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大流士士那恐怖的身高是天生的,还是后面锻炼而成的

grande_nopal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grande_nopal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1d3c1eb3_d0766f2',userId:,blogListLength:30};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英国4岁女童身高不足1米变袖珍萝莉(全文)
体重不及两块石头,身高不到1米,4岁的小女孩黛西·塔特萨尔被认为是英国同龄孩子中的“最小型号”。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今年4岁的黛西身高仅有2英尺10英寸(约合
来 自 西 陆 军 事 体重不及两块石头,身高不到1米,4岁的小女孩黛西·塔特萨尔被认为是同龄孩子中的“最小型号”。据《每日邮报》2月6日报道,今年4岁的黛西身高仅有2英尺10英寸(约合0.86米),不及一般的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3英尺3英寸(约合1米)。黛西的母亲杰恩·帕克认为可能是早期的健康问题导致了黛西如今的瘦小身材。但她认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黛西总有一天可以拥有正常身高。据了解,黛西一家人身高都不算高,31岁的母亲身高只有5英尺1英寸(约合1.55米),39岁的父亲安德鲁·塔特萨尔的身高也仅为5英尺3英寸(约合1.60米)。不过,黛西瘦小的身材并未影响她的日常生活。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小姑娘,甚至勇于骑上是自己身高2倍的小马。另外,同学们对她也非常照顾。黛西自己也说,并不会为身高问题烦恼。(实习编译:余珂欣 审稿:郭文静)
标签:身高萝莉黛西袖珍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俄两国已决定,2015年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热门关键词
aside.style.height=asideH.offsetHeight+340+'px';[转载]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一、&&&&&&&&&&&&
现代人定义了对古代的概念。早年以1640年前后为界划分现代和古代,现在史学界普遍较为接受的是以1500年左右为大致界限。原来的划分依据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作为标志,现在是以新航路的开辟与文艺复兴的开始、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作为依据,因为从那时候起西欧的民族国家最早在欧洲形成(如:西班牙、英国),那是全球扩张(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原来稳定的农业文明。而古代史又以5世纪末罗马帝国的崩溃为界限,之前为上古史,之后为中古史。
(1)广义: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产品。
a. 物质文明:指由人类加工自然物而创制的各种器物,即人类智慧的物化形态,包
括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b.制度文明:指人类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中建立的种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c.精神文明:指人类在长期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理智心态、伦理道德、理想情操、价值
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非物质形态的成果,或人类社会除文明文明以外的一切
文明成果,都可以称为精神文明。
(2)狭义:从史前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其表现为国家的诞生。
(3)[荷兰]鲁克霍思:对于古代文明的定义:
a. 已经有独立创造文字体系或借用部分外族文字而形成的自己的文字(体现相当高度的制度文明)
在一定区域的聚居中已经有许多相互联系的人口,至少是在5000人以上的城镇(包括其农村的部分)集镇或城市(体现生产水平;原因:创造文化的人需要脱离劳动生产,所以必须由别人的过剩劳动来养活,每一个文化创造者都需要几十个这样农产品生产者来供养。)
c. 已经有纪念性的建筑遗址和进行典仪的中心场所(如:宫殿、神庙,作为祭祀、战
争、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制度文明。)
具备以上两条即可。(如:没有被挖掘到城镇的文明,没有文字的古印第安文明)
立场:从一个考古学者的角度。
二、&&&&&&&&&&&&
内容与意义
内容:埃及、西亚、印度、希腊、罗马及史前时代
[英]汤因比:(较之宇宙之发展,人类文明不过是沧海一粟)所有的文明都有同时性。
*文明都能反映人类的生活、思想,有很深的借鉴意义。所以文明具有可比性。
三、参考书目:
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段琦出版社:《圣经故事》,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5.[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法]安德烈·比尔基埃:《家庭史》,三联书店1998年版。
7.[英]E. E. 埃文斯-普里查德:《原始宗教理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9.[美]伊迪丝·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 金寿福:《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 金寿福:《法老——戴王冠的人间之神》,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
14. 吴宇虹:《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经典举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 黄洋:《古代希腊土地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16. 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7.[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18.[德]汉尼希、朱威烈:《人类古代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9.[英]巴恩主编:《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亨利·富兰克弗特:《古代埃及宗教》,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21. [英]哈里斯:《埃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 [英]F.L.芬利:《希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3. [英]理查德·詹金斯:《罗马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4. [德]斯威布:《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5.《古希腊悲喜剧全集》八卷,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26. [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希腊的生活》、《恺撒与基督》),
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27. [英]保罗·卡特里奇主编:《剑桥插图古希腊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28. [英]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 [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古希腊的神话与宗教》,三联书店2001年版。
30.[法]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三联书店1996年版。
31.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2.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4. [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5. [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36. [古希腊]柏拉图:《申辩篇》(《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3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38.&[古希腊]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39. R. H. 巴洛:《罗马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0.[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41.[古罗马]阿庇安:《罗马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2.[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43.[古罗马]凯撒:《高卢战记》,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4.[古罗马]凯撒著:《内战记》任炳湘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45.[古罗马]塔西佗:《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6.[古罗马]塔西佗:《历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4.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5.[以色列]阿巴·埃班:《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院1986年版。
46.[澳]A. L.巴沙姆:《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7.[美]爱德华W·萨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1995年版。
48. 黄洋,“希腊城邦的公共空间与政治文化”,《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49. 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50. 黄洋,“从同性恋透视古代希腊社会——一项历史学的分析”,《世界历史》1998年第5期。
第一章: 史前时代
*不是文明时代。是从人类诞生到文明产生的阶段,介绍原始婚姻状态,社会组织形式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
(1)特创论:神创造了人类。例如:
a.中国:女娲用泥巴创造了人(所以人口比较多)并且有了贫富分化(手捏和泥甩)
b.印度:神躯体的不同部分创造了人,所以有了种姓和等级制度
c.西亚:恩(天)+吉(地)=子女
d.西方:上帝创造了亚当并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经典)
e.希腊:普罗米修斯,为了不要受2个太阳的威胁,把原来的男男、女女、男女分成了男人和女人。所以人在世界上要去寻找自己的另外一半(最罗曼的说法)。
*这些观点直到19世纪中期仍然为很多人相信,直到科学的出现才被破除。
(2)自然发生论(体现朴素唯物主义):
a.[古希腊]哲学家阿拉克西曼尼:人是从鱼而来的。这是关于进化论的没有佐证的天才的预言。但是人从鱼而来的过程仍然是经过神明的手。
b.[古罗马]大诗人卢克莱修:人像种子一样被播种出来。这个是最早突破特创论的说法。
(3)进化论(被广泛承认)
a.[瑞典]18世纪末《自然体系》by林奈:将人、猿、猴分为一类,将世界上的生物分为6种。但没有解释人类的源起。
b.[法国]1809年发表《动物哲学》by拉马克(布丰):(18世纪末提出)猿来自人,人源于类人猿。
c.[英国]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by达尔文:认为人和猿有相互进化的过程
d.[英国]1863年发表《人在自然界的地位》by赫胥黎:猿是人类的祖先并提出自己的论证。
&&&e.[英国]1871年发表《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by达尔文:人猿共祖,承认人来自猿,自此人类有了考古的必要。
f.[德国]1876年发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by恩格斯: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因为会制造工具所以人诞生,上肢从而渐渐发达,人成为能够思考的动物。将人类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第二节& 史前时代的发展
一、&&&&&&&&&&&&
完全形成的人
300万年前~150万年前&& 初级阶段
150万年前~30万年前&&&
30万年前~5万年前&&&&
5万年前~1.5万年前&&&&
*这个过程体现了猿人向现代人的转换
现代人种: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尼格罗人种
二、&&&&&&&&&&&&
1.旧石器时代
(1)早期(20、30万年前以前)
(这个时期大约是早、晚期猿人的时期,当时全球的人口大约有1万)
a.人们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b.所制作的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都是打制石器)
c.天然火在当时已经被采集。
*这促进了人体的发展,是划时代的发明,体现在:人类的体质飞速发展,可以在夜间工作,可以定居,不再惧怕野兽
(2)中期(20、30万年前~5万年前)
(这个时期相当于早期智人时期)
a.仍然以狩猎和采集作为主要谋生手段
b.出现几种标准石器
*当时可得到的食物与人类的需求达到平衡,完全可以供养当时的人类祖先
(3)晚期(5万年前~1.5万年前)
(这个时期相当于晚期智人时期)
使用骨器、复合工具(复合木、石)因为当时人口已经突破500万打破了原来的供需平衡,人类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生产劳动能力。
2.中石器时代(1.5万年前~8000BC)——考古学上将其并入新石器时代
以弓箭产生为标志(具有远程杀伤力,利于狩猎和采集);狗和山羊在西亚被驯化,石器的制作更为精细(有了玉制石核这样的石器工具),细石器出现(磨制石器出现的先兆)
3.新石器时代(8000BC~BC)
标志:磨光加工的石器的流行,(轮子也已经产生)
生产的内容:畜牧业、手工业、农业
陶器被发明,对人类的生活很有助益。(陶器是一种耐用的盛器)
人类形成定居生活,农业革命产生(即产生了以农业为目的的生产区别原来的望天收),这是代表时代进步的文化特征。
*人口较少的时候并没有生产压力,为了维持生产产品的产耗平衡在旧石器时代有的部落以杀害新生婴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而在新石器时代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森林草原出现,大面积的土地出现为农业的诞生提供了自然基础。物种的增加更加便于人们狩猎和采集,人口的增加速度显著提升,对食物需求的压力增大,生态平衡的系统需要定期的更新,而农业生产能够满足人类这样的需求,从而农业革命出现。
**人类真正定居形成的村落是半地穴式(如半坡遗址)或在湖边打桩于水下建筑高于水面的住宅来防止野兽的攻击,最早的建筑学由此诞生,从而人们对自然知识的需求上升,于是出现了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一部分人开始脱离劳动帮助人类创造文明。生活空间的增大使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增多,人们开始了最早的刀耕火种,烧林种田,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组织的演变(包括婚姻、家庭和社会机构)
1. 认识过程
(1)[瑞典]巴霍芬()
著《母权论》(1861)
杂婚现象(同一部落中的男女均可通婚)说明母权制先于父权制,婚姻随意的开始和结束,人可以自由选择新的伴侣。(如:古巴比伦的女子“坐庙”:女子在成年以后坐在神庙前等待男子前来交配,交配前只需要放少量的钱,因此有人认为古巴比伦是一座“淫城”。交配成功以后双方就可以结婚,但是绝对不能跳过坐庙的程序。因为任意交配的行为会触怒神明,所以在神庙门口以让神息怒,此之谓“赎身现象”。而这是群婚向相对独立固定的对偶婚过渡的例子)
他引用古希腊的悲剧《俄瑞斯特斯》来说明:在特洛伊战争中,主帅阿伽门农将联军带到海边为了安定神明而骗大女儿来相亲祭祀狩猎女神,他的妻子因此怀恨在心。十年后,当阿伽门农凯旋之时,被其妻所杀。他们的儿子俄瑞斯特斯为了为父亲报仇而杀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复仇女神不断追杀他一直到了雅典,而俄瑞斯特斯受到阿波罗的保护没有被杀。此时他们找到了智慧之神雅典娜做裁决。雅典娜让全希腊的人民在神庙投票判定俄瑞斯特斯是不是有罪。最后有决定性的一票落在雅典娜的手中,她认为俄瑞斯特斯杀了杀害了自己父亲的人是正确的,但是复仇女神认为俄瑞斯特斯的母亲杀死了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是无罪的,但是俄瑞斯特斯杀死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母亲是有罪的。由此可以看出,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杀死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是最大的罪恶,而雅典娜本身是从宙斯的大脑中诞生(体现了父系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的“产翁”心态:男子为了掩饰自己的生育缺陷而模仿女性生育的过程以认定孩子由自己所出,夏娃的诞生也体现了这样的认知)本来也没有什么女性气质,她认定的是父系社会中世袭继承的社会规范。证明这个时候的雅典,父系的继承关系已经完全体系化。而复仇女神代表的是更为古老的母系氏族关系的社会规范,仍然以群婚和杂婚作为婚姻存在的形式。由此可见母权制先于父权制。
(2)[英]约·弗·麦克伦南()
著《原始婚姻》(1865年)
以土著中奇怪的杀害女婴的风俗看出,当时实行一妻多夫制的部落以此维持女性较少的数量。当时的外婚制氏族与内婚制部落之间的对立。
(3)[美]路易斯·亨·摩尔根(,原修法律)
《古代社会》(1877)
作品:《易洛魁人的联盟》、《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婚姻制度》
原始部落内婚——只能和外族人结婚(氏族内婚)
由当时同年龄层的人互称为兄弟姐妹,并和别的氏族的同年龄层的人通婚,而可以互相交换性伴侣的现象得到的结论
a. .从亲属制称谓推论历史上的家形式
b. 当时明确确立了氏族外婚制度,父权制在母权制后建立
c. 将人类的时代划分:蒙昧——野蛮——文明
(4)[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马恩选集卷4,1972年版)
结构和主要内容:在史前文化阶段、家庭、易洛魁人的氏族、希腊人的氏族、希腊国家的产生、罗马的氏族与国家、克尔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德意志国家的产生、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
b. 意义:指出家庭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1)杂交性关系——只存在两性的对立,人可以任意交配,是人刚刚脱离动物的表现,缺点是近亲交配不择优,父女母子之间的交配存在,人与人之间没有年龄和血缘关系的局限
(2)血缘家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婚姻家庭形式(以20~50人为一组),实行辈行婚(同年龄段的男子互称兄弟,同年龄段的女子互称姐妹,进行交配,没有固定性伴侣)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早期的婚姻形态完全没有爱情的因素,只有吸引力的优势,为了繁衍更加强壮的后代,仍是近亲结婚,这个时候两性的工作渐渐有了分工。
(3)群婚家庭——同族内男女不可婚,两个通婚的部落叫做Punalua婚姻(亲密伙伴)。这仍然不是相对固定的婚姻,可以互相交换婚配对象,人在可选范围内进行再选择(纯种日耳曼人制造的实验),没有血缘因素的择优,没有道德的问题,只是选择最强壮的一组男女以保持人类种群的优质和繁盛,所以当时的人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从生育的角度只能从母系计算,这样禁止了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而且当时女性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水平,所以母系氏族早于父系氏族的出现。完全没有道德观念的考虑。以群婚为契机形成氏族,男子在母系氏族中生活但死后回到自己的氏族安葬为了和母亲在一起,为了证明自己属于自己的母亲。这样就有了相对定居的族外婚制度,氏族渐渐扩大,其中以女儿为主导分裂为一个一个的胞族,相近血缘关系胞族的集合形成部落。自然选择的规律导致同部落的人不能内婚。
(但是埃及王室仍然使用王室内婚的制度,为什么他们的后代就是那么健康哩?)
特点:实行族内禁婚,可以选举和罢免酋长(以女性为主还有少量男性)
*氏族成员相互继承财产(房屋、劳动工具的使用权但不是所有权),氏族有自己的名称来互相区别,语言和图腾的出现表示两者是不同的氏族不可以通婚。本族人可以收养外人作为本族的成员(要求严苛,数量很少,寻找强壮的外族人使本族后代更加强壮)。同氏族之间有共同的墓地,信仰共同的宗教。
(4)对偶家庭——新石器时代,这是相对较小的家庭,婚姻关系相对较为稳定。
特点:不稳定,易离散,家庭不是独立的经济单位,男女之间没有道德约束,仍然属于氏族。
发展阶段:望门居(直到女方厌倦男方婚姻才会结束)——居妇家制(增加稳定性)
*群婚向对偶婚过渡的原因:
a.族外群婚不适宜产生稳定的家庭关系,妇女更希望拥有稳定的强壮的伴侣
b.&&&&&&&&&&&&&
生产力发展,家庭个体涌现
c.&&&&&&&&&&&&&
自然选择(婚姻关系相对持久的家庭的后代更为强壮,是妇女的选择)
对偶婚是一夫一妻制度的基础
*父系氏族后期收养外族人的情况越来越多,需要经过氏族讨论以后才能决定是不是能被收养,外族人多数是破产以后对外族的投靠,需要符合氏族的条件才能进入另外的氏族,也就有了对立和矛盾。外族人可以和族内人结婚。
第三节& 文明的产生
*社会先于国家产生,婚姻不仅是社会形成的原因也是形成社会和家庭的细胞,自此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迈进。(Q:国家怎样在社会的基础上形成?)
一、金属器的出现和社会大分工(BC前)
1.金属器时代:
(1)金石并用时代(5000BC)
最初使用的是纯铜,后来是铜的合金。城邦是主要的国家形式。有的城邦里仍然在使用石器。纯铜因为容易开采和可塑性强在最初被使用,但是坚硬度不够。
(2)青铜器时代(3000BC)(Cu+Zn)
最先是在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埃及;爱琴海文明中使用。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个最早进入文明阶段的地区。出现区域性国家。
(3)铁器时代(2000BC~1000BC初)
最初掌握铁器冶炼技术的是西南亚的小国米坦尼,后来这种技术传播到了南亚次大陆以及东南欧。米坦尼后来被赫梯征服,赫梯便成了第一个进入铁器时代的国家,并以此为基础称霸西亚,向埃及挑战,同时又将这种技术垄断。埃及与赫梯交战200多年,此间派卧底潜入获得了冶铁的技术,最后战争才得以结束。此后,铁器的冶炼技术被传播到了全世界,荷马史诗记录的就是铁器时代的战争。
2. 社会大分工(社会系统复杂化)
(1)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农耕由锄耕发展为犁耕以后,使农业国家的生产力优势更加明显,从而与畜牧业分离。
(2)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金属器的使用的推行,使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手工业中的一些部门的重要性渐渐提升,多样的社会活动的出现使农业中伴随产生的手工业制品没有办法满足交换的需要(如制陶业),于是产生了分工。同时经由交换,各个部落中不同的产品得到了交换,为商业的出现创造条件。氏族中人人工作同时劳动产品共享,于是有了一部分人成为寄生人群,他们为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3)第三次:商业的出现(商业作为一个单独的流通部门、交换阶层,成为独立的中介机构,而不是指商业活动的出现)。在金属器出现的时代(如殷商)就有了商人的出现(也是“商人”一词的由来)。完整的社会体系随着金属器的使用而出现,社会的组织形式也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转变(男子在劳动生产中的优势因为劳动工具的改善而提升)。
二、&&&&&&&&&&&&
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母权制先存在的原因:
a. 女子从事的采集活动获得食物的可靠性强
b. 群婚制度使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
c. 原始时期人们因为人口少而对生殖崇拜
由于男子的劳动力后来逐渐在劳动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及私有制的形成(家族将剩余产品转给继承人而不作为氏族的公共财产),导致了婚姻形态的改变。
1. 过渡现象:
(1)世系转变:以男子的血统来作为确认财产继承的依据
(2)继承方式的转变:不是以共有财产作为继承的性质
(3)男女地位的变化(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男子在劳动中占有绝对重要性,于是地位提升
(4)婚姻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即居夫家制(但是这样的婚姻形式仍然只是人类社会关系中短暂的一瞬,未来社会的婚姻形态将如何变化仍感不得而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具有更大的稳定性,为了使私有财产更加固定的被继承,私有制家庭也顺势产生。但是这仍然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一夫一妻也只是一种短暂存在于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只是现在的社会道德认为这是一种最合理,并不能说明这是完美的婚姻制度。
2. 社会的最基本细胞:父系大家庭
特点:以父权为上;保持一定的民主性质(如希腊神话中的大家长宙斯,即使再强权但在决定问题的时候必须通过众神会议的通过。这个时候的领导者有了长者的意识,但是原来的民主习惯仍然有很大的作用。)
这个时候的大家庭包括了几代男性家属(但代的数目不会很大,因为那时人类寿命较短)
三、&&&&&&&&&&&&
私有制和阶级
1.私有制:
金属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生产单位随之渐渐变小(对别人的劳动产品的依赖降低),原先的氏族中的长者篡夺公共财产,此时私有制初步形成
生产力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于是出现了剥削,最早的阶级也就诞生了。战俘(金属器时代以后才有了真正的战争)和破产者成为最早的被剥削阶级,他们以自身抵债。最早的家奴的地位并不非常低下,他们的存在也不是被用于生产和交换(如百里奚),奴隶主在阶级产生的初期仍然从事农业劳动
四、&&&&&&&&&&&&
农村公社的出现
*原因:原先的血缘关系不能被很好的维持下去(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和奴隶的被使用)
农村公社是以地域原则结合起来的、由单独的个体家庭组成的社会集团(家庭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1)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并存:劳动产品私有,劳动工具、住房共有
(2)地域关系与血缘关系混杂:原始社会中仅以血缘关系作为联系人的纽带
(3)以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家长制大家族解体,一夫一妻制得到巩固:如房屋变小
(4)出现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闭关自守的经济实体
(5)管理经济等事务的权力逐渐为社会上层分子所把握:因为获得权力以后,上层人士可以在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加多的利益,这个时候政治也就产生了(政治就是资源的再分配,而有政治权力的人的优势就是在资源分配中获得更好的资源。)
*这样的农村形式在中世纪仍然得到保存,现在的印度仍然是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的社会。
2. 关于一夫一妻制
*家庭存在的社会性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资料和人类本身的再生产)
(1)男子具有支配权作为突出特点
(2)不可离异性:原本的社会固定生产细胞——氏族与私有制的出现不相适应,为了社会和家庭的相对稳定性同时不要违反其存在的最基本原则,所以夫妻之间不可离异。
传统的家庭的主要功能:生育功能和经济功能
(3)长期伴随着杂婚等婚姻形式(作为一夫一妻制的补充婚姻形态):多数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但是还是有如埃及王室内婚等较为古老的婚姻习俗的流传(阿夏婚)
五、&&&&&&&&&&&&
军事民主制
*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这个时候的首领并不脱离劳动生产
1.特征:这种制度产生在战争加剧的时代,它保留了民主制度,突出了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军事首领在国内政治中的优势地位提升,这是人类从史前迈向文明的决定性一步,因此军事民主制是从史前时代向国家迈进的决定性一步。
如:荷马史诗中记录的军事首领;尧、舜他们都不是专制君主,但是启杀益而代之就破坏了禅让制而使国家形成
a.军事首领: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管理军队的能力,可以对社会进行管理,可以主持祭祀的德才兼备的领导人
b. 议事会:以有威望的老者组成的常设机构,共商大事
人民大会:聚集所有的群众讨论事务,人人参与这样的决定,这是天才的发明。可见民主自古有之,虽然方式比较史前,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的要素已经具备。
3.异化而成国家
国家:按地域划分(区别于原始的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农村部落等),部落的迁徙结合当地的人形成新的国家;
公共权力:国家是脱离下层人民形成专门性权力机构并以管理作为目的。自此,史前时代在氏族的废墟上结束,文明开始新的历程。
附:史前年代纪年表
目前采用的分组
考古学分期
人类发展阶段
从300万年前始
从150万年前始
从30~20万年前始
&杂交性关系
& 晚期猿人
&血 缘 家 族
& 早期智人
(群内婚)
从5万年前始
母系氏族公社
中石器和新石器时期
& 晚期智人
母系氏族公社
从15000年前始
从6000年前始
父系氏族公社
向一夫一妻过渡
父系氏族公社
第四节& 史前文化
一、&&&&&&&&&&&&
科学知识的萌芽
1.天文、气候、气象
如:最早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以月亮变化周期为依据的太阴历,而古埃及则出现了最早的太阳历,是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2.动物植物知识
如:神农尝百草,希腊神话中酒的产生、葡萄的种植。当时人们的具体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没有抽象文字和名词,只有具体到“红杉”却没有“树”的概念。
3.医疗知识
如:中国和埃及的草药,埃及发达的外科手术(甚至是开颅手术)
4.数学知识
有了多少、抽象数字的概念。但是是先发明了5再发明了4。婴儿认字也是从5到4,这是人类未解之迷之一。
二、&&&&&&&&&&&&
文字的产生
*语言的产生先于文字(语言是人类早期掌握的除了手势以外的交流)。而用来宣泄情绪的乐器是语言以外的交流,除此还有放烟火,烧烽火,荷马史诗中记载的丢火炬等行为。
在史前社会末期现代意义上的大的语系已经被划分好了,圣经中说,因为人类通天塔引起上帝恐惧,上帝为了使人类出现分歧和矛盾就创造了不同的语言使人类不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从而无法与天神抗争。
1.刻痕、结绳:刻痕是为了记录数字,而结绳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比如在古代波斯,绿色代表谷物,黄色代表黄金,白色代表银子和和平等等
2.图画文字:以具体的符号图画来表达信息,比如全世界都画了一样的太阳&#8857;,两河流域的人在石头上画人代表铁石心肠等等。印第安部落的土著在19世纪仍然以图画文字的形式上书美国总统。图画文字可以表达一定的抽象意义
3.象形文字:是抽象的表达形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类似的还有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
三、&&&&&&&&&&&&
艺术的起源
古希腊哲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艺术的模仿;现代理论认为艺术是对过剩情绪的宣泄。
最早的艺术品:旧石器时代中期以砺石制品和骨制品作为装饰品,还有一些以造型动物为代表的壁画。
[西班牙]1874年发现的阿尔塔米拉洞穴。这是一个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1879年索图奥拉伯爵带自己4岁的女儿进入洞穴后面的小洞里面发现有绚丽的公牛,野马,鹿等形象逼真的动物图画,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是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的艺术作品,但是后来在欧洲的其他地区例如法国都发现了类似的壁画,从而证明在旧石器时代中期艺术已经萌芽。由于人们长期不承认旧石器艺术,所以这些艺术作品又被称为“被拒绝的艺术”。壁画上绘制了大型动物被围捕的情形,绘制的相当生动,色彩非常绚丽,用的是从石头中提取的颜料。后来图画的内容出现在了装饰品和壁画上,造型多是动物。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将绘制壁画的技术运用于陶器制品上,图案和造型也像几何纹饰的方向发展。当时也出现了最早的音乐和舞蹈,目的是为了庆祝农丰和进行宗教仪式。最早的各种文化的乐器里面都有打击乐器鼓作为发泄情绪的工具。
四、原始宗教
1.宗教的产生
*宗教不是随着人的出现而存在的,例证:早期的人类并没有墓葬,死人的尸首被到处丢弃。还有一些氏族认为,尸体与其烂掉不如吃掉嘛!所以还有很多人的尸体是被吃掉的哦!大约在5万年前宗教才逐渐出现,例如,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开始对死者尊重,开始处理尸体,而房屋的前面居住活人后面安葬死人,死者的身旁也有了大量的石器,可见他们认为人死而有灵,死后也需要劳动,山顶洞人的墓葬中也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早期的宗教的萌芽。
对于形成的原因,学术界现在大概有这样的几种论点:
(1)[英]麦克斯·缪勒——宗教学之父:自然神话论(19世纪)
所有宗教源自对太阳的崇拜,都是一定有的阶段,比如,夸父追日,阿波罗,后羿射日,埃及对太阳神阿蒙的崇拜,南美洲的太阳门等等。
(2)万物有灵论:
[英]泰勒:《原始文化》
这是当今史学界的一种占有优势的观点,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比如梦和死亡都没有办法解释,所以认为万物都是一种有灵的存在,神话也就是从这里起源。
[英]马雷特,“玛纳”引起的敬畏感是宗教的源头
[英]弗雷泽:宗教产生于巫术不能解决重要问题之时
(3)[法]列维-布留尔:
宗教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人们对不可解释的事实用歪曲的方法加以解释
(4)[奥]弗洛伊德:
宗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机制,人们为了分散对自然灾害和犯罪的恐惧,用宗教作为转移恐惧的对象
(5)[法]杜克海姆:
宗教是人们借由象征的物品来进行自我实现,英雄(如普罗米修斯)这样的概念就表达了人类对自我实现的愿望。
2.史前宗教的形式
旧石器时期中期:灵魂观念
旧石器时期晚期:
(1)图腾崇拜: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象征(意思是:他的亲属),形式上有动物、植物、自然体(星辰),其中又以动物居多。比如,根据在澳洲的统计,当地土著有704种图腾,其中只有56种非动物。同时,对图腾又有很多的禁忌,例如不可以直接称呼图腾代表的东西,比如亚美尼亚以狼为图腾的部落就称狼为叔叔,棒小伙儿之类;同时不可以射杀与图腾有关的动物,比如东夷人崇拜燕子,傣族善待白象;饮食上也有禁忌,比如印度人不吃牛肉。图腾的本质是为了代表一个一个的氏族,所以还有观念上的对婚姻的禁忌,使同族的人不可以内婚。图腾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样是为了联姻的时候有标志。
如,《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2)祖先崇拜:古印第安人将祖先的尸体做成干尸放在家族房子的后面,所以印加的后面的皇宫里都是木乃伊。罗马人为了维持祖先的形象而用雕像来纪念,用蜡将祖先的遗容完全复制下来再制成雕像,所以古罗马人的雕像比起希腊人的雕像在表情上取胜,而希腊人的雕像在形体上取胜。
(3)自然崇拜:
a.土地崇拜:菲律宾人用杀死活人并烧成灰烬洒入地上来祭奠土地,印第安人也就这样的习俗
b.山脉崇拜:如古希腊人崇拜奥林匹斯山脉,云南的佤族崇拜圣山“鹿埃姆”
c.天体崇拜:如太阳崇拜,秘鲁印加人做的太阳门
d.水火崇拜:如古罗马人对火的崇拜,认为圣火永远不可以熄灭,维斯塔贞女在大事发生以前都要请神喻,这后来转化成了宗教,波斯琐罗亚斯特拜火教(祆教),后来又变成了明教的哦!对水的崇拜,比如中国人祭龙王,事例:西门豹治邺
e.巨石崇拜:在英国的斯通亨奇列石,气势恢弘,是巨石崇拜的典型。这个在英国的索尔兹伯里的石垣,用巨石围成一个直径达56米的巨石圈,最重的石块重达9吨。而巨石阵的造型又和56年中可在仲冬之时见到月蚀的天文周期现象相吻合,现代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古老的露天天文台。
世界古代史提纲
远古时代[原始社会](距今2、300百万年——公元前4000年前)
1、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人类进化过程是:古猿——猿人(如元谋人)——早期智人(如北京人)——晚期智人(如山顶洞人)。晚期智人体质与现代人接近,在亚洲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在非洲的代表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在欧洲的代表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现代人种按照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4、现代人类形成后,最初的人类社会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如中国的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原始社会晚期过渡到父系氏族(如中国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母系和父系氏族的对比如下:
主要进行的生产劳动
男女的社会地位
采集、渔、狩猎为主
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农业、畜牧业出现,产生简单手工业
男子开始支配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差距)
上古时期[奴隶制社会](公元前3500年——公元5世纪)
一、总述: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奴隶国家的地区,也是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地区。除古希腊的文明是海洋文明外,其他四大古文明均是大河文明。
二、、各大古文明知识点
(一)古埃及
1、地理位置: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
2、产生国家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3、文字:使用象形文字
4、文明标志: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
5、建造金字塔的原因:作为法老的陵墓。
(二)古巴比伦
、地理位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
2、建立时间:公元前19世纪
3、文字:使用楔形文字
4、文明标志: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颁布的《汉谟拉比法典》
5、《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包括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涉及诉讼、财产、婚姻、债务、奴隶、赔偿等方面,其中著名谚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出自该法典。
6、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的目的:维护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9733;7、《汉谟拉比法典》的世界地位(历史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古代印度
1、地理位置: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2、国家建立时间:公元前15世纪
3、社会特征: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4、种姓制度的分类特征:
权利和义务
掌握宗教祭祀神权
国王、武士、官吏
掌握国家军事、行政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失去土地者、奴隶
几乎没有权利,受剥削、压迫,从事低贱劳动
各个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不能通婚,等级身份世袭;第三等级“吠舍”的生产劳动供养了其余三个等级;主要供养“婆罗门”、“刹帝利”等级。
&#9733;5、种姓制度的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该制度直到今天还存在于印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
6、古代印度人发明创造了“0”至“9”的十个数字符号,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东方传播到欧洲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突出例证。
7、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佛教创立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三藏”是佛教的经典。佛教从公元前2世纪在亚洲各地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四)古代希腊
1、主要地理位置:爱琴海诸岛、希腊半岛
2、国家建立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
3、爱琴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包括克里特和迈锡尼两大文明。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4、公元前8到6世纪,众多奴隶制城邦在希腊半岛兴起,其中斯巴达与雅典最为有名。雅典工商业发达、政治、科学、思想先进,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9733;5、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
&#9312;公元前594年的执政官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基本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9313;雅典没有国王,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政治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公民通过选举与被选举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决策机构。
&#9733;6、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之上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男子都没有政治权利。只有占少数的雅典成年男性才享有公民权利。
7、军事战争:
&#9312;公元前492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希腊城邦奋起抵抗,史称“希波战争”,持续半个世纪后,希腊联军获得胜利。马拉松战役是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9313;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称霸希腊,国王亚历山大经过十年征战,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9314;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8、科学与文化艺术:
&#9312;科学: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圆周率的科学计算方法和物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杆杠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奠定了机械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欧几里得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他的著作有《几何原本》,至今为数学界所肯定。
&#9313;雕塑: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作品多是裸体的人像和神像。《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拉奥孔》是代表作品。
&#9314;文学:盲诗人荷马所著的两部描写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被称为“荷马史诗”。
古代希腊戏剧非常繁荣,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戏剧鲜明的主题。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创造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五)古代罗马
1、共和国时期:
&#9312;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并在
“布匿战争”中打败北非强国迦太基,夺得地中海霸权。至公元1世纪,罗马取代已分裂的亚历山大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
&#9313;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执政官是最高的官职。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
&#9314;罗马共和国后期,社会出现危机,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奴隶主的统治。公元前45年,恺撒成为罗马共和国的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
2、帝国时期:
&#9312;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被尊为“奥古斯都”,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在不断扩张后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9313;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两部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延续千年,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于公元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3、古罗马文化宗教:
公元1世纪前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产生,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组织是教会。传说耶稣是基督教的创立者。公元11世纪中叶,基督教分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大教派。
中古时期[封建社会](公元6世纪——15世纪)
(一)日本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与中国最早建立交往的时间是东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国往来最为密切。
2、日本的孝德天皇,仿效中国的封建制度,于公元646年进行“”。
3、大化改新的原因: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专权,挽救大和朝廷的统治危机。
&#9733;4、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经济上: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政治上: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9733;5、大化改新的影响(意义):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6、1192年,日本武士集团源氏夺取日本统治权,天皇大权旁落,日本开始600多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二)古代阿拉伯
1、阿拉伯半岛的分裂:
公元6至7世纪,阿拉伯半岛奴隶制部落发展起来,当地受到外族入侵,社会动荡,经济萧条,阿拉伯商业受到打击,阿拉伯人渴望统一(阿拉伯半岛需要统一的原因)。
2、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后,阿拉伯半岛统一大体完成。
3、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历代哈里发于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大帝国。
4、伊斯兰教继佛教、基督教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经典为《古兰经》,信徒被称为“穆斯林”,最基本的宗教活动是“五功”。伊斯兰教中影响较大的教派有逊尼派与什叶派。
5、文化:《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谈》)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至今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6、古代阿拉伯商人的作用:将古印度的数字、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直接或间接传播到欧洲,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三)中古时代的欧洲(中世纪欧洲)
1、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国家。5世纪末,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是其中最大的封建国家。
2、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分封的方式为:“国王——大臣(大贵族)——大臣下属(中等贵族)——下属再分封(小贵族)”;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农奴处于最底层等级。
3、教会的统治:
&#年,法兰克国王丕平将意大利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教皇国由此形成。教皇在西欧地位高于国王,有权废立国王;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中古时代,西欧处于教会统治时期,教会垄断教育,宣扬基督教神学,禁锢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9313;从1096年起的近两百年内,罗马教会组织十字军向伊斯兰国家和拜占廷帝国进行东侵。12世纪,十字军东侵期间,埃及的萨拉丁领导民族武装抵抗十字军,收复了耶路撒冷。
4、11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为获得自治权,不断进行反对封建主的斗争,甚至举行武装起义。琅城起义是当中的典型。&#9733;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5、中古时代西欧与东方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他在中国元朝居住旅行多年,回国后口述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知识汇总:
1、古代宗教:
代表性建筑
佛教(释迦牟尼)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基督教(11世纪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两教派)
公元1世纪前后
古罗马帝国
巴黎圣母院(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伊斯兰教(影响较大的有什叶派和逊尼派)
阿拉伯半岛
《古兰经》
麦加清真寺(阿拉伯建筑的典型代表,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寺)
2、古代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国: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1.史前人类:
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部落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阶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力机关的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军事首长(巴赛勒斯)。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勒克斯
(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争的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对偶婚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在于野蛮时代。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具有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若干特征。当从妻居发展为从夫居,可以同时确知生母和生父,就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再向前发展则为夫一妻制婚。当今世界的某些民族中仍存在对偶婚残余,解放前,我国云南永宁地区部分纳西族及傣、佤、独龙等族的部分人亦尚存此残余。
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首用此术语,指古希腊荷马时代(英雄时代)部落及其联合(联盟)的组织机构。包括: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人民大会,由氏族成年男子组成;其军事首长,即“巴塞勒斯”,尚不享有阶级社会中国王的权力。古罗马人、日耳曼人、西徐亚人(斯基泰人)等,一般均经历过军事民主制。历史学上有时也用以指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
农村公社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以地域性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二重性,即同时存在私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组织。狭义专指具有这一特征的农业公社;广义还包括具有这一特征的游牧公社和游猎公社。又称农民公社、毗邻公社、地域公社、农民村社,简称村社。世界各地普遍经历了农村公社发展阶段。
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图腾崇拜的动物是不能捕杀的,只能在特殊的场合举行祭祀时才能杀死它。
2.古代西亚诸文明:
《吉尔加美什史诗》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文学作品。起源于苏美尔时代,至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描述乌鲁克成邦首领吉尔加美什最初施暴政,激怒了神而饱受磨难。在经过飘荡归来之后,终成为洗尽前君的谨饬之君。史诗歌颂了吉尔加美什与诸神所创造的恩启都结下的友谊及不畏邪恶、战胜妖怪洪巴巴的勇敢精神,以及为探求人类永生所做的努力。
乌鲁卡吉那改革在众多的苏美尔城邦中,拉格什是我们了解较多的1个城邦。这个城邦在公元前24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1次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记载:拉格什国王卢伽尔安达(约公元前2384-公元前2378年)为政暴虐,贪得无厌。贵族乌鲁卡基那推翻了他的暴政,当上了"卢伽尔",一度振兴了拉格什的国势。在统治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使许多失去公民权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如果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不是被城邦间的争霸战争所打断,或许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苏美尔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500-公元前2300年)结束。
阿卡德王国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国家,约2371BC,阿卡德国王萨尔贡一世所建,经过多次战争,征服苏美尔诸城邦,向外扩张势力达后达小亚西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同时,萨尔贡一世兴修河渠、统一度量衡、扩建常备军,加强集权统治。纳拉姆辛时,国势最盛,后渐衰,终被来自东北山区的库提人所灭。
乌尔第三王朝古代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以乌尔为中心的王朝(约2113BC-2006BC)乌尔纳木所建。王朝统治时期,两河流域已经普遍使用青铜器,私有经济有较大发展,中央集权加强。末代国王伊比辛时期内外交困,阿摩利人入侵,埃兰人进攻,王朝灭亡。此后苏美尔人退出了西亚历史舞台。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王国国王(约前605~前562)。王国开创者那波帕拉萨之子。即位前任王国的军事统帅,即位次年发兵出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与埃及争夺势力范围。公元前601或前600年被埃及击败。公元前598年、前587年两度亲征犹太王国,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的国王、贵族及一般居民掳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67年远征埃及,掠得大量财富。他在国内大兴土木,在巴比伦城等地修建了很多宏伟的建筑物,其中马尔杜克神庙中的塔庙即是《旧约》中提到的“巴别塔”。巴比伦城门之一的伊什塔尔门以其高大雄伟和表面装饰的彩色琉璃砖浮雕著称。为取悦其米底王妃,又在巴比伦的王宫中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期是新巴比伦的繁盛时代。
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铁列平改革公元前16世纪后半叶,赫梯国王铁列平进行了改革,他确立了王位继承法,即长子优先,无长子归次子,无子归女婿。改革使赫梯的王权得到巩固,国势日盛。公元前15世纪末至公元前13世纪中期,是赫梯最强盛的时期。此间,赫梯人摧毁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并趁埃及埃赫那吞改革之机,夺取埃及的领地,与埃及争霸。
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在公元前1000年出现,由原始迦南字母演化出来。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用以书写他们的腓尼基语。腓尼基语是一种北闪族语言。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腓尼基铭文曾在考古遗址中发现,包括一些腓尼基城市及地中海周边的殖民地,例如比布鲁斯
(在现今的黎巴嫩) 和迦太亚 (在现今的突尼斯)
.士师时代以色列犹太人所处在的部落联盟时代。(所谓“士师”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位一体的,被看作是上帝选定的、被赋予上帝智慧的一些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时代的王或军事首领。)它包括了从以色列犹太人占领迦南(约公元前1230年)到扫罗称王(公元前1020年)之间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这是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
第一次犹太战争犹太人反抗罗马统治的战争。公元66—70年,犹太人发起大规模的暴动,反抗罗马的统治。史称“第一次犹太战争”,结果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据犹太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共有119.7万人被杀。罗马史学家塔西佗估计则为60万人。犹太人国家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犹太教世界各地犹太人信奉的宗教。犹太教在古代是民族宗教,由于经受多次亡国和流散的凄惨遭遇,犹太人发展了对民族神的排他性崇拜,进而自称为唯一真神的特选子民。在其一神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文化,既有复杂的信仰礼仪,又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为宗教文献和观念,而且也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
贝希斯敦铭文古代波斯的记功刻石。刻于山崖上,在今伊朗克尔曼沙阿以东32千米处的贝希斯顿村附近。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前522~前486)所刻。铭文约1200行,以楔形文字刻写,包括古波斯文、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主要记述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到大流士一世重新统一帝国期间的史事,其中包括高墨达政变、大流士镇压起义、大流士出征等。铭文左上部有浮雕,表现大流士头戴王冠,一只脚踩在高墨达身上,身后有2名侍卫,面前是9名被俘国王;上方刻善神阿胡拉·马兹达形象。该铭文于1835年发现,对释读两河流域和波斯古代文字有重要意义
大流士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前522~前486)。出身于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其父希斯塔斯帕是帕提亚的总督。大流士随冈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被任命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公元前522年3月,琐罗亚斯德教僧侣高马达自称冈比西斯二世之弟巴尔迪亚(实则其人已被冈比西斯二世秘密处死)夺取政权,利用平民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冈比西斯二世在返波斯途中身死。大流士赶回波斯,联合6家贵族杀死高马达,取得王位。此后,大流士一世次第平定巴比伦、苏西安那(即埃兰)、波斯本土和帝国东境等地的反抗。公元前520年,在克尔曼沙以东的贝希斯敦村的悬崖峭壁上,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石记载他的十九战、俘九王的功绩。
琐罗亚斯德教波斯人信仰的宗教,又称拜火教或袄教,传说为伊朗人的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是光明、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邪恶之神。善恶二神始终处在斗争之中。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
&3.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新王国第十八王朝法老(约前1504~前1450在位)。约公元前1504年继位,由哈特舍特谢普太后摄政,直到继位的第二十二年才正式执政。此后20年间,他出征叙利亚、巴勒斯坦并向努比亚大规模扩张,埃及的边界线北进到叙利亚北端的幼发拉底河上的卡赫美什,南到努比亚境内的尼罗河第四瀑布,确立了古埃及史上版图空前庞大的帝国。他自夸为胜利之王、诸国之王,大兴土木,美化首都底比斯,建凯尔奈克的阿蒙神庙。在神庙墙壁上铭刻其军事远征的年代记,大肆炫耀其赫赫武功。他将大批的战利品、奴隶和土地赠送给阿蒙神庙,助长了僧侣贵族的权势。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新王国第19王朝法老(前1304~前1237)。塞提一世之子。公元前1304年继位。他力图恢复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的帝国版图,发动了对西亚的大规模征服战争。公元前1299年,在叙利亚的卡迭石城下与南下扩张的赫梯入进行决战,战延续十几年。公元前1283年,与赫梯国王哈图西利斯三世签订和约,条约除确定双方之间互不侵犯和永久和平外,还包括双方结盟共同对抗外来的和内部的威胁,以及相互引渡对方逃亡者等内容。拉美西斯二世经过多年战争,巩固了埃及在巴勒斯坦和南叙利亚的统治。拉美西斯二世还发动了对利比亚和努比亚的战争。拉美西斯二世大兴土木,在埃及和努比亚到处建筑或扩建庙宇宫殿,其中尤以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多柱厅和拉美西斯庙最为知名,颂扬他的战功的雕像和记功碑举目皆是。许多建筑物上,都铭刻着他的名字。他把首都由底比斯迁到三角洲东北部,在那里建立了名为培尔?拉美斯(意为拉美西斯之家)的城市。拉美西斯二世统治埃及67年,是古埃及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法老,标志着埃及帝国的权力达到顶峰。
埃赫那吞改革是古埃及新王国第18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后改名埃赫那吞)进行的一场宗教改革。他依靠中小奴隶主阶层,试图以太阳圆盘神阿吞神来取代对阿蒙神的崇拜,打击对自己统治不利的阿蒙祭司集团和大贵族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改革因反对派强大而失败,但这次改革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神教思想。
4古代印度文明
哈拉巴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起,在印度河谷先后发现几个古代城市遗址,著名的有哈拉巴和摩享佐?达罗,因此统称为哈拉巴文化。哈拉巴文化存在年限约为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至前二千年代中叶。历史学家一般都认为,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就是印度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已发现了镰刀等农具。当时栽培作物类型多样,有大麦小麦等。人们已经能够驯养牛、山羊等动物及各种家禽。手工技术发达,发现了大量的铜器,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城市繁荣、商业兴盛、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频繁。社会已有财产的不平等和阶级的对立,已经存在依靠剥削养尊处优的统治者。已经有了文字。
吠陀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在印度历来被认为圣典。“吠陀”的本义是知、知识。《吠陀》作为文献名称有广狭二义。狭义只指最古的
部《吠陀》的本集部分,广义则兼指本集所附加的其他上古文献。本集中年代最久的作品可上溯到约公元前1500年以前,《吠陀》中年代最晚的文献则为约公元前6世纪或4、5世纪的产物。《吠陀》的
4 部本集是:《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达婆吠陀本集》。
种姓制度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印度教的古老形式。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前15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同许多后来的世界性宗教不同,它没有明确的具体创教人,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派别汇合而形成的宗教思想体系。所有这些不同的教义与思想派别都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文化内涵,又都在印度次大陆经历过数百到上千年的繁荣,尽管人们可以笼统地以印度宗教文化来概括它。
耆那教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印度的宗教。创始人筏驮摩那。该教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只有形式的变化。主张“业力论回”和“因果报应说”,奉持“三宝”,即正信、正知、正行。不杀生和苦行主义为其基本特征。
顺世论派古代印度的一个唯物论哲学学派。顺世论意为顺行世间、流行于人民中间的论点。该学派虽然早在公元前10世纪前半期就已出现,但它活跃的时代为列国时代。在本体论方面,顺世论派认为世界万物都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在认识论方面,认为感性知觉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源泉,直接的感性知识是正确的。其缺陷是他们否认推理是有效性。在社会观方面,顺世论派反对种姓制度,并与婆罗门教、佛教的观点对立,反映了一般人民群众的世界观。
孔雀王朝古印度国家。约公元前324年,荼罗芨多在西北印度自立为王,而后向东攻占摩揭陀首都华氏城,推翻难陀王朝的统治。随着马其顿驻军的撤离,整个北印度在他的统治下基本统一。他利用人民的力量成为新王朝的统治者,因其出身于养孔雀的家族,故名。定都华氏城。孔雀王朝传至阿育王时代,对南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除南印度的一部分以外,悉入孔雀帝国版图。至此,孔雀帝国疆域广大,达到极盛。阿育王古印度孔雀帝国第三代国王。又称无忧王。宾头娑罗王之子。18岁时,被任命为阿般提省总督。后又回到首都华氏城。约公元前273年宾头娑罗王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修私摩争夺王位取胜。约公元前269年阿育王即位后,向外扩张。约公元前262年,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据铭文记载,在其当政第8年(约前261),羯陵伽国被征服;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他大力弘扬佛教,宣扬仁爱和慈悲,鼓吹宗教宽容和容忍,要人们尊重他人教派,还大力倡导非暴力。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时代。
大乘佛教佛教派别。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大乘伦理中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是指地中海东部克里特岛的古代克里特人创造的文明。约公元前2O00年,克里特岛产生奴隶制城邦。约公元前17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最繁荣的时期,以北部的克诺索斯城为代表。据说当地的米诺斯王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统治爱琴海诸岛。20世纪早期,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证明:岛上手工业很发达,有青铜、金银和宝石制成的各种工艺品,尤以金项链、手镯等最为精致;彩色陶瓶薄如蛋壳。已发掘的米诺斯王宫依山而建,占地约二公顷,大多是三层建筑、宫内有浴室、仓库和庭园,有供水和排水设备。王宫千门百户,阶梯走廊曲折相通,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迷宫”之称。王后的居室内排列着下细上粗的圆柱,地面铺有平整石板,四壁绘有海涛飞鱼、森林彩禽、摇曳着舞姿的少女和国王贵族行乐图。北宫门外是一座剧场。克里特人使用简便的线形文字,为和迈锡尼的线形文字相区别,考古学上称之为线形文字A,至今尚未释读成功。约公元前1400年,王宫突遭毁灭,原因不详。有的学者认为是海啸或迈锡尼人入侵所致。
迈锡尼文明(约前)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的早期文明,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其特点是墓地文化,迈锡尼文明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金属冶炼和手工业品的制造达到并且超过了克里特文明时期的技术水平。迈锡尼国家的统治阶级包括国王、将军、贵族、官吏、祭司;政治机构有贵族会议和民众大会;社会基层组织是农村公社,由长老领导。土地基本分为私有和公社所有两类。奴隶多属国王,但也有私人奴隶,他们从事手工业等生产性或非生产性劳动。其文字在考古学上称为“线形文字乙种”。建筑艺术也有很大发展。公元前12世纪初,为掠夺土地、财产和奴隶,迈锡尼率南希腊诸国攻打小亚西亚西北部的特洛伊城。迈锡尼等虽然获胜,但力量大为削弱,约公元前1125年,希腊人的另一支——多利亚人从希腊半岛北部南下,迈锡尼诸国灭亡,迈锡尼文明随之消亡。
荷马史诗古希腊史诗。相传为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包括《伊利昂记》(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一译《奥德赛》)两部史诗。一般认为荷马生于公元前9至前8世纪之间,出生地是希腊东部的某地。《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都是洋洋万言的史诗,前者长达15693行,后者亦有12110行。两部史诗最初只是一些零散篇章,其依据是古代的传说;由于乐师们在民间说唱得以流传,荷马应该是初步将这两部史诗定型的人。艺术上,荷马史诗内容丰富,风格古朴自然,节奏感很强。2000多年来,西方人始终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城邦早期国家的一种类型,以古希腊国家最为典型。词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文“波利斯”,原有城堡、国家、公民集体、城市之意,形成时间、途径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千差万别,但基本上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小国寡民。2.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3.均有一个小范围的、极端封闭的公民集体。4.与公民集体的存在相适应,希腊城邦在政体中均包含民主制成分,共和政体居多。5.城邦军事制度的主体是公民兵制。6.城邦无独立的祭司阶层,公职人员兼祭司职能。
提秀斯改革雅典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次改革。提秀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其所谓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制宪的活动。其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另一项内容是把境内公民分成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贵族充任官职,执行法律,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能当官掌权。僭主政治希腊政治中依恃武力和非法手段僭越夺权而建立的独裁,即不经过公民选举而握有终生独裁之权,还可以将僭主之位传给儿孙。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的科林斯、亚哥斯、雅典等城邦都出现过这一统治制度。它对发展经济,保护小生产者的利益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选执政官,并被授予制定宪法的全权,开始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解负令”,取消债务。(2)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3)改革政治机构。恢复和提高几乎已经丧失作用的公民大会的权力,同时在贵族会议以外设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4)制定新法典,取代旧的严酷法典、同时,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怃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约前570~前508)实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首先,他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下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其次,规定每个地区部落每年各选50名30岁以上的公民,组成五百人议事会,代替梭伦创设的四百人议事会,成为公民大会各项提案的起草机构,并负责处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克利斯提尼还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根据他的建议,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克利斯提尼的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加强了雅典公民的团结,有利于雅典城邦的巩固和发展。
伯利克利(前495——429)出生于雅典名门,自公元前443年起连续15年担任首席将军。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推动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的改革,将民主的政治制度推向了古代世界最完善、最典型的境界。
希波战争古希腊各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战争。公元前六世纪末,波斯帝国已囊括了东起印度河、西达小亚细亚沿岸(包括一些希腊城邦)的广大地区。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都的反波斯起义,导致战争爆发。波斯军三次大举入侵希腊。(1)前49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遣摩多牛斯率陆、海军远征希腊。陆军在色雷斯境内受阻;海军行至亚陀斯海角遇暴风,损失大批舰船和士兵,无结果而终。(2)前490年,大流士再派达提斯率约十万军队、六百嫂舰船,横渡爱琴海;先攻占优卑亚岛西岸的爱勒特里亚,然后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地方登陆。雅典步兵及布拉的援军约一万一千人,在雅典将军米太亚得指挥下,大败波斯军,后者被迫撤退。马技松之战增强了希腊人的胜利信心。此后希腊三十多个城邦在科林斯召开大会,以斯巴达为首结成反波斯同盟。雅典人采纳地米斯托克利的建议,建成强大海军。(3)前480年,大流士的继承者泽尔士一世率军约五十万、战舰千艘,大体上循第一次进军路线侵入希腊。陆上夺取德摩比利隘口,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及三百名勇士牺牲;波斯军开入中希腊,占领并破坏了雅典城(雅典人已将老幼妇女撤至伯罗奔尼撒半岛)。波斯舰队绕过苏尼昂海角,驶入萨拉米湾,与雅典海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波斯军彻底失败。泽尔士一世率海军残部仓皇退却。次年,在中希腊的布拉的波斯陆军又败。波斯侵略者被逐出希腊半岛,希腊开始转守为攻。前478年,雅典海上同盟(提洛同盟)建立,希腊日益强盛,波斯渐失其优势。前449年,希腊人在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城附近打败波斯,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规定:波斯人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的控制权,承认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这次战争使波斯帝国遭受相当挫折。希腊人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并为各城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提洛同盟希波战争期间,公元前478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的军事同盟。因盟址及金库曾设在提洛岛,故名,也称第一次雅典海上同盟。同盟初期的宗旨是以集体力量解放遭受波斯奴役的希腊城邦和防御波斯再次入侵。最初入盟的主要是小亚细亚和爱琴海诸岛的希腊城邦,后来增至约200个。入盟各邦可以保持原有的政体,同盟事务由在提洛岛召开的同盟会议决定,按入盟城邦实力大小各出一定数量的舰船、兵员和盟捐。从公元前5世纪60年代起,雅典逐渐将提洛同盟变为它控制和剥削盟国的工具,变成事实上的盟主。公元前404年,战败的雅典根据与斯巴达签订的和约,被迫解散提洛同盟。
伯罗奔尼撒同盟古代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组成的军事同盟。公元前
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陆续与埃利斯、西居昂、科林斯、迈加拉等城邦订立双边军事同盟条约,约公元前 530
年伯罗奔尼撒的大多数城邦参加了同盟。在同盟内部,斯巴达享有召集全体成员国会议的特权,并在战时任盟军统帅。结盟各邦内政独立。全同盟的和战大计在盟国代表会议上由多数票决定,每国一票。只有得到盟国代表会议的同意,斯巴达才有权要求盟国出兵。在公元前
5世纪上半叶的希波战争中,同盟各邦曾与雅典联合抗击波斯入侵(前480、前479)。公元前
5世纪70年代以后,伯罗奔尼撒同盟和提洛同盟对抗,对整个希腊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元前431~前404年,伯罗奔尼撒同盟与雅典及其同盟者之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失败的雅典一度被迫入盟。公元前4
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巴达国力的增强,它与盟邦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盟内部纠纷迭起,退盟甚至战争屡有发生。公元前
394年,忒拜联合雅典、科林斯等城邦共同反对斯巴达。公元前 371
年,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大败于忒拜,同盟于公元前366年解散。斯巴达霸权亦告终止。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争霸战争。斯巴达等国所处的南希腊又称伯罗奔尼撒半岛,故记述这次战争的历史家修昔底德将战争称作“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的战争”。后人简称之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引起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两霸对希腊控制权的争夺,“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译本,第19页)。战争导火索是雅典同斯巴达盟友科林斯等邦的冲突,科林斯吁请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宣战。公元前431年,斯巴达通牒雅典遭拒,战争旋即展开,分三阶段:头10年为第一阶段,双方相持,互有胜负。公元前421年,因两方均需喘息而订50年和约。公元前415—前413年为第二阶段,战争急剧转折。雅典远征西西里,5万多军队和200余艘战舰覆没,处境被动。公元前413—前404年为第三阶段。提洛同盟成员纷纷起义,雅典国内政治斗争尖锐化,一度发生寡头政变。公元前405年,得到波斯资助的伯罗奔尼撒舰队全歼雅典舰队,彻底粉碎雅典海上霸权。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城在四面被围、粮草断绝的情况下投降。被迫拆毁城墙,仅留12艘舰只,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对于双方来说,这场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斯巴达的胜利使其暂时成为全希腊的霸主。但各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且更加激化。科林斯会议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的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以马其顿为首的“希腊联盟”,宣布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复仇战争。科林斯会议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希腊各邦已名存实亡。此后,希腊历史进入了马其顿帝国军事独裁统治的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马其顿王国国王(前336~前323),军事统帅。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他相貌英俊,擅长狩猎。13岁师事亚里士多德,但醉心于兵法,跟随其父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战术。在随其父征服希腊时,年轻的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的左翼,全歼著名的底比斯神圣军团。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马其顿的)被刺后继王位。他迅速控制了国内政局,平定了骚乱的北方,镇压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公元前334年率3万步兵、5000水兵,发动侵略亚洲和非洲的远征,历时10年。公元前323年6月染疾死于巴比伦。人们把他的遗体装在金棺中运往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座宏伟的陵墓安葬。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建立帝国以后,希腊文化在庞大帝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因此,19世纪30年代以后,史学界通常把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334年)至罗马灭掉由亚历山大的部将建立并由其后裔统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这段历史称为希腊化时代,同时将这段时间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国家称作希腊化国家,它们的文化称作希腊化文化。所谓的希腊化国家主要包括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小亚的帕加马王国和本都王国。在希腊化时代,由于奴隶的劳动,农业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也日益繁荣,内外贸易频繁,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就文化而言,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具有希腊古典文化和东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宗教等方面都有体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对后来罗马文化乃至近代欧洲文化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托勒密王国公元前30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国家。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实行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公元前3世纪与塞琉古王国争夺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发生多次战争。都城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地中海最大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
塞琉古王国西亚古国。公元前312年,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所建,因其中心地区在叙利亚,又称叙利亚王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下设若干行省分区管辖,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商业和手工业发达,中介转运贸易获利甚厚。公元前3世纪,内外征战频仍,其统治下的一些地区乘机独立,版图大减,国势日衰。公元前64年被罗马所灭。
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毒堇汁而死。他长期靠教育为业,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kl&#275;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他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fgo大流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