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视运动模拟器角度最大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解析】
长郡中学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运河图(下图),回答1~2题。
1.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90千米&&&&&&&&&&
D.240千米
2.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运河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D.运河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答案】1.B&
试题分析:
1.从图上看该运河的长度和经度79°~80°的长度大致相等,该地离赤道较近,在同一条纬线上每相差1个经度的距离约为110千米。
从经纬度看该地是位于79°W~80°W、9°N~10°N附近的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巴拿马境内,是联系北美洲东西岸的捷径,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是位于亚非两洲交界处的苏伊士运河;从图中看运河穿过地区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此开凿运河工程量较小。
考点:本组题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和世界主要地区等知识。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第3题,从图示中可知丙、丁两地等高线重合,为瀑布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由于丁地地势低,有较大的集水区,最可能形成瀑布。第4题,比较四方案知,方案3大致沿等高线延伸,修筑工程量较小,是比较合理的方案。其它方案都有与等高线垂直的线路,坡度大,工程量大,不合理。
读等高(深)线地形图,回答第5题。
5.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正确的是(  )
A.a——大陆坡&&
B.b——大陆架&&&&&&&&
C.c——海沟& &&&
D.d——海岭
【解析】结合图中的经纬度及等深线数值判断,a处海拔在0~-200米,属于大陆架;b处是向c处的大洋底部延伸的地区,属于大陆坡;c处等深线分布稀疏,表示大洋中心地势较平坦的洋盆;d处海拔比c处要高得多,属于海岭,即大西洋中脊。
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能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6~7题。
6.造成图中①②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
B.纬度&&&&&&&&&&
C.季风& &&&&&&&&&D.洋流
7.为发展种植业,以下四个地点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①—跨流域调水&
&&&&&&&&&&&&&&&
&B.②—推广滴灌技术
C.③—海水淡化&
&&&&&&&&&&&&&&&&&
&D.④—修建大型水库
【答案】6.A 7.B 
【解析】第6题,①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造成两地水平衡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第7题,①地降水多,且水平衡为正值,故没必要跨流域调水;②地位于高原,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但由于其水平衡为负值,即蒸发旺盛,可能会出现水源短缺的现象,可推广滴灌技术,节约用水;③地水资源短缺,但距海远,不适合进行海水淡化;④地地势低平,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完成8~9题。
8.旅游者要观看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选择的时间应在(  )
A.1~2月&&&
B.3~4月&&&&&&&&&&&
C.8~9月&&
D.11~12月
9.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解析】 第8题,因野生动物随水源迁徙,8~9月,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越过马拉河地区,所以野生动物横渡马拉河迁徙。第9题,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的季节差异大,所以野生动物迁徙到降水多的地区;而不是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因全年高温,所以也不受热量的影响。
读某调水工程图,完成10~11题。
10.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线的数值大于B线
&&&&&&&&&&&&&&&&&&&&&&&&
B.图中山脉是武夷山
C.此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
D.沿岸受到寒流影响
11.关于C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灌溉水源充沛,是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B.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C.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D.该地的农事活动有轮荒现象
10.C& 11.C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雨影区(背风坡),降水少,A线的数值小于B线,A错;图中山脉为大分水岭,B错;此调水工程是东水西调,C对;沿岸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到暖流影响,D错。第11题,C区为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C对;大自流盆地地下水盐度高,可以成为畜牧业饮用水源,不能成为灌溉水源(易形成盐碱化),A错;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B错;该地的农事活动主要是小麦与牧羊,D错。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13.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
A.甲包括水能&
&&&&&&&&&&&&&&&&
&&&&&&B.乙包括沼气
C.乙包括石油&
&&&&&&&&&&&&&&&&
&&&&&&D.丙包括煤炭
12.B 13.C 
【解析】第12题,a为太阳辐射,晴朗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到达地面。湖泊湿地,地表温度变化和缓,地面辐射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c较多补偿地面失热。冰雪地面,地面反射作用增强,吸收太阳辐射量减少,a→b的转化率减少。第13题,结合图示知,甲主要是直接利用的生物能;乙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并不包括沼气;丙包括水能、风能等自然转换的太阳能。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下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下图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由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15.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B.冷锋&&&&&&&&&
C.气旋& &&&&&&&&
14.D 15.A
【解析】 第14题,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读图,①时期气温、水温均小于0℃,水面已经结冰,不会是大湖效应产生的主要时期,A错;②时期气温高,水温低,且温度都大于0℃,与大湖效应产生的条件不符,B错;③时期气温低于水温,但温度均大于0℃,产生降雪较少,C错;④时期气温低于0℃,属于强冷空气,水温较高,且与气温差值较大,应为大湖效应产生降雪等现象的主要时期。第15题,由材料可知,大湖效应产生时,水温高于气温,冷空气经过大湖湖面,变成了带有大量水汽的暖湿气团,在迎风岸登陆,又遇到冷气团阻挡,形成降水或降雪。整个过程与暖锋降水过程相似,都是暖气团主动前进产生的,所以A对。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第16题。
16.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
A.东北风&
&&&&&&&&&&&&&&&&&&&&&&&&&&&&
C.西南风&
&&&&&&&&&&&&&&&&&&&&&&&&&&&&
【解析】 第16题,A点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该等压面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由于A点在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为西北风。
冰川表面的气温与同海拔自由大气相比,始终处于稳定的低温状态。图甲是“我国某山地冰川分布剖面图”,图乙是“某日观测站A处上空温度垂直分布的日变化图(单位:℃)”。从热力环流角度考虑,完成17~18题。
17.图甲中①地实测最大风频为(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8.一天中①地风力最强的是(  )
A.7时~9时&
&&&&&&&B.12时~14时&&&&&
C.15时~17时 &&&&&D.4时~6时
【答案】 17.A 18.C
【解析】 第17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冰川气温低,形成冷高压,风从冰川吹向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为西南风。第18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风力大小的判读。①地风力的大小由A地和冰川的温差决定。冰川是稳定的低温,所以A地温度越高,A地和冰川的温差越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强。16时左右等温面上凸最明显,温度最高。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图中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回答19~20题。
19.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3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
&&&&&&&&&&&
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
&&&&&&&&&&&
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19.D 20.C 
【解析】第19题,根据整体风向为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在锋面之前,可推断④地具备上述条件。第20题,甲地位于锋面气旋的东南方120~150
km处;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3小时后刚好影响甲地区。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等压线比现在要稀疏,风速变小。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4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据此完成21~23题。
2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2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为(&&
A.正北&&&&&&&&&&&&&
B. 正南&&&&&
东北 &&&&&&&&&&&&&&&D.西南
2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北极星在地平线上&&&
D.北极星在地平面上仰角30°
【答案】 21.A& 22.C&
【解析】 第21题,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日出的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应为6: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4: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东30°,所以该地经度为150°E;位于太平洋地区,根据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答案是A。
&第22题,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而此刻北京时间为15时44分,则日落时船所在经度位于120°E经线的东侧约34°,约为154°E,与日出所在经度150°E相比,船往东方航行,所以本题只能选择C。
第23题,日志记录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当地太阳高度为60°说明本地为北纬30°,根据北极星在地平面上仰角是多少度,当地纬度就是多少度,可知D正确。ABC三个选项描述的现象不符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的要求。
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B.②&&&&&&&&&&&&&&
C.③ &&&&&&&&&&&&&&&&D.④
题,甲地旗杆影子始终朝北,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乙地旗杆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说明乙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丙地旗杆影长最小值为0且只有一天,说明丙地在回归线上。第25题,乙地旗杆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但朝北的时间较长,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50分)
分)图甲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中部地区,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图乙为①②两地的气候特征图。
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3分)
两地降水特征的差异,并分析成因。(7分)
纬度低,海拔高,全年温差小,四季如春。
(2)①地。分)①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2分)6~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2分)②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身居内陆,降水稀少。(2分)
分)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问题。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冰岛的风向是________。(4分)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分)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分)
低压分) 偏南风(2分)
分)阅读某地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气候类型),大致位于____________(国家)。并说明判断依据。(10分)
(3)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分) 澳大利亚(2分)
、7、8月气温低,12、1、2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2分)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且高温季节降水多,低温季节降水少;(2分)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优势,属于发达国家。(2分)
分)南美洲该气候分布区以潘帕斯草原、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地势相对开阔,分布面积较大。(4分)
回归线~40°纬度)大陆东岸;(2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海洋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2分)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雨热同期、季节差异大的季风性气候。(2分)
【答案】1.B &&2.C
【考点定位】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和世界区域地理。
【方法总结】利用经纬网确定“距离”
(1)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
111千米,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答案】3.D  4.C
【考点定位】等高线的判读和应用。
5、【答案】
【考点定位】等值线的判读。
【方法总结】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越大
如等高线弯曲方向为地形走向,如下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就是河流流水反方向。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垂线法和切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图)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答案】6. A 7. B 
【考点定位】水平衡和水资源的利用
【答案】8. C &&9.
【考点定位】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动物迁徙
【知识扩展】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意志
每年7月底,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因此,这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
【答案】10. C &&11.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知该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雨影区(背风坡),降水少,A线的数值小于B线;图中山脉澳大利亚东部的大分水岭,不是我国的武夷山;此调水工程是将大分水岭东部水资源调往大分水岭西部的背风坡地区,是东水西调工程;沿岸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到暖流影响,降水量多。
11. C区为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混合农业,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羊毛是该地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该地的农事活动主要是小麦与牧羊,有轮作现象,而不是轮荒现象。
【考点定位】世界区域地理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答案】12. B 13. C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和
【答案】14. D 15. A
【考点定位】天气系统
<font COLOR="#、【答案】
【考点定位】等压线判读和天气
【答案】17. A 18. C
【考点定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天气。
【答案】19. D 20. C 
试题分析:
19. 根据整体风向为逆时针旋转,可推断为北半球气旋。结合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天气系统影响北美洲东部地区。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在锋面气旋中,暖锋一般位于气旋的东侧,而且雨区在锋面之前,可推断&#9315;地具备上述条件。
20. 甲地位于锋面气旋的东南方120~150
km处;该天气系统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3小时后刚好影响甲地区。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等压线比现在要稀疏,风速变小。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
【答案】21.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太阳运行轨迹
下图是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根据此图可得到如下信息:
(1)全年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的天空,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2)&#9312;为6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北升、西北落;&#9313;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正东升、
正西落;&#9314;为12月22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设&#9313;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为α,则该地的纬度为南纬(90°-α)。
【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某日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例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向赤道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图中1为夏至日,3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例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最远时达一年中最小值。
地。(1分)&#9312;地处于东南信风带,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且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降水少;(2分)6~8月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副高北移影响此地,几乎无降水。(2分)&#9313;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且身居内陆,降水稀少。(2分)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世界主要地区。
南半球夏季)(2分)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2分)
低压(2分) 偏南风(2分)
【考点定位】等压线的判读、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和农业的影响。
分) 澳大利亚(2分)
、7、8月气温低,12、1、2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2分)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且高温季节降水多,低温季节降水少;(2分)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优势,属于发达国家。(2分)
分)南美洲该气候分布区以潘帕斯草原、巴 西高原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地势相对开阔,分布面积较大。(4分)
回归线~40°纬度)大陆东岸;(2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海洋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2分)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雨热同期、季节差异大的季风性气候。(2分)
湿润气候,注意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在北半球有分布。在根据该地区产业结构构成,可知该地区服务业产业比重大,属于发达国家,南半球的属于发达国家且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只有澳
大利亚符合条件,阿根廷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其属于发展中国家。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名师点睛】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
&1.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35&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2.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著,具体归纳如下:&
(1)分布上的区别: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
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N—35&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著。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来源:Z+]
总之,由于上述
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以北美洲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例来进行说明,冬季,北美大陆冷高压位于加拿大境内,而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则位于65&N附近;位于亚热带海区的北大西洋则是一高压,并与北美大陆的南部高压连成一体。使得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冬季虽然也刮偏北风,但由于大陆高压(中心气压值1024百帕)和北大西洋高压(中心气压值1022百帕)气压相差微小,从而减弱了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北美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热低压(中心气压值1008百帕),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增强(中心气压值1026百帕)位置南移至大约35&N,它的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北美大陆东南部。&
由于两者的气压差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再加上北美大陆纵向地形的影响,促使来自南北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使季风环流常受到破坏。故季风不如东亚的典型,形成的气候也只能是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又有所不同的湿润气候。学科网
(3)特征上的区别:亚欧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以上海为例)若以夏季风从4月份登陆开始到9月份退出本区为止,夏季风影响期间的降水要占到全年的70%以上,仅6、7、8月份也占到40%左右。冬季风控制期间,降水量较为稀少,特别是12、1、2、这三个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形成冬季干燥的特点。而北美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虽然夏季降水较多,但因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降水高峰要撤退到夏末秋初的9——10月份。冬季因北美大陆东南部正处温带气旋影响下,仍有相当的降水量,且冬雨相对较多,明显区别于东亚,本区气候具明显的海洋性。&
综上所述,北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区虽然和东亚、东南亚南部因受季风影响,但由于大陆面积较少,季风不明显;再加上冬雨较多,气温变化也不如东亚显著,故该区气候只能算带有季风特性的亚热带湿润气候。
我的更多文章:
( 08:03:42)( 18:44:31)( 07:26:23)( 07:32:02)( 09:17:59)( 07:20:41)( 08:55:18)( 07:18:34)( 07:21:16)( 08:38:4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半球夏半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