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约妹 想要看看我的火箭回收 马斯克吗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马斯克的火箭一声爆炸,将自己炸向舆论漩涡,也炸火了一家中国公司
  9月1日晚9时左右,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响起,一时间火光四溅。
  很快,美国宇航局(NASA)就发布消息称,美国私营航天公司Space 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号火箭测试时发生爆炸,其装载的价值2亿美元的卫星Amos-6被炸毁。
  紧接着, SpaceX公司也证实了此次爆炸的消息,并初步给出了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猎鹰9号火箭是在推进剂填充操作时发生的事故,起因是氧气罐出现了故障。
  事故的具体原因相关机构正在调查。本次爆炸是SpaceX在一年多以来第二次爆炸事故。日,SpaceX在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时发生爆炸,火箭和实验器材均被炸毁。
  作为美国私人航空公司领军者的SpaceX创建于2002年,创始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埃隆?马斯克。这位“钢铁侠”同时还是PayPal贝宝(网上支付公司)、环保跑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
  2012年,SpaceX发射了“猎鹰9号”火箭,将“龙”太空舱送入轨道。2015年,NASA宣布Space X获得订单,将于2017年发射太空船运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此外,SpaceX的卫星也可以在750英里高度提供宽带服务。
  “猎鹰9”号火箭的一声爆炸,将马斯克推向了舆论漩涡。但让人意外的是,一家中国公司却意外的火了。
  爆炸发生后不久,在中东的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以色列的一家卫星运营公司Space-Communication Ltd(简称“SCC”)通过发布公告对外宣布,由于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测试时发生爆炸,AMOS-6卫星完全损毁。SCC正是被损坏掉的卫星AMOS-6的运营方。
  SCC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卫星运营商,也是以色列唯一一家卫星运营商。到目前为止,SCC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覆盖中东、中欧、东欧、亚洲及非洲等区域,均为卫星通信服务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SCC公司目前在运营Amos-2, Amos-3 和 Amos-4号卫星,为专业卫星电视广播提供通信服务平台,为、电信公司和基础建设、能源开发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在业界有着极为良好的口碑。
  原计划即将发射的AMOS-6卫星,重约5.5吨,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称,这是目前世界民用卫星中最大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卫星之一。按照计划,SCC公司本想用AMOS-6卫星替代已将服役期满的Amos-2卫星。
  更为举世瞩目的是,AMOS-6卫星恰好是Facebook互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Facebook本想利用该卫星的服务,为撒哈拉沙漠地区的非洲人民提供无线网络连接,这也是马克?世界无线网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马斯克的猎鹰9号火箭爆炸让扎克伯格的世界无线网计划向后推迟了。就在国内媒体关注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通过网络发布的声明以及爆炸现场时,很多国外媒体反而提出,美国火箭的爆炸和以色列公司AMOS-6卫星的损毁,是否会影响到一家中国企业――(,)对SCC公司的收购。
  《洛杉矶时报》题为《SpaceX火箭爆炸摧毁了马斯克和扎克伯格的计划》的文章称,这笔收购交易会不会被中国人叫停,现在还不得而知。
  这笔交易刚刚于10天前的8月24日公布,当时信威集团对外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卢森堡空天通信公司在以色列设立的大鸟项目有限公司,以2.85亿美元收购以色列SCC公司100%股份。
  按照该公司公告,此次收购完成后,信威集团的固定卫星通信网络将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实现为我国海外企业和相关国家及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高清广播电视、地面网远距离传输等宽带信息服务的战略目标。
  如果收购成功,信威集团也成为第一家通过海外并购方式获取卫星轨位稀缺资源的中国企业。
  火箭爆炸发生后,作为一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团9月2日申请停牌,并在当天晚些时候发出公告。该公告称,现阶段,双方将共同就Amos-6卫星的损失对SCC公司的影响以及本次兼并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兼并协议的约定,双方可以就兼并对价和其他交易条款的调整另行展开谈判。
  “正在对本次兼并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就兼并对价另行展开谈判。”有业内人士称。
  在失去了Amos-6卫星后,SCC公司到底价值几何,这是信威集团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爆炸发生后,SCC价值将大为缩水。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事故虽然近几天会影响到SCC公司的业绩以及股票,但如果该公司是良性发展的,那么无论是股票还是业绩肯定会反弹。
  基于此,消息人也指出,对于拟收购的spacecom公司的信威集团,无论收购是否达成都不会有本质上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此次拟收购尚未达成最后交易,一些审批还在进行中。
  根据此前的兼并协议,SCC公司已为Amos-6卫星投保发射。在兼并协议的交割条件中,包括SCC 公司成功发射Amos-6 卫星并完成其在轨测试。
  “这为信威集团在意外情况下规避风险提供了保证。”上述消息人士称。
  实际上,信威集团比Facebook更早进入空天信息领域。2010年,信威集团完成重组时就低调扎实地启动了空天信息战略,致力于打造低轨卫星星座系统,构建天地一体的空天信息网络。
  该公司于2014年成功发射了自己的首颗试验卫星,而Facebook直到2014年才宣布进入这一领域。
  猎鹰9号火箭的爆炸,将想来低调的信威集团以及该公司董事长推至了聚光灯下,在未来的太空经济的竞争中,“中国的马斯克”王靖或许会成为马斯克最大的竞争对手。
  事实上,信威集团是一家颇具科技实力的中国民营企业,以研发通信技术标准起家,握有多项国内和国际通信标准。信威集团在2014年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灵巧通信试验卫星,被媒体誉为“中国民企第一星”。
  短短两年后,信威集团又拿下了尼加拉瓜通信卫星项目,迈出了卫星技术商用化第一步。
  如能顺利收购SCC,信威集团运营的卫星将覆盖95%的世界主要人口分布区域,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乎覆盖全球的卫星运营商。
(责任编辑:马郡 HN02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马斯克的火箭一声爆炸,将自己炸向舆论漩涡,也炸火了一家中国公...》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能回收火箭的不只是马斯克,其实我们中国人也快赶上了(组图)_网易新闻
能回收火箭的不只是马斯克,其实我们中国人也快赶上了(组图)
(原标题:能回收火箭的不只是马斯克,其实我们中国人也快赶上了(组图))
  “不用担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做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我们只是说得少而已。”针对公众对中国在可回收火箭领域“落伍”的担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2015年11月和12月,两则有关美国企业家成功发射可回收火箭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可回收火箭的关注。
  可回收不等于成本降低
  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将New Shepard太空火箭发射到计划高度,随后火箭成功地返回发射场。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晚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发射了Falcon 9火箭(猎鹰9号)并成功将第一级火箭回收,这是人类第一个在实现有效载荷入轨后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运载火箭。
  2015年11月下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成功完成了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该试验正是在申麟的负责下完成的。
  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洋彼岸。“猎鹰9号”成功实现第一级火箭回收的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便惊呼:“廉价太空时代已经到来!”
  对此,申麟并不是很乐观。“第一,‘猎鹰9号’是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它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等并非按照重复使用来设计的。可回收火箭的设计,要从源头上就用可重复使用的标准来设计;第二,‘猎鹰9号’返回后,它的结构、发动机需要检测、维护,部分零部件可能需要更换。重复使用会带来火箭回收、维护成本,与一次性使用相比,‘猎鹰9号’重复使用是否能降低成本,尚未可知;第三,测算过‘猎鹰9号’发射、回收过程后发现,在不同的任务轨道和返回地点情况下,它的运载能力损失在30%以上。Space X海上发射、回收那次,那么大规模的火箭只搭载500多千克的一颗小卫星。”申麟分析道。
  2015年10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申麟问了Space X公司一位负责发射业务的副总裁一个问题,“Space X公司成功回收火箭后,要花多大的成本来实现重复使用?”彼时,距离Space X公司成功实现“猎鹰9号”可回收发射,还有近2个月时间。对方给了申麟一个模糊的答案,“Space X公司会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技术难度、运载能力等方面进行平衡,综合考虑。”
  “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Space 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发射计划还面临多重困难,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箭体的监测、维修标准的制定,伺服系统的维护代价等。此外,重复使用的次数也需要进行考虑,重复使用一次,还是十次?”申麟补充道,“如果仅仅是在一次性火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那么问题很大,成本会很高。”
  中国可回收火箭进入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网络资料  “并非成功实现火箭可回收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申麟强调。
  不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预先研究、创新发展方面低调布局,研发可回收火箭,只是由申麟领衔的研发团队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该研发团队还进行新概念运载火箭、新概念飞行器的研究。“可回收火箭研究,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向。”申麟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始于2011年,和Space 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计划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在开展可回收火箭项目研发之初,便调研了国内外在可回收火箭方面的一些国外相关公司的研发状况。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案,火箭的回收方式一般有三种:降落伞式、垂直降落式以及给火箭安装“翅膀”的方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目前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降落伞+气囊和垂直降落两种方式进行研发。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降落伞+气囊’方式上的进展会快一些,去年完成的热气球投放试验只是一个缩比试验,但验证了我们使用大型群伞的技术能力。总体而言,我们的可回收火箭研究还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对于垂直返回的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完成了系统的方案论证,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仿真研究。
  “十三五”期间,申麟希望带领团队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正在论证的采用液氧甲烷做推进剂运载火箭,为真正实现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申麟的采访实录
  澎湃新闻:在你看来,要实现对一次性火箭的回收、重新使用,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难点?
  申麟:以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为例,它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一是在垂直返回过程中,对火箭姿态的高精度控制技术;第二,主发动机的多次启动技术和大范围变推力技术;第三,要设计出能够兼顾自身总量和载荷能力的着陆支架;第四,在再入过程中,系统要能够对推进剂进行灵活的管理。
  澎湃新闻:你如何评价目前的中国火箭发射技术?
  申麟:事实上,中国的运载火箭成本算是相对比较低的,有人称Space X公司的火箭成本比中国低,我认为顶多是相当。整体而言,中国的运载火箭,从成本、可靠性上讲,在全球都很有竞争力。制约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商业发展市场的主要问题是政治问题,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国际武器交易规则”,禁止美国制造或含有美国部件的卫星用中国火箭发射。全球范围内,要找一个没有美国零部件的卫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几乎中国以外的卫星都不让中国发射了。美国国会还出台了一部法律,禁止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中国航天工业人员接触,以至于我们去美国开会,我们无法进入任何NASA的建筑物,NASA的人要找我们开会,还得先找一个酒店的会议室。不过,合作是未来的大趋势。
  澎湃新闻:Space X公司成功实现对“猎鹰9号”的回收,此举在全球航天领域意味着什么?
  申麟: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确实也很佩服Space X公司,它勇于做火箭可回收方面的探索。此前,欧洲的阿丽亚娜火箭计划(编注:Ariane,也译为阿里安,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美国的波音公司等都对可回收火箭技术不太感兴趣,说白了,之前的航天研究处于垄断的状态。Space X公司对于打破航天研究领域的垄断,促使老牌航天研究机构进行更多创新方面上,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也很有触动。猎鹰九号发射升空。网络资料猎鹰九号一级火箭成功回收视频截图。网络资料
  澎湃新闻:如果可回收火箭能够得到大规模使用,会给中国的航天研究领域带来什么改变?
  申麟:可回收火箭能够降低相关机构进入空间的门槛。一旦真正大幅度降低发射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研制成功,那么人类进入空间就会像坐飞机一样变得简单。由此,潜藏在大学、科研机构的很多创新想法和理念,就有变成现实的可能。之前,囿于成本,大学、科研机构要发射一颗卫星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一些民营企业也会登上空间探索的舞台,将更多的创新理念和思路注入空间探索领域。(来源: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特斯拉CEO马斯克:就算Space X火箭爆炸再多次,我还是成功了!
&&出处:艾媒网
&&阅读:6719次
摘要不得不说,每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都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可以从公司的布局中看出门道来。马斯克也的的确确是一个有野心的领导者,他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
&  不得不说,每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都是有野心的,他的野心可以从公司的布局中看出门道来。马斯克也的的确确是一个有野心的领导者,他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即使现在的他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我仍然愿意相信他会实现他的梦想。
  &钢铁侠&马斯克
  冠在马斯克名字前的名头很多,比如工程师,慈善家,特斯拉CEO等等。在拥有这么多名头之前,马斯克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他的童年算不上美好,但却能够自由地在其表亲的公司里搭建自制的火箭,进行实验。这对于他而言已是最好的启蒙。17岁时,马斯克为了自己的硅谷梦,孤身一人奔赴加拿大,熬过了背包客历程,最终凭借奖学金来到美国打拼。
  马斯克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想象力,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执行力。他敢做别人不敢想的,他敢将自己所想的付诸于实际。被外界称为&钢铁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有着一颗&拯救世界&的心吧。马斯克瞄准了太空火箭、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他的脚步遍及多个产业,梦想着解决交通、全球变暖等问题,甚至还想在火星上建一个殖民地。
  比如,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比如SPACE X计划。从马斯克决定做无人驾驶开始,他承受了许多人的不相信与批评,但他依旧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当然,任何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途中都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咬牙通过了,等待他的就会使繁花盛开的景象。
  无人驾驶集好坏于一身
  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无疑是备受质疑的项目。2003年马斯克在美国硅谷成立了特斯拉汽车公司。随后,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Model系列自动车辆。
  这本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特斯拉一系列的质量安全问题。
  2013年10月,一辆Model S在事故后发生自燃。
  日,一辆2015款特斯拉Model
S行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双向高速公路上时,与一辆垂直方向驶来的白色拖挂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驾驶员丧生。
  日,一位特斯拉车主在北京北五环开启自动驾驶,当时前方内侧有一辆黑色桑塔纳停靠,但特斯拉系统并没有对这辆桑塔纳完全识别,还因为之前跟随的前车绕过桑塔纳走了,特斯拉误以为前方无障碍物后开启驾驶,直接撞向黑色桑塔纳右侧,并发生剐蹭。
  8月16日,一辆Model S在试驾时发生自燃。不过好在,车上的四名乘客都及时下车了,没有发生人员受伤。
  8月22日, Mark Molthan的特斯拉电动车正行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段高速路面上,当时天气状态十分良好,但却在一个弯道中,Model
S的自动驾驶功能并未能识别弯道,撞向护栏。
  这一单单车祸事件,不禁让人对特斯拉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特斯拉前设计工程师克里斯蒂娜&巴兰(Cristina Balan)也曾指出,质量问题随着Model
S产能的提升而增加。巴兰也曾写信告诉马斯克,车辆经理们将质量不好的零件用在了特斯拉车辆上。
  实际上,在特斯拉车辆交付给顾客前几个月,特斯拉还在进行着设计图稿和车辆设计的修改。这种仓促程度也极有可能会导致特斯拉质量上出现问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特斯拉在导致一桩桩事故的同时,也会使人免于危难。近日据外媒报道,特斯拉自动驾驶救人一命,将突发肺部栓塞的车主安全送往医院。据悉,每年全球因此而死亡人数高达5万人,这些人中的70%都在出现症状的一小时内死亡。
  特斯拉车辆在发生事故时,大多因为无法正确扫描前方情况,导致发生车祸。据外媒报道称,特斯拉已经采取了行动,放弃了自驾系统的视觉识别芯片供应商Mobileye。这意味着未来特斯拉极有可能会自己开发的视觉识别芯片,用于自动驾驶系统。但是,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其实,特斯拉作为无人驾驶的鼻祖,集好坏于一身,用片面的语音去评定它的好坏多少是会有些不公的。特斯拉还在运作,要真正评定它是好是坏,只能再多等几年,等市场趋于稳定,我们才能知道特斯拉最终是否能达到马斯克的期望。
  马斯克的&超级计划&
  日,特斯拉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2016年第二季度营收12 .7亿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9
.55亿美元,增长33%。但是,净亏损数字达到2.93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亏损额1.84亿美元相比,亏损额扩大近60%,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十三个季度出现亏损。可以说,特斯拉上市以来少有盈利,公司一直处于&烧钱&状态。
  特斯拉方面解释,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仍然是产能不足,无法及时交付客户订单。至于第二财季车型交付量,特斯拉公布数字为14402辆,该公司本来预期当季交付量达17000辆。尽管上半年交付量减少25000多辆,但特斯拉称,今年下半年仍然保持生产50000辆电动汽车的预期目标。
  虽然特斯拉是否能完成下半年的预期目标并不好说,毕竟特斯拉已经自打嘴巴许多次了。但是面对公司持续的亏损,也并没有使马斯克在特斯拉放手,反而激发了其斗志。至少特斯拉CEO马斯克并不认为,特斯拉有放慢脚步的必要。不仅不放慢脚步,而且他还在谋划着更加疯狂的计划。
  马斯克有着一个&超级计划&。计划的第一部分是打造&全球唯一的垂直一体化能源公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特斯拉在日时就与特斯拉与美国太阳城公司SolarC
ity达成一项价值26亿美元的并购协议。并且特斯拉计划将Roadster、Model S、Model X甚至是未来的Model
3更换下来的电池,作为Powerw all产品的核心储能单元,结合SolarC ity的电池收集板,做到完全太阳能转化电能并独立供电的闭环。
  利用这套系统的Pow erw
all可以做到完全脱离公共供电系统独立运行,并且产生的电能可以为家里所有的电器供电,更能为特斯拉车辆充电,甚至在用电高峰期的时候还可以接驳公共供电系统,向公共供电系统提供自己多余的电能。说白了,真正做到从源头收集并使用最为清洁的能源。
  马斯克在宣布收购全美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公司SolarCity后对外表示,&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汽车公司,缺少的是追求可持续能源的公司,而电动汽车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收购SolarCity将使特斯拉转型成为全球唯一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清洁能源产品。&显而易见,这项交易将加速特斯拉从电动汽车制造商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公司的转变。
  至于&超级计划&的第二部分,是建造一个号称全球最大的&超级工厂&,特斯拉希望整合太阳能电池、全自动汽车共享系统以及重型汽车业务。
  为此,特斯拉投资50亿美元建造的位于内华达州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即将投产。特斯拉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利用这家工厂为M odel
3生产电池,从而使其成本降到每辆3.5万美元。M
odel3今年3月份预售时获得了37.5万消费者每人1000美元的定金,这些车将在2017年晚些时候开始交付。超级工厂的建成,不仅将做到自给自足,降低了电池成本,同时也将拉低特斯拉车型的整体价格。
  同时为了谋求顾客利益的最大化,特斯拉甚至想出了&以车养车&的车辆共享计划。据悉,特斯拉未来将推出汽车分享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特斯拉汽车闲置时通过官方App有偿租赁给其他用户,以此获取收入。
  马斯克表示,这将大幅度减少Tesla用户的成本,目前大多数车主亲自使用时间只占到一天的5%到10%,而通过汽车共享,特斯拉将可以帮车主带来一些不菲的收入,甚至有可能超出车主购置特斯拉的月贷款或买特斯拉的成本。
  特斯拉这项&分享计划&特殊的地方在于车主并不需要自己驾驶特斯拉,交到客户的手上;也不需要客户亲自上门去拿车!因为通过无人驾驶技术,特斯拉将会远程操控,将租凭的特斯拉送到租客身边。
  不过这项计划实施的大前提是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得成熟到无人时也不会发生任何意外,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的政策许可。
  有投资者就曾用&天马行空&形容马斯克的计划。对于此,马斯克也曾表示过,如果不是对特斯拉有信心的投资人就请别买特斯拉的股票。这么霸气的回答不禁让人对特斯拉的未来充满期待。
  无敌永远不会是常态
  当然,无人汽车和电动车这块肥肉并不是只有特斯拉一家看中。谷歌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无人汽车的研发,他们期望在2020年左右实现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抛弃方向盘、抛弃制动踏板、完完全全的无人驾驶;百度在2013年启动了无人驾驶项目,已经完成了无人驾驶汽车在混合道路条件下的测试,公司还计划让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的10个城市接受更多测试,让其受到不同天气、道路和交通条件的考验;Uber为推进其无人驾驶项目,不仅收购了初创公司Otto,还与沃尔沃计划投入3亿美元,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汽车;福特公司称,将在2021年开始量产没有设置方向盘的纯无人驾驶汽车,用于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服务&&
  有分析师称,到2018年或者2019年,在巨大的市场端:梅赛德斯将会推出四款电动车,保时捷和奥迪各自都会推出两款新车,捷豹和宾利也会推出自己的电动车。福特将推出两款新电动车。大众也将推出五款新电动车,现代两款&&
  也就说特斯拉会慢慢从&无敌最寂寞&的状态转变成面对十几个对手。而特斯拉本身存在的问题,也足够让特斯拉焦头烂额。现在特斯拉的问题集中出现在自动驾驶和动力电池方面,但是没有人能保证未来不会在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所以特斯拉的处境也是十分为难的。
  据网站Oliprice报道,特斯拉的目标不仅仅是占领电动汽车领域,它还要占领太阳能电池领域,它未来一年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将面临更大困难。目前,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全面投产面临困难。不为人所知的一个问题是,特斯拉及其超级电池工厂面临的供应链挑战。
  据市场研究公司MacquarieResearch称,由于今年赤字达到4500吨,整个2016年锂供应都将相当紧张,明、后年将逐步达到供销平衡。但是,供应紧张缓和只是暂时的,此后在2021年时锂供应缺口高达4.6万吨。
  镍供应可能是更大问题。尽管被称作&锂离子电池&,但锂只占到锂离子电池质量的约2%,镍在锂离子电池成本中的比重更高。在5月末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上,马斯克甚至称镍的价格决定了锂离子电池成本。目前镍的供应处于供不应求,这也会给马斯克和特斯拉带来新问题。
  而为了满足金属材料采购需求,特斯拉聘请了供应链专家,帮助它与全球小型矿主达成协议。特斯拉已经与PureEnergy
Metals和BancanoraMetals等公司达成协议。
  在完成一件事情前,总是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而如何做好未雨绸缪就是一个领导者最该考虑的事情了。当然,即使锂和镍在将来会难以满足特斯拉甚至是全球公司的需求,相信会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去代替锂和镍。
  火箭公司&Space X&
  其实,除了特斯拉,马斯克还拥有一家火箭公司&Space X&。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
2002年6月建立,是一家太空运输公司。它开发了可部分重复使用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SpaceX同时开发Dragon系列的航天器以通过猎鹰9号发射到轨道。SpaceX主要设计、测试和制造内部的部件,如Merlin、Kestrel和Draco火箭发动机。
  2008年SpaceX获得NASA正式合同。2012年10月,SpaceX龙飞船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私营航天的新时代。作为私营航空公司,SpaceX发射费用低廉已成为公司一大优势。不过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马斯克考虑将火箭做成可回收的。2016年4月,SpaceX完成世界首次海上回收火箭。
  虽然,目前SpaceX的成就算是十分厉害,但是在那之前有着许多的人等着看它的笑话。最初,Space
X的实验火箭也不停地爆炸,但是马斯克没有放弃,可能正是他的坚持才慢慢让SpaceX有了成就。
  实际上,马斯克也曾公开表示过,他的梦想是将人们送到火星上去生活。虽然这个梦想有些遥远。但他也正朝着这个梦想一步步迈进。
  8月18日,NASA探索系统开发副主管比尔&希尔(Bill
Hill)透露NASA打算在下本世纪20年代中期把国际空间站(ISS)的控制权交给一家私人的商业机构。自2012年以来,Space
X一直负责为国际空间站和NASA运送补给,迄今已经完成了9次类似的任务。
  虽然Space 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看起来似乎对登陆火星计划更感兴趣而不仅仅是建造商业空间站,但是这家新兴的私人航天公司仍然非常有意愿获得国际空间站的控制权。如果Space
X最后真的能拿下国际空间站,相信会对其火箭事业有进一步的影响。
  虽然马斯克属于半路出家,但他始终执着地用闲暇的时间自学火箭发射原理,支撑起了他的终极梦想。在无人驾驶上也是如此,即使无人驾驶受到了这么多人的唱衰,但是马斯克始终相信他能做好无人驾驶。可能有一天,马斯克真的会实现其全部的设想,只是需要时间慢慢等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斯克的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