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志明 足球 贾志杰现在在哪里任职职?

&华南:自然地理上广义的华南地区指中国南岭以南及武夷山以东地区,包括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习惯仅指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而更直接的说是指两广地区(香港,澳门,海南原属广东).
&&(一)足球的传入和传播
华南的足球起源于广东,为什么这么说?清咸丰、同治年间(19世纪60年代前后),近代足球传入香港。广西当时没有海口城市,而传入香港以后,在光绪后期传入广东,当时的防城钦州北海是广东最靠西的治海港口,广西的足球就是由防钦北三市传入广西的.广东一些教会学校率先出现足球运动,如长乐县(今五华县)的元坑中书馆,广州的培英书院和格致书院(先后改称岭南学堂、学校、大学),嘉应州(今梅州)务本学堂和中西学堂等。
华侨对足球运动在广东的开展起了推动作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华侨教育家谢英伯、李蕴石在广州开办南武公学,足球成了学生课外的主要活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海外归来的同盟会会员谢逸桥、温靖侯、许良牧等为集结革命力量,在嘉应州的松口温仲和学堂内,设立一所体育学堂,以传授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主课。进行体质训练时,教员古植指导学员踢足球。当地的青少年受到影响,以柚子或棉纱绕成线团作球,也踢起足球来。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2月25日,香港皇仁书院足球队利用圣诞假期,
挥师广州,与岭南学堂队作赛于康乐园,开创省港两地足球队的交往。
  宣统二年(1910年)10月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
即首届全国运动会)在南京举行,以东、南、西、北、中五大区为单位参赛。
南部足球代表队基本由香港华人足球会组成,成员全部是广东籍。最后,南部足球队以1∶0赢了东部,荣获全国冠军。
  民国2年(1913年)2月,第一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鉴于香港、广东开展足球运动早,南部代表队又是全国冠军,教育部决定在广东、香港两地遴选中国足球队队员。广东有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唐福祥、广州南武公学学生许文辉和丘纪祥入选。结果中国足球队以1∶2败给菲律宾队。
  民国4年(1915年)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由唐福祥任队长、粤港选手组成的中国足球队夺得冠军。这是中国足球队在国际正式比赛中取得的第一枚金牌。
  从第三届到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足球锦标,均由中国足球队蝉联。前5届的队员基本选自香港南华体育会,第八届选自香港中华体育会,除个别队员外,均为广东籍。第九届选自香港7人(全部广东籍)、上海7人(3人是广东籍)、广州3人。第十届广东6人,其余均选自香港。其中唐福祥(民国6年)、梁玉堂(民国10年)、李惠堂(民国14年)先后被传播媒介誉为“远东球王”。
  广东省运动会设足球项目比赛始于民国6年(1917年)的第六届。当时有4支球队参赛,学生队占3队,即岭南学校(翌年改称“岭南大学”)队、培英中学队、广东高等师范学堂队,
另一队是香港南华体育会(简称“南华会”)足球队。本届锦标由南华会夺得。两年后第七届省运会足球赛,南华会蝉联冠军。
  民国10年(1921年)4月举行第八届省运会,第一次出现社会人士组队参加足球赛,殷商刘有显以个人名义组织的刘有显足球队和广州基督教青年会组织的足球队参加,这标志着广东足球运动从学校向社会拓展。该届省运会在4月16日举行岭南大学队对香港南华会队的足球决赛,孙中山莅临北较场观战,并向蝉联冠军的南华队队长梁玉堂颁发了冠军奖杯--由大新公司捐赠的银爵杯。
  民国14年(1925年)第九届省运会,岭南大学队战胜老牌冠军香港南华会队,登上了足球赛榜首。
  民国13年(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后,设立了以大区为单位参加、每年一届的全国分区足球赛,先后举行了7届。
华南足球队以香港南华会为主体参加首届分区赛,获冠军;第二届华南队以香港中华会骨干组成,再获桂冠;第三届香港中华会再度参赛,获亚军。华南队还于民国19年(1930年)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第五届分区赛,有6名队员来自广东,结果以4∶1胜华东队夺得第一名。
20年代,广州的足球队盛行盲目长传、单纯高吊冲门的战术。民国14年省港大罢工时,香港华人足球运动员纷纷回广州工作或学习,加盟广州的球队,传播了香港华人球队注重技术短传为主、边线进攻的踢法。由于这种技战术有利于扬广东人灵活、善于思考之长,克个子矮、体质较差之短,逐渐形成独特的“南派风格”,各足球队的实力也得到了加强。
  (二)竞赛制度
  在省会广州,足球竞赛制度逐步建立。民国13年(1924年)创办“广州市足球赛”,岭南大学足球队蝉联4届桂冠。其间,社团足球组织接连出现。民国14年广州“警察体育会”和“空军足球队”、“海军足球队”成立。民国18年(1929年)广州“强华体育会”和“粤秀体育会”建立。民国19年(1930年)“国民体育会”创建。
  民国17年(1928年)广州开始设立甲、乙、丙组分级联赛。这项赛事于次年因有马来亚华侨捐赠奖杯,故改称“马来鼎足球分组赛”。此后,陆续举办的赛事有:民国20年(1931年)张惠长捐赠的“自治杯”足球赛,香港汇丰银行陈廉伯捐助的“省港华人埠际赛”,民国21年(1932年)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资助的“光鼐杯”
足球赛,以及外国侨民组队与广州的球队对抗的“中西足球”赛。
民国21年,岭南大学足球队出访澳门、星洲、马来亚和西贡。9月,
广州强华足球队由孙锦顺领军,访问印度尼西亚。
  (三)足球运动的普及
  在粤东地区,梅县的学校普遍开展足球运动,社团组织的足球队随之出现。民国18年(1929年),梅城一批青年、店员在原来印刷图章工会足球队的基础上组建强民足球队。民国20年(1931年)秋,梅县首次举行全县足球锦标赛,强民队战胜东中、五中、广益、乐育等学校队,白土、松口等乡镇队,华侨子弟组成的南侨队,与城镇的岭东队踢平,以不败的纪录和积分最高而得冠军。民国21年(1932年),该队在汕头以3∶1战胜英国水兵足球队。民国23年(1934年)强民足球队扩大为“强民体育会”。以强民队员为主体组成的梅县足球队参加第十三届广东省运动会,获县联赛冠军。两年后,梅县队参加第十四届省运会,在决赛中以5∶4击败拥有七八名香港甲组队员的宝安队,蝉联县联赛足球冠军。从此,梅县足球遐迩闻名。
  在汕头市,足球运动最先在美国人创办的礐石中学和英国人创办的华英中学开展。民国9年(1920年)出现了“南雄足球队”和“群学会”等社团足球组织。
民国10年(1921年)南雄队与群学会合并为“汕头体育会”,设立多项球类队伍。民国18年(
1929年)和民国23年(1934年)汕头体育会足球队先后出征厦门,全胜。
在粤西和海南岛,足球运动逐渐推广。肇庆的培志中学、湛江的法华学校和益智学校,海南的琼海中学,都是当地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学校。民国17年(
1928年)海康的南强体育会、铁心足球队,成了广州湾一带的足球劲旅。
在海南文昌县,由大学生组织的“钟声体育会”,其足球队员遍布全县,起到“播种机”作用。
  (四)参加全运会和奥运会
  民国19年(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广东足球队以岭南大学为基础,加上中山大学、强华体育会5名队员组成,半决赛时负于上海,最后获季军。
  民国22年(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决赛时广东足球队负于上海,屈居亚军。
  民国24年(1935年)第六届全运会,广东足球队列第三名。
  民国37年(1948年)第七届全运会,广东足球运动员组成广东队和警察队参加足球赛。广东队于第二轮遭淘汰。警察队进入四强后,参加单循环赛。结果与陆军队、香港队积分相同,并列冠军。
民国25年(1936年),中国首次派遣足球队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通过反复筛选,最后选定22名运动员组成中国足球队。广东入选的有:黄纪良、包家平、李天生、谭江柏、麦绍汉、徐亚辉、冯景祥、叶北华、杨水益等。5月,中国足球队启程,沿途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进行热身赛及筹措经费,历时两个月,比赛27场,除4场平局外,全部获胜,共射入113球,只失27球,赢得侨胞和当地球迷的口碑。8月6日,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足球队首战英格兰队,终场前20分钟,因体力不支,连失两球,被淘汰出局。
  (五)抗战时期和抗战胜利后的足球运动
  民国30年(1941年)冬,“远东球王”李惠堂拒绝为敌伪服务,潜离被日军占领的香港,返回家乡广东五华,组织了一支“老柴”(指老人)足球队,到兴梅一带比赛,为抗战募捐。民国32年(1943年)李惠堂还和一批球友参加广东航空建设协会的“航建”足球队,辗转于广东的韶关、五华、兴宁、梅县、龙川,远涉桂林、柳州、重庆、成都、自贡、昆明等地,共举行了120多场足球义赛。该队还以广东队名义,参加民国33年(1944年)5月中旬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两广元首杯”足球赛。
该队积极宣传抗日,并将募捐所得款项购买飞机、军械、汽车等支援抗战,慰问抗日官兵。 
  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
这时广东的许多体育设施已被严重破坏:广州东较场体育场被占用,大佛寺足球场、东园足球场、粤秀足球场荡然无存。为复兴广州足球运动,由银行界的侯澄滔发起,梁少芝赞助,在十三行的废墟(今文化公园中心台附近)上修建足球场。随后西湖路警察足球场建成,东较场体育场修复。
  民国35年(1946年),强华体育会、国民体育会、粤秀体育会先后恢复活动。这一年在广州举办了“市长杯”(七人制)足球赛,广州体育协进会举办了“向华鼎”足球赛和“特别银牌赛”。同年广州足坛对外交往也开始恢复。香港九龙巴士队、中华会足球队、旅越华侨足球队、英舰“阿鲁森号”水兵足球队相继访问广州。上海足球代表队借参加沪港杯赛的机会,顺道访问广州。
  二、建国后的足球运动
  (一)建国初期的足球运动
  建国初期,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号召广大群众“健全自己体魄,建设人民祖国”,倡议在广州越秀山辟建体育场,供群众进行体育锻炼。1953年越秀山人民体育场建成(含标准足球场和400米跑道,可容3万观众)
。洪德足球场、宝岗体育场、西村工人体育场和荔湾体育场先后建成。1950年,省公共体育场(即东较场)易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建国后不久,广东一批青年足球运动员先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考入军政大学:陈复赉、陈克亮、杨霞荪、龚伯强、潘培根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足球队;李林、杨友标、冼迪雄、曾雪麟被召入西南军区足球队;潘永建加入公安军足球队。中南区为组队参加第一次全国足球比赛大会,于日至11月2日,
在广州举行了中南区足球比赛大会。来自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广东和武汉、广州等六省二市的足球队麇集广州越秀山人民体育场,进行单循环赛。经全省足球选拔赛挑选出来的队员(以冠军队--梅县队为主)组成的广东足球代表队获第三名,广州队荣获冠军(广州队未参加省选拔赛)。最后,广州队的冯荣灿、卢柱洪、龙仕君、梁利生、莫七、扈光、温沛泉和广东队的邓镇、蔡利生入选中南区代表队,参加12月在天津举行的1951年全国足球比赛大会。结果名列第五。
  1953年,为选拔队员组建中南区体育工作大队足球队(专业队),在武汉举行第二次中南区足球比赛大会。结果广东队王海华、李珉、张宏元、姚家华、饶秉钦,广州队龙仕君、李文俊、李松杰、梁利生、徐增祺和莫七入选。同年,广州青年队的任文根、苏永舜入选中央体训班足球队(国家队)。
  1954年2月在江西南昌举行中南区篮足排球比赛大会,广州足球队7战7
捷,再次雄踞中南。6月,中南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在广州成立,设足球队与篮球队。足球队由黄秉和任领队,骆敌智任教练。该队对外称中南白足球队。
  1955年2月举行全国大、中城市足球分区锦标赛,国家体委特许“梅县混合队”参加比赛。结果该队获武汉赛区冠军。4月,中南白足球队以广州市队名义参加全国足球联赛。这是一次定级赛,获前7名的队列入来年的甲级队。结果广州市队排第八,被列为乙级队。10月25日,缅甸国家足球队到访,由广州市队迎战,以3∶3打成平局。同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拨出专款给梅县,分别在梅城、西村、梅江、西阳、畲江、松口等区镇和学校新建或维修足球场47个。由于梅县足球运动开展较好,为省级以上足球队输送了不少运动员,梅县代表广东参加重大足球比赛成绩显著,1956年梅县获得“足球之乡”荣誉称号。
  1956年4月,在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简称“乙级联赛”)中,中南白队取得了冠军。9月19日迎战来访的巴基斯坦国家足球队,以1∶1踢平;10月24日在南宁又以3∶0战胜了来访的越南队。
  从1956年第一届省运会开始,足球项目就成为省运会的主项之一。第一届除了由香港、澳门、广州队作足球表演赛外,另设立了足球锦标赛,广州队夺得冠军。7月,中南体院竞技指导科改称“广州体院竞技指导科”,足球队冠名“广州体院”,或称“广州市足球队”。
  同年7月至9月,广东派出温集祥、罗荣满赴上海参加首次全国足球教练员训练班。该班由匈牙利专家萨宝?帕尔主讲,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匈牙利的先进足球理论和训练方法。
1957年,足球队作了较大调整,任命领队曾敬文,教练曾培福、郑德耀。5月,广州体院队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得第五名,失去晋级机会。
  同年,省体委在东较场组建广州体校预备班(不久改称广州体院专修班二部),设立了足球队,对外称“广东青年足球队”,由原梅县强民体育会会长温集祥和龚伯强任教。广州市体委决定组建少年足球队,由莫七任教练。该队参加了1957年全国十六单位少年足球锦标赛,获第四名。
  1958年初,广州市体委人事科长常荣出任广州体院竞技指导科足球队领队。他与郑德耀教练取得共识:队伍水平时起时落,并非技不如人,症结在于队员身体素质差、斗志差、技术动作慢。针对这“两差一慢”的弱点,郑德耀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他根据各队员的特点采取对策,全队排出四前锋三后卫阵式,练出一套右路短传突破,左路包抄射门的进攻战术。
  郑德耀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很快就有了成效。同年5月,该队以“广州市足球队”名义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夺得冠军。在联赛决赛阶段,广州队还迎战了到广州访问的阿富汗王国教育部混合队(国家队),以2∶1胜。
  (二)运动员集训队
  1958年11月,为迎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广州体院足球队由广东省体委接管。原领队常荣、主教练郑德耀留任,调入原八一队教练陈虞添协助训练,罗荣满任助理教练。 
  同年12月,广州市冠军队--广州公安足球队改名为“广州前卫足球队”(属专业队。1961年,国家体委规定产业系统不能办“专业”体育队伍,广州前卫队转为业余足球队),郭祺任领队。1959年参加广东省足球分区赛,获冠军,取得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资格。
  1959年5月,广东足球队在第一届全运会南宁预赛区以锐利的进攻,取得6战5胜1平,进25球,仅失2球的战绩,跻身全运会决赛周。9月1日,决赛周揭幕。广东队先以4∶2击败上年甲级联赛亚军辽宁队,接着以5∶1打败上海队,取得前6名决赛权。及后,虽战胜解放军队和陕西队,踢平河北队,但负于北京、辽宁队,屈居第五名。  
  随后在几场国际比赛中,广东队的表现也很出色。同年11月5
日迎战拥有众多原法国职业球员的阿尔及利亚国家队,以3∶3打和。12日,世界亚军、瑞典的全国冠军“尤高登”俱乐部足球队访穗,广东队以0∶0逼和。22日,广东队大战苏联“托姆斯克人”队,以3∶2取胜。日,广东队仅以一球败给苏联冠军莫斯科斯巴达克队。
8月7日和14日,广东队和广东青年队先后迎战黎巴嫩“雷星”俱乐部足球队,广东队胜6∶0,广东青年队以2∶2踢平。11日广东队出访越南民主共和国,三战三捷:胜越人民军4∶1,胜越公安军1∶0,胜越中央体校队(国家队)3∶1。
  1960年3月,广东足球队首次参加全国甲级联赛。
第一阶段获广州赛区第一名,决赛排名第五。11月3日,广东队与天津队争夺全国锦标赛锦标,以1∶2
失利,屈居亚军。同年,广州前卫足球队获全国乙级队联赛第二名,取得晋级资格。
  广东足球队于年,在国内外一系列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这是建国后广东足球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主教练郑德耀受到国家体委驰电嘉奖,出席1960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1年,广东队和广州前卫队、广东青年队参加全国足球分区赛武汉赛区比赛,分获第二、六、八名。但在这一年全国甲级联赛中,均无缘进入前10名,广东足球出现短暂挫折。同年11月,广东建立三线梯队,取名“萌芽足球队”。陈少伟任领队,张文禄和龚伯强任教练。
  1962年恢复全国甲级联赛,参赛队伍增至29队,广东获第六名。10月,《体育报》评出全国22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广东队前卫黄福孝、前锋张均浪榜上有名;《北京晚报》评出全国10名优秀射手,张均浪列第二位。同年,梅县队获全国足球乙级联赛杭州赛区第一名。
  1963年国家体委组织全国足球联赛,排第一至二十三名的队伍为甲级队,第二十四
名后为乙级队。比赛结果,广东队排第五,广州队排第二十,梅县队列第二十五。同年张均浪、梁德成入选国家队,参加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这一年杨子旋被《体育报》和《北京晚报》联合评选为全国优秀足球射手。
  由于广东队对梯队的衔接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导致在1964年全国甲级联赛排第十名,濒临降级。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副省长、广州市长曾生以及副市长钟明,对广东足球走下坡路十分关注,于日在广州越秀宾馆召开了座谈会。广东、广州两队领队赵文祖、黄伍明,教练苏永舜、罗荣满等出席。会上,陈郁转达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对广东队的批评,反复强调:要大学解放军,鼓足干劲,顽强苦练,克服困难,增强体力,提高技术水平,重新奋起。
  4月14日,国家体委下达《关于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广州市和梅县被列为全国十大足球重点城市(地区)。为落实文件精神,副省长曾生亲自深入球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队员生活。当年夏训,广东足球队针对队员体能存在的问题,贯彻“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训练原则,每天训练超过5个小时,队员的体力终于有了较大的提高。
  7月,广东省总工会在广州市体委支持下,组建了广工足球队(参加比赛时,称“广东工人足球队”或“广州工人足球队”),由陈天佑任领队,李文俊任教练,挑选了22名年青队员进行系统训练,并到梅县、汕头、湛江等地区与当地球队切磋球艺,锻炼队伍。
  10月,是1964年度联赛的决战阶段,广东队终于取得6战3胜3平不败战绩,争得第十名,保住甲级席位。同月,广东省足球协会成立,曾生任名誉主席,秦元邦任主席,陈远高任副主席。
  1964年底至1965年初,《羊城晚报》组织“广东足球队为何大起大落”的讨论,收到全国各地球迷、专业人士寄来1000多封信件,对广东队的思想和组织建设提出了宝贵建议。
  1965年广东队在全国甲级联赛中排第十名(最后一名),降为来年乙级队。广州队也因在乙级联赛中仅获得第六名,未能晋升甲级。这标志着广东足球运动落入低谷。
  为备战第二届全运会,广东队进行了较大调整,由张日扬任领队,潘培根、苏永舜、龚伯强任教练。新组成的广东队于1965年7月参加青岛赛区预赛,击败广西、福建、河北、河南、浙江、宁夏等队,获分区赛第一名,写下广东足球史上参加全国分区赛无失球、无红黄牌、无伤员的纪录。9月进入全运会决赛阶段,广东队临战易教练,7名主力调去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只获第八名。
  同年底,为把广东足球促上去,省体委对广东和广州两支队伍作了调整。广东队仍由苏永舜执教,除保留较年青的16名队员外,调进原广州队12名队员。调整后的广州队几乎全是新人,以广工足球队为班底,林效才任教练,胡鸿斌、杨霏荪辅助。
  1966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广东足球队处于瘫痪状态。
  1969年,广东足球队重建,由张日扬任班主任,陈汉粦和赵勇为教练。  
  1970年全国24城市足球队集训赛在广州举行。广东队取得9胜3负的良好成绩。
  月,亚洲足球劲旅朝鲜国家队在广州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冬训。广东队主教练陈汉粦从朝鲜队的训练中得到启发。他制订了边上套路训练法:将队员分作两队,用两只球,同时在纵向1/2球场‘长条’区域进行攻防练习。由守门员将球发出,送给边卫,转交前卫,内锋拉边接得来球后传中,边锋反插射门。强调快速、密度和对抗性。通过实践,提高了训练强度,收到较好效果。
  1971年5月古巴国家队来访,广东足球队迎战,以2∶1胜。10
月参加全国足球集训赛,广东队7战6胜1负。
1972年6月在北京举行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足球决赛,广东足球队夺得亚军。9月,广东足球队赴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刚果(布)访问,取得9战3胜4平2负的成绩。
  1973年春,苏永舜重返广东足球队任教,陈汉粦、黄福孝辅助。这一年广东队获全国足球联赛第四名。赛后,对队伍进行了较大调整。1974年参加全国联赛,由于队伍新组,配合生疏,赛果欠佳,排名第十二(共42队)。年底进入冬训期,主教练苏永舜紧抓技术和身体训练,以推进“广东足球风格”的发展。他根据队员基本技术好、灵活的特点,设计出15米范围内三人交叉换位短传的练习,着重提高队员的传接球成功率和配合意识。
  1975年6月,广东足球队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迎战来访的联邦德国奥林匹克队。结果以1∶0取胜。
  9月,第三届全运会足球决赛周在北京举行。9月29日,在三运会闭幕式上,
广东队和辽宁队决战。结果,双方踢成一平,并列冠军。这是建国后,广东足球队第一次获全国冠军,开创了广东足球运动第二次高潮时期。
  10月,广东足球队赴希腊、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访问,取得11战8胜2平1负的成绩。
1976年第六届亚洲杯足球赛在伊朗举行。广东容志行、陈熙荣、蔡锦标、杜智仁、何佳、关至锐随中国队参赛,获第三。
  同年10月,广东足球队在以省体委副主任杨国锋为领队,张日扬为副领队,以及教练苏永舜、陈汉粦率领下,参加了巴基斯坦国际邀请赛,获冠军。随后访问了缅甸,作战5场,3胜
同年,广东队在主力容志行、何佳、欧伟庭、蔡锦标上调国家队的情况下,仍取得全国联赛第三名。
  1977年广东足球队外战频繁。1月与香港足球代表队比赛2场,广东队全胜。4月出访香港、澳门。8月,赴马尼拉参加新加坡、菲律宾、中国三国足球对抗赛,夺得金杯,随后又访问了菲律宾。
同年9月,广州市体委组建广州青年足球队(专业队),欧百谦任领队,罗荣满、冯美禄为教练。
  1978年,中断了12年之久的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和升降级制度恢复。广东队在16支甲级队中排名第五。
  9月,广东青年足球队在领队赵勇,教练冼迪雄、岳永荣率领下,夺得中国青年杯足球赛亚军(摩洛哥队冠军)、全国青年足球联赛冠军。11月,广东足球队出访加勒比海地区的巴巴多斯、圭亚那、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取得8战6胜2负成绩。
  1979年,广东青年足球队蝉联全国联赛冠军。9月,广东少年队在领队冯荣灿,教练龚伯强、蔡棠耀率领下,获第四届全运会少年组足球赛冠军。而广东足球队获四运会第三名,全国甲级联赛冠军。这是广东队第一次获得甲级联赛冠军。
  同年广东队对外赛事频繁。1月首届省港杯足球赛,广东队以4∶1胜出。杯赛后,广东队与瑞典冠军柯士达队打了一场比赛,以0∶0握手言和。4月,在广州迎战法国大学生队,以0∶1败北。6
月赴马尼拉,与西班牙巴塞罗那皇家俱乐部作两场对抗赛,均失利。11月8日,在广州迎战瑞典国家足球队,以0∶0战平。
  日,广州市足球协会与《广州日报》社联合创办《足球》报。这是全国第一张足球专业报纸。
  同年广东足球队进行了调整,留下10名老队员,补充了16名原青年队的队员,教练冼迪雄。
  同年的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广东队由于要参加6月在广州举行的广州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有6个国家和地区7个队参加),未参加联赛的全部比赛,有关比赛不算积分。
  11月14日至12月3日,以陈远高为领队、冼迪雄为教练的广东队以“中国二队”名义参加在曼谷举行的、有10支队伍参加的第十三届泰国“国王杯”足球赛,获第三名(并列)。赛后又作了4
场访问友谊赛,3胜1平。
  12月,中国足球协会评选1980年中国足球最佳阵容,广东古广明、容志行、蔡锦标榜上有名。
  这一年,广州青年队改名为“广州市足球队”,获1980年全国足球分区赛亚军,实现3年晋升乙级的愿望。
  日至日,广东古广明、杨宁、陈熙荣、容志行、蔡锦标随中国足球队参加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亚大区预选赛第一阶段比赛,获第四组第一名,容志行获“最佳攻击球员奖”。
  1980年底冬训,广东队抓住队员快速往返奔跑能力不足这一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1981年11月广东省足球协会正式成立。杨国锋当选为主席。
  同年广东队在4名老队员退役、3名主力上调国家队的情况下,参加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先胜1980年全国冠军天津队,再胜第四届全运会冠军山东队,接着又击败了稳获本届全国冠军的八一队,获得第四名。广州队参加这一年的全国乙级联赛,经过两个循环的拼搏,夺得冠军。  
  冬训期间,广东队连续有外战任务:12月迎战新加坡国家队;1982年1月参加第四届省港杯赛;2月出访非洲毛里求斯,作战4场。频繁的赛事影响了冬训计划。4月参加全国甲级联赛,体力不足的弱点暴露无遗,7场加时赛均以点球决战失利,名次退到第九。而平均年龄才20岁的广州足球队,也因训练水平不高,比赛经验不足,在甲级联赛中仅得第十五名,降回乙级队行列。在1983年全国乙级联赛中,该队经过15轮单循环比赛,夺得第二名,重获参加翌年甲级联赛资格。
  1983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的容志行退役。
广东足球协会与《足球报》于2月27日在广州举办了“容志行告别赛”,表彰他为发展中国足球运动作出的贡献。为运动员举办告别赛,这在中国体坛还是第一次。
  3月,容志行任教广东少年足球队。6月,率领该队赴香港参加亚洲少年(
16岁以下)足球邀请赛,5战5捷夺冠。
  9月在上海举行第五届全运会,广东足球队获亚军。这一年,广东足球队还获得全国甲级联赛(南区)冠军。赛后,队伍作了调整,梁德成、岳永荣任教练。原一、二队合并组成广东队。杨宁、谢志雄、池明华、王惠良、古广明、吴育华、黄德保和广州队的冼惠良、麦超、赵达裕先后入选国家足球队,参加1984年第八届亚洲杯足球赛(获亚军)及1985年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选赛。
  1983年底至1984年初冬训期间,广东足球队又有频繁的涉外任务:1984年1月参加第六届省港杯赛和迎战联邦德国西柏林球类俱乐部队;2月参加澳门督宪杯足球赛。
  1984年4月,广东队赴加德满都参加第五届尼泊尔足球协会杯赛,以5战2胜3平夺冠。6月,中国长城杯国际足球锦标赛第一阶段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举行。广州赛区有尼日利亚、加拿大、联邦德国和广东队参加,广东队获第三名,未出线;联邦德国、加拿大两队获前两名,晋京参加决赛。8月,为加强对全省足球运动的领导,省足球协会聘请梁灵光省长担任名誉主席。
  1984年10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与广州市体委签约联合办广州足球队,该队改名为“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体协足球队”(简称“广州白云足球队”)。这是中国第一支企业与体委合办的运动队。
同年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广东队排名第七。10月举行首届中国足协杯赛,广东队和广州白云队分获第二、八名。广州白云队赵达裕被评为首届足协杯“最佳运动员”。11月下旬,广州市首次举办国际足球赛,日本日产队、新加坡国家队、香港海蜂队与东道主白云队一起角逐“白云杯”,结果日产队和白云队分获冠亚军。为推动深圳特区的足球运动,12月下旬深圳举办红山花足球邀请赛,有4支甲级队参赛。结果天津队、广东队分获第一、二名。
  日,广东足球队与广州万宝冰箱厂共建的“广东万宝足球俱乐部”成立。这是一种“官办民助”的形式。万宝俱乐部注意人才梯队的建设,将广东青年足球队、广东少年足球队、广东女子足球队吸纳为基本会员,创办了“万宝儿童走训班”,举办了“万宝杯”
业余体校足球赛。
广州足球二队与广州华南缝纫机工业公司共建的“广州华南足球队”成立。首任领队曾初云,教练杨霏荪、谢光和。该队于7
月应邀赴香港参加亚太地区小型足球邀请赛,获冠军。
  同年,广东万宝队和广州白云队在足协杯赛中分获第二、四名,在全国甲级联赛中分列第五和第七。广州华南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未能晋级。
  同年,池明华、麦超、吴群立、郭亿军入选中国二队,参加第十三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第三名,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吴群立射入6球,获金靴奖。
广州伦志明入选中国青年队。广东谢育新入选中国少年队,在第一届国际足联16岁以下柯达杯世界锦标赛中进入前8名,入选柯达杯最佳阵容。
  1986年,为备战第十届亚洲运动会,中国足球队组成红队和黄队角逐代表资格,广东王惠良、郭亿军、麦超、赵达裕入选红队。同年,在第三届中国足协杯赛中,广东万宝队获第三名,而平均年龄仅20岁的乙级新军万宝二队却跃居第四名,令传媒侧目。在全国甲级联赛中,广州白云队和广东万宝一队名列第七和第八。
1987年2月,广东万宝二队的谢育新应邀加盟荷兰兹瓦鲁市PEC“82”足球俱乐部,成为中国籍足球运动员转到国外球会第一人。同时,广州白云足球队聘请原国家队教练戚务生任教练,迈出国内人才交流的第一步。
同年,为迎战第六届全运会,从广东万宝一、二队和广州白云队抽调主力组成广东足球代表队。但由于组建国家队的需要,广东队除了麦超、池明华、杨宁、吴育华、郭亿军、谢育新、孔国贤、张小文、吴群立等被抽调外,剩下队伍还要按照国家队的要求参加培练。从3月中旬至5月中旬,广东队与国家队一道,足迹遍及韶关、三水、海南、肇庆、广州,进行表演赛。
  1987年全国甲级联赛赛制进行改革,规定1986年度甲级联赛的前7名和1985年度冠军辽宁队列为甲级A组;
将甲级联赛后8名与乙级联赛前4名定为甲级B组。由于广东万宝队名列1986年甲级联赛第八名,
被编入甲B。鉴于赛程规定“运动员一年内不得代表两支队比赛”,
由广东足球代表队取代万宝队的位置,并于10月参加全国甲级联赛B组角逐,夺得冠军。
而广州白云队由于部分主力上调国家队和广东代表队,在甲级联赛的A组比赛中仅获第七名。
  全国甲级联赛结束后,广东足球代表队到韶关进行强化训练。在广东体育研科所陈克亮的协助下,加强队员的连续奔跑能力训练和顽强奋战作风的磨炼。除保持“南派”战术型打法外,还揉合了北方的硬朗风格和长传快攻的优点。
  日,广东足球代表队在与辽宁队决赛中以1:0夺得第六届全运会足球冠军。
  六运会及其后的省港杯赛结束后,广东代表队队员各自返回原队--万宝队和白云队效力。万宝队从第七届全运会目标考虑,对队伍进行了调整,由万宝二队抽调14名队员到一队,何锦伦任助理教练,领队和主教练仍是叶细权和岳永荣。
  1987年省足球协会换届。名誉主席有梁灵光、杨康华、霍英东、曾宪梓,主席董良田。
  1988年全国甲级联赛赛制又再更改。由1986年甲级队和乙级联赛前4名进行两个阶段循环赛,名列前8名的队参加翌年(1989年)甲A联赛,
列第九名以后的队参加甲B联赛。广东万宝队、广州白云队在张小文、郭亿军、谢育新、孔国贤、麦超、吴群立上调国家队的情况下,分别获得甲级联赛第五名和第七名,取得参加1989年甲A联赛资格。同年7月,第八届亚洲俱乐部杯足球赛第六组预赛在广州举行,中国广东队获第二名,取得复赛资格。10月在广州、佛山、番禺举行复赛A组比赛,中国广东队又获第二名,未能出线。
  10月,入选中国少年队的广东籍球员吴崇文,应英国著名球星博比?查尔顿邀请,参加在英国举行的国际足球技术测验,因基本功扎实,取得第二名,获参加1989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受训资格。
11月8日至12日,广州市“万宝杯”国际友好城市足球赛在天河体育中心举行。参赛的有联邦德国法兰克福队、新西兰奥克兰队、日本福冈队和广州市队。结果新西兰奥克兰队夺冠。
  11月,佛山市发展足球基金会和佛山足球队成立。这是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继“白云模式”、“万宝模式”之后出现的“民办官助”新模式。由佛山市30个企业联盟,集资500万元,组成该基金会和球队;
佛山市政府给予“官助”:支持足球改革,经济上给政策,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运动员和教练员,允许随队家属落户佛山。佛山足球队的主教练为王杭勤。
  冬训期间,中国足协在广州举办首届五人制足球邀请赛。赛事得到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宪梓的赞助。比赛结果广东万宝队夺冠。
  1989年1月,广州市体委与白云山药业公司签订协议,扩大白云足球队为足球俱乐部,统管一、二、三线队伍,以利于队伍的衔接。一队队员大多来自原华南队,主教练谢志光,二队主教练陈奕明。
  白云足球俱乐部为提高队员训练自觉性,对职业化的管理制度作出新的尝试,即实行球员生活自理的走训制,打破队员集中住宿的一贯制。
  在这一年的全国甲A联赛中,广州白云一队处在调整期,
结果列第八名,降入B组。广东万宝队则列甲A第六位。
  佛山足球队首次参加全国乙级联赛,夺得桂冠,跻身翌年全国甲级(B组)
  1990年,广州白云一队再度大调整,青年队15人调入。在全国甲级(B组)
联赛中,列第二名,获重返甲A资格。而佛山队因一队员犯规,被扣分,
名次落到第十位,濒临降级边缘。广东万宝队在全国甲级(A组)联赛中,排名第七,
降入甲B组。
在《体育报》和广东江门农药厂、精细化工厂联合举办的1990年全国足球“金球奖”、“金靴奖”评选活动中,广州白云队吴群立以绝对优势获“金靴奖”。
  (三)女子足球运动
  广东是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发祥地之一。早在民国23年(1934年)1月,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址在今中山四路省实验中学)初中部创办了班际女子足球赛,推动了全校及邻近学校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但由于世俗偏见的影响,女子足球运动未能在全省推广。
  建国后,1958年春,在中共梅县县委副书记兼松口片党委书记陈昌谦的倡导下,松口区率先开展女子足球运动。10月,松口区政府委托松口中学举办“跃进杯”女子足球赛,松口中学初、高中各一队与梅东、溪南中学各一队参加。经过3轮角逐,松口初中队夺得锦标。其后,梅县和广州均出现过自发的女子足球运动。
  1979年国家体委提倡女子足球运动。广州市宝岗体育场、荔湾体育场相继组织了女子足球队。梅县的12所中小学也建立了女子足球队。11月,梅县举办第一届女子足球邀请赛,有6支队伍参加,丙村中学队获冠军。同年,梅县女子足球队成立。以后梅县每年均进行中小学生女子足球赛。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回到家乡梅县视察,观看了东山中学和丙村中学的女子足球表演赛,接见了运动员并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国际上有的,我们也要有。女子也可以踢足球嘛。”叶帅对梅县女子足球运动的关怀,大大鼓舞和推动了梅县地区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梅县有29所小学、26所中学成立了女子足球队。
  同年兴宁县的新坡中学初中部在全县率先开展了女子足球运动,随后附城各中学先后建立女子足球队,开展业余训练。1983年兴宁县举办第一届女子足球邀请赛,有7支中学队参赛。赛后组建了兴宁县女子足球队,集训了两个月,便参加在英德县举行的广东省第一届女子足球比赛。后来成为国家女子足球队主力队员的吴伟英,由兴宁上调省队后,经广东女子足球队培养成优秀球员。
  湛江市于80年代初期开始在霞山、赤坎开展女子足球训练。1982年首次派队参加省女子足球邀请赛。此后,湛江地区的海康、吴川、遂溪等地亦积极开展女子足球运动,并输送出多名优秀运动员。江门篮球班的陈霞,到省队后才开始参加足球训练,由于她身体素质好,刻苦练习,进步很快,1987年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在多次国际比赛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1981年3月,广州市体委决定组建两支女子少年足球队。招考之日,有200多名姑娘前来应试。5月2日至4日在省体育场举行广东省女子足球邀请赛,有4支队伍参赛:广州体院队、广州体校队、
广州二沙头体育俱乐部队和梅县队。结果梅县队3战3胜夺冠。赛后选拔了一批优秀运动员,组建成广东和广州两支女子足球集训队。
  1982年春节,英德县体委邀请两支外地优秀女子足球队前来表演。表演赛在没有看台的足球场进行,引来了2万多名观众。县体委随后又举办了首届女子足球赛。1983年英德承办省首届女足赛。1984年起连续承办了几届全国新春女子足球邀请赛。这些比赛,对英德本地的群众足球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年6月,在广州举行广东女子足球调赛。
重新组建的梅县队初步掌握了踢、停、顶、带、截技术,且能运用一些简单攻防战术,结果以6战全胜的佳绩夺得冠军。广州队和海康队分列第二、三名。
  8月,从广东、广州两支队伍里挑选出18名队员组成广东女子足球代表队,在领队杨友标,教练黄福孝、徐增福带领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次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陕西队、广东队、山西队获前3名。
广东张小丽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守门员向洁仪、后卫罗少艳、前锋张小丽被选入最佳阵容。
  根据万里副总理“中国女子有志气,搞女子足球很有希望”的指示,广东省体委结合广东的条件决定成立广东女子足球队。同年10月,以晋京参赛的梅县队员为班底组队。在无编制的情况下,该队由省人民体育场代管,领队黄建梁,教练员黄福孝、林柏廉,管理吴琴。
  1983年元旦刚过,全国首届女子足球锦标赛在广州举行。结果,广东队排名第九。
  5月24日,广东省体委接得省编委批复,正式建立广东女子足球队,任命吴琴为领队,陈汉粦为教练。球队领导班子在抓政治建队、抓作风的同时,抓技术,抓基本功的训练。
  广东省体委还注意到女子足球的普及。4月,在英德举办省首届女子足球比赛,有15支队伍参加(东道主英德县占了3支:英德县队、少年队、华侨茶场队)。结果,梅县队、英德队、海康队获前3名。
11月18日至27日举行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辽宁、吉林、广东、广西、陕西、长春等8支队伍参加。比赛结果,辽宁队、广东队、日本队获前3名。
同年,国家体委组建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第一批队员有广东队的李小兰、吴伟英,广州队的刘杏薇、杜静、林少玲。
  1984年1月,广州女队赴柳州参加第一届“双马杯”女子足球邀请赛,5战全胜夺杯。广东女队参加在英德举行的“新春杯”女子足球邀请赛,获第二名。
  1985年1月,广东万宝冰箱厂与广东女子足球队签约共建女子足球队,广东女队易名为“万宝女子足球队”。
  同年广东曾凯媚、梁翠媚、韦海英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
  1986年,广东省体委从全运战略出发,决定将女子足球列为省运会竞赛项目。在下半年举行的第七届省运会女子足球比赛中,广州队、佛山队分获冠亚军。12月,吴伟英随中国女子足球队赴香港参加第六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国队获第一名,吴伟英获最佳运动员奖。
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女子足球赛于10月10日至20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广东队获第三名。广东队技术细腻、短传渗透、边线进攻的南派足球风格,受到足球界好评。右边锋吴伟英入选本届比赛最佳阵容。这一年吴伟英获国家体委授予的中国首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称号,陈霞入选国家队。
日至12日,广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举行,加拿大、科特迪瓦、荷兰、澳大利亚、巴西、挪威、泰国、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瑞典、美国、中国等12支队伍参加。吴伟英、陈霞作为中国队主力参加了比赛,获第四名。
  同年10月26日,广州奇星药厂与中国足球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协议,共建中国女子足球队。奇星药厂每年斥资建设中国女子足球队,参与部分管理工作,开创了国家与企业共建国家级体育队伍的“奇星模式”。
  年,广东万宝女子足球队先后由蔡锦标、林思跃任教练。
  日,万宝队应香港足球总会的邀请,赴香港与台湾铭传商专队同场切磋,实现了海峡两岸女子足球队具有历史意义的交往。1989年12月及1990年9月,吴伟英、陈霞、韦海英随中国女子足球队先后参加第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与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足球比赛,均获冠军。
  日,广东半球企业集团公司在中国足球协会、广东省足球协会的指导下,成立广东半球女子足球俱乐部。这是中国第一个职业女子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的运动员是向全国招聘来的。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主席程子华为俱乐部题词:普及女子足球运动,培养优秀足球人材!
  至1990年,
广东女子足球队每年都参加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最好成绩是:1985年季军和1990年第六名,最差是1986年,排第十名。
  (四)业余足球活动
英式足球传入广东,最先在教会学校传播。到了20世纪20年代,开始向社会拓展。广州的大佛寺足球场、粤秀足球场、东园足球场是当时广州市足球联赛的主要场地。三四十年代,广州的足球活动主要在东较场、西湖路警察球场和十三行足球场进行。
  建国后,广州、梅县地区、湛江地区的足球活动十分活跃。
  在广州,龙锦炽组织的“业余”队,谭达组织的“坡臣”队,卢泽德组织的“东青”队,以及岭南大学队、“长寿”队,是50年代初广州足坛劲旅。
  1950年至1952年,广州的沙面足球场出现了“体少”和“体健”两支少年足球队。
  梅县重点抓了中、小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原强民体育会会员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的,都安排到县内中、小学担任体育教师,从1953年至1956年总共安排了30多人。
  1956年,广州、梅县、湛江等地建立青少年业余体校。广州市选派足球名宿叶北华、莫七、李锦根、李文俊、卢柱健等到业余体校足球班任教。业余体校实行教练、计划、场地、器材、时间五固定。
  同年,广州市恢复足球分级联赛,业余足球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公安、财贸、交运系统和华南师范学院、市五中成绩较为突出。
  进入1960年,梅县煤矿队、湛江队、新中华橡胶厂公和祥机器厂联队、广州造船厂队、中山医学院队、广州手工业队等业余足球队获准参加全国乙级联赛,成绩比一些省市代表队还好。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的业余体校被迫解散,中小学足球活动陷于停顿。分配到工厂的退役运动员和部分现役运动员组织的
“机电”、
“广船”、“交运”、“广州机床厂”、“山鹰”、“鱼雷”足球队,常在广州的洪德、均益球场进行小足球活动,为重建广东足球队奠定基础。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广东的青少年足球活动全面恢复。
  1978年8月,全国20单位小学生足球赛在西安举行。广东梅县队和广州队分获第三、七名。
  1979年8月举行全国22单位小足球分区赛,广州东风二路小学队和梅县东区小学队参加厦门赛区比赛(共有10支队伍参赛),分获第一、二名。
  进入80年代,广州市的业余足球活动以小足球最为活跃。1980年广州市举办的“长虹杯”七人制足球赛曾在广州掀起了“足球热”。广州市第十二中学(
初中)队夺得首届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足球冠军赛(简称“三杯赛”)“希望杯”(16周岁以下)冠军,广州少年队获“萌芽杯”(12周岁以下)
上海赛区第二名。
  1981年8月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广东获株州赛区第一。同月,
梅县东山中学队获“希望杯”第三名。
  1982年在大连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足球赛,有11支队伍参加,广东获第二名。7月,梅县少年队获全国“少先杯”(南区十省)冠军,教练张强胜被评为最佳教练,中卫李文被评为优秀运动员,前锋赵志彬被评为最佳射手(入19球)。同月20日至29日,广东队参加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获黄石赛区第一名。同月,在全国“三好杯”赛中,广东吴川第一中学队获第三名。
  1983年,“足球之乡”梅县开展“足球年”活动,举办男子公开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女子组和男、女儿童五人小足球等7项锦标赛,近10万中小学生参加足球活动,掀起了一股足球热潮。同年8月,梅县派出3
支少年队赴北京参加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获“希望杯”第四名,“幼苗杯”(14周岁以下)
第二名,“萌芽杯”第三名。梅县这3支少年队受到国家嘉奖。《人民日报》载文高度评价梅县足球,称赞一个县有3支少年队进京比赛。
  1984年5月在西安举行全国业余体校“跃进杯”足球赛,共有12个队参加。广东队获总名次(根据比赛成绩和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测验得分排列总名次)第三名。8月在石家庄举行全国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广州获“希望杯”第二名,梅县获“幼苗杯”第二名和“萌芽杯”冠军。
  1985年7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决赛在蚌埠进行,
梅县队获“希望杯”第三,“幼苗杯”第一,“萌芽杯”第二,广州队获“幼苗杯”第三。8月,广东队获全国业余体校足球分区赛北京赛区总名次第三。
  1986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教育局、《足球报》社、《广州日报》社联合创办“市长杯”中学生小型足球赛,有90多个单位报名参赛。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夺得首届市长杯。
  随后,广州陈李济药厂和《足球报》社又联合创办了“血宝杯”系列足球赛。“血宝杯”第一项赛事--广州小学生五人小型足球赛,广州235所小学全部组队参赛,运动员超过2000名,共进行了1000多场比赛,广州晓港东小学队获桂冠。第二项赛事--广州小型(七人制)足球精英赛,有11支业余队参加,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夺冠。第三项赛事--广东足球代表队与国家足球队表演赛。
  1988年8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在天津举行,广州队获“萌芽杯”总名次第三;在全国业余体校少年足球邀请赛上,广东队获厦门赛区总名次第二。
  1989年8月,全国足球重点地区少年冠军赛在长春举行,梅州队获“希望杯”第四名。
1990年8月,广州少年足球队(12岁以下)在团长张道济、陈铭基及教练杨福生率领下赴日本,参加有8个国家少年队参加的第四届世界少年足球赛,广州少年队击败联邦德国汉堡队和美国西雅图队,获得亚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福剑现在在哪里任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