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能狗狗肌肉注射射,皮下注射行吗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有什么区别?皮下注射的药物能供肌注用吗?
答:皮下注射是指药物经皮下注入人体,吸收较快(比皮内注射吸收快),一般只适用于小量药物(2毫升以内),最好是无刺激性药物的水溶液的注射。而肌内注射(肌肉注射;肌注)由于肌肉内血管丰富,所以吸收比皮下更迅速。肌内神经末梢分布较皮下少,因此,对疼痛刺激的敏感性较差。可注射油剂、乳剂及水剂药物,一般限5毫升以内。 有些针剂如阿托品或肾上腺素针,既可供皮下注对又可供肌内注射。生物制品中的疫苗、菌苗则需特别注意,有的只能供皮内注射,如结核活菌苗只能供皮内注射,误注到皮下、肌肉中...&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肌肉注射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给药方法,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但是,肌肉注射的效果由于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患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药物吸收方式与速度 肌肉注射后药物的吸收主要靠药物的被动性弥散进入毛细血管循环.药物分子的随意的温热运动,佼其弥散、溶解在组织间液中。大多数药物分子比较小,容易通过毛细血管膜。肌肉注射药物的吸收可以‘十分缓慢,或不完全。肌肉注射药物作用的发生有的慢于日服药.有的药物在一次或多次重复肌肉注刘后,在作用部位时药物浓度比口服或静脉同徉剂觅后所达到作甩部位的药物的浓度小。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咕脂性药物较水溶性药物吸收速度快:嗜脂药物能够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弥散,其透过毛细血竹壁的速度大于水及其它不溶性脂类物质的多倍.溶于水而不溶于脂的药物仅经过毛细血管膜中的小孔弥散,在很大的程度上依靠注射部位琳巴系统,而淋巴流动速度不到血浆流动速度。.1务,因而吸收相当缓慢. 2.药物在注射部位发生沉淀:药...&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患者男性,21岁。1986一丰1月28日因急性阑尾炎入院。体检:T37.2,C,p72次/分,Bpg连/60mmHg。腹软,右下腹麦氏点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入院后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3次,乡仁配合中草药治疗。次日腹痛减轻,体温正常。30日上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8万单位,3分钟后患者胸背部疾痒,皮肤潮红,烦躁不安,寒颤,四肢冰冷,口唇和手指末端紫维,神志不清。T4o.5℃,P132次/分,R32次/分,BP夕。/的。mHg。诊断过敏性休克(庆大霉素所致)。即给予...&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有人说,当护_l:要有一副好心肠,是的,思想感情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墓咄.我担任责任护士后同病人频繁的接触,我的感悄也起着深刻的变化,工作热情也随之提高.如在为病人进行肌肉注射时,若病人叫痛,我会感到非常不安而良心不忍.病人背着我因各种原因而伤心落泪时,我会立即感到是自己工作没做到家而暗自责备自己.因为我在病人面前是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是病人的直接责任者,业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粉她们的病情和情绪。囚此,我在沮任贵任护士的工作中...&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J卜’i㈨注射门k用多扎钳‘,由代饺附¨一院研制畋功,并J:^川九日佑重庆市科委主彤下通过丁jj:定。 多年来肌肉注射一直采用侧面单孔针,注射时病人有较明显的胀痛,药物吸收较慢,局部容易形成硬站。特别使长期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感到烦恼。 我校附属一院张代录副教授等研制的多孔肌肉注射针,经我校附属一院、二院,重庆市外科医院,威远们跌厂职工陈院81:14针次肌肉注射的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多孔肌肉注射针较侧面单孔针注射时胀痛感小,药物分布较...&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的一项常用技术操作。但常因注射而发生感染.如组织发炎、坏死、脓肿、败血症、肝炎和疟疾的传染等屡有发生。为了防止感染发生,现提出几点感染的发生原因,以供参考。 1.注射环境不良引起感染自然界中,尤其是空气中的尘埃含有各种病毒、细菌和污染物,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它们大都沉积在距地面l米以内的空气中。随着空气的流动及扫地,走路等活动,可使尘埃飞扬,而成为引起感染的原因之一,故要经常打扫注射室,注射室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以减少环境不良引起的感染。 2.注射人员的手不千净引起感染因为手每时每刻都在抓、摸、拿、握各种物品,所以手是最容易被污染的,尤其是医务人员指甲长(指甲缝最难消毒),护理过病人后没有洗手等,再用手拿注射器,均可增加感染机会。 3.注射部位的皮肤污染引起感染由于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格而引起感染者较多见,如儿科病人、腹泻病人、昏迷病人、精神病病人的臀部注射,因皮佚易受污染可引起局部感染。故对这些病人要加强注射...&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我的图书馆
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①&&&&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肌肉注射:肌肉注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注射部位: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注意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静脉注射: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图10-14)。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操作方法: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常见失败的原因: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下,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针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静脉,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针头扎入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漫画注射肌肉变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