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呼气和吸气有力还是呼气有力粗好吗

女生到底有多贵? 都是会呼吸的人民币?还是...... - 简书
女生到底有多贵? 都是会呼吸的人民币?还是......
一个《女生到底有多贵?》的视频昨天火遍网络,里面一句“女生到底有多贵? 都是会呼吸的人民币”成了流行语。
将女生比作会呼吸的人民币,女生或者会任性地说,“姑娘我就是贵,咋地”;抑或娇羞地说,“我贵吗?我那里贵了,我才不是人民币,多土”;抑或一脸无辜地说,“我好像没有花那么多吧,我真的不贵”;抑或狡猾地说,“交人民币,让姑娘我变贵呗”…….凡此种种,赞同的有之,评判的有之。
对于男人来说,永远也不能理解女生小小的一支粉底、口红为什么这么贵,它不能吃也不能穿。对于女人来说,自己也无法理解对化妆品、奢侈品毫无脾气……和化妆品相杀多年,和美容保健品虐恋多年,女人不知道有多少在抱怨花费多少贵?
女人天生消费欲望就强,“最好做的生意就是女人和小孩的生意”,两者都需要女人去花钱,去消费。女人开心的时候购物,烦恼的时候购物,无聊的时候还要购物,女人如何不贵?
没洗头不能出门、还没化妆不能出门、月经来不想出门…一堆堆莫名其妙的理由让男人等的心急,女为知己者容固然很对,但如此的刻意却又何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脸色红润、神采飞扬,注重自己的打扮和形象,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无可厚非,但追求香奈儿、爱马仕,“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就让人觉得鄙夷。恰若新浪微博上一个智慧女生的说法,“有种被恶心到的感觉,自比名贵物品,告诉男人想买的起她,养的起她,得花多少钱,顺带在鄙视一下没有她那么‘名贵’的女性,真是自我物化的飞起。”
很多男人偶尔嫌弃一下女朋友、老婆的穿衣打扮,抑或抱怨两句脸皮不水润,这都是无伤大雅的事情。男人对于女人,吐吐槽就过去了,根本到不了伤害感情的地步。反而,当有人对你说“您真是品味卓绝”,你就该注意,那个男人内心或许在说“一身行头怕不下三万,败家的女人天长地久地买,哪个男人养得起?”
你的贵不贵取决于你的脑袋装的东西,而非胸大脸白屁股翘,抑或花枝招展恰如妖姬。真正的美女没准穿得极其随便,一身的素衣却能烘托整个美丽。
追求香奈儿、爱马仕,追求所谓的品味,一丝不苟,从眼妆到腮红一样不落的,往往都是“人造的美丽”。
当有人问你“女生到底有多贵?”“去他丫的人民币,姑娘什么最贵?灵魂最贵,修养最美。”当有女人这么回答的时候,我会非常地欣赏好佩服。再靓丽的容颜都会老去,皱纹迟早会爬上鬓角,时间总会让女人憔悴,真实与美丽二选一,男人希望留下的是真实。花瓶再美,却总有同样美或者更美的,唯有一颗真诚待你的心灵,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再花心的男人,也是更看重自己女人的内在的。女人的容颜之美如花开艳阳,直截了当,随时光消散;而精神之美似暗香浮动,悠悠绵长,愈久弥坚。修养、灵魂之贵,就连时间也难交换。
赫本被誉为女神,不仅仅因其貌美,更有灵魂和修养的芬芳,正如其遗言所道“若要优美的嘴唇,就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就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就要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只有你自己,才配得上你的灵魂。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是属于你一个人的精神长相,她更珍贵,更弥足珍贵。
你的贵不在于买了多少东西,而是在于修行,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女人的手是用来劳动创造美丽,而不是索取的鄙夷;女人的脑是用来忏悔,让自身不断进步,而不是偏执的价值扭曲,挥霍物质的利益。
女生到底有多贵?不是会呼吸的人民币,而是灵魂的修行和修养的磨砺。
来源:文/醉惜流年 ,图/网友。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微信公众号 [醉惜流年] ID : zuixiliunian。
男人不能为女人穿上嫁衣,请不要解开她的内衣! 世界上本没有长城,每当一个男人放弃一个女人的时候,女人就在地上摆一块砖,时间久了便有了长城!没有激情的亲吻,哪来床上的翻滚,没有肉体的摩擦哪来爱情的火花! 没有疯狂的接吻,哪有床上的翻滚,你有理由和我装,我就有本事让你受伤!女人...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引子 刘琴三十岁了,至今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有一回,她总结道:这一切都怪自己重欲。 晚上,躺在木板床上,听着同犯们的鼾声,间杂着梦呓,她的双眼瞪着日光灯,还有日光灯后惨白的墙顶。 睡在下铺的女人,精神有点失常,又在梦里尖叫:“放我出去!”每当失眠的时候,她就留意别...
去年平安夜之前的一天,我给死党李尖尖用笔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是用碳素钢笔写的,我知道在这个网络忽悠人的时代,我们离可爱的传统已经越来越远了。死党是我玩了三年的闺蜜,他在乌鲁木齐一家房地产做职业顾问,业绩不错,凭了那一张能把死人住过的房子顺利卖出去的巧嘴之外,最主要的是...
题记 日,拆书帮北京首届拆书·家成长大会在苏州街附近的左岸公社举行,真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更棒的是因为这个大会聚集在一起成为赋能的人。 这样第一个日子对于参与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对我来说更是,因为让自己更加的坚信从taker身份转化为giver...
国庆长假结束了,所以是该说说10月玩什么了 内有黄油请注意食用
09:09:28 药荚s PCXBOX ONEPS4Retro Console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机核网观点 因为上个月沉迷奥秘(Arcanum)所以Steam的游戏买的玩的都不多,R...
什么是身份?来自于在自我价值里关于潜意识深层的自我认定,(未来具有某种特质的人)提供了基本的自我意识和核心价值观,身份主要与使命、愿景、目的和角色相关,它回答了一个问题,我是谁?
1 《岛上书店》中男主人公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荒岛上面经营一家书店,他不喜社交,脾气古怪。 遭遇中年危机的他,同样没能遭遇命运的眷顾。妻子因为一场意外离去,书店经营惨淡,心灰意懒,酗酒无度是他的常态。 直到一声婴儿啼哭打破他的常态,一个自称为玛雅的黑人...
高超医学技术创造奇迹:拇指离体四小时 妙手再植获成功
半岛网9月13消息 记者从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获悉,近日,48岁的王先生(化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出院,他激动不已地说:“非常感谢八医手外科袁光海主任带领的手外科团队,使我的拇指起死回生。”
据了解,王先生回想起...当前位置:
呼吸粗重一般是什么病
使用指引: 本文罗列了若干个和《呼吸粗重一般是什么病》问题最接近的案例,您可以先找到案例中病情描述最符合您情况的案例,然后点击案例右下方的&查看解答&来找到最适合您情况的解答结果!
[页面执行时间: 1.00毫秒]南师开示:呼吸和息的关系
&&&&&&&&&&&&&&&&&&&&&&&&&&&&&&&&&&&&&&&&&&&&&&&&&&&&&&&&&&&&&&&&&&&文源&
&武医养生刘合斌
呼出去叫安那,吸进来叫般那,中文叫出入息。上次说过,人在胎中是不用鼻子呼吸的,所以胎儿没有出入息。但是胎儿自己有股生命的功能,自己有息,有生有灭,是生灭的现象。比喻来说,就好像是电流一样,记住这只是比喻。但是生灭不是中断的,而是相续不断地。
胎儿出生,脐带剪断了,嘴巴里的脏东西挖出来,开口“哇”一声,原来生命里的气呼出去,然后鼻子吸入第一口气。最后死的时候又再呼出最后一口气。佛经、密教、道家都没有交代清楚这一点,婴儿从生下来到死亡,都是呼吸自然往来;但是胎儿没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是靠一股用今天的话说是能量的作用,不断地膨胀收缩,生命就逐渐成长。真修息是修那个作用,不是呼吸往来的作用。这一点要先交代清楚。
现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数息观,分数息、随息、止息。包括日本禅宗在内,大家都把呼吸往来当成息了,他们讲的数息,不是指那个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中文里“息”是休息之意,《易经》观念的息是成长的意思。呼吸往来是消耗放射的作用,吸进来呼出去是生灭法;但是“息”不是消耗,而是不进不出,停止在那儿。这个是了生死的法门。
中国的天台宗讲得非常清楚,把呼吸和息的关系分成四种:一进一出很急促的,只到肺部,例如在跑步时的呼吸,叫做“喘”。不急促的往来呼吸叫做“风”。比较深长的,宁静了的呼吸,譬如在打坐或者睡着时,很细,连自己都听不见声音,只在鼻尖上有感觉的叫做“气”。你观察人的睡相,如果还有呼吸往来,这人没真正睡着,脑中没有完全休息。有那么一刹那,这人不呼不吸了,那是真睡着了,那是“息”的境界,完全宁静了。
普通人在静坐或睡眠时碰到这个境界是很短暂的,马上又回到呼吸往来境界,气又一进一出。一个人打坐时,在他旁边可以听到他呼吸很粗的,那根本就是在散乱,哪里是打坐!有经验的老师只要一看一听,就知道此人是否真正在打坐。
西方的运动不谈,现在连东方练武术气功的,甚至瑜珈的,都叫人把气吸进来,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后叫这个是“气”,那是完全搞错了,这是在玩弄“风”。而且把气憋在肚子里,只会搞得肚子愈来愈大。这么做,充其量只是帮助内脏运动而已。
你注意一下八九岁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圆满成了一条线下来的,他呼吸进来是遍及全身的。真练工夫的人,懂得吸气进来时,腹部是收进去的。打拳的人一出拳会“喝”一声,这是把气放出来增加力量,比闷声不响出拳的力气大。但这只是风的作用,不是息的作用,气真的充满时,不呼不吸了,只要意念一动就起作用了。
普动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说息了,连气都不算。能练到气了,身体绝对会健康的。有禅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这是自然的。童子成长了,有了男女关系之后,气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里用肚脐的自然呼吸,但这还只是气,不是息。
像某人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时,最近几个月跟着妈妈打坐,她就告诉妈妈,其实人的呼吸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是在肚子这里呼吸的。成年人能做到随时这样呼吸,此人一定健康。至于进一步练到长生,也要从这里开始练。
为什么跟你讲这些呢?因为我看到你在报告中说,自己打坐时呼吸停止了,其实还没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详细为你说一次。不过要注意,如果工夫倒了止息境界,身心会起很多变化,这慢慢再说。你要知道,念头和息是两回事,假如我们每个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会进入禅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岁时,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师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问:“是思想先动还是气先动?”我毫不考虑就回答:“当然是思想先动。”他把我的手一放,说:“了不起,你真懂了。我问过好多的老前辈,他们都认为是气动了念头才动,其实不是的。”
所以,念头和气是两个东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动,念头专一不散乱,这叫做“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气合一”。念头不散乱,只有一个念头,与气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这个女孩,虽然已经有过月经了,但是因为心念比较清净,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纪愈大,心愈乱。思想愈动,气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时能先做到气充满下半身,继而到四肢,然后鼻子没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圣吉:我有时打坐时呼吸已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开始呼吸,是因为我的念头动了。换言之,也是念头先动,气再跟着动。
南师:是的,念动然后气动。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动了,息也就动了。安那般那这个法门是非常细的,这一次我不能讲详细,只能初步说说。有时一个人在极度专心工作时也会有暂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极度惊吓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关系。念头清净了,呼吸也放慢了。了解这个,对于你的身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长短,佛经说:“息长知长,息短知短。”而息充满全身也知道,息导致全身每一个细胞起变化也知道,这个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释错了,认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进一出的呼吸上,变成在练气了,这是大错特错。知道息长短,是要知道这个不呼不吸暂停期间的长短。开始时,这个暂停的期间是很短的,慢慢练习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他配合,气就能充满你全身。
南怀瑾讲述“先天一炁”
最近几十年,道家的书出来很多,大家都乱看,这里又是密宗,那里又是道家,听了头都昏了,不晓得“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这虚无从哪里来?怎么有个炁从虚无中来?为什么称先天?
“先天”两个字是根据《易经》乾卦,孔子的《系传》里说“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就是宇宙没有形成以前,一切万物生命还没有发生以前叫先天。宇宙万有开始生发,这个功能哪里来?生命功能又是哪里来的?是靠先天来的,所以乃至天地宇宙都没有办法违背的,生命都在这个范围以内。
我们有了生命以后叫后天,这个后天的生命奉天时,既然有了有形的生命,背后有个功能,这个功能是先天来的,有一个规律有一个法则,那是不可能违反的。譬如人生下来要一岁、二岁、三十岁才到中年,不会一生下来就到三十,不能跳过去。所以后天返回先天时,需要按它的步骤来的。自然界看起来是没有规律,看到这个草啊、树啊乱长,其实它一点都不乱,不规律里头有它的规律,那是后天。就是孔子在《系传》上提出来的先天、后天的名称。
有一位禅宗的祖师傅大士,历史上都说他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儒、释、道三家都通的,也是梁武帝的国师。他有个偈子很有名:“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就是讲这个先天。天地宇宙万有没动以前,它已经存在,它没有形象,宇宙万有都靠它生发。
我们现在后天的生命,是靠鼻子的呼吸维持,靠嘴巴吃万物,伤害别人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菜也有生命,吃素也杀生,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了草、花、菜都有感应的。修道到了有“先天一炁”后,就不靠后天的呼吸,不靠嘴巴了。大家修呼吸法,我经常笑你们冤枉,鼻子的呼吸是生灭法,有生有灭,有去有来,不会永远停留在那里。你专门跟这个生灭的事打交道,要想求不生不灭,长生不死之道,可能吗?工具都用错,本钱都用错。所以这个气不是鼻子里头的气,道家告诉你,“先天一炁”不是这个气,因为这个气是一往一来生灭,它永远不停留的。
有人练气功气聚丹田,肚子大大的自以为有道,实际上肠肥脑满,快要翘辫子了。把气鼓在这里,没有道理的,你做个气袋,然后把气打进去,叫这个气只准在一处,不准流动,那可能吗?我们人体就像是个袋子,气进来它一定四面充满,气留在一处会结块就生瘤了。所谓气沉丹田,真正的丹田是无形无象的。气全身都充满时,精神就好了,精气神来了,也就是“先天一炁”。所以修道家是不用那个气,还是用我们原始这个“无火”之谓炁。
“先天一炁”就是不呼不吸,这时候我们后天呼吸宁静了,身、心、性命都空了,没有感觉了,这时所发动的生命功能叫“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要自己完全空到极点,清净到极点才能发生,并不是说“先天一炁”从虚无中给你掉进来。你那时本来就在虚无中,还要掉进来什么!这个有形的呼吸也在虚无中啊!所以,从虚无中来是看你身、心、念头空到多少,它的功能就发动多少,真空中就生出妙有来。如果空都空不了,还想求妙有,做不到的!这个“先天一炁”是不生不灭的,刚才提傅大士这个偈子“不逐四时凋”,它永远不生不灭。
“言先天一炁,为大丹之基也。”我们一般人修道都想要修到有个东西来,可是道体本来没有东西,佛家叫它空,道家叫它清虚,是指道之体,宇宙万有都属于这个体的变化。这个观念同佛家一样,在佛家说来,一个人成佛要证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报身就是万象,宇宙万象各有一个报身,体是一个,变成了万有以后各有一个报身,也就是色身;化身是法身变化出来的,有千百万亿化身的不同,成佛叫做应化身等等,很多的名称,就是有一个实质的身体。道家改变了三身的名称,成为“一炁化三清”,都是这个炁的作用,变化出来就化三清。三清就是太清、上清、玉清,这同法、报、化三身同一个道理。譬如说基督教,一切宗教,最后的哲学都有点相同,所谓上帝天父、自己、圣灵是三位一体,也是这个道理来的。
至于我们后天这个生命,来来往往的是报身,要如何修道呢?必须要得到“先天一炁”。“先天一炁”是由道体上来,没有什么办法形容,所以叫它“一炁”。无火之谓炁,下面四点是火。“先天一炁”不是空气的气,不像风不像气流,勉强来讲,只能说它是个能,生命的能就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到了才能够结丹,大丹。
练气功的人,把呼吸之气在身中练来练去。还有些修道的人,把呼吸之气配合上“意”,转到身上有了感觉跳动,认为气发动了,那个并不是气发动了,同“先天之炁”差远了。结丹成道不是这个东西,而是要“先天一炁”才行。别的道书上说得很明白,“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结果有人练气功拼命对着太阳,把虚无解释成虚空,从虚空观想一个气进来,一个光进来。密宗这类很多,道家也在搞这一套。那么从虚空中观想一个气进来与身心合一,是不是“先天一炁”呢?虽然不是,但是比练身体上的感觉好一点点。
我们再清楚地讲,不论佛家、道家乃至世界上各种修炼法门,都不出炼气的范围。譬如说密宗的人念咒子出声念,或者念佛的人也出声念,可以念到一心不乱,也成功。但是老实讲,这些方法都是在炼气,只是比炼后天呼吸之气好一点,是专一的气,还没有到“先天一炁”。譬如说有些人守窍观想,这是炼神;譬如说修戒、定、慧,规规矩矩修止观,乃至修白骨观,修各种观,各种道家的工夫都是炼精。这些方法对不对呢?都不对,但是也都对,锻炼身体祛病延年是有些效果。其实连运动都有效果,打拳也好、跑步也好,都是在炼气,这都是有形的。但是结丹不是这个,不过同这些炼精、炼气、炼神的炼法,都有密切的关联。偏向于任何一点都不对,能够融会贯通起来都对。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并不是从虚空中来,要注意啊!你心念越空得掉,身体的感觉、知觉越清净越放得下,慢慢这个“先天一炁”自然发动。所以“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要修通气脉,转变色身,并不是做什么稀奇古怪工夫。所以“先天一炁”到了,“为大丹之基也”,就可以结丹了,这是了命的第一步。
所以“先天一炁”要搞清楚,“先天一炁”从哪里来?
从虚无中来,越空越有。在佛学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也叫做“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先天”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叫先天?孔子解释《易经》乾卦,我们提到过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个天地是没有办法违背的,那个本体的力量叫先天。我们现在的生命及一切的万有,都算后天。先天没有一切,本来无一物;后天呢?“奉天时”,要顺应自然,本体功能的规范不能违背。太阳一定从东边上西边下,每天一定是上午、中午、下午,各有不同。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越空得了,身心感觉越放得开,越接近于先天,这个时候就有真的“炁”来。这个不能叫它一“炁”,《老子》里头很少用这个字,而是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东西不是自然科学物质的东西,它有股力量,无形无相,在佛学叫做业力。业力不一定是坏的,成佛成仙是善业修成功的力量,一切凡夫众生是因为恶业力量,所以在六道轮回受报应。学佛修道也在造业,造的是善业,绝对的善业才能成功。
当这股力量来了,真空中生出妙有,但是就算你“先天一炁”来了,一般人没有佛家所谓戒、定、慧的修持,也是徒然。普通人“先天一炁”从昏沉中来,你睡够了醒来的时候,将醒未醒之间,它来了,你不觉得。一来了以后,凡夫第一步欲念就来了,就入了欲界,把“先天一炁”糟蹋了。再其次的,你在将醒未醒之间,或者生重病,病快要好时是“先天一炁”来,这个东西来了,就是生命的功能,你的病一定好。可是你不知道,自己体会不出来,认识它很难,因此修道的人,万修万人都不成功。
“先天一炁”随时会来,换句话说也就是活子时,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个东西,也可以叫阳生。现在进一步讲,阳生有个现象,这个时候你自然有一种春意,生命的春意,就是“先天一炁”。什么叫春意?
就是春天万物都在发生,有一种生发的力量。当这个“先天一炁”来了,学佛也好,修道也好,都要把握住这个境界。
如何把握呢?下面你注意啊!“久之生机复转,一点真炁,希微隐约,潫然上升”,这个定不知要定多长时间,定久了以后,这就真叫气脉通啦!这是再进一层的一阳来复,再进一层的活子时来了,这是真正的活子时。以道家的术语来讲,这一阳来复,一个新的生命重新开始,所谓“生机复转”。本来入定是槁木死灰,现在一点真气,他形容“希微隐约”,这四个字并不是有现象,也并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不是感觉得到的,是若有若无之间。这就没有办法了,要靠你的智慧,到那个时候自然会知道。
“潫然上升”,从哪里上升?以现在流行的术语,有印度的瑜珈、密宗等等的翻译,是所谓从海底。在道家古书说,一点真阳从虚无中来。虚无是莫名其妙的空洞之间,空到极点,静到极点,从下面发上来。但是一说下面两个字,你可能会抓到一个肚脐,或抓到一个海底了,那都不对的!不要抓个部位。海底、丹田当然有影响,但不是从这里来,是要静极而来的。老子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就是说要空到极点,静到极点,才会归根复命,恢复自己原有的生命。老子讲得很简单,几句话一个原则,没有讲详细的工夫。
这里所说的,等于批注了老子那一段的工夫。这个时候,“一点真炁,希微隐约,潫然上升”,要注意啊!古文不是随便引用,“潫然上升”有水蒸气的意味,蒙蒙的这样上来,就是密宗所谓得了拙火,慢慢一路自然冲上来。
等到我们生命中元阳之炁发动的时候,思想就不起了。如果一个念头都没有,那不是变成死人了吗?不会,那只是平常的思想没有了,先天的灵感反而超越了现在的思想,反而什么都知道,普通叫做神通,神而通之。所以要得坎中先天至阳之气才可以,他说这个气不来,“无以制之”,制伏不住这个思想、妄想。我们要注意哦!有些人打坐修道气机也发动了,肚子也鼓得很大,身体上的气也很充满了,以为这个是“先天至阳之炁”,不是的。“先天至阳之炁”是无形无相的,那又是另一种境界,不是这个呼吸之气。
换一句话说,当这个肉体上“先天至阳之炁”来了,女的不管你多大年纪,又变回十四岁以前的样子,男的变回童子之体。到这个时候,身心的感受没有了,这个肉体上不呼吸了,用灯草或一根鸡毛放在鼻孔下也不动;可是他皮肤还在呼吸,不过感觉不出来。这个时候用脑电波、心电图做检查,心电图不会起伏,完全平静了。这个时候是“先天至阳之炁”,所以无形无相。
念头自然清净之后,道家说了下面一句话,“然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思想感受空到了极点,“先天一炁”就来了。可是这一句话又害了人,后来看道书的人,想修“先天一炁”,打坐时幻想空中一股气,咚!灌下来。所以呀,都修成神经了。明明告诉你,“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却在虚空里头抓,已经不虚无了嘛!那是有嘛!所以用观想,观想就是有嘛,那也就不对了。“若非致虚守静之功,安得穷原反本哉。”不证到空,不但不能明心见性,这个“先天一炁”也不会来的。“故曰,内以养己,安静虚无”。
他说,我们这个人的生命,“生身受炁之初”,当母亲怀胎那一剎那,现在讲是受胎时候,变成这个生命。“本来一点灵明,人人具足”,一点灵光好比电磁波,一吸引进去就构成了胎儿。一旦进去,你怎么都跑不掉了,就被绑住了。这两股力量在旋转,精虫卵脏一结合,一点灵明一钻进去它就转动了,就是轮回的道理。你这个灵魂要跑也跑不出去了,慢慢就像豆浆一样,就把你融化在里头了。所以我们现在都融化在这个身上,你要如何把它扭转回来,自己跑出来,跳出三界外,那靠你的本事了。“只因后天用事,根寄于尘”,变成后天以后,就把这个身体生命拘束住了。
“学道之士,若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才复得先天真水,水源至清至洁”,“先天真水”也就是真的活子时,这是金丹一点的根基,所以学道的人,这个一发动,精神好了就来真水,衰败了就没有。要“摄情归性”,后天的妄想、欲念都属情,学道的人要能够定得住,把它空了,才能归到清净无为的境界。修道的到了这里,本来昏昏迷迷,忽然精神来了。一般人都在疲劳时去打坐,觉得蛮好蛮清净,实际上并没有修行,因为这是休息。疲劳了当然清净,杂念也没有了,没有力气妄想了,并不是工夫到了。那么一般人何时下座呢?坐到先天“真一之水”差不多来了,精神也来了,觉得我差不多了,下来穿上鞋子,要打牌的去打牌,要做事的去做事,所以永远不会成道,永远不会得定。因为在先天真一之水来时,你稳不住,就不能“摄情归性”,当然也空不掉。这个时候空得掉就叫做空了,这叫做返本还原。
他这里把做工夫的办法告诉你,修道之士到这个境界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把两种归并成一个。两种什么呢?性跟情。理论上就是妄想空了,归到本性上。这两种作用,在身上是神跟气,神不动,神与气两样凝结拢来,才能够得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这个时候“水源至清至洁”,妄念一动,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欲念一动,这个水已经不清了,先天一炁变成后天混浊之水,没有用了。
“此时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杂,自然表里洞澈,有如万顷水壶”,到这个境界那是呆定的,不管你学显教、密宗,修止观,修净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就是“先天而天弗违”,呆定的法则。到了这个境界,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这个时候身心打成一片,怎么打成一片?杂念妄想没有了,身体感受也没有。感受没有不是勉强做的,如果一个念头都不想动,甚至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没有意思,那变成枯木了,那完了!那不是先天一炁,那个学佛叫做枯木禅,是邪禅。真正身心打成一片是身心融为一体,春意盎然,这个春意没有什么色情的作用,只代表生机充满。“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杂”,所以心如明镜台,那就一尘不染。那个时候,告诉诸位,你想动烦恼动妄想都动不起来了!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是自然的,但是并没有到家,这是第一步。张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上告诉我们,到了这个境界,“烦恼无由更上心”,一个烦恼妄念都动不起来,没有了!这个时候“自然表里洞澈”,拿身体来讲,一片空灵,身体好像空了没有了,变成一个玻璃瓶子一样——玻璃瓶子还有个玻璃,这个时候连玻璃都没有了。道家北派的丘长春真人,形容这个境界叫水晶塔,身心变成水晶的塔,内外透明。
道家所说真的活子时来,就是先天一炁,一切都从虚无中来,那个境界他都讲得明白,“自然表里洞澈,有如万顷冰壶”,这是形容境界,不是真的冰冷,而是像玻璃一样的透彻,把实际的境界都讲出来了。他解释道理是引用老子这一句话,“故曰,上善若水,清而无瑕”,就是这个境界。
接着“大道离相离名,本无形象”,无名可得,所以连佛也不可说不可说,没有名相的。“及其生出一炁,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体,道的体无名无相无形,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拿佛学的道理说,在真空生出妙有的时候,起作用的时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点形相可以抓住了。
“然此真一之炁,杳冥恍惚”,他把老子浓缩了,原文是“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间有个作用,这个妙有作用哪里来呢?真空中来。“形于无形,象于无象。非一切意识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无形无相,这并不是指妄想境,注意啊!我们一般修道打坐都在想象或者有意去练工夫,那是自己意识去造作出来,想要达到这个境界。只不过,这是妄想,是假的不是真的。先天真一之炁不是意识可以“卜度”,卜度就是猜想。这个不是意识分别,拿佛法来说,是在无分别心的时候,才能够发起真一之炁。
“故曰,道之形象,真一难图”,他说真正到先天一炁来的时候,很难说出一个样子,如果一形容一描写就着相了。一般修道的人没有不着相的,佛家、道家一样。所以说“真一难图”,的确如此。
譬如我们要打坐坐得好,脊背骨真正直起來是如何呢?在我自己的感覺是向後面倒的,你們坐起來覺得很直是向前面彎的,已經錯了。所以真正直起來是脊背骨向後面的,是自然的,等到它氣通了自然而然就是那麽直,向後面倒的前面是直的。譬如打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含胸不是前胸窩起來這樣含,兩個肩膀撐開骨節脫開叫含胸,自然胸就含了,背脊就充滿了。現在大家學太極拳,含胸拔背是彎的,然後氣沈丹田,前面抱一個西瓜,兩個手像螳螂一樣,就在那裏混水摸魚摸它一陣叫做太極,同我們當年學的太極都不同。
所以大家註意這個身體背脊骨要豎,當然不要拼命挺。我告訴你們經驗,像我當年十二歲起就開始學這一套,其實我身體也不好,你不要看我現在還挺的那麽直,我當年十幾歲坐起來背是彎的,眼睛也有點近視,但是我就不服氣,眼睛不讓它近視,當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身體要挺直就是會挺直起來,這兩句話中間的經過就很多了。可是我的重點告訴你,你如果身體天生實在不大好,你不要聽了說背脊骨一定直,就硬挺啊,會挺出毛病來;你只好讓它聽其自然彎,當然可以找一個會調整骨頭的骨科醫生把你調整好了。身體為什麽彎?一定是自己背上二十四節的骨頭,腰椎、胸椎、頸椎的哪節有了問題,慢慢調整好就行了。
不然你只好等到工夫到了,有一天會這樣哦,原本身體是彎著坐,真用功用好了以後,我就要借用道家这一句話“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道家的這句話真高明了,是經驗之談,什麽叫先天一炁呢?先天是代號,拿現在的話講,你念頭完全空靈清凈到極點了,這一股生命的功能自然來的,你如果坐得好真到了那個境界,我的經驗告訴你會怎麽樣呢?(師身體猛然挺直)好了,自己就直了,叫你彎都不可能,你自己想還是彎一下吧,不可能。你真到念頭空了、工夫到了以後,你本來彎著的樣子,“咚”一下,不是我故意要它這樣哦,那個生命的身體自己的功能就撐起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麽了不起哦,你們到這一步不要認為那個南老頭講的,這一下我有功夫了,那算什麽?不過是身體調整好而已啊,姿勢擺正了。
修道的人不要紧张,静坐的时候一切放松,在一个静的地方,思想宁静,归到空的境界。“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禅宗讲的“无念”是《参同契》先提出来的,当时佛教还没有进入中国;禅宗六祖所讲“无念为宗”,实际上是取用《参同契》中的话语。这里说“无念以为常”,经常做到在无念的境界。“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修道要求的是亲自证到,这个不是理论,第一要做到“无念”,“无念”做到了就是养性。下面告诉你身体不要紧张,一切放松,放松,从头脑起放松,静坐也好,平常也好,都要放松。尤其这个时代的人,眼睛、耳朵包括脑筋,六根都在紧张。所以“缓体处空房,心专不纵横”,是要专一,静到专,专到无念境界。
“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这两点很重要,睡眠的时候,身体在睡,里头的元神还是昭昭灵灵,不昏迷。守到这个诀窍,白天醒时不要把精神外漏,感觉内部这个元气、元精的生长,一点点都要清楚。换句话说,静坐久了,内心的感觉功能越来越灵明,就是这个道理。
内心永远在空灵的境界中。保持这样无念,静到极点,当然要时间,三天、七天,或是一百天,等到内在“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空极了,身上的气脉就通了。所以密宗、道家修气脉,太用意去修都不对。你有个反应有个感觉,那不是真,是凡精凡气,是普通的生理上的反应。这个真正元炁一来,气脉刹那之间同时都打通,那是真来了。这个真从哪里来呢?从虚无中来。你念头思想越空到极点,感觉知觉越空到极点,所谓真空生妙有,才有可能发生真炁从虚无中来。
所以修道的人“必委致其志,虚以待之”,在佛学讲空,要空到什么程度呢?
“至于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六根这眼、耳、鼻、舌、身、意大定,都不动了,感觉状态都没有了,到这个境界才属于静。如果身上还在这里跳一下,那里动一下,那完全是感觉,是你的意识在动。六根包括身根,身体的反应在动,就是身根没有大定,所以都不是。要“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应”。相应还不是完全,是同静的境界差不多而已。
“然所谓无念,只是常应常静,不出规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谓“无念”,我们曾经发过吕纯阳的《百字铭》给大家,上面说“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无念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无念。真正无念是“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还能做人做事。所以禅宗强调这个地方,修养要做到“于心无事”,能够遇事做事,心中没有动念;“于事无心”,这就是真正无念。“不出规中”,没有跳出过圆明清净这个圆圈。所以讲“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变成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以为那是无念,认为是得定,佛经叫你不要做这个工夫,他生来世的果报是变猪。所以“常应常静,不出规中”,不同于木石的无知。
“无念之念,是为正念。正念时时现眼前,方可致先天一炁,而有得药之时。”长生不老之药,祛病延年就是靠静极而来。所以老子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到这个境界,先天一炁才来,这个气脉就通。修道学密的人,这些原理搞不清楚,拼命去修后天的气脉,搞了半天白搞,没有成就,因为违反这个原理。所以真到无念,真到了空,气脉就一时顿通,这同于禅宗所谓的顿悟,一下就统统打开了。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吸气有力还是呼气有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