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东贝集团体会计实习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省级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
【字体: 】 【】 【】
一、基地总体情况
根据我校的现有基础和特点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于2008年3月20日向湖北省教育厅申报湖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8年度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2008〕10号)文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式确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三年。
经过三年的建设,共投入资金530万元,新增实训面积2750平方米 ,新建实训室8间,扩建实训室4间。成立了实训基地管理中心,配备实训指导教师24人,实训室管理人员5人。与深圳市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校中厂&1个,即博宝科技黄冈冲压制造事业处,每年生产加工、注塑及冲压产品达到10万件,学校获利30余万元。制定了实训基地人员、设备、教学质量监控等相关制度。三年来共接受学生实训超过72万余人学时,完成企业员工培训3120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5610人次,完成社会服务28项,基地收益15万元。
该基地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教学教学改革、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带动了制造类相关专业群共同发展。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成效
(1)加强了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着力加强基础建设,经过三年建设与发展,实训基地在使用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实训室数量、实训工位数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如下表所示:
(2)加大了教学仪器设备投入,满足了实训需求
按照建设计划,以学校投入为主,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投入,三年中,多方共投入设备价值530万元,加上基地原有设备价值约670万元,基地目前教学仪器设备值约1200万元,设备利用率达96%以上,生产性实训开出率达52%,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比例达到1:1。项目具体投入的教学仪器设备情况如下表:
(3)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制造类专业群教师共61名,具备高级职称27人,占44.3%;取得相应职业资格教师40人,占65.6%。校内专职教师45人,双师型教师43人,占95.5%。专职实践指导教师数24名,实践指导教师中高级职称以上21人,占87.5%。
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同时,基地通过教师定位培养、教师技能达标、岗位能力调研、假期锻炼、社会服务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基地聘请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夏明扬为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依托基地功能为企业设计工艺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教学研究与创新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被学校确认为校级教学团队; 2009年,刘勇、曹明顺老师在黄冈首届技能状元大赛中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成绩;2010年,宋艳丽老师取得湖北省教育厅说课比赛取得一等奖;年,刘良瑞等教师先后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9项。鄢敏、黄卫庭两位教师参与了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组织的高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
师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4)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依托项目建设,创新了&三双&(双境培养、双师执教、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TCL集团&鹰之系列&等优秀企业文化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推行&双证书&制度,基地已经成为黄冈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机电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场所,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积极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得以创新,基地大力推行 &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企联合组织实训,校内实训建立了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场景。倪祥明老师主持的《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与加工》课程获得机电设备教指委精品课程;李敏老师主持的《传感器应用》课程获得电子信息教指委精品课程。
&(5)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项目建设,稳步提高了教学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3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8%,专业对口率达到70%。基地每年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700多名。创建了专业技能普及教学、专业社团技能提升、技能特长强化教育、竞技创新教育&四级递进&的技能培养模式。三年来,学生获得教育部等部门组织的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多次获得了省级及以上表彰,竞技比赛成绩在湖北省名列前茅;依托基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基地教学研究、质量工程和师生竞技成果情况如下表: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加工操作项目
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
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比赛
湖北省职教学会教学研究课题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
全国职业技能比赛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比赛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比赛
湖北省机械创新设计比赛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黄冈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黄冈市首届职业技能状元大赛数控车操作项目
第一、二名
教指委精品课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说课比赛
湖北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立项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课题
全国职业技能比赛嵌入式电子产品开发比赛
湖北省机械创新比赛
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虚拟实训技术3D设计大赛
团体一等奖
湖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专业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6)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基地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1000人以上,为湖北鸣利来冶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设备维修等社会服务项目10 余项,三年来获得企业资助课题3项,获企业资助经费10余万元;并全面开展订单教育,所有专业均有相应的订单班。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基地,开展了18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三年来鉴定各工种5000余人次,考生获证率高达91%以上。基地各实训室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功能如下表:
培养项目名称
数控加工实训室
数控车、数控铣、
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
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
数控维修实训室
数控设备维修
数控机床维修工
机加工实训室
车、钳、铣、磨、刨加工实训
车工、钳工、铣工
机电仿真实训室
使用二维和三维软件进行机电产品设计数控加工模拟仿真
CAD中高级工
CAM中高级工
钳工实训室
模具装配、调试
&博宝&校中厂
冲压工艺与冷冲模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注塑模设计
冲压与注塑成型操作工
特种加工实训室
电火花、线切割操作
电火花操作工、
线切割操作工
传感器实训室
机电设备工、检测操作工
工业控制实训室
PLC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检修、电气设备使用
电气设备工
液压气动实训室
传动控制维护
电工实训室
电工、机修工
机床电气实训室
机床电气操作
电工、机修工
机电联调实训室
机电设备联调
电气设备工、机修工
精密检测实训室
机电设备工、检测操作工
电机实训室
电机运行、维修
电机维修工
模具设计实训室
机电创新实训室
创新实践项目
(7)促进了制造类专业群共同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专业在师资队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共同发展。2009年,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比赛数控机床调试维修比赛取得了二等奖;近三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取得了国家实用型专利5项;2010年,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为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建设思路
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总体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以培养机电制造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引入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1)建设主体多元化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坚持校企合作,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在积极争取学校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引进企业资金和设备,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2)实训过程生产化原则:实训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聘请具有生产实际经验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实训设备为工业性生产型设备,学生实训作品就是企业生产产品,逐步建立一体化学习教室,实现教学场景生产化。
(3)实训手段虚实结合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利用专业计算机房,增加仿真实训开展力度,贴近现代生产实际,节约教学成本。
(4)校企共建共管原则:校企合作按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建设原则,使实训基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创新实训、实习基地管理机制,实现&校内基地管理企业化,校外基地管理规范化&。在建设实践中,真正体现了校企双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
2.投入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投入,有序推进的原则,通过政府支持、学校自筹、企业投入、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三年内向该基地共计投入530万元,其中政府支持65万元、学校自筹315万元、企业捐资135万元、社会捐赠15万元。实训室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生产设备,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产品、师资和部分设备,引进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现场&6S&管理规范,企业参入组织实训,企业负责管理、教学和社会培训,实现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赢。
3.保障体制
(1)组织保障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主要职责:领导协调项目建设工作部门关系,督促项目建设,组织项目自评评估;
副组长: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主要职责:督促检查项目工作进程;
成&员:教务处处长、计财处处长、后勤服务与保障处处长、质量管理处处长、机电学院院长。主要职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委员会
组&长:机电学院院长;主要职责: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主持项目建设工作;
副组长:教务处分管实践教学副处长、机电学院教学副院长;成员:机电实训中心主任、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主要职责:协助项目建设工作,分项实施;
成&员:专业骨干教师、实训室工作人员。主要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依照建设方案实施项目建设。&
(2)制度保障
做好制度建设工作是实训基地运行和发展的基础与保障。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实施、激励、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在资产管理上有: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资产管理制度、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实训)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等;在实训场地管理上有:实验(实训)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在人员管理上有实训基地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在实践教学管理上有:机电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机电学院实习教学质量标准、机电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等相关制度。保障了在基地中进行的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社会服务等有序开展,高效运行。
(3)经费保障
按照学校下达的有关政策要求和经费投入计划,制定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省级实训基地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对项目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统一规划、单独核算,分三年逐步实施,项目经费安排合理,经费去向明确。
(4)质量保障
学校成立实验实训实习工作委员会,对本基地进行建设论证、中期检查、过程监督、使用考核等工作;学校质量管理处负责对本基地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学校建设项目领导小组根据质量管理处的评估报告按规定进行奖惩;在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进展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同抓共建的良好局面。
1.依托基地教学服务功能,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技能培养、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上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和主体功能。在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基地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改革教学方式。
(1)推进专业建设,优化培养模式
基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龙头专业,带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制造类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并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实训基地具体情况,调整专业方向和侧重点,使我校制造类专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互相呼应又各有重点。经过近三年的建设与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1年,被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专业。
同时,为培养符合社会行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大力推行&双环境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平台,构建&校内与校外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仿真与实操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的具有高职特色的 &五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试行&223&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有:
订单培养: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与湖北鸣利来、TCL、芜湖欧宝机电、上海华培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相应的订单班。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技术人才、设备资源等条件,学校提供教学场地,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完成订单培养。三年来,每年完成订单教育学生120人,学生到岗率80%。
顶岗实习: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到企业顶替实际工作岗位,在顶岗工作中学习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学校有39个机电制造类校外实习基地,每年有接近350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武汉富士康、芜湖欧宝机电、武汉TCL、上海华培等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将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黄石东贝集团等区域内知名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融入到基地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相关企业(行业)岗位技能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获取率为100%,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纳入课程内容共同开发新教材等。
按照边建边改的原则,实训基地三年来,在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校级重点专业、专业规模稳定在350人以上;建设了2门教指委精品课程;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5本。
(3)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人才培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全面实施&基本技能实训、项目技能实训及综合实训&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了&全程系统训练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采用了&订单式&、&交替式&、&顶岗式&等多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企业实际加工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学生实训过程就是企业生产过程。
坚持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遵从职业教育的情境性原则,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持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建立起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把实际工作项目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坚持行动导向,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及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利用率达96%,注重教学资源学时分配合理,生产性实训项目占总数50%以上,理论与实践学时比率1:1。
2. 依托基地资源优势,提升基地校企合作内涵,组建&校中厂&&厂中校&,开展生产性实训
(1)成立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依托黄冈市科技局、黄冈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等政府职能机构、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黄冈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黄冈市企业家协会等行业组织、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武汉富士康、黄石东贝等区域内知名企业组建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制造类专业群校企合作理事会。对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教学模式、基地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使制造类专业主动适应黄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电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促进了专业与产业对接。
(2)组建&校中厂&&厂中校&,开展生产性实训,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引企业入校门,建立校内生产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成立&校中厂&。引深圳博宝科技有限公司入校门,成立&博宝科技(黄冈)事业部&,引进&6S&管理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既培养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又开展工业产品加工;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创造了经济效益;既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又保障了企业利益。
与企业紧密合作,在企业建立生产教学实训基地,成立了&厂中校&。与湖北彤鑫发动机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建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加工实习工厂&,在公司设立专门教学办公室,学校派曹明顺教师任实习工厂厂长,并组织专人管理,企业也派专人参与管理。该公司有30台加工中心、3台车床、3台铣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位学生在工厂进行为期两周的编程与加工的生产教学,学生与工人同生活、同刷卡考核、同生产劳动;既培育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武汉TCL空调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人才培养机构,将学生引进工厂在公司设立专门培训部,公司人事经理任培训部主任,学校派专人管理,学校派教师、企业派技术员,共同组成教师队伍为学生在厂期间上课。既满足了教学需求,又节省了教学投入;既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又让学生带薪实习,同时给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校中厂&、&厂中校&的组建,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性实训,有力的促进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3.依托基地技术优势,提高师生技能,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实训基地是技能培训的平台,提高了师生技能。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基地作为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场景,在师生技能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在构建技能培养过程中,创立了&四级递进&的技能培养过程模式,即按照&专业技能普及教学、专业社团技能提升、技能特长强化教育、竞技创新教育&的循序渐进过程,有效的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大赛上屡获大奖。
同时,基地也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开展教师技能达标活动,要求教师主动深入到实训室,自觉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生产实训、岗位能力提升中,从而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并通过教师假期锻炼、内培外引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培养教师双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学术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三年以来,积极致力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成绩较为显著,主持省级教改教研课题4项,市级科研课题2项,院级教科研课题8项,获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同时,积极开展本专业技术研究,撰写各类专业论文40篇,其中核心期刊18篇,EI索引3篇。获得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市、县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实用专利5项,自制实训用教具多项。
(2)实训基地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平台,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和生产现场的管理等主要岗位要求,引入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突出职业能力课程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内容与制造类行业职业标准对接。
依据制造类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指导制造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推进了&双证书&制度全面实施。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依托基地,同时与黄冈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开展18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三年来鉴定各工种5000余人次,合格率达91%以上。
(3)实训基地是社会服务的平台,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面向区域发挥服务作用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造装备业的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机电人才。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每年的毕业生近300多人,可为黄冈市区域制造装备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使其成为重要的产学研基地,成为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中心,既为黄冈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又可使基地实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功能,以保证基地的良性发展。
企业员工培训及社会培训:以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的融合,为黄冈市区域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企业员工培训及社会培训。多次组织企业员工培训,为湖北鸣利来冶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培训新进职工3批次合计76人并为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改进生产工艺、维修数控设备为企业服务;为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培训在岗职工2批次合计126人、为芜湖市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培训员工2000余人次等。
面向同类高职院校发挥示范作用
在黄冈职教集团的指导和协调下,为区域内中高职院校提供交流借鉴平台:不但可使其他兄弟院校共享我们的成果,而且为其他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培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供借鉴,近三年来,湖北省乃至全国30多所职业院校前来参观,交流学习。
面向农村发挥辐射作用
随着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的趋势,提高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农村各项技术工作的自我管理能力急待解决。本专业将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和设备资源对本市农民工进行培训。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分别采取&走出去&、&引进来&两种工作方式。这些农民工掌握了一技之长,既可以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满足向城市转移的基本条件,又可以通过农民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带动当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各种资源的潜力,把资源优势转变成本地的人才优势。
4.优化评价体系,拓展基地功能,辐射共享功能进一步加强
(1) 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评价体系
基地构建适合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实施学院、教学系、实训基地三级管理,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力求管理柔性化,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实效性。同时强化对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形成系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坚持常规教学检查,加强全程的教学督导,加大企业参与评教评学、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力度;加强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保证教学信息反馈渠道的畅通;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实施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开放式管理,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和开出率,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要求。
(2)扩充基地规模,拓展基地功能
经过三年的建设,共投入资金530万元,新增实训面积2750,新建实训室8间,扩建实训室4间。在原有功能基础上,一是扩充了学生创新能力、机电联调能力、机电设备维护维修能力、机电检测能力、自动线设备调试能力等综合技能培养;二是侧重学生职业技能考核,增加了电工技能考核、机床电气控制技能考核设备,将学生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鉴定实现了有机结合。
(3)加强对外交流,扩大辐射效应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2所院校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并在干部挂职锻炼、选派教师支援、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也都起到了明显成效:3年来选派2名教师赴黔南职业技术学院为期半年的支教,接受黔南职业技术学院1名教师为期半年的培训与锻炼,1名教师赴武汉语言职业技术学院对口交流,2名教师参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交流工作,1名教师参入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的专业交流工作,8人次参入黄州理工中专的教学指导,2人参入黄冈市高级技工学校进行培训交流,4人参入浠水理工中专的教学工作,3人参入麻城理工中专的教学指导工作。组织了黄冈市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等职业教师培训班两期共计培训教师54名。18人次参入市科技委组织的送科技下企业和三下乡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与革新问题,为农村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维护维修问题。
2012年5月8日上午,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基地进行检查验收。充分肯定了建设成绩。专家组认为建设理念先进、思路明确;组织有序、保障有力;内容全面、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至此,基地顺利通了过了验收。
作者: 来源:
上一篇:[ 05-25 ]下一篇:[ 05-29 ]
版权所有&&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南湖桃园街109号[438002]&联系电话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贝冰激凌机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