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单向导湿布生产厂家隐形印花面料,说是速干面料的升级版,谁知道这是种什么面料?

当前位置: >>
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面料机理研究
12-4-24 阅读1233    
摘要:导湿快干和单向导湿织物具有控制人体湿热平衡的功能,它作为附加值较高、穿着舒适性好以及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织物,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从织物导湿快干的原理、导湿快干纤维、单向导湿织物的纤维选择、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以及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性能评价标准几个方面,综述了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染整;导湿快干;单向导湿;原理;纤维;性能;评价;标准
导湿快干织物是通过增加蒸发面积,使汗液在织物上快速扩散达到快干的目的。单向导湿快于织物是通过内外层织物的亲、疏水性不同,即织物外层亲水而内层大部分疏水,汗液从内层小部分亲水的部位传输到织物的亲水性外层,并在外层快速蒸发。大部分疏水性的内层使人体出汗时穿着不沾身,加之织物外层水分快速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进而使人体感觉凉爽。单向导湿快干织物是一种随外界环境变化(人体产生汗液)而自动做出响应(将汗液自动排至织物外层)的织物,因此,它属于一种智能织物。
传统织物(未改性纯棉织物),在一定量的显汗运动之后,积累在织物内的湿气蒸发,人体会产生不舒服的湿冷感(after—exercisechil1)。Woodcock提出在有多余湿气分泌或者冷凝发生的条件下,按照水在织物中的存在方式,可把织物分为吸附型和非吸附型。吸附型织物因湿气蒸发而使人体在显汗运动后,不舒适感较严重,并且要持续大约2h;非吸附型织物不会使人体有明显的不舒适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和运动纺织品的服用性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在2o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人们就开始导湿快干和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这两种织物由于优越的功能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迄今为止,导湿快干织物已大规模流行,而单向导湿织物也逐渐被客户接受和喜欢。除了服装领域的应用,导湿快干纤维还应用于凉爽型床上用品。
本文将对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发展、单向导湿原理、导湿快干纤维的种类、编织/加工和染整加工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评价方法与测试标准进行综述和分析。
l织物导湿快干的理论研究
1.1水在织物中的运动理论
由于汗液的主要组成是水,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往往用水或者盐溶液(如氯化钠水溶液)来代替汗液。—thy提出了三种关于水(包括水蒸气和液体水)在织物中的运动理论,即:毛细管流动理论(thecapillaryfowtheor)、扩散理论(thedifusiontheor)以及蒸发冷凝理论(theevaporation-conden-sationtheory)J。毛细管流动理论是Buckingham在1907年提出的,他在此理论中引用了毛细管势能以及未饱和毛细管流动机理。在该理论基础上,1943年Edlefsen和Anderson研究发现,水传输与水化学势能梯度成正比j。扩散理论是Lewis在1921年提出的。随后,该理论作为水蒸气传输的主要原理被其它研究者广泛采纳。蒸发冷凝理论是假设水蒸气的迁移全部在气相进行。该理论认为在特定的条件下,水蒸气的传输与菲克第二定律相同或者类似J,Crank也通过数学方法给出了方程的解答。Gurr、Hutcheon、Kuzmak和Sereda等人的研究证明,在温度梯度系统中,蒸发冷凝理论本质上是正确导湿快干s单向导湿织物的。蒸发冷凝理论还被Henry、King和Cassie以及walk—er用来解释纺织材料中水蒸气传输的机理。
1.2织物湿传导的机理
在国内,姚穆等人分析了湿传导机理,提出了织物湿传导通道的三种模型,并且指出织物中透湿孔洞的多层次结构和横向尺寸相差很大,它们在湿传导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姚穆和施楣捂推导了标准状态下织物的透湿过程,即水蒸气在湿空气的扩散、水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毛细管中的水蒸气的凝结和液态水的蒸发以及输送过程”。并阐述了水蒸气的转移规律、在毛细管中凝结的临界条件、液态水在水平面和毛细管中临界蒸发条件以及蒸发速率等。此后,陈运能和姚穆对于吸湿快干织物的基本要求、纤维选择和织物结构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提高织物内外层的差动毛细效应是提高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个途径。王其和冯勋伟从理论上分析并指出织物的外层纤维细、纱线捻度大、密度小于内层以及纤维伸长大于内层,均有利于提高差动毛细效应,进而提高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关于纤维湿传导模型,王发明等人建立了平行圆柱孔和圆球堆积两种模型,并推导出在平行圆柱孔模型中,纤维的芯吸速率取决于纤维的半径和毛细孔的长度;而圆球堆积模型中,纤维的当量半径和接触角影响纤维的芯吸速率。
1.3织物的湿热传导模型
大量的数学模型被用来模拟织物的湿热传导性能。最早,Mecheels等人用体温调控模型来定量地表示水蒸气传导对人体热量损失的影响。此后,Woo等人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预测非织造布湿热传导性能,并且用试验证实这个模型的有效性。Le等人用数学模型和相关试验研究了蒸发过程中织物含潮率和温度的变化J,同时研究了纤维直径、吸收速率、空隙率和初始回潮率对于织物传热的影响。Fohr等人建立了一个湿热传导模型,分析了亲/疏水改性、涂层、织物表面的改变(如摩擦前后的变化)、水的吸附和解吸、自由水的冷凝和蒸发、水的扩散(包括液体水、水蒸气和吸附水)、热传导以及层与层之问的接触排斥等因素对湿热传导的影响。Wang等人用数学模型描述了织物的湿热传导对于冷热的神经生理反应以及神经生理反应的影响,其中一个试验结果证实,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比较吻合。
关于水(水蒸气)在多孔面料中吸附和冷凝过程中的湿热传导,Fan等人提出了一个动态模型,考虑了含水量对有效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影响。用这个模型可以计算多孔纤维里温度的分布梯度、含潮率以及液体水的含量。之后,Li等人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多孔织物的厚度和孔密度对偶合湿热传导的影响。Li和Zhu又将水在多孔织物中渗透的物理机理运用到上述的动态模型中;并用数学模型研究在多孔织物中,孔的大小分布和纤维直径对于织物偶合湿热传导的影响。之后2人在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数学模型进行改进,加入了重力的影响。Li和Zhu与李凤志等人分别建立了一种含有相变材料多孔织物的湿热传导数学模型,并通过测定含有相变材料织物的湿热传导功能,来验证数学模型的可信度。对比结果表明,试验和预测数据的吻合程度比较合理。此外,Fan和Cheng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织物内水蒸气的相变和液体水的流动对偶合湿热传导的影响。
2导湿快干纤维
首先,纤维的选择取决于织物的应用场合,如果织物是用于大运动量运动,通常是选用纯化纤织物(如纯Coolmax织物)。这种织物的优点是快干能力较强以及强力好,且织物的质量在大量出汗之后不会明显增加。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即织物的穿着舒适性较差。如果织物是用于普通休闲运动,通常是选用棉化纤混纺/交织织物或者经过单向导湿整理的纯棉织物。经过整理的纯棉织物在少量出汗时,单向导湿能力较好,穿着舒适性优异。但缺点是在人体大量出汗时,织物质量明显增加,且强力稍差(相对化纤而言)。棉化纤交织/混纺织物的优缺点介于纯化纤织物和纯棉织物之间。张红霞等人研究了不同的涤(CoolTech)/棉比例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随着棉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导湿快干涉及到水(包括液态水和水蒸气)在内层织物纤维上的附着(表面吸附)、快速扩散、继而被传输到织物外层纤维,并在外层纤维上蒸发的过程。因此,纤维的形态和性质对织物导湿快干性能的影响很大。通过纤维改性提升上述任一环节的速度,均会提高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
纤维的截面形态是决定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输主要是依靠纤维表面、纤维之间或纱线之间的毛细管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织物导湿性能与纤维的异形度(截面形状)有很大的相关性。张一平等人研究了“Y”形、“+”形和“∞”形3种截面形态的聚酯纤维以及相对应的异形度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发现纤维截面异形度越大导湿性能越好,即:“。。”形>“+”形>“Y”形。许瑞超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毛细效应高度值与纤维的异形度有关,并且指出三叶形(“Y”形)、“+”形和“∞”形纤维的导湿性要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好。
此外,织物的导湿性能受纤维的亲/疏水性影响很大。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越好,液态水在纤维的表面吸附铺展越快。然而,如果整根纤维的亲水性非常高,纤维吸附水的能力强且吸附较多水时,液态水会很难转移到织物外层。与此同时,高吸湿性纤维遇到液态水容易溶胀,进而减少纤维间的空隙,影响水的传递。Wang和Yasuda研究表明,亲/疏水性整理对织物的水蒸气传导没有影响,而对汗液(即液态水)传导有显著性影响,因为汗液传导性能主要取决于织物的芯吸能力。
纤维的化学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纤维的亲/疏水性,进而影响织物的导湿性能。导湿快干织物对纤维的要求是纤维表面有较强的毛细扩散功能。按导湿快干纤维化学组分分类,常见的是: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纤维素纤维。
2.1聚酯纤维
1986年,杜邦(现Invista)推出了最为著名的导湿快干聚酯纤维Coolmax。Coolmax的横截面呈“+”形或者“∞”形,纤维表面的凹槽有助于水快速传导并在织物中快速扩散,增大蒸发面积;也因为这些凹槽,纤维的比表面积比同旦数圆形纤维要大19.8%,因此也增大了蒸发面积,进而加快了水的蒸发引。随后大量类似而不同异形度的聚酯纤维相继开发,如Aeroeool、I-Cool、CoolD ̄CoolbstColniceColkingCodplus.Topeool、SATIS。日本帝人公司开发了多孔中空聚酯纤维WeUkey。从纤维的表面来看,纤维有许多贯穿到中空部分的细孔,液态水可以通过这些细孔渗透到纤维中空部分来达到吸收水的目的。此外,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了SopMsta纤维。这种纤维是通过复合纺丝的方法,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与聚酯制成双组分皮芯结构的复合纤维,皮层是具有亲水性基团的EVOH,芯层是聚酯纤维。普通的亲水性涤纶纤维也被用于导湿快干织物,最常用于DRY—FIT织物内层。
2.2聚酰胺纤维
1983年,英国ICI(现Invista)研制了聚酰胺纤维Tactel。根据该公司的介绍,Tactd的干燥速度是棉的8倍。而日本的尤尼契卡纤维公司(Unitika)生产的Hygra纤维是用亲水性聚合物包覆锦纶的芯鞘型复合纤维)。除此之外,也有用普通尼龙纤维与棉纤维织成内外层结构的导湿快干织物。
2.3聚丙烯纤维
丙纶纤维作为一种吸湿能力比较差的纤维,可以将其芯吸效应和差动毛细效应用于导湿快干织物。王其和瞿履修比较了纯丙纶针织物和棉盖丙纶针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发现前者的导湿快干性能要远好于后者;同时,郑春晓等人发现棉盖丙纶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要远好于纯棉、涤棉织物。之后,王其指出织物保水率低有利于织物的导湿快干。
2.4纤维素纤维
翦育林等人开发了麻盖涤吸湿快干针织面料,用亲水性硅油和水性聚氨酯进行吸湿快干整理,并用纤维素酶进行消除刺痒感整理。结果也表明,麻盖涤针织面料的吸湿快干性能要好于棉盖涤。但由于手感等原因,扇己/涤织物作为导湿快干织物的应用远不及棉/涤织物。
吴济宏等人用竹(竹浆纤维)/棉混纺纱(50/50)和涤纶丝交织,制成吸湿快干针织物,并测定了其物理机械和吸湿快干性能J。试验结果表明,面料的水扩散面积、芯吸高度和水蒸发速度比纯棉织物要好。但文章中只对比了竹(竹浆纤维)棉/涤吸湿快干织物与纯棉织物的性能差异,并没有与棉/涤吸湿快干织物或/和粘胶棉(50/50)/涤吸湿快于织物的性能作对比。此外,可以通过添加其它助剂来实现多种功能,如高兵采用拒水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对竹/涤(80/20)混纺纱织物进行整理,得到具有吸湿排汗和抗紫外线双重功能的织物。
3单向导湿织物纤维的选择
单向导湿织物的工作原理是织物内层(接触皮肤面)大部分疏水小部分亲水,而织物外层亲水。因此单向导湿织物所用纤维的选择面较广,可以选择两种亲/疏水性不同的纤维(可以是同种纤维做不同亲/疏水性整理)通过特殊的交织工艺进行编织;可以选择亲水性纤维在织物内层做部分拒水整理;也可以选择疏水性纤维织成的织物在其外层做亲水性整理。在实际应用中,交织方法在织造、染色以及后整理过程中因控制较为复杂而较少应用。而通过对疏水性纤维织成的织物外层做亲水性整理后,其外层吸水性能和耐久性不佳,因此应用也较少。最终应用较多的是亲水性纤维织成的织物并在其内层做拒水性整理,其中应用最多的为纤维素纤维。对于单向导湿快干的纯棉织物,可以将经拒水性整理和未经整理的纯棉纱线通过交织方法制成亲/疏水双侧结构织物,或者通过印花方式对棉织物反面进行拒水整理来实现。同理,其它纤维素纤维(如粘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实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拒水整理之后的棉织物,水蒸气传导性能会下降。此外,可采用吸湿快干整理剂处理纯棉织物、复合整理法或化学接枝法对织物进行整理,来达到吸湿快干功能。除了棉纤维用作织物外层外,其它纤维(如麻纤维)也被用来织造单向导湿织物。张一平对比了涤纶和棉/涤纶产品的单向导湿性能,结果表明,麻/涤针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优于棉/涤产品。到目前为止,除了纤维素纤维之外,莫代尔、氨纶和尼龙纤维分别被用作单向导湿织物。
4织物组织结构对导湿性能的影响
织物组织结构会影响织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和角度、水的传导速率与距离以及水的蒸发面积,进而影响织物的湿热舒适性。而有关织物与皮肤接触的面积和角度对水在织物上吸收的影响未见报道。除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于织物吸湿速率和最终吸湿量有较大的影响之外,织物结构对水在织物中的传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灯芯点结构。侯秋平等人采用“H”形截面涤纶纤维与彩棉制成灯芯点结构单向导湿功能针织物,研究结果表明,灯芯点密度越小,织物的透湿性能和干燥性能越好。关于织物外层结构对水蒸发的影响,尽管人们普遍认为通过增加织物表面毛羽来增加表面积可以提高织物的蒸发性能,然而F0urt等人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没有显著效果,并指出毛羽紧密织物中毛羽间的静止空气会阻碍水的蒸发。
就针织物而言,许瑞超和陈莉娜用异形涤纶纤维做成3种结构不同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针织面料,即单面填纱、鱼眼结构和法国罗纹织物。结果表明,法国罗纹织物的定向导湿性能要好于其它两种织物。此外,还有文献讨论了单向导湿针织物的结构设计原理、编织工艺、染整加工工艺和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就梭织物而言,经纬密度、组织结构、纤维种类、纤维捻度和纤维混纺比例对织物导湿快干性能都有影响舯。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经纬密度对织物吸湿速率略有影响。然而,张红霞等人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织物纬向紧度,织物的吸湿导湿性能会先提高再下降。关于织物组织结构对于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缎纹的吸湿快干性能要好于斜纹,丽平纹织物最差。此外,还有研究人员研究了异形聚酯纤维和棉纤维在面料表里层的不同分布、不同含量和改变表里经纱的密度比对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难点和注意事项.。
5导湿快干织物的染整加工
常用的吸湿快干聚酯纤维由于其表面结构的特殊性,若染整 ̄,-v-r艺选择不当会造成纤维表面结构破坏以及颜色差异。异形纤维的得色量比普通涤纶纤维浅, “+”型的浅色效应比“”型更明显,高温染色后(如130℃),两种不同截面纤维的K/S值相差较大,而且新型Coolmax纤维的染深性能较差。当对异形涤纶纤维与棉纱线交织织物进行染色时,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获得同色效果,但染深效果比较差。张增强和朱江波通过采用纤维素酶对棉/异形涤纶交织牛仔布进行柔软整理,使织物的柔软性提高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此外,高兵介绍了由锦纶和氨纶制成、具有弹性的单向导湿织物的染色工艺参数;赵爱国等人阐述了棉与Tactel交织的高弹吸湿排汗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6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评价标准
在正式标准出台之前,研究人员已对导湿快干与单向导湿织物的测试方法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1962年,Woodcock用个特殊的量热器模拟测量人体在出汗前、出汗过程中以及出汗后热量的变化。之后,Scheurell等人讨论了动态表面湿气的测量方法,Wang和Yasuda研制了可测试织物温度变化和湿气传导的装置,并使用水蒸气和汗液测试法来测试织物的亲/疏水性。Kim等人报道了用超细湿度测试法(microfnehy.grometry)和测热法来测试织物两面动态的水蒸气压力和温度变化。崔慧杰等人研制了织物动态热湿汽相缓冲作用测试仪,来表征织物透湿性能J。黄建华建立了一套织物透湿性测试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试100%水蒸气透过织物之后的相对湿度来表征织物的透湿性能。此外,还有一些利用较简单的测试方法以及数学方法对织物导湿、透湿性能进行测试或者综合分析。
对织物的穿着测试,由于客观(温度、相对湿度等)与主观原因(不同人感觉不同)不能完全反映出人体穿着时的感觉。李亚娟等人用出汗假人和主观测试分别对织物吸湿快干性能进行测试,并将结果做了对比,发现两种测试方法在服装的总体评价方面是一致的,然而在服装的湿、热、闷和粘感觉方面,出汗假人试验和主观测试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李亚娟等人还通过实际穿着试验对吸湿快干织物、纯涤和纯棉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受试者对于不同织物的湿感觉差异不大,而在运动过后静止休息前15min阶段,受试者对吸湿快干织物在热、闷和粘感的评价明显偏高;在休息15min之后,受试者只对含棉纤维比例较高的织物粘感评价较差,而对其它不同织物的热、闷感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
6.1纺织品吸湿快干性能评价的国家标准
尽管有关织物吸湿快干性能测试的研究有很多,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直到最近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首次发布了纺织品有关吸湿快干性能的评价标准,即GB/T21655.1oo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价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并于2008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是测试洗涤前后织物的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水蒸发速率和蒸发时间、芯吸高度以及透湿量。该标准对针织物和梭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具体要求见表1。
6.2导湿快千性能的AATCC测试标准
2009年,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AATCC)也正式通过了导湿快于性能的测试标准AATCCTM195-2009(织物的液态水分管理特性》。该标准通过液态水份管理测试仪(MMT)测量织物润湿时间、吸收水速率、最大润湿半径、扩散速度和单向传输能力来计算织物综合导湿快干能力,以表征织物的导湿快干性能。具体评判等级见表2。在AATCC的测定标准中,单向传输指数表征了织物内外层平均含水量的差别,是判定单向导湿织物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前在国内也有利用此测试方法的文献报道。
7导湿织物研究的展望
尽管国内外对吸湿快干织物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到纤维与水分子结合的作用力以及纤维吸水溶胀对织物吸湿透湿性能的影响。纤维吸湿、导湿和蒸发均涉及到纤维与水分子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于吸湿快干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织物外层纤维的吸湿和蒸发性能相矛盾,高吸湿性能意味着纤维与水分子的作用力比较大,然而这种大的作用力会影响水的蒸发。此外,高吸湿性纤维的溶胀会减小纤维之间以及纱线之间的空隙,进而影响水的传输和蒸发。因此研究纤维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于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测定,尽管大部分测定结果与实际穿着感觉比较吻合,但是由于外界温度、相对湿度、大气运动的变化以及人体对于织物的穿着感觉是多方面的,甚至每个人体温不同也会影响到织物的湿热传导。因而进一步完善测试方法,以减少测定结果与实际穿着性能的差异是必要的。
也许您还会对这些新闻感兴趣
声明: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定义》,本网站禁止发布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的开发--《针织工业》2014年02期
单向导湿针织面料的开发
【摘要】:从理论分析和具体操作方法上,介绍织物单向导湿的实现方式。通过印花工艺对织物进行微型窗整理,以及利用丙纶的芯吸作用,开发了4款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网眼组织针织面料,并介绍面料的编织生产工艺和印花加工工艺。以5次水洗前后的单向导湿传递指数和芯吸高度来评价织物的吸湿性和导湿性能,结果表明,4款面料均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性能,且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此种功能产品尤其适合制作高性能的户外运动服装。最后针对单向导湿织物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S941.41【正文快照】:
织物单向导湿是指水分或汗液从织物内层(贴身层)流动到织物外层(非贴身层、扩散层),并在外层蒸发扩散,同时外层的水分或汗液难以反渗到内层。织物单向导湿的机理即为所谓的差动毛细效应,也就是说当织物纱线的紧密程度、织物的密度以及织物内外层所用的纤维种类相同,而其内层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富丽;[D];东华大学;2011年
周小红;[D];东华大学;2005年
柯宝珠;[D];东华大学;2006年
钱坤;[D];东华大学;2007年
何天虹;[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徐继红;[D];东华大学;2008年
张艳;[D];东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其,任家智;[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丁钟复,郝秀芳;[J];针织工业;2004年06期
吴烨芳;何天虹;姚金波;郭俊伟;梁成标;;[J];纺织学报;2006年06期
李培玲;张志;徐先林;;[J];上海纺织科技;2007年11期
敬凌霄;张同华;汪涛;卢明;;[J];毛纺科技;2010年05期
王其;[J];纺织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余庆文,李俊,陈益松;[J];纺织科技进展;2004年06期
张一平;许瑞超;陈莉娜;;[J];山东纺织科技;2006年01期
马小英;闫红清;刘广鹏;;[J];山东纺织科技;2009年01期
安云记;;[J];针织工业;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其;;[A];金昇杯第一届全国棉纺织行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刘红玉;张国成;苏艳孟;;[A];第十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纺织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张秀;蒋佩纭;何世贤;谢恺;;[A];高技术纤维及其面料开发应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王其;赫淑彩;马李军;;[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维骅;[N];中国纺织报;2008年
温维健;[N];中国纺织报;2013年
姜 微;[N];经济参考报;2003年
杨增德;[N];兵团日报(汉);2004年
;[N];中国纺织报;2013年
宋斌斌;[N];中国工业报;2008年
陆慕寒?通讯员
冯丽;[N];中国纺织报;2008年
许海坡;[N];中国纺织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其;[D];东华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孝瑜;[D];苏州大学;2007年
何建;[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吴烨芳;[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陈晓艳;[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周礼标;[D];东华大学;2012年
赵恒迎;[D];东华大学;2004年
王洁;[D];东华大学;2014年
侯秋平;[D];东华大学;2006年
吴保平;[D];苏州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当前的位置: &
& 创新细旦丙纶单向导湿面料原理
创新细旦丙纶单向导湿面料原理
  问:&21世纪什么最贵?&答:&创新!&细旦丙纶纱线的每一次亮相,无论是什么样的花色,什么样的花样,什么样的规格,都透露着创新的含量。所有的产品都会有过季的时候,细旦丙纶面料更是如此,由此现在市面上功能性面料更受到欢迎。
  纱博士的细旦丙纶单向性导湿面料应运而生。单向导湿的功能是通过导湿快干这种性能转变而来的。它本身的原理是湿气、汗液通过从面料里层(皮肤接触层)转移到面料外层并将汗液迅速蒸发甩干。湿、热都不应该出现在衣物里层。这么导湿面料可以使皮肤时刻保持干爽,有极佳的穿衣体验。
  传统纱线所制成的织物,穿上在显汗的活动过后,大量的汗气热气积累在体内,过了一段时间的冷却,人的身体会产生湿冷会不舒服。纱博士细旦丙纶丝面料原理是将丙纶作为亲肤的里层,利用细旦丙纶导湿效果,导湿快干涉及到汗液,在内层织物纤维上吸附、快速扩散、从而不断将汗液转移到纤维外层,并在外层纤维上蒸发的过程。因此,纤维的形态和性质对织物导湿快干性能的影响很大。
  通过研究证明,纤维的截面面积与单向导湿效果的发挥息息相关。丙纶纤维纵面平整光滑,横面呈圆形,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纤维的截面面积越大,它本身的导湿性能就越好。单向强调的就是方向型问题的关键。此外,对水的疏水性也有很大关系,丙纶本身密度就小,仅为0.91g/m³,也是唯一比水小的纤维,完全不吸水的特性使得丙纶单向导湿的效果更为显著。未来这种功能性面料将会越来越受到欢迎,细旦丙纶纤维也会更释放它的光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向导湿隐形面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