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外骨骼,骨骼,关节,肌肉是实验方法,步骤,实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

四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二: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 ;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 :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 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
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 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 :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 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塑料片、木片、橡皮??是绝缘体。
10实验名称 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 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实验器材 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
实验步骤 1、图钉、小木板、回形针组装好开关。2、把开关接到电路中验证。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开关通过接通电流可以控制等的亮灭
11实验名称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推测盒子里面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
实验器材 接线盒、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几个接线柱是通路,哪几个是断路。 2、将接线柱之间的通断情况记录下来。 3、整理好器材 实验结论
同一种结果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14实验名称
观察一朵油菜花
通过实验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称
实验器材 油菜花1朵、镊子1、放大镜1、白纸1小张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1朵油菜花, 2、把油菜花放在白纸上,用镊子解剖观察
实验结论: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15实验名称:多种花的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花的构成 实验器材:放大镜,白纸,镊子,各种花若干
实验步骤:1、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不同的花。 2、借助放大镜、镊子等简单工具对每种花进行观察
实验结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构成和不同的特点
16实验名称
观察雄蕊和雌蕊
实验目的 雄蕊和雌蕊在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器材 几种植物的花雄蕊和雌蕊、放大镜1、白纸1小张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个部分。 2、将花粉抖落到白纸上观察。 3、用手指轻触柱头是否有粘性。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18实验名称: 观察油菜花的果实和种子实验目的:了解花的哪些结构与果实、种子有关。
实验器材:花朵、油菜果实、放大镜、镊子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雄蕊。 2.用放大镜观察雌蕊。 3.把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观察。4.用手指轻触柱头,观察粘性。 5.用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 实验结论:了解了雌蕊和雄蕊与果实、种子有关
19实验名称 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目的 :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的蚕豆种子
实验步骤1.取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观察它外形 2.观察种子外形,用解剖针小心挑破种皮,剥掉种皮,观察胚。3数一数有几片子叶。4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辨认胚芽、胚根和胚轴的位置
实验结论 蚕豆是双子叶植物
21名称: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花生、小麦、鸡蛋,烧杯、酒精灯、胶头滴管、稀碘液、镊子,试管
实验步骤:1、用烘烤法检测小麦中的水分。 2、用燃烧法检测花生,小麦中的无机盐。
3、在白纸上挤压法检测脂肪。 4、用稀碘液检测淀粉
实验结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脂肪、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23名称: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实验目的:观察生熟鸡肉的区别 实验器材:生鸡肉、熟鸡肉
实验步骤:1.观看颜色。2闻闻气味。3品尝
实验结论:同一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的口感和营养吸收
24名称:观察发霉的面包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 实验器材:发霉的面包、放大镜
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面包,认识霉菌的颜色、 形态。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论:面包的发霉与水分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光的照射等条件有关
25实验名称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目的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它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器材 面包、牙签、霉菌、塑料袋、冰箱、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准备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放上霉菌。2、分组实验:第一组:让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另一块滴十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中,扎进口放在桌子上。第二组两块面包都滴十滴水,分别装在塑料袋中,扎进口,一块放在冰箱中,一块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实验结论 面包发霉是因为长了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28实验名称 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实验目的 知道食品包装上的主要信息,能正确选择食品
实验器材 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
实验步骤 1、找食品的配料成分。 2、分析哪些是有营养,哪些无营养,有营养的在食物“宝塔”中处在什么位置。 3、整理器材。
具备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产品标号等信息的才是正规厂家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
29实验名称
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
实验目的 根据食品的保质期正确选择适合的食品
实验器材 学生自带各种食物包装
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的关系。 2、观察分析保质期长短与食品包装和储存方法的关系。 3、看食品的用料是否影响保质期。
实验结论 保质期长短与包装方法、储存方法和食品配料有关系
30实验名称 岩石的分类
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岩石的鉴别方法,掌握三大岩石种类的基本特征。 实验器材 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
实验步骤 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花岗岩、石灰岩、砾岩和砂岩。
实验结论: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1实验名称:观察、识别岩石
实验目的:观察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放大镜、稀盐酸
实验步骤:借助放大镜、稀盐酸等材料,采用多种办法识别出所提供的岩石标本 实验结论:花岗岩是岩浆岩。砾岩、砂岩和页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32实验名称
观察花岗岩
实验目的: 了解花岗岩。
实验器材 :花岗岩矿物标本、放大镜
实验步骤: 1、观察花岗岩标本。 2、观察花岗岩的颗粒辨别哪些是石英、长石、云母。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33实验名称
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实验目的 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
实验器材 几种矿物、白色无釉瓷板
实验步骤 1、观察矿物的颜色。 2、观察矿物的条痕色。 3、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好器材。
实验结论 条痕颜色比外表颜色更可靠
34实验名称:矿物的软硬比较 实验目的:比较矿物的软硬实验器材:各种矿石标本、钥匙、小刀
实验步骤:1、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识别矿物的硬度,
2、用指甲划,用矿石和指甲相比。 3、用铜钥匙划,用矿石和铜钥匙相比。 4、用小刀划,用矿石和小刀相比
实验结论:每一种矿物都有自己的硬度
35实验名称
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实验目的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 几种矿物、手电筒、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实验步骤 1、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 2、观察金属、蜡烛玻璃泥土、丝绸的反光情况,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 3、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不同矿物透明度不同,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
36实验名称:观察矿物的形状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了解矿物的形状 实验器材:石盐、石英、方解释等矿物
实验步骤:1观察几种矿物的形状有哪些特殊规则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三: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四: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9
四年级上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0
四年级上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1
四年级上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2
四年级上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3
四年级上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篇五: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 吊车臂
吊臂支架 线绳两个
铁丝钩一个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原理: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8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原理: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 ) 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原理: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潮湿的沙土
颜料盒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活动2:纸蝙蝠(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实验材料:卡纸一张
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3)在头部画出“眼睛”。
(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原理: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原理: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活动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原理: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④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⑤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
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原理: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
手电筒一个
粗铁丝一个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原理: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原理: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我们的地球
拓展活动1:制作地球模型(演示实验)
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
一个旧皮球
颜料和颜料刷
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
实验原理: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 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
手电筒或蜡烛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实验原理: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篇六: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 做手臂活动模型
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
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
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细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
动骨骼运动。
2、 测走路的速度
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
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需要多长时间。比正常时间快一些需要多长时间。
(3)用正常时间走5秒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
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3、 探究物体运动的方式
实验器材:皮球、绳子、夹子、易拉罐、橡皮、三角形木板、风车 实验步骤:(1)用橡皮从三角形木板的斜坡滑下,分析运动轨迹。
(2)拍皮球分析运动轨迹。
(3)转动风车分析运动轨迹。
(4)滚动易拉罐,分析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实验结论: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复合运动。
4、 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
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
(2)挂两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挂
3个、4个钩码的时间。
(3)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5、 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秒表
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是一次
(2)用摆线3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
摆多少次。
(3)用摆线5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4)用摆线30厘米、50厘米长的摆,角度60度实验,测
15秒能摆多少次。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实验器材:弹簧称、钩码、笔袋
实验步骤:(1)实验前弹簧称的使用,指针是否归零。
(2)将钩码挂在弹簧称上,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衡。
实验结论:
使用弹簧称时,要检查指针是否归零 ,读数时视线
要与指针平衡。
7、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钩码、尺子
实验步骤:(1)在弹簧的一段固定,测量长度。
(2)在弹簧上挂一个钩码,测量长度。
(3)在弹簧上挂2个钩码,测量长度。
实验结论:在弹性范围内,钩码越多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越长。8、摩擦力的秘密
实验器材:弹簧称、带钩方木、光滑面、粗糙面
实验步骤:(1)把带钩的方木放在光滑面上用弹簧秤拉,测量拉力。
(2)把带钩的方木放在粗糙面上用弹簧秤拉,测量拉力。 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9、制作降落伞
实验器材:细绳、方型塑料纸、重物
实验步骤:(1)把绳子拴在方型塑料纸的4个角上。
(2)绳子的另一端拴在重物上打个结。
(3)把伞叠起来往空中扔。
实验结论:降落伞慢慢向下降落。
10、降落伞降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不一的降落伞、秒表
实验步骤:(1)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降落。
(2)用秒表记录降落伞从降落到触地的时间。
实验结论:伞面越大,降落的速度越慢;降落伞载重越重,降落的速
篇七: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吉利希望小学
孔小亮 分组实验33个: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4、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5、观察比较滤纸,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7)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骤:
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8)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9)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于水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或洗发液,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观察胶水或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漂浮的还是下沉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
3、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10)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2、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1)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烧杯2个、2克食盐20包、2克小苏打20包、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按照同样方法往另一个成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小苏打,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完成教材29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2)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实验步骤:
1、轻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塞封住管口。
2、观察汽水析出的气泡。慢慢地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再慢慢地往回推,反复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变化。
实验结果:气体既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
(13)实验名称:哪一个溶解得快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骤:
1、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2、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 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14)实验名称: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实验器材:. 筷子、方糖、冷水、热水、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A、搅拌能否加快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把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4.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B、切碎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相同的100毫升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取出一块切碎,另一块不切碎。
3.把切碎和不切碎的2份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C、加热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100毫升冷水和100毫升热水。
2.把2快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D、水量能否影响方糖的溶解
1.在2个烧杯中倒入不同水量的水。
2.把2块大小相同的方糖同时放入2个烧杯中。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结果:搅拌、切碎、加热能加快方糖的溶解速度;水量越多方糖溶解的越快。
(15)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水、每份2克食盐20包、
实验步骤:
1、取一小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2、记录一共放入了多少份食盐。
3、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结果: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6)实验名称: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器材:装有食盐水的烧杯1个。
实验步骤:
1、观察放在窗台上装有食盐水的烧杯,你发现了什么?
2、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实验结果:食盐不会随水一起蒸发。(17)实验名称:加快蒸发皿中的浓盐水
实验器材:三脚架一个、酒精灯一个、石棉网一个、蒸发皿一个、火柴、浓盐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在蒸发皿中倒入10毫升的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下加热。
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做溶解实验用的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3、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吗?能溶于水吗?
实验结果:蒸发皿中的白色结晶是盐,能溶于水。
(18)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
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轻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低音;重敲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低音。轻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弱、高音;重敲小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强、高音。 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19)实验名称:使物体发出声音
实验器材:锣、鼓、钢尺、皮筋。
实验步骤:
1、用力按压锣、鼓,锣、鼓并不发声;轻轻击打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并不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4、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实验结果:鼓面、钢尺和橡皮筋发声时都在振动。
(20)实验名称:观察发声物体
实验器材:水槽一个、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
实验步骤: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
什么变化。
2、水面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结果:水面的波纹是振动的音叉触及水面产生的。(21)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
实验步骤:
1、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1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尺子的另一端。(用力要适度)
2、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3、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并记录下来。
4、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果: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
(22)实验名称: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盛有不同水量的相同烧杯4个且标有编号、筷子。
实验步骤:
1、预测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的4个烧杯口,它们发出的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用力要均匀)
3、重复实验3次。
4、完成教材50页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用同样的力度敲击标有编号的盛有不同水量烧杯口,1号杯子发出的声音低,2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低,3号杯子发出的声音较高,4号杯子发出的声音高。
(23)实验名称: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筋、挂钩。
实验步骤:
1、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2、把橡皮筋拉得紧一些,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3、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4、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
实验结果: 橡皮筋拉紧时,发出的声音高;橡皮筋松时,发出的声音低。
(24)实验名称:更多的物体音高的不同
实验器材: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管子。
实验步骤:
1、敲击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铁钉,声音有什么不同?2、敲击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管子,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粗细相同,长短不同时:短的高,长的低。长短相同,粗细不同时:粗的低,细的高。
(25)实验名称: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器材:钢尺一把。
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尺子越短,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发出的音高低
(26)实验名称:振动物体与声波
实验器材:音叉一个、音叉锤一个、水槽、水、土电话
实验步骤:
1、再仔细观察,振动的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2、拉直土电话“电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听。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水时,会使水产生振动。声音通过“电话线”,从一端传播到另一端。
(27)实验名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器材:1米长的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音叉、音叉锤。
实验步骤:
1、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一位同学在一端敲击抵住材料的音叉。
2、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铝箔、棉线、尼龙绳、木质米尺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结果:声音在四种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依次是:铝箔、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
(28)实验名称: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塑料杯子、气球皮、扎线、音叉、小沙粒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子口上, 用扎线平整的扎紧。
2、在模拟的“鼓膜”上,放几粒小沙粒。
3、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
4、观察在音叉发出不同强弱的声音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
实验结果:当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小时,“鼓膜”振动微弱;当声音近时,“鼓膜”振动厉害,当声音远时,“鼓膜”振动微弱。(29)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器材:塑料罐、纸、毛巾、棉花、豆子。
实验步骤:
1、在塑料罐里放几粒豆子,做成一个发生装置—发声罐。
2、用手捂住罐口,声音有什么变化?
3、用纸、毛巾、棉花分别捂住罐口,声音各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来减小噪音
(30)实验名称:上肢的运动
实验器材:哑铃。
实验步骤:
1、用左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在这一动作的全过程中,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
2、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部位,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
实验结果:骨骼、关节和肌肉是协调配合的。
(31)实验名称: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实验器材:塑料袋
实验步骤:
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过一会,会有什么感觉?
实验结果:在反复的呼吸中,感觉到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说明了在反复呼吸的空气中,氧气越来越少,还说明了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至于最后呼吸困难,有要窒息的感觉。
(32)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洗耳球一个、水槽一个、水
实验步骤:
1、捏住洗耳球,松手时水被吸入塑料管中,这时要马上移开洗耳球,让吸上来的水流进水盆里。
2、用洗耳球将低处水盆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的水盆里,看一分钟能吸多少次?输送多少水?
实验结果:1、我发现一分钟能吸55次左右,输送了大约10千克的水。
2、这里的洗耳球相当于心脏,塑料管相当于血管,和心脏的工作相似,只是慢
(33)实验名称:模拟胃的蠕动实验
实验器材:一个塑料袋、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
实验步骤:
在一个塑料袋里装上水、切成小块并煮熟的蔬菜和馒头,反复捏挤袋子,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反复捏挤袋子,里面的食物被磨碎,揉烂,这个袋子很像我们身体里面的胃的功能,说明食物在胃里被磨碎和分解,帮助消化。
演示实验2个
(1)实验名称:实验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一个、水、每份2克的食盐15包、搅拌棒一根。
实验步骤:
1、取一份2克的食盐加入到盛水50毫升的烧杯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小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小份食盐??。
2、食盐在水中能无限溶解吗?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里不能无限溶解。
(2)实验名称:模拟食道输送食物实验
实验器材:塑料管一根、煮熟的米饭。
实验步骤:
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使米饭向前移动。
实验结果:当我们向前吹的时候,我发现米饭才能向前移动,也就是我们给它一个力量。这和我们消化器官中食管很相似,说明食管里面是光滑的,可以把食物输送到胃里。
篇八: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 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 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 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说明】
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 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
制作步骤:1、 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
2、 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
3、 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小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
4、 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
1、观察方位的确定: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斗柄北指,天下皆东
3、( )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 )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实验名称: 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
实验方案:
1、 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 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 木头易燃烧。2、木头有年轮 3、木头软硬度不同 4、木头能浮沉 5、湿木头能导电
第10课陶瓷
实验名称: 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
实验材料: 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 1、 将陶瓷片砸开,观察断裂面。 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陶瓷坚硬、易碎
2、陶瓷断裂面锋利 3、陶瓷耐高温 4、陶瓷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第11课金属
实验名称: 金属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
实验方案: 1、 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
实验现象: 易传热、 2、软硬度不同 3、有延展性
实验结论: 同现象
玻璃与塑料
实验名称: 玻璃与塑料的特点
实验材料: 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
实验方案: 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实验现象: 玻璃特点:1、透明
2、易碎 3、不燃烧 4、较重 5、较硬 6、断裂面锋利 7、不导电
塑料特点:1、透明 2、不易碎 3、易燃烧 4、较轻较软 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 6、不导电
实验结论: 同现象
实验名称: 蒸发
实验材料: 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
实验方案: 1、 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室外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1、2:水不见了。3:温度计温度下降。4: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5: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 1和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
4和5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
实验名称: 沸腾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
实验方案: 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 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会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
实验名称: 凝结
实验材料: 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
实验方案: 1、 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 1、镜面上有小水珠。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
实验材料:大烧杯 试管温度计
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
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
实验名称: 雨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
实验方案: 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观察烧杯内壁。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 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 雾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
实验方案: 1、 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 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
实验结论: 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露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
实验方案: 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 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 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
实验方案: 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
3、过一会儿,观察易拉罐外壁上出现什么现象,测量桶内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 易拉罐外壁上沾满了小冰晶
实验结论: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地球上有什麽
实验名称;观察地球仪
实验材料:地球仪
实验过程:
发现蓝色的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地,绿色表示平原。
2 .地球上有各式各样的地形、地貌、:山峰、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等。
3、地球仪上有经线、纬线、赤道、五带分布。
第21课、苹果为什么落地
模拟苹果落地的实验
1、根细线拴住一个钩码,吊在铁架台上,用火柴把细线烧断,观察现象。
2、用手托住一个木块,松手观察现象。
3、用手拍皮球观察现象。
钩码落回地面,木块落回地面,皮球弹起很高后落回地面。
在地球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名称: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过程:
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1)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整到零刻度。力的单位“牛顿”用“N”表示。
(2)每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
(3)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把重物提起,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肢骨骼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