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文化能不能当考古笔记队员

您现在的位置: →
启动国内首次运河水下文化遗产考古
9:20:46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马辉 汪泷 编辑:李鹃鹃
  内容摘要: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告诉记者,自1987年国家博物馆成立水下考古中心以来,已培养5期近100名水下考古队员。水下考古队员除了具备专业的考古业务能力外,还要专门接受潜水、水下考古仪器操作、水下考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河南文化产业网9月7日消息:5日,大运河济宁段湖中运道水下考古正式启动,由国家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的12名考古队员组成的考古队,正式进驻微山南阳古镇。他们将对一段9公里长的运河故道,开展国内首次运河水下文化遗产考古。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孙美荣介绍,微山南阳湖中运道作为特殊的遗产类型,因其长期淹没于湖下,相关实物资料不足。以往,限于技术和设备,还没有对湖中运道进行过系统的水下考古,通过此次水下考古,主要目的是为大运河保护申遗提供基础性材料。此次考古的运河故道为南阳闸至利建闸一段,全长约9公里。  大运河将于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济宁位于大运河中段,不同历史时期的运道总长度587公里,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其中,南旺枢纽和微山南阳湖中运道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赵嘉斌,也参与了这次考古工作。他告诉记者,通过水下考古,重点是要搞清楚这段运河故道的自然原貌和变迁,包括运河故道的走向、河床、河岸等关键部位,并展现出其现在的保存状态,为下一步古运河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赵嘉斌说,除了做这些基础性工作外,还将对水下的一些古闸口遗存进行寻找和发现,因为闸口作为古运河重要的辅助设施,将对掌握运河故道走向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考古队员也将对湖中运道水下进行全方面搜寻,看是否能寻找到一些沉船及相关文物。考古第一阶段约为10天时间。  考古河道发现沉船几率较低 从南阳古镇穿过,历史上曾多次干涸  此次进行水下考古的运河故道,从微山南阳古镇穿行而过。据微山县南阳镇文化馆馆长刘迎水介绍,古运河南阳段实际上是老泗河的一部分,明朝隆庆年间之前,京杭大运河并不从此经过,还要绕一个圈借道而行。在那个年代,朝廷专门在这里修通了一条南阳新河,大大缩短了漕运的距离。  “当年,南阳镇因为恰恰位于整条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也逐渐成了货物周转的中心大码头。”刘迎水说,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客商将货物储存于此等待转运,周边很多地方的货物也在这里进行货物的周转,每年从这里运往北京的粮食就达100万担。随着货物周转的繁忙,带动了小镇的繁荣,客栈、酒肆、当铺、钱庄等接连开设。南阳古镇当时作为商埠码头,也变得异常繁荣,一时被称为“小济宁”。  刘迎水说,古运河南阳段当年比现在要宽阔得多,但是由于几次干涸,老百姓从干涸的河床里取泥沙在河边盖房子,侵占了岸基,使得河道越来越窄。河道最近一次干涸是在2002年,很多当地百姓甚至在干涸的河床里种上了粮食。在翻土种地时,发现过一些铜钱和瓷壶、瓷碗。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认为,古南阳作为码头,河道也十分繁忙,即使出现了沉船事件,也会立即进行打捞施救,而且这段河道也曾干涸过,沉船保留至今的可能性很小。记者马辉  □延伸阅读考古河道 水深2至5米  考古队中有4名潜水考古队员,在遇到一些疑点和重要遗产点时,他们将潜入水下考古。  5日上午10时许,身着潜水衣的考古队员尹师傅潜入水中,了解水下情况。“水温还可以,水的深度在2米到5米之间,但是由于河水较为浑浊,能见度较差,多数时候只能靠经验和触觉,来判断水下的物体。”不一会儿,尹师傅浮上水面,向队友们介绍了水下的情况。  水下考古队员有啥不一样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告诉记者,自1987年国家博物馆成立水下考古中心以来,已培养5期近100名水下考古队员。水下考古队员除了具备专业的考古业务能力外,还要专门接受潜水、水下考古仪器操作、水下考古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队员王茜说,水下考古要背上十几斤重的设备,能见度低,除了靠触摸,很多时候要借助仪器。此外,水下环境十分复杂,水流、暗涌、淤泥等因素都要考虑,一不留神可能会出现险情。
 ―  ―  ―  ―  ―  ― 
Copyright & 2006 河南文化产业网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办公厅 | 主办单位:河南省文化厅 | 运营单位:河南省中原文化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 | 文化新发现、产业交流热线:7
交流信箱:国家水下考古队员张瑞:水下考古不是海底捞宝由于很多人并不熟悉水下考古,于是产生了许多遐想。”  张瑞非常乐于和人们分享水下考古的故事。”  虽然工作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因为“将水下考古进行到底”是张瑞的人生理想,再艰苦,他也会一直坚持。国家水下考古队员张瑞:水下考古不是海底捞宝前不久,曾在2年参与了“南澳1号”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工作的国家水下考古队员张瑞应邀来津举办《发现我们的过去――探索水下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由于很多人并不熟悉水下考古,于是产生了许多遐想。张瑞笑着说:“在很多人眼中,考古工作是非常神秘而刺激的工作,平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问我,考古工作是不是尼古拉斯?主演的《国家宝藏》中呈现的那样,是充满猎奇与刺激的冒险。其实,我们的工作当然和大家的想象有很大的差距。真实的考古工作属于历史科学范畴,是充满艰辛和汗水的工作,它更需要理性、严谨的研究和推理。”张瑞说:“中国除了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很多沉船在没入大海的那一刻起,仿佛就凝固在了当时的那个历史瞬间,几乎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我们的工作并不神秘,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勘探、发掘和整理,尽量地保持历史原貌,为人类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人们经常把水下考古和海底捞宝画上等号,“其实,两者有本质不同。水下考古是科学的考察行为,目的不是获取文物,而是探索历史文化。而很多海底捞宝都是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人迈克尔?哈彻到我国盗取了大量沉船宝物到国外,获得了巨额利润,震惊了整个中国考古界。在这件事发生两年后,我国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宣告成立。从某种意义上讲,海底打捞催生了水下考古的诞生。被不法分子打捞过的水下遗址常常会被严重破坏,保护水下遗址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的,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张瑞非常乐于和人们分享水下考古的故事。张瑞谈到,“大家所感兴趣的故事,在真实工作中都是一次次带有生命危险的尝试。顺利完成一次水下考古的任务,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还需要水下考古队员的应变能力和团队配合。完成一项任务需要两个水下考古队员同时下水,一旦出现问题你的&潜伴&会帮助你的。有一次我完成工作要返回水上的时候,发现我的气瓶压力只有20 bar了,就相当于汽车的油箱已经快没汽油了。&潜伴&就把他的备用调节器给了我,我是呼吸着同伴瓶中的氧气上来的。现在看来似乎只是&小意外&,但当时如果没有同伴协助,我也就回不来了。”虽然工作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因为“将水下考古进行到底”是张瑞的人生理想,再艰苦,他也会一直坚持。张瑞说:“水下考古对我而言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我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深入和全面地认识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作。”见习记者 丁佳文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考古队员发现金代古墓 墓形制独特西安地区罕见
08:16:26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古墓的形制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
  20日早晨,几名工人在西影路附近一处工地清理土方时,发现了几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砖,工地负责人随后向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赶到后,发现这是一座未经盗窃的金代古墓,而其独特的形制,在西安地区比较罕见。
  昨日上午,接到线索后,记者来到西影路的这处工地,在基坑里见到了这座古墓,经过考古队员两天的工作,墓室里的文物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可以看到,这座墓室在基坑的底部,距地面有十几米的距离。
  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20日早晨8时许,工人正在基坑底部清理土方,忽然从土里冒出了几块青绿色的砖,看上去颇有些年头,几名工人马上向工地负责人报告了这一情况,工地随后联系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这是一座金代墓葬,没有被盗窃过,出土了墓志铭、耀州窑、钧窑、铁器、青铜器若干件。&神奇的是这座墓室距离地面很深,但是墓室却很小,它距离地面有12米,但是墓室长度只有1.6米,棺椁的长度更小,只有0.8米,墓主人应该是被火化后放进棺椁的。&负责考古发掘的于队长介绍说,&金代墓葬在渭北地区比较多,在西安地区并不多见,而这样的深度,墓室却这么小,更是很罕见的,这对我们研究金代的政治文化以及丧葬习俗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开始对出土的墓志铭进行清理,墓主人的身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记者 付)
编辑:周军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胶东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讲座】邺城考古队长朱岩石解析《邺城文物之美》
时间:&&作者:王慧颖&&来源 :&&字体:& & &&
朱岩石: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常年担任曹魏邺城考古发掘队队长
正在倾听的小听众
邺城遗址在哪儿?为何说它是中国古代都城史发展里程碑?邺城遗址出土文物在建筑、绘画、雕塑艺术几个方面看,它对隋唐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月6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主办的“文明向心——揭秘中国”大型公益系列讲座第五讲《邺城文物之美》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本期讲座特邀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长朱岩石先生莅临演讲。
邺城遗址在哪儿?讲座初始,朱岩石就邺城遗址地理问题展开演讲。
邺城遗址,如今是在河北省邯郸市,就其历史时期而言,它和河南安阳同属一个区域。1949年以后,因行政区域变更邺城遗址划到河北省,现在的邺城遗址已经到了漳河的北边。朱教授称,要领略邺城出土文物之美,就要从艺术史的角度说一说邺城文物,这之前,更需要知道邺城遗址的背景,知道为何说它是中国古代都城史发展里程碑。
邺城都城中轴线,曹魏邺城为最早
临漳古时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因邺城北临漳河而易名“临漳”。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时期,魏文侯以邺城为陪都;东汉末年,曹操兴霸业,筑三台,揭开了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的序幕。
由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4个世纪之久,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朱岩石说,邺城考古工作队对邺北城、邺南城合计约20平方千米的大遗址,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勘察发掘。对于曹魏邺城(邺北城)的发掘中,结合邺城地区堆积以黄粘土、漳河流沙为主的地质特点以及古代遗迹保存不佳之现状,逐步确认了曹魏邺城的城墙、城门、道路、主要宫殿等遗迹,可知邺城平面大致呈横长方形,东西米,南北1700米。曹魏邺城的规划严谨合理,创立了贯穿全城中轴线的规划思想,单一宫城制度、都城空间功能有别、区划规整的设计理念,为以后中国历代都城沿袭提供参照,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曹魏时期的邺城从正南城门中阳门经过中阳门内大道、宫城正南门到宫城正殿文昌殿,构成了贯穿全城的中轴线。这是封建王朝都城统一规划的产物,深深地影响了此后的历代都城。一座宫殿、一组宫殿建筑群规划出中轴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王朝时期。但是整座都城出现统一规划的中轴线,曹魏邺城的考古资料表明它是目前可以确认的最早实例。不仅如此,科学严谨的东魏北齐邺城因其规划上的严谨、防御体系的独特而直接影响隋大兴城。
国际化都市,邺城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邺城遗址出土的文物折射出怎样的文化概貌?考古,通过对地下古代遗物、材料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更真切更确凿地触摸历史。
朱岩石说,中国封建历史时期发展的文明顶峰之一就是隋唐文化、隋唐文明。在此之前,中国还有一个顶峰:秦汉。秦汉与隋唐的不同,中间有一个让我们深思的动乱时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从此意义上来讲,邺城遗址一个非常重要的遗址。
作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都城,邺城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历史上,它正处于整个“丝绸之路”之中,在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也显得非常的活跃。据朱岩石介绍,尽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非常动荡,但东西方向的文明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从传统的“丝绸之路”上可以看到,从洛阳、西安一直西出玉门关,经过喀什再到西亚;北路从大同经过敦煌和天山沿线再到中亚西岸;邺城就是“丝绸之路”中东西向南北中原腹地道路的焦点,同时这也是非常重要一个点。
除此之外,邺城同时也是北方骑牧民族南下之时南北方民族融合的舞台。邺城在16国时期包括东魏北齐时候的王朝,不全是汉族建立的政权,它在南北民族融合过程中起到空前的作用,这让北方骑马民族的习惯、文化深深的渗透到了汉族文化当中,也包括对于隋唐文明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itunes能不能刷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