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简化24式太极拳掌法考龙掌

| | | | |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48式太极拳独立撑掌动作图解
& 3.1 8独立撑掌(二)
& (1)重心前移,右脚尖外展,左脚尖内扣,左腿微伸直;同时右拳略向上挑,左拳稍向下落,两拳拳眼仍向上。眼向前看(图3.1 04)。&&
&&& (2)右脚蹬地,左脚提起;右拳变掌微内旋,左拳变掌下落经腰侧向前、向上方穿出,掌心向内;眼向前看(图3.1 05)。
&&& (3)身体起立,右腿微屈站稳,左腿屈膝提至体前,脚面展平,成有独立步;同时右掌向下按于右胯前,指尖向左,左掌从右前臂内侧上穿并翻掌撑于头前上方,指尖向右,掌心斜
向上;眼向前看(图3.1 06)。
&&& (4)左脚向前(偏左)落步,重心前移,左脚跆地,右腿屈膝提至体前,脚面展平,成左独立步;右前臂外旋,使掌心向内经体前从左前臂内侧上穿,翻掌撑于头上(指尖向左,掌心斜向上),左掌下落按于左胯前(指尖向右);眼向前看(图
3.107~图3.1 09、)。
&&& 要点:独立步时,支撑腿微屈,膝部不要僵挺。向上穿掌时,要配合腰部的轻轻旋转。撑掌时,上体保持正直,头向上顶,全身要松沉。
相关章节视频
相关名家视频相关演练视频相关视频
本栏全站武师武馆排行榜
全站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太极拳网视频提供者:
总视频数:151
专辑播放:  【发帖告白】  我多次鼓足勇气,想发这个帖子,但都在犹豫中退缩了。担心是多方面的:  一是论坛上江湖太深,板砖乱飞,自己被乱石淹没倒是次要的,若给前辈、师父、师兄弟带来莫名的伤害,将是我所无法承受的。  二是本人修炼本门功夫的水平还很低,许多东西还理解不了,感悟也不到位。贸然写出来,不免幼稚,甚至曲解前辈、师父的愿意。生怕内行耻笑,又怕师父、师兄弟埋怨。  驱使我这次发帖的动因,是一种历史使命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是对本门先贤们、对师父的真诚的敬佩!  如今,从政府到民间,从国内到国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学中的经典著作逐渐进入大中小学课本,企业界、管理层,也出现了国学热。作为国粹一部分的中国传统功夫,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就读于郑州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却进入了新闻圈,在郑州的平面媒体当编辑二十多年。  历史的使命感和严谨性、新闻从业者的紧迫感和新闻的真实性、修炼传统功夫的心得和感悟,糅合成本篇帖子。  与其他谈论功夫的帖子不同,本帖不谈理论,不谈别的门派,仅仅以流水账的形式,将跟随师父学拳时的所见、所闻、所练、所悟,以实录的方式呈现出来。  需要强调几点:  一、像中国其他门类的传统文化一样,传统功夫也门类繁多、博大精深、高手林立。本门功夫只是这个繁花似锦的大花园中的一片奇葩,本帖只想把它“原生态”地呈现给大家,希望诸君不要“华山论剑”,更不要约架,挑起不必要的争端。  二、因为水平有限、理解所限,如果有曲解师门、师父、师兄弟原意,无意中冒犯其他门派的地方,还请海量,别忘了我的初衷天地可鉴。  三、师父说过,任何人只能代表你自己,不能代表本门功夫。我的帖子的观点也只代表我自己,我的外行话、我的幼稚的功夫,表明我对这门科学的认识的局限。  四、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是知识产权一样,本门的一些功法和心法,也是知识产权,是许多前辈心血的结晶,我们理应予以尊重。我不愿多说的,不是故弄玄虚,请不要苛求,更希望不要加以指责。  五、本帖的许多内容来源于师父的文章和口述、师兄弟的帖子和口述、一些媒体的报道、崇英武学研究会官网、百度贴吧中的郑州内家拳吧,届时不一一注明,在此特表示感谢。  六、本帖纯属随笔形式,帖子与帖子之间没有前后逻辑性,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给你的阅读带来不便,还请见谅。  七、有关师父的视频、介绍,凡是网上能搜索到的,就尽量不介绍或少介绍。  八、本帖里的“师父语录”,有的是恩师在练功时自己悟出来的,有的时引用前辈、拳书上的,因本人知识面有限,无法特别注明。  九、本帖主要内容均属原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平面媒体转载时请事先联系。  千言万语一句话:如果对你有启发,我心深感安慰;如果浪费了你的时间,请一笑了之。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
  【1.传承简介】  本门所传承的传统内家功夫,包括马派八卦掌、杨式太极拳、形意拳。  马派八卦掌传承谱系为:董海川—马维骐—杨汝霖—胡莱仪—王教福—石崇英。师父石崇英还从程派八卦掌传人王俊岭、孙成章师徒二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杨式太极拳的传承谱系为:杨露禅—王兰亭—李瑞东—张宾汝—胡莱仪—王教福—石崇英。  至于形意拳,师父说是师爷王教福与别人交换学艺而来的,师承关系不详。  据师父听前辈说:马维骐是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得意弟子之一,以经营煤场为生,所以有“煤马”之称。马维骐喜欢实战,曾伤过不少人。在他英年早逝后,怕人寻仇,其传人远走别处,不再提及“马派”,所以此后很长时间,“马派八卦掌”几乎销声匿迹。  杨汝霖是马维骐的亲戚,后来远走东北沈阳,私下授徒。  师父说,本门的关键人物是胡莱仪,人称“胡大善人”。  据说,民国时期,胡家是沈阳的大资本家。胡老爷子自幼身体虚弱多病经常卧床,一天他梦见一位白胡子老头,道风仙骨的,告诉他学拳可以强身健体。醒来后他把梦境告诉给家人,家人说:咱家供奉着白狐大仙,大仙在给你托梦指路呢。  胡老爷子问:沈阳谁的功夫好。平时喜欢拳脚的哥哥提起了杨汝霖。胡老爷子就让别人抬着前去拜在杨汝霖门下,并把杨家全家老小接到胡家,吃穿用度全由胡家供养,需要钱时,直接到账房支取,只需签下名字。最后,还为杨汝霖养老送终。  胡老爷子最初学的是马派八卦掌,后到北京,拜张宾汝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年代久远,资料所限,胡莱仪老爷子的后人或其他分支的传人,看到本帖请多多联系,不胜感激。  师爷王教福是螳螂拳故乡山东黄县人,自幼练习螳螂拳,十几岁时闯关东,在沈阳拜在胡莱仪门下,开始学习内家拳。  解放后,胡家生活艰难,师爷曾与胡老爷子抵足而眠多年。
  【2.恩师简介】  据师父石崇英介绍,他于1940年出生于郑州市老城区,父亲是中医。师父自幼喜欢运动,哥哥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他却走上运动之路。  河南大学毕业后,师父到南阳工作,是体操教练。平时,师父把大量时间用在太极拳等功夫的修炼上,非常刻苦。  一天,在南阳市燃料公司上班的周贵然师傅找他切磋,一试手,就知道周师傅的功夫非常了得。师父练功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功夫。于是,提出向周师傅拜师学艺。周师傅非常谦逊,说自己曾经得过大病,身体条件不允许,但是可以把他的师父——远在沈阳的王教福先生,请到南阳教他们功夫。  通过周师傅的牵线搭桥,师爷王教福来到南阳,师父等十几位武术爱好者,就成了师爷的弟子。  这一年,师父32岁,师爷比师父大五岁。  第一次,师爷在南阳教拳半个月,就回到了沈阳。此后几年,师爷又来过几次,每次或一周、或半个月,最长也就一个月。  “平时全靠自己练,那时从来就不去想能不能练成,只管按照我师父教的方法去练,想着他的动作,想着他的神态,想着他说的要领,一天一天地去练。”师父常常感慨地说,“十几年间,与我师父在一起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不到半年。你们现在多幸福,我常年和你们在一起,再练不好,就说不过去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师父被调到郑州大学体育系任教,主要教外国留学生的武术课。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喜欢试探功夫的年轻人,对师父也非常佩服。尽管师父退休十五年了,当初一位日本留学生,现在每年还要来郑州五七天,继续跟师父深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师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传播功夫。“不能让前辈们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失传了。”师父常常有这样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十年来,师父没有别的爱好,修炼功夫、指导弟子、培养传人,几乎是他每天的“工作”。
  【3.我与师父石崇英:27年师徒缘】  (发布在朋友圈的一篇小感想,录于此)  郑州大学,一个融入我血液的精神家园……  想不到,自从1993年那个夏天依依不舍地搬出之后,19年后的2012,我又能常常徜徉在这个美丽依旧校园。  这一切,缘于师父石崇英。  1986年末或者1987年初,偶然参加了师父举办的功夫兴趣班,一个月左右,结束后就拜在师父门下。  师父深得师爷王教福的真传,在太极、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那时,他是郑大的副教授,主要担任留学生的功夫课程。  入门以后,每周与几位师兄弟一起,跟师父学拳。  师父用传统的方法,传授着传统的功夫和文化。  师父常说:本门功夫是多少代人聪明智慧的结晶,不能从我们的手里失传了!  师父还说:凡是能速成的,都不是好功夫。  师父还说:太极拳也好,八卦掌也好,祖先们当初创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战。不能因为你没有找到好师父,或者自己功夫不到家,就否认它的实战性。  谁知,3年后1989年底,因一场变故,从此别过师父,中断了学习。  ……  ……  22年,一晃而过!  2012年6月,偶然通过师父的一位徒弟,联系上了师父。  当得知还能重归师门时,喜不自禁。  还得知,师父退休后,近几年在东莞,带了几位徒弟,每年回郑州两个月,指点郑州的徒弟。  7月12日,走进久违的郑大,见到同样久违的师父,百感交集。  徜徉在郑大校园,漫步于金水河畔,与众师兄弟一起,汗流浃背地在师父指点下练功,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重归师门一年有余,更加珍惜,练功不辍,乐此不疲,身心都得到了修炼。  今年夏天,又见师父,说我进步不小……就像小学生受到表扬,很受鼓舞。  师父今年七十有余,仍然天天练功,并以此为乐。偶尔兴起,与弟子交手,众师兄弟无不被师父打放得东倒西歪,无不叹服传统功夫的奇妙。  师父说:想成功,非常简单——方法正确,加上坚持不懈!  …… ……
  好贴,想一直跟着看
  【4.德有多高,艺有多高】  跟着师父,学到的不仅仅是拳、不仅仅是功夫,还有许多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  我和众多师兄弟都有同样的感受,站在师父身边,就能吸收正能量。  师父曾问师爷:学功夫什么最重要?  师爷想了想说:还是“德”最重要。德有多高,艺就有多高。  师爷常常在徒弟面前,边度着步子,边拖着长腔说:德有多高~~艺有多高!  有德者得之,德行不好的人,是练不好拳的。  一次师父又提到这句话,并进行了解释:这个“德”不是指你给师父孝敬了多少钱和物,而是你心里是否有师父,是否按照师父的要领去做了,平时是否下功夫了。  要想身上有功夫,平时必须下工夫;要想人前逞能,必须人后受苦。  师父说,师爷去世后,他还常常想着师爷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就像师爷仍然在他眼前一样,所以这么多年一直还能进步。  师父说:“我从来没有觉得他死了,感觉到他就在我身边,他的神态、他说的话、他示范的动作,都像在眼前一样。”  师父常常注视师爷的照片,就像拉家常一样说:还要向您老学习啊!  如果你把自己的师父忘了,你就难以进步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5.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师父还强调,人要有心,有悟性。“我毫无保留的教你,这叫‘落花有意’;你如果把我讲的练功方法当成闲话,没有听进脑子里,没有记在心里,没有练到身上,这叫‘流水无情’。你们更应该做到‘落花无意,流水有情’——我本来是教别人的,你听到了,吸收了,变成自己的了,这叫‘流水有情’。”
  【6.学习、传承本门功夫的基本要求】  师父讲:内家拳像我国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是许多前辈聪明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多少代武术大家不断丰富发展而来的。我们学习、传承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最起码要做到三点:  一是能讲拳理。任何运动项目,都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代表的内家拳也不例外,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包括运动力学、人体力学、神经学等等。凡是不科学的,都是不对的。  二是套路漂亮。内家拳是功夫,也是艺术。漂亮的套路,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像歌曲,你自己唱得磕磕巴巴,声若鸦鸣,一点儿也不婉转流畅,怎么能吸引别人跟你学习?  三是要有功夫。任何一种拳术,首先应有实战功能。有的人学习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只有一副花架子,身上没有一点儿功夫,不敢与别人交手,不敢实战,有的武术冠军打不过普通人。自己没功夫,就没有说服力,就没有资格去传承功夫。  总而言之一句话:能说、能做、能打。
  【7.理论基础?六合劲】  本门前辈认为:内家拳练的就是六合劲,即大家所熟知的外三合与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换一种说法,就是整体发力。为了理解这一概念,师父举例说:就像一辆轿车,刚刚启动时速度很慢,车头的任何部位碰到你,力量都很大,这就是“整体力”。  还有一个例子:在某一工地上,施工结束时,剩余一些水泥,就拢成一小堆,另一位工人把一段钢筋插在上面。两天后,水泥干了,与钢筋成为一体,成为一个不倒翁。有人从旁边过,踩到水泥坨坨一边,这个“不倒翁”一倾斜,钢筋打在这人的头上,当即头破血流。这就是“整体力”的打人效果。  本门练功,大部分时间在练外三合,进而内三合,练习套路的时间不到百分之一二十。甚至许多十几年的老徒弟,也是如此。  本门认为,六合劲是内家拳的灵魂。有了六合劲,再打什么套路,都会威力大增。反之,如果没有六合劲,套路就缺少根基、缺少威力。
  【8.拜明师】  师父说:拜明师,不拜名师。  就是说,你要拜“明白”师父,而不是去拜有名气而没本事的师父。  方法正确+坚持不懈=成功!  没有明师引路,就学不到正确的训练方法,南辕北辙,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如果种子撒在沙漠里,一分耕耘也不一定能换来一分收获。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方向正确的努力才能成功!
  【9.投师如投胎】  师曰:投师如投胎。  师父教给你啥样子,徒弟就会学成啥样子。你师父只能教给你他自己有的东西。  进咱们的门,表明你已经成人形了,但还非常脆弱,不能急,你要慢慢学会爬、学会站、学会走、学会跑……再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再结婚生子。  学功夫也是这样,刚进门没几个月就想学一身功夫,就想与别人推手,就想把别人打爬下,可能吗?就像你刚上幼儿园就想结婚,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吗?
  我也想根石老师学拳  
  我想根石老师学拳  
  @承诺是谎言开始
07:52:50  我想根石老师学拳  -----------------------------  是拳友,回头多交流
  【10.师父不另立门派】  同门陈君谈到:  1989年和1990年上半年,他在郑州大学跟随师父练功,当时有几位师兄弟提出,既然国内有真功夫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不多,且国家体委把杨氏太极拳简化成老头拳了,干脆咱们的东西就叫石派武功或者叫石式太极拳、石式八卦掌和石式形意拳吧!师父石崇英听后,坚定地说:“不能那样叫,就叫杨氏太极拳,马派八卦掌和形意拳,不但我不改成石派,将来你们也不能改。”  当年很不解师父的做法,二十多年过去了,看看现在太极、形意、八卦派系林立,随便学一套拳就自立门户,乱象纷呈,才真正明白师父当年的良苦用心。咱们门里拳架、功法、技法和步法体系完善,普通人学完后不可能对这个体系作大的修改。没有大的修改,怎么有脸自立门户叫什么某式或者某氏武功?  现在想来,师父当年的做法,一是高尚,二是高明。  笔者也曾在拳场听师父讲,有徒弟提议叫“石传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师父也断然反对。  本门传承的杨式108式活步太极拳,后半部分有许多重复动作,打一遍需要二十分钟左右。有徒弟觉得太长,建议去掉重复部分,可以节省四分之一时间。师父对此有所考虑,但最后也放弃了。他说:老祖宗把这套拳这样编排,自有他的用意。如果嫌打一遍时间太长,可以打其中的一段。  继承,首先要尊重已经成熟的要领和套路。
  【11.推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师父讲解太极推手时说:  太极推手,不管是单推,还是双推,道理都一样。  推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必须有六合劲。六合劲就是太极的劲。六合,就是你练成整体的、球形的力。你要知道自身的球形力的阴阳,这叫“知己”。第二,还要知彼,知道对方的阴阳。具备这两个条件,你才能推好。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高级散手的入门功夫。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仅仅局限于会推,走到社会上,你与所有的拳脚对不上号。遇到拳击、散打,对方一晃你就蒙了,这就太丢人了。所以,要把推手,逐渐过渡到散手系统中去。  太极拳代表咱们中国武术最精华的东西。它在一个“妙”字。天下武术是一家,太极拳是从其他武术中不断吸取精华的东西,逐渐形成的。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也曾在郑州求学,八十年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农业路上郑州师专校园里,也有人开班收徒,传授太极拳法。现在回想起当时师傅的架势,应该是陈氏太极,潇洒英武,心生羡慕,也曾想报名参加。无奈年少轻狂,没有长性,想一想而已,做不到每天早起走一个小时去吃苦练习,现在想来,还是人生一憾。如今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人体是个奇妙的系统,古人传下的内家拳法,与天地合,奥妙千回百转,是个好东西,需要发扬光大,让有缘人继承下去。希望楼主继续写下去,可以去看一本书《逝去的武林》,里面有很多东西。
  【12.艺无止境】  师父说:传统艺术,都不是那么简单。  散打等经过一两年的训练,你就可以得到全国冠军。而对太极拳来说,练一两年,你还啥都不知道。就知己功夫来说,你就得十年八年的练,你还必须得到真传、并且你还必须是比较聪明的人。整个工艺是没头的,很多的太极拳家就说:尽必生精力,不能究其穷尽。大家们、祖师爷也说,研究了一辈子,没有研究到尽头。  咱们有幸得到了老前辈的传授。每一代人都是最好的人传的。  这对于咱们来说,是一种机遇:得到了有功夫的人的传授,将来你就有发展前途了。如果老师就没有,这个艺已经失传了,再教给你的,也就不是真正的传统东西了。
  @jkdyhm
15:30:46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也曾在郑州求学,八十年代民间尚武之风犹存。农业路上郑州师专校园里,也有人开班收徒,传授太极拳法。现在回想起当时师傅的架势,应该是陈氏太极,潇洒英武,心生羡慕,也曾想报名参加。无奈年少轻狂,没有长性,想一想而已,做不到每天早起走一个小时去吃苦练习,现在想来,还是人生一憾。如今人到中年,越来越感觉人体是个奇妙的系统,古人传下的内家拳法,与天地合,奥妙千回百转,是个好东西,需......  ----------------------------  谢谢,《失去的武林》我拜读过多次,受启发很大。本帖也就想通过点点滴滴的记录,还原恩师对传统艺术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还原一帮弟子,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染霜的追随、交流、传递过程。
  【13.不用手打太极拳】  一天,师父应贾君所求,教了几式太极拳。随后,师父手背后又演示一遍,不用手打太极拳,说明用的都是基本功——腰腿的功夫。  师父还说,有的前辈,打太极拳时,两脚保持站桩的宽度,两脚不动即可打一套太极拳,用的就是腰身上的劲儿。  放眼公园,打太极拳的多是上身运动,或者上下脱节,很少有人能把腰腿的功夫传递到手上,所以天天打天天练,身上也很难长功夫。
  【14.日本师兄弟】  一天旅游回来,已下午五点多。驱车郑大新校区教师家属院的小树林,师父和几位师兄弟已经在活动。回到“组织”的感觉真好。惊奇地发现了这位来自日本的师兄弟,他中文名字叫末石,我2012年重回师门后连续三年见到他。据师父说,他是1997年在郑大留学时入门的。学业结束回日本后,几乎每年都来一次,每次学习三四天,再飞回日本。这次来,仍然跟师父学习八卦掌。尽管由于文化的差异和个人悟性、平时训练等原因,他的功夫还不如许多师兄弟,但他的精神也“刺激”着我们:常在师父身边,却不知珍惜。祖国的国粹,特别是这些非物质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老一辈真正的传承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急功近利的人还没学到皮毛就去“市场化”运作了;再者,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是雕虫小技,而看不起它……
  【15.低打高,用挑挂】  师父对程君解招:对付高个子,用挑挂。即形意拳的炮拳。上打咽喉下打阴,中间两肋正中心,脑后一掌见真魂。对方如枪,我如刀,避开枪尖,再攻击。
  【16.分与合】  程君在练基本功时,师父说:虚实要分。  师父说:虚实不但要分,还要合。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为其根。就像杠杆的两端,以脊柱为支点,进行交换旋转。若不合,就等于杠杆断了(断劲)。处处留心在腰间。
  【17.跟步】  师父:练习跟步时,要前脚柔和着地,后脚自然跟进。跟成弓步。藁撑船行。练六合劲的。大成拳叫试力。也叫发劲。不能跟得太近。  师父说:一步走完呈弓步,必须向前拉不动、向后推不动。如果小腿与地面的角度超过90度,就过了,一拉就倒;后座时臀部不能超过后脚跟,否则一推就倒。
  【18.恩徒】  我们对“恩师”的称呼非常熟悉,师父说,师爷称自己的一位徒弟为“恩徒”。  原来,文革初期,师爷家被抄了,师爷自己也被关进监狱。师爷脾气耿直,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冤枉和侮辱,就开始绝食。师爷的一位徒弟非常焦急,就想办法、托关系,并经常从厕所的一个坑洞里钻过去,给师爷带去了烧鸡等他最爱吃的食物。  师爷非常感动,称其为“恩徒”。  师父问师爷:他对你那么好,你还不把功夫都传给他?  师爷说:他不是练武的料,不该吃这碗饭。
  【19.是宝贝就要与好朋友分享】  偶尔看到一句话,很受启发,并转到我QQ空间:  人生有三大遗憾: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抓。  回归师门两年时间内,我介绍五位朋友成为师父的弟子。一位是大学同学,一位是多年老同事,另两位是新闻圈的朋友,还有一位是远在贵州的网友。  别人问我“为什么”,我说我认为本门功夫是个宝贝,应当与好朋友分享。师父是我最佩服的大师,能拜在师父门下是一种幸运。
  【20.回归师门又三年】  回归师门,才发现,像我这样重新回归的师兄弟很多,但都没有我间断的时间长。那些一直坚持下来、短暂中断的,功夫都达到了一定境界。一些师兄弟,早几年就开始带徒弟了。  现在看来,回归前后,自己身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归师门前,由于经常坐办公室,腰椎、颈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大量的空闲时间,感到非常无聊,上网看新闻、看视频、玩游戏,时间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特别是一件事情,更刺激了我:父亲中风偏瘫,需要有人专门护理,尽管我们有兄妹五人,但生活所迫,都不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只好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父亲在那里,很不开心。幸亏半年后大妹子开办了家庭养老院,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于是我想,父亲有五个子女,尚且如此,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老了怎么办?看看师父,已过古稀之年,身体好、心态好,一群徒弟整天围着他,他也觉得自己年轻了。我想:自己重归师门,不光有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方式,身体好,就可以少给家人、孩子添麻烦;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师兄弟交流圈子,不会得抑郁症、焦虑症、孤僻症;十几年后自己退休了,可以把这门传统功夫传给后人,自己也变成有用的人,既传承了文化,又充实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失而复得才倍觉珍惜。这三年来,自己坚持练功,并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心情、身体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变。由于心态平静了,练功效率远远高于上大学的三年。
  【【【下面7段(21~27)主要依据同门郭君微博整理】】】  【21.有功夫,最好不用】  恩师讲技击时,总会加一句话:好用,但最好一生都不要真用一次。  起初我们不理解,后来恩师讲:武术就是打人、杀人的东西,真用的时候就是危难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有什么危难。另外,伤了别人也就是伤了你自己。(来源:郭君)  也曾听师父讲过:现在是法制社会,伤了谁都不行。曾经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练家子,找到师父要“体验体验”,师父再三推辞,那人不依不饶,非让师父在他身上试试不可。师父只好用掌在他身上稍稍发力,这位老人顿时跌坐在地上。师父慌忙扶起该人,连说好话,并送两盒月饼以示歉意。  师父说:吸取教训了,万一把对方打伤,就麻烦了。
  【22.艺最亲】  师父说:哥亲、姐亲,不如父母亲;父亲、母亲,不如艺亲!咱们练武的人就是这样,一辈子,关键时刻只有他能保护你,一生中也只有他一直陪到底,而且,你对他好,他绝对也对你好!
  【24.真正爱好的东西还学不好,对不起自己】  师父说:人生要学一些东西很不容易。但是要学,就要认真。你们可能觉得没什么,我要是学什么东西,尤其大家都知道我是搞这方面的,要是学得不好,我就觉得自己太差劲了。自己真正爱好的东西还学不好,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25.享受,傻子都会】  师父说:学好一样艺术不容易。容易的、被大家承认的艺术哪里有?告诉我,我也去学!  享受,谁都会,不信你随便找个人试试。他就是个傻子,让他试一段时间,他也会享受。但是吃苦,就不简单了,尤其是我们这些一直默默的又一直坚持的人。当然,我不觉得练功苦,我觉得每天几个小时的练功,是一种享受。要是你不让我练了,我还觉得不舒服!
  【26.雪地练功】  郭君讲:恩师在郑州时,大家都说他刮风下雨也不间断去河边练功。当时我上大一,刚拜师三四年。那年冬天,一天下着大雪,我下午五点多从市购书中心看书回校,路上我拐到郑大金水河边,想看看师父是不是真的在。  果然,老远就看到一个雪人,在慢悠悠地走太极步。靠近一看真是恩师,当时我眼泪差点出来。  恩师还开玩笑地说:“你看,我的头上,上面一层是雪,中间一层是冰,下面一层是汗。”  我赶快拿东西让他擦。恩师嘿嘿一笑:“不要擦掉,我要带回去,让老婆子看看。”
  【27.条件反射】  师父说:练拳就是要练出良好的条件反射。  师父经常强调:慢练、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练,目的就是为了养成正确的条件反射。  师父讲:独自练功时,一些要领还能守住。一旦与别人推手,有了争胜心,要领就忘了。本来要求你不丢不顶,一推手你又丢又顶。宁肯守规矩地输一千次,也不能不守规矩地赢一次。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你的正确的条件反射。  慢练如此,快练也如此;独自练如此,推手、散手时也应如此。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