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2传统武术竞赛规则则的发展史及主要其内容

中国武术的内容与分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上传于||文档简介
&&太​极​拳​考​试​了​解​和​考​试​用
你可能喜欢杨亮斌、郭玉成︱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历程及对策——基于中国武术家的口述史分析_口述历史_传送门
杨亮斌、郭玉成︱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发展历程及对策——基于中国武术家的口述史分析
杨亮斌、郭玉成
文章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选用时未保留注释,请以刊物发表为准)摘要:以武术套路难度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将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难度动作和竞技武术的发展特征进行归纳:第一阶段特征为“难度未现,难度不难:武术在传统与竞技中徘徊”;第二阶段特征为“难度模糊,废立不定,武术在表演性与技击性争论中彷徨”;第三阶段特征为“难度明晰,发展迅速:武术发展迅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第四阶段特征为“发展停滞,难度普及:竞技武术发展陷入瓶颈”。针对难度动作对竞技武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提出了4条发展难度动作的建议:①明确武术难度动作本质,确定难度动作的发展方向;②综合多方力量,改变武术难度动作的研发模式;③降低难度动作分值,设置难度创新分;④加强武术科研,以科技助力难度的创新。关键词:竞技武术;难度动作;口述史;武术家;武术改革难度动作是突显竞技武术的竞技性、艺术性的主要元素,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难度技术成为了影响比赛最后得分的主导因素,直接决定着比赛的成绩,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对比赛的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说竞技武术比赛很大程度上就是难度动作的比拼。从最初突显武术的艺术性,到武术追逐高、难、美、新竞技性发展道路,难度动作都是武术改革的重心。如果说动作体系是武术规则、训练、场地等体系改革的依据,那么难度动作则是武术动作体系变革的核心,因此可以说难度动作的变革引领武术动作规则、训练、场地等体系的改革。由此可见,难度动作的变革历程就是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难度动作发展时间特征和武术发展时间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从难度动作的视角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开始前对访谈专家进行了甄选,将访谈对象确定为18名“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和“中国武术十大名教授”,这些专家、教授参与了新中国武术发展众多政策的制定,是新中国武术发展的缔造者和发展过程的见证人。但是在课题进行中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有3名专家去世,中国武术十大名教授有4人去世。最后访谈了13名专家,另外访谈了对散打和武术对外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2位武术专家,总共访谈15人。课题组于2014年至2015年对武术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对武术发展历史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问题为切入点结合每个武术家的生平事迹,从成长历程、生活环境、习武经历、工作经历、成就事迹、武学感悟、专题武术史7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访谈提纲。2015年5月对山西、河南、四川、广东、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八省的16名中国武术九段武术家进行了系统的访谈,访谈经历了预访、正式访谈、回访三个阶段。在预访中将提纲送给武术家修改,查漏补缺,同时也使各武术家对访谈问题有大致的了解。确定提纲后正式开始访谈,并在访谈中针对提纲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在后续整理中针对问题进行回访,于2015年9月结束所有访谈,共收集视频资料101小时,录音105小时,共计整理出文字85万字。 1竞技武术难度动作发展历程1.1难度未现,难度不难:武术在传统与竞技中徘徊(1949-1958年)
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初期大致时间为1949-1958年,这10年武术的表演、健身功能逐步成为了主要的属性,为竞技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武术中发展难度动作的想法还未提及。在1949年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上朱德指示“要广泛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武术等项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个时期武术发展基本遵循了原有的模式,但是武术改革被提上了日程,1959年《武术竞赛规则》的颁布可视为武术工作的开端。
这一时期老一辈武术家正处于武术训练阶段,通过对他们训练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这时期难度动作的发展状况,同时,通过他们对其他武术家的描述也能大致了解当时武术的发展状况。
从总体上而言,在1949-1958年这段时间内,发展武术难度的想法还未提及,武术中的旋风脚等难度动作还属于地面动作,还不具备难度属性。主要因为武术的发展形式还不够确定,传统武术深厚的群众基础阻碍了竞技武术的发展。传统武术的拥护者希望将新的武术形式建立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从技击、健身、表演等方面探讨了在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新的武术形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是,从社会舆论的走向和国家意志而言,武术表演及竞赛价值成为了武术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在最后的几年结束了近10年的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发展路线的纠缠,确立了以表演和健康为武术的主要属性,为日后长时间内竞技套路运动一花独放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难度动作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1.2难度模糊,废立不定:武术在表演性与技击性争论中彷徨(1959-1992年)
1959-1992年武术发展有了新的气象。首先,出现了武术竞赛规则,并且规则逐步细化,出现了项目、性别等分组。其次,有了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武术赛事形成了自选套路和规定套路为主的比赛内容,引导着武术竞技化的发展。再次,武术赛事从民族传统体育综合赛事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赛事体系,并日渐成熟。这段时期武术表演性和技击性的争论还在持续,两者的争论直接影响着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改,决定着武术比赛的竞赛内容和形式,引导着武术的整个发展进程,随着两者争论的分化最终形成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个项目。武术难度动作受武术发展路线的影响,在1959-1964年和1973-1979年阶段,武术表演性为主流的武术发展模式下,难度动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历了由以模糊“空中塑型”为主到具体难度的发展历程。而在1964-1966、1979-1992年以发展武术技击为主流,武术难度动作的发展受到了影响,改变了难度动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武术的发展局面。两个阶段总结而言,这段时期武术技击性和表演性争论导致了在这段时期武术发展路线的左右摇摆,武术的难度也随着发展路线的变化而废立难定。 1.3难度明晰,发展迅速:武术发展迅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93-2004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申奥工作,武术也启动了申奥的进程。在1994年武术工作总结会议上,武术管理中心重新确立了武术“高、难、美、新”的发展路线,使武术向奥运项目靠近,武术的“创新”和“难度”成为了重点发展的对象。尤其是武术难度,作为武术竞技属性的展示窗口受到了额外的重视。在1996年的规则中不仅出现了指定难度动作,还设置了0.2分的难度创新分值。这一规则在后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九运会后新规则将难度分为难度连接和难度动作两部分,进一步细化了难度的组成,为难度的创新提供了指导。同时,随着武术学科的发展,1997年开始武术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养了大批的武术科研人才,针对武术难度动作和训练方法的的研究成果对武术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到新世纪,新的裁判规则实行切块打分,难度被划分为独立的版块,10分制的评分模式设置了2分的难度动作分,进一步突出了难度动作的重要性。并且细化了武术的难度等级,借用体操的难度等级划分方式,从难度连接和难度动作两方面构建了由低到高的武术难度体系。难度体系的构建使得武术评判更加客观科学,做到有依有据。武术难度的发展明确了竞技武术的属性,确立武术入奥的发展路线,武术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90年代是武术发展最为迅速的年代。在国内武术习武风气盛行,各类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并形成了产业集群,促进了武术产业的大发展。1998年体育人口普查显示,体育人口中有近半数为武术人口。在国际上武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传播到了世界5大洲,截至2001年武术已经传播到86个国家,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1999年国际奥委会通过决议接纳国际武术联合会为其下属协会,确立了武术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合法地位。武术赛事也密集举办,武术先后成为了全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比赛项目,世界武术锦标赛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武术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都表明武术在这段时间获得了飞速发展,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4发展停滞,难度普及:竞技武术发展陷入瓶颈(2005-2015年)
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之后,武术经历了一段平稳的发展期,持续到2008年。 2008年奥运以后竞技武术的发展陷入了瓶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自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至今竞技武术难度动作没有发展,旋子转体720度、旋风脚720度等难度动作现已普及,且近十年难度动作都没有创新。第二,竞技武术动作体系的萎缩,竞技武术本来是在查、华、炮、红四种拳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而现在的武术竞赛中出现了查拳动作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他三个拳种的动作很少涉及,剩余的也是砸拳、单拍脚等连接动作,套路编排僵硬,缺乏创意和生气。第三,武术的竞赛规则近10年也未再修订,规则仍然存在判断不够客观,对武术发展导向过于艺术化,偏离武术本质的问题。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武术开始逐渐萎缩,从事武术的人群越来越少,武术馆校大量关闭,武术赛事观众寥寥无几,学校武术基本以竞技武术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预期差距较大,这些都影响了武术的发展,表明武术的发展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2竞技武术难度动作发展对策2.1明确武术难度动作本质,确定难度动作的发展方向
在武术中发展难度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但是对有关难度本质、难度特征和难度形式界定很少。武术工作者对武术难度存在一定的疑惑,武术难度为何物,它的存在目的和意义为何是困扰武术工作者的重要问题。现有概念将武术界定为“以技击为内容,以套路和散打为主要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从定义中却找不到武术难度动作所对应的武术属性,概念的模糊使得武术难度动作的形式、内涵也无从知晓,这是多年武术难度动作发展摇摆不定重要原因。因此,在未来竞技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武术难度的本质进行清晰的界定。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而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界定和描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明确提出了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的概念,并指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共同本质之后,将深入研究具体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必须对武术难度动作有准确的定位后,才能为武术难度的形式和内涵挖掘奠定基础。
着手武术难度概念的界定,挖掘武术难度的内涵是武术难度发展的第一步。从武术难度发展历程而言,难度动作可能归属于武术的艺术性和竞技性两种属性,虽然两种属性并非是相互对立,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差异,两者的差异将武术难度动作的发展导向不同的方向。如果难度动作从属于武术的艺术性,那么武术难度动作更大的价值在于探求追索世界深层和内在的真实本质,而不是把现实中的东西重新“反映”出来,通过难度传达武术的形式、气韵、神韵、意境、布局、节奏的美学追求及文化归属。如果难度以展现武术的竞技性为主,那么武术难度更大的价值在于对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通过速度、高度、旋转度数展现出拼搏进取的精神。不同的发展取向决定了难度动作发展的不同形式,因此发展武术难度的第一步是在武术概念中找到武术难度的对应价值,使难度动作能更好服务于武术的发展需求。 2.2综合多方力量,改变武术难度的研发模式
武术难度的创新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武术管理部门也了解难度动作对竞技武术的重要性,曾多次组织专家对难度动作进行攻关。在访谈的专家中武术家H曾负责组织教练员和专家进行难度创新工作,他认为在难度编创过程中以教练员和专家为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练员和专家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是运动员才是难度动作的执行者,在难度的创新过程中忽略了运动员的作用,使得难度的创新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武术难度的理论创编相对较为容易,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武术难度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便利,通过计算机建模可以对难度动作进行设计,通过对完成动作的滞空时间、旋转、翻转度数的计算,结合运动员的身高、体重等参数准确计算出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力量、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指标,指导运动员的训练,使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我国体育科技创新的重点之一就是紧密结合运动实践,但是由理论到实践确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不是运动员能达到力量、速度、旋转度数等理论数值后就能完成难度动作。因此,通常一个运动员为了攻克一个难度动作需要付出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让优秀运动员参与难度动作编创,哪怕仅仅是比划动作或者在辅助下的完成,将难度理论变成实践,为理论提供数据支持,将有助于武术难度动作的发展。
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对难度认识不够,将难度看成封闭的体系,从单一维度考虑难度的创新。从武术难度形式而言,武术难度动作以绕人体矢状轴旋转为主,如旋风脚、旋子转体两大主要难度动作都是绕矢状轴旋转的动作,人们对武术难度的认识被局限在这种形式内。武术难度的发展急需创新,突破已经普及化的难度体系,就必须打破这种思维观念。武术难度体系主要包括平衡腿法类难度、跳跃扑跌类难度以及被动连接难度,跳跃扑跌类难度是创新的主体,从现有的难度而言,人体冠状面的旋转在武术中比较少见,这是武术难度可以完善的一个方向,由平面的技术向立体技术发展,由两维运动模式向三维运动模式发展。武术难度动作的创新由以专家和教练为主的理论创新模式变成以专家、教练、运动员以及科技人员为主的实践创新模式,从动作形式和人员组合的变化保证了武术难度创新的可行性。 2.3降低难度动作分值,设置难度创新分
在整个竞技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难度和竞技武术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武术难度发展较好较快的年代,竞技武术发展也较好。如在1959 —1964年,1973—1978年,年这几个阶段,武术难度动作受到了规则的照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样竞技武术也发展良好。但是在难度分值过高或者规则过于提倡难度的情况下会误导竞技武术的发展。如年的规则过于注重武术难度的发展,最后在1979年的规则修订中出现了限定动作的条款,避免武术过于表演化,偏离武术本真。在武术现有的规则体系中,武术难度共占2分,在演练水平和动作质量相当的情况下,武术难度成为了取胜的关键。武术的演练水平和动作质量的评判标准并不清晰,在高水平运动员中做出清晰的区分更是难上加难,这就导致了2004年以来武术比赛呈现“得难度者得天下”的倾向。现在武术难度的发展进入了瓶颈,竞技武术发展也陷入了低谷,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武术难度创新的动力。因此,目前武术难度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减少武术难度分值,将其调整到适合的分值水平,并通过设置创新分值,使难度的创新成为影响武术比赛的主要因素。鼓励难度创新,打破武术比赛以求稳为主的发展方向。 2.4加强武术科研,以科技助力难度的创新
现代科技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更是如此。如现代奥运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赛国之间的科技较量,它不仅是体育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涉及到生物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内高新技术的比拼。目前,武术领域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还较少,从武术场地、器械到武术训练方法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用新材料制成的武术器械重量更轻,使用更方便,使用新材料制成的场地、服装可更贴合武术项目特征,增加运动员的舒适度;运用生物科学的最新制品可明显提高了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训练和比赛中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能力;运用现代心理和生理生化技术可以对运动疲劳进行监控,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用现代的营养、恢复手段可以加速运动员体能恢复。竞技体育和科技已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反过来竞技体育成绩的进步也反馈给科技,促进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根据难度动作发展的需求,将科学技术迁移到创新过程中,可开发出辅助训练的设备保障运动员的训练安全,收集训练数据指导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武术难度动作未来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使用,加强武术科研是未来发展难度的必由之路。 3结语
武术难度动作从旋风脚扫腿等基本的的素质练习动作发展而来,在1959年到1964年是难度的初步发展阶段,武术难度在这段时间还很模糊。1963—1966年武术发展转向,武术技击性成为了发展主流,武术难度的发展暂时停滞。1973—1978年,武术的技击化发展路线被中断,重回艺术性发展路线。1979—1992年随着武术艺术的过分发展,担心武术发展偏离其本质而暂停了艺术化发展路线,难度动作被 限定使用。1993—2004年在武术申奥的政策导向下,武术难度动作再次成为了发展的重点,这一时期武术在国内外飞速发展。随着2008年武术入奥的失败,竞技武术难度动作几乎普及,武术发展也陷入瓶颈。由此可见,武术难度动作和竞技武术的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可以通过对难度动作的改革促进竞技武术的发展。口述历史微信上的口述历史资源平台研究专论 书评书介 学术信息微信号:wzuoralhistory主编:杨祥银责编:郑重
欧阳程楚投稿信箱:主办单位: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学术集刊:杨祥银主编《口述史研究》(亚马逊等均有售)2014年第一辑已经上市,亚马逊、京东、苏宁、当当等网站均有销售。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口述历史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7月25日 21:59
口述历史 最新文章
口述历史 热门文章- 武术竞赛规则 1984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昌平储存馆
图书馆公告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国际武术文化节竞赛规程
  一、竞赛日期和地点  日至24日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举行。  二、主办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江苏省体育局、徐州市人民政府。  三、承办单位  江苏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江苏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江苏省武术协会、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武术协会。  四、参加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主管部门)、武术协会,各行业体协,各体育院校,各武术之乡,武术组织,中国境外的各国家或地区武术团体、武术组织。  五、竞赛项目  (一)自选和规定项目  1.长拳类:长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  2.南拳类:南拳、南刀、南棍。  3.太极拳类:太极拳、太极剑。  自选和规定项目并组竞赛及录取,自选项目难度不做要求。  (二)传统项目  1.传统拳术  太极拳类: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其它传统太极拳(请在报项表中填写具体套路名称)。42式、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等规定套路均归为传统太极拳。  南拳类:咏春拳、五祖拳、蔡李佛、虎鹤双形、地术拳等其它南拳项目(请在报项表中填写具体套路名称)。  其它拳术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华拳、炮拳、红拳、花拳、少林拳、武当拳、峨眉拳等其它单项拳种的传统拳术(请在报项表中填写具体拳种和套路名称)。  2.传统器械  单器械:刀、剑、棍、枪、朴(大)刀、扇子、匕首、鞭杆、杖、棒、拐、铲、叉、太极剑(含42式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南刀、南棍等其它器械。  双器械:双刀、双剑(含长穗双剑)、双鞭(含刀加鞭)、双钩、双匕首、双钺等其它双器械。  软器械:九节鞭、双节棍、三节棍、流星锤、绳镖等其它软器械。  3.对练项目(不设年龄组别)  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含徒手与器械对练)。  4.集体项目(不设年龄组别)  集体拳术、集体器械(含徒手加器械)。  (三)段位制项目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各拳种三段和六段单练套路。  六、参加办法  (一)每队可报领队1名、教练1名、队医1人、运动员人数不限,随队人员若干。  (二)每名运动员限报拳术1项、器械1项。可兼报对练和集体项目。  (三)每队限报对练1项。限2人或3人编组,男、女可混合编组,不设年龄组别。  (四)每队限报集体项目1项。人数不得少于6人,少于6人时不予编排。男、女可混合编组,不设年龄组别。  (五)境内组各队可申请参加团体赛,人数不得少于15人(含15人),并需要参加集体项目。男、女可混合编组,不设年龄组别。境外组不设团体赛。  七、竞赛办法  (一)比赛执行中国武术协会印制的2012年版《传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及相关补充规定。  (二)项目时间:  1.传统拳术、器械不超过2分钟(太极类项目除外)。  2.自选和规定拳术、器械不少于1分20秒。   3.太极拳不超过4分钟。演练至3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4.太极器械不超过3分钟。演练至2分钟时,裁判长鸣哨提示。  5.对练项目不少于40秒。太极拳对练不超过3分种。  6.太极拳和太极器械竞赛套路减少动作不予扣分。  7.集体项目不超过4分钟,须配乐(自备CD光盘),音乐伴奏中不能出现说唱等内容,若出现说唱裁判长总扣0.1分,未配乐者裁判长总扣0.1分。比赛中,由本队教练或领队负责播放音乐。  (三)个人项目年龄分组  A组: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日之后出生者)。  B组:13周岁至17周岁(日-日)。  C组:18周岁至39周岁(日-日)。  D组:40周岁至59周岁(日-日)。  E组: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日之前出生者)。  八、录取与奖励办法  (一)个人项目:按各单项年龄组别和男女组别分别设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颁发获奖证书和奖牌。  (二)对练项目:按2人和3人对练分别录取,录取比例和办法同上。  (三)集体项目:按拳术类、器械类(拳术和器械混编项目归器械类)设一等奖20%、二等奖30%、三等奖30%。颁发获奖证书。  (四)参赛人数不足6人的单项,各组别男、女按拳术、器械分别编组录取。  (五)团体项目  1.录取前六名。第一名颁发获奖牌匾和奖金人民币5000元,第二名颁发获奖牌匾和奖金人民币3000元,第三名颁发获奖牌匾和奖金人民币1000元,第四名至第六名颁发获奖牌匾。  2.积分方法: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一等奖积5分,二等奖积3分,三等奖积1分。按各队总积分排列,分值高者列前。若总积分相等,以获一等奖多者列前。若仍相等,以获得二等奖多者列前,以此类推。  (六)设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凡获得各单项第一名者(参赛人数在15人以上),在该项目比赛结束后,请到编排组申请参加最佳男女运动员决赛。大会设传统拳术最佳男女运动员奖、传统器械最佳男女运动员奖、规定自选拳术最佳男女运动员奖、规定自选器械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太极拳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太极器械最佳男女运动员奖。各项男女分别录取前三名,第一名颁发奖杯和奖金人民币2000元、第二名颁发奖杯和奖金人民币1000元、第三名颁发奖杯和奖金人民币500元。  (七)寿星奖和童星奖  设寿星奖和童星奖。所有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长者获得&寿星奖&,年龄最小者获得&童星奖&,颁发证书和奖杯。  (八)武德风尚奖  设武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主要依据文明礼仪、参赛人数、参赛项目的数量、比赛成绩以及赛风赛纪等方面进行评选,另见评选办法。  九、报名和报到  (一)报名  1.报名邮箱:  2.报名截止时间:6月20日24:00  3.请各参赛队于报名截止时间前将报名表和报项表用  A4纸打印一式二份,一份邮寄(以到达邮戳为准)至首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国际武术文化节组委会,一份留队备查。并发送电子邮件至报名邮箱。   4.邮寄报名材料时,请将运动员本人2寸免冠照片2张、身份证复印件、责任声明书、人身意外保险单及健康证明一并邮寄至武术节组委会。  5.各队名称要求在10个汉字以内,对超过10个汉字的队名,组委会有权对其进行删减。  (二)报到  1.请各队于7月20日18点前到江苏省徐州市报到,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2.请各队于7月15日之前,务必将抵达徐州市的具体日期、车次、人数以传真或邮件形式告知组委会,以便接待。  十、经费  (一)各参赛单位费用自理,请于报名时,一次性汇入指定账户。费用包含食宿、比赛、交通、大会统一组织的活动等内容。  (二)费用标准  1.国内队伍标准:每人每天人民币240元,五天共计人民币1200元。要求各参赛队统一集中食宿,中途离会或逾期报到者概不退款。  2.境外队伍(含港澳台地区)标准  A标准:三星级宾馆:标准间每人每天 45 美元;单人间每人每天 60 美元。  B标准:四星级宾馆:标准间每人每天 55美元,单人间每人每天 70美元。  C标准:五星级宾馆:标准间每人每天65美元,单人间每人每天 80美元。  (三)汇款帐户  户& 名:徐州市武术协会  开户行:中国银行徐州市解放南路支行&   账& 号:  十一、仲裁委员会和裁判员  (一)仲裁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职责范围按《仲裁委员会条例》执行。  (二)裁判人员由中国武术协会选派,另行通知。  十二、联系方式  (一)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社会部  联 系 人:郑& 楠  联系电话:86-10-  传&&& 真:86-10-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号  邮&&& 编:100029  电子邮箱:  (二)首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暨丝路汉风国际武术文化节组委会  联 系 人:柳& 建 & 陈& 伟   联系电话:6  传&&& 真:6  通讯地址:徐州市解放路256号  邮&&& 编:221009  电子邮箱:  十一、其它  (一)请各队领队和教练,于7月21日9:00按时参加组委会和技术会议。具体地点见报到须知。  (二)请运动员自行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将保险单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时交组委会,未办理者,不予参赛。  (三)运动员比赛服装和器械自备。必须着武术传统形式的服装和武术鞋。  (四)各参赛队报到后,大会医务组将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抽查,如发现问题,取消参赛资格。  (五)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参加检录,上场前到检录处等候,3次检录未到者,按弃权处理。  (六)比赛无故弃权者,取消本人全部比赛成绩。  (七)报到后,请各队认真阅读秩序册内容,若对编排项目、姓名有异议者,务必于7月21日9:00之前,由本人或领队、教练填写申请表并签字递交大会组委会竞赛部(并注明签字人联系电话),经编排记录长审查,若提出申请内容与原始报名表相符者,予以更改;与原始报名表不相符者,不予更改。  (八)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改项目者,由领队或教练签字向大赛竞赛部提出书面申请(并注明联系电话),经同意后,每更换一项交人民币200元。  (九)请各代表队准时列队参加7月21日晚在比赛场馆举行的开幕式。  (十)7月24日将在比赛场馆举行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将颁发最佳运动员奖、最大团队奖、团体名次奖、武德风尚奖。所有奖金将以现金形式颁发,请各获奖队和个人准时参加颁奖仪式。  (十一)此规程、报名表和规则可在中国武术协会网站(.cn)和徐州市武术协会官方网站()下载。  (十二)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件:1.  && 2.  && 3.  && 4.&&&&&&&& 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