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吴招亲是从哪里进攻东吴?火烧连营在什么地方?

刘备比诸葛亮都强在什么地方?_百度知道
刘备比诸葛亮都强在什么地方?
刘备未必比诸葛亮识人:虽然刘备比诸葛亮更能看清马谡“言过其实”,但在对关羽的任用上却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最大的败笔。最终蜀国基业尽丧,祸根无不从刘备暗示诸葛亮让关羽坐镇荆州时起。如果派赵云或黄忠甚至魏延总领荆州事,他们都会贯彻执行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也就没有后来的失荆州、殁关羽、丧张飞,最后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惨败,又怎麽会“三家归晋”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刘备比诸葛亮强在什么地方在三国时代,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刘备一枝独秀,割据一方,建立了蜀汉政权,当了皇帝。他从一个贩履织席为业的人到建立蜀汉政权,可谓天壤之别,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呢?那是因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提起刘备,很多人都觉得他没什么本事,甚至很窝囊,《三国志》记载刘备:不甚乐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可见,他生活浪荡。很多人认为,刘备如果不是靠诸葛亮帮他打天下,他什么事都办不成。
其实,我觉得在很多方面,刘备都是很有能力的,在很多地方都超过了诸葛亮,仅仅在用人方面,他就比诸葛亮高明很多。因此,在早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比如关张赵云,马超、黄忠、魏延、庞统、法正、马良等等,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愿意跟着他,为他效力。
刘备用人方面究竟哪里高明呢...
刘备比诸葛亮知人善任,善于使用人才。比如,把魏延从部曲中提拔为大将,并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而事实证明魏延确实军事指挥能力出色。看见马忠能在需要的时候带来援兵,就知道马忠将来一定是个人才,后来马忠果然是蜀汉中后期大将,在镇守边疆,讨伐异族中屡立战功。而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就不行,不懂得培养人才,有时安排人士想当然,街亭之失,大多数人都怪马谡,但在征南时,证明马谡是优秀的参谋,诸葛亮为什么让一个优秀的参谋,去干前敌总指挥,而不让宿将魏延,吴懿,马岱等担任。所以说,刘备和诸葛亮比,优点就是会用人。
刘备仁慈,宽厚.善于识人.
诸葛亮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帖子主题:夷陵之战 刘备究竟输在哪?
共&6549&个阅读者&
军号:5486083 工分:27930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夷陵之战 刘备究竟输在哪?
文章提交者:茶花伯爵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其实是希望被打败的。所以故意说刘备不懂用兵、不会打仗,那是在怂恿孙权快点打。曹丕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可以依等级次序排列如下:1. 打的两败俱伤,对曹丕最为有利!2. 打伤了乙方孙权,对曹丕也很有利。3. 打伤了丙方刘备,对曹丕也还是有利的。4. 两边都没打伤,曹丕也可以接受,再继续等呗!夷陵之战,陆逊打败了刘备的8万人,不是杀死了8万人,蜀国总共才11万兵,死8万那就灭国了!这一战,刘备最精锐的中军没有受损,前军4万最多死了2万,再就是死了一些号召而来的的。8万的阵营一旦被击破,就是兵败如山倒,乱了套。逃回去还可以再慢慢整编。总之,致使蜀国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轻易进攻别国。陆逊也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估计曹丕要出手了。曹丕果然真的来东吴,但见防范得宜,只好退兵做罢。夷陵之战,刘备究竟输在哪?从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前倒推复盘:倒1:陆逊攻破蜀营,蜀兵大乱,刘备逃跑。这个时候,刘备如果顽抗到底,做最后的殊死搏斗,则胜负难以预料,说不清楚的。既然他放弃了顽抗,选择逃跑,那么,败局就此确定了。所以,这一仗的失败是从“陆逊攻破蜀营”开始的。陆逊不能攻破蜀营,则刘备不会逃跑。倒2:陆逊攻破蜀营,是否属于必然?凡是战争,就具有不确定性,在均势状态下,赢,没有必然性。陆逊攻蜀营的时候,和赤壁之战是不同的。赤壁之战,从一开始就在策划如何用火攻。而夷陵之战一开始并不是用火攻,是在第一进攻方案失败了之后,才临时改用的火攻。第一次进攻是真正的偷袭,最佳时机,胜率非常高,结果却是失败的,这就充分说明了胜负的不确定性。刘备也不一定会因偷袭而失败。第二次进攻,已经谈不上偷袭了,因为刘备已被惊动了,多少要比第一次有所防范。结果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陆逊在最开始可能没有想到。要是这第二进攻方案又失败了,那肯定还有第三、第四进攻方案。在陆逊攻营的时候,刘备犯有战术错误。即:当陆逊第一次偷袭失败后,刘备应该再和以前一样,派人上门挑战,诱攻、佯攻都是可以的。针锋相对不吃亏。陆逊至少又要闭门不战,延缓进攻的时间。但是敌人进攻之后,刘备见守住了,就没有反攻。这就很明显有误,他来打你,你不管他的,就等于是继续让他存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进攻的机会,总有一次是会得手的!因此,这个地方有误。但这只是战术错误,战术错误没有战略错误严重,所以,这还不算致命的问题。倒3:放弃水军,舍船就步。吴军反击,是在看到刘备“舍船就步”后决定的。这个问题,刘备的错误不算大,因为无论你做出任何样的行为,精明的对手总是可以找到一些破绽的,任何人的行为总是存在一定的“失”,不可能完全不暴露任何信息。孙权抓住了这个机会后,才开始准备和他对决的。从“准备对决”到“对决结束”,这一过程是双方在战前都不可知的。究竟谁胜谁负,没有定论的。凡博弈的双方,在决斗之前,都是认为自己是“必胜”的,否则,博弈不起来的。正因为双方都判断自己可以战胜对手,所以才敢去打对手,这就构成了一个矛盾冲突,而事实很残酷:总有一方的判断是错的!错的一方将输掉!双方都有战胜对手的条件,双方都判断自己可以战胜对手,也就是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某一方是必赢的,各有不同比例的胜算。单纯的从战斗过程中,得不出比较确定的结论。那么,再进一步望前推,刘备的错误,就是错在发动这场战争的“时机”上。刘备发动战争的目的不是拼命,只是想要得到左荆州。他把部队都拉到前线去恐吓孙权,这一局势和前期孙权向他勒索右荆州时是一模一样的。当时,刘备夺了益州,刚刚完成了跨两个州的计划,孙权就要他还荆州,他不还,孙权又要他只让出一半,把右荆州给孙权,他也不干。于是,孙权大怒,把部队都拉到前线来恐吓刘备,孙权亲自坐镇,和这一次战争的发动状况是一样的。孙权强行占领了半个右荆州,关羽率众抵抗,当时的关羽,就相当于现在的陆逊,当时的孙权也带了约有4万左右的人,双方对峙,一触即发,形势非常严峻,和这一次战争的对峙局面也是一样的。基本上,这一次的夷陵之战,就是上一次的翻版,不同的是:上一次在右边,这一次在左边。上一次最终没有打起来,这一次却打起来了。上一次孙权成功的勒索到了右荆州,这一次刘备失败了,没有勒索到了左荆州。为什么相同的局面,相同的起因,相同的过程,却结果完全不同?究其根源,上一次孙权勒索右荆州时,曹操正在攻打汉中,存在甲方对乙方刘备施加压力的外部条件。刘备害怕失去汉中,不得不满足丙方孙权的勒索,被迫把右荆州给了孙权,所以孙权得逞了。而这一次,刘备勒索左荆州时,曹丕没有攻打东吴,并不存在甲方对乙方孙权施加压力的外部条件。所以刘备就不容易得逞。因此,刘备的错误,是错在发动这场战争的“时机”上。这个时候,刘备如果采用“等招”战术,等待甲方对乙方施加压力这个外部条件出现时(若不出现,则继续等),他再乘机跑过去勒索,那就很容易得逞了!孙权迫于压力,就不得不把左荆州轻易送给刘备。1. 选择在甲方对乙方施加压力的时候,刘备再跑去抢左荆州。乃必胜之道!2. 甲方没有对乙方施加压力的时候,刘备去抢左荆州。则或许胜、或许败。两相比较,优劣自现。刘备一生打过无数次败仗,前面的基本上都是形势所逼,并没有什么错误的。而这最后一仗,则明显的是犯了战略错误。可能是年纪大了吧。在正确的时,做正确的事。切记!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夷陵之战 刘备究竟输在哪?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32913 工分:1279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9楼&傻啊!你………不是真打,是要把东吴的兵力分散,给陆战赢取更多的时间!16楼&东吴那么傻。东吴水军会先动手把蜀军水军打掉。42楼&你………东吴的水军根本不可能一下,就集中起来决战,如果孙真的敢这样做,那就中计了。O(∩_∩)O哈哈 刘在陆战方面的战况,就减轻多了…声东击西可懂?用一部分少的代价,换去更大的战果真直。43楼&孙吴不是处于防守吗?凭刘备的一小部分水军能给孙吴造成损失?你是站在现代人角度去评论的,我前面已经说了,刘的水军只是起牵制作用,是给刘陆军争取更多的时间,说白了只是佯攻,让孙误以为刘的主力部队是水军,故意把孙权的部队,吸引到错误的地方,好让陆面的战打得更顺利…掌握了时间就掌握了主动权吗!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09348 工分:387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9楼&傻啊!你………不是真打,是要把东吴的兵力分散,给陆战赢取更多的时间!16楼&东吴那么傻。东吴水军会先动手把蜀军水军打掉。42楼&你………东吴的水军根本不可能一下,就集中起来决战,如果孙真的敢这样做,那就中计了。O(∩_∩)O哈哈 刘在陆战方面的战况,就减轻多了…声东击西可懂?用一部分少的代价,换去更大的战果真直。孙吴不是处于防守吗?凭刘备的一小部分水军能给孙吴造成损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32913 工分:127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9楼&傻啊!你………不是真打,是要把东吴的兵力分散,给陆战赢取更多的时间!16楼&东吴那么傻。东吴水军会先动手把蜀军水军打掉。你………东吴的水军根本不可能一下,就集中起来决战,如果孙真的敢这样做,那就中计了。O(∩_∩)O哈哈 刘在陆战方面的战况,就减轻多了…声东击西可懂?用一部分少的代价,换去更大的战果真直。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2767 工分:5783
左箭头-小图标
说啥呢?有这么复杂么?刘备老了,荆州丢了,诸葛亮的20计划泡汤了~ 趁自己还能蹦弹,为了给儿子多挣点家产,曹氏集团是啃不动了~~~只能瞄着东吴孙家了~~于是打着死了二弟的名号倾巢而出,没想到遇到了青年才俊陆逊~哎~~~~败就败在他没找对自己位置,以为自己牙口好,自认为自己是牙齿,殊不知牙齿咬了嘴唇,嘴唇疼了,牙齿也被风寒冻痛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0591 工分:665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回38楼网友刘备的夷陵之败常被说成是不应该的。其实不是的,刘备实在是在“亡羊补牢”了。拼一拼,或许还有机会,不拼,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夷陵夷陵”是三国的命门所在,更是蜀汉的关键支撑点。没有了这个“关键支撑”,后来的诸葛亮只能搞“先军政治”以期稳定团结。“苦出祁山”试夺关陇一替,到最后都是“竹篮打水、水中捞月”了。西北的那条路不好走,做为奇招出奇兵可以,但是正而八经的从那里破局,是行不通的。蜀道难啊,有木牛流马又能如何。司马对决诸葛,一个“拖”字诀,胜过千军万马,“粮草不济、无粮自溃”永远是失去了“夷陵”的蜀汉集团的命门所在。刘备败了,但他的战略眼光还是有的,他想“做成大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51834 工分:1025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夷陵之战关键是刘备已经兵疲,以及演变成攻坚战,攻坚战打的就是消耗和耐性。lz所谓第一次诱敌、伏兵,还能第二次、第三次,是基本不存在的思维或者方式。伏兵不是养精蓄锐,而是要带甲、带武器以及精神、注意力等等等等;无伏可打,只能让士气一落再落,一低再低。陆逊的优点或者特点,就是审时度势,能合理运用计谋、战术;而刘备败于骄兵、兵疲,以及布阵于丛林之中或者之旁。换言之,如果诸葛亮统兵,就是兵疲,陆逊也不可能火烧连营;因为诸葛亮肯定会在不能有效进攻的时候,会重新考虑布营或者屯兵其它地方,起码不会因为将士炎热而屯兵、布营于刘备所选之地。简单说,刘备想毕其功于一役,是根本不现实的。古代缺乏攻坚重武器和火炮,进攻本来就相对艰难很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60406 工分:3612
左箭头-小图标
37楼&&#160;关二爷的人头被孙老二送给了曹操,还附带了一封信:你当皇帝呗,俺挺你。这点技俩,曹操当然看得出来,不解释。没多久,曹操挂了……曹丕当了皇帝,他爹没做的事,他做了。刘协这个屡屡和命运抗争的皇帝,无奈滴签了字画了押,退居二线了。汉,已不复存在了。曹家“取而代之了”,孙家有地利之势,经营江东,无所谓“变故”,孙老二还有想把老曹“架火上烤”的举动。刘大耳咋办?他这个自封的“汉中王”,汉没了,益州牧也当的不安生了。在刘备看来,曹丕孙权,很不“地道”,弄出个刘璋“西川流亡政府”,更要命的是也封人家“益州牧”,言下之意很清楚了:刘备,你是黑户。刘备很捉鸡啊,一不小心就要变成那年头最大的贬义词“贼”了!咋办?天时木有!地利?刘璋这个西川流亡政府后头有暗地里的各种怂恿支持。于是史载:&#160;“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建元章武的刘备扛起了“汉”字大旗。口号要喊,但是内部的团结稳定更重要,政治、军势形势很重要啊!都说刘备在错误的地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夷陵之战,恰恰是刘备具有战略眼光的体现,成大业,不能木有“夷陵咽喉”,没有“夷陵”,刘备集团是“瘸腿”的。况且,当老大,也要有当老大的风范,出生入死的“兄弟之仇”不能不报啊,内部暗流涌动,团结稳定不能不重视。刘老大发誓要找孙老二“算总账”……史载:先主忿孙吴之袭关羽。老大要这么干,关键时刻有人觉得老大气糊涂了,忠心耿耿的赵云就这么觉得:陛下应该灭魏啊!刘备的世界,连赵云也没懂……刘备疯了,至少孙权这么觉得。留下魏延在汉中,黄权在江北,余下赵云搞粮草。刘备大举攻吴,(兵力多少?说不好,有说八万,有说四万),张南冯习打头阵,马良抖落着金银财宝、爵官显位招来了沙摩柯们。还有陈式水军哦。蜀军气场强大。大耳来拼命了,在孙权看来“刘备疯了”,但他不能跟着疯(“备叔,三国是三角戏哇”这估计是孙老二的潜台词),孙权不怕刘备,但怕两败俱伤,怕孙刘拼个你死我活,还有一只黄雀在后头看着呐,“其蝉鸣,欲饮清露……”孙老二打小就会背了。于是汉军没死几个人就深入吴境六七百里,直到夷陵一线。“不能再退了”,夷陵一失就是江陵、桂陵、零陵噻,山地过后就是平原了。夷道城,孙桓打的很苦,陆逊就是不救。为什么?一来,陆逊有“不能硬拼”的最高指示,二来,汉中之战,夏侯渊救张颌被杀的前车之鉴在这里放着,三来,陆逊坚定滴认为刘备打夷道是佯攻。刘备是在佯攻夷道吗?是的。刘备疯了吗?木有,刘备想的赵云没懂,孙权陆逊一开始也没看出来。那么大的架式,刘备真的要和孙权拼命吗?显然不是,为“兄弟报仇”?也许有,但出兵来伐已是二爷被坑两年之后了,而且是等吕蒙挂了,这时间点掐的,很微妙哦。刘备要夷陵,所以他使出拼命的架式出来,就是认定了孙权不会跟他硬拼的。步步紧逼,说开了,就是勒索。吴境六七百里已下,僵持一段时间后,或许孙吴会妥协的。通过谈判弄到夷陵也不是没有可能啊,毕竟,战略主动一直在刘备手中的。经过一番试探,孙吴的“底线”在江陵,这地方,打从周瑜起,鲁肃、吕蒙三代都督的心力有一多半耗在这里了,为了这地方孙老二豁上脸不要,连“那么下作”的事都干的出来的。那就僵持吧,到最后孙吴会妥协的。只要夷陵到手,即便没有江陵,机会、战略主动,还是会有的。曹丕在干什么?他在观望,在扇风点风,打啊,快打啊。对峙,一直就这么对峙下去了……最危险的敌人诞生了,这次,不是三国时最常见的“瘟疫”,而是蜀汉集团的老毛病“疏忽”。变数,就是在刘备撤下了陈式水军,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调动。让陆逊识破了刘备的真实战略意图。原来,你不是真滴要来拼命的啊……于是有了这样的一封上疏,孙老二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前头是老俗话了,对方咋咋不行,报告都这么写,关键在后头这段,“今反舍船就步”,破绽就是这里了,被陆逊敏锐的察觉了。孙老二晃然大悟了,原来你刘大耳,不是真要来拼命的啊!!!于是,孙吴军,全线出击……至于,火烧连营,窃以为真的没有《三国演义》里罗老板说的那么夸张,那把火,烧得突然,打乱了蜀汉军的阵角,但应该没烧死多少人马。蜀军对孙吴促然的进攻准备不足,兵溃是肯定的,冯习张南战死,交州兵截杀了马良,估摸着沙摩柯们这些部落兵损失大些,前军也损失不小且溃散了。但是蜀汉军的中军应该没有多少损失,后领军而来的赵云的江州军很快稳住了阵角。孙吴未敢深入追杀也从侧面说明,蜀汉军还是有一战的实力的。但是刘备的大业,拜拜了,战略主动不复存在了,于是有了著名的“白帝托孤”,夷陵不复,往后只能以图自保了。他挂的时候,没有高呼“北伐”也没有高喊“兴复汉室”的口号。前有“荆州”后有“猇亭”,疏忽,刘备就栽在这俩字上了。而此时的魏吴两家,曹丕要出手了……愚见,勿喷,谢谢。 有见解,写的好。报仇是扯淡,要地盘才是真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0591 工分:665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60;关二爷的人头被孙老二送给了曹操,还附带了一封信:你当皇帝呗,俺挺你。这点技俩,曹操当然看得出来,不解释。没多久,曹操挂了……曹丕当了皇帝,他爹没做的事,他做了。刘协这个屡屡和命运抗争的皇帝,无奈滴签了字画了押,退居二线了。汉,已不复存在了。曹家“取而代之了”,孙家有地利之势,经营江东,无所谓“变故”,孙老二还有想把老曹“架火上烤”的举动。刘大耳咋办?他这个自封的“汉中王”,汉没了,益州牧也当的不安生了。在刘备看来,曹丕孙权,很不“地道”,弄出个刘璋“西川流亡政府”,更要命的是也封人家“益州牧”,言下之意很清楚了:刘备,你是黑户。刘备很捉鸡啊,一不小心就要变成那年头最大的贬义词“贼”了!咋办?天时木有!地利?刘璋这个西川流亡政府后头有暗地里的各种怂恿支持。于是史载:&#160;“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建元章武的刘备扛起了“汉”字大旗。口号要喊,但是内部的团结稳定更重要,政治、军势形势很重要啊!都说刘备在错误的地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夷陵之战,恰恰是刘备具有战略眼光的体现,成大业,不能木有“夷陵咽喉”,没有“夷陵”,刘备集团是“瘸腿”的。况且,当老大,也要有当老大的风范,出生入死的“兄弟之仇”不能不报啊,内部暗流涌动,团结稳定不能不重视。刘老大发誓要找孙老二“算总账”……史载:先主忿孙吴之袭关羽。老大要这么干,关键时刻有人觉得老大气糊涂了,忠心耿耿的赵云就这么觉得:陛下应该灭魏啊!刘备的世界,连赵云也没懂……刘备疯了,至少孙权这么觉得。留下魏延在汉中,黄权在江北,余下赵云搞粮草。刘备大举攻吴,(兵力多少?说不好,有说八万,有说四万),张南冯习打头阵,马良抖落着金银财宝、爵官显位招来了沙摩柯们。还有陈式水军哦。蜀军气场强大。大耳来拼命了,在孙权看来“刘备疯了”,但他不能跟着疯(“备叔,三国是三角戏哇”这估计是孙老二的潜台词),孙权不怕刘备,但怕两败俱伤,怕孙刘拼个你死我活,还有一只黄雀在后头看着呐,“其蝉鸣,欲饮清露……”孙老二打小就会背了。于是汉军没死几个人就深入吴境六七百里,直到夷陵一线。“不能再退了”,夷陵一失就是江陵、桂陵、零陵噻,山地过后就是平原了。夷道城,孙桓打的很苦,陆逊就是不救。为什么?一来,陆逊有“不能硬拼”的最高指示,二来,汉中之战,夏侯渊救张颌被杀的前车之鉴在这里放着,三来,陆逊坚定滴认为刘备打夷道是佯攻。刘备是在佯攻夷道吗?是的。刘备疯了吗?木有,刘备想的赵云没懂,孙权陆逊一开始也没看出来。那么大的架式,刘备真的要和孙权拼命吗?显然不是,为“兄弟报仇”?也许有,但出兵来伐已是二爷被坑两年之后了,而且是等吕蒙挂了,这时间点掐的,很微妙哦。刘备要夷陵,所以他使出拼命的架式出来,就是认定了孙权不会跟他硬拼的。步步紧逼,说开了,就是勒索。吴境六七百里已下,僵持一段时间后,或许孙吴会妥协的。通过谈判弄到夷陵也不是没有可能啊,毕竟,战略主动一直在刘备手中的。经过一番试探,孙吴的“底线”在江陵,这地方,打从周瑜起,鲁肃、吕蒙三代都督的心力有一多半耗在这里了,为了这地方孙老二豁上脸不要,连“那么下作”的事都干的出来的。那就僵持吧,到最后孙吴会妥协的。只要夷陵到手,即便没有江陵,机会、战略主动,还是会有的。曹丕在干什么?他在观望,在扇风点风,打啊,快打啊。对峙,一直就这么对峙下去了……最危险的敌人诞生了,这次,不是三国时最常见的“瘟疫”,而是蜀汉集团的老毛病“疏忽”。变数,就是在刘备撤下了陈式水军,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调动。让陆逊识破了刘备的真实战略意图。原来,你不是真滴要来拼命的啊……于是有了这样的一封上疏,孙老二收到了这样的一封信: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前头是老俗话了,对方咋咋不行,报告都这么写,关键在后头这段,“今反舍船就步”,破绽就是这里了,被陆逊敏锐的察觉了。孙老二晃然大悟了,原来你刘大耳,不是真要来拼命的啊!!!于是,孙吴军,全线出击……至于,火烧连营,窃以为真的没有《三国演义》里罗老板说的那么夸张,那把火,烧得突然,打乱了蜀汉军的阵角,但应该没烧死多少人马。蜀军对孙吴促然的进攻准备不足,兵溃是肯定的,冯习张南战死,交州兵截杀了马良,估摸着沙摩柯们这些部落兵损失大些,前军也损失不小且溃散了。但是蜀汉军的中军应该没有多少损失,后领军而来的赵云的江州军很快稳住了阵角。孙吴未敢深入追杀也从侧面说明,蜀汉军还是有一战的实力的。但是刘备的大业,拜拜了,战略主动不复存在了,于是有了著名的“白帝托孤”,夷陵不复,往后只能以图自保了。他挂的时候,没有高呼“北伐”也没有高喊“兴复汉室”的口号。前有“荆州”后有“猇亭”,疏忽,刘备就栽在这俩字上了。而此时的魏吴两家,曹丕要出手了……愚见,勿喷,谢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98454 工分:195
左箭头-小图标
逼人太急,会狗急跳墙,置之死地而后生,孙权也不是吃素的,连曹操也无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9楼&关羽如果有战略意识,就不会丢失荆州了。21楼&也就是当时诸葛亮资历不够,要资历够,诸葛亮的谨慎和联吴抗魏战略是最适合驻守荆州的了28楼&不是资历不够,是刘备非常相信关羽,尤其是看重他的忠心。33楼&忠心的多了。可他最相信最早跟随他的关羽张飞的忠诚。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0125 工分:229852
/ 排名:3597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24楼&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27楼&新野大破夏候惇,汉中打退曹操,不会用兵,难道是你指挥的?新野大破夏侯惇是徐庶的首场秀,攻取汉中是法正的谋划,没有体现出刘备有什么军事指挥能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83261 工分:52398
左箭头-小图标
......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9楼&关羽如果有战略意识,就不会丢失荆州了。21楼&也就是当时诸葛亮资历不够,要资历够,诸葛亮的谨慎和联吴抗魏战略是最适合驻守荆州的了28楼&不是资历不够,是刘备非常相信关羽,尤其是看重他的忠心。忠心的多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24楼&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27楼&新野大破夏候惇,汉中打退曹操,不会用兵,难道是你指挥的?30楼&我说的是治军,意思是兵在任何情况下聚散随心,被分割也能单独作战。既然你说用兵我就也说说,将不智,兵无士气,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第一刘备因怒兴师是为不智,第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为无士气。第三安营扎寨能被火攻而不知是为不知己。敌以火攻而不得情报是为不知彼。博望坡之战是刘备设伏,敌方又轻敌。31楼&古代军队和后来的军队不一样的,古代作战十分之二三的伤亡就能引起崩溃。 并非所有军队都是这样,越精锐的士兵越能承受伤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1236 工分:30838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24楼&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27楼&新野大破夏候惇,汉中打退曹操,不会用兵,难道是你指挥的?30楼&我说的是治军,意思是兵在任何情况下聚散随心,被分割也能单独作战。既然你说用兵我就也说说,将不智,兵无士气,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第一刘备因怒兴师是为不智,第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为无士气。第三安营扎寨能被火攻而不知是为不知己。敌以火攻而不得情报是为不知彼。博望坡之战是刘备设伏,敌方又轻敌。 古代军队和后来的军队不一样的,古代作战十分之二三的伤亡就能引起崩溃。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24楼&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27楼&新野大破夏候惇,汉中打退曹操,不会用兵,难道是你指挥的? 我说的是治军,意思是兵在任何情况下聚散随心,被分割也能单独作战。既然你说用兵我就也说说,将不智,兵无士气,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第一刘备因怒兴师是为不智,第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是为无士气。第三安营扎寨能被火攻而不知是为不知己。敌以火攻而不得情报是为不知彼。博望坡之战是刘备设伏,敌方又轻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7楼&汉中战役和以后诸葛亮北伐,说明益州人还是能打仗的。关键是统帅。26楼&蜀汉军的精锐哪里有益州土著的事情,攻打汉中的主力是东州军和荆州军,诸葛北伐的主力战将直到偏将有益州人吗? 将都没有,即便是有点兵也是来起哄的。如: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汉中战役时,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没有益州人的事情。至于诸葛亮北伐,主要是益州本地世族对北伐不热心。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9楼&关羽如果有战略意识,就不会丢失荆州了。21楼&也就是当时诸葛亮资历不够,要资历够,诸葛亮的谨慎和联吴抗魏战略是最适合驻守荆州的了不是资历不够,是刘备非常相信关羽,尤其是看重他的忠心。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83261 工分:52398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24楼&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新野大破夏候惇,汉中打退曹操,不会用兵,难道是你指挥的?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0125 工分:229852
/ 排名:3597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7楼&汉中战役和以后诸葛亮北伐,说明益州人还是能打仗的。关键是统帅。蜀汉军的精锐哪里有益州土著的事情,攻打汉中的主力是东州军和荆州军,诸葛北伐的主力战将直到偏将有益州人吗? 将都没有,即便是有点兵也是来起哄的。如: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19337 工分:13538
左箭头-小图标
读书少就别乱YY了。《傅子》: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然后说什么狗屁的“八万人是被打败而不是被杀”……被打败你妹啊,识字吗?蜀汉全国11万不假……但那是灭亡时候的数据!还没算上屯粮的、诸葛瞻拉去陪葬的。怎么,你想说刘备时期还不是巅峰?然后接下来的“这一战,刘备最精锐的中军没有受损,前军4万最多死了2万,再就是死了一些号召而来的少数民族的部队”,全都是在荒谬的基础上浑水摸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22楼&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这个显示出刘备不能治军 。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5715 工分:30
左箭头-小图标
国力上来说蜀国就是最弱的,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918 工分:13831
左箭头-小图标
8楼&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但是他不知道,古代通信不发达,溃败的时候都是兵败如山倒,完全没有他说的不逃坚持战斗的情况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918 工分:1383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19楼&关羽如果有战略意识,就不会丢失荆州了。也就是当时诸葛亮资历不够,要资历够,诸葛亮的谨慎和联吴抗魏战略是最适合驻守荆州的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66918 工分:13831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孤军深入,兵源不足,用兵失当,没有良将。战争补给线太长;陆逊坚守不出,刘备拖得太久,不能速战速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无战心将无斗志;犯兵家大忌(主不可怒而兴师);盛夏移师丛林。这些都造成了刘备一败涂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关羽如果有战略意识,就不会丢失荆州了。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989457 工分:102
左箭头-小图标
孤军深入,兵源不足,用兵失当,没有良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13楼&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汉中战役和以后诸葛亮北伐,说明益州人还是能打仗的。关键是统帅。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9楼&傻啊!你………不是真打,是要把东吴的兵力分散,给陆战赢取更多的时间!东吴那么傻。东吴水军会先动手把蜀军水军打掉。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91942 头衔:市井真小人 工分:152333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1、没有明确的战略目的:刘备你究竟是想灭掉吴国还是想收复荆州,恐怕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如果要灭掉吴国,恐怕七十万大军还不够,如果只是收复荆州,大可以连打带吓,先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几个重镇,把东吴的信心打掉,然后展开外交攻势,那才是损失最小收效最大的方法。2、没有有力的同盟军:三足鼎立的年代,北魏绝对是坐山观虎斗,收取渔人之利,你灭掉了吴国,我就趁你重伤之际灭掉你,你被吴国打败了,我就联合吴国灭掉你,于是你刘备赢了也是输,输了也是输,一开始战争的天平就不像你倾斜。3、战术拖沓多变:由于战略目的不明确,也造成了战术的拖沓多变,着重水军还是陆军?重点进攻还是全面进攻?刘备自己都不清楚,连绵七百里连营,仿佛是公费旅游,后来事实证明,这样的阵势连撤退都很难,就不要说进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5418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未察天时、地利,夷陵大部分是山区、森林,而陆逊将几百里的山区让给刘备,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山区里安营扎寨,外加陆逊的用兵,所以失败大部分原因在于刘备。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0125 工分:229852
/ 排名:3597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刘备一生军事能力低下,无论战术能力还是战略意识长期不长进,而关羽学习能力超强,战略意识和战术能力都进步神速。夷陵之战的失败还是败在行军打仗不得法,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焉能不败?军官为什么要进军校培养呢?基本的军事地理不懂,行军地图看不懂,不懂士兵的装备,不懂各兵种配合,不懂风土人情,怎么打仗?益州土著那是打仗的人吗?曹魏军擅长骑兵长途奔袭,擅长进攻,且斗志旺盛;东吴擅长水军,擅长防御;蜀汉军擅长什么?什么都不擅长,且益州人长期厌战,刘备连这些起码的因素都没有思想准备,怎么打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 知己知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62953 工分:5842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帅不可愠而致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32913 工分:1279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5楼&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傻啊!你………不是真打,是要把东吴的兵力分散,给陆战赢取更多的时间!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3348 工分:44779
左箭头-小图标
作者是个行家,至少比较了解这段历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72323 头衔:陆军上尉 工分:24512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并非军事家,法正死后,刘备属下缺乏合适的军事参谋,就整个刘备的军旅生涯看,刘备本身并不具备攻坚打规模野战的能力,其实际能力,和诸葛亮有的一拼,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83261 工分:52398
左箭头-小图标
刘备大意了。刘备出川,就像现在的股市,中子头领先,一路过关斩将,就大象跳舞,跳的太猛了,只是想歇歇。结果被陆逊抓住时机,结果就悲催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9108 工分:523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刘备水军是东吴水军对手。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1495 工分:6740
左箭头-小图标
荆州非必得之地,也许不失为很好的诱饵。荆州为吴必争之地,曹操不惜迁都,就是为牵制吴蜀留给刘备荆州这块热红薯,此战后,玄德一统天下的希望就大为黯淡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50 工分:21432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的意思就是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532913 工分:1279
左箭头-小图标
备就是想夺回荆州,没想要灭东吴,也没有这个能力,荆州是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实,刘备大军水陆并进是最好的战略,不知为何备备放弃水陆,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看起来很英明,其实……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让人家牵制住这么多兵,时间一长,也难免将士士气低落。那场战争,刘备太过于情绪化。蜀国开始只占人和,而天时,地理都被孙权所占,有这两条备备很难赢。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4条记录]&分页:
&对夷陵之战 刘备究竟输在哪?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备打东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