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陶艺家作品展作品创新设计200字

工美艺购网
&&信息资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师徒石湾陶艺作品展
由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主办、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中工美&珍宝馆联合承办的《潘柏林师徒石湾陶艺作品展》从日至5月4日在(复兴门百盛南楼五层)中工美&珍宝馆举行。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先生从艺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北京举办个人专题展。展览概括性地展示了50件潘柏林不同时期的作品,大师的几位爱徒部分作品也同台亮相。
潘柏林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985年修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广东柏林陶塑艺术研究院院长、香港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佛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国际陶瓷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荣誉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授,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造型专业客座教授。潘舶林是一位无师自通的陶艺大师,从艺30多年来,他广采博收、不断创新,自成一格,探索出一条以民俗风情为题材的现代陶塑新路线,被誉为石湾陶艺新一代的代表。其作品题材广泛、手法独特、奇掘新颖、寓意深远,内涵幽默,趣味横生。其中《回娘家》、《静坐达摩》、《刘备》等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大奖,多件作品被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多次赴美国举办个人专题展览,并应邀到英国多家高等艺术学院讲学和示范。潘柏林在继承传统艺术基础上善于推陈出新,上世纪80年代后他相继推出了以民俗风情为题材的系列新作,为古老的陶艺发展注入了新机。90年代初,潘柏林以力作《回娘家》一鸣惊人。 &回娘家&是我国北方民间的一种习俗,即新婚夫妇结婚数日后,夫妻双双回家看望双亲。潘柏林在陶塑《回娘家》中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对新婚夫妇回家路上小憩,丈夫忍不住爱意,噘嘴欲吻,妻子粉面含羞的神态。这件传神之作问世后深受人们喜爱,一举获得了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三等奖和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回娘家》的成就,在于冲破了&高大全&的极左模式,承传了历史上石湾陶艺善于塑造民俗风情,生活气息鲜活的一脉,并赋以浪漫温馨的时代特色,为当时的艺坛吹进一阵清风。日本作家桑原澈远渡重洋来到南国陶都石湾,亲手把他撰写的著作赠送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柏林。这是一本陶艺论著,书中专题介绍了潘柏林的陶塑艺术,并以潘柏林创作的陶塑作品《洞房花烛夜》为封面。两人相见后,日本客人感叹地对潘大师说:&这件陶塑是我8年前购藏的,它太传神了,每次欣赏总感觉它会动,我甚至可以捕捉住新娘的呼吸,我一个会思考的脑袋还跟不上您一双会思考的手啊!希望您能到日本举办展览,让人们体会您奇妙的艺术。&
  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勇于改革,独创出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技法,丰富了人物衣纹的表现技法,使其更具质感,更加生动传神,大大提高了基理的运用价值。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潘柏林运用真布泥烧成手法创作的陶塑《静坐达摩》,在参展的数百名大师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金奖。
大胆探索创新使潘柏林逐步形成了自己&法无定法、传神多变、亦庄亦谐、宜古宜今&的鲜明艺术风格,陶艺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潘柏林塑造的《达摩》,手法豪放凌厉,寥寥几笔便把人物的情绪、结构表现得淋漓尽致。潘柏林创作的陶塑《酒醉铁拐李》,细致生动地刻划出铁拐李似醉非醉,自得其乐的神态。 &爷爷要抽烟,孙儿在后边,天伦最快乐,快乐成神仙&,潘柏林创作的陶塑《天伦乐》充满生活情趣。潘柏林塑造的《李太白》,衣纹流畅,神态逼真,栩栩如生。1995年9月,他应邀赴美国纽约举办个人陶艺展,这是石湾陶艺家第一次以个人身份在美国举办的陶艺展。他带去的70多件展品在短短4天内被订购一空,但前来参观求购展品的各界人士仍络绎不绝,以致主办单位不得不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告知展品已全部售罄,使不少陶艺爱好者引为憾事。
潘柏林的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内涵幽默,人物塑造注重面部表情,拙朴简练,隽永耐看。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收到生动传神的效果,如《托珠佛》、《笑傲江湖》等。种釉有着强烈色彩对比,增强了作品的表达效果。他的作品多次在美国、英国、香港及国内各地展览。其作品《金猴贺岁》还被佛山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雄鸡鸣春》创作录像还被选送到日本做文化交流。2008年,作品《禅》代表石湾陶瓷初次登上国际知名的嘉德拍卖行。广东卫视台、香港电视台、佛山电台曾为他作名人专访。潘柏林的作品先后在美国《星岛曰报》、《侨报》、《世界曰报》、香港《文汇报》、《明报》、《东方曰报》、《澳门曰报》以及《南方曰报》、《广州曰报》、《羊城曰报》、《佛山曰报》等多家报纸发表。岭南画派杨善深大师对潘柏林先生予以&海近云常湿,庆高月霞明&的赞赏。著明雕塑家潘鹤先生赞誉其在陶艺界中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1953年出生的潘柏林并非陶艺世家,也没有拜过名师学艺,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上世纪60年代,石湾的陶艺生产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为维持生计,上学之余,年幼的潘柏林只好帮助当运泥工的姐姐推大板车。没想到,那沉重的板车和堆成小山的陶泥竟使他与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中途歇息,他苦中求乐,随手从车上抓一把陶泥学捏&石湾公仔&,路边的小鸡、小鸭、小狗和行人都成了他捏塑的对象。渐渐,他手上的&公仔&竟有了几分神似。转眼到了就业年龄,他渴望到陶艺厂当一名陶工,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玩笑,他被安排到石灰社烧石灰。幼年的梦想眼看就要破灭了,但天资聪敏的潘柏林依然在苦中求乐,闲暇就地取材,用石灰糕学捏&石湾公仔&。十年动乱终于结束了,艺术开始解禁,&石湾公仔&又摆上了老百姓家中的案头。当时由于生产力不足,美陶厂门前每日挤满了买陶艺台灯、陶艺茶具的市民。面对此情此景,潘柏林脱口而出道:&这些陶艺品我也会做啊!&回到家里,他塑造了一把&龙壶&,毛遂自荐拿到石湾瓷厂。厂长被这位无名小辈的精神感动了,更被&龙壶&生动的造型感染了。结果,潘柏林这件&处女作&成了抢手货,由此也激发了他创作的冲动。随后,他创作的&石湾公仔&《哪咤闹海》被送到陶都酒店展销,一位来自新家坡的收藏家发现后,爱不释手,视之为老艺人的力作,并以600元的价格购走。当时,潘柏林的月薪才30多元,这件作品的售价等于他1年多的工资。由此改变了潘柏林的命运。1980年,他被调到了石湾湾江艺术陶瓷厂,走上了专业创作的道路。由于勤奋好学,他很快便显露才华,成了厂里的创作室主任。这年,厂里聘请刘传和曾良大师为艺术顾问。有一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传看到他创作的陶塑《借问酒家何处有》,大喜过望,称赞道:&这件&公仔&做得好,神态和衣纹都恰到好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曾良大师对他的艺术才华也大加赞赏。
 & 潘柏林认为,艺术是属于社会的,石湾陶艺必须后继有人,才能发扬光大。近30年来,他打破&家传技艺&的小作坊意识,以原来的湾江艺术陶瓷厂、南江陶瓷工艺厂和自己创办以他名字命名的潘柏林石湾陶艺研究院作为基地,择贤传道,不分亲疏、地域广收门徒,先后带徒20多人。如今在潘柏林统领下,石湾陶艺界崛起一支潘家将,有些还在国内评比中获得殊荣。其中,他的爱徒封伟民的陶塑作品《巢父》1999年获广东省工艺美术评比一等奖;梁志标的作品《千里走单骑》2001年获广东省工艺美术评比银奖;周永锵的作品《南海黄飞鸿》2002年获&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2008年9月26日,&潘柏林师徒陶艺展&在美国纽约隆重开幕,200多件风格各异的陶艺作品引来了众多观众,&石湾公仔&再次扬名海外。
  以&石湾公仔&为代表的品是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称之为&石湾公仔&。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锤炼,石湾陶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2006年&石湾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 第一特点是造型生动传神
  产品不论人物、动物或器皿的刻划,都致力于艺术典型化的塑造。每件作品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各种造型达到了&百物百形,千人千面&的艺术境界,较少雷同化,对物象的剖划细致入微,因此形象构相如生。自明清至今,历代艺人们塑造了数以百次的《屈原》、《钟馗》和《关公》的形象,面貌长相,大同小异,各具特色,绝无相同音。这是艺人们各自强调自己的艺术理解,形成自己风格,而不互相抄袭照搬的缘故。这种造型方法,正是石湾陶塑工艺的优良传统。建国后五十年来,石湾陶塑工艺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都有很大的发展,人材辈出。不少古代和现代的杰出人物,成为创作题材。
第二个特点是胎釉浑厚朴实
  它有胎壁厚、釉层厚的古雅厚重的特色。目前传统的釉色有70多种,加上1963年在国内首创的 12种结晶釉,共有90多种釉色。这近百种釉色为石湾陶塑艺术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艺术美感。石湾的名釉品种繁多,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科学成就,如《石榴红》、《翠毛釉》、《天目》和《东瓜皮》等,在国内享有名望。由于石湾制釉采用本地原料为主,并有自己一套侥制技术,各种釉色均有突出的地方特色。陶器胎土的使用方面,石湾的红、白陶土混合使用,成了区别于国内外其他产区的主要标志。由于造型和釉色互相配合,使产品有深邃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
第三个特色是技法多姿多彩
  陶塑工艺产品生产的成型技法上,至今还保留着手印还和卷筒塑制空。原作的传统技法。同时根据普及品的不同要求,适当采用了现代的注浆成型技法,既保留了传统的手工特色又满足了大批生产的要求。在产品的造型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刀塑、按塑、捏塑;贴塑四种方法,使各种造型具有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在产品的施釉技术方面,也是多法并用,经常采用的上釉方法有:搽、挂、挡、泼、滇、刮、雕等十多种按法,各种单色釉和复色釉都要求有艺术效果的大统一和小变化,因此,窑变也是石湾美术陶瓷工艺产品的一个主要特色。
附潘柏林历年获奖情况:
1984年,作品&姜太公钓鱼&获广东省轻工业&四新&旅游产品评展二等奖。
1990年,作品&刘备&获英国伯明翰花园及室内陈设品博览会银牌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三等奖。
1990年,作品&回娘家&获&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三等奖。
1995年,作品&洞房花烛&获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展览银奖。
1998年,作品&德兰修女&、&多仔佛&获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优秀奖,&回娘家&获银奖。
2001年,作品&达摩静坐像&、&黄飞鸿&分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优秀作品奖。
2002年,作品&独角龙&获全国第七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中国新世纪陶瓷艺术展优秀奖。
2004年,作品&绿色的怀念&获&中国(石湾)陶瓷艺术文化节传统陶艺创新大赛&金奖。
2008年,作品&天伦乐&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定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金奖作品。]]&
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号
版权所有: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陶艺作品《布袋系列之八》获第十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金奖--河南分网--人民网
陶艺作品《布袋系列之八》获第十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金奖
&&&&来源:&&&&&
近日,平顶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刘光甫老师的陶艺作品《布袋系列之八》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金奖,作品《悟》荣获铜奖,展现了陶瓷专业教师良好的专业技能。
“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举办,是在陶瓷行业里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数量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展。(平顶山学院 陈留彪)
关注人民网河南分网微信平台
安卓版新闻客户端二维码
(责编:尚明桢、程明辉)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各频道导航-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梅州市举办2014年陶艺o创意设计大赛
来源: 梅州日报作者: 记者唐林珍 丘佳纳
历经8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的梅州市2014年陶艺o创意设计大赛在大埔落下帷幕,34件精美陶瓷从500多件参赛陶瓷作品中脱颖而出。
日前,历经8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的梅州市2014年陶艺o创意设计大赛在大埔落下帷幕,34件精美陶瓷从500多件参赛陶瓷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日用陶艺、艺术陶瓷、造型与设计、现代陶艺四个类别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
据悉,为提升梅州市陶瓷行业的创意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弘扬客家传统陶瓷文化,激发工艺设计创新理念,提高工艺设计新水平,市经信局主办了此次陶艺o创意设计大赛,并专门邀请了广东陶瓷协会、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国陶瓷鉴赏委员会以及嘉应学院美术学院等陶瓷专家、美术大师担任评委。此次大赛有近40家陶瓷企业、500多件精品陶瓷参加,参赛作品包括釉下青花瓷、紫砂陶、陶塑、瓷板画、瓷雕、刻瓷、钧瓷、青瓷、流釉、色釉、结晶釉、釉上彩、漆彩等10多种形式。
责任编辑: 唐林珍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强降水致清远10条国省道出现43处中断
新闻关键词
上传海岛图片 万元大奖等你拿省陶艺创作设计创新作品评比落幕
广东会长陈环说水平都比上一界有较大提高 (特约记者 邱镇沪)1月10日下午,由广东陶瓷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暨第五届广东省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创新展在潮州市枫溪中国瓷都陈列馆评比结束。来自潮州、揭阳、梅州、深圳、汕头等地陶瓷协会、会员单位、企业、科研、院校、创作设计工作者共200多人的作品参展。经过评审专家的评审,评出金、银、铜奖各一批。 据了解,在近400件的参展作品中,潮州参展作品最多水平较高。全部作品大体范围包括彩瓷,茶具、酒具、咖啡具,手拉朱泥壶、紫砂壶,通花、瓷花,瓷塑、陶塑,餐具,卫生洁具和其它类型。其它类型最成亮点的如“小虎泥屋”的铁陨石瓷器作品《十二生肖葡萄酒架》。参展作品作者年龄跨度大,最大年龄80岁,最小才7岁。艺术陶瓷设计构思独创性高,作品富有的传统民族特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表现手法和技艺的新颖性。传统强调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创新、提高。现代陶艺强调既有本土文化,又有鲜明个性和民族性、时代性、国际性。 广东省陶瓷协会会长陈环说,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本届参评的作品水平都比上一界有较大的提高,这得益于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各地政府对传统产业的重视与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上的推动是分不开的。我省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努力拼搏,加强科技及作品、产品研发创新,为提高陶瓷产业结构档次、文化内涵,提升陶瓷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出了新的业绩、实效。正如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陈楚男所说:作品展使陶艺家有平台交流,陶艺家的视野开阔,一届比一届是进步了。“总体很可以,但青花作品还是少了一点。”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所长刘钦志补充说。追求陶瓷产品设计造型、装饰的独创性和整体艺术效果。使用功能及配套的合理性。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生产适应性。产品设计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陈环还说,潮州参展的作品最多,水平也较高,特别是通花瓷在本届作品展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其造型设计、创意和工艺性让人耳目一新,表明潮州的通花瓷的工艺水平已上升了一个档次。潮州手拉朱泥壶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泥料或是造型上,一改以往比较传统简单之感觉。在随后的作品展期间,枫溪、大埔两地的参展陶瓷大师及协会领导等进行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潮州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陈楚男、致力于中小企业服务的大埔陶瓷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简书琴、饶平知名大师江流松、枫溪骨质瓷作品创作专家李忠盛、潮彩大师陈锡藩、省工艺美术大师谢志新、尤少华一家等呼吁:青花瓷的数量和质量的突破,潮州必须和大埔相结合,造就一定空间。“去年中旬,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自己的餐具有可能竞争进入人民大会堂。”李忠盛告诉记者:而后,是一项新骨质瓷的研究制造,在枫溪进行……
( 中国陶瓷商城() &1
] 邱镇沪 陶瓷资讯
& & & & & & & & & &
& & & & & & & & & &
陶瓷,中国陶瓷,中国陶瓷网,中国陶瓷商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陶艺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