的升迁机会。一般来说,公司的高层大都出身于主战场的部门,偶尔有那么一个负责次要部门的高管,在公司的实际地位都还不如一个主战场部门的负责人。关于这一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最有体会,主战场部门的处长比那些边缘部门的局长要牛的多,其实无他,就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已。当经济不景气或者公司裁员时,往往是从边缘部门开始比如行政、公关等等,而那些公司的核心部门反而是需要加强或者影响不大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部门员工的回报往往是随着公司业务的成长而成长,而且是非常的正相关;再者往往是同类型的公司都肯定要设的部门,往往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愁工作不好找。
  我们也许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也加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但如果不能进入主战场,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辅助性部门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多地努力,都很难取得职业上的长足发展。
  企业中还有另外一个主战场,那就是权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大的公司,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在公司的总部工作。在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老板可能就会认识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成绩都能够被老板观察到;事实上,也只有你的业绩被人认可你才有发展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纪录,没有权威的人作证明也是没人相信。在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公司里,在总部以外的地方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那个权威的能够证明他们业绩的人太远了,总部的决策层很难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和我在前面讲到地域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些县、乡镇就相当于分支机构,拼了老命才能熬个县长,就是因为远离权力的主战场;而在中央部委工作的那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往下一放就是个地区专员。因此,要想获得外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一开始要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在公司总部工作。在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迁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广。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人,从基层员工,中层经理直到董事会成员。还有不少的领导职位是分公司所不可能有的,尤其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总部自己的职位,而且当下属机构要为空缺的岗位安排人的时候总部的人员也是进水楼台。从这么多的职位中得到机会的机率,显然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当然,如果当下属企业的规模本身足够大,几乎就能够给你的职业生涯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两天遇到一个著名大学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业务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维护,虽然目前待遇也还可以,但我认为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企业的主战场,他们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只能是业务出身,不太可能是他的这种经历。如果将来他们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外包,这非常有可能,他的发展就要受损,因为他和那些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学的差距已经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几个学计算机的,都在房地产、生产等等方面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空间可想而知。类似这种情况,要去也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们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也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1.5倍,但是那家企业只有50、60人的规模,远远不如我目前企业的规模,所以我思虑再三,还是到了目前的这家公司。原因就是我去了那家公司,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一是我很难再有提高,二是那样一个规模的公司我很难创造和自己收入相匹配的价值,时间一长,在公司的地位就要下降,再找工作的话这段经历就不能够为我的职业发展增值,而目前的公司空间就比较大,光集团职能部门就有8个,还有下面的产业,在这种体制下,我的管理思想能够创造价值。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毫无疑问,主战场原则是最主要的因素。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有个朋友问到为什么讲财务也可以划入主战场呢?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一个一定规模的企业财务总监能够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那时因为在那样的公司通过财务管理比如税务筹划、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等等能够创造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值,某种程度上比业务部门的价值并不小。比如房地产公司而言,财务能力甚至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且随着管理的发展,财务会逐步的介入业务,大家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高层管理者,谁在说自己不懂财务那就不应该了。公司里的三驾马车,无论如何是应该有财务的一席之地的。但是小的公司就不同,皮包公司老板或者老板娘就相当于财务经理,顶多设个出纳,规模再大一点的公司,如果要设副总,一般也是业务出身,财务就是中层,因为业务有限,财务能够创造的价值本身就有限。
  这里我要恭喜学财务的家人,我个人认为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我遇到一些学财务的朋友,提起财务来大吐口水,认为财务没有什么意思,其实我觉得是没有从更高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走向以财务控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而且财务和投资、资本运作、金融等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谓是前途无限。
  其他和财务是差不多的职业包括人力资源、内审、管理、战略规划等等,如果不小心没做好职业和企业的结合,只能是埋怨领导不重视你这一部分,其实不是领导不重视,而是你那里创造的价值很有限,如果你是领导,你也这样干。当然我不否认这里面有管理理念的因素,但是这是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
  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销售。销售是最能考验和锻炼一个人能力的职业,而且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对于起点比较低的朋友非常好的一个职业。我就遇到过几个学历并不高但薪水很不错的做销售的朋友,但我还遇到一个东财毕业的哥们,他大学毕业后在国内做了2年,后来竟然跑到新西兰读了个营销的研究生,结果他的同学在国内都做到十几万年薪了,他回到国内找工作都还成问题。为什么?研究生学历去大学教书有点低,人家的门槛现在都提到了博士,用来做销售又有点高,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一向不建议身边的朋友去读营销方面的研究生,除非你想做研究或者工作深造。销售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职业,大家全凭业绩说话,而且业绩也比较容易衡量。当然,从最基层的销售做起,在此过程中你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到销售经理、销售总监乃至成长为一个公司的总经理。
  我前面讲到在行业和职业的选择方面要有内在的连续性,最好的连续性当然是两者都要保持,因为现在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有些职业和业务的结合比较紧密,比如你会做洗发水的销售但不一定能做好化肥的销售,你能担任生产性企业的财务总监但是做地产公司的财务总监你就很吃力。但是如果做不到两者都连续,我建议你最好能保持其中的一个是连续的。比如你一直在地产作但是作不同的职业,这样你将来的发展方向应该就是某个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或者高管;或者你一直从事某个职业,比如你一直做销售、财务或者人力资源,这样即使在不同的行业作,但你会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家。
第七章 确立职业目标
  以上所论述的内容应该对大家有所启发,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而言,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后面我所述的很多内容。比如有聪明的朋友可能会问:&那我进行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当然,你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会找到很多的因素,包括你的价值观、喜好、爱情等等,他们综合后会形成你的职业目标,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你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你的职业目标。
  前两天一个曾经在公司实习过的研究生小姑娘给我打电话向我请教,说自己面临2个机会,&是去华为作sales还是到华润地产去做marketing。&这个小姑娘还是蛮优秀的,我在后面的文章中可能还会引用她的例子。我告诉她其实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2个机会的起点都是可以接受的,最关键的是她期望得到什么?她更期望怎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果她喜欢和人打交道,希望最直接的解决很有挑战性的问题,那就去华为作sales;如果喜欢创意,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那就去华润。我告诉她,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叩问自己的内心。当然,我和她一起分析,最终得到了她想要的答案。
  工作这么多年,我有个比较深的体会,大多数人的职业困惑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职场中很多这样的朋友,觉得工作很乏味,甚至质疑自己入错了行,如果不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他们说早就不干了,总之他们觉得工作不开心,甚至是一种疼苦,至少他们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我们中太多的人跟着生活的惯性去安排职业,包括不少很优秀的人。社会大众舆论说外企好就去外企,媒体讲MBA不错就去读MBA,大学毕业就要求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选择工作,茫茫碌碌恰恰忘了问自己一句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往往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才发现那并不是你想要的。
   如果你只给我5分钟,让我出个注意帮助你获得职业上更大的成功,我会告诉你:&确认你的职业目标,制定实施计划,然后每天依此行事。&职业目标可以是成为行业的专家或者高管,也可以通过自己职业的发展为将来的创业奠定基础。
   如果你采纳这条建议,那么它对你的益处将胜过你能学到的其他任何东西。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个简单的行动甚至比四年的学业都更有价值。很多职业成功的人士都是因为有意无意的遵循了这个原则从而获得他们职业上的成功。
翻开众多成功学的书籍,无一例外的都要告诉你明确的目标对于获得成功是多么的重要,我这里不是在谈成功学,但我也不能免俗,这是因为它确实很重要。
  以下的这个故事被很多人讲过很多遍,用来说明拥有清晰的目标的重要性。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他们的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很多的人都看到过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这个故事的多个版本,其目的都是告诉大家目标的重要性。相信不少人在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有所触动,也会尝试着来确立自己的目标,但事实是为数不少得人越想越糊涂,到最后也没能整明白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就亲身经历过好几个目标模糊的人大谈目标的重要性。这说明大家大都知道目标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来确立自己的目标,无论是人生还是职业方面的。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目标,你就永远到不了那里;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目标,别人就会为你做主;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计划,你就会成为别人计划里的一枚棋子。这个世界上永远是有希望的人带着没有希望的人飞奔,没目标的人为有目标的任务。
就我个人的观察和体会,能够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清晰目标并贯彻执行,事情本身就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反映。
  确立职业目标对我们的帮助显而易见,我个人的经验,至少有以下的几个好处:
  其一,会让你觉得充实,有干劲,俗话说就是有奔头。看看那些高考的学子,那个不在忙忙碌碌,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是这个目标毕竟是自然而然树立的,是家长或者说社会为他们树立的目标。很多的人考上大学之后,没有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目标,竟然不知道大学应该怎么过。不信你去问一下,所有说读大学没意思的人肯定没有什么目标和追求。同理,那些说工作没意思的人也是因为没有自己的职业目标,而那些有自己职业目标的人正围绕着自己的目标一点点的添砖加瓦,每向自己的目标靠近一步就有一种内在的喜悦,怎么会觉得工作没有没劲呢。大家可以按照我所说的话作一个简单的测试,你可以很随意地问一下身边的朋友&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能够立即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上来的一般都会做的不错,有的人可能会很诧异的看你半天,然后告诉你&这个问题,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比较正规的企业在面试一些比较重要岗位的员工的时候,这也几乎是必问的一个问题。说句题外话,一般有责任感的姑娘在选择对象的时候肯定会问一句&你将来有什么打算?&,而那些能够描绘美好前景的青年自然更容易获得芳心。
其二,会让你集中精力,不干或者少干和目标无关的事情。有了目标以后会让你把精力集中到对实现你的目标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方面。很多的决策就变得简单,那就是这个事情对实现你的目标有没有帮助。有的人在职业决策上患得患失,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有个女孩面临两个职业选择,一是作行政,工资高一些,二是作人力资源,工资稍微低一些,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女孩一致犹豫不决,其实如果有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很容易解决的一个问题。类似的问题在你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一直遇到,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你每一次的决策就等于没有原则,都是根据当时的某种感觉作决定,这种决定会把你带向不同的方向,几次这样的决定以后你的职业积累就消失殆尽了。
如果没有相对明确的职业目标,那你告诉我,已经工作的你,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对自己做一些必要的提升,从什么方面着手呢。是加强英语还是学习财务,是考个证书还是要去读研,是参加管理培训还是强化自己的行业经验。现状是不少的人看两天英语又学两天财务,想考研又下定不了决心,想考某个证却因为没有动力准备不充分虽然交了报名费都没有参加考试,让时光慢慢地从身边溜走,最后逐渐地习惯于惯常的工作,偶尔搬家的时候翻出以前努力学习的材料,呆呆的想上半天,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过,仅此而已。
   逢证必考是某些缺少职业目标的人的典型症状之一。这种人典型的解释是艺多不压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考个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博弈原理是禁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