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体育总会会有李存义的传人吗

[转载]李存义与天津中华武士会
李存义与天津中华武士会
&&&&&&&&&&&&&&&&&
&&&&&&&&&&&&&&&&&&&&
今年是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100周年,我不由得想到该会会长李存义。
武林大师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今深州市)南小营村人。出身贫寒,7岁读私塾,与形意拳大师刘奇兰是邻居,受喜欢武术的父母与刘奇兰的影响,自幼喜好武术。20岁时向刘奇兰、郭云深学形意拳,还从董海川学八卦掌。他在刘奇兰门下早晚习武九年。因悟性好,人厚道,深受师父喜爱,身不离刀的跟随师父刘奇兰走南闯北,交流切磋武艺,铲除民间不平事,为老百姓伸冤;惩治地方黑恶势力,所向无敌,名声显赫,家乡父老乡亲赞誉李存义是“河北门神”,武林人则称誉其为“北侠”。
因他精于刀术,又有“单刀李”之称。某年腊月在京城靖摩寺招考武士,李存义考得第一名。他曾在北京打败号称世界第一的白人力士,获得政府赐予的一等金质奖章。他为人厚道,轻财好义,与武林名家大刀王五、程廷华等过从甚密,与“闪电手”张占魁情同手足。
&&&&&&&&&&&&&&&&&&&&&&&&&&&&
&&&&&&&&&&&&&&&&&&&&&&&&&&&武林大师李存义
光绪十六年(1890),李存义在军人刘坤一帐下教士兵练武,屡建功绩。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抵金陵(今南京)做军队国术总教习,随营教授。又任过两江督标把总,因淡于仕途,离职回到河北任丘瑞生祥布庄看家护院,白天教习武术。后到保定开万通镖局任局长。他一把单刀,所向披靡,无人敢劫他的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53岁的李存义在天津参加义和团,教授义和团民练形意拳。他在与八国联军战斗中,奋勇杀敌,每战必先。他曾率众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单刀上阵,血透重衣,痛杀守站俄兵。义和团首领们称赞李存义“侠骨英风”,是“义和团的大师兄。”
李存义武艺高超。据说有一次,李存义单身一人在涿州遇上一名强盗,强盗用大棍向他猛打,竟一下也打不着,李存义不慌不忙,还不时用手中的小柳枝划强盗眼睛,强盗累得气喘吁吁,只得跪地求饶。又有一年夏天,李存义坐大车从外地回家,在武强县遇上一伙歹徒行劫。李存义手摇一把纸扇,说:“要银子有的是,请你们自己上车拿吧。”一个歹徒跳上车,他将纸扇轻轻一抖,即把歹徒打下车去。又一歹徒跳上车,他一挥手,这人又趴在车上。领头的认出是“单刀李”,赶紧上前赔礼认错。因李存义从不看重钱财,镖局终因资本不足而关闭。据说沧州刘某善用大杆,能用杆尖将碡碌挑起,在沧州设拳场多处。他找李存义比武,问李用什么器械。李答:“我要用器械,就不任此会长了。”刘某大怒,用杆尖用力向李存义腹部挑去。李存义竟然上前一步,运气用腹部顶住杆尖,大杆弯曲成弧状。刘某大惭,回沧州关闭了拳场。李存义闻讯后,亲往沧州与刘某讲和,并帮他恢复了拳场。
日中华民国成立后,武术得到国家的倡导与支持。是年夏天,李存义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支持下,在“闪电手”张占魁先生的协同下,在天津河北区三条石创办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天津中华武士会。该会以团结武林人士、进行武术研究、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当时为了巩固组织、加强对会员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同盟会委派燕京支部委员叶云表先生任第一任会长,马凤图(同盟会员、回民、八卦掌名家)先生任副会长,李存义任总教习,不久由李存义任第二任会长兼教务主任,并亲自教授形意拳。该会聘请河北
武术名家“鼻子李”——任名誉总教习,还先后邀请八极名家、,形意名家郝恩光、等任教。是年10月该会天津河北公园教育会举行了盛大武术表演。李瑞东担任主持人。他和王兰亭创编的“文太极”、“武太极”是大会的压轴节目。1914年天津中华武士会还派武术名师郝恩光率员赴日本东京建立分会。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中华习武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了施展身手的天地。到1914年底,该会成立两年多时,天津建有武术场馆达23个,另外还有中华武术研究社、青年会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多个武术团体。1916年天津南开学校聘请武术名家韩慕侠为武术教习,周恩来在南开就读期间曾师从韩慕侠习武。到20世纪二十年代天津的武术团体更是如雨后春笋,“天津武术学会”、“进德武术会”、“道德武术研究会”、“天津武德会”等组织林立,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武术社达到128个,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国术课。&&
&&&&&&&&&&&&&&&&&&&&&&&&&
&&&&&&&&&&&&&&&&&&&&&&&&&&&
天津中华武士会遗址
1919年,李存义应邀去上海精武体育会传艺,并到复旦大学的教国术。他是自霍元甲之后,第二位被邀请下江南传授武艺的“北方大侠”。当时正值上海“精武体操学校”十年校庆,孙中山先生赠匾额一块,亲书“尚武精神”,孙中山先生还为“精武体育会”会刊《精武本记》作序,认为武术“于强种卫国有莫大之关系”,并担任“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李存义离津后,其徒弟、“定兴李氏三杰”之一的李星阶在尚云祥、孙禄堂、郭汉芝的辅佐下掌门天津中华武士会。
李存义晚年还在家乡南小营村传授拳术,村前街、后街都设有练武场,村民习拳练武蔚然成风。李存义教授门徒数百人,较著名的有尚云祥、黄柏年、周玉祥、王俊臣、孙禄堂、褚桂亭、李彩亭、李耀亭、马振玉、郝恩光、李文豹等。
1921年,李存义保镖于郑州(今任丘市),因病逝世,安葬于南小营村,终年74岁。李存义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武林界承前起后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为维护国威、惩恶扬善、强种强国、振兴中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存义逝世后,中华武士会在张占奎,薛颠,韩慕侠,李子杨,,孙禄堂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务长李星阶担任会长,又活动了几年。
在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历史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不能不提及,他名叫阎道生,1912年参加了天津中华武士会,为本部第一班的学员。毕业后,他辅佐会长李存义、做了多年的文字工作。他能文能武,德艺双馨,是民国时期天津武林的重要人物。李存义先生在中华武士会期间口
述了大量的武学知识、技艺,大多都是由阎道生记录、编纂。李存义先生的代表作《拳术教范》、《刺杀拳谱》等,就是阎道生整理的,他和师傅李存义一起为推广形意拳做出突出贡献。
&&&&&&&&&&&&&&&&&&&&&&&&&&&&
&&&&&&&&&&&&&&&&&&&&&&&
天津中华武士会毕业证书
1927年张之江将军在南京筹建中央国术馆,武林大师张占奎率弟子赵道新、李星阶、尚云祥、李子扬等南下,1928年6月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张之江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该馆成立之后,天津市国术馆于是年9月在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成立,馆长为马良,副馆长为王毅夫,教务主任是郭汉之。天津中华武士会完成了历史使命,随之于当年解散。天津中华武士会从1912年成立到1928年解散,在其16年间为天津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功不可没。
&&&&&&&&&&&&&&&&&&&&&&&&&&&&&&&&&&&&&&&&&&&&&&&&&&&(日&
&&&&&&&&&&&&&&&&&&&——&《天津民间组织》2012年第一期(总77期)第37—38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形意拳传人李存义先生
李存义( 1847-
1921),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省深县南小营村人。少时家贫,以帮人赶车为生。及长习长短拳技并周游各地。中年师名家学艺,后至京与程庭华等为友,并兼从董海川习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艺多为程庭华所授。曾任两江总督督标把总,后至保定开设,兼收徒授艺。1900年,以53岁之龄,毅然投身义和团,手持单刀上阵,奋起抗击外敌,一时间”单刀李”之名,不胫而走。晚年弃镖行,专志授徒。宣统三年(1911),与叶云表在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后任教上海精武体育会、南洋公学院(交通大学前身)等地。生前于北方武术界威望甚高。1921年去世,终年74岁。著名弟子有、郝恩光、、马玉堂、、等众多。...
 李忠元,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易名存义,字忠元,直隶深州小营村人,幼拜刘奇兰为师,复从董海川、郭云深详加指导,遂入化镜,因是技艺冠绝侪辈,海内闻名。甲午年,从刘坤一将军充武术教习,屡经剿匪有功,升充两江督标把总,忠元淡于仕途,遂辞职赴保府,立万通镖局,藉广交结,今日之孙禄堂、艾勇春皆忠元当日之入室弟子,后因资本不济,镖局撤办。尝见有登门求周济者,诉其所苦,谓非千金不克以活其人,忠元不问其识与否,即慨然解囊无难色,故北方武师,多与有深谊,不独景仰其武艺也。民国纪元,被举为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继从王芝祥将军赴江西,调和南北,寻任南洋学校武术教习,复随马子贞将军充司令部教官,因于北京,战胜世界第一大力士,政府赐给一等金质奖章。
已投稿到:[转载]李存义与天津中华武士会
李存义与天津中华武士会
&&&&&&&&&&&&&&&&&
&&&&&&&&&&&&&&&&&&&&
今年是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100周年,我不由得想到该会会长李存义。
武林大师李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今深州市)南小营村人。出身贫寒,7岁读私塾,与形意拳大师刘奇兰是邻居,受喜欢武术的父母与刘奇兰的影响,自幼喜好武术。20岁时向刘奇兰、郭云深学形意拳,还从董海川学八卦掌。他在刘奇兰门下早晚习武九年。因悟性好,人厚道,深受师父喜爱,身不离刀的跟随师父刘奇兰走南闯北,交流切磋武艺,铲除民间不平事,为老百姓伸冤;惩治地方黑恶势力,所向无敌,名声显赫,家乡父老乡亲赞誉李存义是“河北门神”,武林人则称誉其为“北侠”。
因他精于刀术,又有“单刀李”之称。某年腊月在京城靖摩寺招考武士,李存义考得第一名。他曾在北京打败号称世界第一的白人力士,获得政府赐予的一等金质奖章。他为人厚道,轻财好义,与武林名家大刀王五、程廷华等过从甚密,与“闪电手”张占魁情同手足。
&&&&&&&&&&&&&&&&&&&&&&&&&&&&
&&&&&&&&&&&&&&&&&&&&&&&&&&&武林大师李存义
光绪十六年(1890),李存义在军人刘坤一帐下教士兵练武,屡建功绩。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抵金陵(今南京)做军队国术总教习,随营教授。又任过两江督标把总,因淡于仕途,离职回到河北任丘瑞生祥布庄看家护院,白天教习武术。后到保定开万通镖局任局长。他一把单刀,所向披靡,无人敢劫他的镖。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53岁的李存义在天津参加义和团,教授义和团民练形意拳。他在与八国联军战斗中,奋勇杀敌,每战必先。他曾率众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单刀上阵,血透重衣,痛杀守站俄兵。义和团首领们称赞李存义“侠骨英风”,是“义和团的大师兄。”
李存义武艺高超。据说有一次,李存义单身一人在涿州遇上一名强盗,强盗用大棍向他猛打,竟一下也打不着,李存义不慌不忙,还不时用手中的小柳枝划强盗眼睛,强盗累得气喘吁吁,只得跪地求饶。又有一年夏天,李存义坐大车从外地回家,在武强县遇上一伙歹徒行劫。李存义手摇一把纸扇,说:“要银子有的是,请你们自己上车拿吧。”一个歹徒跳上车,他将纸扇轻轻一抖,即把歹徒打下车去。又一歹徒跳上车,他一挥手,这人又趴在车上。领头的认出是“单刀李”,赶紧上前赔礼认错。因李存义从不看重钱财,镖局终因资本不足而关闭。据说沧州刘某善用大杆,能用杆尖将碡碌挑起,在沧州设拳场多处。他找李存义比武,问李用什么器械。李答:“我要用器械,就不任此会长了。”刘某大怒,用杆尖用力向李存义腹部挑去。李存义竟然上前一步,运气用腹部顶住杆尖,大杆弯曲成弧状。刘某大惭,回沧州关闭了拳场。李存义闻讯后,亲往沧州与刘某讲和,并帮他恢复了拳场。
日中华民国成立后,武术得到国家的倡导与支持。是年夏天,李存义在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支持下,在“闪电手”张占魁先生的协同下,在天津河北区三条石创办北方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天津中华武士会。该会以团结武林人士、进行武术研究、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当时为了巩固组织、加强对会员进行“民主革命思想”的教育,同盟会委派燕京支部委员叶云表先生任第一任会长,马凤图(同盟会员、回民、八卦掌名家)先生任副会长,李存义任总教习,不久由李存义任第二任会长兼教务主任,并亲自教授形意拳。该会聘请河北
武术名家“鼻子李”——任名誉总教习,还先后邀请八极名家、,形意名家郝恩光、等任教。是年10月该会天津河北公园教育会举行了盛大武术表演。李瑞东担任主持人。他和王兰亭创编的“文太极”、“武太极”是大会的压轴节目。1914年天津中华武士会还派武术名师郝恩光率员赴日本东京建立分会。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中华习武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了施展身手的天地。到1914年底,该会成立两年多时,天津建有武术场馆达23个,另外还有中华武术研究社、青年会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多个武术团体。1916年天津南开学校聘请武术名家韩慕侠为武术教习,周恩来在南开就读期间曾师从韩慕侠习武。到20世纪二十年代天津的武术团体更是如雨后春笋,“天津武术学会”、“进德武术会”、“道德武术研究会”、“天津武德会”等组织林立,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武术社达到128个,部分学校还开设了国术课。&&
&&&&&&&&&&&&&&&&&&&&&&&&&
&&&&&&&&&&&&&&&&&&&&&&&&&&&
天津中华武士会遗址
1919年,李存义应邀去上海精武体育会传艺,并到复旦大学的教国术。他是自霍元甲之后,第二位被邀请下江南传授武艺的“北方大侠”。当时正值上海“精武体操学校”十年校庆,孙中山先生赠匾额一块,亲书“尚武精神”,孙中山先生还为“精武体育会”会刊《精武本记》作序,认为武术“于强种卫国有莫大之关系”,并担任“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李存义离津后,其徒弟、“定兴李氏三杰”之一的李星阶在尚云祥、孙禄堂、郭汉芝的辅佐下掌门天津中华武士会。
李存义晚年还在家乡南小营村传授拳术,村前街、后街都设有练武场,村民习拳练武蔚然成风。李存义教授门徒数百人,较著名的有尚云祥、黄柏年、周玉祥、王俊臣、孙禄堂、褚桂亭、李彩亭、李耀亭、马振玉、郝恩光、李文豹等。
1921年,李存义保镖于郑州(今任丘市),因病逝世,安葬于南小营村,终年74岁。李存义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武林界承前起后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为维护国威、惩恶扬善、强种强国、振兴中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李存义逝世后,中华武士会在张占奎,薛颠,韩慕侠,李子杨,,孙禄堂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由教务长李星阶担任会长,又活动了几年。
在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历史中,有一个重要人物不能不提及,他名叫阎道生,1912年参加了天津中华武士会,为本部第一班的学员。毕业后,他辅佐会长李存义、做了多年的文字工作。他能文能武,德艺双馨,是民国时期天津武林的重要人物。李存义先生在中华武士会期间口
述了大量的武学知识、技艺,大多都是由阎道生记录、编纂。李存义先生的代表作《拳术教范》、《刺杀拳谱》等,就是阎道生整理的,他和师傅李存义一起为推广形意拳做出突出贡献。
&&&&&&&&&&&&&&&&&&&&&&&&&&&&
&&&&&&&&&&&&&&&&&&&&&&&
天津中华武士会毕业证书
1927年张之江将军在南京筹建中央国术馆,武林大师张占奎率弟子赵道新、李星阶、尚云祥、李子扬等南下,1928年6月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张之江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该馆成立之后,天津市国术馆于是年9月在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成立,馆长为马良,副馆长为王毅夫,教务主任是郭汉之。天津中华武士会完成了历史使命,随之于当年解散。天津中华武士会从1912年成立到1928年解散,在其16年间为天津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其功不可没。
&&&&&&&&&&&&&&&&&&&&&&&&&&&&&&&&&&&&&&&&&&&&&&&&&&&(日&
&&&&&&&&&&&&&&&&&&&——&《天津民间组织》2012年第一期(总77期)第37—38页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八卦掌文史概论
作者:&&&&阅读:86&&&& 更新日期:
&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军警部队都把咏春拳列为他们的必修课目,因为他们追求的正是这种适合毫无武术基础的人在极短时间内训练成格斗高手的“实际的打斗”技术,这也肯定了咏春拳它自身极为显著的格斗技术特点。
  我于1993年随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考察董海川祖师的故里,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同年为筹办首届国际八卦掌联谊全,又多次来朱家务村考察。1994年应董世家族邀请,帮助筹立朱家务董海川武馆,并在武馆中任教务主任和总教练二职,在朱家务居住长达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对董世家族和朱家务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写了“‘海川’二字是名还是字”及“八卦掌与健身”两篇文章,在《武魂》杂志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在1995年第二届国际八卦掌联谊会的论文评奖会中获优秀奖。我在两次国际八卦掌联谊会中均任干事长,由于参与了以上工作,使我又进一步收集了关于八卦掌方面的大量资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对董海川及八卦掌的发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创始人董海川家史
  董世家族世代居住在山西省洪洞县,董俊曾任龙虎卫上将军左副元帅之职,明朝初年迁居河北藁城,其后代子孙连续五代均为武将,到第六代董良辅奉旨迁居雄县开口村,第十一代董冀北及以上五代均任保定后卫镇抚使。第十五代董宪周幼读诗书,并请众多名师学武,“必尽其术而已”,“艺既成,威名震河朔”。董海川较董宪周年纪稍小。董海川之祖父董博轩携家迁居朱家务村后,至今已有八九代人。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其父董守业共得三子,长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海川与董宪周长时期形影不离,经常往来雄县与文安之间,串学访友于名武场,这对于董海川过早步入武林,同时对董海川以后创编八卦掌奠定了基础。据文安文史资料和雄县县志记载得知,董海川家族中,许多人均为武将,“将帅门第,武功渊源,机因实非虚言”。
  出走更名 南游
  董海川的父亲以务农为主,家中生活不富裕,而董海川不喜做农务,嗜武成性,每天均在外或练武或游学,夜晚常越墙而归,因而引起继母和父亲的烦感。1810年(嘉庆十五年),文安县遇大灾,颗粒不收,使继母和父亲对董海川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以后几年中双方关系日益紧张。由于董海川从小步入武林,一身正气,爱管人间不平之事,因而坏人惧之,好人爱之。董海川的许多义举曾博得一位的姑娘爱慕,但在封建时代,必然会引起非议。董海川决心以武艺考取功名,便离家出走,并发誓不挣很多钱,不取得功名绝不回家。
  董海川从此离家出走,他先到雄县开口村,后来到北京以求取功名。谁知到北京后方知北方仍为武林高手云集之地,董海川与人比手均败北,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无面目回家见父老乡亲,他决以走遍名山大川,广学各家武艺。为了不给家乡招惹麻烦,他决定隐去父母所定之名“明魁”二字,起字号为“海川”,因而海川二字一直流传至今,而许多人不知董海川的正名叫董明魁。“海川”二字,即容纳百川之义。董海川从此开始云游四方,到一处,学一处,访一处,他常与人比手,验证所学。所走之地包括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的名山大川,拜访各地高人隐士及武林高手。
  经过近30年的求索,董海川五十岁左右时,他已将许多种拳术及佛家、道家的练功方法集于一身,其功夫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具有了许多特意功能。在那段时间,董海川创编出一种新的武术拳路,最初定名为转掌。当然,过去对董海川的师承问题有过不少种说法,其中不乏有离奇的神秘色彩,但都经不住考证。  
  董海川进京首传八卦掌 
  董海川约于1855年来到北京,入宫当差。因多年习武,时露英气,引起宫内猜疑,后改在肃王府当差。董海川常在夜晚无人时练功,后被王府总管全凯亭发现。全凯亭略懂武功,有意经常接触董海川,几次靠近董海川身体都靠不着,方在董海川武功深厚。一次在肃王庆贺寿日集会之时,组织武术表演与比手。
  董公当时负责肃王茶差,而比武场又被王公大臣家眷围得水泄不通。此时肃王要茶水,董公无法入内,情急之下,便腾空跃起,八步凌空,以众人之头上越过,到肃王前献茶。这一举动惊动了在场所有人员,肃王命其献艺,董公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演示了自己创编的转掌,即八卦掌,在场的武林高手无不惊讶。当时在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的沙回回提出与董海川比手,败北遭免职,沙回回即拜董海川为师,又行刺董公未遂,潜逃。
  肃王任命董海川为王府武术总教师,封七品领衔、护院总管,京都武林为之震动,比武投师者络绎不绝。董海川此时在北京首传八卦掌。凡与董海川比武者匀败北。后来,号称杨无敌的杨露禅先生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后也说:我与董先生比武只能比个平手,胜董海川先生很难。二人以后结为好友。当时在善扑营任教头的尹福先生经人介绍与董海川先生比武,只一手尹福先生即败北,立即啊头拜师,从而董海川先生名声大震。以后,程庭华、史计栋、全凯亭、梁振圃、刘德宽及达官贵人、公子王孙几十人陆续拜在董公门下,从此董公开始广泛传播八卦转掌。
  早期八卦堂在南北城的发展
  董海川开山门收徒之后,碑上有名者五十七人,未上碑者不计其数。八卦掌在公子王孙、达官贵人及一般练武者中影响极大。投师者多带艺拜师,董公都因材施教,各授其技,基本功、转掌不变,再根据每个人原来所学武艺进行指导改进,这样便为以后形成尹式、程式、梁式、樊等不同风格的八卦掌打下了基础。八卦掌很快风靡北京,波及全国。
  以号称镯子尹尹福、眼镜程程庭华、贼腿史六史计栋、煤马、马维祺快腿梁梁振圃、樊疯子樊志勇、大枪刘刘德宽、花杆宋、宋永祥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著名弟子逐渐名扬京城及全国。尹福先生和程庭华先生先后创办了南场和北场两个武场。南场是程庭华先生创办的,北场是尹福先生创办的。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程式,北场所传八卦掌后称为尹式。程尹两式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广为流传。第三代门人多为官吏和商人以及公子王孙、达官贵人。尹福先生以教官吏为主,他还曾为光绪皇帝武术教师,并担任慈禧太后的护卫。
  程庭华先生、梁振圃先生、刘德宽先生、刘凤春先生与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先生、张兆东先生结为八拜之交,形意拳界曾掀起了学习八卦掌的热潮,李存义、张兆东等先生后来也成了八卦掌名家,而他的弟子中,如黄柏年先生、姜容樵先生、韩慕侠先生、李子杨先生都成八卦掌名家,承传八卦掌并著书立说,从而促进了八卦掌、形意拳两大拳种的大团结,形成了八卦形意不分家的传说佳话。这些都对八卦掌的发展、普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煤马马维祺先生功夫精纯,名噪京城,他与人比武从未输过,但他性情暴躁,比手伤人最多,他的功夫深受董公喜爱,可惜29岁早亡,后无传人。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先生生于1797年,于1882年与世长辞,享年85年,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
  梁振圃先生与八卦掌
  梁振圃人称梁快腿,因梁振圃练八卦掌时,可以将辫子腾空拉直,人们又称其为小辫梁。又因梁振圃先生是做估衣生意的,人们又称其为估衣梁。梁振圃先生生于1863年,原练弹腿,后进京做生意,14岁时拜董海川先生为师学习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的小弟子。梁振圃先生聪明活泼,礼貌待人,对教师和师兄弟们非常尊敬,在练功时非常认真、肯下功夫、悟性极强,可举一反三,深受曹公爱惜。董海川已近八十高龄,见到梁振圃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后生,心中非常高兴,但要求极严格,将一生的经验、武功都传给了梁振圃先生。梁振圃先生还经常到尹福、程庭华、史计栋等师兄处学习,并把从各位师兄处学来的武艺给老师看,老师再加以指导,使梁振圃先生很快领悟其所学的八卦掌技艺。
  各位老师兄也特别喜爱这个小师弟,正因如此,在董公去世后,梁振圃与程庭华先生、尹福先生、刘德宽先生、李存义先生等各位师兄的关系更加密切,各位师兄也对梁振圃的武功进行了许多指导,这对梁振圃武功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梁振圃先生在与各位老师兄切磋之中验证了自身的功夫,梁振圃先生既继承了董公的武功,又具备了各位老师兄的特点,所以成为一位功夫出类拔萃的八卦掌名家。正因如此,梁振圃先生才能挫败河北冀县“四霸天”,1899年在北京永定门外马家堡掌毙金标赵六等数十人。由于人命官司而被清朝邢部打入死牢,由于弟子李同泰和师兄程庭华等人鼎力相助,才被定为死缓。此案影响极大,京津唐地区无人不知,梁振圃的名声也为之大震。
  199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离京西逃,宫廷大乱,犯人炸狱,梁振圃越狱而出。与此同时,年仅52岁的八卦掌名家程庭华先生在抗击八国联军中被德军枪杀,使八卦门中的一颗世星陨落。 
  梁式八卦掌的形成与发展
  梁振圃先生逃回家乡河北省冀县后,由于1899年掌毙恶棍金标赵六、挫败冀县“四露天”而远近闻名,回到冀县即以传授八卦掌为职业,后又开设了魁英和德胜两个镖局,专走德州和保定路线,以后又在河北省立十四中学和辛集市束鹿女子师范中学任武术教师,对八卦掌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梁振圃先生于1993年与世长辞,现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董海川墓右侧。
  能够继承梁振圃先生衣钵的有李同泰、李少庵、郭古民、李子鸣、田金峰、傅振伦等人。李同泰早亡,田金峰下落不明。对梁式八卦掌的发展与贡献最大的为郭古民和李子鸣二位师兄弟。
  郭古民先生生于1887年,一生未婚,以传授八卦掌为职业,是梁振圃的重要继承人之一,是八卦掌第三代门人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郭古民先生功力深厚,武德高尚,响誉京城。他生前除了向梁振圃老师学习八卦掌之外,还与许多师伯、师叔及其他八卦掌的老师兄往来密切,他经常得到&尹福、刘德宽、李存义、韩福顺、刘凤春、谷步云等人指导与传授。
  同为寿字辈的老师兄,如尹式门中的门宝珍、曾省三,程式门中的程有龙、程有信,同门的李少庵、李子鸣师兄弟来往密切,经常在一起切磋八卦掌技艺。郭古民先生写下了《八卦掌集成》和《郭式锦囊》,因与毓慧过从密切,从而得到董海川密不传人的八卦掌“三十六歌和四十八法”密诀。郭先生在京鲁设场教徒,以此为业,影响极大。北京各式八卦掌第四代年龄较大的门人经常到郭古民处学艺,大家都以郭师叔或郭三爷称之。郭先生授徒几百人,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北京各支流传的七星杆、八卦直趟六十四式、子午鸡爪阴阳锐、钩镰剑都是郭老所传。
  郭古民先生承上启下,对北京八卦掌各式起到大熔合、大团结的作用,对推动八卦掌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健在郭古民的弟子还有几十人,如诸葛家宝、李长兴、李连兴等人都已七、八十岁,徒孙数百人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湖北等地。郭古民先生为发展八卦掌事业鞠躬尽瘁,于1968年与世长辞,现葬于北京万安公墓梁振圃先生墓左侧。
(来源:网络)
如果您觉得内容好,请将它分享给更多人:
关注佛山精武会公众号
版权所有(C)2015佛山精武体育会&&&&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精武体育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