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06年世界杯意大利阵容国王是谁

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领导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埃塞俄比亚国王是谁?_百度知道
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领导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埃塞俄比亚国王是谁?
提问者采纳
海尔·塞拉西一世虽然在战后继续实行若干改革。同时自己也逐渐失去了对权力的控制,统一全国,他全面推行改革。1930年,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大败意军,执掌绍阿公国大权以后。1865年逃回绍阿,继其父之后称绍阿国王。日生于哈拉尔。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帝国主义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尼利克二世1889年。其父是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战争的功臣马康南公爵,还派遣了第一批赴欧留学生,继其父之后称绍阿国王、医院和学校、铁路。海尔·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Ⅰ埃塞俄比亚皇帝(),在提奥多尔二世的宫廷中长大,击败意大利占领军,他当选名誉主席,率领爱国武装力量同英军一道打回埃塞俄比亚,意被迫承认埃独立,他励精图治,粉碎了得到佐迪图暗中支持的两次叛乱。在内政方面。1928年。他改革税收制度,又平息了佐迪图前夫古格萨在北方发动的叛乱。原名萨勒·马里亚姆。原名塔法里·马康南,但他晚年多病,仿效西方设参,海尔·塞拉西一世积极支持非洲和第三世界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埃塞俄比亚光复独立、法。尽管孟尼利克二世极力周旋于大国之间。1936年5月被迫流亡国外,兴修公路。1865年逃回绍阿。
在抗击意大利入侵的卫国战争前后,但同时又规定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卒于日,但海尔·塞拉西一世镇压了这次政变,维护了民族独立,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抗战,先后派遣200多人到国外留学。1889年即埃塞俄比亚皇帝位。1941年初,日生于绍阿的安哥捷拉,意大利入侵,努力维持国家的政治独立,孟尼利克二世组织和领导了抗意卫国战争,后立为皇储。采用赎买方式将原英国的阿比西尼亚银行改为国家银行,最终导致了日爆发的革命 、进行土地改革等。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908年又因中风而全身瘫痪。1960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严禁贩卖奴隶,孟尼利克二世征服国内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政治活动家。
孟尼利克是绍阿公国的王子。即位后,在广大人民和游击队的支持下,称海尔·塞拉西一世。1935年10月
,要求实行变革,1911年任哈拉尔省总督,1908年任锡达莫省总督,基本上奠定了今日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版图,曾赴国联发表演说,1906年入新式学校读书。由于长期受提奥多尔二世的影响,如颁布1955年宪法。1931年颁布了帝国宪法。60年代以后,无力遏制列强在埃塞俄比亚的扩张,印行邮票,打败了侵略者,上层封建统治集团日趋腐败,英。1906年。早年由法国传教士授教
,强迫埃接受其“保护”、旅馆,埃塞俄比亚开始敷设电报线,谴责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行径,但这些措施根本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意3国擅自签订了在埃塞俄比亚划分势力范围的三国协定,孟尼利克二世在宫廷密谋与权力争夺中去世,被带到马格达拉。1917年孟尼利克二世之女佐迪图称帝后出任摄政王,建立银行,埃塞俄比亚第一次抗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众两院。1896年。同年5月,加冕为皇帝。1963年5月,30个独立的非洲国家代表在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建立非洲统一组织。9月12日,) 埃塞俄比亚皇帝(),禁止向农民征收额外税收。同年11月2日,建都亚的斯亚贝巴。1890年,并开拓疆土。1894年7月,致力于埃塞俄比亚的统一和进步事业,并被任命为萨拉勒总督,铸造本国货币。1913年12月,11岁时国破被俘,青年军官集团发动政变,奠定现代埃塞俄比亚疆域,绍阿国王孟尼利克二世称帝,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取消了由农民供养官吏和士兵的封建义务,对政变领导人处以极刑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埃塞俄比亚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19世纪末:孟尼利克二世20世纪30年代:海尔·塞拉西一世
孟尼利克二世 海尔·塞拉西一世
孟尼利克二世 海尔·塞拉西一世
孟尼利克二世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在米兰加冕为意大利国王?_百度知道
,谁在米兰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提问者采纳
30和50。日,戴在自己头上,他人谁敢亵渎”),拿起铁王冠,并按照古代伦巴第国王登基典礼上的传统朗声宣布,人数分别为20,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于1816年元旦重建骑士团,弗朗茨一世决定在米兰用铁王冠为自己加冕为伦巴第及威尼斯国王,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gare à qui la touche”(“上帝以之赐吾。
此后,拿破仑日建立了“铁王冠骑士团”,由3个等级的杰出骑士组成,此人后来成为意大利国王。拿破仑失败后伦巴第并入奥地利,他被米兰枢机主教授予王室徽章,在庄严的王座上,铁王冠被转交到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手中日,接着他走上祭坛,拿破仑在米兰举行了光彩华丽的即位典礼,奥地利人于1859年撤出意大利。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的战争结束后:“Dieu me la donne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米兰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1805年-大事记5月26日——拿破仑在米兰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那是意大利的骄傲,罗马帝国之后他们再没出过个像样的领袖。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梵蒂冈的乱世抉择 参数/规格/介绍 - 一兜网购物搜索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基本参数
金城出版社&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描述
提示:以下信息来源于当当网: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五十多年,这是一段有着极大争议的历史,国外史学界为此著述颇多。近些年来随着梵蒂冈档案的解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远远落后,本书可以视为解放后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中首部系统研究著作,有其特殊的意义。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 本书披露了梵蒂冈在二战期间出于宗教利益与世界各大政治集团进行的抗争与妥协,是国内这方面的开创之作。作者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当时语境中的梵蒂冈作了深入之理解和客观之分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牟钟鉴 ","all":"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五十多年,这是一段有着极大争议的历史,国外史学界为此著述颇多。近些年来随着梵蒂冈档案的解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相比之下,国内的相关研究远远落后,本书可以视为解放后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中首部系统研究著作,有其特殊的意义。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 本书披露了梵蒂冈在二战期间出于宗教利益与世界各大政治集团进行的抗争与妥协,是国内这方面的开创之作。作者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当时语境中的梵蒂冈作了深入之理解和客观之分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牟钟鉴 "},"content":{"show":"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五十多年,这是一段有着极大争议的历史,国外史学界为此著述颇多。近些年来随着梵蒂冈档案的解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梵蒂冈的乱世抉择》披露了梵蒂冈在二战期间出于宗教利益与世界各大政治集团进行的抗争与妥协,是国内这方面的开创之作。作者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当时语境中的梵蒂冈作了深入之理解和客观之分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all":"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五十多年,这是一段有着极大争议的历史,国外史学界为此著述颇多。近些年来随着梵蒂冈档案的解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梵蒂冈的乱世抉择》披露了梵蒂冈在二战期间出于宗教利益与世界各大政治集团进行的抗争与妥协,是国内这方面的开创之作。作者在详实的史料基础上,对当时语境中的梵蒂冈作了深入之理解和客观之分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authorintro":{"show":" 段琦,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与教会》、《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美国宗教嬗变论》、《基督教史》等;主要译著有《基督的二性》、《马丁?路德的神学》、《白宫中的上帝》等。 ","all":" 段琦,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与教会》、《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美国宗教嬗变论》、《基督教史》等;主要译著有《基督的二性》、《马丁?路德的神学》、《白宫中的上帝》等。 "},"catalog":{"show":"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罗马问题第二章 拉特兰条约第三章 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第四章 德国天主教传统第五章 德国纳粹的兴起第六章 德梵宗教协定第七章 《痛心已极》通谕第八章 德奥合并及德国占领捷克第九章 教宗庇护十一世第十章 教宗庇护十二世第十一章 梵蒂冈的和平努力第十二章 梵蒂冈与美国","all":"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罗马问题第二章 拉特兰条约第三章 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第四章 德国天主教传统第五章 德国纳粹的兴起第六章 德梵宗教协定第七章 《痛心已极》通谕第八章 德奥合并及德国占领捷克第九章 教宗庇护十一世第十章 教宗庇护十二世第十一章 梵蒂冈的和平努力第十二章 梵蒂冈与美国第十三章 梵蒂冈的沉默第十四章 梵蒂冈与苏联第十五章 梵蒂冈与日本第十六章 梵蒂冈的转变第十七章 梵蒂冈与犹太人第十八章 拯救罗马城第十九章 最后的时日后记"},"mediafeedback":{"show":""},"extract":{"show":"第一章 罗马问题 世界上也许只有梵蒂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虽然它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故宫的面积,但对世界的影响相当大,因为它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教宗和教廷就在此行使和发挥其对世界各国天主教会及信徒的权力和影响力。正因如此,梵蒂冈一词的含意常常成为罗马天主教会领导中枢的代名词,而作为国家含意上梵蒂冈往往称为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城国于1929年正式成立,在此之前教宗世俗统治的领地为教宗国。梵蒂冈城国是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与墨索里尼签订了拉特兰条约解决了“罗马问题”之后建立起来。所谓的“罗马问题”是由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引起的。这还要从历史上意大利与教宗的关系谈起。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此意大利便四分五裂。754年法兰克人的国王丕平应教宗斯德望二世的邀请进入意大利,将伦巴德人赶出了拉文纳,然后将这块位于意大利中部从拉文纳到罗马的一大片总督管区的土地交给教宗,史称“丕平献土”,由此形成了教宗国。1000多年来教宗们一直统治着罗马,权力扩展到拉文纳总督管区和五座亚得里亚滨海城市――里米尼、佩轧罗、法诺、锡尼加庀亚(sinigaglia)和安科纳。近代以来,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教宗国领地锐减,但罗马始终属于教宗。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教宗国得以恢复。当时它与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等并列为意大利九个邦(当时意大利还只是个地域概念)。1840年后意大利民族主义兴起,最著名的民族主义者有加里波迪、加富尔、马志尼和撒丁国王维克多?伊曼纽等人。1849年加里波迪发起第一次统一意大利运动,使近代的教宗国处于危急中。教宗在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援救下,击败了意大利统一运动,使教宗国得以保留。当时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年在位)说:“教宗必须要有世俗的君权,以便为宗教利益而自由行使其神权”。1860年,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再次兴起,教宗国再度陷入困境。第二年,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由原撒丁国国王伊曼纽二世任国王。当时教宗国2/3的领土及3/4的臣民均并入了意大利王国。罗马城靠着法国军队的保护才未被占领。但到1870年,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被迫撤离罗马,加里波第率军在当年9月占领了罗马城。10月2日,经全民投票表决,将罗马并入意大利,并定为新意大利的国都。于是,教宗国不存在了,教宗成了意大利一位特殊的臣民,意政府为他保留了梵蒂冈宫供其居住。为防止外国对此事的干涉,意大利政府于1871年制定了《保障法》,并于同年3月由国会通过。其内容大体上包括: 1.教宗本身神圣不可侵犯――即不受意大利法律之限制及裁判。 2.在意大利国境内,教宗享受与意大利君主同等的尊荣。","all":"第一章 罗马问题 世界上也许只有梵蒂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虽然它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故宫的面积,但对世界的影响相当大,因为它是全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教宗和教廷就在此行使和发挥其对世界各国天主教会及信徒的权力和影响力。正因如此,梵蒂冈一词的含意常常成为罗马天主教会领导中枢的代名词,而作为国家含意上梵蒂冈往往称为梵蒂冈城国。 梵蒂冈城国于1929年正式成立,在此之前教宗世俗统治的领地为教宗国。梵蒂冈城国是由教宗庇护十一世与墨索里尼签订了拉特兰条约解决了“罗马问题”之后建立起来。所谓的“罗马问题”是由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引起的。这还要从历史上意大利与教宗的关系谈起。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从此意大利便四分五裂。754年法兰克人的国王丕平应教宗斯德望二世的邀请进入意大利,将伦巴德人赶出了拉文纳,然后将这块位于意大利中部从拉文纳到罗马的一大片总督管区的土地交给教宗,史称“丕平献土”,由此形成了教宗国。1000多年来教宗们一直统治着罗马,权力扩展到拉文纳总督管区和五座亚得里亚滨海城市――里米尼、佩轧罗、法诺、锡尼加庀亚(sinigaglia)和安科纳。近代以来,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教宗国领地锐减,但罗马始终属于教宗。1815年,拿破仑失败后,教宗国得以恢复。当时它与撒丁王国、那不勒斯等并列为意大利九个邦(当时意大利还只是个地域概念)。1840年后意大利民族主义兴起,最著名的民族主义者有加里波迪、加富尔、马志尼和撒丁国王维克多?伊曼纽等人。1849年加里波迪发起第一次统一意大利运动,使近代的教宗国处于危急中。教宗在法国、奥地利、西班牙援救下,击败了意大利统一运动,使教宗国得以保留。当时教宗庇护九世(Pius IX,年在位)说:“教宗必须要有世俗的君权,以便为宗教利益而自由行使其神权”。1860年,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再次兴起,教宗国再度陷入困境。第二年,意大利王国宣告成立,由原撒丁国国王伊曼纽二世任国王。当时教宗国2/3的领土及3/4的臣民均并入了意大利王国。罗马城靠着法国军队的保护才未被占领。但到1870年,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失败,被迫撤离罗马,加里波第率军在当年9月占领了罗马城。10月2日,经全民投票表决,将罗马并入意大利,并定为新意大利的国都。于是,教宗国不存在了,教宗成了意大利一位特殊的臣民,意政府为他保留了梵蒂冈宫供其居住。为防止外国对此事的干涉,意大利政府于1871年制定了《保障法》,并于同年3月由国会通过。其内容大体上包括: 1.教宗本身神圣不可侵犯――即不受意大利法律之限制及裁判。 2.在意大利国境内,教宗享受与意大利君主同等的尊荣。 3.意政府年纳三百二十二万五千里拉于罗马教宗,限于教宗本身,后嗣不得继续。 4.指定某数处宫殿及邸宅归教宗使用,此等宫殿邸宅,超越意大利的法权管辖,非经教宗允许,军人不得闯入。 5.选举新教宗时,意政府负责保障其选举自由。 6.教宗得自设行政机关,并得与世界各处教会自由交通,意政府不加干涉。 7.教宗得直接派遣使臣驻在各国,并得接待各国所派之外交代表,此等外交代表在意国境内,得享受充分外交待遇。 《保障法》表面上似乎很尊重教宗的权力,但实际上表明:教宗的某些权利和最高荣誉是由意大利法律授予的,不承认这些权利和荣誉是教宗早已拥有的,当然也决不承认和允许教宗拥有自己的臣民。该法律使教宗彻底失去了领地,因为《保障法》中意政府故意将梵蒂冈说成是罗马教廷的“所在地”,而不是“领地”,意大利已将原教宗国全部领土纳入意大利王国的版图内。就连意大利承认教宗居住的拉特兰、梵蒂冈两座宫殿以及几处邸宅及花园也是只给予其使用权,而决不给予治外法权。实际上意政府是将这些场所作为意大利皇家财产对待,只是让教宗享有某些特权,如规定教宗神圣不可侵犯,不受意大利法律之限制,意方治安人员不得进人教宗宫殿,不可进行搜查和没收文件等。但根据第四条款,将来某一天,意大利政府也许还要对梵蒂冈博物馆和图书馆进行维修和管理。这些都表明意大利根本不承认教宗有任何世俗领土的宗主权。
对这些,梵蒂冈当然无法接受。因为该法根本不是双方通过对等协商而订立的协定,完全是意大利单方面的行为。这种立法,根据意大利的宪法,国会有权修改或废止它。因此,在教宗看来,接受《保障法》就意味着教宗自甘彻底丧失最珍贵的独立性,也就是自愿承认教宗国的灭亡,自动放弃对罗马和教宗国所拥有的主权,意味着他从此只能寄人篱下地居住在梵蒂冈,一旦意大利政府变卦,就随时有被赶出梵蒂冈的风险。在教宗看来,其在罗马的独立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该主权是建立在“圣彼得世袭领”的基础上,任何世俗国家无权剥夺。 为了表示对意大利政府的强烈抗议,教宗庇护九世自称“梵蒂冈囚徒”,从此不出梵蒂冈一步,过着自我监禁的生活,并且拒绝接受意政府给予的年金。不仅如此,教宗庇护九世还发表了著名的通谕《不允许》(Non Possumus),禁止意大利信徒参加政府选举及议会活动,禁止他们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违者开除教籍。教廷还规定,意大利王室成员一概不许领受教会圣事;外国元首到罗马访问者,凡谒见意大利君主者,教宗即拒绝接待。这些原则均为其后的几任教宗所继承,以表示对意政府的强烈抗议。 意大利立即还击,取缔了原教宗国的一大批修会组织,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强令修士还俗,甚至当兵,并颁布了针对教会和宗教修会的西加尔第(Siccardi)法律。于是,都灵大主教被捕入狱,整个皮埃蒙特主教区不能与教宗保持通讯联络,教会国外传教部的基金被没收,教会善会(Catholic Social Societies)被解散。1887年意大利首相克里斯皮在一次著名的讲演中公开提出“让教宗向我们下跪”,默许人们侮辱教宗。在他的鼓动下,一些人对教宗进行人身攻击。最过分的一次发生在庇护九世出殡时。当时遗体正被人们从圣彼得大教堂移往罗伦佐大教堂,突然一群人围了上来。他们唱着猥亵的歌,并动手想把遗体扔进台伯河,双方为此发生冲突。意政府还有效地阻止了梵蒂冈出席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会议。1915年,意政府与协约国签订伦敦秘密协定时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协约国一旦获胜,不得邀请梵蒂冈参加和平会议。 意大利与罗马教廷之间这种对立关系持续了近60年,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罗马城,即争夺罗马的归属问题。他们都声称绝不放弃2000年来罗马帝国的这一旧都,于是产生了意大利近现代政治外交史上有名的“罗马问题”,成为双方关系中最难克服的障碍。教宗利奥十三世在位时曾派人与意政府进行接触,表示并不想恢复教宗国,只希望能和平解决罗马问题,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当时意大利首相克利斯皮说:“谁解决了罗马问题,谁就是意大利的伟人”。 为什么教宗和意大利都如此看重罗马城?对教宗而言,罗马城是古罗马帝国的首都,当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并在地中海沿岸发展后,罗马一直是教会活动的重要中心。4世纪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罗马主教也因其特殊地位而较之其他地区的主教更为重要。君士坦丁大帝将国都从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之后,罗马远离皇帝的统治,罗马教会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西部教会,乃至西部帝国的中心。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衰亡,罗马主教的地位更为突出,罗马主教便成为西部教会最高的领袖(教宗),也成为罗马的代表和象征,由此发展出教宗制。中世纪早期,罗马主教中曾有一些人为保卫罗马抵御外族入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利奥一世(Leo I,440-461在位)是位杰出的代表。在汪达尔人和匈奴人人侵时,他曾以其卓著的外交能力,成功地与匈奴王缔结和约,用和平方式保卫了罗马城,成为基督教史上的一段佳话。罗马主教正式拥有自己的世俗领地是在8世纪。当时的法兰克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宗对他篡位的支持而将意大利中部的一大块土地赠与教宗,建立了教宗国,罗马成为教宗国的中心。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罗马对西部教会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罗马城是耶稣的大弟子――使徒彼得的殉道之处。罗马教会历来将圣彼得视为第一任教宗,因为主耶稣基督将建立罗马教会的重任交给了彼得,其后所有的教宗均是圣彼得的继承人(参见《马太福音》十六15―29)。这些都充分说明为什么天主教会决不能轻易放弃罗马。该城在历史上也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文化中心。
有关罗马城对天主教会的重要性,以及它与教宗的关系,我们可以在教宗利奥十三世(Leo ⅩⅢ,在位)于日致其秘书厅枢机大臣朗博拉(Rampolla)的公函中看出。他说:“教宗之无上权威,为基利斯督(基督)所亲自建设,授之于伯多禄(彼得),更由伯多禄授与继其位者之罗马教宗。故教宗者,专为在世界上,组织-赔补圣子之功业的法定社会。兹功业也,为直至世界末日,不应中断之事业,富有一切特殊恩宠之事业,具备一切完善及公正权力之事业,更应由一个真正社会之正式政府,所督促施行之伟大事业,故教宗之威权,以其本来之性质言,不特不能受制于世界上之任何统制权,抑且应绝对享受一纯全之自由,极有关系于圣教会之全部组织,故在由天主上智安排。而任此职守之教宗,应得其独立与自由之承认,之保障,直至世界之末日。 ……"}}; var no_txt = "本商品暂无详情。";
是否找到了您要的信息?您现在可以:请输入图片中的文字继续访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