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之路能有多远走多远美食,最后毕竟是死路一条

2011年新入司员工公司历史讲座
大家上午好!
&&&&大家不用自我介绍了,介绍了名字记不住,见面不打招呼很失礼,时间还长,慢慢认识!我是搞党务的,主要负责组织、宣传、共青团和企业文化。干得时间长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领导关照给个处长的帽子,其实算是党委的秘书。
我是周一接受到人力资源处这个讲课的安排,说实话对于讲课,我不是老师,也不是培训师,大学教授讲课旁征博引、抛“玉”引玉、滔滔不绝,气贯长虹。我在这只能照本宣科,读我准备的材料。因为虚长了40来年一直在当学生,也称不上好学生,与在座的各位新同仁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又是6S,高深莫测。现在娱乐界有两个有名的美女大S、小S,我一直不知道两个人的名字,只知道长得好看。可能有人心里嘀咕,老崔,你咋还来个6S,6S是不是比大S、小S还要妖道?大家别误会了,其实,此S非彼S,6S是源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手段,有6个S开头的单词,翻译成汉语就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大概在5年前,航天推行了这种管理手段,说实话,我们企业推行的不是很好,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推行和管理部门,因此,坦率地讲我在这方面并不擅长也不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总之我不能说是“屁股坐着桑塔纳,隔着玻璃看庄稼”的瞎说八道。就我的学习和认识来说,6S有一部分当属于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范畴,就是通过这种管理手段,使员工老实点、要听话、守纪律、别出事、加油干,类似于曾经红极一时的《没有任何借口》、《孙悟空是个好员工》、《执行力》、《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些书籍的内容,最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领导喜欢的、执行力强强的、职业素养高高的这么一种好员工。
既然是命题讲座,我也不能跑题千里,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6S讲座网络上到处都是,6S的专业书籍到处都是。人家说的,写的,长得,都比我精彩。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下来去看。其实6S是属于企业文化范畴内的一种具体的管理手段,本身我的职业分工有一部分是企业文化,那么我想以6S为切入点与大家聊聊我们企业的历史,企业历史是一个企业所走过的路,有思想,有性格,有习俗,有故事。这是网络、书籍中所没有的,不知道林书记此前讲过没有,如果涉猎过一些,以他的为准,或者我尽量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谈。今天既然坐在着,凡事有个因,有个果,“树高千尺在于根,水流千里在于源”,我想只有了解了我们企业的历史,懂得了企业的内涵,捕捉到“她”的气息,聆听到了“她”的心跳,我们才能够与之情相牵,心相连,我们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刻的领悟到6S的精神实质,才能够认真的学习,深切的领悟,老老实实,不缩水,不走调,原汁原味的去实施,做到领导满意,组织放心。
不平凡的企业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中国航天人——这个中华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分子,多年来,正是靠着这种民族的个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绚丽诗篇。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同时也叫六九三厂(一个老名字,一个新名字,叫哪个名字都不错)——航天人的骄子,同样也是靠着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走出了一条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之路。
&&(一)艰难中不断磨练着坚忍不拔的个性。上世纪70年代初,在河南驻马店市正阳县城郊,坐落着航天一院(后来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为了贯彻毛主席1966年5月7日“五七指示”精神,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下放到农村;“五七”干校就是这些人在农村从事生产,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批判资产阶级,进行政治学习的场所。
&&背景资料:文革期间停工停学闹革命,干校占的是正阳一高的校园。后来,复课后学校没有地方了,鸠占鹊巢,老师开始告状,给中央领导人写信。告状信直接写给周总理,周总理在信上批示:坚决反对大沙文主义!什么叫“大沙文主义”,全称是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大致的意思的核心是“专制”,暴力的征服。&用在总理批示的意思也就是欺负人。后来,也就是后来的693厂陪给正阳一高20万,正阳一高重新买地,重新建房,这20万还没有花完。
&&那时,一批来自航天的老专家,尤其是一些“右派”在这里接受再教育的“锻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说是“锻炼”,其实大多数人的肩头扛着的是“改造”的精神枷锁。具体点,“五七”干校都是住着哪些特殊的人物呢?例如,我国著名的卫星遥感专家、两院院士刘先林;戊戌变法六君子著名的教育家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小儿子著名的航天科学家梁思礼,就是在距离一院干校5公里的航天二院的“干校”接受“再教育”。
&&老梁的小名叫老白鼻,老白曾经在“干校”喂猪,是钱学森手下十个室主任之一。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地地导弹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梁启超51岁得的老白鼻,对老儿子的疼爱溢于言表。梁启超曾经非常激动的用笔记下了7岁老白鼻作得诗“梁思礼吃大米,梁思忠吃大葱”。梁思忠是梁思礼的一个叔伯哥哥。老白鼻有很多故事,其中有意思的是70多岁时和老伴在北京马路上散步,结果老伴一回头老头丢了,想不到的是老头掉进没盖盖子的窨井里了,老头当时是全国政协委员,航天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掉进窨井里了,可以说惊动了北京市委市府当局,北京市立即组织全市范围内整治偷盗倒卖窨井盖的犯罪。
老白鼻的大哥是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新中国国旗、国徽的设计参与者梁思成。梁思成的老婆是一代才女一代有着倾城姿色的林徽因,也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她的著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据说她的小楷功力深厚不亚于书法大家。而且林徽因的一生情感世界中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呵护她了一生;一个是诗人徐志摩,痴迷她了一生。一个是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苦等她了一生。
老白鼻的二哥梁思永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是新中国建国后的学部委员,相当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
梁家三个兄弟,三个院士。
一院“干校”的很多老专家、老右派和可以改造好的老同志的遭遇类似于老白鼻梁思礼,他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间劳作,也就是“修地球”。名声显赫的譬如,原航天部部长、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1961年老少将张钧,航天部副部长老少将张廉斧(这个人因林彪事件而受到牵连),第七工业部副部长李明实(我曾经有一次写文章得了一个19届中国产业报告文学二等奖,李明实老部长还亲自为我赋了一首诗由《中国航天报》主编时旭转寄过来)。
这个时期,当时的国家也正处在一个外部受到重重封锁,内部轰轰烈烈大闹“革命”的艰难处境中。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文革”时期。
恰逢这个时期,在研的东风5号洲际导弹要上天,急需一种航天电连接器。东风5号射程1200公里,可以携带核弹头打到俄罗斯、欧洲、美国夏为夷。
消息从北京传到正阳县。面对着一面是沉重的“锻炼”,一面是祖国的需要,这批正在下放劳动的老专家勇挑重担、主动请缨:承担此项研制任务!“干校”劳动可以说是他们人生的一个“低谷”,体力的惩罚,精神的整治,但是这些老专家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表现出的是忍辱负重,宠辱不惊,心系祖国的赤子之情……
那时的干校,各种条件极其简陋,人吃的是“粗茶淡饭”,可谓是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杂以番薯;住的是“干打垒”,土坯房,居住条件可谓是屋外下雨屋里流,躺在床上看星星。我曾经在1997年、1998年两次专门去正阳县老厂址补拍过一些清晰留有当时烙印的办公和职工宿舍的照片,这些照片将来会在咱们的新产品展示里布展。2000年我再去,这些老的影子已经是荡然无存,房子被后来的单位推倒盖成了楼房。
书归正传。型号要飞天,需要电连接器。既然是型号需要,既然已经“请缨”,“请缨”意味着向困难发出挑战,向坎坷发出冲击。那么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甚至是“只许成功没有退路”“军中无戏”的“军令状”。通过科研攻关,这批航天老兵一举成功研制出航天专用电连接器Y26。正是有了Y26这么一只看似普通,实则意义不同凡响的电连接器之后,经当时的中共中央文革领导小组批示,日,中国航天有了一个新生儿693厂,隶属于航天一分院(一分院的老院长是钱学森)。据说,批文签字的人是“江青”。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所效力的这个航天企业的前身是,先有了“孩子”,后有了“母亲”的名分,693厂这个“母亲”是先孕育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与自己的“孩子”一道发展壮大到今天。当然这与未婚先孕有着本质的不同,断不可混淆。
两年之后,1974年,我国新研制的近程导弹红旗3号急需一种特种电连接器,消息从北京传到工厂。
当时,傲慢的法国人断言:中国人在5-7年的时间里拿不出这种航天专用电连接器的样品。但是,让他们压根想不到的是,就是这群看似不起眼的中国航天人在一所废弃学校的教室里举行了誓师大会,成立了领导、设计、生产“三结合小组”,领导有时任厂长志海,设计有吴根发,生产有车工闽金根,铣工相天昌。后来成为我们老书记的相天昌,现在还在这个楼上上班。“没有金刚转不揽瓷器活”,在接到任务后的短短28天,仰仗几把尺子、几张图版、几支铅笔,几台旧机床,“三结合小组”一举拿出了具有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J3&“双曲线”电连接器,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赢得了中国人的尊严。用现在时髦的话讲,我们展示了自己的“肌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产品经过飞行试验在沙漠中沉睡了一年零八个月后被发射场负责回收的解放军战士捡回后,再次经过各项例行试验,结论是:接触可靠,性能良好。目前这个产品还在我们的产品展室中保存至今成为我们企业的“传家宝”。
了了数言,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想象,693厂在她的早期创业阶段就凝练了她特有的气质和个性,那就是深入骨髓的铮铮铁骨,融入血脉的桀骜不驯,是那种很男人味的强势和征服欲,或者说完全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条好汉的惊世骇俗。
J3&“双曲线”电连接器的研制成功,使工厂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975年5月,当时的七机部(第七机械工业部)决定,五院529厂一分厂(即现在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五七”干校附属工厂、在驻马店市内有一块30多亩地)与一院693厂正式合并,693厂的规模扩大,科研力量得到加强,不仅能够研制生产航天电连接器,同时又具备了研制生产航天电子仪器的能力。
1978年,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的那一年,在全党全国展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的那一年,被称为“科学的春天”那一年,&693人引以为骄傲的J3“双曲线”电连接器一举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捷报飞鸿,六九三人备感欣慰,但更大的实际还是生存的压力。为什么?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工厂是“计划外”的产物,虽说有军工厂的番号,但实质上类似于“土八路”,几乎享受不到一丝一毫“国家队”、“王牌军”、“正规军”的“优待”。尤其是在创业初期的计划经济年代。物质短缺,装备寒酸。什么叫“计划经济”,大家可能从老人的嘴里、书本上、电视上多少了解一些知道一些。其实计划经济是统治阶层、国家机器管理民众的一种变相的“苛政”或者“管制手段”,无产阶级专政,穿衣服要布票,吃饭要粮食本和粮票(其中粮票是在1993年之后才逐渐被废止),连吃肉吃豆腐吃白菜都要肉票豆腐票和白菜票,物质贫乏仅仅是一方面问题,住房要有户口本,出门要有介绍信,没有各类证件和票证你寸步难行,就连娶个老婆也要这个介绍信、那个证明信,政审通不过,没准政府还不批准。没有户口本、介绍信你跑出去倒腾点小生意,那是你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仅到割你的尾巴,公安还会你当盲流抓回来。没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可以说你将举步维艰。办任何事,都要想点子,钻空子,走路子,批条子,很多时候是没法子。就算你想领个安全套,不和赤脚医生搞好关系你也拿不到手!因此,这个计划外的工厂的日子并不好过,吃饭,住房、子女就学等一系列问题眼睁睁地摆在六九三人面前。一方面工厂属于中直企业和地方的关系瓜葛很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人家也没有这样的义务和权力;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计划外的军工企业,因得不到上级足够的重视,只能靠自己的能力面对着市场,工厂的发展需要从市场中寻找“饭碗”。当时我们的很多职工家属是农村户口却生活在所谓的“城市”。也就是说对于这么一群亦工亦农的人群来说,一边要搞科研生产,一边要修地球,企业的双肩压负着的是一边是科研生产,一边是“修理地球”,一边还要解决家属工作和孩子上学问题的多块“巨石”。职工家属工作问题,自己,自己想办法着手办冰棍厂、蜂窝煤厂;孩子上学问题,自己想办法,办学校幼儿园。除此之外,科研生产姑且不说,吃粮问题必须自给自足,必须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好在当时,工厂大约有500多亩田地,工厂的老老少少就是要依靠这5000亩耕地来解决口粮问题,春种秋收,秋收冬藏。并且,“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每年,全厂上到厂长书记,下到普通职工,男女老少,全民皆兵,播种时是两腿稀泥在稻田中插秧,夏时人人的肩头扛着的是一二百斤重的麻袋,颗粒归仓。居住条件更是极其简陋,单位的房子少,很多职工只能租住在周边一个叫皮庄的小乡村村民的土坯房里。
今天看来,这种境地,这种场景,是不是和我们曾经从电影电视中所看到的建国初期新疆建设兵团战风雪斗严寒支援边疆建设的情形有惊人的相同呢?
早期的693厂可以说是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发展,走过了一段一路风霜一路歌的蹉跎岁月。
今天,693厂的大楼巍然屹立在省会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的科研生产环境已今非昔比,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加工自动化,办公微机化。那么从历史的角度回头看我们的前辈,可以说他们是一群负重的人,就象一支驼队,在荒漠中,在历尽艰难和坎坷中跋涉,甚至是忍辱负重,用自己不俗的作为奠定了今天中国航天坚不可摧万古长青的基业并创造了自身的辉煌。
磨难总是伴随着工厂艰难跋涉的步伐。1985年,也就是工厂成立的第13个年头,正当693厂似乎苦尽甜来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候,中央提出“三南下放”的工作部署(河南、湖南、云南航天单位划归地方)。其实“三南下放”的历史背景是当年的3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主要内容有:运用经济杠杆和社会调控,使科学技术机构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活力。“三南下放”是航天工业部针对这一中央决定的一个具体举措。所谓的社会调控,调控到了693厂身上。请大家注意,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1985年,仅仅7年,这一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很多政策的制订与颁布就如同我们的世纪伟人小平同志说的“摸着石头过河”,在一些政策的制定、把握和理解上,难免有“矫枉过正”的地方。“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后国家对这一政策及时进行的调整。但是,在这一政策调整之前,“三南下放”可以说是如同一记大棒子狠狠地砸在了693厂的头上。好比如刚刚走进红墙走进“皇宫”当“公主”,一纸号令又被父皇下嫁到西域当媳妇,没准一辈子都回不来。文成公主究竟是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闺女真不好说。
“三南下放”,一夜之间,军品型号下降为零。“军品型号下降为零”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米下锅”!意味着没饭吃!而这个时候,工厂正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筹备搬迁到位于京广铁路线上的驻马店,一面是发展的需要——搬迁,一面是生存的必需——找米下锅。可以说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用现在时髦的话叫“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你像雨像雾又像风”,真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处境狼狈而尴尬!怎么办?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全厂上下齐动员,能找亲戚的找亲戚,能找朋友的找朋友,能出点子的出点子!跑武汉、跑天津、跑北京部委(当时叫跑部),速印机、洗衣机密封圈、压水井垫圈、药盒盖、磁带盒等等凡是他们能够想到、能够找到的一个个“项目”全部被归置于抢购的“范围”。可以说为了“生存”饥不择食。有一年搞企业升级清理物品,我从我们办公室柜子里就找出过当初的其中一种产品“鹦鹉”牌录音磁带盒,像个大号的蚊香片。可能现在的咱一个小U盘能顶它一汽车录音带的容量。
有人说当时的工厂是“夹缝中求生存”,我说是“枷锁”中求生存。有人是“困难中求发展”,我的理解是“苦难中求自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身后就是万丈深渊。唯一的办法置死地而后生。虽然工厂面临着举步维艰的苦难,但当时的决策者的目光非常清晰而深远——一定要走出深巷子,一定要从偏僻的正阳县城搬迁到交通和信息相对较为便利的驻马店。今天,可能我们很难想象怎么叫交通便利?怎么叫信息闭塞?现在,我们出门有飞机、有高速、有高铁(尽管涌温高铁事件不太美妙,打了铁道部一记耳光)。单位、家庭有互联网有手提电脑(尽管稍不留神会春光外露,出现这个门那个门事件),身上有手机,就连楼洞门和家门之间也是可视对讲,BB机早已经绑在奶牛身上催奶了。但当时,唯一便利的交通就是京广铁路。从正阳县到驻马店的90多公里路赶上天气不好路不好的时候,几乎要半天时间。一个地区政府所在地驻马店的电话是载波12路。我们完全可以假想一下当时工厂渴望走出“三线”地区,走出偏僻乡村的心情。不搬迁,随着时代的发展没准“死路一条”。聪明人不会坐以待毙!更何况这是一群搞航天尖端科技的人!搬迁,说时容易做时难。搬迁工程款极其短缺,怎么办?自筹资金,该发的工资少发点,该发的奖金不发了。能攒的钱就攒下来。
我是日进厂,当时我的月份工资是110元。当年年终,我拿的是一半年终奖,35元。当时全厂干部职工每月的奖金也就是几块钱。我曾经看到当时的厂长李凤有、党委书记相天昌一个月的奖金是七块八角二分。
在企业遇到困难,在意味着究竟是“生存”还是“死亡”的关头,693人表现出的是强大的凝聚力。但毕竟职工腰包里的钱是有限的,真若用于搬迁,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最困难时,工厂租用别人的插车拉设备,竟然到了连10公升的汽油都给不起的窘境……1988年,工厂克服种种困难,硬是靠着人拉肩扛,用4辆旧卡车,把工厂从正阳县搬迁到了驻马店市。就是在搬迁的过程中,693厂坚持搬迁生产“两不误”,为航天新型号研制出数字式垂直度调整设备。当时,企业的固定资产仅仅为300万。如今我们有近2亿元固定资产。可以说“生存”使工厂过早的深切品尝到了生存的残酷,也更早的明白&“敢拼才会赢”,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计划经济时代,当其它企业尚不懂得“市场”真谛的时候,我们已经谙熟了“市场”的游戏规则。当他们嗷嗷待哺等着上级喂奶的时候,我们已经懂得如何去“围猎”了。大家可能读过一本畅销书《狼图腾》,可以说,我们企业的血脉深出流淌着的是一个狼性团队的鲜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磨砺历练了工厂的坚韧气质,也开启了工厂发展的眼光和思路。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积淀中,在最早的时期就形成了“把技术发展目标瞄准世界前沿”的发展理念。在经营思想上,响亮的提出了“市场领导工厂”,市场营销思想的定位是“剜到篮里就是菜”“别人不干的我来干!”;“只要是为航天为国防事业配套的产品,陪钱也要坚决干!”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那你不是吃剩饭的,捡破烂的,拾牙惠的吗?或者可能有人会说,老崔,你说的不是老油条吗?
不是!请大家在任何时候不要产生疑问,请你永远记住“市场是块试金石”。真正良好的市场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共赢关系,拥有这种关系越多,你的发展空间就会越大。当人家想睡觉的时候,你送个枕头,这叫“带劲”,就是这个道的理。当时的693厂可谓是惠风和畅,“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矛盾纷纭,千变万化。唯和谐才能顺应规律、符合潮流;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事业有成,万事兴旺!这中间需要的是战略思维,需要决策者具有发展的前瞻性目光、胆识和气魄,需要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睿智。就像《市场营销》所讲一个经典战例一样:一家鞋业公司派一个营销员去大洋洲一个海岛国家,很快坐飞机跑了回来,回来时回报:那个国家的人都不穿鞋。公司派第二个销售员去,很快接到电话:快下生产计划,这里的市场太大了,他们国家至少每个人都需要一双鞋!其实最早,693厂就是这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难中捕捉机遇,寻找市场,掘出一个又一个“金矿”。“你无我有”、“你有我精”,你嫌批量小、利润少、我不嫌,集腋成裘、积沙成塔,我不会以一时一事论得失,所谓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先交朋友,再谈生意,今天我吃亏了,明天有好事想着我就行。几乎完全类似于安徽芜湖瓜子大王年广久的“傻子生意经”。
可能年轻的朋友不太了解年光久,年光久属于改革开放初期“先富起来”那部分人,说到家其实他的经商没啥窍门,他既不懂市场管理,也不懂资本运作,完全属于“一招鲜”。买我一斤的瓜子,饶你半两,临走给你抓一把,体现的是诚信和厚道,也是薄利多销,现在商场里“买一送一”就是从他那学的。后来年广久发财之后,思想膨胀,脑子发热,组建什么跨国瓜子集团,他的小老婆和他前妻生的儿子年强争家产,几番折腾,再后来年氏集团基本垮了。
在当时,693厂这种类似年广久的“傻子生意经”,在一定时期内不仅使我们获取了除经济效益外诸多的“好处”,同时更奠定了他们为航天型号配套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网络上有个词叫“抢座座、吃果果”。时至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企业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否完全可以套用先哲孟子的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93厂出身“寒门”,成长的道路上更是丝毫不敢言懈怠,是“忧患意识”推动了向上的车轮,也是“忧患意识”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不是有这样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能够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
& 从1972年建厂起,除“双曲线”以外,工厂从80年代研制的滤波电连接器,90年代研制的推拉式Y27电连接器,性能可与美国德驰产品相媲美的镀镍技术、防反插技术及三通技术、滤波技术、锁紧机构技术、火工品电连接器技术。这些技术一直保持着行业领先的地位。同时,我们的垂直度调整设备是应用于火箭发射的唯一一家研制生产单位,这个产品我把它形容为“火箭“安上瞄准镜。而且这类产品也由传统的表头式发展为数字式直到今天的智能式,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桥梁等行业。工厂在产品定位上,所形成的普通、小型、超小型、微型等多系列,至今在行业是“三高一小”的典范,即高性能、高可靠、高寿命和小型化。在其产品形状、尺寸、体积方面就有4-5个系列可供用一个生产厂家选择,产品安装结构既有普通的仪器式、电缆式,同时还有供特种场合使用的穿墙式、浮地式、表面贴装式等,为其安装提供了很强的可选性。
赔钱也干的营生,使693厂如同一个电连接器产品的大超市一般,琳琅满目,花色繁多,693在电连接器这个行当,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做不到!日,工厂迎来建厂20周年纪念日,这个时候的工厂各项经济指标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双突500万。今天看来500万不算啥,可能在座的有的家产也不止500万,但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和数字。这一年,也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一年,其中经典的语录可能大家都知道:“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深圳特区报》在第一时间刊登了该报副总编陈锡添撰写的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名不见经传的陈锡添也因此一跃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名人。
那么此刻的693厂似乎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似乎也就是在转眼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我们的上级、中国航天的各个研究团体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河南693厂;惊讶的感受到,河南693,名气不大,人员不多,但作为很大!昔日的“配角”日渐转变为“主角”。693厂,在航天这个大舞台上,不仅亮了相,而且唱、念、做、打招招不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就是要干出个样子让你看看。计划外出生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姥爷、七大姑八大姨都当成了“宝贝”。当然,这和二奶转正,私生子篡权成皇太子不一码事。用我们的老总师黄总的一句话:厂小志气大,立志攀高峰!其实,功夫在诗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功夫不负有心人”。
历史发展的轨迹教会了我们,只有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看问题,想方设法考虑用户所需,才能招揽更多的商贾,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达到振兴企业的目的。多年来,我们的企业一支恪守着“把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为己任”这么一个信条,从而迎来一个个旭日东来新的一天。因此,693人的不俗或者说卓尔不群正在于此。后来我还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报道叫《693厂的经营宝典》被《中国航天报》用在有一期的二版头条位置,而且还获得了一个当年好新闻的二等奖。听说这篇文章发表之后有个单位还组织了学习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认为自己的单位思想传统保守,整天苦思冥想着“公鸡下蛋”一鸣惊人,而不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而693厂之所以有今天是他们脚踏实地在做。
从1972年到1995年这段时间,我为它总结为创业发展阶段,有成绩、有亮点,有苦难、有波折,基本属于按部就班的发展。1995年之后,企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怎么回事?
今天在座的有些同仁是冲着中国航天来的,大家都知道我们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那么我们企业与航天,或者说与后来的载人航天又究竟有着一个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的肌理又有着怎么的联系呢?是不是和你说的战略机遇期而有所联系呢?
& & 载人航天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上世纪80年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竞争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1984年1月,美国总统宣布要用10年时间建造自由号大型空间站;苏联拟于1986年将其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送上太空;欧洲开始研制哥伦布空间站和赫尔姆斯号小型航天飞机;日本也提出要研制希望号航天飞机和大型运载火箭……
& 在这场争夺空间优势的激烈竞争中,中国是否参与还是观望?
日,中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联合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
& 3月5日,邓小平同志看到4位科学家的建议,马上作出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由于该《纲要》是在1986年3月提出建议,并经邓小平亲自批准,这个由科学家和政治家联手提出的国家高科技战略计划,很快就以“863计划”的代号叫响了。其中,航天技术领域是“863计划”中的第二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
那么,693厂与“863”计划的渊源究竟在哪里?
1995年1月13日,新年刚过,由国防科工委、中科院、电子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四部委组成的专家考察团聚集在693厂,开始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有关航天电连接器、电子仪器选用的考察。
考察是极其严肃紧张的,“载人航天工程”这个字眼使会议室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载人航天一直是国际航天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高科技领域。鉴于保密关系,我们内部称其为“921”工程。当时我国在掌握了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测控技术的同时,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预先研究。在对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1992年,党中央作出决策,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也就是“863”计划的一个分系统。
载人航天工程举世瞩目,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电连接器的通电作用,直接关系着新型火箭和试验飞船经脉的畅通。火箭和飞船所需的几万只电连接器,只要其中一只上的一根插针出了毛病,就会影响发射精度,甚至导致发射失败。因此,电连接器的质量问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当时的厂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烟气缭绕,就像盘旋在人头上人心口的一团谜雾,能否拨开云雾见青天,所有的人都不得而知,都在心里捏把汗,藏着一个大大的问号。我当时担任整个会议的会议记录,领导对我的要求也是“有话必录”。在会场上,专家们争论不休,两种声音交替出现:一是选用进口的电连接器保险系数大,但有受技术封锁的危险;二是我们永远不能拄拐棍,最终要依靠自己的双腿走路。但不管怎么说,每一位在场的人都十分的清楚,这个被党和国家领导人称为重中之重的“生命工程”,也许会由于自己一丝一毫的误断势必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通过两天的考察,结果令专家们感到意外和惊喜,他们一致认为:693厂的产品性能、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均处于行业乃至国际领先地位,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
随后,693厂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时任“921”副总设计师,31岁就名震航天,今天的17大中央委员,最早一批60后正部级领导,中国大飞机集团董事长,现在的河北省省长张庆伟来厂考察。考察的结果不言而喻,非常好!当时的张庆伟风华正茂,是航天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就是一次固体火箭型号飞行试验失利,几乎所有的专家认为燃料加注不够,张庆伟经过缜密的测算之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燃料非但不能加而且要减,经过多方论证采取了张庆伟的建议,结果型号成功。
张庆伟考察走了之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评审论证,专家们胸有成竹,最终拍板:载人航天工程专用电连接器和有关电子仪器在693厂选型!&
事实上,当时还有一个历史背景是,工厂自建厂以来,向各类航天型号产品提供了数百万只电连接器和数千台电子仪器,并以20年在航天历次飞行发射中无一失手的佳绩,创下了国际同行业“零故障”的奇迹。为什么称为国际同行业的奇迹?因为在当时国际上历次航天型号发射失败的事件中,33%的故障原因在于元器件,而作为元器件范畴内的电连接器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又占元器件的33%。两个33%几乎是无计可施的“魔咒”。根据这些,后来我把它归纳为一句话:“令国际宇航专家为之头疼的三三故障率!”在一些媒体上用,本身无知者无畏,当时我也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胡编乱造是因为我不懂,不行你媒体编辑改了也就是了。不过后来我发现国内很多媒体的作者也采用了我概括的这个“三三故障率”。包括把电连接器形容为“航天器的经脉”“经脉系统”也是我的首创。
前面所说的这段历史,如今回首顾盼,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机遇垂青于有准备者!换句话来说,天下美女无不喜欢阳刚气十足的男人。就像拳王泰森、篮球巨星乔丹、就连曾经在河南建业踢球的黑珍珠奥里萨德贝这些人的老婆都是楚楚动人的白妞。
693厂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完全出落为“婷婷玉立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的绝色佳人。这个观点,全凭个人看法,如有不同看法,以你的为正确!
1995年5月,有关单位与该厂签订了载人航天工程所用60.8%的电连接器和地面稳压电源、垂直度调整设备的产品供货合同。&693厂的产品被载人航天选用,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破茧而出”,企业真正搭上了高速行驶的航天快车。天降大任于斯人,弄潮儿向涛头立。机遇把历尽艰难的693厂推向了时代涛头。
& 跌宕起伏的一段经历
大家知道前段时间的涌温高铁事件,号称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发生了颠覆。也就是说正当693厂踌躇满志决定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1997年6月当时的航天工业总公司下发文件对相关的企业进行属地管理,也就是说693厂要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剥离出来,归属河南航天管理局,由河南的信阳694厂、平顶山的695厂、正阳县的豫南农业基地、河南航天建筑公司、693厂这么几家单位组成“农工贸”联合体。所谓的农指农业,工是工业,贸是贸易和三产的服务业。
2012来了!冰河时代来了!693厂想不通,毕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也就是航天一分院)是个“百年老店”,背靠大树好乘凉。我本身就是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孩子”,现在你又把我过继给河南航天局,河南航天局将来是死是活都是未知数,干嘛非要“我用青春赌明天”?怎么办?反映基层意见!上级不搭理你,说是组织行为!没办法,采取下策,抗拒!抗拒的办法是什么?小孩抗拒大人的办法是怄气不吃饭。工人抗拒上级的办法是罢工!示威!外面汽车不允许进厂,设立路障。大字报、小字报贴得到处都是:“誓死不跟航天局”“生是一院人,死是一院鬼”等等。
时间持续了近一个星期。罢工我没有参与,因为我家的孩子马上要出生,没太多的精力参与“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类事情,我一直躲在家比较惬意的避暑。后来总公司派了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长滨——刘总,来厂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问题是深层次的,矛盾是尖锐的,心情是焦灼的,追踪溯源牵涉到整个航天总公司深化改革的统筹部署问题。
总经理助理刘长滨刘总的河南之行无疑是担负着“排爆”的重任,此时的河南693厂似乎就是中国航天的一个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刘总一路舟车劳顿,踏进693厂的第一步,即发生了职工“勒令”刘总祭拜灵堂事件……
连续三天,经过与职工代表协商,达成初步协议:先不移交!随之,上级任命由当时的政治部主任刘凤祥出任常务副厂长兼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河南航天管理局副局长杜耀德兼693厂党委书记。
上级表态之后,并不意味着“风暴”的平息。此时,“临危受命”的常务副厂长刘凤祥果断的召开了厂级领导会、中层干部及职工代表会、全厂职工大会,“统一思想”“明晓利弊”“指明方向”。刘厂长是干政工出身,口才好、讲话通常是旁征博引入情入理;文笔好,是厂里甚至是一院有名的“一支笔”;三级会议召开后,职工的思想情绪“风平浪静”。谁敢横刀立马?谁能够逆境中扭转思想,繁杂中统揽全局,答案是:“呼唤英雄”!能够在乱军之中稳住阵脚的是,刘凤祥!如果我们能够穿透历史的尘埃并以历史的客观去评说一个人的话,可以说刘凤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帅才”。这一点,此后得到有力的验证,据说当时的科工集团总经理、麻省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夏国洪对刘凤祥极为欣赏。
一年后,1998年7月,上级正式下文件,693厂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划归河南航天局。当时的厂长彭广明受到免职处理,有关领导受到政纪处分。毕竟工厂发生了不该发生的非组织行为。
无论是彭广明当厂长也好,刘凤祥担任常务副厂长也好,693厂职工也好,几乎没有一个想归属河南航天局的。为什么?因为归属河南航天局,企业前景不明朗!说好听点,认为它的管理能力太薄弱。咋办?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私下运作!无声无息悄悄地干活——挖地道!究竟是谁“私下运作”?究竟是谁“偷挖地道”?我不知道!
1999年3月,也就是693厂归属河南航天局仅仅10个月时间,在工厂的运作下,总公司又一声号令,693厂脱离河南航天局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直接管理。
原本是孙子辈,一下子变成儿子辈,说实话,尽管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纵向比进步不小,但与其他兄弟场所横向比,实话实说,693厂在整个航天领域综合实力、配套地位应该说是并非举足轻重。说到这,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你刚才把693夸得像朵花,既然像朵花咋还没人要?大家别忘了,这个时期恰恰是国家提出公有制实行多样化,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电信重组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挂牌,确定企业破产规范都是这一时期发生的事情。当时的国企一直在不断地“捣腾”,也就是所说的深化改革。
2001年9月1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策,根据产业特点把693厂划归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麾下。这不是在踢皮球吗?有的职工不免悲从心来,693是想当杨白劳也找不到黄世仁呀!真是没娘的孩子像根草!话说回来,虽说离开了曾经的娘家航天一院,又被姥姥家航天总公司赶出老家,毕竟航天九院这个新婆婆家是搞基础电子研究专业的,专业对口,脾气相投,先过日子再说吧!
一晃前后就是五年,五年时间,693厂似乎就如同汪洋中的一条船,在大风大浪中挣扎、挣扎、再挣扎。但无论身份怎么变,但“中国航天”这个名字没有变,693厂一如既往的一边找“归宿”一边搞科研生产,折腾的过程科研生产并没有滑坡,而且一直在稳步前进。
& &始料未及的一场事故
然而,正像先哲马克思说的:在科学的大路上,没有平坦可言。就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成功发射之后,&693厂刚刚归属九院的2001年10月,“新媳妇”刚进“婆婆”家的一个多月,就不小心砸了“婆婆”的“锅”。咋回事,闹别扭了?还是像郭美美说王军是俺干爸,间接地砸了中国红十字会的“锅”?
2001年9月30日,神舟三号飞船从北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三号”是按载人的标准设计研制的,这是它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的最大区别。此外,国家主席江泽民这次还要亲临发射场观看发射。
航天人的压力更大了,而压力最大的,还是飞船系统。作为飞船系统总指挥的袁家军和总设计师戚发轫的压力最大。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神舟三号”出师不利!
2001年10月3日,技术人员在给神舟三号飞船作测试时,发现压力传感器上有一个电连接器的接点不通。消息传出,发射场所有的人神经都紧张了起来。这种电连接器飞船上有77个,涉及的点有1000多个!到底是1个电连接器有问题,还是77个电连接器都有问题?究竟是1个点不通,还是1000多个点都不通?如果只是1个电连接器有问题、1个点不通,重新更换1个即可,既不费太大的力气,也不用花更多的时间,但假如是批次性问题可就糟糕了。所谓批次性问题,就是这一批生产的电连接器可能全有问题!测试人员又经几次测试,有发现有个别电连接器不能导通。
事情马上报告给了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一种意见认为,这种电连接器在“神舟一号”和“神舟二号”上已使用过,而且飞船上还有备份,可以不换;另一种意见认为,备份电连接器是在天上用的,不能还没上天就用备份。
会议的结论是,到底是个别问题还是批次性问题,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这一来,戚发轫和袁家军都睡不着觉了。
16日,元器件首席专家朱明让带着专家组从北京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朱明让和专家组反反复复查看了一个下午,一言不发。
晚上,现场开会。戚发轫、袁家军和王壮都在场。朱明让说:飞船系统的专家们都希望电连接器是个别问题,而不是批次性问题,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我也不希望是批次性问题,我也不忍心看着飞船来回折腾。但我要讲情面,更要讲原则,不能为了情面就放弃原则······在电连接器没有解剖之前,很难排除不是批次性问题!
如果是批次性问题,“神舟三号”上的77个电连接器就全部要替换,就得由工厂重新生产,最快也要等上3个月。这就意味着,经过8个月艰苦准备、发誓要一举成功的“神舟三号”必须中止发射,已经到了发射场的400多人的发射人马不得不撤离现场,打道回府,而下一步“神舟四号”、“神舟五号”的发射计划也会被全部打乱。面对这种情况,戚发轫怎能不急!
22日,结论出来了:是批次性问题!电连接器必须全部更换。
这时,有人提出,即使是批次性问题,也可以到下一次发射时再替换,这一次先发射。从理论上讲这也是可以的,这样就不用推迟发射时间。但是,工程指挥部毅然决定先换再发射——不能带任何问题上天!戚发轫心一横牙一咬坚决地执行了这个决定,虽然这个决定让大家都很难受。
之后不久,江泽民主席在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绝对保证安全。既然发生了问题,就一定要彻底解决,切勿抢时间!
于是,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最后决定,“神舟三号”推迟3个月发射!飞船上的电连接器全部重新设计,重新生产,重新更换,1000多个焊点重新焊接。参加“神舟三号”发射的人员全部撤出发射场!
最痛苦的是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和总指挥袁家军。发射队宣布撤离发射场那天,戚发轫流泪了。他一边默默地收拾着资料,一边在心里默默叹息:没想到啊,没想到啊!原本满头银发、潇洒飘逸的他,一夜之间憔悴了许多。英俊潇洒的袁家军也像老了好几岁。
回到北京,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召开的质量大会上,袁家军宣布了研究院的新决定:全院所有人员一年内工资下调10%!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人员,从总指挥、总设计师到下面的工作人员,工资下调15%!研究院顿时笼罩在一片压抑沉闷的气氛中。
戚发轫和袁家军率领队伍全身心地投入到“神舟三号”的修复工作中。
试验队撤场,随后就是剥茧抽丝,挖地三尺,深查问题的根源和症结。很快,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中将,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谢茗苞少将、载人航天首席科学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目前是河北省省长当时的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17大中央委员张庆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素有少帅美誉的飞船总指挥当前的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家军、CZ2F火箭总指挥“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黄春平、火箭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刘竹生,几乎是中国大地的所有的顶级航天科学家和领导云集到693厂对产品进行“会诊”。这么多顶级航天科学家和领导在同一时间云集在一个工厂,别说中国大地历史上实属罕见,恐怕在世界航天领域也不多见。驻马店市公安局警卫处毛、蒋两位处长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如箭在弦,带着警卫24小时随行值班,从工厂一道门到而道门100多米的距离设了三道警卫。当时,很多驻马店人不清楚,驻马店出啥大事了,警车一辆又一辆,车队这么长,还有警车开道,要求路上车辆避让。
据后来听说,当时这些领导和专家来之前有一个共识:如果这个工厂实在不行,考察后彻底从航天名录上开除!
这次考察或者是“会诊”的结果是,所有的领导和专家对693厂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他们认为,693厂从管理到能力以及职工的精神面貌非常优秀!补救的措施是:重新研制,重新生产!给予的安慰是:甩下包袱,轻装上阵,严格把关,务求万无一失!
不久之后,我曾经组织河南省内一些媒体采访cz2f火箭总指挥“863”计划首席科学家黄春平,黄老总说过这样一席话,原话是:我是“863”计划的首席科学家,我走过很多地方,到过很多企业,可以说693厂的管理和职工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中将对工厂寄予的希望更坚定了693人完成好任务的信心。胡将军有这样一句话“我相信693厂有能力有实力能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尽管这是将军为企业减压所给予的宽慰。其实693厂的每一个人都无比的清楚,“自古华山一条路——只许成功,没有退路”。说起胡世祥将军直到后来的“神五”取得发射成功,胡世祥中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记者采访时,对“神三”的这段往事还是念念不忘,颇有几分欣慰和甘苦自知的感慨。
小故事:这些首长们在693厂考察之后,应该说是心里有了底,返京途中顺便看一下驻马店的查呀山。在查呀山进山的一段叫好汉坡的地方,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工程院院士王永志竟然提出要返回去,王永志,何许人也?他是前苏联的航天教父首席科学家科罗廖夫的弟子米申院士的学生。他曾经在中国某次洲际导弹发射后,经过缜密的计算,大胆向钱学森提出卸载推进剂提高飞行距离的方案,而名震航天。王老头年轻的时候是留苏的学生、长得一表人才,夫人也非常漂亮。王老头年轻时从前苏联回国时,他的导师米申院士对他是依依不舍,开玩笑说:“中国王,你是不是舍不得你漂亮的中国夫人?”&有一年中国颁发政府奖,王永志就是两位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500万巨奖的其中一位,另一位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我当时跟着给首长们照相,恰巧王总就在我身旁,我冲王总说:“王总,上吧,上去我奖励您100元钱!”老头非常平易近人。王总回答我:“给200块钱也上不去了!”并拍着自己的双腿说:“腿不行了!”
了了两句话,我似乎感受到作为载人航天的技术第一责任人,在严谨的科学探索道路面前,一位老人心头的那份路漫漫其修远兮,不敢丝毫懈怠的“任重道远”。
而行伍出身的胡世祥中将,精神矍铄,一直是兴致勃勃,一路上念叨:“这么好的山水怎么被河南人霸占了!”从中不难看出,通过考察,将军洞察到了实质,将军内心恢弘的气质和胆魄,做到了胸有成竹,心有雄兵百万!当时,在接触两位首长的几天时间,给我一种感受,就是“静气”和“沉稳”。前面,说到胡世祥中将接受央视采访,这也是我胡世祥中将对这段往事念念不忘的注脚。因为,当时CCTV1用的很多原始声像和照片资料是由我提供的。乃至后来央CCTV7套的军事栏目拍了一部叫《天路》的纪录片,总共7集,其中反映693厂的有20分钟时间,主要讲的是“神三”撤场前后的新闻故事,当时负责拍摄任务的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新闻局武少勇局长,来厂采访也是我接待的。
那么,产品出了问题,好比孕妇受尽磨难十月怀胎,却生了个畸形儿,毕竟是身心不幸、脸上不光彩的事。
山雨欲来风满楼。随之,厂长刘凤祥组织召开了全厂职工誓师大会。在誓师大会的会场鸦雀无声,刘厂长讲:自古华山一条路,势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没有退路,只能成功!
2001年10月26日,自新的重新研制生产任务开始,工厂便开始了不分昼夜的拼搏与奋斗。研究所和工艺处这些工程技术人员肩负了产品的设计任务,通宵达旦的攻关。研究实验数据,分析产品性能,总结工艺规律,规范生产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珠厘之间细微的变化都不会放过。很多技术人员和一线的工人整天在单位加班加点,甚至有的同志一连两个星期都没有回过家,吃在生产现场,住在工厂招待所而从单位到家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
为协调好技术工作,当前我们的总经理郑治友,时任技术副厂长,在短短一周时间,往返北京至驻马店之间整整5个来回。通常是晚上坐车清晨到北京,白天办事,晚上回驻马店。那时候,别说是高铁,连“和谐”号动车也没有。精神的苦闷、内心的焦虑、身体的疲惫,恐怕我们不难想象。
我们的磨工郭建民师傅患有严重的腰上,因为连续多天的作业昏倒在机床前,但郭建民师傅在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给我打支封闭,我还要回去,手头的活儿还没有干完!
我们的航天奖获得者素有“老黄忠”美誉的徐立师傅,老伴癌症晚期病重在医院,但为了神舟三号,徐师傅硬是没有在老伴病床前端上一口饭倒上一口水,而是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竞赛”中。当时,车间与车间之间比,班组与班组比。我们曾经有三个部队复员战士担任班长的班组,分别向对方下挑战书、应战书、宣战书。提出的口号非常精彩:什么“是英雄、是好汉,竞赛场上比比看!”什么“流血、流汗、不流泪,竞赛场上不掉队!”什么“天大旱、人大干,为了型号连轴转!”等等,整个生产现场是热火朝天。最终,产品从重新设计到试验到定型,按照工业生产常规需要10个月时间,工厂在45天时间拿出了产品。再一次创造了国内工业生产上的奇迹。
3个月后,新的接插件设计制作完成,戚发轫和袁家军亲自盯在更换接插件的现场,工人师傅们在狭小的飞船船舱里操作,他们小心翼翼地蹲着、跪着、趴着、躺着进行盲插和焊接,因为一旦有一个地方出现纰漏,就会捅出新的娄子!最后,77个电连接器重新进行了更换,1000多个点重新进行了焊接。
2002年2月2日,中国的传统佳节——春节临近,发射神舟三号飞船的火箭专列顺利地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3月18日,飞船、火箭完成对接。经过3次测试,飞船、火&箭符合发射条件。
3月25日晚10时15分,“神舟三号”成功起飞,准确入轨!
随后,神三飞天,国人梦圆。神三成功,遗憾的是徐立的老伴也永远的走了,送徐立老伴走的那天,徐立哭了,徐立的孩子哭了,很多693人都哭了,徐立哭自己的老伴,徐立孩子哭自己的母亲,693人亦是哭自己的一位亲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693厂几乎是没有星期天节假日的非常“7+1”,年轻人没有花前月下,老年人没有合家团圆天伦之乐,可以说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还可以说是早也忙、晚也忙,一直忙到上了床。即使是春节,大年初三一多半人就已经结束了假期到工厂上班。在曾经的五六年时间里,我也几乎没过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因为科研生产一线的同志在加班,领导要慰问,要巡视,我们要跟着照相、采访,撰写宣传稿件。而后要布置宣传橱窗,写板报、编辑内部刊物《职工论谈》并下发。其中,最多的一年我一个人仅出黑板报就出了二百多块。头天生产现场加班,我到现场采访,凌晨四点工人下班,我回办公室写稿子,当时所有的文字完全需要手写,打完草稿再修改,上午8点打字员上班打印,9点《职工论谈》下发各单位。在驻马店,当地老百姓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神舟飞船游太空,六九三厂立大功;飞天梦想终实现,六九三人大贡献。六九三,中!中!中!
历史上曾有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故。晋文公曾号令三军攻打原国,也就是产大米的新乡原阳县,出征前动员:计划用十天时间。结果十天没有攻克原国城池。有大臣进谏,我们若再坚持三五日原国即可攻陷。而晋文公却号令三军班师回朝。人不解。晋文公说,说到做到。来年春天,晋文公号令三军再次发兵原国。原国国王闻讯。令倾城投降。因为他知道晋文公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
其实,693厂在为型号的服务过程中,恰恰表现出的就是这么一种精神。多年来,我的学习体会是“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来自与企业一把手”。当时的一把手是刘凤祥,以我对刘厂长的认知,他应该是一个如同晋文公一般的人“说到做到”。这样的人带兵打仗,焉有不胜之道理?当然,这和他后来“出事”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我所讲的是“历史”,历史就应该有其本真的面目,否则是“野史”或者叫“杜撰”。同时,“沙子混到水里,迟早一天沙子是沙子,水是水!”。无稽之谈我不说,瞎编乱造我不说,我讲话有根据,这是我之所以敢讲的“根源”。对他“出事”的问题,目前我不作更多的平说。
& 踏上新的征程
在随后的日子,693人一次次圆满完成了航天型号的历次配套任务,以自己辛劳的付出为国家,为航天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随着神三、神四到神七、嫦娥飞天,举国振奋,华夏欢腾。省内各级媒体的报道:《河南日报》《神七血脉通河南》;《郑州日报》《嫦娥血脉通郑州》;《驻马店日报》《驻马店人打造了神七经脉》。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河南日报、大河报、南方周末、南方网、大河网直接从我们单位索要稿件。仅说“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后,宣传六九三厂的稿件达28家各类媒体,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一时“洛阳纸贵”。我们的宣传报道覆盖了河南省各大主流媒体,而且我们的报道一旦被采用就能冲击年度的河南省好新闻奖、河南产业报好新闻奖。与媒体打交道,不是我们求他们帮忙,而是他们来找我们要“粮食”。
可能我们还不了解,在“神舟七号”发射过程中,当宇航员离开飞船时,有一条白色的电缆牵引着宇航员缓缓走向神秘的太空,这条电缆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脐带电缆,它负责保障宇航员和飞船的联系顺畅,被誉为飞船和宇航员之间的“生命通道”,这是由我们研制生产的。宇航服气压调节开关、宇航服电缆网、挂包电缆网,同样还是由我们研制生产的。693厂的产品一次又一次经受到了太空飞行的考验,在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河南人、693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遭天磨是铁汉,不受人妒是庸才”。
历史,是一块磨刀石,它磨砺出的是693厂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那把叱姹风云披荆斩棘的尖刀利剑。
历史,是一把锻造的铁锤,它击打锤炼出的是693厂桀骜不逊的独立个性和傲然风骨。
躺在岁月的长河,读一段历史,感受一段光阴,用心灵接近并感受过去的岁月,也许我们所能够清晰听到的是,与时代最强音一同奏鸣的是693人铿锵有力的心跳和力举千钧笑傲苍穹喷薄而出的呐喊!
2007年前后,工厂决定由驻马店搬迁郑州,企业改制为公司化经营。这时的工厂又处于“两地运行”的这么一个状态。我们有很多一部分职工是周五晚上坐火车回驻马店,周日夜里再从驻马店到郑州上班。也许对一般人来说,一趟两趟甚至十趟八趟尚且还能忍受,但周周月月岁岁,一晃就是7、8年。有些老职工风趣的自嘲:“老婆的被窝还没暖热就又该走了!”有些长期穿梭在这条铁道线上的同志自喻为“铁道游击队”。女同志回家被戏称为“取经(精)”,男同志回家被调侃为“送宝”。
当时我们电子工程部有一个年轻的妈妈,从月份来郑州工作,爱人和孩子都留在了驻马店,半年多时间,她只是在中间因工作原因回过一次家。妈妈想孩子,孩子更离不开妈妈。有一天,发着高烧的孩子通过爸爸的手机给她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妈妈:全家在一起过日子,真是一个高兴的日子,因为爸爸和妈妈都在我身旁,我感到快乐开心。妈妈走了,去郑州工作,我的眼泪像洒了一地的金子,伤心极了。妈妈走了,还有奶奶、爷爷和爸爸,我每天用爸爸的手机给妈妈发短信,妈妈也会把短信回到我这里。当这个年轻的妈妈读着岁的女儿让爸爸从手机上发来的短信,班组所有的同志都掉下了眼泪。
此时在郑州的工厂,先是郑州高新区租赁房子开展科研生产,曾经有记者来单位采访时不无狐疑的打量:这别不是冒牌的高新企业吧?
几年后,工厂搬进自己的厂区。但是,“两地运行”诸多的不便,职工住房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孩子就学问题无法妥善安排一个个只能在附近城中村小学与那些个打工仔洗头妹的孩子为伍,工厂仍旧如同汪洋大海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在风浪中漂浮不定。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科研技术人员一举拿出了独领风骚的Y88电连接器。
“神舟八号”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我们要实现太空舱对接,太空舱对接是一道摆在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如果说“&神八”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肌体”连接的话,那么作为导通“&神八”和“天宫一号”之间电路的电连接器,毫无疑问承担着导通“肌体”经脉的角色。693厂自主研制生产的Y88电连接器,承担了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而且是唯一!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Y88课题组的“三剑客”。
Y88课题组组长——今天我们企业年轻的“少帅”技术副厂长、载人航天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的邹翔;主任设计师——航天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朱凤伟;主管设计师——工程师李成宾。
从Y88研发,到用于对接,其间共历时5年多时间。5年间,他们的工作现场主要在驻马店。
曾经在攻关关键阶段,邹祥连续两个多月往返于驻马店和用户单位之间,两个月时间身上掉了近十斤肉。2010年,邹祥患急性胰腺炎住院,医生三下病危通知单。大病初愈,他离开医院就一头扎进设计室。邹祥喜欢金庸,家里收藏了三套金庸全集。曾经在接受《大河报》记者游晓鹏采访时,他说,他喜欢金庸笔下的侠客,干航天就是有种仗剑行侠舍我其谁的感觉。
朱凤伟,河南新乡获嘉县人,人单薄,是个不善言谈的人。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那天,性格腼腆的人竟然意外笑开了怀。“感觉真带劲!”,他说他们曾经为Y88连续干了两天两夜!
郑州到驻马店虽说仅仅200公里的路程,但每次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对于课题组的同志而言是少之又少。李成宾的妻子曾经给他发来一条短信:“爸爸是堵墙,爸不在家,孩子总掉床!”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细心人不难从中读出其间一个年轻妻子对丈夫思念温婉的表达,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对父亲无言的依赖,如果允许我们猜测的话,李成宾读信的内心又怎能不翻江倒海五味杂陈满含泪水?
因此,我再次想在这里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693人的精神——立志把有限的一生献给祖国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无论何时何地,国家的荣誉至上的精神;这就是693人的情怀——血脉相连,情系航天的赤子情怀;这也是693厂40年发展历程之所以在一次次苦难和坎坷中,始终能傲然屹立于市场竞争而不败,叱咤风云于航天大事业的舍我其谁的气度和风骨。因此,这也是693厂独特的文化内涵,恰如一支寒冬腊月盛开的腊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凌寒中绽放着自己美丽的花朵,迎接着春天的到来。我想,作为693厂的后人,作为693厂未来的脊梁,我们时代的希望和未来的精英,美好华章的谱写者,从踏入工厂的那一天就应该知道这段历史,并铭记这段历史,依此,而真切的愿意与她同呼吸、共命运、荣辱与共、风雨同舟。
我是1991年5月27日进厂,至今整整20年,尽管我只是一个企业普通的一员,虚长诸位几岁的老员工,时隔多年,693厂的一个个故事对我来说是历历在目,宛若昨天,可以说这一个个故事始终鞭策着我、激励着我,为之而努力。就像一首老歌“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还像一首老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当然,有些时候也有4月、五月甚至寒冬腊月的感觉,但那是少数时间。
如何接好前辈的班
今天,既然是新进厂员工的培训,我想借这个机会表达的是,作为航天的一代新人,通过693厂的发展与壮大的历程我们是否可以捕捉到自信的烙印?什么叫自信?是否可理解为,就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朝着一个即定的目标执著地去努力。自信,就是如晋文公那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家都读过鲁迅的《阿正传》,鲁迅笔下的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斗不过赵老太爷,不敌假洋鬼子,也不是小的对手,调戏小尼姑未能得逞,于是把目标转向了吴妈——专捡“软”的捏。咱们不能学这样的人!年,我曾给《中国航天报》写过一篇《瓜子人生》的小文:嗑瓜子,急不得,慌不得,躁不得。只有持以平常心,一步步来,方可品出其间滋味。有时,你会嗑到一个空壳;有时,你会嗑到一个霉变的,或如人所说嗑出一个臭虫;但大多数时间嗑出的是一瓣瓣心香。如此说来,这三种情况也是三种境界。第一种属表象上的劳而无获,而实质积累了经验的阅历;第二种属于追求过程中所遭遇的逆境和挫折,在心理承受上泼那么点恰到的凉水;而第三种则可说是反映了一种信念,坚信美好的总比糟糕的多得多的信念。事实如此,大多数人坚信这一点。于是瓜子便一枚枚不断送到口中,细细咀嚼瓜子,慢慢品味人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投身航天,需要一种奉献和牺牲,更需要一种淡定和豁达的人生境界。第二点,我们能否从中感受到一个航天企业从诞生,到发展,到壮大,我们企业的坚持精神与永不懈怠的毅力。有人说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三要素:一是雄师一般的精力,二是骆驼一般的韧性,三是狼一样的执著。曾经,中国社科院进行了一项调查:柳传志、孙家正、余秋雨、马云等名人,他们讲自己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坚定、有毅力、不屈不挠”。还有点时间,我想讲个小故事。多年前,我读过一期《读者文摘》,现在叫《读者》曾刊登过《一美元》的这样一篇文章:美国的一个乡村集镇举行了一个山地车拍卖会,在拍卖现场,有一个8岁得小男孩站在最前面,拍卖师每次叫价,这个小男孩总是第一个报价喊出“一美元”。山地车被一辆辆地拍卖掉,小男孩一直站在人群的最前面,每一次他还是报价:“一美元!”拍卖会从中午持续到傍晚,当就剩下一辆山地车时,小男孩有些沮丧,或者有些怀疑。当拍卖师再一次举起拍卖锤时,小男孩手里紧紧握着的那枚一美元的硬币早已经被汗水浸湿,最终,他还是用几乎绝望的声音喊出了:“一美元!”竞卖现场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他,现场安静极了。这是这次拍卖会上最后一辆,但也是最漂亮的一辆山地车,它足可以使喜爱山地车的人们感到目眩,渴望拥有。时间,仿佛早已经静止,空气仿佛已不再流动,奇迹发生了,现场没有一个人去竞买,小男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抗拒压力耐受挫折、百折不挠的能力。正可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有个偶像,他是一个著名的陕北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他给自己提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写一部死后能给自己做枕头的作品”。为此,他告别了自己亲爱的女儿,在一个铜川矿务局的一间小屋里,几乎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废寝忘食一写就是三年,他就是荣获矛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著名陕西作家路遥。这本书我读了三遍,每一遍,那种气势磅薄、震撼心灵、卓而不群的超凡气度总让我心潮澎湃难以平静。有人说路遥是用整个生命写出了这部作品。
今天在这与大家沟通和交流,那么,因此我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一点启示或者感悟,也是我坐在这与大家沟通与交流的最大心愿。作为一个企业人,身在职场,将来可能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面临一些苦难可坎坷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有此准备?在决定投身到这支队伍的时候,问一问,我想好了吗?我准备好了吗?准备,也可能意味着你能走多远!否则,无论我们怎么去讲6S也将是不着边际的空谈。
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从事的是一个前无古人值得骄傲的事业,担负的是一项壮国威、振民心值得自豪的担子。这些年,每逢航天重大发射,我们企业的干部职工上报纸、上电视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什么该说,款款而谈;什么不该说,点到为止;不用培训,更不会晕镜。这是693人的气质,是693人的份量,更是我们源自内心骄傲和自豪令人心仪为之心动的气场。
&“群雄逐鹿,得中原者得天下”,面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召唤,面对在座的各位学子、同仁的加盟,我相信,“饮马中原”的693厂将再续新曲,为航天书写出更加绚丽的诗篇。同时,我相信,在这里——航天科技集团九院693厂,将以自己宽广的胸怀、不吝的真情,为在座的各位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不断进步的阶梯,驰骋梦想的草原,展翅高飞的蓝天!如果你有燃烧的激情,不吝的真情,灼热的才情,这里,就是你报效我们祖国、我们民族最好的起点!
今天,2011年9月29日,我们的新型CZ2FT1火箭将把“天宫一号”送到太空,建立中国人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昨天的《东方今报》已经在头题位置抢先刊登了《“河南制造为”天宫一号“保驾护航》的报道,报道的内容就是693厂研制生产的垂直度调整设备,电连接器将与火箭和“天宫一号”一同接受太空飞行的考验,最后,我希望大家一同鼓掌预祝我们今晚的发射取得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为我们的企业而喝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模式能走多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